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想象作文大全

想象作文大全

想象作文大全

想象作文大全范文第1篇

一、激发写作激情。

激情,是灵感之源,是诱发个体创造性思维的首要条件,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先导。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培育学生点滴的写作欲望,就可变学生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如对于命题形式的作文,学生往往苦于应付而绞尽脑汁。即使下笔千言,也如枯枝败叶,毫无血肉之色。在作文指导时,尤其是在学生审题立意前,给学生以和缓、自由的气氛,有意识地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写作兴趣,学生往往内心炽热,诱发出急于表达的写作欲望。

二、引导创造性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可以唤醒沉睡的记忆。”通过联想,可使学生“自觉地从记忆宝库中查询已有材料”,并能动地把看似相关甚至毫不相关的东西联系起来,在头脑中重组出崭新的表象。

“儿童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为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想象是儿童创新的翅膀。”通过想象,能反映出主体对于改造现实的美好愿望以及自己的远大理想。以客观事物发展规律为基础,设想出现实生活中还未发生,但将来可能发生的事。

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将关系到学生作文过程中处理材料、谋篇布局等方面能否顺利进行。合理的联想,大胆的想象,可以锻炼学生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十分有益。

作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联想和想象。

1、引导学生善于积累材料。

大到各类文学作品,小至学生作文,无一不是对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作文教学时,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见闻和感受,往往可以成为作文的内容。但如果作者不留心观察,不注意积累,就不可能写出诸如教材中那些具体、生动的文章来。另外还必须教给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要求学生全面、深入、细致、有序地观察,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变化、差异,要有动有静,要有全貌有细节,有外表有内心,还要注意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多记,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只要学生善于发现,仔细观察,作文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也可为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2、引导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整体感知。

客观世界色、香、味、形、声、情俱全。作文教学时,我们强调学生作文选材要新颖,就要让学生感受出各种事物多姿多彩的一面。恰当地运用演示、模拟表演、游戏、操作、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充分感知物象。使学生不仅自觉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嗅,还用其它诸如舌头、皮肤等多种感官,调动自身各种感官,充分利用嗅觉、味觉、触觉、听觉、视觉共同参与整个感知过程。这样,就能为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储存更丰富、更全面的信息材料。

3、加强思维训练,着力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真正达到让学生愉快作文的目的,就要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地活起来。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特别要加强求异、质疑、辩证思维的训练。

“求异,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答案。”在想象类作文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如写《衣服》一文,要求学生大胆想象。有的学生在审题立意过程中,缺乏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结果写出来的作文就只能拘泥于千人一面的买衣服、织衣服、失衣服等。作文教学中,教师把求异思维方式训练贯穿于作文全过程,就显得尤为必要。要彻底改变学生呆板的思维模式,教师就必须在训练学生求同思维的训练的同时,更重视求异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进行创造性的思维。

再者,就是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造发明往往都是从问题中产生的,学生作文的兴趣往往也是由问题引发的。”在作文指导时,无论在审题、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过程中都应该启发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问,及时表扬、鼓励具有独创性的质疑。通过质疑,进一步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辩证思维训练,就是引导学生从相对、相反的角度进行思考。在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按照一般的逻辑思维和时空顺序进行引导、分析,这就有可能使学生形成单一、片面的思维定势,也就束缚了学生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要改变这种思维状况,教师对作文的内容就不能作过多的要求和规定,尽量让学生自由畅想、自由表达、自由评析,允许学生在不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前提下的异想天开。

想象作文大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生、想象、作文、积累、训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阶段目标”中,具体提出了小学三个学段的相应目标。第一学段: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对于想象作文教学,《课程标准》提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的实施建议。可见,要求小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想象写出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怎样培训小学生的想象作文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做到三点:一是重视想象材料(表象)的储备,二是切实进行想象训练,三是正确指导想象作文训练。

一、丰富表象积累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这种新形象是通过对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过程实现的。小学生的作文是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结果,作文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已有表象借助文字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可见,小学生想象作文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有丰富的表象储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丰富小学生表象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

1、在接触自然、社会的过程中积累表象。儿童的生活环境,周围的事物,是学生表象的重要来源。教师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周围事物,勤于观察思考,逐步积累丰富的表象。

2、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表象。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感知事物,形成表象。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看展览、游览、看电影电视等活动,使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获得丰富多彩的表象。

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累表象。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是丰富学生表象的有效途径。汉语拼音中的字形教学,识字中字形、字义教学,经常利用关图、事物和形象化的材料;口语交际训练中的看图、观察事物、实验制作和听故事等形式;阅读教学者,让学生联系经验,练习具体场景、情境等理解词句,等等。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丰富表象积累。另外,语文教学中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口头讲述,带领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也能使儿童积累起丰富和准确的表象。

4、在积累言语的同时积累表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想象往往以言语的形式(语音、文字)加以表现,发展儿童的言语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想象的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在积累词汇句式段落篇章的同时,使学生间接地看到许多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从而丰富表象积累。

二、落实想象训练

想象的新形象是通过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过程实现的。即从已有的表象中,把所需要的部分从整体中分解出来,并按一定的关系,把他们综合成为新的形象。可见,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的形成,仅有丰富的表象储备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怎样对想象的材料(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以形成新形象,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想象训练条件,拓展其想象的空间;教给学生想象的方法,通过训练使小学生逐步学会合理想象。

1、让儿童在活动中驰骋想象。小学生的活动主要包括课内外活动和校内外的活动。就语文学科而言,有以下四类:(1)语文课堂学习活动,(2)语文校内课外活动,(3)课外读写活动,(4)校外语文实践活动等。

2、在学科综合中训练学生的想象。美术课、音乐课、数学课和社会课等非语文学科,都有训练学生想象的因素。如,美术课上没绘画、手工、雕刻等必须借助想象;音乐课上,学生根据歌词或乐曲,想象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3、开展适当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想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想象训练形式多样,主要有对静物的动态想象、对抽象词的具体想象、对无声状的有声想象、对无色状的有色想象、对物体的拟人想象、对个别事物的概括想象等。

三、想象作文的训练和指导

从广义上讲,小学生的纪实作文也是想象作文,因为纪实作文主要是再造想象的结果。狭义上的想象作文,要求以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为基础,以合理性、科学性为准则,大胆展开想象,恰当运用虚构、夸张、幻想等手法,构思出具体、生动、新颖、奇妙的写作内容。本文所谈的想象作文指狭义上的想象作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创造想象的结果,具有首创性、独特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心理学研究指出,第一学段学生以再造想象为主,第二、三学段的学生再造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越来越多,而且能够对已有表象做出真正的创造加工,能够独立地进行创造想象。

想象作文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四类:1、改造类。如,诗句改写法、观察联想法、画面写意法、音响诱导法等;2、接续类。如,续写补写法、故事延续法等;3、扩充类。如,情境扩充法、词语联缀法、词义描绘法等;4、畅想类。如,情景假设法、理想设计法、科学幻想法、童话创作法等。

如果从想象作文材料的来源和性质来看,想象作文的形式主要有给书面材料作文,给画面材料作文,给听觉材料作文,生活作文,情境作文和角色作文等。

想象作文大全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气象见习人员;思想作风;培训考核;民航安全

中图分类号:E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187-01

引言

随着中国民航的快速发展, 飞行航班数量日益增长,面对复杂恶劣天气多发、气象设备更新换代、气象人员的数量也在不断扩大,各地民航空管气象运行保障单位都面临着严峻的安全挑战。纵观近年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许多是由于气象见习人员或新放单不久的气象人员造成的。因此加大对气象观测、气象预报、气象维修见习人员的培训管理,使得气象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民航飞行安全的持续长久。

1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

思想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而人是这个思想意识的主体。民航工作的宗旨就是“安全第一”。对于民航气象人员来说,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特别是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气象见习人员来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做好见习气象人员的思想教育,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动,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动,有积极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行动,有统一的思想才有统一的行动,思想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精神、道德的宣传、教育、引导、激发人们的干劲,改变人们的行为,使之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其次,从思想上认识到民航安全的重要性,现在的年轻人思想独立,个性鲜明,责任意识相对于六七年代的人来说弱一些,但是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知识、新任务的能力较强,从开始有了一个好的思想认识,才能有一个好的思想开端;再次受大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天气复杂状况增多,而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气象人员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对从事气象基本业务的人员要求也越来越高;

最后,在日常的学习中要不断的加强安全教育,强化见习气象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避免人为原因造成的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从思想上提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增强使命感。在保障安全中,安全事故往往发生在那些安全意识淡薄的“薄弱人”身上,安全意识差,这种错误的安全意识必然支配着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是安全保障的重大隐患。 只有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以各种规范标准为指导,安全工作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做扎实,才能确保安全工作的顺利实施。

2 强调严谨细致的思想作风培养

作风是指一个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一贯的做法和做派。见习时期是见习气象员良好工作作风养成的最佳时期,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干好工作的基本条件。

首先,要使见习气象员从思想上尽快明确自己的工作态度和人生目标,帮助其完成从学生到员工角色转换。

其次,对民航气象工作的全面认识和理解,增进见习气象人员工对本岗位的认识及其下一步发展目标。增强对新岗位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理解,使见习气象人员从一开始就养成随时汇报工作,有问题与领导积极沟通,工作中与同事之间相互协助的好习惯。

再次,要培养见习气象人员的时间管理观念,因为气象的各项报文的都有严格的规定时间,迟发、漏发报文不但是工作中的严重差错,而且会给安全保障带来严重的威胁,所以时间的遵守是见习气象员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

最后,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必须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和流程来执行,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或过于自信而在工作中省略某各环节,那么都有可能出现工作失误。例如在2014年的某航站观测员在发报时错误的将“取消”键当作“确认”健使用,而且又没有检查报文是否发出,结果造成了天气报告的漏发。这就是过于自信和不按照工作流程,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常言说“严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气象教员一定要言传身教,严字当头,采取“一人主负责,众人传帮带”的培训方式,指定专门培训教员手把手“传、帮、带”,做到不留疑问,清晰透彻,规范严谨,有机结合。思想作风过硬的气象教员定能培养出思想作风过硬的徒弟。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规范,要学会自我约束和管理,规范个人的日常工作、生活行为。从观测每一次的天气现象,认真记录每一次的天气过程,编发每一条报文都要严谨入微,不存侥幸心理,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对今后的工作会受益终身。

3 培养过硬的业务理论和技能水平

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业务技能是每个见习气象人员逐步具备的要求。气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做好气象服务和保证飞行安全的关键,见习气象人员大都是刚从气象专业院校毕业,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理论与实际存在有很大的差别。相对见习气象人员的培训而言,更着重于实际应用,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包括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专业及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采取长远和当前相结合,采用定期培训和临时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培训不仅要注重结果,还要注意培训过程、方式方法,先求质量、再求数量,以一正确二速度三提高为基本原则。需要分步骤、多方面、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从理论到实际。在培训过程中见习气象人员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向培训教员请教不懂的问题,不要留有学习的死角,这样就容易在将来的工作中埋下隐患。

在培训的过程中选择优秀的气象教员 ,对见习气象人员进行集中的业务理论知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设备的使用、各项应急预案和民航气象的法律法规等等授课,在集中授课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口试,考核合格者进行下一步的培训,不合格者将进行追加培训,直到考核合格。这样就从理论知识上把好了第一关,良好的理论基础是见习气象人员工作的基石,基石坚固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接下来的技能培训中,见习气象人员将深入到实际的工作岗位,先跟班进行观摩气象人员的实际工作状况,包括工作流程,应急处理,信息通告,报文处理等各个环节,在基本熟悉各岗位的工作状况后,将由岗位教员进行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从最简单的处理相关的业务电话、报文的编写、检查、发送到复杂天气出现特殊情况的处理,以及需要上报的信息通报等等,逐一学习。

在技能学习过程中,要做好笔记,尤其是教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特殊情况的处理经验,进行理解和吸收,使在日后的工作中处理类似事件时能够得心应手,不至于手忙脚乱。同时还要善于观察和总结,对于观察到的问题要及时请教教员,直到明白为止。总结见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天气现象,特点是什么,教员是怎样处理的,作为今后学习的重点。理论扎实了,技能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就增强了。只有工作质量增强了,提供给民航相关部门的气象服务质量就提高了,给相关部门的安全保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4 实行考核奖惩和优胜劣汰机制

从一名见习气象人员到合格的气象员再到成熟的气象员大约需要5年的时间。我们要完善气象观测、预报员放单考核制度并严格执行。气象执照以及放单考试屡考不过,学习能力不足、缺乏上进心的气象人员员要坚决地实施转岗分流。

想象作文大全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long-term mechanism of incorruptible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has more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formation of incorruptible culture. To establish a long-term mechanism of incorruptible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we must focus on solving deep-rooted problems of incorruptible culture construction from education mechanism, 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

关键词: 气象部门;廉政文化;长效机制

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incorruptible culture;long-term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298-02

0 引言

气象部门廉政文化是气象部门文化之魂。深刻认识当前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战略的高度推进气象部门廉政文化长效机制建设,建设符合时代特征的气象部门廉政文化,是新时期气象部门反腐倡廉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

1 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的学术内涵解读

廉政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周礼》就曾经提出六廉。宋代欧阳修之《廉耻论》认为公正清廉乃“士君子之大节”。明朝之郭允礼所撰《官箴》亦对中华廉政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廉政文化不仅是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形态,而且是“廉政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 是关于廉政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1]。它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

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在气象部门的反映。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要廉洁从政为内涵,以气象文化为载体,以廉洁奉公、民本思想、正直勤俭、清风正气、诚实守信、互助友爱、和谐相处等为主要内容,围绕气象部门特点开展的一系列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气象部门领导干部、普通党员、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

气象部门廉政文化为气象部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提供文化支撑。气象部门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气象部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

2 我国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困境及原因分析

目前,虽然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全国各地气象部门大多能保持廉洁从政、拒腐防变的优良作风,但是由于各级气象部门未能建立气象部门廉政文化的长效机制,气象部门廉政文化的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困境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制度是规范人、约束人行为的一种有效手段”[2]。当前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虽然采取了不少廉政工作新举措,但是侧重形式、缺乏真正在气象部门建立廉政文化的长效机制。推进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机制等方面解决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层次问题。

2.2 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缺乏浓厚廉政文化的氛围 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给人很强的震撼力,先进文化的力量直接影响着气象部门党员干部的价值准则、伦理道德、行为规范、思维模式。只有在气象部门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才能形成健康、科学、向上、有蓬勃生命力的气象部门廉政文化,才能打造一支清正廉明的气象部门领导干部队伍。气象部门要结合本部门文化特征,用“廉洁奉公、民本思想、正直勤俭、清风正气、诚实守信、互助友爱、和谐相处”的气象部门廉政文化价值理念来感染人、塑造人,才能促进先进的廉政文化同各种腐败文化作斗争,才能构筑起一道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

2.3 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监督机制不健全 推进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只有坚持立足全党、全社会,才能不断增强影响力,扩大覆盖面。要加强气象部门廉政文化监督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廉政文化建设组织协调主力军作用。要通过现代的传媒手段,通过微博、媒体等现代监督手段,加大对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的监督力度。要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唤起他们主动投入廉政文化建设的热情,使之成为气象部门廉政文化的创造者、参与者,努力营造全气象部门廉洁从政的良好风尚。

2.4 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缺乏有效地考核机制 只有通过考核才能产生激励的效果。各级气象部门要逐步建立相应的考核程序、考核机制,对廉政文化建设的成果及时进行考核,才能真正在气象部门形成廉政文化建设风气。

3 我国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建构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利运行监控机制”。建立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推进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从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解决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层次问题。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要从教育机制、监督机制及考核制度机制三个方面着手。

3.1 构建教育机制,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在气象部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就要思想认识上强化对气象部门党员及领导干部的教育工作。古人云:“德教为先,修身为本。”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使气象部门领导干部自觉抵御腐朽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强调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纳入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这个基础性工程之中要,面向全党全社会广泛发动,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整体合力,要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开展权力观和政绩观教育,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促进领导干部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两袖清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气象部门要建立有效地教育机制,就要从思想上培养领导干部树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价值理念。气象部门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拒腐防变、廉洁从政的思想政治基础。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重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艰苦奋斗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正确对待和依法行使权力。着力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始终使他们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廉洁操守和政治本色,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气象部门要建立有效地教育机制,就要从思想上培养领导干部廉荣贪耻、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重点,以总书记所提出的“八荣八耻”为核心,把培育廉洁价值理念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气象部门的领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准则。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使廉洁、诚信、勤俭、守法等道德观念成为广大群众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3]

3.2 强化监督机制,提高拒腐防变的内外督促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份,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气象部门建设廉政文化的长效机制,就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气象部门要强化监督机制,就必须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各地气象部门都要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接受质询,虚心听取人民代表的建议和批评。

气象部门要强化监督机制,就必须自觉接受专门监督。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各级气象部门都设立了审计、监察部门,专司监督职责。各级气象部门要积极配合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工作,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拒不履行监督决定的,要依法追究有关机关和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气象部门要强化监督机制,就必须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各级气象部门才能更好地聚民意、集民智、凝民心,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也才能保证行政机关的清正廉洁。各级气象部门也重视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3.3 落实考核机制,建立拒腐防变的制度机制 要想真正在气象部门确立廉政文化的长效机制,最主要的是要落实考核机制。“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激励对于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4]。落实廉政文化绩效考核机制体系,要形成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发挥廉政文化绩效考核机制的作用,从机制上和制度上保证廉政文化责任制的落实,在推动工作上取得扎实成效。

要在气象部门落实考核机制,就必须建立严格考核程序,建立规范的拒腐防变的政治工作制度。要按照廉政文化绩效考核体系,采取全方位、多角度的方法,对廉政文化进行全面检查考核,落实考核措施,确立考核的基本形式。各级气象部门要成立廉政文化考核领导小组,每月一次进行廉政文化绩效考核,每年年底进行一次廉政文化综合考核,被考核人员根据当年所做的工作进行述职,写出书面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工作打算,然后由气象部门的党委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进行德、能、廉等方面的打分,上报气象部门考评领导小组。同时,气象部门党委还进行专项廉政文化工作调研,撰写对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工作指导性的调研报告,促进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有效开展。

要在气象部门落实考核机制,就必须建立拒腐防变的激励竞争机制。要根据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提出的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通过实施科学严谨的考核体系,建立和完善激励竞争机制,引导和激励气象部门领导干部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积极性,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廉政文化建设落实情况进行严格考核,采取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以考核结果作为党员干部升职、任职和降职的依据。[5]

参考文献:

[1]张丽霞.构建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社会纵横,2010.12.

[2]蒋俊峰.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要从基础建设抓起,湖北气象,2006.1.

[3]王志刚.构建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浅议,先锋队,2008.06.

[4]周云华,杨国春.《论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湖南社会科学,2008.02.

想象作文大全范文第5篇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中介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主体能动选择的结果,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教育中介的精心选择和科学运用,才使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卓有成效地开展。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中介的选择和运用日益呈现人本价值取向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尊重人的个性、关注人的社会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其目标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的人本价值取向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折射出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正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参照系”,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目标,首先必须贯彻中介选择的差异性原则。马克思曾经说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为了实现所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首先必须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要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遵循各自的实际需要、适应个人的本质特点。思想政治教育中介选择与运用的人本原则必须基于每个教育对象的需要和特点,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选择和运用中介时,要尽量考虑到教育客体在接受教育中介上的差异性,尊重教育对象的兴趣差异、智力差异和性格差异,因材施教地选择教育中介,最大程度地适应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中介求同的较多,个性化的较少:一样的课程教材,一样的教学计划,一样的教育方式,一样的教育环境。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千人一面,缺乏针对性和创造性。从教育对象的角度看,不顾人的层次性、差异性,不能尊重人的个性,也就是说不能贯彻以人为本的中介选择原则,更不能促进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介选择的第一个也是最基本的原则便是差异性原则,即针对教育对象的实际差异而选择合适的中介。

其次,是生活教育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最本质的属性是社会性,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影响人、教育人。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生活教育的过程。生活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生产劳动在内的各种社会实践的总和,生活教育除学校教育外,还包括社会、家庭和终身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遵循了人的社会性,包容了人的差异性,使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都能生动活泼地接受教育,在浩瀚的社会生活海洋中给教育对象以广阔的发展空间,促使他们达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3]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教育原则的生命力所在。思想政治的“生活”教育不仅仅指教材、广播、影视、网络等载体中介,还包括现实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介和环境中介。这些中介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生活”教育的中介系统。这个系统时刻影响、改造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好的生活教育所形成的环境将对人们的心理结构和心理素质以及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产生信息辐射与功能辐射作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再次,是审美性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无不喜爱美、追求美。美和其他事物一样,有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美的力量和审美的原理来丰富和改进自身的工作,对于增强教育效果、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整个历史,既是自然界向人生成的历史,又是人类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历史。这一切都离不开审美这个必要的中介。审美教育对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丰富人的本质与完善人格等有着独特的作用,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思想政治教育要依托美的载体、美的环境和艺术化的方法等中介,努力促进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当前,尤其要积极发挥先进文化载体的审美教育功能。先进的文化通过大众传媒,担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神圣使命,为人们提供适合不同群众需要的文化娱乐服务,寓教于闻,寓教于读,寓教于视,寓教于乐,在富有感染力和美的先进文化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发展先进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4]。为了贯彻审美性原则,必须“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5],使人们在先进文化所创造的优美环境中实现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的选择在贯彻人本原则的基础上,还必须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教育实践途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化就是以人为本在教育实践中的一种体现。隐形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主体在运用中介系统时,通过比较隐蔽的形式,使教育对象在无意识间获得某种思想意识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遵循了人的无意识模仿性,尊重了教育对象的自主选择性,给教育对象的个性以充分发展的空间 ,在贯彻“生活教育”原则的同时给人以美的感受。无疑,隐形教育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隐形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把教育主体的“权威”思想强行灌输到教育对象的头脑中,而是尊重教育对象的独立性、自主性,通过教育对象的自我感知与内化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一方面,具有渗透性的隐形教育内容符合“生活教育”原则。教育主体把需要教育的思想和观点“隐藏”得十分巧妙,通过多种渗透附着于一定的环境、文化、活动等中介之上,对教育对象进行某方面特定的教育,宛如用糖衣裹着的“良药”,让人们在不知不觉间接受这种思想和理论,从而避免了因显性教育所引起的逆反心理,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具有宜人性的隐形教育方式符合审美性原则。显形的教育常常运用主题明确的外显方式,诸如上课、作报告等手段进行公开的“说理”,对受教育者进行直接的灌输与启迪,旨在要求教育对象“言听计从”;而隐形教育则往往采用似乎与教育主题不太相干的模糊性活动,包括谈心、娱乐、旅游、参观等令人愉悦的方式,不拘一格地对教育对象进行细致入微的“融情”工作,使受教育者自觉自愿接受某种特定的思想和理论。人是有情感的,教育者通过精心设置的宜人环境、娱乐活动等中介,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意念、想象、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使人感到如入春风化雨之境,自然乐于接受某种思想和理论的熏陶。此外,隐形教育综合运用了多种教育中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系统的整体作用下,适应了教育对象需要和特点的差异性,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具有了一定的包容性。这样,隐形教育既尊重了教育对象的独立自主性,为教育对象的思想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是教育对象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当前促进教育对象全面发展的一种积极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的隐形化,究其本质而论,是教育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由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贯彻以人为本就必须把人置于具体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在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对象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处于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家庭状况、不同的个人经历和文化素质,他们的性格特点形形。尤其在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思想和观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为突出。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尊重人的差异性,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思想状况与各种特殊的个人感受,允许人们有一个适应、转变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必须摈弃“一刀切”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者主观性、强制性的教育方式,采取因人而异的教育形式,包括心理咨询、参观访问、娱乐活动等。隐形教育集人的差异性、社会性和审美性于一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正是因为隐形教育的人本特色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当今的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里格外青睐隐形教育,他们习惯于通过升旗仪式、节日庆典、文艺演出、参观访问、祭扫烈士陵园等活动,向人们“灌输爱国主义和效忠国家的思想”,培养国民的团队精神、报国意识以及民主法制观念等。这一点正是当前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介创新实践中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最后要提到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的人本价值取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6]思想政治教育正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通过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精神和优秀的作品等中介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42-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