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急诊科门诊

医院急诊科门诊

医院急诊科门诊

医院急诊科门诊范文第1篇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如全球10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上世纪70年代中为5个,现在则有20个)。世界各国对急诊医疗需求持续增加,对急诊科急性疾病的诊治水平期望也越来越高。一些急诊医学发展成熟的国家(如美国)已经实施急诊住院医师培养计划,标志着急诊医学专科医师将成为急诊科提高医疗质量的主力军,而其中的部分急诊专科医师对一些急诊医学亚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中毒学、小儿急诊、灾害医学、运动医学等。虽然国际急诊医学界对急诊医学亚专业并没有被完全认可,但因其前景广阔,且富有挑战性,对年轻医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1994年美国加州LomaLinda大学最早开展国际急诊医学FellowshipTraining项目,此后哈佛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等7所大学急诊科相继开展国际急诊医学FellowshipTraining项目,向有志于从事国际急诊医学研究的急诊住院医师提供系统学习和参与国际合作的平台,同时也帮助其他国家培养急诊医学专业的进修医生[1]。在我国尽管存在许多问题和面临诸多困惑,但广大急诊医务工作者对急诊医学的发展充满信心。

100%受调查者对急诊医学发展充满信心,认为这是一个有前途的新兴学科,是反映医院医疗水平和医德医风的窗口。因为: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保健的需求不但要求质量高、服务好,更要求快捷有效的服务。②随着社区医疗制度逐渐完善,很多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医疗机构能得到有效诊治,而危重病复杂疑难病必须送到大中医院就诊急诊科是当然的一线服务者。③现代医学进展使专业分化越来越细,许多专科医生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日益专一化,有的仅是某病的专家,而患者是一个整体,且随着寿命延长,老年人常有多种慢性病同时存在,某种慢性病急性发作或在许多慢性病的基础上又得了新的急性病,这时各个系统的疾病相互交叉发生在一个病体上,决非单一专科医生所能解决,这就需要有专门的医生对病人的病理生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期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2]。而这正是急诊科医生应该并有能力完成的。④交通事故伤和急性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升高,中毒自杀等事件亦呈渐增趋势,以及地震水火灾建筑物倒塌飞机失事等意外灾害事故都是不可避免的需紧急救助的医疗重任。同时急诊是平时和战时均能应用的学科,这些因素决定了急诊医学是一个前景灿烂的新兴学科。

2急诊医学发展现状

尽管急诊医学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根据各国急诊医疗体系的成熟程度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不发达,发展中和成熟。通过阶段的划分有助于各国认识他们目前所处的阶段,以及今后优先发展的方向。不发达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许多急诊医疗体系不发达的国家(如一些非洲、东南亚和拉美国家)对急诊医疗服务的财政支持也非常匮乏。在这一阶段,急诊医学并不被承认是一门独立的医学专业,在急诊科工作的医生并不都认为他们是急诊医生。也没有全国性的急诊医学组织和住院医师培训项目,缺乏专门的急诊医生,从事急诊科临床工作和日常管理的医师很少受过急诊医学专业培训,急诊医疗系统中的其他元素也不完善,如院前患者运送(患者通常是坐私家车和出租车来急诊看病)。发展中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这一阶段,″急诊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专业,需要相应专科化的医生″这一观念得到国内多数医生和政策制定者的认同,并形成急诊医学专业模式,如建立全国性的急诊医学组织,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和专业证书考试。急诊医学学术体系也开始发展,出版急诊医学专业杂志。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急诊的需求迅猛增长,促进了急诊医学的发展。急诊医疗体系和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院前急救人员已经具备基础生命支持等基本技能,几项重要指标(如医院内分诊、加强心脏生命支持、创伤处理等)也有明显提高。大多数急诊科有成熟的急诊管理体系。成熟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一个成熟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系统发展日趋完善,急诊医学领域得到明显的扩展。急诊医生开始发展急诊医学学术体系,如全国性的数据库,专业杂志和急诊医学亚专业(如院前急救、小儿急诊、中毒学、灾害医学、运动医学等)的研究。急诊医学专科医师资格考试也已完善。这一期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急诊患者的处理(如患者的转运、多发性创伤的处理、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等)和急诊医学管理(如质量控制、同行评议、危险管理、费用-效益分析和促进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更加科学和合理[1]。

中国大陆急诊医学初探。现有急诊科模式:(1)依赖型:只有专职主任,个别固定医师和护士,工作主要依靠各专科医师完成。(2)支援型:有固定的医师和护士,能完成大部分工作,还需各专科经常性的支援。(3)自主型:急诊科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与各专科只是会诊和协作关系[2]。按照上述分类原则,根据2001年中华医学会对53所医院急诊科进行的调查显示:仅有3个急诊科为自主型,其余多为支援型和依赖型。表明急诊医学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且发展很不平衡。院前急救和医院急诊科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四种:(1)北京模式:急救中心包括院前急救和院内的病房及急诊,其本身也是一个医疗中心,下设急救站,120救护车将患者送到医院或接回急救中心;各医院仅设立急诊科,院前急救均由急救中心负责。但从去年起急救中心已不再设立病房和急诊,仅负责院前急救。(2)上海模式: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统一指挥,根据所在地区医院的急救半径,派救护车送往较近的医院进行抢救。(3)重庆模式:急救中心与医院合二为一,医院急诊科直接承担院前急救任务。(4)广州模式:由急救指挥中心根据医院所在位置由医院直接派救护车进行现场急救。我国大陆急诊医学虽发展时间尚短,但近年来发展较迅速。在院内急诊科的建设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型医院均建立较合理、规范的急诊科布局,并建立了具有特色的急诊监护病房,在新技术新项目的运用上已有了巨大提高。但就全国急诊医学普遍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急诊医学尚处于较落后状态,在很多方面须借鉴国外成熟的急诊模式并结合我国国情建立适合自身的急诊医学模式。急诊专科与通科医疗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急诊医疗属于通科医疗,急诊医师必须经过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专业急症医疗训练以及急诊医疗危重症抢救训练,从而对急诊患者进行初步认识、评价,处理及进一步处置安排。而中国急诊医疗(院内急诊)从一开始建立就实行分科急诊。

其原因在于:①先有急诊医师,后有急诊住院医师训练项目;②急诊住院医师训练项目还不规范;③急诊医师缺乏准确定位;④专科化进程迟于西方国家,从而在西方国家医疗专科化趋势逐渐减弱的同时,中国才进入专科化的高峰期。有别于西方国家医院急诊医疗流程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的急诊室(科),除抢救患者时急诊医生必须到抢救室工作外,其余均是模仿门诊医疗模式对待急诊患者,即让急诊患者围着急诊医生转。这就造成急诊患者流程与门诊患者流程混淆;在急诊患者中,按病情程度不同来区别配置急诊资源观念淡漠;“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工作理念淡漠;急诊护理与急诊医疗环节脱节。急诊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通科急诊医师培训或是专科急诊医师培训项目决定了急诊医疗专业发展方向。完善的住院医师培养计划建立与实施是形成专业学科的基本条件。没有相当数量经过急诊医疗专业训练的急诊医师,就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急诊医疗学科。建立特色急诊医疗建立通科急诊或事实上已形成的相对通科急诊,不应当拒绝建立自己的专业特色。即便在众多的急诊急症疾病中,选择某些急症或创伤作为发展重点与特色,对于科室与学科发展、一专多能、急症专病管理建设和科研与教学颇为有益。况且特色医疗是一个临床学科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目前激烈的医疗竞争市场中也尤为重要。新技术、新项目在急诊医疗中的运用急诊医疗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其它专业成熟的新技术、新业务项目尚未能在急诊医疗中广泛开展。某些急症处置措施常常落后于其它专科对该急症处置1~2年,甚至更长,从而使急诊患者进入急诊医疗体系后不能获得与这家医院相适应的医疗处置质量。跟踪与引进其它专业新技术、新业务在急诊中的运用是急诊科刻不容缓的任务。急诊病历及其病历资料管理长期以来,国内急诊病历沿用门诊病历管理方式,相当多医院急诊病历随急诊患者在急诊科医疗活动的完成而被患者带走。急诊科乃至医院不能保存急诊病历,从而导致急诊医疗质量评定与监控困难。急诊医疗流行病学、急诊医疗管理与临床研究也缺乏基本临床数据与资料。因此,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急诊病历使用与管理系统实为必要。

急诊护理现行的急诊护理工作主要限于急诊抢救患者、急诊观察患者以及急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然而上述急诊患者仅仅是急诊患者中的一部分,大部分急诊患者并没有急诊护士接触,没有护理干涉与评估。整体护理概念在急诊护士中比较模糊,整体护理在急诊科的实践更是滞后。由于急诊护理的滞后状态,直接或间接影响急诊整体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急诊一体化医疗体系一体化的急诊医疗体系是包括院前急救中心(站)、医院急诊科和ICU或CCU或专科病房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一个完整的现代化医疗机构。在院前急救方面,我国各地区普遍还很落后,应借鉴法国、美国的长处,建立有效的急救通讯网络,使得急救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准确的位置。并且要加强院前急救的水平,急诊医师应介入到院前急救中去,尽可能在现场及转运途中平稳患者的病情,使抢救的成功率及速度能得到提高。此外,还应重视院前急救中心与医院急诊室的交流,使得救治过程更顺畅、严密。而医院急诊科的建设应借鉴香港的布局模式,即急诊布局ABC:A区为抢救区,送入A区的患者,不经挂号、分诊,即刻送到抢救室展开抢救;B区为危重病就诊区(分内外科就诊区),主要适用于不易搬动的危重病者;C区主要适用于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急诊患者即轻型患者就诊。而急诊科医师的培养则应专业化,即培养专业的急诊科医师,而非各专科医师的简单集合。关于急诊科医师的培养则应体现一专多能的特点,即每一名医师除了掌握急诊医学的全面知识,又要在某一专业领域内学有专长。在建设监护病房方面,考虑到我国就医的患者以老年人占多数,而这一部分病人通常患有多科疾病,不能收入专科病房治疗。这就需要急诊科建立一个可以收治此类患者的综合病房及监护病房,并且也可根据本医院的优势建立相应的监护病房。

医院急诊科门诊范文第2篇

急救中心与省立医院之间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省立医院院长兼任急救中心主任,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资源共享的整体救治。在建筑上,随着门诊大楼以及集中式改扩建的完成,急救中心大楼与门诊大楼、综合住院大楼连成一体。急救中心与依托医院之间突破了传统的医院水平分散的格局,分区明确、动线流畅、互不干扰,使医院的医疗、生活、管理、服务各种机能秩序井然,提升了医院的运行效率。

规划设计,具备完善的院前急救、院内救治、重症监护3大功能

急救中心中心大楼位于福州繁华的五四路口,共13层,建筑面积8949m2。楼顶设有直升机停机坪,楼内采用中央空调、中心供氧和中心吸引系统,设有消防控制指挥中心、自动喷淋灭火设施和地下室五级人防设施,配有大楼监视、对讲系统。

中心大楼内设置福州地区120指挥调度中心,挂靠有福建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急诊ICU质量控制专家组成员单位、福建省急诊专业质量控制中心、福建省急诊医学研究所等,并设置了相关办公室。

中心拥有院前急救部、急诊抢救室、急诊ICU、急诊内外科、急诊手术室、急诊药房、急诊B超、急诊CT、检验室、放射科、收费处等一系列独立的急诊科室,具备了完善的院前急救、院内救治、重症监护等三大功能。

内部特色,突出流线设计、人性化设计和指挥调度设计

*门急诊手术患者的分流设计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急救中心的门急诊手术部患者出入口设在大楼正门方向,靠近自动扶梯,与其他分部的患者出入口完全独立开来。这样既方便了门诊患者,又使庞大的门诊患者人流对其他部门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保证了急救中心到门急诊手术部的最短距离。

门急诊手术部与外科ICU及住院手术部均可直通,突发状况下,可在最短时间内相互转移患者。在手术台数多的情况下,门急诊手术部与住院手术部的手术室可以调用,提高手术室的使用效率,充分考虑了医院手术量大的特点。

*急救流程的人性化设计

建成院前急救部、急诊抢救室、急诊ICU等一系列独立的急诊科室,从而具备完善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功能。在中心大楼内,预检分诊、急诊收费、急诊各科、急诊抢救、急诊CT、急诊检验、急诊药房等在同一层,便于急危重患者的救治。

设置预检处,负责患者分诊、咨询。诊室间隔开,设置门以保护患者隐私,但诊室后面开设医生通道,便于不同专科医生进行会诊。医技窗口平台以及医生操作台降低高度,方便患者。输液厅按功能进行分区,除设置小儿输液区、成人输液区外,还针对一些化疗患者体弱的特点,设置了卧输区。

*高度信息化的120指挥调度设计

福建省急救中心120指挥调度系统在国内率先创立,后又多次升级,现包括了指挥调度坐席台、新闻席、联席会议室、指挥决策室、指挥决策室大屏系统、领导小会议室、突发事件咨询台、调度系统主机房等。

升级改造后的指挥调度系统应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智能技术,实现了从120呼救受理到院前医疗急救、灾害或突发公共事件调度的全程信息化管理。建设了急救事件受理系统、急救过程质控系统、监测预警管理系统、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应急救治管理系统、应急医疗资源系统、领导决策指挥系统、社会联动管理系统、移动智能管理系统、指挥调度维护系统等。

医院急诊科门诊范文第3篇

本文主要针对门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急诊护理的特点,找到合适的急诊护理措施。在门急诊中保证患者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和护理,尽量处理好医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并能够促进现代急诊护理的发展。

【关键词】

门急诊;护理;问题;医患关系;发展

1 急诊概要

急诊就是要保证患者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和护理,确保患者在黄金6分钟内获得有效的救治,有效缓解病情,挽救患者生命。医院专门设有急诊科,主要救治突发疾病的危重病人,为他们争取最佳治疗时间。急诊患者情况很多都不一样,具体病情也十分复杂,急诊科病患多,人员流动性大,这也潜在为急诊诊治与护理工作带来了问题。急诊科室面对的病情复杂,而且人员流动性大,需要很多专科医生的配合。急诊医学因此事许多专科门诊的基础,要促进医院门诊治疗和护理水平的提升,需要对急诊医生和急诊护理的护士及医院的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希望针对门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急诊护理的特点,找到合适的急诊护理措施。那么就急诊护理而言,它是可应用数据较少,能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和护理,确保患者在黄金6分钟内获得有效的救治。急诊医学它虽然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医学专业,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急诊医学也在迅速发展。急诊医学着重解决急性病和危重病人,和灾难医学一样,社会和人民都需要它。作为急诊护理人员更需要在专业素质过硬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团队协作,并有较好的紧急应变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2 门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急诊医学着重解决急性病和危重病人,和灾难医学一样,社会和人民都需要它。所以在很多城市的综合性医院都设有专门急诊科,并配备有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但是,从宏观的设置来说,医院只是在一味的强调行政体系的建立健全,并没有从实质上提高急诊科的医疗水平和建立起完善的医疗救治体系。急诊患者情况很多都不一样,具体病情也十分复杂,急诊科病患多,人员流动性大,这也潜在为急诊诊治与护理工作带来了问题。急诊科的病人都是急性或危重病人,病人病情危急,医患关系较短,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医疗纠纷。再有就是我国现有急诊护理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整体护理理念欠缺,专业素质不硬,急救意识淡薄,医护人员长期负荷工作导致性情急躁,缺乏较好的紧急应变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3 有效解决急诊护理问题的措施

3.1 坚持护理以病人为中心

急诊护理工作不同于一般护理工作,要保证患者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和护理,确保患者在黄金6分钟内获得有效的救治。所以在急诊护理中要坚持基本的护理程序,以现代护理理论作为指导,系统管理急诊护理的各个环节,还要依据病患的文化、精神、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制度最佳的护理方案。急诊护理不同于急诊救治,关键是在救治前后,重视病人有关健康问题的各方面反映。急诊护理护士要迅速识别现场的急救情况,在急诊救治中还需从单一的护理到多方面协调护理,有效救治病危病人。因为急诊科的病人都是急性或危重病人,病人病情危急,医护人员还要能切身站到病人的角度想问题,尽自己所能为急症病人创造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为了确保有效提升急诊护理工作质量,需要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护理念;更要通过制度建设来确保理念的落实和实施。

3.2 不断提搞急诊危重病人的护理

卫生部日前公布《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中拟将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红黄绿“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即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从而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针对不同等级的病人需要区别对待,不断提搞急诊危重病人的护理。门急诊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必须要根据急救工作的特点和急诊的流程,不但提升急诊护理水平,更要建立健全医疗监督体系,加强医院的严格管理,使得医护人员建立起主动护理病人、关爱病人的理念。护理质量的高低,不是靠一个护士或者很多护士的单独行为,需要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下、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下才能不断提升的。护理人员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护理技能,更要不断参与培训,提升自己,并与现代化的护理方式相配合,能够完成紧急护理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门急诊的急救护理质量。

3.3 在急诊救治、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还要注意自我保护

急诊科的病人都是急性或危重病人,病人病情危急,医患关系较短,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医疗纠纷。为了减少这种恶性情况发生,医护人员在积极救治、护理病人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自我保护。首先,是从急诊管理上来说,医护人员必须保障医疗救治的安全,严格加强医疗急救物品的管理,保障整个急救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还要加强医疗救助工作的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还要不断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请家属在医疗救治单上签字,如果家长拒绝签字,还要耐心劝解,详细解释,不能急躁,确保急诊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如果真有医患纠纷发生,更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3.4 加强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国现有急诊护理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整体护理理念欠缺,专业素质不硬,急救意识淡薄,医护人员长期负荷工作导致性情急躁,缺乏较好的紧急应变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么作为急诊医护人员,更需要在加强专业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各项综合素质,在突发病情面前,有冷静、准确的思维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竺.和谐医患呼唤人文精神[J].中国医院院长,2010(02)

医院急诊科门诊范文第4篇

一、总则

为加强门诊突发事件医疗保障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和医疗保障应急救治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对门诊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能力,以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医疗保障、应急救治等各项措施,将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保障医院职工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诊疗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

为确保门诊楼安全、有序、高效的运行,及时应对和妥善处理门诊区域内的突发事件,保护患者、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

1.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个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各科室负责人积极配合,按照分级响应、分级管理的要求,落实应急处置的责任制。

2. 严格规范,处置有力。按照“建章科学化、工作制度化、行为规范化、办事程序化、监督过程化”的要求,严格执行各类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加强协调配合,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反应迅速。在处置突发事件时,涉及医院各科室、各职能部门、有关单位的,要主动配合,密切协同,形成合力,保证突发事件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处置果断有力。

4. 坚持平时工作和应急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要将事前预警与事后应急结合好,按照应对突发事件的要求,将应急处置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中,做好经常性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机制准备。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三)编制依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

(四)预案适用范围

1.突发事件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门诊突发事件是指门诊工作中突然发生的、影响或可能影响门诊正常诊疗秩序,危及或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患者在门诊就诊期间,突然出现危及或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事件,主要包括昏厥、休克、猝死、严重输液反应等。

2.突发门诊运行保障事件。主要包括停电、停水、火警、电梯运行、网络故障等意外。

3.突发医疗投诉、纠纷事件。是指患者及其家属在门诊就诊期间,因医疗争议在院内突然实施的影响医疗秩序、危及人身安全以及可能造成公私财物损坏行为的事件。主要包括对医务人员进行侮辱、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损害医院财物等行为。

2. 突发事件分级。

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1)特别重大突发事件(Ⅰ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对门诊整体公共安全、环境稳定和诊疗秩序带来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医院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的紧急事件。

(2)重大突发事件(Ⅱ级):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门诊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环境稳定和诊疗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医院多个部门力量和资源进行联合处置的紧急事件。

(3)较大突发事件(Ⅲ级):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门诊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环境稳定和诊疗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本部门及医院个别部门力量和资源进行处置的事件。

(4)一般突发事件(Ⅳ级):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仅对门诊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环境稳定和诊疗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只需要调度本部门或医院个别部门力量和资源能够处置的事件。

二、医院突发事件应急事件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一)成立医院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

组 员:

(二)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培训和演练。

2.做好日常安全工作,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3.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接到突发事件的报告,在组长的统一指挥下,各成员根据各自分工,履行各自职责,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注意分析事件发展趋势,有效控制事态发展。

(二)门诊突发事件应急办事机构

门诊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设在门诊办公室,负责日常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

三、预警机制

(一)预测与预警。

门诊办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预警级别和。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报告人、科室等。

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短信、微信、警报器或组织人员逐科通知等方式进行。

四、应急处置

(一)信息报送与处理。

1. 报送的主要内容。

(1)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及初步统计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2)报送科室采取的应急措施及实施情况;

(3)需要门诊办协调的有关事宜;

(4)事件现场的即时状态;

(5)事件的后续报告即抢救或处理的情况(直到处理完毕)。

2. 信息报送的方式。

(1)医院各单位发生突发事件后,各科室应在第一时间内首先向科室领导和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报告,非工作时间同时报告总值班。

(2)报告采用电话口述上报信息,并以书面形式做好记录。

(3)发现有隐报、瞒报、缓报的,将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3. 信息处理。

发生突发事件,各部门及时进行受理、记录(登记)、报告,做好联系沟通等信息处理相关工作。

(一)门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处理及上报

(1)最先发现病情变化及意外事件的医务人员(包括导诊及分诊人员)为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现病人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事件,立即呼叫就近科室的医护人员,同时迅速做出判断。如病情允许搬动,立即将病人送至急诊科抢救。如病情不允许搬动,应立刻进行就地抢救,如患者心跳停止,需立即行心肺复苏。

(2)就近科室的医护人员为第二责任人,接到报告后立即通知急诊科(内线电话610,外线电话xxxxxxxx),并与第一责任人配合抢救。

(3)急诊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携带急救物品到现场进行抢救。

(4)如遇重大抢救或需多学科协作,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并报告门诊办公室(非工作时间报告总值班)。

(5)门诊办公室(总值班)应到现场指挥抢救,根据情况及时上报医务处和主管院长,必要时上报院长。

(6)经紧急处理后,根据病情办理住院、留观或离院。

(7)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门诊办公室向医务处、主管院长汇报抢救经过,相关科室人员完成病历并填写死亡证,行政保卫处协助家属将尸体运走。

2.工作要求

(1)门诊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尽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2)急救物品做到定时清点,保持状态完好,可随时投入使用。

(3)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参加抢救人员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详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并做好患者家属的解释工作。

(5)如患者无家属陪同,应及时联系家属并保管好患者的随时物品。

(二)突发医疗投诉、纠纷事件

1.风险分级

一级风险:

患方投诉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质疑医务人员诊疗行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以上情况经耐心解释及简单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

二级风险:

(1)患方来门诊投诉人数少于10人,占据门诊诊疗、办公场所,干扰正常医疗秩序,对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2)患方对门诊科室的诊疗过程提出质疑,经解释无效,影响其他病人诊疗的行为。

三级风险:

(1)患方来院投诉人数超过10人,聚众占据门诊诊疗、办公场所,严重干扰医院工作。

(2)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或者侵犯医务人员人身自由、干扰医务人员正常生活。

(3)停尸闹丧,拒绝将尸体移送太平间或殡仪馆,在门诊大厅设灵堂、摆花圈,拉横幅等行为。

(4)患方在门诊内实施打、砸、抢等行为,造成物品损坏等情形。

2. 处置及报告

(1)发生一级风险的突发事件由当事人报告科室主任,科室不能自行处理时报告门诊办公室(非工作时间报总值班),门诊办公室(总值班)派人负责协调沟通,必要时请保安人员协同处理。

(2)发生二级风险的突发事件,科室立即报告门诊办公室和行保处(非工作时间报总值班,总值班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并通知门诊办公室和行保处)。属医疗纠纷方面的以门诊办公室、医务处工作人员为主负责与患方沟通协调,治安方面则由行保处协调处理,其他科室及职能部门配合。如门诊办公室不能协调处理可以移交医务处处理,必要时主管院长出面处置。

(3)发生或可能发生三级风险的突发事件,门诊办公室和行保处立即赶赴现场处理,迅速组织足够保安人员,采取有力措施,维护现场秩序,保护医务人员及门诊其他患者的人身安全和医院公共财物的安全。在向主管院长报告的同时,向110或云岗派出所报警(情况紧急时,医务人员直接报警),并随时向医院主要领导报告事件动态。

(4)发生突发事件后,当事人或科室负责人应积极处理,职能科室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初步调查、核实,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5)当患方有攻击倾向时,当事科室和个人应立即采取必要的自我保护手段,发生冲突的医务人员应尽量避免与患方直接接触。

(6)向警方提供有关患方人员违法闹事的证据,与民警共同做好患方的教育疏导工作,引导患方依法处理突发事件。

(7)收集和保全相关证据,包括病历资料、有异议的药品、事发过程中的影音资料等。

(8)科室应做好其他患者的诊疗和解释工作。

(三)突发门诊运行保障事件

1.门诊突然停电应急预案

(1)局部小范围或单个楼层停电,由各科室负责人直接电话联系电工班处理。

(2)门诊楼全楼停电,门诊办公室(非工作时间总值班)立即电话联系电工班和后勤保障中心主任。电工班应尽快查明原因,门诊办公室(总值班)派专人现场与相关部门(电工班和后勤保障中心)协调处理。

(3)如短时间内无法供电,应作好以下工作:

①后勤保障中心立即将情况通告门诊办公室(总值班)。

②门诊各科室医护人员做好患者解释工作,门诊办公室(总值班)与行政保卫处共同维持正常秩序,及时疏散病人。

③需低温保存的试剂、各种标本、药品,妥善安置转移到有电区存放。一旦供电恢复,应尽快完成各种标本的化验。

④手工挂号、划价、收费,手工开具各类检查单、治疗单及处方,病情相对较重患者,引导去急诊科,启动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安全。

⑤正在进行的门诊手术,在确保安全、有效的情况下完成。

⑥正在抢救病人,医护人员应沉着、冷静,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必要时立即转入病房。

⑦各科室增派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同时加强巡视,注意防火、防盗。

⑧恢复供电后,电话通知患者来院完成相关检查、治疗,领取门诊收费收据。

(4)各科室应备有应急灯、电筒等照明用物,定期检查,保证完好状态,放置在固定地点。各种可充电的抢救仪器应保证有电。

2.门诊电梯运行意外应急预案

(1)电梯运行中发生意外情况(摔倒、夹手等),电梯安全管理员应立即处理,做好安抚工作,必要时报告行政保卫处。

(2)如果导致人员受伤,行政保卫处应及时通知门诊办公室(夜间总值班),安排伤者就医,保留就诊资料。

(3)如电梯内有人员被困,立即报告门诊办公室和行保处(夜间报总值班),派人现场协调处理。

(4)预期会出现较严重后果,门诊办公室上报医务处和主管领导,同时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应急准备。

(5)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情绪稳定工作,避免事态的扩大。

(6)定期对电梯进行保养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电梯因故障停止运行时,应关闭电梯,并在各电梯口安放停用标识。

(7)重症患者转运需有医护人员陪同。

3.门诊火警应急预案

(1)小的火情立即使用灭火器扑灭火焰,防止火情扩散。同时报告科室主任和行政保卫处,以查明起火原因,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2)一旦发生大火,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①首先发现起火者立即告知周围人员,如遇到电起火,立即断开电源。

②同时报告119、行政保卫处组织灭火。报告时应讲清楚自已的姓名、单位和起火点的地址、楼层。

③接到报告后,行保处、门诊办公室要明确火灾方位,迅速赶到现场,察看火势,指挥火灾扑救工作。

④有易燃易爆物品要立即搬出。

⑤工作人员组织患者、家属按就近原则从安全出口疏散、撤离。先疏散危重和不能行走的病人,同时引导能行走的病人自行撤离。疏散时告知病人抓住楼梯扶手,不要拥挤争先,防止挤倒踩压。

⑥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切忌慌乱、相互拥挤。

(二)响应指挥调度程序。

1. 突发事件发生,由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决定相关应急预案的启动,并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2. 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到岗开展工作,落实医院赴现场指导处置工作及人员,根据处置工作的进展情况协调相关支援事项,跟踪事件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3.门诊办公室始终与事件发生科室保持联系,根据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4. 门诊办公室要做好突发事件处置过程的详细记录,由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定期检查。

(三)应急响应终结。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完成,由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必要时由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向上级单位报告。

(四)调查与评估。

1.事件完成之后,调查、分析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科室和个人未依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阻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不配合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据《医院领导干部责任追究规定》和医院的其他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院急诊科门诊范文第5篇

先查大夫的专长

挂号前一定要了解你所选择科室大夫的专长。就拿普外科来说吧,分为肝胆外科、胃肠外科、肛肠外科、乳腺外科、血管外科等。所以,可以提前了解一下大夫擅长哪一方面。这样能够顺利的找准大夫,既省钱,又省时。在挂好号之后,要把近期的相关检查资料准备好,按时间顺序排列整齐。

协和医院分为东西院。你要挂普通内科、免疫内科、妇科、内分泌科、乳腺外科、整形外科、血管外科的号直接去西院。免疫内科一向是协和内科的骄傲,一号难求。普通内科也看免疫科的疾病,水平也很不错。因此,你如果不是免疫科的疑难杂症,也可以考虑挂普通内科的号。

分清门诊的不同

协和医院的门诊分为普通门诊和特需门诊,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价格上。一个知名专家在普通门诊的挂号费是14.5元,而在特需门诊的挂号费就是300元。相对来说,特需门诊的号比普通门诊的号要好挂一些,如果要加号也比普通门诊容易。

在协和医院还有一种“外宾门诊”。这里的挂号费用是200元左右,但是出诊医生不一定都是教授、主任。这里也是对内开放的。

值得注意的是:外宾门诊的检查费用比正常的价格要高,医保也不能报销。

看急诊要论病情

医院设立急诊科是为急症患者留的一条救命线。如果你不是急诊,又挂不上号,你来这里看病,大夫会建议你去普通门诊看,因为急诊科通常是非常紧急和繁忙的。

需要看急诊的患者包括:慢性病突然发作,病情危重;在门诊看病过程中,病情突然加重,可能危及生命;疑难杂症同时病情较重,且患者不能去门诊就诊;心脑肺疾病,呼吸困难者;循环系统疾病,比如血压低于正常值的,这种情况很危急的,可以来急诊就诊。

试试加个号

如果你是以前看过的患者,直接去找护士或者你上次的就诊医生,出示你的就诊记录,则你加号的成功率会很大;如果你是新来就诊的患者,想要加个号,就要看运气了。

如果你是在其他医院确诊了某种疾病,经过治疗后效果不理想,或者病情加重,同时你还带着整套就诊过的资料。你询问一下医生可不可以给你加个号,在询问的时候一定要遵守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