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书法家的故事

书法家的故事范文精选

书法家的故事

书法家的故事范文第1篇

一、小学语文课堂书法教学的价值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小学生进行书法教学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小学书法的教学价值不仅仅是让小学生在小学时期能够书写一手好字,更会让学生的一生都受益无穷。学习书法,能够改变他们对人生的看法,拥有与众不同的处事原则。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对小学生的书法教学,充分发挥书法教学的价值。很多时候,大家都会通过一个人的字来判断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因此有了“字如其人”这个词语。“字如其人”可以说是对一个人的书法水平的直接评价,也说明了练习书法的重要性。对于拥有高超书法水平的人,我们会由衷地表示尊敬。而优秀的书法作品也让人们赏心悦目。练习书法,能够提高个人的修养,有利于个人文学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发展。汉字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通过汉字的演变,我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轨迹和中华民族的智慧。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而经过历史的发展含义也在不停地变化。通过学习书法,小学生能够对汉字的结构和含义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表达的内容。教师通过书法教学,使小学生的识字过程变得丰富有趣。对于小学生来说略显枯燥的汉字也仿佛拥有了灵魂,变得鲜活生动。通过深入地学习书法,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够进入到一个更深的层次,也会对语文产生更大的兴趣,更加热爱语文学科。

二、小学语文课堂书法教学目标

小学时期的学生处于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阶段,对于世界的看法比较简单,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的心智能够得到迅速发展。如果没有教师正确引导,小学生很容易被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诱导,对他们的“三观”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良好的习惯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书法教学使学生感受书法的美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通过长期临摹和欣赏优秀书法作品,使学生的艺术水平和修养有一定的提升。教师在进行书法教学时,会给学生展示大量的优秀书法家的作品,并且介绍这些书法家的生平,使学生对他们的事迹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了解具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书法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不自觉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标准,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更加优秀的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通过一些伟大的书法家的优秀事迹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且在不断的书法练习中掌握更多的书法技巧,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在拥有了一定的书法能力之后,学生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夸赞,也会不自觉树立自信心,使自己更加努力地学习书法和其他的技能,不断充实自己,最终品尝成功的果实。

三、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书法教学实践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奠定书法学习基础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书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投入到书法学习中,奠定书法学习基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小学生,心智不成熟,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较差。如果让小学生在一个嘈杂、喧闹的环境下进行书法学习,很难有小学生能够静下心认真听讲。因此,教师应当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小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进入学习书法的状态。当小学生处于安静的环境之中,并且周围的同学都在认真学习时,小学生很容易被带入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像其他同学一样进入深度学习。人生来就有爱美的心理特点,特别是小学生,对于美好的事物完全没有抵抗力。因此,教师将一些优美的书法作品呈现在小学生的眼前时,小学生极易被吸引,并且产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搜集一些符合小学生审美的书法作品,展示给小学生,以提高小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教师还应当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偶尔将学习的氛围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如教师在教学“人”字时,可以让学生感受人字的结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思考,让学生感受到“人”字仿佛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站立的姿态,透露着一股精气神。而当“人”作为偏旁的时候,它的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从一个笔直站立的人变成了一个略微弯着腰的人,仿佛一个学生毕恭毕敬地聆听教师的教诲。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许多有趣的汉字,使学生感受书法的神奇,体会书法之美。

(二)深入情境教学,提升小学书法教学效果

对于小学生来说,听故事是十分有趣的事情,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开展书法教学时,可以利用书法家有趣的故事进行导入,使学生对书法家的事迹有更多的了解,也能够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教师还能将书法的起源编成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对书法的起源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书法的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如在教学“水”字时,教师可以先讲一个与水有关的故事,然后再将水字的历史演变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水”字是象形文字,甲骨文的水中间像水脉,两侧像流水。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篆书,从篆书再到隶书。隶书时期的水字终于能够看出楷书水字的形态了。小学生根据如今的水字,或许很难看出它是象形文字,只有追根溯源,才能对文字有更深刻的了解。教师通过讲故事和多媒体的展示,可以使小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感受汉字演变的过程,感受其中的历史,使书法教学的效果更佳。

(三)提升教师素养,优化书法教学指导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书法素养,发挥榜样的巨大力量,使学生对教师有强烈的崇拜心理,不自觉向教师学习,实现语文学科和书法素养的深入发展。教师首先要有一手好字才能进行书法教学,不然小学生根本就没有学习的兴趣。小学生看见教师的书写水平都极其不堪,就在心里直接否定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不想接受教师的教学。如果教师进行书法教学的时候将自己优秀的书法作品展现在学生眼前,就会使学生无比崇拜,也容易激发小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书法素养,使书法的教学价值被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能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与发扬。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专业素养,才有能力提供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学生在长期的书法练习过程中养成坚韧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教师需要随时监督小学生的书法练习情况,在小学生书写错误之时及时进行纠正,只有教师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使小学生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教师需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指导,对小学生的书法教学进行正确的指导,用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对书法的学习更加深入,使小学生的书法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四、结语

书法家的故事范文第2篇

书法教学不仅仅是对书法技法进行训练,在书法教学中,德育教学也会得到充分的体现,书法艺术与德育密切相关。

1.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在我国,书法一直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书法的构成完全符合我国道德品德的要求。以汉字的结构为例,汉字的结构看上去赏心悦目,其中的趣味值得一品,字体间蕴含着不同的德育。在书法结构中,能够体现传统的道德观。自古以来,我国就涌现了大批的优秀书法家,这些书法家字体不同,风格迥异,这些书法家作品对小学生品德情操的树立有极大的好处。例如唐代的颜真卿,他的字豁达大度、浑厚有力,他本人一身正气,不畏权贵,其书法作品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教师在课堂上对书法作品进行讲解,使学生沉醉其中,陶冶小学生的性情,在进行书法艺术教学中,不仅能培养其书写能力,还能陶冶其道德情操。

2.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

书法艺术是我国五千年文明文化的传承。汉字属于文明的一部分,具有其独特的魅力,除开汉字的发音、意蕴,字形也是极美的,整体结构表现的是一种行为艺术,汉字的形体美展现的淋漓尽致,不仅在我国,其实在国际上书法也享有极高的地位,尤其是在东南亚这一带,已经形成了中华文化圈。书法艺术非常具有思想价值,在小学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讲解书法艺术的思想价值,并对其进行剖析,能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崇拜,为祖国感到自豪,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

3.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书法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进行书法练习用通俗的话表达就是写字,其实,对于小学生而言,写字是一件特别枯燥的事,对字帖进行反复临摹,小学生开始也许会觉得有趣,久而久之就会厌倦,很多小学生难以长期坚持。教师可通过讲解故事如水滴穿石、绳锯木断等培养学生的耐心,使其能持之以恒的练习书法。例如:小学生张明非常喜欢书法,由于年龄较小,无深厚的基础,就在纸上进行涂鸦,老师就要求他练习正楷字,打基础,开始张明觉得还比较有趣,但时间长了,他觉得无聊,想换一种书法进行练习,被教师拒绝了,理由是没有写好楷书怎么可能写好其它字体,在老师的引导下,张明刻苦练习书法,最终在书法上有所成就。

二、德育教育模式

书法教学不仅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还能磨炼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学习写字的过程,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书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以下为德育教学的模式。

1.使用情境导入法,唤起学习动机

根据教材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有吸引力的情景,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其学习动机。通过故事入境、音乐渲染、猜谜语等创造生动的情景,不仅可以净化小学生的心灵,还能陶冶其情操,在课堂上讲述一些书法家的生平事迹,引导小学生像其学习,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同时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去学习。

2.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助探究

在书法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基础,钻研教材中的重难点,做好备课工作,用心设计问题,从而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对书写进行仔细观察、比较、探究其中的规律,比如笔画的顺序,结构的不同,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读帖能精,不仅要看内容笔画,还要注意间架结构。在进行临摹时,学生一定要动脑,而不是只顾写字,要做到手脑并用,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能养成较好的思考习惯。

3.学生在课堂积极讨论

对学生书法的评价,教师应采取正面表达为主,指导为辅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地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若学生的看法不全面时,可以让其他同学做补充,对别人的发言进行点评,加大课堂上的互动力度。教师在讲解时,不仅要重视笔画,更应该对字体的结构进行强调。我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通过探讨,学生在书法课堂上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4.学生进行自练自评

教师示范后,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自练”的内涵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自己进行临摹,练习之后参照字帖进行自评,对有误的地方进行更改。通过练评结合这种方法,不断提高写字的质量,教师在进行书法指导时,要坚持因材施教这一理念,针对个别的问题,要进行个别的指导,共性问题则采取集中指导的方法。通过书法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的品位。

5.进行展评,使学生自我感悟

收集小学生的典型作品,集中起来做展评,引导学生回顾练习书法的全过程,领悟书法的魅力。通过展评,教师应表扬优秀、有进步的学生,对略差一点的学生进行鼓励,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经过长期的书法训练,小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创作力

书法家的故事范文第3篇

俗话说:“字如其人。”书写好的学生,其语文一般不错;相反,语文薄弱的学生,其书写很成问题。因此,我们不妨将学生学习书法和学习语文有机结合起来,在语文课中融入书法教学,让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书法水平。不仅能使学生学到书法的基本技能技巧,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身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语文课上展现中国书法的机会较多

1.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板书的方式进行书法教育

板书是一个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尤其在现阶段的农村中小学教学中,由于缺少多媒体器材,板书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一手好的粉笔字,一幅好的板书结构,就几乎可能判定一个语文教师水平的高低。语文教师的书写直接影响着所教学生的书写,因为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模仿老师写字。板书具有面向性广,过程清晰,能给学生一个实际的感受,可让孩子们先模仿,再创造。板书应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书写过程最直接的方法。所以,我个人认为能用板书展示的尽量不要用多媒体出示。语文教师虽不能做到像古人一样琴棋书画样样都会,“六艺”之道,无一不精,然而写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笔字,总是应该的。颜筋柳骨,千秋楷法;魏碑汉隶,风神秀绝。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到情浓之时,在黑板上偶尔书写几字:格言、对联、诗词名句……其创设的课堂教学境界,将不言而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感受着中国书法的无穷魅力。

2.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书法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对“文字”这一重要的语言载体切不可忽视。从低层次的角度来说,书法就是写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说谁的字写得好,而不是说谁的书法好。书法教育应从基础知识开始,逐步提高。可向学生讲清楚汉字的基本笔画、书写注意事项、执笔方法、书写姿势等。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或作文时,要求学生做到字迹清楚,笔画不多不少,格式正确,标点鲜明。字迹要力求美观,做到横平竖直、疏密匀称、比例适当、偏旁容让、变幻参错和重心平衡。在进行听写、默写时,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书法的方式进行抄录,或者创作。这样,学生不单记忆了课文中的重点片段,而且学习了书法。除了单纯的练字,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能适时地融入对传统书法名片的解读,渗透一些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相信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兴趣都会被激发起来。如王献之的“尽十八缸水”;怀素和尚,为了学习书法,广植芭蕉,以蕉叶代纸,还带着自己的书法作品,不远千里到京城去向大师请教;还有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看到晋古碑,在碑前看了三天才肯离去。这些都可以成为激发孩子书写兴趣的生动教材。语文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养成练贴、读贴、藏贴的习惯,这不仅可使学生写一手好字,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其审美能力,陶冶其性情,同时还可以从中记住不少诗词、对联、名句等。这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书法作品的方式进行书法教育

(1)语文教师带头示范,搞一些创作,展示给学生这可以配合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室、过道、走廊、宣传栏、门柱、会议室、风景点等地悬挂一些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写一些有利于指导学生学习的格言、警句或者有利于提高审美能力的诗词、文章。让书法作品代替那些机械、刻板的印刷品。另外,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书法展,让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营造一个有利于书法学习的校园文化环境。

书法家的故事范文第4篇

重视书法内在神韵。内外兼修的黄庭坚认为,学习书法徒具外在的形式美是远远不够的,书法的真正精髓还是在于书法家的个人素养、内在修为,书法内在的“道意”,只有内外兼修,形式与内涵并重,这样的书法才难能可贵。在《书僧卷后》中黄庭坚曾说: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黄庭坚将这种内在的修养称为书法的韵,直接与笔相对。他甚至提出“凡书画当观韵”的看法。黄庭坚曾举例加以说明,当时黄庭坚的好友力伯时为他作画,画的是李广在一次战斗中夺下胡人的马,一边奔驰一边取胡人弓弩射击追兵,这幅只画了李广夺胡儿马后,弯弓射胡儿追骑的场面,只有李广驰骑引弓的镜头,并没有画出“箭中追骑”这一结果。黄庭坚说这正是李伯时的高明之处。这样画,表明李伯时深深懂得作画要有意蕴的道理。在这幅画中,李伯时虽然没有画出李广射中胡儿追骑的内容,但观画者却可以由李广“取胡儿弓引满以拟追骑”的动作、神情、射技等,推想出胡儿追骑将应弦而倒的结果。这也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在有限的画面中显示出广阔的景象和丰富的内涵,可以给欣赏者留下驰骋想象的空间。黄庭坚所说的韵其实就是这种“引而不发”的境界,言有尽而意无限,这直接丰富了画的立体感,让艺术城市一个立体的概念。黄庭坚虽然很重视书法的“韵”和“笔”,但是他也强调,书法没有既定的规则,做书法千万不要有太多羁绊,书法艺术有着无法言传只能意会的妙门,他在《李致尧乞书书卷后》中写道“:书意与笔,皆非人间轨辙,所谓无智人前莫说,打你头破百裂者也。”由此看出,黄庭坚是脱俗和不墨守成规的人,在他看来书法是辩证的,不刻意追求“轨辙”,那些都是子虚乌有的。要练好书法与其按图索骥,倒不如加强自身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锤炼自己的品性,只有这样,方能成功。

追求创新,避免落俗。黄庭坚在书法上是特立独行的,他一直标榜先锋和个性,不愿意墨守成规。他曾在《以右军书数种赠邱十四》诗中表明了自己的想法“: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后代书法家都将黄庭坚这种思想称为书法上的“尚意”,这意在矫正唐代书法中的“尚法”风潮,唐代书法往往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思创新,这种积习年深日久,而黄庭坚力主推陈出新,在书法上自出新意,不走古人烂熟套路。黄庭坚认为书法要成功,首先要力求脱俗,若风格流俗,则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字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但经过书法的处理,他会变成真正的艺术,如果一个字千人一面,那么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了。“俗”是书法的劲敌,是一个书法家必须始终与之抗衡的。《砚山斋杂记》曾经记载过一件黄庭坚力求书法脱俗的往事,当时他书写了《秋浦歌》草书一副,很多人啧啧称奇,唯独友人钱穆父不以为然,黄庭坚便开始反思自己这副草书,经过一番思索黄庭坚终于参悟其中的“俗”处,便一一改之,待他再拿给众人看,众人却觉得不如先前好了,黄庭坚于是叹曰“:一副尽皆去俗的字,怎么能责怪那些俗人不会欣赏呢?”从这则故事里不难看出,黄庭坚一直竭力追求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反映在他的书法上,就是那种夸张的笔法,造型独特的书法结构,以此标榜个性之美。对于什么才是不俗,黄庭坚深有体会,他在《书嵇叔夜诗与侄槭》中曾说,我曾对我的学生们说,一个文人生在世上,什么事都能做,却不要去做一件俗事。那么怎样才算不俗呢?黄庭坚接着说“,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士之处世,或出、或处、或刚、或柔,未易以一节尽其蕴,然率以是观之。”从黄庭坚的话里不难看出,所谓的不俗其实是一种内在的品质,一个人精神上脱俗方能在书法上脱俗。基于这种理念,黄庭坚批评同代的书法家的字缺乏内涵,矫揉造作。为摆脱这种风气,他提出字要守拙,他以女人的妆容作比,妇人百种点缀反而不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样的美。一言以蔽之,外在形式的华美终不如天然的美,缺乏内在精神。黄庭坚的书法常有许多不合乎法度的地方,线条上也不刻意追求流畅,这是他追求“拙”的结果。

向古人学习。虽然黄庭坚追求创新,却并不否定学习古人,相反他认为古人拥有极大财富供后人学习,黄庭坚主张“学古而不泥古”,向古人学习,汲取古人的经验和精华,最终铸就自己的独特风格。在《书赠福州陈继月》中黄庭坚叙说了学习书法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时常临摹古人书法,细细品味,要入神,方能学好。其《论作字》一文中也有类似的话“:古人学书不尽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笔随人意。大抵书字欲如人有精神,细观之则部伍皆中度耳。”当然学习古人不是简单的临摹,依葫芦画瓢,而是学习古人的精神内涵,要真正地“入神”。也不能盲目学习古人,尽信书不如无书,学习古代书法,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黄庭坚正是这样以身作则的,在面对王羲之的《兰亭序》,黄庭坚也采取了辩证主义的学习态度。他说王羲之的《兰亭序》是行书之宗,但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地方去学习,不可东施效颦,终导致自己风格尽失。

众所周知,书法艺术已经成为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的宝藏,是艺术的源泉。至今广为流传的许多现代艺术设计中,有众多取材于古代书法艺术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比如说取材于古代甲骨文的北京奥运会运动项目标识,那些古意盎然又运用象征手法的符号,既有丰厚的美学意义又简洁明了,这正是取材古代书法艺术的结果。

追求意蕴与艺术的设计的精神不谋而合。在《论书》一文中,黄庭坚说“,虽然笔墨各系其人工拙,要须其韵胜耳。病在此处,笔墨虽工,终不近也。”从中可以看出黄庭坚认为韵才是书法真正能出类拔萃的根本。黄庭坚的书法有“尚意论”,就是注重书法艺术要有内涵,不能徒具形体。现代艺术设计也是排斥空洞无物的设计,只有线条与形状的组合,是无法成为真正的艺术的。艺术设计追求的不仅仅是外形,还有精神内涵。书法艺术中的点、线、面、空间所折射出来的是设计本身的内涵和寓意。黄庭坚所处的宋代就奉行一种“以意为书”的理念,黄庭坚后来又极大地丰富了它,这种理念就是从艺术的精神内涵出发的。

用笔讲究,重视形式美和设计性。黄庭坚针对书法形式美的要求提出了“笔”的概念,这一概念实际上就是强调书法在构图、线条上的美感,黄庭坚绝不是只重视书法内在神韵、意旨的书法家,相反他对书法的形式美有自己苛刻的追求,他认为这种形式的美感是相当于“禅句之眼”,用以表现书法精神的关键点,在其书法的理论和实践中,他求新求奇,一笔一画都进行了适当的夸张,使得每个字都不落俗。如此讲究的书法,正是基于其艺术设计的意识而来,其风格也基于这种设计理念一以贯之。在现代的艺术设计中,力之美与运动之美是很关键的,黄庭坚的书法力道雄浑,动若脱兔,静若处子,以现在的艺术设计眼光来看,这些都是极为经典的艺术设计,与其说书法家是在写些传达意思的符号,莫若说他们是在进行一场伟大的创造。黑白的分割、色彩的对抗、结构的均匀、力道的分布,这些都是黄庭坚书法所关注的,更是艺术设计无法回避的。

书法家的故事范文第5篇

中国的楷书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历史上的许多书法家和文人墨客们都有着了多年的学习与作文经验,因此,楷书作为古诗作文中常用的字体,在中国的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楷书又名正书或直书,写好楷书是每个书法家必备的能力。楷书的特点是结体方正,结构严谨,点化劲利、棱角分明、横平竖直,一气呵成,不可迟滞,更不可松软浮滑,亦不可妾生圭角,弓张弩拔,更不可涂涂改改,描摹运作。由此可见,要学好楷书艺术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楷书它作为中国汉字书写的最基本形态,有着深远持久的作用和很强的艺术魅力,现代教育应该有效发挥楷书的文化魅力和价值。

二、现代楷书艺术和教学存在的问题

要真正掌握楷书的精华本身就是个不易的过程,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普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使学习楷书变的更加困难。在这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语境中,怎样把握好传统楷书艺术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使楷书艺术适应现代文化的变迁而有所创新,是现代教育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现代很多学校的教育模式都太过死板和僵硬,大多数时候只注重理论逻辑的学习和强行的思想灌输,这就会导致学生很难真正领会到楷书艺术的内涵与书写的技巧。现代很多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所知,也根本不了解毛笔所具有的特性和正确用法,这也使书法艺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诸多阻碍,要使这些初学者较快的掌握到书法艺术的要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实现新形势下楷书艺术和教学的有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