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多元化康复护理

多元化康复护理

多元化康复护理

多元化康复护理范文第1篇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多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康复总有效率、二次骨折发生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骨质疏松;老年患者;多元化;健康教育;生活质量;骨折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发生骨折,这也是骨质疏松最为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病情进展相对缓慢,且患者大多缺乏相关知识和认知,很容易忽视自身病情,需要临床给予及时、全面的照护和健康指导[1]。本文观察研究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老年患者的康复提供帮助,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65.2±5.3)岁;其中18例为髋部骨折,15例为胫骨与踝部骨折,7例为肱骨近端骨折,6例为桡骨远端骨折,4例为胸腰段骨折。观察组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4.6±5.2)岁;其中17例为髋部骨折,16例为胫骨与踝部骨折,8例为肱骨近端骨折,6例为桡骨远端骨折,3例为胸腰段骨折。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多元化健康教育,具体如下:①出院后第2周以视频、图片以及PPT结合的方法向患者讲述骨质疏松骨折相关知识,明确本病成因和危害,并指导患者掌握相应的预防措施;②出院后4周给予患者个性化生活与饮食指导,设计个性化且多元化的营养套餐,明确膳食结构的意义和重要性,多摄入肉类、豆类、海产品以及绿色蔬菜,并积极参与户外锻炼、晒太阳等。③出院后6周结合患者骨质疏松情况、个人兴趣爱好和骨折康复进度制订相应的运动复健锻炼方案[2];④出院后8周通过图片以及实物等方式辅助指导,明确常用药物和应注意事项,告知药物用法用量,并开展相应的心理疏导。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康复总有效率、二次骨折发生率,评估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其中疗效标准和生活质量评价参照文献[3]、[4]。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显效33例,有效14例,无效3例,康复总有效率为94.0%(47/50),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8例,无效14例,康复总有效率为72.0%(36/50),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生活质量评估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二次骨折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4.0%(2/50),对照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14.0%(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相比于常规单一的健康教育,多元化健康教育对于患者个人因素的差异以及其他危险因素给予了综合、全面的考虑,并评估骨质疏松患者在上述因素影响下病情改善以及骨折痊愈后日常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提出通过交互式、一对一的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常规健康教育所固有的缺陷和不足,避免了常规护理模式的盲目性[5]。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多发病,发病率较高,容易导致患者致残甚至致死,引起患者自理能力下降,使其生活质量遭受严重影响,这就给临床护理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6]。本次研究针对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加以强化和拓展,基于循证治疗护理结果这一实证证据,制订科学的干预方案并完善健康教育手册内容,在心理疏导的基础上开展综合康复指导。

在传授个性化健康教育知识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并通过谈话来了解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有利于提升其知识水平的有效突破点[7]。同时对患病后患者逃避心理以及出现知识倦怠这一变化予以充分考虑,重点加强健康知识教育补缺,并做好家庭监督辅助,以此来达到疾病转归、积极干预心理形成并有效降低二次骨折发生率的根本目的。本次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一对一”地开展多元化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表明通过采取合理的运动复健锻炼与饮食指导对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转归。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多元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观察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蒋冬萍等[8]的报道相符,充分说明多元化健康教育能显著减少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二次骨折,疗效持久稳定。综上所述,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肖亮,吴艳平,何英,等.保护动机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护理管理杂志,2014,14(2):123-124.

[2]杨红月.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4):26-27.

[3]张东,吴威,金锐,等.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改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调查.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3):128-129.

[4]忻佩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护理.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05-106.

[5]霍娟,谢瑶.舒适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4):563-564.

[6]靳青,余兴艳,张延晖,等.护理干预对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1):1029-1031.

[7]王丽姣,宋彩萍,肖莉,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50-2252.

多元化康复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元文化;重症护理

随着我国加入WTO,医务人员不仅会听到“多种语言”,医疗领域也将面对“多种文化”,即多种生活方式、多种为人处世方式和多种思维方式的冲击,面对多元文化的环境,护理对象、护理内涵等均对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1 开展多元文化护理是当前的发展趋势

面对具有不同文化底蕴的护理对象,提供具有不同内涵的多元文化护理是当前的发展趋势[2]。多元文化模式对人的健康、疾病、治疗、护理、保健、照顾的认识和需求有所不同。当患者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时,因受到陌生文化冲击会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失衡。临床护理涉及的文化冲击常见于语言、、饮食习惯、伦理道德、价值观等问题[3]。护士在提供护理服务之前应先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站在多元文化角度为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1 语言的多元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表达、传递、储存、延续及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语言交流和情感沟通是重要的护理内容。随着文化交流的无国界化,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患者提供治疗护理并不罕见。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够减少心理上的惊慌和失措,可见,护士掌握2门以上外语是很有必要的。

1.2 生活习惯的多元化 了解患者的和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如患者信奉伊斯兰教,每周都要做礼拜等。

1.3 伦理、价值观的多元化 不同国籍患者的伦理观和价值观不同[4]。如患者患有恶性肿瘤,对于心理素质较脆弱者,应对其保密;对于性格开朗者,特别是欧美患者则认为有必要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对所患疾病有知情权。

2 护理的多元文化特征

2.1 护理学科理论体系的多元化 护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是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领域的知识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5]。在各国、各地区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形成了多元文化社会,护理学引进人类学,已逐步形成以人为中心,更加强调“整体人”的概念;研究自然、社会、文化教育和心理等多种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而进行整体护理学科的研究。理论体系涉及面广,具有多元文化的特征,而且呈动态变化,随社会需求和医学体系的不断改变而改变 。

2.2 护理对象的多元化 随着文化交流的无国界化和人口流动的日趋广泛,护理对象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度。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说:“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疾病的病情轻重也不同,要使不同个体差异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健康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在护理实践中溶入艺术,注重人本观和人文精神,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

2.3 护理职能的多元化 护理工作摆脱机械唯物论的束缚,克服只注意人的生物学特性而忽视人的社会性的弊病。护理职能的转变要求护士角色向多元化发展,未来护士将成为健康的保健士、疾病的护理士、生活的助理士[3]。

3 开展多元文化护理的举措

3.1 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开展多元文化护理的前提之一是就医环境的人文化,应该以“舒适、方便、安全”的就医环境为宗旨。首先在建筑设计上以方便患者就诊流程为原则,在环境布局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恰当地使用装饰物、背景音乐等,使患者有“家”的感觉。如产科可根据孕产妇不同阶段制定产前、临床分娩及产后的标准护理计划,产前饮食文化、用于胎教及松弛情绪的音乐文化、产后修养区环境文化、形体康复训练等,进行有的放矢的宣教。

3.2 从患者根本利益出发,提高患者满意度 护患关系是一种专业性的互动关系,通常是多元化,不仅限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由于护患双方都有属于自身的知识、感觉、情感、对健康与疾病的看法以及不同的生活经验,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相互的感觉和期望,并进一步影响彼此间的沟通和由此所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即护理效果。只有成功的交往、掌握沟通艺术,才能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实现其工作目标。美国一项调查表明,文化护理是把方便让给患者、把实惠送给患者、把温馨留给患者,从而加快患者身心康复,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6]。如我院眼科一位傣族患者,对医疗护理效果非常满意,疗效也很显著,病情很快好转,通过观察和沟通,护士得知因地区差异导致患者在饮食上难以习惯,进而产生焦虑、烦躁。其责任护士尽可能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从而满足了患者基本的需要。医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护士具备整体观念,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程满意的服务和护理。管理人员接受新观念,用新的思路解决管理中遇到的新问题,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动性和积极性,从经验型管理走向科学化管理。在院内实行“星级护士”评选,把“品牌意识”、“温馨工程”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张洪君,王雯,苏春燕.临床护士多元文化护理培训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7, 7(12):88-89.

[2] 王怡君,陈静,马丽莉,等.多元文化护理理念在临终关怀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2013, 19(11):112-113.

[3] 袁圆.浅谈提高护理职能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心的作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1, 02(12): 225-226.

[4] Barbaranne JB.Multieultural issues in home health care[J].Journal of Multieultural Nursing and Health,2011,17(3):21-25.

多元化康复护理范文第3篇

[摘要]护理学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现有的护理专业知识,为提高护士的认知水平,适应现代护理模式,提高护理理念,护理人员在学好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并与多种学科、多方面文化相结合,尽快与国际护理接轨。

[关键词]现代护理;新方向;多元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迅速发展,跨国界、跨区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出现了多种文化的人共同聚集在一起的社会――多元文化社会体系。这就需要护士更新护理观念,掌握新的文化知识内涵,转换护士的角色向多元化角色发展,以适应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患者的共同需求――健康,从而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要求: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多元文化知识的获得,一方面来源于社会实践与自学,另一方面来源于护理教育者系统性的跨文化教育[1]。本文就护理多元文化的相关概念、多元文化特征、多元文化知识的获得及如何开展多元文化护理进行分析。

1多元文化相关的概念

文化的概念是指人类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定的文化是一定历史、地域、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综合反映。多元文化即多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导致不同的社会发展。它包括由国家、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形成的多元化社会,为不同的患者提供多元化优质护理服务,是当今多元化社会的需要。

2多元文化知识获得的途径

2.1从临床实践和社会实践中获得

指在临床工作、生活和现代化信息网络中了解其他种族、民族、人群的文化,在此基础上给予尊重。在护理工作中谦虚地向来自各种文化背景的患者了解所需要信息,增加双方文化交流,从而给予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确信自己文化优越的民族,其优越感是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护理活动的一大障碍[2]。

2.2从学习中获得多元文化知识

2.2.1增加外语和不同民族语言学习

对于广大护士而言,为了拓展视野,了解最新的护理动态,不同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护理多元化的发展,提高外语水平和民族语言的沟通能力是进行国际、国内交流的必要工具。

2.2.2在学习中增加护理工作者多元文化意识

多元文化护理无论构思多美妙,都要靠护士在工作中的实践来完成。因此,首先要提高护士的多元文化意识,除认真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应大量涉及非专业的社会文化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中确立自身的多元化意识,并自觉地应用到护理实践中,同时加强礼仪修养学习、法律知识学习、自觉养成学习不同文化的习惯,陶冶情操和规范行为。

3护理的多元文化特征[3]

3.1护理学科理论的多元文化特征

随着医学模式与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科的定位已从纯医学范畴转变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结合的领域,其研究内容、范畴涉及影响人类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随着现代科学的高度分化和广泛综合,护理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在理论上相互促进,在方法上相互启迪,在技术上相互借用,形成了许多新的综合型、边缘型的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如: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管理学、护理行为学、护理人际学、社区护理学、急救护理及老年护理学等。由此可见,护理学科理论体系涉及面广,有多元文化特征,而且呈动态变化,随着社会需求和医学体系的发展而发展。

3.2临床护理类型的多元化

现代护理理论主要是以西方文化和医学理论为基础,目前广泛应用的护理理论和模式也多由国外引入,如护理程序、整体护理、循证护理等。由于中国的几千年文明史,传统医学至今仍在不断地应用与发展,对护理学有深远的影响,表现在临床护理中,除了西医护理外,还存在着我国特有的护理类型:中医护理和中西医结合护理。目前,在中医院内,基本上都是实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它充分体现了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兼容性。

3.3护理任务、工作内容的多元化

现代医学模式,现代健康概念都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多层要求,由原来单一的疾病护理转向全面的整体护理,护理不能仅局限于医院而需走进社区、家庭、护理职能的范畴包括治疗、预防、保健、康复,赋予护士教育、管理、研究等,从而要求护士文化知识的全面性、多元性。

3.4护理角色的多元化

护士职能的扩大及护理内涵的不断丰富,将赋予护士多元化的角色,如,提供照顾者、健康咨询者、健康协调者、健康教育者、护理计划者、护理管理者、康复训练者、护理对象的代言者、护理科研者等角色。当今社会对护士角色的需求越来越多,为满足角色期待,护士必须加强角色学习,以更好地完成角色功能。

3.5护理对象的多元化

护理工作的对象可能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他们的文化背景包括:教育程度、人生经历、、价值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对健康与生命的不同认识,对疾病与死亡的不同理解,对悲伤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对护理的不同需求。

4如何开展多元文化护理[4]

4.1更新护理观念,改变护理教育模式

整体护理已成为国际护理发展的新趋势。目前,我国各大医院已在广泛开展和推行整体护理,我国的护理教育已纳入现代护理模式内容,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护理观念还占有相当位置,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要培训护士更新护理观念,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到“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从多元文化观念出发进行医院内患者护理、医院外社区保健、家庭护理、老年护理等,以帮助患病的人、健康的人保持或恢复健康。同时要转变护理教育思想和观念,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护理学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实施护理教育,真正地将护理教育与治疗、预防、康复、保健结合起来,这对培养护理人员的标准、知识结构,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目前的护理教育模式、评估和考核标准有一个全面的更新的改革。

4.2增加人文知识

现代护士不仅要有医学护理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多元化护理观念出发,护士应了解与研究不同种族、民族、区域的健康观、疾病观及护理保健手段;增加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文化知识,以融入文化护理。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体系,对健康、疾病、生死观、价值观等均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并因此导致不同的民族文化习惯、、饮食习惯等,另外不同民族。区域独有的饮食与居住的地理环境有关。如北方人嗜面食、烈酒、咸味,南方人则不同;湖南人嗜辣,而江浙人偏甜。因此,要对不同对象提供相应的护理,就必须了解不同种族、民族、区域的文化和习俗,针对需要,以人文、历史、地理等知识来缩短医患间的差距,达到有效的沟通。

4.3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医是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中医护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中医的理论基础也与西医截然不同,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相结合的前提是了解二者之间的共同之处与互补部分,中医护理具有两个特点:整体观与辨证施护,其中整体观与系统化整体护理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都体现了对人类健康、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要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思想,所谓异曲同工,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医的辨证所施行的护理原则和方法,而辨证施护的有效完成离不开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二者互补的共同结果,包括利用现代仪器设备观察病情,对生命体征的监护以及在实施护理程序过程中所运用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等。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如穴位注射、拔火罐、穴位按摩、针灸等简便易学又行之有效,能减轻患者痛苦,解决实际问题,是西医护理操作所不可替代的,将中西医护理的特长结合起来并加以发展应用,对提高护理的价值和地位是有一定影响和作用的。

5小结

多元文化护理是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方向,护理学发展的过程也是在沿多元化这一方向发展。因此,要开展这一更高层次的护理,需要通过在提高思想认识,确定研究范围,加强教育和人员培训等多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以加速现代护理的发展,尽快与国际护理接轨。

参考文献:

[1]胡忠华,朱丹.试论护理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J].护理学杂志,2005,20(21):4647.

[2]李井泉.跨文化医学[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

多元化康复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元化护理 角色 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81-02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强,对护理的观念不断更新,护理工作将被赋予新的内涵,护理职能将发生转变。护士角色将向多元化发展,除了以往承担的如直接提供护理者、教育者等角色外,还应该是患者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多元文化护理的实施者。这就启示护理教育要尽快调整课程设置,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以适应新形势下护理发展的多元化。

科研能力的培养护理科研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反映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专业迫切需要思维敏捷、科研能力强的现代护理人才,以不断地创新发展现有理论和护理技能,使更好地发挥其指导护理实践的作用。然而,目前在临床护理队伍中,仍然存在着科研意识差、科研能力不足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校期间没有经过较为系统的科研知识学习,毕业后又缺乏专人指导,因而,先天的科研意识淡漠加上后天的科研机制缺陷,导致整个护理队伍科研能力较差。所以,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人力物力资源,让护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在校期间就得到培养和锻炼,已成为护理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多元文化的渗透护理的对象不再局限于国人,而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他们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护患双方在健康与生命、尊重与亵渎等观念上的差异,若不引起重视,将会导致护患关系的不和谐,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因此,护理教育者应从思维和行动上完成从一元到多元的转换,通过增设多元文化课程,如护理社会学、民俗学等课程,使学生形成多元文化价值观、态度和行为,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们的历史背景、生活方式、世俗信仰等文化背景,以适应护理工作的社会性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院患者的护理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较大变化,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护理需求,因此要求护理工作不能只从自身工作模式出发,而应从患者的需要出发,针对不同患者、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用心感受、发现、重视患者的个性需要,提供细节护理,满足患者的个性需求。通过护理实践日益感受到重视细节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为患者提供规范化护理之外的感动服务和惊喜服务,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开展个性化护理、多样化护理和全程护理,使患者的治疗、护理、生活、学习、休息被充分关怀照顾。

护理人员的多重角色具体分析如下:

1 护理工作者的角色

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通过运用护理程序和护理操作的基本过程,根据不同的患者,承担着为患者康复所需要的护理工作。通过与患者亲切交谈、细致观察和护理查体等方法,估计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态,从而明确护理诊断,确定护理目标和制定护理措施,付诸行动并予以反馈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这也是一名护理人员最重要的角色。

2 协调者的角色

护士作为卫生保健队伍中的成员,不仅要和护理专业人员一起工作,还要和其他卫生保健人员一起工作,以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在工作过程中,为减少分歧和争议,协调工作是必要的。护士处理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将给患者提供更为系统和便捷的医疗护理服务,直接或间接地为患者带来利益。

3 管理者的角色

新形式下的护士,不但要着眼于解除患者的痛苦,而且在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中承担了组织管理的角色。在患者的心目中,护士是他们所认为的护理权威,护士的言行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行为和活动。因此,护士利用患者对自己的职业信任,影响患者和他的家庭,使之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从而达到期望的护理目标。同时,每名护士每日为解决护理个案的问题,必须做计划、沟通、决策等,因此,也可以说每个护理人员都是护理管理者。这意味着各项护理工作做到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沟通,并取得患者的合作,以满足患者对护理的特殊需要。

4 教师的角色

护士的教师角色一方面体现在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日常生活的健康知识、疾病的预防和康复知识的宣教。患者大都渴望了解到有关自身疾病的预防、治疗等知识,护士有责任满足患者这一需要。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护士有责任向下一级护士传授实践中的经验,参与临床带教,培养年轻一代护理人才。

5 顾问的角色

护士通过给患者专业知识的支持,使患者对自身的状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通过指导使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护士要认真听取患者及其家属的倾诉,以善解人意的言行,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的自身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心理压力,起到顾问的作用。

6 科研的角色

护理程序是建立在科研成果应用的基础上的,从这个意义上延伸,每个护士都应承担护理科研的任务。因此,护士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勤于思考、积极钻研、善于总结,追求新知识,进一步发展现代护理理论,并以此作为护理实践的科学基础,然后研究这种理论对护理专业的现实影响。只有从事这样的科研活动,并将科研成果在实践中进行应用,护理学科才能不断提高和发展。

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护理职能由单纯的护理病人拓展到预防、保健、康复领域;由单一疾病护理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护理;由面向医院个体病人转向社会群体。护理实践日趋社会化,护理职能也随之扩展,护士角色由单一变为更综合更多元化。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不仅承担着服务者的角色、更重要是承担着教育者、心理卫生工、治理者、创造者等角色。探讨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所担当的多元化角色并促使其尽快进入角色,是当前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多元化康复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健康管理;产业组织;运营模式

1.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所占的人口比例会越来越大,人们需要从专业的机构了解基础的医疗保健知识,健康的生活等。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康复理疗正成为一种新的消费需求,全国每年有近亿人进行体检,市场规模在100亿左右,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当前医疗机构工作主要是疾病治疗,而疾病预防、早期干预、后期康复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工作做的较少,越来越多的机构也意识到健康体检、康复理疗等健康管理极大需求。

2.健康管理组织的发展

健康管理组织最早出现在美国,1929年美国洛杉矶水利局成立了最早的健康维护组织。近30年,健康管理在美国的发展日益完善,如今有7700万的美国人在近650个健康管理组织中享受着医疗服务,9000万的美国人成为PPO计划的享用者。德国将保险保障、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整合在一个平台下,通过收购医疗服务、疾病管理、居家护理服务和老年公寓等服务机构,搭建、整合统一的服务平台,形成多元盈利渠道。英国采用的是NHS系统,该系统分为三层管理等级,第一层为社区基础医疗系统,第二层为地区医院,第三层为教学医院。在我国,健康管理发展较晚,专门的健康管理机构始于2001年,此后,健康管理行业在学术交流、服务提供、风险管理和经营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探索性实践。

3.健康管理的概念、主体和客体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态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简单的来说,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健康管理工作内容包括采集信息,评估危险因素,进行健康咨询与指导,制定健康促进计划,进行健康维护等。健康管理的主体除了专业的医疗卫生机构外,还包括专业的体检中心、高端养老机构等健康管理机构。健康管理的客体包括急性病患者、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人群,同时也包括健康人群。健康管理可适用于所有人群。

4.健康管理需求分析

(1)居民收入的增加。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稳步增长,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72元,同比名义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根据目前25个省(区、市)公布的数据,上海、北京、江苏、福建、广东、天津、山东这7个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到了14153元;北京排第二为13503元;江苏位列第三为11516元。居民收入的增长为居民健康投资提供了经济保障。

(2)健康理念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对健康需求不断提高,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理念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合理健康投资,主动追求健康,定期健康体检, 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3)人口老龄化。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4.1 亿。老龄化人口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患病率连年上升,且越来越呈年轻化,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长。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从而控制患病风险,不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医疗费用。

5.健康管理产业组织运营模式研究

通过对国内健康产业组织的运营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健康管理产业组织运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以体检中心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模式

健康管理公司直接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建立独立的体检中心,向居民提供以体检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服务。主要包括:①以个人健康调查为前提,健康评估报告和体检数据为基础,针对个体的体质特点,制定相应的个人健康管理计划,并且用专家回访、短信等方式提醒客户依照计划进行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②在客户生病时,根据客户提供的初步病情,告知注意事项,提前预约专家就诊,开辟绿色就医通道;客户就医回家后,代送报告和医药,及时了解恢复状况,并安排医师与客户沟通;③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提供多种补充医疗保险产品,满足不同层次需求。

(2)保险公司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社区居民购买了健康保险产品后,健康保险公司作为其人向社区卫生服栈构购买健康管理服务,委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购买者信息,并提供长期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保险公司与客户签订服务协议,为客户指定医生和公司服务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保险公司服务专业联合为客户进行健康体检,收集健康信息并进行健康评估,为客户建立健康档案,提供营养膳食、运动健身等健康管理计划,根据系统中防控路径单的要求和提示,定期对客户进行随访、健康教育、短信提醒、电话提醒客户按时到医院进行随检和配药。

(3)医疗器械IT公司提供的健康云管理服务模式

医疗器械IT公司通过网络技术和专业的远程监护设备,依托合作医院的知名医疗专家与专业健康顾问团队,建立开放式的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为个人与家庭提供科学、系统、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与服务。具体包括健康检查、健康档案、慢性病健康促进、健康维护方案、家庭健康远程监护、健康顾问、医疗专家、门诊预约、住院预约、手术预约、特需医疗等一系列的健康管理服务,把专业的健康管理与服务带进家庭,改变过去传统的有病才就医的服务模式。一些IT公司都开发了数字化医疗服务平台,有的把家庭用的终端监测仪,比如血糖仪、血压仪等与网络进行连接,系统自动传输检测数据到中央数据库,公司关注的不仅仅是个人数据值的变化和异常,更关注一组数据的状态和变化,从而了解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并及时反馈给管理对象,帮助管理对象改善健康行为,维持健康状态。

6.结束语

随着我国全民健康管理工程的推进、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期望寿命的延长,健康管理需求将会不断增加,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健康管理产业组织运营模式,创新健康管理机制,才能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