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晚春古诗

晚春古诗

晚春古诗

晚春古诗范文第1篇

原文:

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晚春古诗范文第2篇

一、春夏秋冬均可别,春花秋月别韵长

从大的季节来讲,一年四时都可以别离,无论是和煦花开的春、炎热烦闷的夏,还是草木枯黄的秋、冰冷凄寒的冬,人们总会离别。宋朝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在夏日的美景中洋溢着惜别浓情,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冬日的酷寒中气势磅礴激昂慷慨而又充满着离愁和乡思。可是,古代诗歌中离别的季节更多在春秋。诗人们往往借助春的盎然、秋的凄凉或烘托或渲染传达离别的情意。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莺飞草长,杂花生树,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离别,让人倍感怅惘。“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豪迈奔放的诗仙无限惆怅;“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淡泊洒脱的“诗佛”也感慨万千。当然,离别诗的征候最好最多在秋季,金桂飘香,秋风萧瑟,秋雨绵绵。“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秋的冷落寂寥让柳三变潸然落泪;“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送魏二》),橘柚飘香的秋季的风雨使七绝圣手内心凄婉悲凉。

当然,与季节有关特别是与春秋有关的自然意象也是常常出现在离别的诗词里面,“春草”“春水”“东风”“西风”“霜风”“秋雨”“秋霜”,季节的生机盎然与冷落清凉渲染出离别的无奈与依依不舍的真情。

二、十二时辰均可别,暮色苍茫愁思长

从小的时间范围来讲,许许多多的诗人往往把离别与傍晚、月夜等联系起来,悲凉的环境有助于突出传达离别的伤感孤独。常见的这一类的意象有:“日暮”(黄昏)、“斜阳”“夕阳”“落日”“残照”“晚风”“暮雪”“暮钟”“新月”“弯月”“明月”“残月”等。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宿建德江》),孟山人的旅途的忧愁苦痛可见一斑;“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送魏十六还苏州》),皇甫冉送别友人时内心沉重感伤。“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送灵澈》)刘长卿描写友人所去之地的自然环境,以表崇敬留恋的心情。“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丹阳送韦参军》)严维诠释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种真挚感情。

三、亭陵道楼作意象,难分难舍真情永

离别地点的安排,古人也很讲究。古代的离别诗,常常出现这样的处所――“离亭”“长亭”“劳劳亭”“谢亭”“北梁”“灞桥”“霸陵”“灞陵亭”“古道”“歧路”“渡头”“阳关”“西楼”(高楼、小楼、危楼)等。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谢亭送别》)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I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面,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诗有“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的句子。

在中国古代诗词里,“灞桥”是最富有离情气息的经典意象。唐朝时,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好友东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桥后才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久而久之,“灞桥折柳赠别”便成了特有的送别习俗。其后经过历代墨客骚人妙笔的润饰,日久天长,灞桥竟被人们改称为“情尽桥”“断肠桥”“销魂桥”。《全唐诗》中直接描写或提及灞桥(灞水、灞陵)的诗篇就超过110首。李白叹道“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忆秦娥》),岑参写道“初程莫早发,且宿灞桥头”,刘禹锡唱道“征徒出灞澹回首伤如何”(《请告东归发灞桥却寄诸僚友》),不一而足。

四、离别水路作意象,江水滔滔别意涨

南方的交通以水路为主,平原广阔,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所以在送别诗中“南浦”的意象相对颇多。“南浦”是水路登舟送别地点的泛称,用“南浦”来表达离愁别绪情怀的离别诗作,屡见不鲜。

晚春古诗范文第3篇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晚春古诗范文第4篇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晚春古诗范文第5篇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二月里,春光明丽,草长莺飞,杨柳以长长的枝条轻拂堤岸,好像被美好的春色陶醉了。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

相关期刊更多

北方蚕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