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药代表

医药代表

医药代表

医药代表范文第1篇

医药代表分为商务代表和临床代表。商务代表是“阳光作业”,负责合同、供货、宣传、策划等等,而临床代表干的则是“阳光下的罪恶”,负责开发临床业务。说白了,就是极力结交医生,发展“良好关系”,让医生利用处方权多开自己的药品。建立和维持这种良好关系的基础是“出血”。

一个新药品要想到患者手中,得一路过关斩将。首先是药剂科。只有药剂科首肯,医院才能试用此种药品。对药剂科的投资必须一次性“搞定”。红包的数额一般是几千元到一万元不等,数量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掌权者”的“黑心”程度。

第二关就是科室主任。试用结果好坏全在他们的一张嘴上,这时就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利益,并承诺按批发价的百分之多少长期给予回扣。科室主任就会以“临床疗效好”等名义提出正式进货。

第三关是药品委员会。一般由院长、药剂科主任、科室主任等组成,由他们最终审核药品的进货。所以,还得喂饱“他们”,才能保证进货的最后顺利。

第四关就是医生。药品进货后,必须由拥有处方权的医生们“卖”出去。一般情况下,要按照零售价的10%或者更多与医生结账。每个与医药代表合作的医生都有一本记录自己开药情况的账。每到月末,医生便凭“本本”上的数字到医药代表处领“红包”。有些医生报的数字还与药的实际销售不符,可能是开了处方病人没取药,也可能是医生故意虚报,但无论如何,钱是得照医生的数字付的。哪一个月没付钱,医生便会立即停药。

把上上下下打理周到,没有个几万块钱是不行的。这还不包括与医生平时联络情感的费用,请医生赴宴会、洗桑拿、进酒吧是常有的事。最令人头疼的是,不少医生对这些灯红酒绿场合的特种服务感兴趣。对于决定进药的重要人物,他们想叫“小姐”服务也得答应。对于这些挺恶心人的事,作为医药代表也得硬着头皮去干。

这些费用的开支,也就是由厂家报销的费用,甚至请小姐“服务”的费用,最后都会摊进药品成本,由患者掏腰包支付。

普通药价一般是这样构成的:制药厂在出厂价的基础上加15%到医药公司,医药公司再加上20%至25%卖给医院,医院在零售时又会加10%左右。如果一瓶药零售是100元,其出厂价可能也就在50元左右。而这50元中,药品的基本价值甚至不到15元,剩下的35元包括药品流通领域中这些不正常的开销。

医药代表范文第2篇

部分医药销售代表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使整个群体蒙羞。事件的结局是,葛兰素史克以存在合规问题为由,解聘了至少1000名资深医药销售代表。这对整个医药行业都是一种警示。

外资药企的销售代表面临的挑战,比同行更加严峻。随着2015年前后很多专利药的大规模到期,原本是外国药企主要利润来源的专利药不再具有优势。专利到期意味着短时间内市场就会出现大量仿制药,这些价格便宜20%以上的仿制药将在很大程度上抢夺市场份额。而2015年6月国家发改委对药品最高零售价限制的取消,又让一批利润较低、经营困难的本地药企通过涨价重获生机―这些药物即使在涨价后也有价格优势―这些都让外资药企的销售代表很头疼。

另一个变化是,在葛兰素史克事件之后,医生开始变得更加谨慎。与普通商品不同,处方药无法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因此医药代表的主要推销对象是医生。但如今医生开始与医药销售代表保持距离,他们逐渐排斥传统形式的拜访。如何重新建立与医生之间的沟通渠道,也是医药销售代表的新难题。

不过另一方面,中国医药市场同样潜藏着不少机会。医药健康产业的市场研究公司艾美仕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医药市场仅以141亿美元(约合877亿元)的规模位列全球第九,而到2016年,这个数字预计会是2005年的12至13倍,市场规模跻身全球第二。庞大的增量让越来越多的外国药企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而药品最终的销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药代表的能力。

因此,能否适应市场环境的新变化,并对工作方式进行调整,正成为医药销售代表的考验。作为医药领域的资深销售人员,德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MOST区域规划经理秦英杰明显感到压力在增大,“这种挑战还是蛮大的。我们必须要去适应这种变化,否则按照传统的销售模式继续一定会面临淘汰。”

本期《第一财经周刊》采访了多家外国医药企业在华销售团队的负责人、一线销售人员以及相关的人力资源专家,谈谈医药销售代表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A

思维模式需要转变,to医生变成to病人

原本以医生为中心的推广方式不再那么有效,医药销售代表的新思路得更多从病患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进行药品推广。

秦英杰对此很有感触,正是因为及时改变了自己原本的思维方式,才让她的团队在药品销售的过程中变得更加顺利。

秦英杰所带领的团队主要负责脑卒中药物的推广,脑卒中常被人们称为脑中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在发病之后的3个小时内就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一份中美两国数据的对比让秦英杰印象深刻:美国脑卒中的溶栓率达到50%,而中国的这一数值只有15%,这个数字放在全球范围内来看都是比较低的―这意味着脑卒中药物在中国的推广比在其他国家更有难度。在传统拜访已经无法有效地进行药品推广的情况下,秦英杰转变思路,从观察病患入手。

她注意到,脑卒中治疗的复杂程度并不算高,只要及时用药就能挽救患者,较低的治愈率更多是因为医院的治疗流程出了问题。比如治疗的第一步是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但在大部分医院做这项检查都需要排队,医院并没有建立起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应急方案,最佳的抢救时间很有可能就浪费在排队的环节。

发现了这一问题后,秦英杰尝试与医院合作进行流程优化,一家天津医院接受了她的建议。优化后的效果很明显,这家医院的脑卒中治愈率有了很显著的提升,更多病人来这里就诊,从而也提高了勃林格殷格翰的药品使用量。

“反馈很正面,这家医院已经成为国内很有名气的脑卒中专科医院,这也使得我们和它们建立了更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销售推广的过程也因此变得更加顺畅。”秦英杰意识到,医生固然重要,但销售代表在这种新的环境变化下,需要将思维模式调整到以病人为中心,帮助病人解决实际的就医难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药品推广。

B

更熟练地运用新媒体推动销售

互联网正在影响着医药这个原本相对传统的行业,医生在工作中开始更多地使用在线平台。医药销售代表也因此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有效传播,推动药品销售。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医生开始有很多App或者销售网站可以选择,他们也更愿意接受在线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很多药企都已经在这方面发力,比如辉瑞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大的投入。”Kelly Services行业总监何飞宇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作为内部销售团队的一员,辉瑞中国高级区域医学顾问经理徐美林也感觉到了这种变化。公司专门筹办了“辉瑞大学”项目,通过网络视频、在线文献资料查询等远程教育方式,提高全国各地医生的治疗水平,这样不仅能增进公司与医生的互动,也能巩固品牌。

在医药销售领域,新媒体所体现的最大价值就是它的覆盖力。以美国为例,一个医药销售代表一般负责维护30个左右的关键意见领袖,有的时候这个数值可能上升至100人到200人。如果只是单纯依靠人力拜访,显然无法满足要求,而通过新媒体进行关系维护就会更容易一些。

这也是秦英杰重视新媒体传播的原因。“以前我们去做学术拜访更多是靠人,但当进入二三线城市之后,我们发现光靠人力进行拜访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利用新媒体的覆盖力扩大我们的范围,这需要医药销售代表拥有更强的新媒体传播能力。”秦英杰说。

C

学术背景,比以往更被看重

学术化是目前医药销售领域非常明显的变化趋势,这要求医药销售代表与医生进行更多学术层面的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关系。

医学联络官(Medical Science Liaison)就是近年来为了应对这种趋势产生的一类新职位,主要职责包括关键意见领袖的沟通管理、医学学术会议和论坛的组织筹办等。由于能够给医生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所以这种方式颇受欢迎,目前中国的前十大外资制药公司都设立了这样的职位。

在美国,70%的学术联络官都具有博士以上的学位。中国药企的要求也开始与其他地区接轨,辉瑞现在就希望招聘到更多具有医学或药学学科背景的硕士,并且最好具有两三年临床背景或其他医药公司的工作经验。可见,这类职位对于专业背景有很高的要求。

“随着创新药成为国内药企的发展重点,作为公司和专家之间桥梁的医学联络官的工作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徐美林说。辉瑞的销售团队每年都会举办多场研讨会、“全科医生教育”会议等,如果没有专门的学术背景,要完成这样的工作会比较困难。

除此之外,医学联络官还需要给传统销售人员培训相关疾病的知识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当欧美一些医疗协会出版相应疾病的治疗指南之后,医学联络官需要把要点提炼出来,让传统销售人员能对产品所处的整个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有能力与医生或者专家进行更高质量的沟通。辉瑞和勃林格殷格翰都提到了对于英语能力的看重,因为医药领域的学术成果往往最先是通过英语发表的,为了更快地掌握前沿医药信息并进行传播,对他们的英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D

薪资不再结果导向

工作模式和思路的变化使得医药销售代表的待遇也在发生变化。在以往的工资构成中,奖金是最重要的部分,奖金又与药品的销售量密切挂钩,这种侧重结果导向的薪资结构,诱使部分销售人员铤而走险。

现在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医药销售代表的基本工资开始提升,而奖金部分的占比开始下降。“之所以提高固定薪酬并且拉低奖金,是因为我们希望能够保证员工的生活质量,让他们以更正常的心态、更合规和学术化的方式去做事。”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人才发展及学习部负责人方华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薪酬结构的调整带来的是KPI考核标准的变化。在奖金的考核上,业绩、销量、利润这些与企业营收直接相关的指标已不再那么重要。现在各大药企开始降低这些方面的考核,转而开始评价医药销售代表的学术推广能力,以及是否与医生建立起了高质量的沟通。

“只有对考核机制进行重新梳理,才能引导销售人员将有限的注意力放在那些更需要关注的点上,这样可以规避销售领域的风险。”何飞宇说。

当然,薪资结构的变化也对团队leader的领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奖金比较高的时候,销售经理对团队的掌控和辅导是比较松的,因为奖金就可以驱动销售人员尽力完成工作。把奖金降低之后,我们对于销售经理领导力、辅导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要求就提高了,他们需要引入更多的管理手段。”方华说。

“之前对销售团队的管理只需要关注销售结果,现在更多的是需要重新思考如何评价大家的工作,并带领团队探索新的合作模式。”面对现在变化的新环境,秦英杰也在自我调整积极地去适应。

E

渠道下沉,需要复合型人才

如今,一线城市的医药市场已经显得有些饱和,众多的竞争者以及较高的运营成本让外国药企开始关注三四线城市的市场。

“在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外国药企如果维持高定价,将失掉一部分市场。如果降低定价,它的总营收也有可能降低,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所以,那些竞争不那么激烈的三四线城市会开始需要越来越多的医药销售代表。”何飞宇说。

医药代表范文第3篇

有一种隐痛,极易被医药代表因为习惯而忽视――很多销售人始终不能从容、得体地面对客户。这种不从容、不自在的心境,表现在销售过程中的躲闪、说话绕圈子,不敢直接提出正当要求,也不知如何拒绝不合理的要求;或者恰恰相反,显得粗鲁而生硬,让人避之唯恐不及。令人忧心的是,多数销售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更不知道这不是技巧所能解决的问题。

当你去拜访客户(无论新、老客户)时,几乎总会遇到客户问:“什么事?”你的回答是否爽快而真实?如果不是,这种痛极可能存在。还有:

1.你是否曾穿行于一家新的医院,隔着一群群病人,远远望着忙碌的医生而踟蹰不前,不知所措?

2.你是否觉得信息的来源不广,只能从医院墙壁上的专家排班表对医院情况窥知一二?

3.你是否鼓足勇气匆匆一瞥药剂科办公室,发现主任不在,失望之余内心却暗自松了口气?

4.你是否经常感到忙碌的人群凸显了你的孤单,“免进”牌在拷问你的信心,而客户偶尔瞥过的目光又让你惊慌失措?

5.你是否经常苦等一位重要的医生,直到最后一个病人离开,却发现身边还等着好几个其他公司的代表,而此时医生已经累得一句话也懒得说?

6.尽管内心不愿意,可每次总是拐进那位熟悉的小医生的办公室,一聊一个上午。你也这样吗?

7.你是否准备了满肚子的话,在遇到客户的刹那才发现全然派不上用场?

8.第一次见面,医生劈头就问价格,你是实话实说、说谎、避而不答还是避重就轻?

9.对待客户,你是否在“过分热情”和“不卑不亢”间小心平衡,可还是让人家一眼洞穿了你“客套”背后对销量的渴求?

10.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客户要求大额赞助,你明知无望,却也答应“回去和经理商量商量”?

11.你是否有时会困惑,似乎回答了医生所有的问题,但生意仍然没有进展?

12.都说要挖掘客户需求,但你发现除了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好处,再也找不出其他实质性的东西,于是你感到难办。是这样吗?

13.你是否难以向医生提出处方要求,连面对熟悉的医生也难以启齿?

14.似乎拜访就是为了增加销量、加强关系或介绍产品,其实你压根就说不清楚拜访的目的。是吗?

15.你是否申请不到足够的资源,不知道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或者根本不知道到底还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

16.有时也想尽力去做,但就像“老牛掉进枯井里,有力没处使”,让你无法尽力,时间长了也就觉得自己是尽力了。这是现在的你吗?

……

立场

这种隐痛,对医药代表的影响不只是心情,还有心智;不只是销售,还有公司内部活动甚至家庭生活。改善这一切原本并不困难,只是很多人习惯了这种感觉,以至认为理所当然,终成痼疾。

解决这种隐痛,不能只靠技巧,而是要靠立场。

立场是一些颠扑不破、历久弥新的东西,是不随时间和环境变化的原则。医药代表的立场,是对自己、对产品、对客户、对竞争的一些基本认定。就像武林高手在比武之前需要调息一样,在接触客户之前,你应该拥有明确的立场,而立场首先要从明确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开始:

1.我是谁?

2.谁能帮我实现目标?谁会阻止目标的实现?

3.我需要他们怎么帮我?

4.他们为什么要帮我?

自我认定

对自己角色的不同认定,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大小。

很多医生认为医药代表是卖药的,是“药贩子”,有时连我们自己都这么觉得,这就难怪会遇到困境。

大卫・科波菲尔是世界著名魔术大师。所有人都知道,所谓魔术都是障眼法,我们可以猜测,这位魔术师的目标就是要“作弊”而不让人发现,与其他魔术师不应当有什么不同。有一次我现场领略了大卫魔术的魅力,在演出中他坦陈对魔术的看法:“魔术表演不是一场障眼法技术比赛,我并不追求手法上最高明,我的目标是娱乐我的观众――我从事的是娱乐行业。”所以,他的演出主题明确,你欣赏到的是贯穿全场的一个个巧妙安排的、美丽的故事和一波波视觉上的冲击。

同样,医药代表不卖药。他们不会浪费医生的时间,也不会扰乱医院秩序。他们是可靠的媒介,促成医生、医院和公司之间的合作,促成最新技术和临床实践的融合。医药代表的目标是让医生客观公正地了解药品的不同之处,以及这种不同能为医生和患者带来的独特的、具体的好处。

谁是我的客户?谁是我的对手?

无论要实现大目标还是小目标,也无论你是政治家还是企业家,这个问题都至关重要。

要想让医生正确认识你的产品的不同之处,以及这种不同所能带来的好处,就要根据你的产品、产品生命周期以及产品市场目标的不同,慎重选择客户的范围、数量和拜访顺序。首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你要争取的客户画一幅像:

1.在什么规模的医院?在什么科室?在门诊还是病房?

2.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影响地位(学术和行政地位)?

3.每周病人量大小?影响病人人群的大小(比如通过文章、媒体、演讲等)?

4.尝试新事物的意愿大小?

5.应该处于竞争对手的首要地位还是次要地位?

定义了客户之后,你实际上立即就会知道对手是谁,因为对手总是试图阻止客户对你的产品的客观、公正的了解。正确地定义客户和对手,是确定下一步目标的前提。

我需要客户怎么帮我?

这是一个特别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因为“使用我的产品”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回答。实际上,这个回答不但太简单、太笼统,而且太偏颇。

有些医学专家并没有很多的病人,却拥有当地甚至全国范围的影响力,对你的目标的达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医生没有很多的临床病人,也没有当地学术界的影响力,却拥有你需要的临床情况的重要信息;有的人可以充当引见人,起到桥梁作用;有的人可以组织保健教育,起到网络作用。

总之,不同的客户拥有不同的资源,也起着不同的作用。清楚地定义客户帮助你的方式,才能明白下一步计划。

客户为什么要帮我?

中国人讲究“情理”,就是做事既要合情,也要合理。问题是情、理有先后,是先讲情还是先讲理?

见面就赞美医生的头发、衣着、气质或者成功,已经引不起医生的注意,他们会反问你有什么事。从这个方面看,还是“理”先于“情”。医药代表的“理”,具体体现在四个方

面:(1)产品的好处:效果、安全性、副作用、使用方便性;(2)非产品的好处:临床研究的机会、相关医学信息的更新、学术交流的机会、其他社交活动等;(3)合理的价格,或公费情况;(4)能减少使用新产品的顾虑,有助于医患沟通等。

这四个方面的价值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被客户了解的,建立顺畅的客户关系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够建立一个融洽的沟通氛围。往往有一些医药代表,他们与客户的关系“很好”,客户也有很大的“潜力”,但就是销售不理想,又不知如何“提要求”,这时“关系”反而成了障碍。究其原因,是客户对“理”的了解不足所致。

所以,无论你与客户的关系多么近,永远要记得医生还是医生,治病救人是他们的天职。不把产品的优缺点说清楚并得到医生的认可,任何一个销售人都难以用“尽力”来解脱自己。

设定正确的目标

没有目标而导致失败的人,远远多过没有才能而失败的人。当你面临选择,如果目标不明确,你就没有选择的标准,那就意味着你面临实实在在的困境。史蒂芬・柯维说“以终为始”,就是要先确定你的目标,那才是你的起点,是你计划的全部依据。

可是正确的目标是什么?目标和结果一样吗?

你去见客户,客户问:“什么事?”你如何作答?也许你会说“来看看您。”或者“给您送请柬……”“一个小礼品……”“是这样的……(讲来龙去脉)”“有几个问题想请教……”

实际上,你到底来干什么?当然是销量!为什么不说或说不出口?说出来就有效吗?不见得!你觉得“不自在”,很多时候是你怀揣的目标使然。如果你的目标是销量,你就很难想到其他去医院的“正当”理由,因为你的心智被销量束缚住了;你也难免会感到不从容、不自在,因为你有求于人。销量只对你有利,是你单方赢而非双方共赢,人家为什么要欢迎你?

实际上,销量是结果而不是目标。客户为什么给你这个结果?客户需要认识到什么就会给你这个结果?答案是对他的利益点!找出这个利益并让他认识到这个利益的过人之处(竞争力),就是销售的全部活动,而这个利益点才是目标。目标起码应该是对你和医生都有利的,即所谓的“双赢”。

这样就有两种思维方法:结果思维和目标思维。前者利己,后者利他兼利己;前者导致的行为是难以开口,后者就会从对方的立场出发,当然大方多了,成功的机会也大多了。

结果对于销售人和客户是完全不同的,把结果当目标,客户不会买你的账。销售人和客户的结合点在目标,目标是导致结果的原因,在结果之前,过程之后。达到目标以后,客户和销售人各自得到想要的结果。

例如,医药代表去拜访医生,代表要的结果是处方量,医生要的是自己的利益,如试验研究的部分经费、病人的感激、临床经验、成就感等,而目标则是医生充分地、客观公正地了解你的产品与同类产品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给临床带来的具体好处,比如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给什么样的病人使用是最合适的――医药代表和医生的利益在目标处得以结合。

作为医药代表,你的唯一职责是:代表公司的利益,来寻求这个医生或医院与公司之间的合作,并使病人、医院及公司都受益。对于产品,你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医生客观、公正地看到你的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医患双方的具体好处。

要到达这个最终目标可能需要很多步,这意味着销售人要把最终目标分解,设定很多分目标。这正是难点:如何为每一次销售活动设立目标?最常见的错误,还是用结果替代目标。

销售人要找到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

1.谁应该是我的客户?谁应该是我的重要客户?

2.我了解客户多少(如个人背景、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

3.怎样提高邀约成功率?

4.客户为什么使用或不使用我们的产品?

5.客户还需要认识到什么,才会使用或使用更多产品?

6.为了客户自身的利益,他应该(定期)使用多少产品?如何让他知道这一点?

销售人的分解目标是对上述问题答案的量化,每多一分答案,就多一分达到结果的机会。成功的诀窍是这6个问题的顺序,绝不要颠倒。

厘清几个概念

有这样几个概念或问题,医药代表一定要弄清楚:

・谁治好了病人――是医生,而不是任何所谓的药物。

・医药销售的根本宗旨――医生客观、公正地了解我们的产品与其他药物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给医生、病人甚至其家属带来的具体好处。

・竞争――我们为临床医生提供多一个选择,是一个补充,所以医生不必中断与现有其他产品的合作。毕竟病人的情况各种各样,临床需要不同特点的药物。

・产品――任何你销售的药物都不可能是灵丹妙药。你的工作也不是要证明你的产品的完美,而是要证明与同类药物的差异,证明在现有条件下、在这些方面,你的产品更合适。比如起效快,即使只有百分之十几的病人一周内起效,如果一个医生希望他的病人见效快,用你的产品是否比其他药物成功机会更大?显然!

・放松自己,只背负适当的责任――用药过程中病人会有各种反应,一般医生能够应付,但是面对一个新药时就不会那么笃定,这是很自然的。不要本能地推卸责任,也不要徒劳地希望你的药物能解决所有问题,适合所有病人。只要适合用你的药的病人,最终能用上你的药,就是你最大的成功。

销售的真谛

销售的真谛在于:销售人的工作是说服人们购买他们需要的东西。所以你应该做的是,极力寻找客户“需要”且自己能满足的东西。

销售概念1:销售是信心的传递

有一次我在北京安定医院和新代表协同拜访医生,我问他:“我们今天见他要解决什么问题?”

他沉思片刻说:“价格问题。”

“他觉得价格高吗?”

他点头,嘴里咕哝说:“他觉得价格有点高。”

“你觉得我们产品价格高吗?”

“我觉得……嗯……也有点高。”

“你自己都觉得价格高,凭什么偏要医生认为用它划算呢?”

销售是销售人把自己对产品或服务的信心传递给客户的过程,销售的结果应该是客户和你一样相信你的产品或服务。这个概念的意义在于:

1.不断研究你的产品,不断研究你的客户,不断学习,树立万丈雄心;

2.当你感觉信心欠缺时,要拒绝行动,不要接触客户,除非正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拜访;

3.你的信心比客户高得越多,客户接受并采取行动就越快;

4.你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对产品的信心:同事,上司,病人,客户,资料,网络等。

销售概念2:销售就是去转变客户

销售的过程就是转变你的客户头脑的过程,每次见面都要设定一个转变的目标,用药只是一系列小的转变后的结果。这样理解的意义在于:

1.首先了解客户头脑中对你或你的产品的接受现状;

2.为你每一次行动/接触客户设定希望他达到的认识或行动水平;

3.制定缩短现实和目标之间距离的办法;

4.起码在头脑中将你的计划预演一次。

在一次内部销售会议上,一位主管级代表提出一个问题,大意是医生的看法与我们在资料中介绍的不同。

“也就是说,你同意医生的说法,不同意资料上的说法?”我问。

“不是说不同意公司的说法,在这一点上我有信心。我只是说专家是那样说的,你知道他很有名。”他答道。

“你同意资料上的内容,但是你拜访这位医生后,他没有因此有更多的认识,对吗?”我又问。

“你承认我们的资料也可能出错吧?”他说。

“很可能,但这不是讨论的重点。我只注意到了这样的结果,就是你拜访以后不但没有转变医生,反而被医生转变了。也就是说,你没有做成销售,却被医生反销售了,而且想把这种效果销售到其他同事中。”

拜访客户后如果你没有销售,这还不是很糟,最糟的是被反销售。就是说,没有转变客户还不是很糟糕,但当心被客户转变。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销售概念5:销售不是说实话,而是说完整的实话

一位新代表问我:“还记得您曾经给过我建议,说做销售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真诚吗?”我点头承认:“有什么问题吗?”

“我今天被人轰出来了!”她一副受伤的样子。 “就因为真诚?” “我进门后很客气地跟他打招呼,他问我什么药,我就说是抗抑郁药,他就问价格,我总得说实话吧,就告诉他是每天十六块二,然后他说太贵了就把我轰出来了。您说我怎么办?”

我说:“销售不是说实话那么简单,你没头没脑地回答问题也谈不上真诚。因为客户虽然在问价格,可能心里却另有所指,如果是这样,你就价格问题回答岂非答非所问?不如我给你说一个虚构的故事吧,以你做主角。

你上街买大衣,看到一件似乎不错,可标价是1万元,你的工资才3000元,你认为贵于是便要离开。这时营业员过来说‘你为什么走呢,你还没有看到衣服的价值呢。’说着展开大衣的口袋给你看,1万元现金赫然在目,也就是说你要买这件大衣钱也归你了。这下你买不买?你可能会怀疑这钱是有问题的,如果营业员知道你的顾虑后告诉你,钱会通过银行存入你的账户,而且商店提供特别服务,衣服会安全送达,无任何后顾之忧。现在,你还决定不要吗?”

这样理解的意义在于:你的客户会发现他们不愿意拒绝,也很难推托或者敷衍你。你将获得他们的信任。

很多人实际上并不知道如何说实话,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实话和谎言的区别。实话说的时机不对或顺序不对,还比不上一句谎言。

医药代表范文第4篇

看过《烈药》这本书,我们可以发现国外医药代表的发展也经历了从给回扣的药品销售员,到说谎的药品信息员,到给予社会交际活动的药品销售,到给样品的药品销售员,到给予法定规定的礼品的医药代表,到给予学术传播与研究的医药代表等阶段。在国外70年代末起,医药代表才是个很受人尊重的职业。现在他们很受医生的欢迎,为医生们带去了新的学术思想和新的药品资讯,以及新的业界动态。这些信息都是终日工作繁忙的医生不能亲自来收集的。让医生永远站在医学的前端,为他们高效提供药学服务,让一身们更好地为病人服务。2004年美国一位大学生成立了反礼品医药代表联盟。因为他们认为免费给予礼品与旅行,会让医生产生感激之情,从而影响了他们在处方时的判断力。美国FDA以及法律,民间组织在推动医药代表往“推动医药学继续教育的医药代表”发展。所以我认为《烈药》中的主人翁西莉雅是一个伟大的医药代表,她认为医药代表宣讲的是治病救人的药,因此医药代表要严谨与严肃,各药厂要指定药德与训练员工的明确政策。因此她是一位真正的良医伙伴。医药代表这个职业是非常高尚的,在药学与医学日益分开的时代,医药代表把医生与药师联络起来,是协助医生为病人更好的服务的一类群体。

我认为伟大的医药代表是良医伙伴!良医伙伴是我们医药代表的出路。良医伙伴在大家的积极推动下,肯定可以在我们国家实现。有人对我说:医药代表不可能是良医伙伴,说是理想主义者! 医药代表要成为良医们“治疗疾病,减除患者痛苦”的好帮手在我们中国不现实,因为我国的医生很实在,因为我国的制度不健全!因为我国的国民都很急功近利等等。

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在我们中国良医是儒家的第二个人生选择。良医在古代称为儒医。那什么是良医呢?心存善念即良医。良医有三种:第一种是自己能够把病人治好的医生,第二种是自己能够用最经济最安全的方法把病人治好的医生,第三种是知道自己治不好而把病人推荐给治得好的医生。当我们经济条件一般时,我们更会感觉到第二种良医的温心。当我们在医院大把花钱,而病却丝毫不见起色时,我们就会感到第三种良医的难能可贵!总之一句话,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的医生就是良医。因此医药代表应该提高医生拥有更多治疗手段与知识从而治好更多患者的核心价值,这样才会成为良医的伙伴。所以良医伙伴两个前提:道德仁心与学识渊博! 良医伙伴要以科学信息的传递者,药品临床信息的良心传递者,大众健康的良知推动者为社会角色,努力造福黎民百姓!

11年前我刚刚涉入医药代表这一行,简单地认为医药代表就是销售员,准备做3年左右,就不做了。只是把它作为谋生的手段。当时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想法,我父母花了很多钱供我读完重点大学,我怎么能可以象高中生一样只是发发钱,或者报销发票呢?我是一个喜欢与众不同的人,因此我当时毫不犹豫地决定通过自己的智慧来做医药代表。经过自己的努力,我的勤奋与道德得到广大医生的认可。我的销售业绩为公司第一名,超越计划210%,使用经费为全国倒数第一。所以1997年公司把我派到美国,日本去学习。在国外学习期间,发现医药代表是一份认可并尊重的职业,因为他们帮助医生更新药学知识,他们与医生探讨医学与药学困惑,为医生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治疗方案,很受医生的欢迎。所以回国后,我更加坚定地走学术化营销的道路,尽最大努力推动医生进行科学研究,推动医生进行学术交流,进行各种规模的学术会议,会议期间邀请的专家演讲的都是疾病的临床知识,很少谈到产品知识。三年后,我没有离开医药行业,因为我喜欢上了她,因为我们的对象是伟大的医生,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帮助医生把患者的病治得更好!我们医药代表是医生的好伙伴。我11年的销售业绩,不管是我个人还是我管理的团队,我们都在公司数一数二,我们巧妙地把道德与销售指标融合在一起,做到了兼得!因此做良医伙伴不会影响销售,反而会促进销售长足发展。

医生这个职业是伟大的,因为医生是救死扶伤,妙手回春!我们医药代表是代表医学与代表药学,是医生的好帮手,与医生是平等的,因此医生伟大,我们医药代表这个职业也肯定是伟大的!我们可以妙药仁心回春!每个职业都会有10%的差的!如果医药代表有20%的是良医伙伴,那么我们这个职业就肯定会走出今天的黑暗。我们良医伙伴不为利做没有良心的事情。良医伙伴:任重而道远!愿天下的医药代表为之奋斗!良医伙伴从自己开始,只要有人这样去做,坚持去做,良医伙伴肯定会在东方升起。笔者以填词吉祥三宝与大家共勉:小女孩问:“爸爸,谁推动医生的药学更新?” 爸爸回答:“良医伙伴”。小女孩问:“妈妈,谁推动药师的医学更新?” 妈妈回答:“良医伙伴”。小女孩问:“爸爸,谁推动大众的健康普及?” 爸爸:“良医伙伴”。 爸爸 妈妈 女儿:良医伙伴,我们的出路。 欢迎大家来贴来函探讨。

医药代表范文第5篇

回学校三四天了,见了很多老师,朋友,同学。很多关心我的朋友都很想知道我这段时间的经历。对自己的实习总结一下下,也和你们分享下:

1. 我在**做什么?

------ **医学信息沟通专员实习生(从投简历到面试,到渠道**实习,我一直都认为这是我找到的工作,而非实习。也许是这种误打误撞的“错误观念”让我这段时间的实习心态很好,没有被**淘汰,自己也没有主动放弃。)

------ 【很多人认为医药代表就是卖药的,是谈成每一笔单子然后拿提成。】不是!至少这份工作在我这儿的理解不是这样的。前段时间,我师父让我用两句话总结我对这份工作的理解。“建立人际关系,传递产品信息”,基于三个星期在**的培训,观察老专员工作,以及自己了解总结所得。(做事先做人,怎样让客户乐意听你所讲,按你所做,在适应症范围内尽可能的正确处方,以及处方你做的产品。)---这就是我的工作。

2.我在**做了哪些事情,学到了什么?

------ 培训:在**的第一周是在培训中度过,作为非医非药专业的我。除了对,像“CVD”,“CKD”,“LDL-C”这样的字母熟悉、敏感外,其他都很陌生。不想在培训完的第二天的考试中太差劲。只有不停的看,不停的记。记忆中有几天每天就睡两三个小时。【在**的每个人都很勤奋,要想比别人做得更好,只有更加勤奋】---这是一位师姐告诫我的。除了培训产品知识,还有PIM演讲,ROLE-PLAY。最后的综合比武,排了名次,排在中间吧!(没有看清名次,也没有向老板跟进。)

3.收获

------ 跟着老专员跑医院:观察他们的工作内容,状态。两周的时间,我学到了很多:育哥的专业素质,霞姐的细心,群姐的效率,板栗哥的个人魅力,建国哥的脚踏实地为客户服务,文芷姐的热情……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