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想象力

想象力

想象力

想象力范文第1篇

我是一只海鸥,有个性也孤独,就因为我那个性而与鸥群格格不入。他们简直当我是另类而孤立我,而我仅仅是为了理想――飞翔,为一种生存的新理念而努力。他们竟相歧视我,几千年海鸥的制度不因我而改变,他们没错,只是沿袭几千年来的世俗――拼抢食物。庸俗!我想。但他们不这么想。我不感到耻辱,我热爱飞翔,一直以为自由翱翔蓝天那是件多么引以为豪的事。他们聚集在沙滩旁,争抢着蔚蓝海面漂泊的一点面包屑或小鱼,万般喧老响彻我的耳菲,我无言地离开。

当他们拼抢食物之余,我站在一块高地上伸展着翅膀拥抱蓝天,作出要临飞的豪迈,然后抖抖翅膀又无声的垂落,蓄劲后再次拥抱蓝天腾空而起,直刺向湛蓝的苍穹。我先是滑翔一阵,然后向上,向上!加速!始终无法在高速度中作平稳飞行,强大的气流刺痛着我,身体正在剧烈疼痛,而翅膀像灌铅般沉重并痛苦,然后做自由落体运动。我在想我的理想,难到之与我的身体一并跌落到大海。现在只有倾听自己的心跳。

我醒来已是第二天的晌午,父母见我醒来都惊喜不已,我淡漠望向窗外,屋内的氛围很凝重,爸爸打破沉寂:“孩子,我知道你喜欢飞翔,但你要养好身体啊,你不学点抢食的本领怎么会吃饱而有力飞翔呢?你明天还是和其他海鸥一样抢食吧。”我觉得有道理,我又小声说:“可……”我还想争辩,看到父母深切的目光后欲言又止。

我回到鸥群和他们一起抢食。然后想就这么顺应世俗地苟活一生,我该从今天做个他们所谓的“海鸥”吧。我很轻易就抓到一条小鱼叼在嘴里,慢条斯理地朝岸边走去。突然,有种想飞的感觉,很强烈。理想和生活在脑海里经久翻转,生存的意义在于创造,我要创造奇迹改变海鸥飞翔的命运。拍拍翅膀飞向蓝天,滑翔一周慢慢舒松并没痊愈的身体,昂头望天飞得更高,羽翼稍作侧向,很轻松划开气流平稳飞行,我终于成功了!

成功的喜悦迎上心头,我在碧海蓝天里翱翔。然而想象没行动的半点真实,想象的力量坚定我努力的意志。

[构思简评]

本文构思独特,观点鲜明。童话手法的运用,增添了文章的情趣和魅力。文中的“我”是一只与“鸥群格格不入”海鸥,因为“我”有想象有理想。作者借这只向往飞翔的海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想象力范文第2篇

译_古正

为保持工资增长,美国的劳动者必须具备创造力!

美国经济正面临一个历史性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将对经理人、投资人、政治家,特别是工人,产生重大影响。

这个问题就是美国人的工资没有在增长。它之所以重大,是因为美国的经济正处于繁荣阶段--增长强劲,失业率走低,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然而,最新的数字表明,工资的综合指数(扣除物价因素的工资和福利)比 2003 年年底还要低。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美国经济的了不起之处就在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年景好的时候。可现在,生活水平不再提高了。这是一个深刻的大变动,时间长了,可能导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普通的应对方法是推动我们经济的长期基础--科学技术--出现更大的成就。布什总统在最近一次的《国情咨文》中宣布了一项“美国竞争力计划,以鼓励美国经济的全面创新,并培养美国儿童的扎实的数学与科学根底。”对于如何做到这一点,争论很多。

然而,有一派不循常理的学者认为,在这方面争论整个就是错的,关注科学技术绝非要务。他们认为,价值创造的基础,正在从讲求逻辑和线性思维转变为创造和想象所需的直觉和非线性活动。如今,技术成果可以迅速传遍全世界,已经不能带来太大的竞争优势。一些作家,包括《全新思维》(A Whole New Mind)的作者丹尼尔 ・平克(aniel Pink)、《创造阶级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的作者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风格的实质》(The Substance of Style)的作者弗吉尼亚・波斯特莱尔(Virginia Postrel),都认为价值转型已在发生,趋势刚刚出现。

支持这一观点的实例首推 iPod。它的成功依靠技术,同样也依靠想象力。当时,MP3 播放器已经问世多年,从未在商业上有大的作为。苹果的贡献是拿出了迷人的设计和不同凡响的软件,软件具备了符合人类直觉的优越界面,再加上 iTunes 网上音乐商店这样的业务创新,苹果给这件产品注入了无可否认的酷感,结果便是公司在这项业务上拥有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占据了 75% 的 MP3 播放器市场和在线音乐市场。这项业务依靠的完全是现有的基础技术,外加大量的纯创造力。

苹果的这种模式曾经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过数百次,比如精心打造的星巴克(Starbucks)环境,还有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给塔吉特连锁店(Target)设计的马桶刷。这种模式能不能成为经济成功的新基础呢?这是个极为大胆的论断。300 年来,严密的逻辑推理一直是经济增长的基石。大多数人本能地反对这种看法: 靠高度的感性可以推动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增长。感性会对少数人起作用,但它如何让那么多再也不能在美国工厂或企业后勤部门工作的人就业呢?

我把这一反对意见说给了丹尼尔・平克。他回答,在经济大转型过程中,人们极难预见到下一步将发生什么。30 年前,人们的普遍看法是,经济的基础不可能是服务,只能是制造业。他说,没人“预见到会出现搜索引擎优化师、网页设计师、经理人培训师或纳米技术人员。如果我们拘泥于现状,就会遭受想象力匮乏之苦。我们过于低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适应力。”他认为,未来“将出现我们想象不到的行业和语言描述不出的职位”。诚然,这很有点迷信的味道,但事物一向就是这样演变的。

他是对的。创意主宰未来这种愿景之所以很吸引人,还因为它已对今日美国的实力有所贡献。我们在科学和数学方面落后了?嘿嘿,我们在迷人的未来世界的方方面面做得可是特别出色,比如做游戏、讲幽默、搞设计、编故事,等等。当然,我也能告诉你 10 多个理由,证明那个理论不成立。

更重要的一点是,美国工作者需要一个提高生活水平的新配方。经验表明,他们会找到的。但他们要很快做到。不管这个配方是什么,我们要努力寻找、及早找到、赶紧实施。这已经成为我们必须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想象力范文第3篇

不知道你有没有仔细审视过自己教养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其中有多少是经过深思熟虑而选择的,有多少是下意识地延续了曾经的经历与经验,又有多少其实是来自于外界影响的?其实,那些潮流追逐的教育热点,那些众口一词的“教育理念”,有问题的、不适合自家的,多了去了。

孩子的想象力是天生的,只要好好保护就行了?那只对简单想象有效。实话说,就凭孩子那点儿小认知,就以他那些简单的思维方式,怎么可能拓展出丰富多样的想象内容,更别提创造出宏大的想象世界。

提升想象力,当然需要后天培养!

想象力也需要培养

说小孩子的想象力原生态、纯自然。这点我承认,他们尚没有任何“陈芝麻烂谷子”的思维限定,不会用“什么能想、什么不能想”无端框死自己。所以在那些框里呆久了的大人们就觉得,孩子们的想象力好啊!要好好保护!而我们之所以没有了想象力,全都是因为被限制得太多了、太久了,所以丧失了此项宝贵能力――就好像阿Q说,我祖上也曾阔过。对不起了,我要说句讨人嫌的:没有想象力,那可不是因为外部限制多,真正的才华怎么可能被限制得住?真正的想象力,正是要在重重限制之中寻找突破,自由翱翔。别忘了它是一种“力”啊!

所以,只有一种可能:没有想象力,那是因为根本就没有去培养、去发展过它,因为根本、从来就不曾真正具备。事实上,想象力作为一种能力,从来就没有“天生”这一说。它的发展和培养跟其他任何一种能力都一样: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需要学习,需要不断地练习,必须下功夫。先想明白这一点,才能正确运用到孩子的教养之中:想象力得有意识地培养。

Tips:区分真假想象力

“天生派”所谓的原生态、纯自然,其实是种“假的想象力”,其本质是在事物之间的自由联想。比如看到一片落在水面上的叶子,把它想象成一条小船。描述的其实就是相似事物之间的关联。小孩子因为思维定见少、限制少,能自由地指出关联,听在不自由的成年人耳里,就觉得“实在是太神奇了”。这更像是对自己不具备的能力的追怀。实际上,去心理t生那里试试看催眠,各种自由联想都会出现,但没人说,那是想象力。

还有一种,小孩子纯粹是凭着胆大,可以随便说,从一点跳跃到另一点,也会被不自由的大人们捧为“富有想象力”。

那什么是“真的想象力”呢?它是探索新思维领域的能力,以及构造新事物的能力。这一点真不是小孩子天生就具备的。从认知规律上说,小孩子都是从观察到模仿,最后才有可能进入创造领域。从实践角度上说,我在给小朋友上课时偶尔会尝试抛出一个问题,让他们自由地写出所能想到的全部答案……实话说,他们的思维基本上都是局限在眼前、切身体验上的。反观那些想象力爆棚的大人呢?他们的表现恰恰是:能够借助想象构造出宏大的、并且是十分丰富的世界。所以真的想象力,首先要有不断拓展的思维广度,要有包罗万象的丰富度,多层次、多元化,最后还要有严整的逻辑作为基础:一个世界是需要有运行规则才能够把握的。

如何培养想象力?

其实,这一点都不难……想象力的基石就两块:素材和思维方式。从素材的角度,就是要让孩子不断增长见识,尽可能地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这是原始素材库的积累,是基础,要不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原始人是根本无法想象计算机这种东西的……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就是要让孩子学习、掌握尽可能多拓展性的思维工具,我之前曾经大力介绍过的“思维导图”就是个很好用的基础工具。

扩展认知,建立素材库

从我给小朋友上课的感受来看,对于我抛出去的议题,有最多想法的都是那些参与过各种不同的活动、接触面比较广的孩子。我曾经说过,0~9岁的孩子主要都是通过直接接触和观察进行学习,所以多带孩子去看、听,尤其是实际参与各种不同的事情,对刺激孩子想象力的发展绝对是大有好处。此外,阅读、观影、听音乐等也是很好的想象素材来源。

要做到以上这些,并不难。家长如果真关心孩子的想象力发展,与其把他送进一成不变的学习班,不如每周用同等时间,带他去各类不同的地方转转。记住,想象力是高级能力,高级能力的培养就是需要高级资源的投入,包括家长自身的时间和精力。

扩展思维,建立工具库

但是,光有素材库还不够,还得要知道怎么从素材库里取出合适的素材――这一步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需要迈过一个挺大的“门槛”。以我的经验,每次抛出一个问题,孩子们通常能热闹一会儿,接下来就冷却了,没有什么新鲜主意,然后就需要多换几个不同的角度推动一下,这个方向想想看、那个方向再想想看……每开启一个新方向,都能得到点新想象,最后组合在一起,会是个挺惊人的成果。这说的是:孩子们也不是说完全没素材,但他们可能完全没想到这些素材还能这么用。

思维工具有很多,五花八门,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阶段,适合的工具也会有差别。在这里,我先介绍几种我觉得好用、对大多数孩子都适用的:

* 具象化。这绝对是打开孩子的思维、启发其想象力的利器。小孩子对于抽象问题其实是没有多少思考能力的,你问他:“今天过得好吗?”好多孩子都会很茫然。换个具体点的问法:“今天,你玩了什么游戏?”他就会说:“哦,我搭乐高了。”你拿来他的搭建成果,仔细看看细节,再具体问问他,这个地方怎么样、那个地方看起来有点奇怪,这时候孩子很可能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跟你讲,为什么要这样搭,他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希望做出什么样的效果……甚至还会跟你说,你拿在手里的这个模型跟桌上的其他几个,其实是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 结构化。别以为“结构”就必定是想象力的死对头,才不是呢!结构化思维为我们理清问题的层次,让我们能沿着更多的方向去探索和思考。还是上文那个例子,我不断地变换角度、刺激孩子多想一点、再多想一点,这些角度可不是随便扯的,而是经过结构化思考的――至少给到的几个角度得处于同一层面,并且互相不重叠。比如,《乌鸦面包店》的绘本里说到,小乌鸦们做了很多有趣形状的面包,我们就这么“结构化”分析:先分大类,有动物、植物、用品;再分小类,动物可以分水里的、地上的、天空中飞的。这样分类整理之后,再让孩子继续扩展、想象:你还能想出什么新的形状?可以在已有的类别里继续添加。厉害的孩子甚至可以想到新的类别。我还会把这个探索过程画成导图,直观地展现给孩子,让他们体会到,好像自己大脑里的脑电波的漫游路径被转化成了一张图展现出来,思维的脉络不断增加,不断延展。

* 多角度。跳出自我中心的视角,转换到其他人、甚至其他东西的角度看一看,往往会有全新发现。这部分特别容易做,是任何家长都可以提供给孩子的思维体操。你只需要说:“现在,请转换到路边那只小狗的角度,想象一下它眼中的世界……”如果还能再运用“结构化”这个工具,把对世界的观察和描述拓展出许多个不同的层面……嗯,基本上就已经足够支撑初步的想象力练习了。有可能的话,用思维导图画出来,“落笔”对孩子来说,思维的显现能让他更实在地确认:我这是在思考和想象!

作者简介:

想象力范文第4篇

耳听为虚

广播只有一种传播方式那就是﹣听,受众只能用耳朵来接受信息,传播方式单一是广播被认为的最大劣势,殊不知这种劣势在想象力的面前却是最大的优势。耳听为虚的“虚”,原本词意是不可信,在只能用耳朵听的广播媒介中这个“虚”就立刻变成了写意,转化成无限的想象空间。凡是听广播的人都有同样的感受,因为看不见,所以听到广播主持人的语言后脑海中会升腾出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这是受众心目中的主持人形象,他可以非常具体,甚至包括肤色、五官、发型、身高和表情等等,每个人脑海中的主持人型象都不相同。这是受众对广播主持人自我刻画的完美标准,是声音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广播带来的最基本的想象力。

广播节目有新闻、娱乐、聊天互动、广播剧、评书等,在这些有限的节目类型中广播剧和评书不一定最受欢迎但一定是最有吸引力的,这种吸引力不完全依赖于节目形态,而是由语言构成。这类节目往往会用大量形象的语言刻画人物,描述细节,推动情绪,让受众自己做导演根据语言的魅力在脑海中展现一幅幅与之相配的画面。这种语言除了传递信息之外创造了最美的力量,那就是想象力。想象力产生了吸引力这是广播的价值所在。广播的语言需要结合广播的自身特点有所调整,虽然上述两种节目形态的语言节奏较慢,信息量的类型也与其他节目形态不同,但其中蕴含的最宝贵的价值不能被丢弃。相对于其它媒介,信息量并不是广播的优势,对于广播而言,信息的目的不在于量,而在于受众根据信息作出的一种自我描绘。广播节目主持人应该根据节目类型适当调整语言结构,有效控制其语言节奏,在传递信息量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形象化描述,以期给受众带来更多更丰富的想象力。耳听为虚好似国画中强调的意境,在泼墨山水,花鸟虫鱼的大量留白后给人带来的无限遐想,当走进这种遐想中得到的满足却是实实在在的。

眼见为实

电视在广播的基础上增加了“视”的功能,所见即所得,因为可以看得见,所以电视让信息传递更高效、更直观、更准确,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受众的想象力,但并不意味着想象力因此丧失,要实现电视语言的想象力势必给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视主持人需要面对两个问题:一,可信度。二,想象力。只有拥有了可信度才能更近一步使语言拥有想象空间。电视主持人的语言想象力是一种综合评价,它除了语言传递信息的基本作用之外还包括表情、肢体和服饰等众多元素,在这些众多元素中主持人的表情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语言形态,它配合主持人的口头语言一起使用,相辅相成互为作用。如果主持人对自己的语言缺乏理解和准确的消化,势必会因为紧张或表象化,通过表情和眼神传递出来,可信度一定会大打折扣,即便表演技巧炉火纯青但眼睛不会说谎。肢体和服饰元素是锦上添花,但如果缺失对可信度和价值认同也会带来一定影响。可信度说白了就是价值认同,是一种信任,如果主持人运用各种元素表现出来的状态缺乏可信度,观众会通过手中的遥控器作出选择。由此可见,电视主持人被受众接受是第一步。

建立可信度虽然需要使用一些诸如表情、肢体、型象包装等多要素技巧,但语言是本质是关键。我们通常要求主持人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主持人营造出来的一个想像空间。新闻性语言讲究信息价值,受众会依据主持人传递的众多有效信息进入自己的思考空间,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想象力的释放过程,他能够指导受众的社会行为。文艺性语言讲究氛围营造,受众的喜怒哀乐会跟随氛围持续释放,以达到受众的精神满足,这种根据氛围而进行的情绪释放就是另一种想象力功能。电视主持人需要根据不同节目类型适度调整自己的多要素语言,以达到与各自节目相契合的价值诉求,多要素语言有技巧,但更多的是知识和社会阅历的累积。

做功课是释放想象力的前提

广播和电视虽然传播手段不同,但价值传递的目的是一致的,电视主持人需要面对的挑战更多,难度也更大。也因为传播手段,注定受众是被动跟随,为了能让广播电视面对新媒体的巨大挑战更具吸引力,主持人的职责就是充分消化吸收手头的语言信息,拓展更丰富更广泛的社会信息,将之转化为想象力影响受众。语言是主持人的职业工具,这个工具内涵丰富,主动挖掘和探索语言的内涵是对信息的深层次解读,是主持人必须要做的功课。

一、紧扣主题。首先要准确了解节目的目的和意图,所有信息皆为主题服务,不能游离在主题之外。主持人的掌控力如同放风筝,在合适的时候放出去,在必要的时候随时能收回来。

二、搜集信息。调动一切手段搜集整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多元化的信息只会让主题更丰满,努力做到手中有货心中不慌。但使用信息是切忌重复和啰嗦。

三、表述语态。讲述式语态是一种平等的交流语态,更容易激活形象力也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口号式和报告式的书面语态基本不具备视觉想象力功能。

想象力范文第5篇

米乐在画纸上画了个蓝色的太阳,爸爸就夸他有想象力。这有什么!我故意在画画时把爸爸的头发画成了绿色。

米乐用土豆泥堆“雪人”,放上两颗绿豆当眼睛,几颗红豆当嘴巴,妈妈和爸爸夸他有想象力。这有什么!我把窗帘布剪下一小条,做成了一顶漂亮的降落伞。

到底什么是想象力?难道只有米乐有这个东西,我就没有吗?

好吧,我也要做一个有想象力的孩子。

上午,美术老师让大家画一幅人物肖像画。要求是画家庭成员,画得要形象、生动。

我想了想,决定就画我的弟弟烦人精米乐吧。

米乐长着大大的脑袋,所以一开始我就画了个大圈,只是这个圈画得不够圆,看起来像个大土豆。

米乐的头发不多,根根都竖着,就像一个仙人球,所以我用蜡笔又添了几根又粗又短的头发,看起来像天线。

米乐的耳朵很大,我得把它画大点儿,哎呀,好像有点画得太大了,怎么看起来有点像精灵的耳朵?

米乐的鼻梁矮矮的,鼻头大大的。咦,我怎么画成了一头大蒜?

米乐有一张笑起来能露出十二颗牙齿的大嘴巴。哇!我一不小心居然画成了一张血盆大口。

对了,米乐的个子矮矮的,胳膊和腿都细细的,所以我就画了几根火柴棒。

终于画完了,虽然这不是一幅完美的作品,但的确是我的用心之作。我一笔一画地在画纸的最下面写上了几个大字:弟弟米乐。

快下课的时候,美术老师拿着我的画给全班同学做了展示,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乐得前仰后合的。

“米多的弟弟原来是个外星人!”“小刺头”大声地笑着。

“不,不,是个小怪物!”居然还有人笑得差点儿躺在了桌子底下。

晚上,妈妈拿着那幅画来找我谈心。

“米多,弟弟在你眼里就是这个样子吗?”

“嗯……差不多吧!”我认真地说,“我就是按着他的样子来画的……”

“好吧,你还真是个有想象力的孩子!”妈妈叹了一口气。

天啊,妈妈终于承认我有想象力了。

“我看看,我看看!”米乐一把抢过妈妈手里的画,一字一句地读着,“弟,弟,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