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书法作品赏析

书法作品赏析

书法作品赏析

书法作品赏析范文第1篇

-----赵寿山将军诗词楹联书法作品赏析

李景宁

赵寿山(1894---1965),陕西户县定舟村人。早年毕业于陕西陆军测量学校。历任杨虎城将军十七路军营、团、旅长。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时任杨虎城部行动总指挥,在张杨发动兵谏,促成国共合作的西安事变中做出了贡献。在抗日战争中,先后任国民革命军17师师长,38军军长,第3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中,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解放后,先后任青海省政府主席,陕西省政府主席、省长。他出身寒门,自幼喜爱诗词、楹联、书法、绘画、武术、秦腔等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擅长诗词、楹联、书法。在戎马生涯中,创作了不少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诗词、楹联作品。同时,也留下了苍劲有力,极其珍贵的书法墨宝。

一、出身寒门 酷爱书法

农历甲午1894年11月21日,赵寿山将军出生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户县县北乡渭河边定舟村。将军童年,政府腐败,国力衰微,民不聊生。他因家贫无钱读书,常常提着竹笼到渭河滩打猪草。其时,村北庙设有私塾,他渴望知识,常常于窗外聆听私塾先生讲课。元村人私塾教师魏康侯见其聪颖英俊、相貌不凡,少有大志,遂支助其笔墨纸砚,教其写字,并免费入学就读。他利用空余时间,与同学李逢春、杨向荣等比赛写字,深得先生夸奖。同时,深得村中清末举人、族人赵鹤皋指点和身教。每每与同学到渭河滩拔草、搂柴、下河逮鱼之际,喜欢用木棍在沙滩书写老师教过的诗词、楹联文句。由于自幼打下深厚坚实的功底,在后来的戎马生涯之中,其诗词、楹联写作和书法艺术,始终游刃有余,落落大方,无愧儒将英名。据对照将军一生书法作品可发现,其书风可分三个阶段。抗日战争前,以写楷书为主。抗日战争时期多写行书。抗战结束至晚年时期,多写行书兼草书。据《户县定舟村史略》主编,将军的外甥张兴民老师曾经回忆:舅父晚年写的书法是“章草”,不是“于草”。户县作家马维岳主编的《画乡精粹》和户县文化馆老馆长谢志安先生主编的《户县文物志》在征稿时,我受张兴民老师委托,曾将将军给侄子赵元俊写的书法墨宝送去入编。那幅字,就是典型的章草书风。将军喜爱书法,并与许多书法家结为好友。1935年秋赵母曹善慧仙逝,书法大家于右任、郭希安、王凤仪等均为赵母写了墓志铭、墓表。赵母曹善慧三周年纪念,他还出版印刷了挽母诗词、楹联、书法纪念专辑,留下了民国要员杨虎城、孙蔚如、邵力子、邓宝珊、蒋鼎文等30多位名人诗词楹联墨宝。其毕生喜爱书法,存世墨宝虽然不多,但是仅存的书法墨宝可窥一豹而知全身。1932年,在陕西汉中任绥靖司令时,曾为勉县武侯墓撰楹联并亲自书写,值得感念的是将军不忘家乡,不忘根本,落款为“户县赵寿山”,至今令人赞叹不已。九一八事变后,为了激励部队,其在筷子上书写对联,足见功力。1938年,其还亲笔题写十七师抗日烈士纪念碑碑文。抗日战争结束,将军到甘肃武威任国民党第三集团军司令时,直到进入解放区这一段时间,他主要精力就是习练书法了。至今,在甘肃民间还有许多将军当年送给友人的墨宝存世。当时,将军还把自己的书法作品刻制在铜镇纸上,赠人不少。据说,当地一些高官贵商、普通百姓家如有红白事情,只要求字,将军都会一一满足。进入解放区后,将军常常用诗书一体,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解放初,杨虎城将军陵园建成,将军时任陕西省省长,他亲笔书写了“杨虎城将军陵园”几个字,其书风饱含深情、苍劲有力,寄托了对杨虎城将军的思念之情。至今,每当人们路过此地,就不由得驻足,观看将军题字书法。解放后,将军回到家乡户县定舟村自己创办的善慧小学,常常对师生发表讲话,勉励学子好好读书,写好字,励好志,做好人。同时,与昔日同窗李逢春等,拿上毛笔写几下,述说人生沧桑往事。民国时期的将官、要员当中,能拿起毛笔写字的人不多。将军书风纯正、结构严谨、笔力雄厚、线条流畅,作品蕴藏着一种沧桑气概和铮铮风骨、浩然正气。他能打好仗,能写好字,被尊为儒将。

二、赋诗作词 铮铮傲骨

赵寿山将军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楹联作品,至今保存下来的作品不多,约有三十多首(副)。他创作写的诗词、楹联作品,具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艺术水平。尤其是诗词、楹联形式和内容统一,思想性、艺术性、进步性、时代性、历史性互为包容,达到有意境、有深度、有思想、有情感,没有无病呻吟的迂腐气息。他的诗词楹联字里行间充满了铮铮傲骨和磅礴大气,流露出热爱家国的追求。

1937年11月,将军鏖战娘子关,一夜愁白了头。在硝烟弥漫的战火间隙,将军写下《娘子关外月如霜》一诗曰:妖气弥漫寇方传,百战何辞作国殇。士卒冲锋杀敌处,娘子关外月如霜。这首诗读来,令人沧然泪下,一下子把我们的记忆带入战火纷飞的抗日烽火岁月。

1947年2月26日,将军虎口脱险,走向光明,欣然写下《由上海赴天津逃离白区》一诗曰:鞍马驰驱为国家,常于虎口渡生涯。蒋酋本意图縻羁,董老深谋释锁枷。身入贼船充牧师,舱逢美媪作公爷。津门暗渡展鸿翼,远走高飞潮日华。这首诗,道出了人生几多感慨,为走向光明感到欣慰、幸福。

1947年2月,将军进入解放区,在革命的队伍里热血澎湃,按捺不住满腔豪情,毅然写下《进入解放区感怀》一诗曰:十年军工地下忙,手掷头颅压虎伥。太行区临神态旺,延安路近喜眉扬。云山北向争磐指,风雨西来接混茫。按剑高歌翘首望,誓清狐鼠救家乡。还写下《宜川战役》诗:戊子春初二月天,三军浩荡下宜川。红旗漫卷东风里,士气腾冲西岳巅。箪食壶浆迎有道,云屯电击诛不悛。严刘歼灭军民快,胡匪仓皇涕泗涟。这首诗,表明了将军的政治立场和爱憎,流露出对未来的无限向往。

1947年8月,将军到革命圣地延安之后,得到中央领导接见,心情十分激动,随机写下《胜利到达延安》一诗曰:小息津门又据鞍,为求真理赴延安。东风二月征人急,西塞千山行路难。羽檄星驰河岳动,机宜面授韬钤宽。青门在望精神奋,去暴除奸万众欢。这首诗直抒胸臆,作者充满了人生的喜悦之情。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将军是一生是传奇加诗意的一生。其自述说:他出生于“国事不堪民益苦,列强环伺谋瓜分”的中国封建君主制度末期,从小就立下要“掮洋枪打洋鬼子”的报国志向;辛亥革命后,他先后亲历了北伐剿匪、西安事变、抗击日寇、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巩固新生政权、共和国经济建设等七个非常历史时期,饱经沧桑,历尽艰辛。为了实现自己的报国志,他“国仇家恨填胸臆,请缨投笔习陆军”;为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他“助杨捉蒋息内乱………”;为了粉碎日寇侵略野心,他“血战华北难如愿,百战何辞作国殇”;为了追求真理不断进步,他“鞍马驰驱为国家,常于虎口渡生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曙光,他“戊子春初二月天,三军浩荡下宜川”;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他“按剑高歌翘首望,誓清狐鼠救家乡”;为了中华民族能够永远繁荣昌盛,他“老马虽老能识途,人民江山亿万秋……”

1961年12月12日前夕,在北京时任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的赵寿山将军,为纪念西安事变发生25周年,赋诗“双十二”廿五周年感怀战友诗一首曰:地覆天翻廿五年,江山劫后更娇妍。如昨往事双十二,缅怀张杨各人天。国仇已报友仇在,生死恩义尚宛然。伏枥不觉白头老,每抚旧剑夜不眠。这首诗是赵寿山暮年对往事的追忆,寄托了他对张杨二将军的深切缅怀之情。诗意为:西安事变发生25年后,中国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好河山更加娇妍。难忘的1936年12月12日啊,西安事变想来还如同昨天刚发生一样。这时缅怀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时,我与他们已不得相见。民族的仇恨已经雪耻,但杨虎城友被杀的仇恨还没有昭雪啊。我与他义结金兰,出生入死,恩深似海的情义还宛然存在。我一生默默奋斗,不知不觉头发花白到了暮年。每当拿出过去打仗随身佩带的旧剑拭擦时,就想起如烟往事,想起战友,想起那件扣人心弦的西安事变,就彻夜不眠,兴奋不已,怀念不已。全诗饱满爱国激情,旧事重忆,抒发了作者胸怀祖国,思念战友,雄心壮志不已的爱国军人情怀。

赵寿山将军在病逝的前三年时间里可以说诗情澎湃,进入到诗意人生的境界。把自己参观所见所闻,都以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寄托了将军爱国爱民的博大情怀。1963年10月,将军在广州参观后写下《参观广州中国出口商品出口陈列馆》诗曰:五口开放竞崇洋,帝国主义霸市场。敲骨吸髓民怨愤,外侮侵略国畿亡。风云变化乾坤转,商品出口信誉彰。万非迢迢来交易,和平气象海天长。作者从一个角度写商贸,同样饱含爱国之情。1964年1月,《广州吊唁》曰:滚滚珠江越秀雄,羊城浩气接苍穹。手举花朵先天下,反满旌旗遍域中。碧血斑斑门外雨,黄花朵朵岗前风。千秋万代垂光列,喜见人间一片红。这首诗集中表现了将军对革命岁月的眷恋,同时对革命者缅怀,并鞠躬致敬之心昭然在胸。1964年1月,《从化》曰:修竹丰林万壑谷,沧泉棋布荔枝上。青山绿化争明媚,碧草红花发郁香。策杖松间龙鸟语,凭窗眼底看鱼翔。寒潮已逝春回转,万象更新人寿康。作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将军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情怀。1964年3月,将军写了《谒孙中山故居》曰:美丽峰峦绕翠亨,弥天浩气硕人生。同盟革命为医国,会结兴中竟覆清。大业垂成遭篡窃,千秋遗恨失权衡。东风浩荡摧枯朽,告慰中山济世情。这首诗对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作了肯定和缅怀。1964年2月14日,创作《七星岩》曰:七峰布列恰熊星,倒影湖光分外明。玉洞凌空悬万气,铁山据地起峦嶒。字留刚劲龙图迹,书刊风流北海铭。历尽兵戈遭毁坏,人民作主更峥嵘。这首诗蕴含着他对人民大众的阶级感情。1964年3月17日,创作《参观新会圭峰劳动大学步董老》原韵,绝句:大学名身动,规模呈主观。昔年荒谷里,桃李满千山。这首诗虽然字数不多,但是感触良多,写出山乡巨变的喜悦之情。1964年春,创作《与周总理访亚欧十四国家胜利归来感怀》曰:(一)东风有力拥银翼,十万云程敢次飞。性仗精诚笃友谊,声威远播亚欧非。(二)真伪从来不两立,是非应判岂容中。反伪反帝群情向,谦德流光万月崇。(三)吠尧桀犬寖预狂,马列光辉万丈长。革命中心今若在,从此统战陈堂堂。胜利归来,将军爱国情怀跃然纸上。情不自禁地,抒发了炎黄子孙的拳拳爱国壮志。1964年春,《参观第二展览馆感怀》:利器从来国所珍,疆场决胜赖人民。欣瞻武库储新品,刹那新天十万巡。积弱难迁寇盗疆,中兴历望梦魂牵。尖端武器吾今看,百胜人操百胜权。作者有感而发,对加强国防事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可见爱国之情的迫切。1964年3月,《参观中山县河溪公社虎狮大队有感》曰:虎狮大队从足气,主席思想掌握牢。干群关系如鱼水,彼此爱护胜同胞。丰衣足食人人喜,生产计划年年高。意气奋发革命化,风流人物看今朝。《湛江颂》:雷州半岛南海阳,万紫千红新湛江。我因观光来胜地,精神兴奋气洋洋。人民当家力量大,党的领导放光芒。此地原来是荒丘,历代丞臣多放流。李刚留字湖光岩,东坡建高为消愁。降及清季成伤废,法市窥观逞异谋。各地抗倭凝胜利,清廷昏庸和是求。群众愤气冲零洋,寸金桥畔划鸿沟。民国历经三八载,官贪民贫风满楼。浩荡东风吹世变,建设万端展鸿遒。男女老少齐东劲,青年运河载九州。旱涝风灾成往事,从此年年管丰收。三面红旗飘四海,人民江山垂千秋。这两首诗写的壮怀激烈,极富真情实感。

诗言志,言为心声。从他创作的一首首诗可以看出爱国、爱民的思想,可以领悟到将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

三、撰写楹联 彰显真情

1933年2月,时任汉中绥靖司令的赵寿山将军为武侯墓献殿所书题的一副对联堪称经典。联曰: 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王业不偏安”,出于诸葛亮《后出师表》中的“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指刘备的蜀国占领四川大好河山,为偏安一隅,未能实现汉室一统的愿望。两表指诸葛孔明的前后《出师表》,表达了诸葛亮匡扶汉室,一统天下的决心。下联是写诸葛丞相统率军队长期扎驻汉中,进攻关中,再夺中原,鞠躬尽瘁的高风亮节。将军的这副楹联对仗工整,平仄相谐,充满了无限爱国之情。此联的特点是用历史上名相作为切入点,采取纵横对比的手法歌颂诸葛亮,角度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1929年至1935年,赵寿山在汉中任杨虎城17路军17师51旅旅长兼汉中绥靖区司令时,为了厉行节约,激发斗志,凝聚人心,教育官兵发扬吃苦精神,亲自撰联了一副七字联,并亲笔题写,烙印在两根筷子上。这种筷子楹联励志、教育官兵的做法,时传为民国时期军队教育官兵的楷模、佳话。联曰:每饭莫忘国难;举箸须念民艰。

书法作品赏析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 :书法作品 内涵美 创作 欣赏

书法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艺术。欣赏与品评书法作品,可以获得高尚的精神享受和美的情操。赏析优秀书作,其用笔、结体、布白、神采、风格、行气、形质等精妙,不仅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分析能力,还有利于创造。因为书法作品的欣赏与品评同书法创作是不能截然分割的,书法创作过程有欣赏的因素,欣赏过程中又有创作的因素。

欣赏和品评实际上是两码事,但欣赏总要涉及到评论,评论又有助于欣赏,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不好割裂而谈。我们这里所论,是从欣赏者接受、反映、评价的过程而言。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当然,有内容美而形式不美的,有形式美而内容不美的,有内容美形式也美的,也有内容形式都不美的。我们所追求的境界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当面对一幅书法作品百看不厌且值得回味时,就说明人的视觉已对客观事物有美的感受。书法有其客观的内容和主观的形式,赏评一幅书法作品,大多是根据作品所给的印象去直观地评说,如果只说这幅作品好或不好,原因却无从论述,这也是不能称之为欣赏与品评的。那么,到底怎样欣赏品评一幅书法作品呢?

欣赏与品评书法作品需要一个步骤,是对书法作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审美过程。欣赏与品评书法的内容很多,无外乎点画、用笔、结构、章法、布局、行气、形质、神采、意境、风格、墨法等方面。刚开始,欣赏者面对作品,要保持一定距离,从宏观上得到关于作品的整体印象,这一最初印象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欣赏者并不都是书法专家,他们对书法的评价很可能会局限在直观上。这样看来,书法作品的外在形式是很重要的,要让人见到作品就能感到书法作品和谐的外在的形式美,得到愉悦和满足。这种最初的形象直观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否进一步品评的基础。远看以后,欣赏者就要近距离仔细观察探究每一点画、用笔与结体,评价书法作品外在形式的细微之处,再从点画回到章法中。实际上,这种具体分析的进一步深化是再一次地回到直观,而对于第一次的直观来说,是具备了理性分析的抽象直观。

我们对美的欣赏和领略,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欣赏与品评书法作品,也必须从多方面去领悟,并把其与自己的认识联系起来。若欣赏者也是书法爱好者或书法工作者,从专业角度去窥视,采用隔段时间去欣赏品评一次的方法,则会有新的感觉和收获,甚至会同作品显现出的人格化的物质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说与作品的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书者意欲表现出来的内在意识,这时便会传给了欣赏者。这样,作品已不再是与欣赏者对立的东西,而进入了欣赏者的情感世界。

转贴于

书法艺术在我国,在世界上都享有很崇高的声誉,要欣赏和评论古今书法佳作,必须对历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有一个简要的认识。书法以汉字为创作素材,不同的历史时代产生了不同形态的汉字,众多的书法家又对这些文字进行了不同的艺术创作。这样,则形成了各具风貌的书体和流派,书法作品也就因时代、作者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生命力的百花争艳的书法大观园。如唐楷中欧阳询的险劲,柳公权的劲挺,颜真卿的雄健,虞世南的圆浑,褚遂良的娟秀,都是由于作者本人受不同时代的社会风尚和精神的影响,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性格倾向、美学意识、习书溯源等不同所形成的。换句话说,书法作品本身就体现了书写者的气质性格、精神风貌和时代特点。而欣赏者对书写者习书经历、所学碑帖、审美意趣、创作背景、意图以及社会风尚等有所了解,则能更深入地把握其作品。

当然,要能够真正地理解中国书法艺术,达到较高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并非易事。这里面,没有一个特定的模式和统一的标准,必须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众多的书法爱好者或书法工作者中,重技巧轻理论或重理论轻技巧者仍有很多。有的只会写而不会讲,有的只会讲而不会写。古人的“善书者不鉴,善鉴者不书”之说(善于书写的人不一定是鉴赏行家,善于鉴赏的人又不一定擅长书写)似乎有一定道理。笔者看,二者都要兼顾,一个人要能真正地欣赏品评书法,不仅要多看,多分析玩味,还要更多地习书,与书法产生息息相关、脉脉相连的关系,才能对中国书法内在的美有更深的理解。当然,欣赏者欣赏水平的高低,理解能力的深浅,还往往取决于他个人的学问及其各方面的素质状况,赏评水平也是随着这些方面的提高而提高的。

书法作品赏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书法艺术 书法欣赏 书法作品

书法的欣赏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眼高手低”的书法家从没有过。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拼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

康有为在《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郭绍虞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条标准:“一、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二、魄力,从笔力用墨看;三、意态,要飞动;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标准看帖;五、才学,书法以外关系;六、气象,挥朴安详。”

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分析、欣赏书法作品时的参考。如果进一步加以归纳,则不外乎“形”、“神”二字。所谓“形”,指的是由特殊的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字的结构、一幅字的布局;所谓“神”,指的是上述外形中内在的精神,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各个方面。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一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笔力、气势、神态。如果外形美观多姿,内在奕奕有神,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形神兼备”的好作品。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浓淡是否多变而适宜

汉字是由若干个线条式的笔画有机的组合而成的,这若各个笔画,尤其是一字之中的相同笔画,在字中不能长短、粗细、浓淡一模一样,应该而且必须有所变化。如“多”字的四个“撇”画,唐太宗认为,应该分别写作,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这里所说的“缩”,就是笔势收缩而不伸展,含有“短”的意思:“锋”就是笔势伸展而不收缩,含有“长”的意思。“多”字的“撇”画是这样,其它的笔画也是这样,否则,字形就显得死板,单调,也就无艺术可言。

二、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

字姿可以而且应该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不可忽略必须把字的重心“稳住”。欧阳询的字,初看起来,有摇摇欲坠之感,但仔细一看,它犹似千年古塔,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依然稳健如新。有些书法欠佳的字,平躺在纸上似乎四平八稳,不偏不倚,但如果一竖起来,则往往东倒西歪,中心不稳。因此,要判别字的重心如何,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纸竖起来,看看它有没有“倒塌”。

三、字势是否自然

宋代王安石有一句论书名言:“不必勉强方通神。”所谓“不必勉强”,就是历来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们都一致强调的要“自然得体”。王羲之在给他的儿子王献之传授书法经验时说:字要“自然宽狭得所”,“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独擅一家之美”,关键在于“天质自然”。

四、看整篇书法作品的章法、笔势是否一气呵成、融会贯通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的山水画,它必然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笔虽短而意却连。汁白以当黑,疏密得当,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书法作品中的落款、印章也是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注意是否用得恰倒好处,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若是画蛇添足,也会有损于整幅作品的艺术性。

五、看书法作品中的笔法是否有法度有新意

书法艺术具有极强的继承性,书写者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度。但是,仅有继承,甚至与古人写的一模一样,还称不上真正书法艺术,充其量只能是他人的“奴书”,还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在评论和欣赏书法作品时,要看作品中能否正确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六、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适当地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

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书写时的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如颜真卿中期写的《多宝塔碑》,是在和平环境的得意之中写就的,字势端重浑厚,清晰悦目,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写的《祭侄文稿》则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儿不幸身亡之中写就的,悲愤之情夺腔而出,于是,出现了笔画浓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的粗犷、潇洒的风格,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评论和欣赏,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七、欣赏书法要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力,要防止以实论实

书法作品赏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外国文学精品赏析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14年度民生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外国文学精品赏析课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MSJG2014025

为了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国高校纷纷开设了许多人文素质课。外国文学精品赏析课也是基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而开设的一门课程,并且力争使外国文学教学成为学院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窗口。

外国文学教学的前瞻与意义探究,歌德早在1827年就已经从“各民族文学间的相互容忍”与“作品具有普遍的全人类意义”中提出世界文学的构想,“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这门课是在细腻灵活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各国文学及各国文化,涉及领域很广,实际是为学生通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必要前提条件。

一、课程开设的意义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大多中文系外国文学课由于学时的限制,一般将文学史和作品一起讲,很多时候作品分析都不翔实,并且一般按照文学史线索、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作品分析等来讲授作品,学生学起来也很枯燥。笔者就河南大学民生学院11级和12级在校生进行了调查,中文专业学生想听对作品更新颖的解读或有些专业课上略去的作品的解读;而非中文专业除了对文学感兴趣的一部分同学,很少人对外国文学下工夫。所以为弥补这一缺憾,在独立学院开设外国文学精品赏析课是一种有效途径。这门课对中文系的学生来讲是一种外国文学知识的有效补充,对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讲是外国文学知识的普及。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外国文学精品赏析”课的开设,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笔者平时上课,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各个环节都针对我院学生特点来精心设计,故这门课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但是上课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遗憾,主要归结为两点:一是外国文学课程的特点,外国文学对于学生来说存在文化隔膜,所以同学们读起来会觉得没有中国文学顺畅,有读不下去的感觉,有时甚至会放弃。另一个是学生特点,独立学院学生大多家庭条件相对较好,接触社会面较广,总体上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缺乏踏实精神。招生上属于本科第三批次,从学生智力方面来看,二本与三本之间学生的智力水平没有大的差别。之所以产生高考成绩不理想,主要是源于其缺乏对课程学习的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遇到问题就容易放弃,听课可以,却不能真正用心去认真读几本书。怎样针对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来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此加强教师指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外国文学审美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只有让学生学会应用正确的外国文学鉴赏方法,能够很好地赏析作品的各种表现手段和意蕴、风格,才能在学生和外国文学作品之间架起一座审美理解的桥梁。因此,如果要切实实现本门课程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

二、 多角度的教学内容使课堂丰富多彩

(1)精心挑选作品:和学生共同进行,在东西方文学史主线上精心挑选作品,既选择里程碑式的闪烁人性光芒的经典著作,如古希腊神话和但丁、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的作品,又选择当代大学生喜欢的,与时代同步的热点作品,如康拉德《黑暗的心》、近期获诺贝尔奖的爱丽丝・门罗的作品《逃离》等,抓住经典性、专业性、实用性三条主线,精而适度。满足学生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总之在愉快中达到整体素养的提高。

由于是选修课,所以学生是来自不同专业,有文学专业的也有非文学专业的,所以就按照专题形式来授课,每次课讲一部作品,挑选作品兼顾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比如兼顾俄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作品,因为不同国家文学作品可以有代表性,反映这个国家的文化文学特点,也反映国家性格。比如德国人的严谨深刻、日本的物哀幽美、英国的绅士、法国的浪漫、美国的明朗等。让学生在外国文学课堂上感受领略世界各国不同作品的魅力,也能管窥外国文化,整体提高综合素养。在目前多元文化背景下体会不同文化的差异性,也能平等对待、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

(2)融入比较视野:在外国文学教学中渗透比较文学观念,融入比较文学研究的成果,可以给外国文学教学带来新的面貌,使其更具开放性、国际性和现实意义。文学的对照比较存在于各国、各民族文学之间,在外国文学课堂中进行异质文化系统之间的比较,找出差异,求同存异,注重与中国文学的比较和呼应,比如课堂上进行中外人物形象比较、主题比较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我在讲解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时,就进行了人物形象对比,让埃及艳后这个形象与中国的杨贵妃一起来比较阅读,很好地体现出不同国家的两个相似女人的相似和不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及作品的主题。还有卡夫卡笔下的格里高尔与圣经中约伯形象的比较,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卡夫卡这个犹太裔作家以及他笔下的人物形象。

(3)多角度阐释:打破以往的从时代背景、作者、作品主题等讲法,将日常的本专业科研融入教学中,从文本细读、读者反应批评、精神分析、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等各种方式来多角度解读和赏析作品,使讲授不肤浅,体现融合性、整合性和跨越性。还有文学与历史、宗教、法学、哲学等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完全可以从这些交叉学科中来更好地分析作品。另外选修课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学科背景,所以利用这些资源将专业融入外国文学的日常教学中,分享不同的解读作品的视角。比如作品《茶花女》,有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从自己的专业角度给大家讲解就非常新颖。

好的作品都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并且人性是相通的,打破老一套的讲法,进入学生内心和学生的生活,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和考察,课就很容易上出新意和特色。

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使课堂生动有效

(一)在课堂平台上进行话剧表演、影视画赏析

文学赏析的课堂是传播美的艺术的舞台,所以除了讲,还要多形式地进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文学与影视画是想通的,很多经典的作品被用其他艺术途径在诠释,所以课堂上带学生进入表演和赏析环节,课既上得有趣,又达到更好的进入和理解赏析作品的目的。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学生会分成几组来表演,并且用他们自己的理解在原著基础上进行改编,他们会认真读原著,去理解作品、理解作者,也会有新时代学子自己的新颖的阐释,选择演员也非常准确,课上得非常有效果。

(二)建QQ群,分享交流讲座、好书信息等

因为选修课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相对来说比较松散,所以从课堂成立之初,选修课的班长就会建立一个外国文学赏析群,这是很好的交流平台,学生们可以在此平台上分享读书、感知心灵成长。

(三)以书评形式展示成果

其实读书、赏析最终是提高大家的能力和水平,所以读完书就要能够有见解能表达,所以在课堂上我会鼓励和督促大家把自己读过的好书以书评的形式展示出来。每学期我会让大家写两次书评,一次是在学期中间,一次是在学期末。中间一次大家写得一般,是一次尝试,但同学们会慢慢知道怎样写好书评,怎样写好论文。第二次作为学期末的作业,大家做得会非常不错。所以通过这种形式也可以让选修外国文学的同学真正知道了怎样读和赏析一部作品。锻炼了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四)与河大图书馆建立联系

民生学院有很好的资源可以利用,就是母体教学单位河南大学,上外国文学精品选修课就充分利用了这一资源,如上面提到的QQ平台上可以经常不断地河南大学的名家讲座的信息让同学们去参加。还有就是充分利用自己学院的图书馆资源以及河南大学的图书馆资源。除了丰富的图书资源可以共享,还可以与河大图书馆联系,建立读书活动,让学生策划和参加。

四、 结语

当下,随着国内高校综合改革的深入发展,独立院校与公立院校相比,学生特点不同,课堂教学亦不同,针对学生特点来进行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外国文学精品赏析课是针对独立学院实际和学生特点设计的课堂教学,强调合作共享、灵活有趣、民主开放,既弥补学生学习方面的不足又发挥其优势,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形成一种开放的视野和较强的人文素养。

在独立学院开设外国文学精品赏析课课程,对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开展外国文学精品赏析课的教学改革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需要。其次,开展外国文学精品赏析课的教学改革有利于我院形成自身办学特色,摒弃千校一面的现状。再次,开展外国文学精品赏析课教学改革有利于独立院校在与公立院校的共同发展中更突显自己的办学优势。

参考文献

书法作品赏析范文第5篇

我有幸参加了我区中考的阅卷考评,阅卷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因字迹潦草被扣了分。这引起了老师们的关注和热议。鉴于此,我们组织了一个课题组,专门研究学生的书写问题。经过一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书写水平,对书法也产生了喜爱之情。对于书法的欣赏,我有了更深的体会。下面我将对书法的发展历程及规律、如何欣赏书法以及学习书法的w会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一、 谈规律

书法艺术和书法鉴赏艺术发展到了今天,它给我们留下了一笔沉淀千年的思想和精神财富。 王羲之使得书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了,审美观点由古拙转变为妍美。唐代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光辉灿烂的篇章。书法鉴赏艺术伴随着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书法创作成为书家心灵世界的展现,传统文人们自觉地将书法纳入“正人心”的轨道,书法就成了地道的身心修养、人格完善的过程。

二、 说方法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她最主要的一部分就是情感的抒发。感人至深的情是中国书法艺术和书法鉴赏艺术的灵魂,是中国书法艺术最动人的因素。书法欣赏的内容与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感知。即通过反复观察,透过作品形式,感受、领会作品的形象、气韵、风格、情趣等。

第二、描述。即概括、归纳作品的艺术特征、艺术手法、精神内涵及自己的感受等。

第三、解释。申明所以然,即说明、论证自己的所见所感。实即逐一分析作品在艺术特征、艺术手法、精神内涵等方面的成因。

第四、评价。即审美判断,古人谓之“批评”。主要是针对作品的艺术价值、重要影响、历史意义、艺术上的得失、给人的启示等,予以评述。

三、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