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想象之中伴奏

想象之中伴奏

想象之中伴奏

想象之中伴奏范文第1篇

1 即兴伴奏的特点

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是指在只有旋律谱而没有伴奏谱的情况下,为歌曲所弹的伴奏。它是音乐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演唱者共同塑造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即兴伴奏不仅需要伴奏者具有敏捷的思维、灵活的手指能力,还要熟练掌握和声编配的理论知识,将伴奏音型、织体及各种表现手法在键盘上做即兴的弹奏。具体来说,可以归纳为四个特点:

1.突出弹奏的“即兴”性。即兴伴奏由于事先毫无准备,伴奏者必须根据歌曲的内容、风格、调式、调性、结构以及实际的演唱形式和要求,即刻创作并弹奏出歌曲伴奏。

2.具有实用性、灵活性和自由度。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即兴伴奏起到教学与艺术指导的作用,实用意义较强,教师可在弹奏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处理。尤其是和声的运用,伴奏中的和声主要是键盘和声,它与传统和声还有一些区别,实际运用中是很灵活的。

3.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即兴伴奏的过程是歌曲再创作的过程,需要伴奏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创作的过程中运用多声部的音乐思维和创作手法进一步刻画和塑造音乐艺术形象。

4.体现了伴奏者的综合能力。即兴伴奏这门学科实质是对伴奏者的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分析、作曲理论和钢琴弹奏技巧等方面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这种综合运用的能力是衡量一名合格伴奏者的重要依据。

2 即兴伴奏存在的问题

1.钢琴弹奏技巧与即兴伴奏技能相脱节。在即兴伴奏的学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示范、讲解下,通过思考理解可以为旋律设计和配置和声。遗憾的是,学生的设计无法在钢琴上表现出来,即所谓“纸上谈兵”。原因在于即兴伴奏设计者有一定的钢琴技巧,但是这些技巧不能快速弹奏即兴伴奏的音型,不能与键盘和声相结合。

2.和声选用单一,缺少变化。学生的键盘和声知识掌握不足,只熟悉ⅠⅣⅤ级,副三应用不当,缺少色彩和风格性的变化。

3.在伴奏音型的运用方面,缺乏系统性的归纳和整体的设计及灵活的转化。学生在伴奏中使用的音型较单一,对不同体裁风格的歌曲所用音型分辨和选用能力差,有些甚至与歌曲的音乐形象不符。

4.学生综合能力较弱,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差。即兴伴奏这一学科实质是对伴奏者基本乐理、和声学、视唱练耳、作曲理论、曲式分析和钢琴弹奏技巧等方面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高等职业学院学生在学习完基本理论课程后,却不能在钢琴上表现出来,不能真正应用到歌曲的即兴伴奏中。没有达到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科之间学习脱节。

5.实践机会少,经验与能力训练不够。高等职业学院学生在校期间对钢琴即兴伴奏实践的机会很少,一般在文艺演出或是技能汇报中,个别能力较好的学生锻炼较多,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担任钢琴伴奏任务,所以,也没有得到过舞台实践经验,学生的能力训练不够。

3 即兴伴奏技能的训练

1.钢琴弹奏技术是训练即兴伴奏的基础.钢琴的技术技巧是即兴伴奏所必需具备的条件之一,它程度的深浅、水平的高低,都对即兴伴奏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学院音乐专业学生通过几年的钢琴弹奏学习,已经具备学习即兴伴奏的条件,就应该把学习钢琴的侧重点放在即兴伴奏上。

想象之中伴奏范文第2篇

【摘要】即兴伴奏教学是钢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即兴伴奏的教学一直存在许多方法和途径,实践证明:即兴伴奏的渗透教学必须要考虑到心理指导的渗透、技术渗透指导、思想领悟指导三方面,使得即兴伴奏教学有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提出了渗透教学的基本理论,并做出了重用作用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渗透教学方法。

【关键词】即兴伴奏;钢琴课程;渗透教学

即兴伴奏教学是钢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即兴伴奏的教学一直存在许多方法和途径。本文提出了渗透教学的基本理论,并做出了重用作用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渗透教学方法。

1.钢琴即兴伴奏渗透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的音乐文化事业生机勃勃,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重视实效作用,而即兴伴奏就是钢琴教学实际作用的重用体现,也是当前非常热门的学科之一。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形成后,运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1)为旋律即兴编配和声。(2)为歌声(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等声乐演唱形式)即兴伴奏。(3)为独奏乐器即兴伴奏。(4)为形体舞蹈、律动即兴伴奏。(5)即兴的音乐形象展示,为音乐故事情节(比如音乐剧等)即兴编配钢琴伴奏。如此广泛的应用完全说明了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重要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即兴伴奏教学不利于做为独立的学科而开展教学活动,应该从钢琴教学课程之中进行渗透教学,这主要是因为:要学好即兴伴奏必需具有深厚的音乐底蕴,丰富的想象能力,要深入研究涉及到的每一门学科,使之融会贯通,然而这却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钢琴课、声乐课、和声课、歌曲创作课都是相对独立的课程,在这个课程之中加入即兴伴奏的教学指导能够保证技术与能力的双向发展,配合学生的发展实现能力的展现。而渗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作品的表现力,以其创作与表演相结合的综合性特质及优美摄人的旋律,将音乐立体化演绎。渗透教学也与教学对象融为一体,完美表达作品音乐内涵,是“主导者”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展现作品艺术精髓的重要手段。

2.即兴伴奏在钢琴课程中的渗透教学实施

2.1技术渗透——形成即兴伴奏指导

渗透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要实现技术渗透,在钢琴基本教学过程中随时渗透即兴伴奏的技术指导。例如:在进行完成钢琴曲的练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技巧,同时领会作品的风格,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中外大型作品具有较强的可听性,能使学生所掌握的钢琴基本技术得到有效运用,并且对培养他们音乐整体结构感等方面很有帮助。同时,在技术指导的过程中不要让学生背曲子,要让懂和声的学生能稍微记一下伴奏部分,这样背出来比较保险,而且视奏最好在学习钢琴之初就开始练习,随着钢琴技术的提高,而逐步形成即兴伴奏的能力。如:很多作品,开始与结束会用同一个和弦,这看似神秘的规则,其实只是和弦进行的规则。了解和弦的进行规则,对于背谱会有相当帮助。一个乐句的开始与结束,通常会使用较弱的音,中间则使用较强的音,这是一个很好的原则。

2.2思想渗透——优化即兴伴奏效果

赵晓声曾说过:“当前习琴者甚众,但能走进音乐,将心灵和身体与音乐融合者甚寡”。即兴伴奏不只是需要钢琴技术,更多的还是要依靠伴奏者对音乐的思想领悟。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即兴伴奏的思想渗透指导。第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作品解读。教师要针对作品进行分析。例如:演奏贝多芬作品时,教师引导学生“为什么贝多芬的作品如此深受喜爱”,让学生知道贝多芬的作品都同民间音乐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同时也要介绍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例如:《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的教学前,教师要对背景进行介绍,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但当时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愤然撕去标题页,改成了《英雄》的曲名。通过学习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所领悟,这样再弹奏作品时就能溶进作者的情感,被作品中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所鼓舞,从而实现灵魂的净化作用。这种思想教育主要是要让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能够领会思想,保证演奏更有情感。同时,这种情感领悟也会延伸渗透到即兴伴奏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根据伴奏的音乐展开和弦确定,展开情感渗透,使得伴奏效果更为理想。

2.3心理渗透——培养即兴伴奏能力

耶胡迪·梅纽因说:“许多练琴者都象奴役般挣扎,忍受不断的失败,各种身心的疼痛乃至心理的抑郁。”即兴伴奏必须要保证钢琴教学的愉悦性,因为钢琴是身心愉悦的感受,而不是音乐的奴役,即兴伴奏就能够保证这种渗透教学的愉悦引导。教师还要经常开导学生,让他们明白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时时完美无缺,演奏中常出小错是正常现象,钢琴家也会犯错,从而让学生放松演奏的心态。在即兴伴奏训练的过程中也要展开合作学习,小组内进行即兴伴奏表演,互相表演,提升学生的心理应对能力,保证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即兴伴奏的渗透教学必须要考虑到心理指导的渗透、技术渗透指导、思想领悟指导三方面,使得即兴伴奏教学有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申玉旺.对提高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思考[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02).

[2] 黄佳.浅谈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3] 曾娴.浅析高校数码钢琴教学方法创新[J].菏泽学院学报.2010(01).

[4] 陈清华.钢琴完整流畅弹奏之我见[J].内蒙古教育.2012(20).

想象之中伴奏范文第3篇

关 键 词:钢琴 即兴伴奏 综合能力

钢琴即兴伴奏是根据歌曲旋律,在键盘上做即兴的弹奏,用琴声带动演唱者投入歌曲情绪,共同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它的特点是突出弹奏的即兴性,即在无钢琴伴奏谱的情况下,伴奏者能根据对歌曲旋律的理解和分析作出快速反应,在大脑中迅速形成和声配置和音型织体编配的同时,即时并有效果地在钢琴键盘上演奏出来,起到对歌曲的烘托、渲染作用。它不仅要使音乐形象得到充分的发挥,更重要的是琴声激起演唱者的情感活动,两者相互呼应、交流,增强音乐的感染力。

一、一定的钢琴弹奏技巧

钢琴即兴伴奏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所以伴奏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钢琴技巧,它是钢琴伴奏的基础和表现音乐的手段。钢琴演奏技巧与钢琴即兴伴奏是不同的两方面内容,要明确二者有本质的区别:钢琴演奏技巧是以机械练习为主要再现乐谱内容,而即兴伴奏必须服务于歌唱的需要,在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理论知识即兴地弹奏出伴奏织体,是以创造性的劳动完成歌曲伴奏,使之成为与歌曲相辅相成的整体。因此会出现下列两种情况:一是伴奏水平受钢琴技巧的制约;二是钢琴技巧高于伴奏水平,就是说伴奏水平受理论水平、创造性及综合应用能力的制约。这就需要二者的同步提高,达到综合平衡、全面发展的理想效果。

二、扎实的和声理论知识

钢琴即兴伴奏是和声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和声设计是钢琴即兴伴奏中具有“灵魂”地位的重要部分,伴奏者和声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歌曲的表现力。因此,和声的选择要根据具体作品需要来考虑,处理好排列法、连接法、节奏感、表现力及和弦结构等。如:歌曲《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是一首颂歌,全曲由三个乐句组成,第一二句为并列句,第三句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和声选配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整首歌曲伴奏处理的目的性、合理性和完美性。一般性的旋律进行中,运用调内正三和弦便能保持主旋律的和谐、流畅以及织体的丰满效果,但在歌曲的高潮段落,和声手法的运用与处理却要求体现出特定的效果。这首歌曲的高潮段落恰当地运用不稳定的变和弦,增强了和声的倾向性,加大了和声的力度,有效地推动歌曲向着激昂、辉煌的情绪发展,充分展示出这首歌曲的感彩。由此可见,扎实的和声理论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三、较强的综合能力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应用技术,是伴奏者较强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即兴伴奏的能力是多方面的,笔者从即兴伴奏的实践中体会到:它除要求具有钢琴技巧、和声基础外,还要求伴奏者:1.具有即兴编配能力。掌握各种风格、各种类型的伴奏织体,从而能即兴编配出合理、实用、简练、有效的即兴伴奏;2.具有即兴应变能力。能快速分析判断作品,并创造性地选择设计好伴奏音型,将其应用到伴奏中去;3.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钢琴即兴伴奏必须重视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否则就会像一条链条缺少了中间环节一样,无法形成连贯、流畅的整体。

四、选择适当的伴奏织体

伴奏音型的基本形式,是指常见的几种和弦的不同陈述形式,是即兴伴奏中为歌曲所弹奏的伴奏音型样式;它丰富多彩、千变万化,但基本形式只有三种,即:和弦式伴奏织体、分解和弦式织体、带低音和弦式织体。

1.和弦式伴奏织体(表现特点——坚定有力、气势磅礴、庄严宏伟、豪情激荡)。和弦式伴奏音型也可称为柱式和弦伴奏织体,是指伴奏音型以和弦的原型(四部和声的各音)同时奏出的一种形式。(1)节奏松弛、平稳,具有烘托背景的作用。(2)节奏短促紧凑,有较强的动力。(3)跳跃、节奏鲜明,坚定有力。(4)锣鼓式节奏,擅长表现热烈欢腾,动感较强的情绪。如: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运用了和弦式伴奏音型来表现新中国少年儿童朝气蓬勃,奋发向上,誓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坚定决心。

2.分解和弦式织体(表现特点——抒情流畅、委婉深情)。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是指伴奏音型以和弦的分解形式出现,是和弦音按各音排列顺序走向进行变化的一种形式。(1)深情、委婉,亦可欢快跳跃。(2)抒情流畅、富有歌唱性,具有动感。如:歌曲《高天上流云》,运用分解和弦表现了抒情歌曲的形象,表达了我们对幸福生活无限热爱和对未来无比憧憬的美好心情。

3.带低音和弦式织体(表现特点——欢快跳跃、节奏感强)。半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是指伴奏音型以和弦的低音与另外几个和弦音交替出现的一种形式。(1)欢快跳跃、节奏感强。(2)微微起伏摇荡又平稳安静,静中有动。(3)节奏鲜明、形象生动,具有新疆舞蹈特点。如:歌曲《天地之间》,运用半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来表现少年儿童那种天真烂漫的可爱形象。

以上三种伴奏音型具有比较典型的用法和表现力,它是继续深入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伴奏音型的使用应在统一中求变化,单乐段可只用一种织体,其他曲式可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织体,但要避免杂乱无章、弄巧成拙。

五、总体的布局

在设计时应先对歌曲的曲式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弹奏时就能更好地把握全曲的伴奏框架,使之具有合理的整体布局。要弹出圆满完整的伴奏,不仅要把伴奏音型弹好,还要把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声弹好,只有这样,才能把歌曲的内容完整地表达出来。因此,必须重视伴奏总体的布局,即前奏、间奏和高潮部分的综合应用。

前奏是指歌曲开始之前,预示歌曲的主题内容、思想感情,或描绘意境、渲染气氛,提示演唱者的情绪、音高、调式、调性、节奏、速度及力度等,给我们带来一个具体的音乐形象。

间奏是对歌曲的音乐形象、情绪变化、调式对比的衔接,特别对音乐内容的补充、烘托气氛、描绘背景起着桥梁连接作用,也为演唱者提供必要的提示和歇息机会。

尾声是通过钢琴伴奏对歌曲的终止进行加强和补充,进一步抒发作品的思想感情,让歌曲的内容表达得更充分更完美。

可见前奏、间奏、尾声是与歌曲本身密切联系,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因此,在练习中,要全面考虑整体构架的合理安排,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1.熟悉、分析歌曲的风格、情绪、调式、高潮等方面内容,把握住歌曲的内涵。首先进行开始部分、高潮部分、结束部分的和声安排,注重和声的功能性及色彩性,安排好半终止及终止式。然后根据和声进行的规则及效果安排其他和弦。安排和弦时应注意:以正三原位和弦、三度叠置的连接为主,副三和弦、转位和弦、变和弦为辅。

2.歌曲开始部分以主三和弦为主,巩固其调式调性,高潮部分选用不稳定和功能性强的和弦、变音和弦,以增加推动感。如:歌曲《歌唱祖国》、《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等,都是带有颂歌性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前奏部分的和弦选配,就要以主三和弦来确立调式调性,给人坚定有力、朝气蓬勃、奋勇前进的气势。

3.高潮部分的处理:(1)反向八度、音阶及半音阶进行,如:歌曲《幸福在哪里》,上行的音阶使歌曲结束在情绪的顶点,欢快、兴奋而充满活力,加上左手的节奏音型和最后有力的和弦式的收束,使歌曲完满地结束;(2)根据风格特点使用震音、琶音等,如:歌曲《松花江上》高潮部分运用了这一手法,在这里震音的最大特点,表现了充满愤怒与仇恨的情感爆发,是撕心裂肺的呼号呐喊!力度和气势不断增长,升华了音乐主题,表达了人民的共同呼声和愿望,情绪高亢激昂、充满激情、势不可挡;(3)选用动感较强的变和弦、色彩和弦以加强紧张度、烘托气氛,如:歌曲《雨花石》为了表现“迎接黎明胜利的曙光”这一特定的内容,利用变和弦(dd和弦)特殊明亮的色彩,把歌曲的主题进一步向前发展和升华,表现了人们追求美好愿望和崇高理想的深刻主题与深远的意境。

这种例子举不胜举,如:歌曲《我爱你,中国》、《英雄赞歌》、《中国的土地》、《大森林的早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根据歌曲的内容、情绪等设计、选择适当的伴奏织体是即兴伴奏成功与否的关键。当然,它还可根据歌曲表现的需要进行变化,产生出更多、更适合的伴奏音型,这对于钢琴即兴伴奏的设计将会产生富于整体性的效果。总之,综合分析能力对于钢琴即兴伴奏在歌曲整体框架的建立上能够达到较准确的定位,无论在结构的逻辑发展以及风格特色的处理方面都能达到较为理想的境地。

学好钢琴即兴伴奏,掌握必要的和声、曲式结构、伴奏织体、歌曲作法以及基本乐理等理论基础知识是重要的,同时还必须做到:

①重视各调式调性的键盘和声功能的练习;

②重视键盘上做即兴伴奏的练习;

③重视在键盘上的移调练习。

这些练习不仅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而且钢琴的技艺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钢琴即兴伴奏的特点正是在于“即兴”,要求凭借伴奏者的智慧与灵感在极短的时间内构思出合乎逻辑的伴奏方案,为歌曲即兴编配伴奏织体,保证演唱的顺利进行。因此,即兴伴奏者应当具备较为丰富的作曲理论知识,掌握熟练的钢琴技巧和各种伴奏织体手法,并能深刻理解与把握歌曲的风格内容,这对于有效地提高钢琴即兴伴奏的水平,更好地完成钢琴即兴伴奏的编配,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聪、韩冬著《钢琴即兴伴奏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8

[2]谢哲邦编著《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6

想象之中伴奏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钢琴 即兴伴奏 能力培养

即兴伴奏(Accompaniment Improvisation)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概念。“即兴”和“伴奏”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后的含义即是,在某种乐器上为主旋律即刻弹奏出的一种具有一定的曲式结构、和声织体、伴奏音型,同时又具有烘托作用的曲调。即兴伴奏是一种有别于正谱伴奏的弹奏形式,它的特点是自身的“即兴”特点。即兴伴奏所用乐器有多种类型,如:钢琴、手风琴、扬琴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伴奏乐器来使用,因乐器不同所以在伴奏方面的要求也有差别,其他伴奏形式本文暂不做探讨,仅在钢琴伴奏方面进行论述。

钢琴即兴伴奏的特点: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集音乐理论与钢琴弹奏技巧为一体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它是所有艺术课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作用的综合课程。它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因其在师范教育中的不可或缺性,更主要的因素是其包含了——“即兴”这一特点,这个特点需要弹奏者在弹奏中不仅要有音乐方面的多种知识,更需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尤其要有灵活的头脑和熟练的技巧, 所以在即兴伴奏时首先应注重强调脑、手、眼、耳几方面的协调配合能力。

脑——总体的指挥官,除对和声、伴奏音型进行思考外,还对手指、耳朵、眼睛发出相应指令;

眼——主要的任务是观察旋律谱子;

手——根据所想到的东西用手指在钢琴上弹出;

耳——主要是感觉脑和手所行成的音响是否和谐。

钢琴即兴伴奏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它要求学生既要有比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一定的钢琴弹奏技巧,快速、准确的视谱能力和敏锐的听辨能力,同时还应有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即兴伴奏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教学生理论和技巧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即兴伴奏方面所应具备的多种能力。

那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呢?

一、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感知能力是每个音乐学习者必备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学习音乐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以审美为核心”,在教学中通过人的情感世界强调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通过让学生感受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因素来感受和认识声音,通过熟记旋律、认识和声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如:视唱、听音、分析伴奏乐谱、看音像资料等等,这些都是为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做的一些准备工作,目的是让学生能主动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感知音乐感情的发展变化。只有让学生掌握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合即兴伴奏的需求。

音乐的审美能力是人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所显示出的一种本质力量,由于音乐审美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是心理活动的最终结果,因此音乐审美能力的体验和获得是学生在不断地聆听并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的,音乐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审美能力所必需的。审美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音乐实践,还需要有文化和生活方面的知识,应有渊博的知识,开阔的审美视野,正如廖家骅先生所说:“各种音乐技能是传递音乐美感的工具和手段,更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这种实践也是审美境界的必由之路。”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是通过我们所看到的字来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准确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听觉来感知,使人们对作品的形象产生联想从而达到目的的。正因为音乐的这种特点, 就需要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有良好的想象能力和弹奏意识。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重要一点就是对学生在能力方面和伴奏意识方面进行培养,而且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又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是需要教师在常规教学中能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正确引导。

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有自我思考判断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的教育方式多年以来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传统的教育模式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担当着教学主体的重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他们没有思考的空间和机会,这使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没有了想象和思维判断能力。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从这种模式中寻找能改变现状,让学生能在学习中成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最好的教学方法是用引导启发式、才能展示式等进行教学。在即兴伴奏的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弹奏即兴伴奏,如何选配和弦,如何根据歌曲的风格选择伴奏音型。教师首先应把弹奏的基本点以及如何配和弦告诉学生,然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学习为歌曲配和弦配伴奏了,教师不能把所有的和弦都标记出来,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维。伴奏没有对错,只有好坏之分。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它的特点是“即兴”弹奏,其中体现着自我表现和自我创造力,这一点在即兴伴奏的学习中尤为重要。在即兴伴奏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勤动脑、多动手,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弹奏。可以通过一首歌曲让学生熟练弹出旋律的基础上,再给学生提出多种的伴奏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应变力。如:在教授歌曲《在水一方》时,首先,要求学生用最简单的伴奏手法,配伴奏时可考虑用和弦形式为歌曲配伴奏;要求学生运用规范的和弦连接进行编配,一开始可让学生自己配和声,教师讲解后再规范为:Ⅰ—Ⅵ—Ⅴ—Ⅰ—Ⅳ—Ⅰ—Ⅴ—Ⅰ。其次,在学生掌握好基本的弹奏手法后,教师可进一步要求学生把伴奏音型加以变化,和弦也可适当变化进行伴奏,如音型可弹奏为柱式和弦或有符点的节奏型。最后,提出用分解和弦或琶音的伴奏音型为歌曲伴奏,要求学生除用琶音配弹之外,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根据歌曲的风格特点,用两种伴奏型为歌曲配伴奏。

另外,将学生分组练习,采取小组与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给出一段旋律让学生编配并弹奏,要求后弹奏的同学除给先弹奏的同学指出优缺点外,还要弹出与前面同学不同的伴奏来,最后给一两个学生进行重点讲评,同时要求学生能提出不同意见。这样既促进了学生之间的观摩学习,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开动了脑筋又提高了创造力,通过学人之长,克己之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想象之中伴奏范文第5篇

关键词:声乐作品 钢琴伴奏 内外度

在歌唱中我们会接触到许许多多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年代的声乐作品。在表现中如何掌握好演唱技巧、演绎好作品的内涵,这与把握好作品内容的内外尺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钢琴伴奏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歌唱的关系犹如鱼水,相依共存。虽然钢琴伴奏在某种意义上看处于次要地位,但是,只有当两者实现完美结合时,歌唱艺术才能显示出它应有的艺术魅力,才能使歌唱艺术迸发出耀眼的光彩。要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内外关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内外关系

我们都知道,从歌唱作品与观众(听众)的交流类型及内容的表达方式来看,声乐作品一般可分为三类:直接交流型歌曲(“直射型”)、间接交流型歌曲(“内在型”)和混合交流型歌曲(“混合型”)。这三类歌曲在内容表达的内与外的尺度上各不相同,在演唱风格上也各有其不同的表现方式方法。

(一)直接交流型歌曲 歌曲题材大多取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和革命性题材,一部分通俗歌曲和少部分表白型的艺术歌曲及歌剧选曲属于此类型。这一类型歌曲的内容在内外的关系上大多处于“内”“外”均衡或“外”大于“内”的情况,歌唱作品内容的表现多为“直射型”。

比如:聂耳的《毕业歌》、谷建芬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莫扎特《唐·璜》中的《小姐!请看这份名单吧》、香香演唱的《健康快乐动起来》、闲云演唱的《幸福拍手歌》等等。

在演唱此类型歌曲时,演唱者就如同在演讲台上演说一样把要表达的内涵直接传递给观众或听众。演唱时眼睛要随着作品的思想变化直接与观众交流,演唱者的手势也可以根据作品的情绪自由的发挥或者与观众直接接触。这一现象在通俗歌曲中尤为突出,比如:费翔演唱的《冬天里的一把火》、李宗盛演唱的《我是一只小小鸟》、庞龙演唱的《你是我的玫瑰花》、黄鹤翔演唱的《九妹》等等。在这些歌曲表现中,演唱者始终让观众的思绪随着演唱者的情感而动。同时演唱者还十分夸张地“占用”舞台,在舞台上不停地来回走动、用语言和手势调动情绪并与观众直接交流,使演唱者所表达作品的主张和表白得到更多观众的支持和理解,观众不仅加入演唱,同时也一起与演唱者动起来。另外在服饰的穿着上也显得同样的夸张,极富青春、时尚的气息,这是直接交流型歌曲之所以十分流行,并受到广大青少年喜爱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我们在伴奏直接交流型歌曲时,首先,要明确伴奏所处的地位及作品风格。此时伴奏应在演唱者的情感引导下积极配合,并随作品的情绪变化而变化。比如:与歌唱者同表现或形体、眼睛与演唱者、观众交流等方式,来展示“直射型”作品外在的热情及情趣,使整个舞台充满着活力与激情。其次,也应注意不能喧宾夺主,把握好与演唱者、观众交流的尺度,同时又不失舞台的整体表现效果。

(二)间接交流型歌曲 题材大多取材于诗歌、古代题材、历史故事和小说,它包括绝大部分艺术歌曲和独白型歌剧选曲。比如: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冼星海《思乡曲》、托塞里《悲叹小夜曲》、普契尼歌剧《图兰多特》中的王子咏叹调《不得睡觉》等等。

演唱这类声乐作品时,演唱者的眼神、手势、服饰、舞台灯光及走动等都十分讲究。眼睛一般都不与观众直接交流,演唱者眼里所看到的是作品的内涵及画面,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自言自语地用歌声来表达。在演唱的手势上也不能像前面谈到的“直射型”作品那样,随心所欲地表现。演唱此类作品,有的可能没有一个动作,即使有也有一定的分寸和要求,而且动作的大小弧度、快慢以及方向等均与作品的内在含义有紧密的联系。在舞台上的走动也要与作品所表现的内在音乐形象相符合。因为这类声乐作品大多“内”大于“外”或“内”“外”均衡,此时的情景及含义不可以在大庭广众中夸张地演说,而应是内心深处的声音,演唱者只能一心一意地深入意境,观众或听众只能从演唱者的声音、音色、面部表情以及简单的手势、伴奏的和声织体等方面来感受作品的内涵及音乐形象。

在伴奏这类型的歌曲时,伴奏者应发挥其意境的描绘、气氛的营造,起着深化音乐形象的积极作用。这类作品的伴奏是作品完美表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时的伴奏既具有烘托的作用,又具有表达一定音乐形象的独立空间。伴奏者不仅应注意调性、和声织体、伴奏音型、伴奏音色、速度、力度等变化和演奏技巧,还应注意音乐作品中前奏、间奏、尾奏等钢琴伴奏音乐形象的引入、作品角色转换、作品音色变化以及作品形象的延续及补充等作用。此时的伴奏者有时处于从属地位,有时又扮演主要角色,有时又是演唱者或作品内容思绪的补充者。因此,要演绎好这一类型的声乐作品,必须具备精湛的钢琴演奏技术,还应具备一定的声乐知识和文学修养等素质。

(三)混合交流型歌曲 题材介于直接交流型歌曲和间接交流型歌曲的内容之间,在声乐作品中同样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方韧的《我站在铁索桥上》、贺绿汀的《嘉陵江上》、聂耳的《码头工人歌》、舒曼的《两个掷弹兵》等等。演唱此类作品时,演唱者要根据歌曲的内容的变化及音乐形象来进行表演和处理。如:贺绿汀的《嘉陵江上》:“那一天……家人和牛羊”这一段落属直接交流型。演唱者应如同前面谈到的直接交流型作品的表演要求一样,注意与观众交流或诉说自己的思想,表白自己的观点要直接。“我仿佛闻到故乡泥土的芳香……都仿佛流在我的心上”。此段属间接交流型。演唱者也如前面所谈到的应注意眼神的运用、手势的表现、形体的音乐感觉等,切忌用前一段的状态来诉说和演唱,否则将会破坏音乐整体的内涵及作品所表达主人公的音乐形象。

在伴奏这类歌曲时,要注意与演唱者在音量、音色、速度及角色等方面上的融合及转换,切忌用一种力度、一种音色、一种伴奏织体来完成伴奏,同时伴奏者还应该把握好内、外形体的“度”。前面已经谈到,这里就不再赘述。二、注意演唱者与钢琴伴奏几种关系度的把握

(一)注意声乐作品前奏、间奏、尾奏的关系。伴奏者的感情往往都比歌唱的声音先现又比歌唱的声音晚收,常常起到作品情感的引导、烘托和补充作用。在实际的声乐作品演唱中,有的演唱者在声乐作品前奏时常常因心理等因素,造成失误。一是没有进入作品的思想内涵或存在技术压力;二是伴奏者的引导情感不符合要求或随意性较大。在间奏中,首先要明确间奏音乐往往是歌曲段落间音乐情绪转换的关键,它起着前后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音乐情绪在这里得以延伸和先现。此时伴奏者起着速度及角色转换的引导和担任着烘托、引领作品的主要角色作用,演唱者与伴奏者同步表现。在尾奏中,有的演唱者往往在伴奏音乐还没有结束就过早退出音乐情绪或行礼乃至离台,直接影响到伴奏者对作品思想、感情的延续和补充,从而破坏了音乐形象表达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