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品外观设计师

产品外观设计师

产品外观设计师

产品外观设计师范文第1篇

1.1外观基础技术含量低国内童鞋设计市场起步较晚,多数童鞋设计师是从成鞋设计岗位转换而来的,对儿童的生理结构及心理状态并不十分了解,设计意识依然停留在产品的大众化流通性款式形态设计上。很多设计师刻意或无意地忽略童鞋原创概念性设计,导致其在产品外观创作上的意识淡薄。童鞋产品的设计形态创新度还停留在特色实用功能技术数据上,其设计关注度、资金投入度、技术研发度都滞后于同类国际同期童鞋产品。

1.1.1楦体外观设计消极数据显示,对于大部分童鞋企业的设计师而言,直接使用客户提供的款式楦体,已经成为一种行业惯例。童鞋楦体的开发,由于制作成本和设计人才的匮乏,更新速度和创新意识更是远远落后于款式的更新速度。大部分童鞋厂出于成本的考虑,会套用用过的旧楦头,或重复使用相同的楦头。而家长在选购童鞋时,更关注产品的颜色、面料、款式等,这种消费取向也造成设计师对楦体外观开发产生消极情绪。

1.1.2工艺形态设计落后与成鞋设计市场相比,童鞋市场中产品的审美与消费都还在成长阶段,设计师在童鞋产品面料形态的需求和设计上缺乏经验,无论是在款式新工艺处理模式上,还是新工艺设计形态的创作上,与国际品牌相比都存在明显差距,没有形成完善的工艺设计技术数据平台。就国内制皮行业而言,高质量、高饱和的面料色彩工艺制作、加工、呈现形态以及不同质地、触觉的肌理感、多体编织单体穿搭等都还是皮革材料还在攻克的技术难题。

1.2外观款式设计手法陈旧国内童鞋市场,鲜有大师级的概念性作品出现,也没有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童鞋设计大师出现,没能打造知名的国际童鞋品牌,甚至少有个性鲜明的产品设计。根源在于很多童鞋设计师并没意识到童鞋是需要有积极的原创意识的,没有真正了解到儿童的消费需求,也没能深入地研究儿童的消费心理,造成童鞋产品的款式设计观念陈旧。

1.2.1帮面的分割设计缺乏美感童鞋设计师因为极少受过系统的美学体系训练,对童鞋产品款式设计中点线面的基本构成形式没有足够的驾驭能力,缺乏对常规形态的突破,造成产品帮面分割的设计观念陈旧。而在国际童鞋品牌的设计中,却是普遍重视设计构成的运用,设计师在构成基本元素的组建领域会花更多的时间考虑,通常会为构成选择打破常规设计的界面,带来帮面的变更性创新设计,使产品能源源不断地给儿童消费者带来新鲜感,保持消费的上升状态。

1.2.2色彩搭配缺乏专业精神童鞋产品的外观配色是极其专业的配色领域,设计师不但需要掌握色彩构成、儿童色彩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对色彩的性情更要有清晰的了解,而且对色彩的运用和搭配手法要具备较强的驾驭能力。而国内童鞋设计师仅凭经验和惯性进行配色是不科学的,设计师在第一时间寻觅不到国际流行色,也就无法创新色彩设计模块,就导致配色不专业。现在很多童鞋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通过外贸公司对产品进行深度配色。

1.3外观形象缺乏象征性调查表明,大部分4~9岁的儿童对动漫中的虚拟卡通形象带有浓重的迷恋色彩,这种情况会一直延续到十二三岁,至此有部分群体才会慢慢进入到偶像阶段,有的甚至到成人后依然保留有特殊情结。而女童喜爱的芭比娃娃、白雪公主,男童喜欢的蜘蛛侠、奥特曼等都来自于国外市场。国内童鞋市场没有自主创造代言式品牌形象的意识,卡通图案上设计都是品牌间的相互抄袭,部分外观形象粗制滥造,毫无象征性可言。童鞋产品中图案设计的缺失,使得企业只能购买国外的卡通形象版权,资金受到牵制,也是中国童鞋发展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1.4外观功能研发单一虽然国内部分大中型童鞋企业已经开始关注到产品的功能性研发,会发光的童鞋、可以唱歌的童鞋、带轮子的童鞋等都陆续面世,标志着童鞋功能时代的开启。但童鞋产品的功能性研发,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新产品的研发周期长,实验程序烦琐复杂,在成本投入上存在着很大的压力,成为企业抗拒的重要原因。从国内童鞋市场的大局观来说,功能性的开发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功能开发领域。

2童鞋产品外观创新策略

2.1加快技术更新速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鞋国和出口国,政府机构应当更加完善匹配制度,加强高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构建平台加速产品技术研发的速度。虽然国内数十家鞋研发机构定期在童鞋楦型设计上做数据调整,国外也有投资公司参与舒适形鞋底和环保类项目研发,但其规模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参照国外职业教育模式,要改变行业的现状,必须要加强高校鞋类设计专业与行业尖端研发机构的合作,带动一定范畴内的研究力量,全面动员,长效、系统地研发符合儿童消费者脚步生理结构的舒适形鞋楦数据。而高校专业与企业的联合,则可以引导设计类人才更直观地关注工艺等具体研发形态,研究比较种类差距,形成数据研究,为工艺创造的除旧推新献计献策。行业研发机构的技术研发优势应与高校稳定的研究体系、教育传承模式相结合,基础研究中需要极其严格的数据采集,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时间持续的跟踪调研和一定研发资金匹配等。高校与行业企业的相互扶持,优势互补,在根源上解决了高素质童鞋设计师的规模培养,最大限度上实现了未来国内童鞋产品外观原创创作的可能性。

2.2创新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法

2.2.1材质拓展童鞋产品材质的多样化开发,是改变产品形态造型单一的有效举措。例如,在童鞋雨鞋产品中的透明材质,不但可以与里面的鞋袜形成色彩造型的多样化,成就不同的形态造型效果;而且塑胶透明材质在童鞋产品中的一体成型既节约了成本,也在产品的防水性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使商品的用途更加多元化;再如近年来随着怀旧主题的回归,帆布、棉麻的面料经过专业处理后回到了产品的销售视线;经过专业处理的布类面料不但加强了耐磨度与抗污性,而且降低了产品的成本,提升了童鞋产品的舒适度和环保性,结合各种有趣的人造皮草打造不同形态,都是不错的材质拓展设计的实验。

2.2.2装饰再造设计师在童鞋产品中,应通过对面料的黏合、热压、车缝、补、挂、绣等工艺手段形成面料立体的、多层次的设计效果,可以丰富面料本身形态的变化,实现产品装饰再造的目的。拼接、缝合、环绕等设计手法,延伸产品仿生形体特征,扩大设计的空间,丰富设计效果;在童鞋产品上印刷图案、电脑刺绣图案、水洗油鞣图案、手工绘制图案等创作,对产品的整体设计有着积极的再造影响;各种装饰物件加入海绵体等混合材质的设计,创作出立体化及半立体化的处理效果,与平整的帮面形成了强烈对比,可以极大地丰富设计对象的物体呈现性;前期市场能有效开发符合儿童审美情趣的活泼可爱型鞋珠鞋花鞋饰等装饰配件,也有助于大幅度地推进产品的层次变化。

2.2.3样式创新童鞋产品样式设计比成鞋简单,较少采用水洗、油鞣、压花、镂空等传统工艺处理,也鲜有现代工艺制作的介入,造成了视觉审美上的匮乏。其实,童鞋产品借鉴成鞋的帮面分割体系,重建了帮面的设计体系。比如在产品设计中缩短帮面长度,加大弧度处理,简化裁断手法,使其符合儿童脚部生长规律和审美情趣;或选用鸵鸟纹、鳄鱼纹、蛇纹等名贵皮料,加工面料的颜色,采用粉嫩色系,呈现儿童的萌态;不同材质的混搭与不同颜色的拼接,都能够使鞋面造型呈现多元化,丰富装饰效果;或吸收轻纱、丝绸、蕾丝等成鞋常用元素,改良其花色和样式,创造出符合儿童消费者的心理特点的设计;再如条纹、圆点、英格兰格以及爱心、圆点等高频率出现的图案,奶牛纹、斑马纹等动物纹路,在形态上进行儿化处理,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3创造经典形象儿童消费者更倾向于产品的外在颜色和感观形态,特别是幼童对卡通造型极有兴趣。国内动漫起步较晚,缺乏有号召力的卡通形象,但随着“喜洋洋”等国产动画主体创作的成功,也为童鞋企业的卡通形象设计提供了空间。很多童鞋企业都意识到自身对产品外观图案创作的力不从心,粗糙的动画形象不但不能赢得市场,还很可能适得其反。在国外,图案艺术家们本身具有的高层次的原创设计能力和对图案理解的纯粹的创作意识形态经常被著名的童鞋企业所借用,形成良性渠道,共享优势资源,携手创作儿童消费者真正喜欢、能够喜爱和接受的主题化童鞋产品,打破企业普通设计师被常态化的设计思维。国内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如插画设计师、图案设计师、漫画家都具备创作单体卡通设计,却没有渠道介入到童鞋产品的款式设计的图案形态中来,设计行业之间搭建良好的交流、沟通、共建、分享式平台已经迫在眉睫。

2.4创新外观结构国民的消费理念日益理性化,童鞋产品外观的创新性设计已经成为吸引消费群体新的热点。如何在保证产品的完整性基础上,从不同的实用角度开发童鞋的实用功能,成为设计师新的研发课题。童鞋产品创新外观结构除去舒适性结构需要极其专业的技术人才,长时间的实验周期,非常严密谨慎的科学实验,实验单位成本高昂,小规模企业不能够承受等以外,还有各种形式的可悬挂、可拆卸、可拼接、可变装、易于携带、便于储存、具备部分玩乐功能的外观创新形项目等,朝着低成本多功能的技术开发方向,为童鞋的设计指出了新的设计契机。后者是普通设计师就能开发的,更适合中小型童鞋企业进行实用性的结构功能性开发。

3结语

产品外观设计师范文第2篇

先谈一下目前工业设计在企业整个运作链条中的位置。企业的整个运作链条包括市场——研发——中试(小批量生产验证)——生产——服务,其中工业设计处在研发的位置,研发又包括几个小部:市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方案——不同部分的设计方案——原型机。总体设计方案会分解为不同的部分,一般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形体设计和工程技术设计。形体设计包括外观设计和结构设计,主要解决产品的形态和结构框架;技术方案主要解决内部的功能设计,像家电的电路板和马达一类的电路和软件设计,这些需求是在总体方案部分制定下来的。技术方案和形体设计方案是同步并行进行的,总体方案中会确定技术方案实现过程中各个模块需要的空间尺度,以及各个功能模块间的连接关系以及大体的位置关系。这些确定下来后形体设计开始进行,首先是外观设计。工业设计处在形体设计的先锋位置,在总体方案确定的框架下,分析市场的需求,以及一些相关的环境因素和人的使用方式因素,寻求一种合理的解决方式,只有外观设计确定下来以后,结构设计才进行。当然外观设计开始的时候,一些对外观的影响不大的结构部分也开始设计。外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不断的和结构工程师沟通,来确定一些影响设计的因素。最终工业设计师在一个既定下来的框架下开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来设计一个即满足功能需求,又具有创新外观形态的产品,同时还有合理的使用方式的设计。这些将最终决定产品的特征。应该说在形体设计部分,工业设计的成败决定了产品将来的成败。各个企业也非常的重视这个环节,会经过几次集体的决策评估,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当技术功能模块尺度基本上已经确定了下来,结构设计综合功能模块的尺度和外观设计的关键尺寸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工业设计师要跟踪设计,解决一些冲突问题,控制产品的外观特征尺度,在从设计图纸到结构图纸以及后来的原型机过程中要不断的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完善设计。最后对产品的原型机进行最终的评估,评估完成后,开始转向小批量试制。接着工业设计师的工作开始收尾,但还需要跟踪生产,一直到产品生产稳定下来,工作才能够完成。

工业设计在企业整个运作链条中所处的位置基本上是这样。如果企业没有工业设计师的话,它会通过工业设计公司来完成,但所处的位置是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工业设计真正起作用的部分在外观设计,当然这里不能够仅仅是外观设计,外观设计只是综合所有设计因素寻求解决方案的最终表现形式。工业设计师可以控制的因素是在和人相关的产品形体部分,决定产品的外观状态和使用方式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组合方式,对于外观形体特征应该说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对于使用方式和组合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还需要不断和结构设计相关人员沟通,最终来确定。

在工作的过程中,让我深有感触的地方是工业设计在一个产品形成过程中能够控制的因素并不多,并不像学习的时候那样觉得工业设计无所不能,好像可以控制整个产品。工业设计应该走下神坛,踏实的去做事情,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设计师的创造性。工业设计的一些思想比如系统设计思想,其实在其他学科中同样在有效的运用,不是只有工业设计有系统论的思想。但这并不等于说工业设计一无是处,在工业设计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工业设计师同样要具备系统的设计思想,具备在控制条件中寻求突破的能力。

另外,工业设计师了解的市场需求信息一般来在市场人员,维护人员的反馈,并且市场人员根据市场的需求已经基本上确定了设计的大方向,比如产品所处的市场地位,是高档市场还是低档的市场,以及成本控制,通过这些就决定了设计师的设计约束条件。设计有时过于强调通过设计师自己去分析市场,然后去提出设计思想,这种想法并没有错,关键是不能过于强调,不能忽视市场专业人员的视点,他们的视点往往和市场的真正需求接近。

还有,设计师不能好高骛远,不要觉得自己应该总体策划整个设计,只做设计的一部分就觉得自己的能力被埋没了,就过于挑剔别人的工作,觉得什么都是不合理的。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设计师应该说能够发挥作用的部分主要还是在总体设计方案下,在形体设计部分的创新。工业设计师的系统设计思想的运用是在系统考虑所有的约束因素下的系统思想,设计是受严格的约束的。

上面主要对于工业设计在企业整个运作链条中的位置以及发挥的作用的认识,下面针对具体的设计实践来具体分析工业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哪些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哪些是不需要工业设计师去控制的,为设计教育提供一下参考。

以一款UPS的设计为例来讲述工业设计在整个研发过程中的作用和参与的工作。UPS的开发首先是通过市场人员反馈现在的市场需求是什么,定位如何、价格、使用环境等等。然后确定总体的设计方案,确定技术上要达到的指标,功能实现上需要的条件,确定技术方案。首先如果技术上可行,然后启动项目。通过总体的方案确定技术方案和结构方案的接口关系;这个过程和上面描述的相似,不再赘述。接下来主要讲述设计实现的过程。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总体的设计思路,同时考虑系统不同功率的几种型号的机型,为将来的扩展提供发展空间。同时可以保证产品的继承性和降低成本。对于型体的设计目标确定为高档市场,要求产品高档,适应空调机房环境。要保证一定的通风量,操作安装方便,同时考虑几种机型,保持产品形象的兼容。在这些控制因素内设计师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塑造产品的形象。图1和图2是用相同的塑胶模块组件组合而成的两种不同功率机型的方案,产品延续性好,成本低。这个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了设计师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在限制条件内灵活的处理能力。总体的产品形象利用了水滴的形象特征,巧妙的融合到产品设计中,监控部分是水滴集聚的部分,通过水滴的流动贯穿了整个产品,下面通过模块化的设计保证了大功率和小功率机型的延续和继承,产品形象一致。更重要的一点是所有的模块尺寸一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只需要开两块模具就可以组成几个不同功率的产品。这些设计是工业设计师可以控制和应该考虑的因素。

对于塑胶模块组件的安装和维护方式设计方面,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塑胶组件,安装方便。这种安装方式是需要工业设计师来设计的,也是应该在设计中考虑的。但具体的实现可以通过结构工程师的帮助来实现。

图3中卡接件的设计以及工艺上的实现是结构工程师的工作,工业设计师只要确定安装的方式就可以,或者说的具体一点就是只需要描述清楚如何安装,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然后配合结构工程师来完成,主要的工作还是结构工程师负责。

图4、图5中的模块组合方式也是工业设计师在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将来的具体如何实现,例如如何固定,强度如何,塑胶件要做到多厚才能保证强度,采用什么样的材料,这些都是结构工程师的专长。工业设计师只要描述出固定的方式,安装的方式,以及将来操作件的形态、颜色、操作的方式等设计要素就可以了。

图6、图7中所示的锁定方式需要工业设计师的设计,为达到方便操作和维护的要求,提出需要双重锁定,做到无工具维护和安装的设计方案,具体的实现结构工程师可以完成。

当然有关外观的细节控制当然是工业设计师的工作,像图9-图10所示的一些细节和语义设计是工业设计师的专长,也是工业设计师在设计中要细致推敲和考虑的因素。

总体来说,企业对设计师的要求是有突破性的创意。创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产品形象的创意,还有就是合理使用方式的创意;这就需要工业设计师具有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来设计产品的形象特征,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和视觉冲击力,同时还要注意观察生活和人们的行为方式,为产品寻找更合理的使用方式,方便人们的使用。

在产品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工业设计师不仅要能够想象出产品的形象特征,同时还要将它表现出来,并要具备将设计图纸和效果图变为现实产品的能力。这需要考虑工艺和成本的限制,另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设计经验,明确的知道要达到什么的效果需要怎样的尺度。因为曲线的曲率不同,倒角的大小不同,线的起点和终点不同,产生的视觉效果是不同的。这需要经验的积累和设计师对形体的感受能力。

工业设计师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寻求更加合理的使用方式。这需要工业设计师多观察人们的行为方式,以人为本,设计更合理的操作方式。在产品设计中,使用方式合理性的设计是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亮点,可以改变人们对于产品的态度,提高产品的亲和力。

工业设计师对于材料的掌握应该知道材料的一些基本的特性,知道哪些材料是透明的,哪些材料的手感好,并时刻关注新材料的出现,新材料的新特性可以产生新的设计。对于喷涂工艺的掌握方面,设计师只要知道用什么样的工艺可以达到所要的效果就可以,甚至只要能够找到类似的喷涂效果样板,告诉工艺人员要这种样板的效果,他们就知道如何达到这个效果。一般来说,对于材料和喷涂效果,在设计的过程中是通过样板来传达信息,工业设计师需要找到同样或者类似的材料和喷涂效果样板,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人员就可以根据样板做到需要的效果。所以工业设计师需要多注意市场上出现的新材料和新喷涂工艺,以及跟踪塑胶厂家和喷涂厂家看他们有什么新的工艺出现,及时跟踪应用。对于根据设计效果重新设计材料和喷涂工艺这种情况会很少,因为开发周期会很长,成本也是企业难以承受的。

工业设计对于公司整个产品形象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企业的领导者和开发人员会对于新颖的设计想法和产品形象欣喜不已,产生的震撼效果是其他技术上的突破所不能比拟的。这应该是工业设计师值得骄傲的地方。同样,产品设计工作是一种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工业设计师需要不断的革自己脑袋的命,不断地突破自己的思维框架,不断地超越别人,不断地跳出原来的框框,寻求新的设计。

产品外观设计师范文第3篇

产品形态作为传递产品信息的第一要素,它能使产品内在的质、组织、结构、内涵等本质因素上升为外在表象因素,并通过视觉而使人产生一种生理和心理过程。与感觉、构成、结构、材质、色彩、空间、功能等密切相联系的“形”是产品的物质形体,对于产品造型指产品的外形;“态”则指产品可感觉的外观情状和神态,也可理解为产品外观的表情因素。

对于设计师而言,其设计思想最终将以实体形式呈现,即通过创意视觉化,用草图、示意图、结构模型及产品实物形式加以表现,达到其再现设计意图的目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工业设计是作为艺术造型设计而存在和被感知的一种“形式赋予”的活动。形的建构是美的建构,而产品形态设计又受到工程结构、材料、生产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当代工业设计师只有在更高层次上对科学技术和艺术整合,才能创造出可变而多样化的产品或创意。工业设计师通常利用特有的造型语言进行产品形态设计,并借助产品的特定形态向外界传达自己的思想与理念。设计师只有准确地把握形和态的关系,才能求得情感上的广泛认同。

2产品形态的基本要素

现代产品一般给人传递二种信息,一种是知识即理性信息,如通常提到的产品的功能、材料、工艺等,是产品存在的基础;另一种是感性信息,如产品的造型、色彩、使用方式等,其更多地与产品的形态生成有关。从技术美学的角度来看,好的工业设计应该首先给用户带来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产品造型设计正是以此为基础而展开,融合了技术、材料、工艺等成就了一种系统的和谐美。产品造型设计不同于纯造型艺术。纯造型艺术追求纯感性美,可以是自然存在的,也可以由艺术家的灵感产生。作为产品造型设计则必须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形成技术解决方案。可以说,产品造型设计需要用理性的逻辑思维来引导感性的形象思维,以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标准,不可能天马行空地任意发挥。产品形态美不再仅仅是一种视觉感受,它要体现在产品上和与用户的交互过程中,而不是有一个成果了事。产品造型设计是通过形、色、质三大元素给用户以美感影响的。

2.1形――空间形态和造型艺术的结合

形是营造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通过产品的尺度、形状、比例及层次关系对心理体验的影响,让用户产生拥有感、成就感、亲切感,同时还应营造必要的环境氛围使人产生夸张、含蓄、趣味、愉悦、轻松、神秘等不同的心理情绪。例如,对称或矩形能显示空间严谨,有利于营造庄严、宁静、典雅、明快的气氛;圆和椭圆形能显示包容,有利于营造完满、活拨的气氛;用自由曲线创造动态造型,有利于营造热烈、自由、亲切的气氛。特别是自由曲线对人更有吸引力,它的自由度强,更自然、也更具生活气息,创造出的空间富有节奏、韵律和美感。流畅的曲线既柔中带刚,又能做到有放有收、有张有弛,完全可以满足现代设计所追求的简洁和韵律感。曲线造型所产生的活泼效果使人更容易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激发观赏者产生共鸣。利用残缺、变异等造型手段便于营造时代、前卫的主题。残缺属于不完整的美,残缺形态组合会产生神奇的效果,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前卫艺术感。造型艺术能够表现引人投入的空间情态,如体量的变化、材质的变化、色彩的变化、形态的夸张或关联等,都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产品只有借助其所有外部形态特征,才能成为人们的使用对象和认知对象,发挥自身的功能。

通过产品形态体现一定的指示性特征,暗示人们该产品的使用方式、操作方式。通过造型形态相似性如裁纸刀的进退刀按钮设计为大拇指的负形并设计有凸筋,不仅便于刀片的进退操作暗示它的使用方式,许多水果刀或切菜刀也设计为负形以指示手握的位置。通过造型的因果联系如旋钮的造型采用周边侧面凹凸纹槽的多少、粗细这种视觉形态,以传达出旋钮是精细的微调还是大旋量的粗调;容器利用开口的大小来暗示所盛放东西的贵重与否、用量多少和保存时间长度等。

通过产品形态特征还能表现出产品的象征性,主要体现在产品本身的档次、性质和趣味性等方面。通过形态语言体现出产品的技术特征、产品功能和内在品质,包括零件之间的过渡、表面肌理、色彩搭配等方面的关系处理,体现产品的优异品质、精湛工艺。通过形态语言把握好产品的档次象征,体现某一产品的等级和与众不同,往往通过产品标志、常用的局部典型造型或色彩手法、材料甚至价格等来体现,如标志“Braun”象征剃须刀无与伦比的档次,象征物主的富有及地位但仅作为计时用的金表等。通过产品形态语言也能体现产品的安全象征,在电器类、机械类及手工工具类产品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体现在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著名品牌、浑然饱满、整体形态、工艺精细、色泽沉稳都会给人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合理的尺寸、避免无意触动的按钮开关设计等会给人生理上的安全感。

2.2色——情感与文化的象征

色作为产品的色彩外观,不仅具备审美性和装饰性,而且还具备符号意义和象征意义。作为视觉审美的核心,色彩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受和情绪状态。人类对色彩的感觉最强烈、最直接,印象也最深刻,产品的色彩来自于色彩对人的视觉感受和生理刺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丰富的经验联想和生理联想,从而产生复杂的心理反映。产品设计中的色彩,包括色相明度、纯度,以及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的影响。色彩对室内空间意境的形成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服从于产品的主题,使产品更具生命力。色彩给人的感受是强烈的,不同的色彩及组合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红色热烈、蓝色宁静、紫色神秘、白色单纯、黑色凝重、灰色质朴,表达出不同的情绪成为不同的象征。产品设计中的色彩暗示人们的使用方式和提醒人们的注意,如传统照相机大多以黑色为外壳表面,显示其不透光性,同时提醒人们注意避光,并给人以专业的精密严谨感,而现代数码相机则以银色、灰色以及更多鲜明的色彩系列作为产品的色彩呈现。色彩设计应依据产品表达的主题,体现其诉求。而对色彩的感受还受到所处时代、社会、文化、地区及生活方式、习俗的影响,反映着追求时代潮流的倾向。

2.3质——材料质感和肌理的传递

人对材质的知觉心理过程是不可否认的,而质感本身又是一种艺术形式。如果产品的空间形态是感人的,那么利用良好的材质与色彩可以使产品设计以最简约的方式充满艺术性。材料的质感肌理是通过表面特征给人以视觉和触觉感受以及心理联想及象征意义。产品形态中的肌理因素能够暗示使用方式或起警示作用。人们早就发现手指尖上的指纹使把手的接触面变成了细线状的突起物,从而提高了手的敏感度并增加了把持物体的摩擦力,这使产品尤其是手工工具的把手获得有效的利用并作为手指用力和把持处的暗示。通过选择合适的造型材料来增加感性、浪漫成分,使产品与人的互动性更强。在选择材料时不仅用材料的强度、耐磨性等物理量来作评定,而且考虑材料与人的情感关系远近作为重要评价尺度。不同的质感肌理能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玻璃、钢材可以表达产品的科技气息,木材、竹材可以表达自然、古朴、人情意味等。材料质感和肌理的性能特征将直接影响到材料用于所制产品后最终的视觉效果。工业设计师应当熟悉不同材料的性能特征,对材质、肌理与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关系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科学合理地加以选用,以符合产品设计的需要。

优良的产品形态设计,总是通过形、色、质三方面的相互交融而提升到意境层面,以体现并折射出隐藏在物质形态表象后面的产品精神。这种精神通过用户的联想与想象而得以传递,在人和产品的互动过程中满足用户潜意识的渴望,实现产品的情感价值。

3形态观塑造的必要性

设计意味着创新,这决定了必须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设计及其形态,不然所设计的产品就会丧失生命力。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往往也通过产品形态所表达出的某种信息来判断和衡量是否与其内心所希望的一致,从而最终做出购买的决策。不同的时代都有自己的设计语言,时代在发展决定着设计师应不断地培植新型形态观,成为引领消费的先行者。以苹果公司所产个人电脑的设计为例,G3时代,人们看到的是多彩、透明、绚丽的外观,体现活泼的气氛、给人时尚的感受;在G4时代,呈现的是半透明、银灰色的外观,每个细节都体现着科技时尚。两下相比,人们会觉得G3电脑已不属于当前时代,因为它在视觉上已体现不出当前时代的气息,缺乏属于当前时代的设计语言;G4电脑则体现出理性、前卫,引领时尚潮流。关注NOKIA手机造型的趋势与走向,可以发现其产品造型在保留本产品品牌形象DNA的同时增添了几分时尚与动感的色彩,这些在以前的系列产品中是很难见到的,因为用户现在需要这种时尚元素与之共舞。

从苹果和NOKIA的例子可以看出工业设计师的形态观是社会生活文化时尚的缩影,需要这种积极向上的形态观,走在时尚前面。

4形态观的塑造历程

4.1领悟生活的真谛

工业设计要以用户为中心,为人与技术之间的沟通而提供解决方案,让理性的技术获得一种感性的表达。而这是建立在设计师对生活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源于生活体验和对事物的深刻洞察力。因此,设计师应该做生活的先行者。

三菱汽车设计部经理布雷一向以提供触动人心、尽情享受人生、充满情感与灵性的汽车为其设计理念。他认为上流的时尚并非源自上流社会,而是源自街头普通人群,设计师应当从各种艺术中吸取设计灵感。他为三菱打造了全新的汽车设计概念——3P精神:Precision、Performance、Passion(完美精确、极至表现、富于热情)。每一辆三菱车的设计都体现这种精神,我们能感受到这种3P精神是领悟了生活的真谛,是对生活的一种完美追求。

书籍、电影、图片、电视、网络等传递的各种信息,正悄悄地改变着整个世界,当我们观看一场电影、一场球赛,当聆听音乐或轻盈漫步时,都可能获得体验,正是这些体验会激发创意灵感。作为工业设计师,最重要的就是对这些体验加以理解和升华,以感性赋予产品使其造型充满人文关怀。

4.2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新生文化的创造

文化是工业设计的核心所在。工业设计是其民族文化的形象写照。工业设计在反映民族文化的同时又创造着新生文化。在设计史上出现的各种设计风格,都是在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新生文化之下诞生的。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一反中世纪刻板的风格,追求富有人情味的曲线和优美的层次。17世纪中期以后,欧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巴洛克和洛可可等浪漫主义的设计风格。接下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大工业生产,促进了技术革新和各种新思潮新思想的出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各种风格流派等设计都因为新技术的运用、新产品的出现、新思想的传播,形成了新的文化主流。正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生文化,使设计师产生了新鲜的灵感,时尚、前卫的设计便由此诞生。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不仅拥有优秀的造型艺术累积,也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开发现代文化和现代设计的巨大资源和宝贵财富。作为工业设计师要真正理解和消化我们的传统艺术,追根寻源,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融入到我们的产品设计之中。在重新整合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形态艺术元素,以创造出更具民族精神和美感的优秀设计来。一件产品要更贴切反映时代或引领时尚,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原点,清晰了解其来龙去脉,并预测其趋势走向。空间意境、时代气息、科学技术、哲学历史、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都为造型设计提供源泉,用这种观念去思考设计产品的形态,定会给用户带来意外的惊喜。

4.3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

科学技术进步加速了文化的发展与沟通。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与融合需要设计师具备开放的设计观。在我们民族原有的生活方式与外来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对立、交流与整合过程当中,工业设计师应当在吸取和借鉴中走向现代化,并最终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新型产品形态观和设计观。本土的环境氛围和历史文化是设计师思考的一部分,同时也要开放,尝试用国际现代设计语言表达我们的感受、美学意识及文化背景。文化以经济为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外来文化的冲击会越来越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抛弃我们的文化去模仿西方的设计思想,只有植根于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又不断吸收当代先进的设计思想、理念,才能真正提升本土的工业设计水平,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5结语

产品外观设计师范文第4篇

价值观决定品牌核心竞争力

中国的服装行业发展至今,成功与否定论皆有不同,在著名服装设计师武学凯看来,很多时侯不是品牌的产品有问题,而是没有一个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体系。而这个价值观的建立,首先从设计开始。

国外的品牌往往有一套很完善的设计理念与设计价值相结合的系统,从品牌的设计构成开始,品牌的产品结构设计、号型的搭配设计、号型数量的比例设计,品牌色系、款式、面辅料的选择,产品质量、包装设计、标牌LOGO设计等,到品牌的定位、品牌的宣传、顾客的服务、店面的设计等,这是一个以品牌设计价值为导向的可操作可复制系统,也是国外品牌服装企业生存的法宝。

而纵观国内外服装品牌企业的成功案例,以品牌文化为基础,品牌价值观为导向,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消费体验的做法是很成功的。像国外的奢侈品牌企业在此方面做得就很好,将时尚与企业文化结合成有理念的商品呈现给消费者,并最终为消费者服务。他们精准、快速地把有内涵的理念转化成有价值的商品,用这种价值观的理念与服务,感染并感动消费者,让消费者在购买时感觉物超所值。

武学凯说,国外企业在做品牌之初,首先会明确品牌的这种价值观,之后,上至企业决策者,下至每一位员工都会认真贯彻这个品牌的价值观,所有的人为拥护和实现这一价值观而服务。相较而言,国内企业这方面表现比较薄弱,很多企业虽然产品很优秀,创意的创新力度很高,品类规划也很好,但是销售却总不尽如人意,没有把握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消费需求,更没有达到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站在商业的角度来说,本土品牌中也有商业模式做得好的,然而当涉及到如何把新的理念与创意筑成的价值观呈现于商品之上,并精准无误地传达给消费者时,总是不尽如人意。“一件产品如果不能获取消费者的价值认同,那将不能激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也就谈不上消费者会情不自禁地花钱购买。”

设计对接源自品牌精准定位

设计师出身的戴平,从事服装行业已十余年,目前是一家外资服装企业产品规划总监,在他看来,产品设计能否精准对接消费者,这与品牌是密不可分的,但事实上,国内很多企业并不会做品牌。“在做品牌之初,模仿是所有品牌的必经之路,然而一味的模仿只会让企业走向死亡,有自我品牌个性的模仿才是品牌经营的正确之路。”

戴平主张,在创立品牌之初,企业必须有明确精准的市场定位。“根据市场的定位挖掘潜在的消费需求与欲望,这也是服装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就明确的工作范畴。”在戴平看来,消费需求通常分为两种:其一是有形的,消费者能够清晰直观地表达出来的需求,如色彩、款式、面料、时尚的流行趋势等;其二是无形的,需要企业设计团队去创造的企业文化与时尚的内涵。相较而言,后一种是前一种的时尚升级体,是站在时尚生活与生活时尚的角度来思考的时尚理念。“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服装行业对设计师的要求不仅仅是具备精准的设计能力,还需要表现其对品牌系统的定位。”

面对日益理性的消费者,消费欲望的激发点更多源自于品牌不懈的创新。戴平说,从品牌概念开始,所有的创新都应该以一个完整的故事形式来讲述,如产品的历史、典故等,使消费者对产品的内涵可以一目了然。而产品从设计到包装,以及相关的宣传都必须围绕品牌概念,以一个完整的品牌故事来贯穿创意到商品的呈现。

在品牌风格把握方面,通过商标、款式、外型、面料、色彩等方面来形成产品特征,建立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是高档正装还是个性时装?是日常休闲便装亦或是时尚休闲运动装?同时,每个不同类别的风格又做粗旷、传统、前卫时尚等细分定位。

市场方面,不同消费人群的定位确定了消费市场的定位,未来服装企业的市场定位不应该单纯的停留在25~50岁这种年龄范围过大的市场细分基础上,也不应该停留在“白领”或“蓝领”这种简单的职业划分标准上,更不应该停留在“时尚、自然、舒适”这种任何服装企业均可以使用的、没有任何特别之处的抽象词汇上,而应该是对消费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市场细分。

“当准确把握消费群体的个性需求时,企业就具备了优势。要知道服装的市场永远不会面临饱和,只有无止境的创新。服装企业要有效地满足消费群日益翻新的需求,必须对这种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与透彻的理解,这对服装企业来说是一个永久性的课题。”

戴平认为,企业服装设计师最关键的是要深谙消费心理与消费者需求。“因为这也是一个定位的设计系统,从设计的角度而言,针对消费群体的需求,找到品牌的核心主打产品,并由这一设计点为要素出发,作商品的延伸设计,完成整个完整的产品线才是设计工作之要点。”

优秀设计师亦是优秀的商业规划师

产品外观设计师范文第5篇

摘 要:日本设计已经发展成为“好设计”的代名词。明治维新以前沉淀下来的民族文化使传统设计散发出自然而内敛,淡雅和朴素的气质;明治维新以后向欧美国家汲取养料所生产出来得高科技产品,则展现出其好创意、好性能、好品质的一面,让整个社会在设计的影响下充满活力。本文主要从日本的设计意识与设计师的思考方式出发,对日本设计的发展做简要的概述和比较。

关键词:日本;设计意识;思考方式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3-0000-01

对于日本设计,我产生了太多好奇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设计自身的一次又一次的革新。形式各样,手法各异的设计不断涌现,它以独特的形式,特有的语言,保持着自身的地位。我结合日本特定时期的背景进一步了解日本设计的思想与精神。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普通百姓,都表现出强大的设计意识。而这种意识又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这是对于设计来说是最难能可贵的。

一、政府力量支撑日本设计发展

一个国家政府重视设计产业的发展,这将是背后一股非常强大的推动力。它不断促进企业提高设计创想的竞争力;推动民众形成对生活设计的意识以及这种意识逐步深化,让设计潜移默化般的融入经济,融入社会。日本设计的发达,与国家政府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帮助分不开。由于政府深知:设计与工业发展紧密相连,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好的设计和高质量才能促使日本产品在国际历程中经得起考验。1949年,政府成立有关贸易与工业发展得部门:通产省。这个机构把日本企业与国家经济联系在一起。它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得科学技术,并支持对国家发展有利得产品进行生产。同时,有条件地控制外国进口,确保民族工业健康发展。日本政府还在制定有关贸易经济得策略规定时实行双向性。在学习国外技术以提高自身发展水平时,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民族保护。通产省中工业促进会得成立是一很好的典范。它为日本企业分忧解难,即保护日本企业免受抄袭得损害,又处理日本企业被指控抄袭得事务。此外,法律保护意识也很强。在把关各种产品质量和标准化问题上常常运用立法规范,并且制定法规得效率很高。1958年通产省设立工业设计课,政府组织国内外设计交流活动,贸易经济得以发展。同年就制定公布出口产品设计标准法规;1959年,公布产品出口法。为了出口贸易的稳健发展,日本政府通过各个方面考虑,尽可能制定全面的法规对此实施保护。政府还支持成立各种相关的设计协会,这些组织也经常与国家、企业合作。

政府对企业的支持,与企业合作推动国家经济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但企业也必须有独特的眼光,创新的策略。20世纪中期,日本产品因质量差,设计抄袭而没有获得国际市场。此后,日本企业意识到要拓展市场,获得竞争力就必须有好的设计。因此,企业纷纷聘请专业产品设计师并成立各自的设计部。往后的发展中,日本逐步摆脱品质低劣的尴尬局面。索尼公司是日本也是世界优秀的企业。公司一直坚持自己独特原则,努力开创市场新局面,将企业跟随市场需求生产的被动形式扭转成为从无到有,创造市场的主动形势。

二、日本的美学观念对设计意识产生的影响

日本的设计即传统又现代,这是日本设计具有的独特魅力。这一点已经得到大家的赞同。传统设计是日本的民族文化,平面设计、服装设计、陶瓷工艺等崇尚自然,讲求朴素,注重细节,处处都融入到生活,融入到情感,并体现出日本人的美学观念,一种美学的精神性。传统设计主要针对国内市场,为整个民族服务。民族的美学观自然而然地指导着传统设计。对于日本人来说,设计似乎比艺术更接近生活。因为它是生活时间的积累。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再简单、普通的,甚至被他人视为垃圾的东西,经过日本人眼睛的观察,巧手的装扮,也将会是高尚而充满哲学。“集中”是日本传统而独特的美学观之一,是指在秋风吹拂下,即红即黄的秋叶与滚落的果实相拥抱在一起,时显现出自然界美的景象。日本人将这种美景演绎到料理中:红色的枫叶,黄色的银杏叶,绿色的松针,纯白的蘑菇等放置在簸箕里。所有的材料都来自地上,无论是落在地上或在地里生长出来的。日本是一个在学习中发展起来的国家。日本民族拥有很大的兼容性和容忍度。在中西交织的情况下,又形成现代设计,这类设计除了改善本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主要还是这对国际市场,促进出口贸易发展,为日本产品树立国际形象。

三、日本工业化和大规模生产时期产生的设计意识

在20世纪,日本经历工业化和大规模生产时期,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但有设计师意识到设计缺乏精神性,我认为这是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学观对日本人影响的结果。如果产品设计之追求单一的功能价值,产品则容易被模仿,原产品很快就遭淘汰。要是在功能的基础上容纳文化的独创性,这种“文化的独创性”恰恰是美的体现,产品就会产生意外的精神附加值。同时,在现代工业发展的大环境中,设计师的思考方式又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日本设计师的行为给我一种提示:对生活的观察,对已经存在的生活物品重新思考,给予新的定义。著名设计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里提出对杯子进行再设计。但在设计之前,我们了解多少种类的杯子?我尝试根据书中提出的“任务”思考有关杯子的问题。当想到杯子的外形时,脑中杯子的形象却不多。实际,设计是观察―反思―创想的过程,是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田中一光曾提出:越观察越会引发出新的兴趣,从而得到比较的能力;有正确的观察力才有反思能力。从他们的观点中得出:设计要融入生活,设计要注入观察,反思,才会的出创想的果实。日本设计给人一种快乐的氛围,因此,日本设计师在工作中应该师快乐的。田中一光的理想境界是一边哼着歌一边做设计。尽管实现的可能性不大,但他的工作状态是快乐的。否则就会有一种被迫的感觉,容易陷入困境难以自拔。在日本设计师脑海中游走一次,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容易被忽视的事物,经过他们的分析,过滤。总会总结出月设计非常相似的特性,就像把设计比作料理。“从厨房小角落观看进餐者满意或失望的样子,这就是厨师的职业宿命。不管付出多少努力和艰辛,如果没能让对方产生赞叹和享受,任何借口都没有用。”

四、结语

纵横日本这个面积狭小,资源短缺,人口密集的岛国,从国家到企业,从设计师到民众;从传统设计到现代设计,从生活物品到高科技产品,都展现出强烈的设计意识。日本人的思考方式在某种程度启示我更想发觉生活的美妙与乐趣。通过某些实实在在的案例,让我确切领会到设计对与国家发展,人们的生存的重要性。日本设计并不盲目跟从国际风,而是认清国内外市场需求,做到传统与现代共存。中国虽然是一个大国,但是在设计发展的道路上应该谦虚地向日本学习。因为,我们坚信:设计可以强国。

参考文献:

[1]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