首页 > 文章中心 > 政治考试

政治考试

政治考试

政治考试范文第1篇

1 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法不“开”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注重知识本身,注重对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注重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课堂中,经常出现满堂灌的现象,纯粹老师讲学生听,一堂课下来学生做了满满几页笔记,手确实动了,但脑子几乎没有动,很机械的随着老师的思路转。老师忽视了对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思想、行为、觉悟的培养。所以,政治课教学和考试改革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前提。让每一位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观念,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先将课本知识授予学生,然后引导学生用教材对这些观点进行论证,把学生的思想框死在课本的结论上,在新课改形式下,这种教法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更不适应开卷考试下的教学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开放”,做到“四多”和“四不要”,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要给学生标准答案;多给学生独立探索,不要牵着鼻子走;多给学生选择、评价的权利,教师不要轻易“分配”和“定格”;多给学生参与学习、发表见解展现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空间,不要满堂灌。现在的教学应从材料入手,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材料,利用自己己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书本中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关注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对学生探索精神的鼓励,探索习惯的养成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为了适应课改的要求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寻求变异,敢于创新,对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持肯定的态度,哪怕这种创新是不完善的,我们首先要给予肯定,然后帮助他加以完善。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出现就知识讲知识,脱离学生实际的单一说教,这是与开卷考试的要求相违背的。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政治学科实效性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新课改下,教师必须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一)、联系社会实际。把课本知识同社会热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课本知识分析和讨论国内外大事,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做到学以致用。(二)、联系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运用一些贴近学生又具有说服力的感人事例,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信念的熏陶,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引导,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平时设计的情景问题和现实材料也应注意地方性,让学生“身在庐山识得庐山真面目”。

总之教师要自觉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积极尝试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精研课标和教材,自己跟上时代步伐,平时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今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知识和能力教学,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为做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而不懈努力。

2 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开”

政治开卷考试了,死记硬背的题目少了甚至没有,从某种程度上确实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也有些学生误认为,开卷考试了,上政治课可以不看书了,连背也可以免了,只要考前“老师圈圈,目录编编,考前看看”,考时“场上翻翻,照书抄抄,答案搬搬”就行了。这种思想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

我们反对死记,但该记的又必须记。开卷考试了,“题在外,理在书中”如果对课本知识不看不背,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恐怕你打开书本也找不到,更何况书上找到了,还需要综合、归纳,针对试题进行加工、表述呢。所以,同学们要考出好成绩首先要消除误区,端正学习态度,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基础,这样我们就可以节省很多翻书的时间,也不会因为找不到参考内容而乱了阵脚。

综观历年中考政治开卷考试时,同学们都会把手头上的一切政治资料不加筛选地带进考场,好像书在、资料在、分数也变得实在。开卷考试绝不要盲目携带无关资料,资料多了,翻书时间长了,用于分析题目的时间不够,就会出现仓促答题的现象,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开卷考试有时间限制,要形成正确的答案,需要时间考虑,决不能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找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上。

政治考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政治;开卷考试;

教学方法探讨 “开卷考试”这一教育改革措施,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广大学生而言已不再陌生。初中政治、社会学科推行开卷考试已经在我市全面推广。开卷考试是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下而作出的理性选择。它有利于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加快中学政治、社会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克服教学中照本宣科,实现由单一的教师灌输为师生的相互探讨的交流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并学以致用,逐步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1]从实施开卷考试的指导思想看,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记忆负担,变以知识立意为主为素质、能力立意为主,体现创新性,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因此,开卷考试没有必要过多地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与此同时考查方向注重基础,强化能力。因此,在教学上要求教师切实改变教学方法,多运用比较、联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应鼓励学生多发问、多讨论、多辨论,要让学生多开口,只要学生“开口”,必然是在动脑,这样就能使学生参与教学,主动学习。wwW.133229.COm

[2]从开放性试题考查的内容看,试题关注热点,注重实践,也重在学习参与。分析说明题一般以当年或近几年的社会热点为背景(包括地方性热点),贴近学生思想行为实际,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功能,并侧重对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综合概括能力的考查。

[3]从开卷考试考查的题型看,变主客观题型相结合为主观题为主。一般是说明题、分析题、论述题,也可能出现事理交融、观点明确、分析透彻的小论文。近几年,有些开放性试题中出现了大量“一材多题”的组合试题,以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种开卷考试,决定了中学政治课必须实施“以学生为本,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

中学政治课必须实施“以学生为本,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抛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方法,努力做到:

1. 营造参与环境,创设“群言堂”的民主教学氛围教学活动是师生间情感和知识的双向交流。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给学生以知识的熏陶、智力的开发和个性的塑造,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知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因此,教师不应把学生看成是“白板”、“容器”,而应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知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教生学,师讲生听。这种单向传输式的“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不仅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调动和发挥,而且会使学生对社会、政治课的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而在“以人为本,主体参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双向性的,民主平等型与教导型的,强调教师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创设相互尊重与信任的支持型氛围。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是将教材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必须是让学生自己去质疑、思考和实践。因而,教师应在保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让课堂充满民主气氛,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这就需要:

1.1合作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主体参与”教学实施的前提与基础。课堂上应让学生自由探索、热烈讨论、各抒己见。例如: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也不应是“看黑板,听老师讲”之类的语气,而应是一种商讨的语气,如“老师是这样想来的,你们看有没有道理。”

1.2多给学生以肯定的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大胆探索,敢于质疑的表现,老师要给予积极评价,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要及时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成功,贯彻赏识教育。

2.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主体参与”教学也非常强调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给学生分组时既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学习水平、知识、能力等差异进行混合或自愿结合编组,当然更为方便的也可以座位前后4人为一组。这样就更有助于学生在合作的群体中在“无威胁”的课堂氛围下,实施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

2.1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力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各小组的学习目标,在小组成员相互讨论、探究中完成学习。例如:教师在教授新课时先提出课题,然后让各小组自学,并记录下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点,并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本课应该学会什么?”“你希望学会什么?”等。

2.2参与重、难点的确定。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尝试不把教学重点、难点明示给学生,而要鼓励启发学生去寻找。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3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不应让学生简单地学习现成的结论,而应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从而在参与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代替;重在疏导,又不能任其自然。

2.4参与问题及作业的设计。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主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种问题与作业。对有新意的问题及作业设计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充分享受到积极参与的乐趣。

3. 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

3.1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又会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质疑,提出问题,都是学生主体参与的途径之一。教师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在预习课本时,要独立思考,在讨论问题时,要积极争辩各抒己见。凡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自我解决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做,只有当学生无法解决时,教师才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讲解。

3.2巧设激趣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学要重视在各个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仅要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课堂导入,还要通过设计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生主动性和思维的展开,同时还要选择适合的媒体,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学的需要以及学校设备配置情况,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活泼。

3.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学生在思维过程中遇到矛盾和障碍时,教师需要及时为学生提供方法,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这样,学生就由被动听讲转为自觉学习,主动参与、主动探索。

政治考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开卷考试;政治课;教学

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开卷考试后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呢?笔者认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 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认识,走出误区

面对开卷考试,在师生中存在着思维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学生认为开卷考试就是翻书抄答案,平时学不学,上课听不听课都无所谓,把有限的时间让位于其它学科,不重视政治学科的学习;二是有教师认为政治实行开卷考试且分值不高,政治学科的地位下降,教政治没有前途了,明显底气不足。这些误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与学的健康发展,使得教师的教难以进行,学生的学也懈怠了。

要走出思维误区,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事实上,实行开卷考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汪广仁说:“政治开卷考试,考的不仅是学生,首先考的是老师。”从近年各地的中考试题来看,学生只会翻书抄答案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翻书抄答案决不是命题考试的意图所在,开卷考试中的“压台题”――开放性试题,在课本中是抄不到“一层不变”答案的。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熟悉新课标,吃透教材,灵活驾驭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学目标,适应开卷考试后的政治课教学。

2 转变教学思想,挖掘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如何,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戏剧的“演员”,教师是“导演”,起引领作用。教师还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知、情、意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中紧密联系的问题及时组织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说多做”,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潜能。

3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活动课教学,突出学科的实践性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时代性、抽象性、概括性等特点,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增强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指教师在传授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密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把读书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本知识与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相结合、与国家大政方针相结合、与学生成长中面临困惑相结合,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联系方式。例如:用霸权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美国扮演“世界警察”和“人权卫士”的实质;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科教支农扶贫的必要性;用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和就业压力的有关知识来说明成才、就业、终身学习是不可抗拒的人生轨迹。

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总课时中,用于活动课的时间不得少于20%。为此,教材中的每一单元都设计了1-3个活动课,活动的内容都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活动课的开展情况及效果,一方面反映出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是否到位,另一方面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考核成绩。所以,注重活动课教学,以活动为载体利用身边社会教学资源,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主体意识、探究意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开卷考试下的政治课教学质量大有裨益。例如,在讲述“三个代表中流砥柱”教学内容前,组织学生深入乡村,深入农户家中,对党在基层组织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推出的“素质待民、作风亲民、帮扶助民、业绩问民、制度便民”的“五民活动”的走访、调查,在活动中增强了学生对共产党先进性的理解与认识。

4 把握教学重点。强化复习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政治考试范文第4篇

考试是检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为系统评价和分析学校常规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做到查漏补缺,依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在学期过半时段,举行学科期中考试。作为一名政治任课教师,为了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改善课堂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率,有必要将本次政治科目期中考试试卷大致情况予以分析,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 试题卷面结构、题型设置和分值布局

本次政治科目命题分为两大部分:基础知识考察和综合能力运用,对应的题型设置分别为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其中单项选择题涵盖教材内容1-5课的基础知识,知识点多,知识密度大,分布零散,凸显夯实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共有40道选择题,每题1.5分,满分为60分;材料分析题共三小题,覆盖教材重点框题的知识体系,分值为40分;整个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知识点考察概况及得分、丢分情况简要统计

总览整份试卷,选择题涉及课本知识点大体包括以下方面: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属性、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价格的决定和影响因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替代品和互补品的比较、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企业的概念及其经营成功的因素和失败的后果、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以及解决就业的途径等等;选择题得分、丢分的大体情况是各占50%,丢分现象比较严重;材料分析题的作答情况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例如第41题考查绿色无公害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小汽车价格回落的原因,应该运用商品价格的决定和影响因素加以作答,学生考试过程中大部分只能答出其中一点,个别考生运用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加以分析,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第42题片段1考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小明的表姐在即将大学毕业后,应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该题难度系数不大,只要熟悉教材内容方可顺利作答,然而一部分的考生由于对课本知识比较生疏导致丢分现象严重,第42题片段2考察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学生得分率较高,第43题以"中国式奢侈"为素材呈现目前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观,材料形象地反映目前我国百姓生活中的不同消费心理,以此警示社会应当"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醒广大青年学生应当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诱惑,明确自身的使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争做"四有"公民和有为青年。

三、试题难易程度、丢分原因及解决对策

(一)试题难易程度

整套试卷难易适中,灵活多变,贴近生活,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浓厚,重在引导学生建构课本知识框架,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教材知识回答生活实际问题,以现实经济人的角色参与经济生活,提高观察经济生活的洞察力,学会做生活的主人,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因而命题的真正难点并不在于试题自身,而是如何实现学生自身角色的转换,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丢分的原因分析

1.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方面问题

态度定成败、习惯成自然。长期以来,政治科目对学生来说并非主科,并且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政治科目无需花太多精力去理解分析就能对知识加以消化吸收,简单机械式的背诵记忆和囫囵吞枣式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对教材知识的一知半解和粗浅认识,加之中国传统教育中重文轻理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政治科目的态度,心理上的轻视让学生从潜意识上对政治科目的学习重视度不够,投入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明显不足。

2.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方面的问题

教学无定法,亦无固定模式。中国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的讲解和对知识的传授为主导,并非以学生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为主线,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受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制约,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得不到加强,课堂上的注意力大多停留在对课本不懂的具体知识的理解层面,做不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不会运用课本知识分析说明现实问题,没能将理论的学习与客观现实的思考有机结合,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理论脱离实际的趋势。

3.教材方面的问题

教材是教学的主源。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在初中和高中呈现明显的特点。初中阶段的教材以感性认知和情感的培养为基础,教材内容浅显易懂,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结构"笑迎新生活,认识新自我,过富有情趣的生活,过健康安全的生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框架"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交往艺术新思维";高中阶段的教材以理性认知和抽象思维的培养为主,教材强调逻辑性、知识性和思维力的培养,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四个单元内容依次为"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内在逻辑结构分别是"为什么要生产,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生产的舞台和背景".两个学习阶段教材内容呈现不同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对政治科目的认识要由感性认知向理性思维转化和过渡,特别是初步进入高中阶段的高一学生在这方面需要及时调整,明确认识。

(三)解决对策

1.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教育,德育为先。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思想意识上的重视是搞好学习的内在心理因素,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首要任务应当是实现思想认识上的根本转变,这也是本门功课追求思想导向性的价值所在。数、理、化作为自然基础性学科,揭示了自然界的奥妙,发现了自然规律,并且让人们学会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其功用是不言而喻的;《思想政治》作为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不仅可以提升个人品德修养,陶冶个性情操,培养健全人格,提高审美境界,明辨是非美丑,而且能够增强政治敏感性,提升辩证思维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价值观,让人学会理性分析和思考周围一切事物,这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一个学生只有做到文理并重,才能实现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在平日学习过程中必须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多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问题,动脑筋去研究分析生活现象,将政治课本理论知识与客观实际相联系,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逐步提高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2.改革教育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讲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于用好的方法囊括上课所要准备的内容。例如:教材、教参、课标、学生等因素,其中学生往往是最好的教材。就日常教学实际而言,政治课堂给学生的总体印象是讲大道理,死背教条,机械记忆,枯燥无味。长期下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因而急需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试探实施新课改。新课改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流程可以简要概括为四个阶段:"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检测—设疑反思".首先,"课前预习"就是让学生依据预习案的提示,自主阅读教材内容,梳理知识框架,初步搞清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其次,"课中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将教材内容中的重难点以问题和探究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让小组代表展示要点并加以简要讲解,随后让其他小组予以点评,加以补充说明;再次,"课后检测"在前两个流程基础上,让学生随机利用课堂时间回答问题,达到对知识系统巩固的目的;最后,"设疑反思"着重处理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懂之处。总之,以上四个阶段是政治课堂教学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第一阶段侧重基础知识的夯实,第二阶段是重难点的把握,第三阶段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第四阶段查漏补缺。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使课堂教学焕发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政治考试范文第5篇

2014年成人高考安排在10月25日-26日举行,

点击进入>>>

成人高考语文试题┊成人高考语文答案┊成人高考数学试题┊成人高考数学答案成人高考英语试题┊成人高考英语答案┊成人高考政治试题┊成人高考政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