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形体训练的内容

形体训练的内容

形体训练的内容

形体训练的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瑜伽;形体训练;瑜伽教学

1.瑜伽与形体训练之比较

瑜伽是梵文“Yoga”的音译,意为结合、相应、心的统一等。瑜伽起源于印度,流行于世界,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是目前最时尚的健身方式,它注重“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实现身心和谐的过程。瑜伽的训练内容有:呼吸法、法、冥想法。瑜伽各宗、各派、各乘、各部的要求和形式不同,所以瑜伽名目繁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相对而言瑜伽可以分为智瑜伽、业瑜伽、信仰瑜伽、哈塔瑜伽、王瑜伽、昆达里尼瑜伽六大类。在高校,瑜伽教学内容主要是法,瑜伽之美主要通过身体姿态表现出来,良好的姿态美、时空感和控制能力在瑜伽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形体训练是培养良好身体姿态练习为主要特征的一项运动。它通过各种身体练习以改善形体的状态,提高人体良好形态的控制能力和表现能力,它是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塑造体型、培养气质为目的的身体基础练习。它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促进人体形态更加完美,培养练习者的审美情趣,增强其认识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从而产生对美的意识,逐渐提高练习者高雅的气质和表现自我的能力,对提高美的鉴赏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形体训练是集健身、健美、健心为一体, 其本质是“内化”道德情操,“外化”行为气质,这也是瑜伽教学的重要意义所在。形体练习是很多运动的基础,也可作为瑜伽练习的基础。瑜伽教学中融入形体训练可更好的表现瑜伽动作的“准确”和优美,有助于更好地完成高难度的瑜伽体式。

2.高校大学生在瑜伽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的身体姿态,柔韧性,灵活性,空中感觉,平衡、控制能力等大部分都比较差,练习起来不流畅、大方,离“标准”动作有很大的距离。例如:最基本的吉祥坐:右脚脚心朝上放在左脚大腿下方,左脚脚心朝上放在右脚大腿根上,髋打开,脊柱垂直。柔韧性好的学生两腿相叠两膝关节都可以贴在垫子上并保持脊柱垂直,而腿部柔韧性差的学生他们只能做到踝关节相交,膝关节与垫子的夹角有的是45°以上,并且上体前倾。再如前屈式,要求前屈时脊柱伸直,尽量用腹部贴大腿、头部贴小腿,双手抱脚或双手掌贴地,许多同学背是弯的,连手指都触不了地别说手掌了。虽然瑜伽体式没有固定的要求,但类似这样的问题,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动作跟“标准”动作相差太远,感觉很挫败,从而降低了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瑜伽体式教学难以达到满意效果。这些问题采用形体训练作辅助练习,加强柔韧性基本功练习将能得到较好解决。

3.在高校瑜伽教学中融入形体训练的重要作用

3.1 瑜伽教学融入形体训练能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高校大学生他们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瑜伽运动,初次接触瑜伽往往很难准确的表达各个动作及身体的美感,学习效果不明显,动作笨拙不协调、不到位。而青少年时期的特殊心理:他们害羞、又想表现自己,却不允许自己表现不出色,不愿意别人看到自己不足的一面,因此部分学生就会不自信从而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而首先进行较基础的形体训练,让学生先有一定的基础,他们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3.2 瑜伽教学融入形体训练能提高大学生瑜伽学习质量

形体训练是很多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它也可作为瑜伽教学的基础。形体训练中对于肌肉的远端控制力要求很高,而这一点恰恰是许多瑜伽体式动作要领中所要求的。瑜伽要求动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时控感,所以,形体训练练习的效果能直接影响瑜伽练习质量。在形体训练中采用一些简单的练习方式,如:把杆练习,平衡练习等,掌握基本动作要领进行训练,能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动作的控制能力,增强肌肉的弹性和灵活性,形成正确优美的身体姿势。形体训练是外表形状及其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它在缓慢、优雅、动听的音乐旋律下轻松、自如地完成动作,能使骨骼、肌肉充分伸展,塑造优美的体形,它有利于减缓心理压力。而瑜伽是对健康的身体、形体美的塑造和追求,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伴奏下,通过多种体式动作的练习来表现美、塑造美,使瑜伽训练者活力增强,外观更年轻,心情更平静,增强疾病抵抗力。形体训练中轻音乐节拍的掌握可加强对瑜伽练习中音乐节拍的理解与鉴赏。瑜伽练习时配上音乐,可使练习者进入意境而精神专注,达到调节情绪,消除疲劳、陶冶情操的目的。由上所述,形体训练和瑜伽练习是相铺相成的,形体训练有助于提高瑜伽学习质量。

4.瑜伽教学中形体训练的内容及实施方法

4.1 瑜伽教学中形体基础训练的内容

形体训练内容以舞蹈基训为主,其中把杆训练是每个学期都安排的内容。形体训练内容的安排应从易到难。首先是身体素质基础的形体训练,从把杆、“地面”训练到离开扶把的姿态训练、舞姿组合训练等,然后便进行专项的身体素质形体训练,如平衡、转体等。

4.1.1 把杆训练

把杆训练内容主要包括扶把的各种站立、擦地、蹲、踢腿、屈伸、划圈、压腿、击打、身体的弯曲与波浪、移重心、平衡与控制、转体、跳跃等练习。把杆训练是瑜伽形体训练的基础,是每个学期都必须进行的形体训练内容之一。借助把杆进行慢动作和分解动作练习, 不仅能培养规范化的身体姿态,而且能有效地发展腿部、躯干部位的柔韧性、力量和平衡能力,能够发展细腻的肌肉感觉,有利于掌握技术细节,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4.1.2 “地面”训练

“地面”训练是指坐、躺、卧于地面的各种练习,如坐地勾绷脚背、坐地吸腿练习、侧卧旁吸腿、仰卧吸腿练习等,主要是对全身肌肉进行等张力训练。“地面”训练可安排在瑜伽形体训练的初期,经过系统的“地面”训练,可使肌肉线条修长,避免肌肉向横向发展或成块状的形态,使学生获得专项所必须的基础技能。

4.1.3 舞姿组合训练

舞姿组合训练的内容主要是采用芭蕾舞的基本舞姿,如单腿屈膝前(后)举站立―阿提丢、做单腿后举站立―阿拉贝斯、单腿侧上举站立―艾卡地等舞姿的练习,通过手臂位置的变化,配合上体弯曲和扭转表现不同的神态。姿态是人体各部分、各环节构图的完整概念,只有上肢、下肢、躯干、头部这四大部分协调配合,才能产生完美的艺术造型。可见,舞姿组合训练是瑜伽形体训练的关键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瑜伽专项身体素质的有力手段。舞姿组合训练可安排在瑜伽形体训练的中期,目的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形体训练后,使学生把之前所学的内容进行融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瑜伽动作技术。

4.1.4 身体动作组合训练

身体动作组合包括:跳、平衡、转体、波浪与柔韧等4类动作,是构成瑜伽形体难度动作的主要因素。身体动作组合训练主要安排在后期的形体训练,是为学习掌握瑜伽高难度动作做准备的。通过各类身体动作组的训练,掌握基本动作的正确方法,使学生懂得在全身各部分协调配合中完成高难度动作,在紧张与松弛相交替的韵律中表现出身体各部位的正确姿态、动作的最大幅度、支撑的稳定性、移动的轻巧性以及动力、幅度和动作速度之间的密切关系。

4.2 瑜伽教学中实施形体训练的方法

形体训练动作形式多,锻炼部位广泛,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时间来进行。通过基本动作练习和强度不同的成套动作练习,对身体各关节、韧带、各主要肌群和内脏器官施加合理的运动负荷,对心血管功能、柔韧性、协调性、力量及耐力素质、体脂等身体成份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例如采用压、拉肩、下桥、体前、侧、后屈、压、踢、控腿等练习来发展学生的柔韧性。采用舞蹈、徒手及成套动作练习锻炼大脑支配身体部位同步运动的能力,体会各部位肌肉运动时的不同感觉,来发展学生的协调性。

4.2.1 先集中进行形体训练然后学习瑜伽

在整个选项教学学习期间,用总学时的四分之一进行形体训练。假如计划用60学时学习瑜伽,那么可以用大约10至15学时的时间首先进行形体训练,主要进行手位练习、把杆练习、徒手组合练习,锻炼大学生的柔韧性、空间感觉、正确优美的身体姿态等。这种集中练习的方法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大学生容易掌握,效果也比较好。有些教师或学生可能担心耽误了瑜伽的学习,其实不然,在学习瑜伽之前进行形体训练可给瑜伽学习打下基础,有了一定的身体基础,便于教学进度的加快,学生的模仿能力就会提高,教学效果也会改善。

4.2.2 瑜伽教学过程把形体训练贯穿其中

课的准备部分、课的结束部分都可安排形体训练,80分钟的课可以安排15至20分钟形体训练,在课的准备部分安排形体训练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活动身体各关节,更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为课的主要内容做准备;在课的结束部分安排形体训练内容则主要是起到放松肌肉和巩固课堂内容的目的。可见,形体训练在瑜伽教学中可起到重要的作用,每节课都可安排一些内容。

5.结论

形体训练能够很好的提高瑜伽所需要的协调、柔韧、身体姿态的控制以及对动作美的感受和表现力, 培养学生自信、端庄、高雅等美的气质,增强他们的艺术修养。既有利于瑜伽的学习掌握, 也可提高瑜伽的欣赏水平。因此,在瑜伽教学过程中,把形体训练与瑜伽的教学结合起来,把形体训练贯穿于瑜伽教学的始终,能有效的提高高校大学生瑜伽教学质量。当今很多瑜伽馆,为了提高瑜伽教学效果,也广泛采用瑜伽球、瑜伽绳、瑜伽带、瑜伽砖等辅助练习,在高校采用形体训练内容做辅助练习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单清华.瑜伽文化足迹及现代健身价值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5.

[2]室利.阿罗频多.论瑜伽[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

[3]家庭书架编委会.瑜伽[M].北京出版社,2007.

[4]艾扬格.瑜伽之光[M].印度:世界图书出版社,2006.

[5]邱服冰.论瑜伽及其心理生理功能[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5):60-61.

[6]孙奎焕,汪金德.健身瑜伽功作用的实验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5,27(4):72.

[7]张蕙兰,柏忠言.瑜伽:气功与冥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形体训练的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装备教育 训练模式 战斗力

装备教育训练,是指以军队装备建设、科研试验、订购和保障理论与实施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训练,分为装备部队训练与部队装备训练,通常包括装备基本理论知识、装备指挥训练、装备勤务训练内容、装备专业技术训练、装备防卫训练等方面。目的是通过训练,提高军队武器装备维修和保障能力,训练内容具有种类多样、技术密集、综合应用性强的特点。装备教育训练是形成装备战斗力和保障力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关键要素之一,是不断推进构成战斗力诸要素按照未来作战需求进行重组聚变的过程。在新军事变革中,各国军队普遍重视装备教育训练,把转变装备教育训练的观念、思想、内容和方法, 形成创新教育训练模式机制,作为形成装备战斗力和保障力重要手段。

一、优化装备教育训练的目标

装备训练目标优化,是运用科学的程序方法,在对训练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的基础上,对具体优化了的训练目的任务进行最优化设计和决策的过程。搞好训练月标优化,对于保证正确的装备教育训练发展方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圆满完成训练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装备教育训练目标的优化,必须遵循科学的目标决策程序和方法,通过对装备训练任务与过程的全面分析,准确掌握训练诸多因素与外部环境的具体情况,经过综合论证制定出科学的训练目标。

(一)训练目标分解细化

目标分解,就是将总目标在纵向、横向或时序上分解到各层次、各部门乃至具体人。训练目标的分解应采用按层次逐级分解和按时序分解。通过目标分解,使相关部门的目标和自身的目标结合在一起,互为支持条件,使训练目标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一级领导、每个职能部门和各类人员,同时,从流程上进行时序分解,使训练目标落实到每周、每月、每个季度和每个训练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链。

(二)训练目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在确定训练目标时,应尽可能地量化,起到衡量质量的作用,从而使训练目标更加明确具体。装备训练中,训练层次越低,训练目标就应更细化量化,做到具体明确。对于一些高层次的训练目标,可采用比较抽象的定性描述来表达。因此,在确定军事训练目标时,必须根据不同的训练层次,做到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相结合。

(三)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

装备训练任务的阶段性、训练过程的复杂性以及训练内容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军事训练目标应当是一个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训练的长远目标,是由许多阶段的短期目标构成的。长远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短期目标量的积累,并逐步达到质的飞跃。在制定阶段训练目标时,既要着眼于训练的长远目标,有利于形成装备整体战斗力,要从每个阶段不同的训练特点和要求出发,准确地制定每个阶段的短期训练目标,做到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有机衔接。

二、完善装备教育训练的内容

装备训练内容是构成训练过程的核心成分,一切训练方法、手段、编组的优化都必须服从、服务于训练内容优化的需要。应从提高选择标准、精选训练内容、优化内容体系的方面来进行加强。一是提高选择标准。装备训练内容应提高选择标准,遵循先进性、针对性、时效性的原则。二是精选训练内容。精选训练内容,就是要大力提高装备训练内容的简约程度。三是优化内容体系。仅有精选还不够,还必须创造性地把新知识点引人到装备训练内容体系之中,按照各个知识技能点的逻辑关系和受训者的思维发展轨迹,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组合相关知识点,形成新的装备训练内容体系,使训练内容传授进程与受训者素质提高的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改进装备教育训练的方法

各种训练方法都是长期训练实践经验的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对完成特定的训练任务都是行之有效的,都有一定的优长和适用范围。优选训练方法,是指按照特定训练科目或课题的性质与特点,寻找出所有常用的训练方法,然后根据具体的训练目的、任务、内容,以及教员、受训者、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从中选出一至几个最适合、最有效的训练方法。一是合理选择训练方法,在选择训练方法时,必须把握以下几点:(1)以适应训练内容的需要为前提。(2)以符合受训者的素质基础为依据。(3)以现有训练条件为基拙。二是综合运用各种训练方法,优化装备训练方法要注意的问题很多,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多种训练方法有机结合。

四、优化装备教育训练的评估

训练过程评估是指根据训练目标、训练过程优化的原则与标准和训练考核的有关规定,利用一切可能的评价技术手段,对训练过程优化效果给予的评议和估价。评估内容包括对个体和集体训练效果(训练目的实现程度)的评估及对训练过程组织水平的评估,评估范围包括各种抽查、考核、测试、验收、讲评等。评估目的是尽可能客观地反映经过一段军事训练活动历程后,训练目的的实现程度与训练过程的优化程度,从而对军事训练过程发挥诊断、反馈和调控功能。我军装备教育训练工作中,训练评估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加强。

五、结论

装备教育训练是形成装备战斗力和保障力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关键要素之一。随着我军新装备的不断发展和装备部队,对装备人才教育训练的规模、层次、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装备教育训练模式本身也处于不断优化和变革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刘学程 张春润 刘亚东 奚水兵.基于CIPP的装备保障训练全程评估模式研究[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1,05.

[2] 胡利民.装备教育论[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05.

形体训练的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战化;训练内容;思考

中图分类号:E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066-02

实战化训练内容植根于“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既要讲究“高于大纲”又要坚持“源于大纲”。在训练内容上,抓住“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从总体上回答了训什么的问题。训练内容具有科学性、时代性、针对性、准确性;训练内容支撑着训练体系,牵引着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发展,是决定军事训练和军队建设的层次水平的要素之一。

一、实战化训练内容是把实战要求具体化、现实化的载体

“训什么”直接来源于“为什么训”,根本上取决于打得赢,“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牵引着训练内容体系的构建。培养和提高军事技能、组织指挥能力、谋略水平、战斗意志、战斗作风、组织纪律性是军事训练的基本任务;实现实战化训练目的,要解决好军事技能的实战运用、战场适应能力和实战化状态等问题,锤炼受训对象思想认识、军事技能、行为习惯、身心状态等,全面胜任实战要求的综合素质。从任务和目的等内在要求来看,军事训练必须注重内外兼修,“外”指的是军事技能、体能等可以直接表现出来的能力,“内”指的是意志、作风、精神等支撑和决定能力效果的素质,实战化训练中缺少了这部分素质,就不能完整体现出“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训练内容只有透过具体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向更深的层次延伸,着眼由外至内、内外结合来系统构设,才能全面深入体现出“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的要求,体现出实战化训练内容与一般性训练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尽管思想认识上对“按实战要求训练”抱有极其强烈的认同和燥热的驱动,但“要求”还是停留在思想上、口头上的主观意识,需要通过一定载体、途径才能贯彻到实践行动中,研究形成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训练内容,是其具体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规范的训练内容因有法规保障而具有强制性,同时每一项规范的训练内容,均有相应的条件、标准和手段等与之相匹配,为组织实施训练提供了依据和可操作性,因此,按要求训练和按纲训练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别的。前者因组训者对要求的理解水平不一致,会导致训练效果出现偏差;后者在统一的条件、标准的规范和约束下,能够增强不同的施训单位和受训对象之间训练效果的一致性,为各级各类的合成训练奠定基础。实战化训练不同程度的带有一定风险,其训练内容需要经过严谨周密的论证,以科学性和系统性来替代主观性和随意性,才能有效避免训练事故等不利因素和影响对训练的冲击的干扰,因此,实战化训练的发展,需要在训练内容方面予以深化和规范。

二、实战化训练不能脱离按纲施训

建国后至今,我军共颁发了七代训练大纲,每次大纲所设置的训练内容都有调整变化,如2001年版大纲把队列训练中的正步列为选训内容;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各国军队都把反恐训练列为当前重要的训练内容。“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分别提出明确而切实可行的整训的指导思想、任务、内容、计划、方法和要求等,是八路军、新四军整训成功的基本经验”。训练内容的调整变化是与时展与时俱进的,其主要依据有军事战略方针、战争形态、作战任务、敌我双方的原则等。不管是传统内容的保留,还是新增内容的选择,在各个时期编修大纲方面均继承和发扬了历史的经验。实战化训练要“高于大纲”,但不是踢开训练大纲另搞一套,训练大纲所规范的训练内容是实战化训练的载体,脱离了训练大纲的内容体系,单纯地谈论实战化训练,实战化训练去训什么?缺乏具体实在的训练内容,会把实战化训练推向虚无化的境地,会导致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只有要严格按纲施训,尤其是基础训练必须按纲施训才能保证根基稳固,才能为实战化训练提供可靠的支撑;偏离大纲,凭空、凭想当然或凭兴趣拼内容进行实战化训练,会把实战化训练陷入一个无序的状态,会背离循序渐进、正规系统的军事训练原则,甚至走入主观臆断、盲目蛮干的境地,因此,实战化训练首先要规范在训练大纲的框架内运行。

训练大纲对全军部队有普遍的指导性,基础性训练特别是从入伍训练到分队专业技术训练都有具体的内容、施训条件和标准,稳定性和规范性很强;训练大纲作为法规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但同时也意味着具有一定滞后性,实战化训练毕竟不同于一般性的军事训练,受形势和任务的牵引,及时性、针对性、适应性都很强,决定了实战化训练内容要“高于大纲”。全军各部队因部署位置、预定作战环境和作战任务不同,针对作战对象、作战环境的训练侧重点、方式、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在新执行维稳任务的部队与执行索马里护航任务的部队同样面对的反恐任务,遂行任务的原则、要求和方式、方法大相径庭。简单地用大纲、教范、教程等来统一规范全军各部队实战化训练内容,不免陷入教条、化的境地中。

三、创新是实战化训练发展、成熟的源泉

尽管实战化训练是具体实在的实践活动,但客观行动受主观意识的支配。实战化训练在指导思想上既不能脱离客观实际更不能因循守旧,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勇于打破一些条条框框。“战胜不复”,打仗不能因循守旧,战争不能简单重演;训练是战争的预演,也不能固步自封。军事斗争的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先进战胜落后。军事理论是战斗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军事理论发展源于对技术的认识和利用。一旦技术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甚至变革。大纵深作战理论、闪击战理论是建立以坦克为代表的机械化装备的技术性能这个基础之上;但军事需求同样也牵引着技术的发展,坦克的发明,不能不说是在阵地战的刺激下主观能动作用的结果。美军针对越南战争中暴露出来的训练与实战脱节问题,确立了“由任务确定能力,由能力确定训练内容”的指导思想,以及“动态、基于能力、支持一体化行动”的训练转型总体要求,使其在在伊拉克、科索沃、阿富汗等相继取得了战场上的胜利。军事上理想的战绩,首先应归结于作战理论的胜利。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技术水平能够为作战理论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支撑。“按训练去实战”既是高于、严于实战的训练要求,又包含着对训练内容为核心的训练机制创新发展的召唤,实质是从“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的被动状态向“打什么仗就创造什么条件”的主动状态转变。与1990年颁布的《军事训练条例》相比,新的条例明显变化之一是把“检验作战理论、体制编制和各类装备”同样列为军事训练的基本任务,明确表达出军事训练要超前发展的指导思想。创新是实战化训练发展、成熟的源泉,包括内容、手段、方法等等,其中以先进作战理论为指导的训练内容体系是核心。新形势下实战化训练的成效,取决于理论探索的深度,取决于观念更新的广度,取决于弃旧扬新的力度;唯有遵循“既要从战争中来,还要牵引战争向何处去”的训练指导思想,方能在下一场战争把握主动,先胜于战场。

四、实战化训练内容的分类

实战化训练内容大致可以区分为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专项训练粗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心理素质训练。包括消除心理障碍、完善心理品质和掌握心理自我调整方法。近几年来,军队和武警的一些特种部队有对外交流中,借鉴外军的做法,开展了一项名为“信任射击”的训练,这是逼近实战的一项训练内容,风险大、要求高,从心理素质、相互信任、团队意识等方面给予受训对象以刻骨铭心的锻炼。第二类生理素质训练。主要指生理反应能力和极限承受能力训练,包括体质训练和体能训练,如耐热(寒)训练、负重野外连续行军训练等,也是磨砺意志和培养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第三类技能拓展(深化)训练。与“应用训练”有相同之处,包括技能运用训练和技能稳定性训练,着重提高军事技能的“快、准、狠、巧、活”水平。技能运用训练是这一类训练的核心内容,如步兵专业的单兵综合演练、特种部队的反劫机和解救人质的训练。在技能稳定性训练方面,有的部队采取同一训练内容连续考核五(四)次、其中有四(八)次通过才能评定合格,有的在通过400米障碍后不停顿进行轻武器射击考核,以及经常提到的“生疏地域”、“陌生环境下的训练”等等,目的检验军事技能在复杂条件下的稳定性。第四类战斗意识训练。战斗意识训练是实战化训练的特色性内容,主要培养受训人员对所处环境和面临的情况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及处理的训练,着重培养受训人员的严肃认真的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敏锐及时的反应、准确扎实的处置和主动积极的协同,可以单兵或班的形式组织实施,可单独设置训练内容或穿插于其他训练内容或过程中,突出随机性、突然性。如2014年西点军校“桑赫斯特”军事素质竞赛中的指挥能力挑战课目,任务是救治伤员,情况是该伤员处于一辆触雷毁伤的车辆中。一些参赛班在该课目被判定零分,原因是参赛队员没有沿着车辙接近车辆,被认定触雷阵亡。该课目虽然命名为指挥能力挑战,但实质上是考验参赛学员的战斗意识。

形体训练的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空乘专业;形体训练;教学要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2

形体训练课的教学对于培养空乘专业人员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形体训练课的学习,对学生良好身体素质、职业素质、心理素质和综合修养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也是形体训练课教学的要点,提高学生的综合气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是教学的目的。本文结合形体训练课的重要性,并重点分析形体训练课教学的要点,以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促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乘务工作。

一、形体训练课的重要性

(一)塑造完美身形:通过形体训练课的学习,能够对身体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身姿不正的学生,可以起到矫正身姿的作用;形体训练中的延展性练习,能够提高关节的灵活度;科学、系统的训练,有利于消耗多余的脂肪,改善人体的形态,使女孩的线条变得更加优美;采用多种综合手段进行训练,有利于健美形体,使关节的韧性和灵活性得到发展,增强体质。

(二)培养高雅气质:形体训练不仅具有塑造体形的作用,它对于人的心灵也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形体训练,会让学生越来越具有内在修养,富有高尚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高雅的气质,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满足航空公司的要求:空乘人员的言谈举止是否得体,直接影响到航空公司的外在形象,通过空乘人员的表现,往往能够体现航空公司的人才素养、管理水平和信誉,因此,通过形体训练课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各个方面的素养,无论是形体语言,还是服务态度,都满足航空公司的需要,一批举止优雅、落落大方的空乘人员是航空公司重点培养的对象。

二、形体训练课的教学要点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一些不良习惯的影响,造成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姿态,影响学生的体态美。作为空乘专业的学生,代表的航空公司的形象,因此,形体训练课教学的要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高雅气质,包括矫正学生的不良姿态,热身、站立练习及把上、把下练习等内容。

(一)热身:形体训练课开始前,老师应让学生做好热身活动。活动身体的每个关节,并进行缓慢的拉伸关节屈伸,运动负荷逐渐增加,运动强度逐渐增加,训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促进心率变化从低到高,有利于促进心血管、消化、呼吸系统等渐渐处于运动的状态,从而为后续的形体训练课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站立训练:站立练习一般要通过身体姿态和古典芭蕾基本功的组合,凭借把杆锻炼学生良好的身体直立姿态,并伴有音乐,通过肢体动作,培养正确的站姿;具体方法:腿部肌肉线条呈螺旋形,并收于尾椎,收腹、立腰,放平双肩,自然下垂,拉长脖子,颈椎向后靠,微收下颔,面部肌肉放松,眼睛看向前方,学生可以较快掌握这种训练方法。

(三)把上训练:对于形体训练课而言,把上训练是练习的重要内容,凭借把杆,结合学生的特点,把姿态站立加进把上部分,借助把杆的作用,保持身体动作的稳定,确定身体各部位在不同方向的本体感觉,例如:腿不同方向的伸、曲,手臂的伸、弯等;加强身体各部位肌肉的控制训练,脚背的勾绷、下肢的延伸等,确保学生协调动作的准确性,正确的姿态练习等;像下肢的压腿和不同方向的弹腿、踢腿,身体的移动、转体等动作是提高性的训练内容。

(四)把下练习:把下训练的内容以肢体的延展性、协调性及挺拔性练习为主,凭借摆动、屈伸、弹性等基本训练,充分调动身体各部分的肌肉、韧带、关节及内脏配合,并得到发展;通过舞蹈的基本动作训练、跳跃练习、舞姿舞步组合练习等,锻炼动作的协调性、优美感,发挥胸、腰的表现力,通过把下练习,锻炼了躯干部位的灵活性,增强了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培养了漂亮的手势、优美的姿态等。

(五)能力素质训练:能力素质训练分为一般能力和针对性能力素质训练。一般能力素质训练是基础,主要包括姿态练习、身体素质发展和音乐游戏等环节;针对性能力素质练习是以需要的某种特殊的体态进行有目的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匀称的体态,改善学生本身具有的不良身体形态习惯,训练时,老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体态进行各关节的专项练习,进而提高学生的耐力、速度和动作的协调性。

(六)收尾部分:在形体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身体的各个系统和内脏器官都处于运动的状态,要进行全面的放松,并配有缓和的音乐,采用腹式呼吸,使运动负荷减小,运动强度下降,心率变低,从而使身体的关节、肌肉得到全面的放松。

三、教学方法

(一)口传教学:老师在上形体训练课的时候,不管针对新动作,还是练习老动作,老师都要对所要教授的动作进行讲解,讲解的内容:动作名称、要领,动作的标准和做这个动作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告诉学生克服存在问题的方法,适当讲解动力学、物理学方面的知识;在形体训练课开始后,学生练习动作时,会伴有老师的讲解,易于学生接受,有利于学生掌握动作的要领,将动作做到位;老师的言谈举止对于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老师对课堂突发事件、学生之间吵架事件的处理方式和方法,都会影响到学生,因此,老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尚的情操。

(二)身教:在形体训练课上,老师应先将整体动作完全做出来,给学生以美好的感觉,促使学生想要尽快学习;老师的综合素质越高,其动作就会做的越完美,学生在惊讶于老师动作优美的同时,也会对老师产生崇敬感,进而使老师的威信得到有效的树立;在授课中,老师要善于分解动作,并进行示范,老师示范一个动作,就要求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动作掌握熟练后,再要求学生展开想象,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也可用手比划动作,让学生进行模仿。

四、结语

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对空乘人员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只有加强对空乘专业学生的形体训练,才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而满足航空公司的需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形体训练课教学的要点,并简单介绍了教学的方法,希望可以为广大教育者提供一些借鉴经验,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彭有新.空乘专业形体训练课教学内容的探析[J].内江科技,2012(09)

[2]宋芳.空乘专业形体训练课教学浅谈[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9(04)

[3]庞荣.空乘专业形体训练教学方法研究[J].学习月刊,2010(28)

形体训练的内容范文第5篇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段精辟的文字告诉我们:整个阅读教学过程是分为两大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内容;第二阶段: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上述内容的。完成这个从形式到内容,再由内容到形式的过程就是走完阅读的全过程,俗称走完“来回趟”。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是“有来无回”,忽视后半个阅读过程。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突出读写训练重点。事实上,从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来看,只重视了一般基本功的训练,忽视了读写基本功训练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依据教材编排特点来进行训练组的训练。因此,要突出读写基本功训练,还得从认识训练组教材的特点开始。作为读写例话这样一种形式,它是训练组教材中的一部分,更必须立足整体来考虑它的教学。下面以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二组为例,谈谈训练组教学的大致过程,而读写例话的教学就可窥见一斑。

现行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教材是按读写训练组的形式编排的,每一个训练组又是一个什么特点呢?从编写来看,读写成对,相互对应;从训练来看,有一个训练体系,前一个重点训练项目是后一个的基础,后一个是前一个发展的结果;从组织形式上来看,它有导读、预习、讲读课文、阅读课文、读写例话、基础训练六部分,包含着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三种教学组织形式;从地位作用上来看,它是重点读写基本功的训练。既然教材是这样编排的,当然应该按这样的教材特点来教。我觉得,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对教材的处理方法必须要有一个彻底的改革,至少要注意三点:

第一,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定。过去,在教学设计时,目标的确定是多元化的,由于主攻方向不明了,多是只完成半个阅读过程,只能是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得到一些有关字、词、句的训练,而读写能力却得不到提高。怎样才能较好地确定教学目标呢?我认为,应该由一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来定向,这是因为一组教材中的导读、预习、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都是受读写训练重点所制约的。导读,介绍该组重点训练项目;预习,提示学生怎样学好重点训练项目;课例,是举例、感知重点训练项目;读写例话,理解重点训练项目;基础训练,运用重点训练项目发挥其功能。这个功能实际上都指向重点训练项目,是一种整体功能。从这一点来考虑一组读写的重点训练项目,理所当然的是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三种教学组织形式共有的教学目标,共有的训练重点。

第二,要重视教学结构的设计。训练组的结构不同于单篇教学的教学结构。它的主要特点是:(一)它发挥整体功能,旨在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二)结构形式。以重点读写训练项目作为核心和依据,贯穿于一组教材的全部内容。(三)整体训练。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在一组教材的阅读过程中不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存在,而是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出现。(四)整体效应。整个教学是一个学生由悟到懂到实践的自学训练过程,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阅读教学过程的设计,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悟”的阶段。这是第一教学环节,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对所学的重点训练项目有所领悟。其主要活动为:(1)由导读引出教学目标;(2)由预习导出操作步骤;(3)由课例中的思考、练习找到默读思考的“纲”;(4)以思考题为导向,自学阅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形成技能。那么第七册第二组的教学,就是先要知道本组学习的目标是学会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再了解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方法的步骤,然后按照提纲边读边想。经过反复揣摩,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有个初步认识,最后按照课后提示,用学到的方法去学习阅读课文。(二)“懂”的阶段。这是第二大教学环节,也是认识过程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课例”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这一环节先是重温课例有关内容,分析其特点,然后再归纳其共同特点,最后达到理解的境界。(三)实践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是放手让学生练习,这个练不是盲目地练,而是按读写训练项目的要求定向练;这个练也不是少量地练,而是大量地练。通过练,将读写基本功的训练化为技能技巧。由上述各环节的教学安排可以看出,这种教学结构是一个以读写重点训练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以练为主的训练过程,是一个适应训练组教学的一种训练结构,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

第三,要重视时间的再分配。要把教学课时变为可用课时,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随着教学组训练的需要,教学课时要进行一个较大的调整。总的趋势是,压缩阅读教学过程中第一阶段的教学时间,增加第二阶段的课时,即减少教师讲的时间,增加学生练的时间,做到真正的由扶到放。在实验班里,教师根据其经验强调讲读课从语言文字到理解内容的教时不超过一课时,强调要打通课时,统筹安排,并且对课时进行一个原则规定。如一课时教完的课文,上半堂为阅读教学过程的第一阶段,下半堂为第二阶段;两课时教完的课文,第一课时为第一阶段,第二课时为第二阶段;三课时教完的课文,第一课时教第一阶段,第二、三课时教第二阶段。这样的安排,为读写训练提供了大量的时间。如第七册第二组的教学时数由11节压缩为7节,这7节中,用之于第一阶段的只有2节,用之于加强读写训练的就有5节。时间宽裕了应该怎样利用?我认为,只有按照训练组的过程来练,才有可能使这些时间成为有效时间,达到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的目的。

为什么必须以训练组为单位进行整组训练呢?我们可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认识。系统论认为:结构是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形式,是要素的组织形式,是从系统内部反映系统的整体性。而功能主要是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反映出的能力,是从系统外部反映系统的整体性。这个系统的外部环境,是否可以理解为教材结构外的教师和学生。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中间,教材起着中介和桥梁作用。功能总是一定结构的功能,如果改变系统的要素就会影响系统的功能,如果改变其结构也就会改变其功能。单篇单教之所以不好,就是任意改变了一组教材的要素,改变了一组教材的结构。单篇单教不利于打好基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必须加以改革,建立起一套与教材相适应的整组训练体系。这样,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才能深化,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逐步提高,才能发挥训练组的整体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