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范文第1篇

教育是新一代成长和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是一切社会所必需的。教育的实质是把人类改造世界所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一代一代传下去,并不断丰富发展,使人类的认识和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推向前进。这就决定了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教育本身具有深刻的伦理道德价值。

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教师。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内容的操作,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工作。然而,教师作用的发挥,教学任务的完成,固然需要很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教学技巧,但是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没有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既教不好书,更做不到育好人。

一、职业与职业道德

人的社会生活可以分为三大领域,即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而职业生活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生命线。人的生活有近半时间是在职业生活中度过的,职业生活是人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因此,职业道德是构成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道德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从职业活动中提炼出来的。所谓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形成特殊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职业道德亦称为行业道德,它带有具体职业或行业的特征。它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往往只对从事本职业的人们适用;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往往表现为世代相袭的职业传统,如商业上的童叟无欺,买卖公平,货真价实等等;三是形式上多样性,行业不同,职业道德内容和表现形式也不同。

应该说,职业道德在奴隶社会就已经产生了,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随着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职业、行业的种类越来越多。因此,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也越来越多,并且职业道德的内容也越来越完善和丰富。随着历史的进步,一些不合理的职业道德规范被摒弃,而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被不断添加进去。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人类社会职业道德发展的崭新阶段,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过去历史上职业道德中不曾有的特征。表现在:第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础上的,其根本原则是集体主义原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第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第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达到了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统一,人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为了维护集体和个人利益,人们必须履行它,并且应是自觉地履行它。第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能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能促使社会的稳定。不是单方面的义务,而是互相应尽的责任,这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还能促使劳动者的自我完善,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途径。

二、教师职业及特征

教师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的社会分工而逐步实现的。在殷商之前教师还不是一种独立的职业,而是“政教合一”、“以吏为师”。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私学的兴盛和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教育不再为官府所垄断,教师不再是官职,而是一种独立的职业,是专门从事教育的职业工作者。孔子是私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先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民主平等的教育对象论,他十分注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师德思想并身体力行,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古往今来,一切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无不重视教育、尊重教师。没有教育、没有教师,人类的文明无法继续,社会的进步无法实现。因此,教师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第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积极传播者,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人类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如果没有教师,社会文明的传递和发展就会中断,社会进步更无从谈起。

第二,教师是人类智慧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重要作用,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是看他给了学生多少现成的知识,而主要是看他是否教会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既认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养者,对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教师既是教书的老师,更应是育人的导师。既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又要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其次,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国力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就是后天的巨大发展。因而教师的劳动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合格劳动者。

还有,教师的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影响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遗传和环境的因素,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因素,但教师的影响是占主导地位的。教师的劳动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可能决定或改变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教师丰富的学识,高超的教艺,会成为吸引学生去攀登科学高峰的“磁石”,教师高尚的品德,不倦的教诲,往往能使误入迷途的学生重新走向正道,成为有用之才。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既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求。它对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深远意义。

首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善教师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教师总是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学生进行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使之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才。由于教师所处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形成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特点。由此也决定 了教师所特有的职责和使命———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崇高职责,也是教师应尽的道德义务,能否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不难想象,如果教师对本职工作三心二意或半心半意,甚至毫无兴趣,把主要精力用在同教书育人毫不相干的事情上,那么他要完成自己的职责、使命,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必须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责任感,热爱教育、献身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其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是接受21世纪挑战的需要。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许多国家都把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增强国力作为主要任务。因而21世纪的发展既向教育和教师的素质提出严峻挑战,又为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学校教育现代化社会功能的发挥,作为学校主体的教师,与社会的接触是不会削弱的,其道德素质对学生、对社会的影响是不会消失的。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对教师的素质,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学校要发展,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仅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更要重视教师的师德水平的提高。教师在传授文化科技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格等方面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自然会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道德情感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可见,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既是教师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是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教师其他素质提高的重要动力。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需要了。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

教师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桥梁,教师对自己职业道德认识如何,把握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成效和育人的效果。

(一)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要求

1、热爱教育、勇作奉献。“热爱”是一种原动力。教师的劳动是艰辛的。只有热爱,才能感觉到为此付出的劳动是值得的,才能感受到当一名人民教师是光荣而自豪的,才能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才能在劳动的艰辛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乐于奉献是人民教师的本色,教师的工作是清苦而平凡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良心活”,教师是“蜡烛”、是“春蚕”,但也是人生的基石、伟人的梯子。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不计个人得失,富有牺牲精神。才能产生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

2、教书育人,尽职尽责。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如果光强调教书,不重视育人,不教学生如何做人,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很可能是一个“危险品”。一名优秀的教师绝不是单一的“教书匠”和传授知识的“工具”,他还是学生生活上的导师,道德上的引路人。使学生成为既掌握知识,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个人心理素质的接班人。

3、严谨治学、教研相济。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知识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掌握和正确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开拓创新,根本一条是靠教育、靠人才。它含有两层意思,一是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二是教育本身也需要创新。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创新观念,勇于探索,潜心教育科学研究,这是时代的需要,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4、以身立教、德识统一。第一,教师是教人做人的人,是做学问之人。唯有诚实,才能心正,心正方能人正,人正教人方能出正人。堂堂正正做人,表里如一是教师的第一人品,这是为师的第一资格证。第二,要以德高为人师表。教师的为人处事要公道、正派、热情、认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在日常生活中举止文明,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第三,要以善教去育人之魂,以真才实学去传授真理。既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宽广的边缘学科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方法及技能。严谨治学,不误人子弟,不给学生传授伪科学。

(二)教师与学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调节师生关系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学生是否健康成长,一方面取决于学生个人的主观努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良好的教育环境。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合,不仅决定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决定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乃至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当师生关系融洽时,即使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学生也能接受,理解教师的一片苦心。当师生关系紧张时,即使是发自内心的表扬,学生也会反感,认为是在讽刺挖苦他,收不到正常情况下的效果。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要热爱学生,这是良好师生关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行为。当然,这种热爱不是溺爱,也不是迁就学生的错误,而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慈相济。

第二,要关心爱护学生,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得到教师的爱就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增强信心,从而也会热爱和尊重教师。

第三,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平等、公正的对待。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后进生、顽皮生,教师都应一视同仁,用同一标准对待他们,不能分为三、六、九等。

第四、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诲人不倦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崇高境界。教师这种呕心沥血、诲人不倦的精神,能诱发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激情,并影响学生的理想、志趣、爱好和毅力。

教师的职业道德范文第2篇

对于范美忠现象的评价,社会各界评论很多。我认为,教师道德的评价首先要对教师道德有个定性:该教师的行为是属于职业伦理问题还是个人道德问题。涂尔干认为,道德规范分为三种:第一是每个人与其自身相关的个体道德准则的规范,第二是我们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第三是特殊活动领域的道德,包括家庭道德、公民道德和职业伦理。职业伦理是职业实践中遵守的道德规范。现代社会高度的分工造就了职业之间的高度异质性,也带来了职业群体之间的高度异质性,职业伦理只能对特定的职业生活产生影响。范美忠对自己的辩护之中,没有提到职业伦理,而是从个人道德大谈自由、平等。这反映出他没有意识到社会角色赋予自己的责任。而我们对于范美忠的批判也往往跟着他走,从个人道德层面去赞扬和批判,认为他的言行或者是冲击社会的虚伪道德,或者是违背人类的道德准则。

就职业伦理来说,范美忠现象的辩护说明社会以及部分教师对于社会赋予教师的角色及其责任的认识比较模糊。关于教师是否有义务舍身救学生,成为从职业伦理角度评价教师道德的关注重点。有人根据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做法认为教师有义务保护学生。在前几年的关于学校安全事故责任认定中,一致达成的共识是学校负有“教育责任”和有限的“监护责任”。这里的有限就是指限定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因此,教师的职业伦理不仅是教书育人,而且在极端危险的时候,应当有保护自己学生的责任甚或义务。如果是在学校之外那就属于个人道德的问题了。虽然教育部日前公布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首次写入“保护学生安全”,但是仍没有回答这一问题。因为在现代社会里,教师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社会里作为社会规范代表的“颜回”形象、近代社会“教育国家化”下作为政治同盟军与启蒙者的教师形象到当代社会“教育产业化”下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师形象,走下神坛的现代教师成为了技师或培训者。现代学校只是社会分层的工具,抛弃“教育神圣”的虚假的美丽外衣,教师的任务就是监管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帮助学生取得值钱的文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逐渐成为一种契约关系。教师的职业伦理就是承担这种帮助学生应付考试、取得文凭的责任。这样,保护学生自然难以被教师认可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出现“范跑跑现象”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就个人道德而言,“范跑跑现象”也是教育去道德化的反映。教师从事的教育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与人的生命交流与影响,比如身教。因此,教师的个人道德本身也是教育的途径或者教育内容。人们将教师道德视为达成教育的道德目标的关键性因素,无批判地认为教师应该有道德家一样的高尚道德。教师扔下学生不管自己逃命的行为,从道德教育角度而言,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对教师个人道德提出了较高的道德要求,身正为范,成为师范生的重要要求。这也是我们的争论混乱模糊的原因。

教师的职业道德范文第3篇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一)从教师本身来说高校教师要做到:

1.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提升职业道德素养人们的每一项客观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主观意识或者说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的道德行为也不例外。因此,高校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各种伦理道德规范,不仅要将其传授给学生,自己也要潜心的研究和修炼,明细各种伦理道德规范的要求,在不同的道德情景中做出符合道德的行为选择。教师在学习、研究职业道德理论时,不能仅仅限于课本,不能仅仅满足于掌握某种艰涩难懂的理论,而应该紧密联系实际,重现现实生活当中的道德情景,深入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用伦理道德思想和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去关心帮助他人,去自我锤炼提高。

2.实践职业道德理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美国学者特拉弗斯说过,“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为人师者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实践活动中,必须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和品质的陶冶,因为在其举手投足间,教育影响学生的活动就已经悄然开始了。一个高校教师处在多种关系网络和多个事务链条中,不同的角色和职责需要教师做出不同的道德行为选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深入挖掘知识内涵,掌握过硬本领,认真备课授课评课,将有关知识和技能悉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这是高校教师教学道德的要求。在科研活动中,教师必须尊重学术,不抄袭剽窃、弄虚作假,不谎报科研基金项目、唯利是图,要深入研究探索,力求学有所得、劳有所获,做出可喜的项目成果。

(二)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学校本身也应该加强制度建设来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1.实行岗位竞争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实行岗位竞争制,关键在于遵循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客观实际,本着服务社会的目的,设置岗位竞争制的规则。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要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和教师的职称评定彻底分离,根据具体情况,允许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学校和教师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签订聘任合同,在聘任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实行聘用制管理。建立和完善顺应世道要求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教师合理流动。通过实行岗位竞争达到激励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修养以适应教学的要求,从而达到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

2.建立道德评价与道德激励机制。

道德评价就是对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效果的评价,是否达到合格教师的要求。健全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对于消除师德失范现象,促进良好师德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道德评价机制的内容包括:

(1)评价主体应尽量覆盖到与教学相关的人员,如领导、其他教师、学生以及参评教师自己。

(2)评价内容主要是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具体说是教师的文化视野和价值取向两方面。

(3)评价的标准是教育效果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两者的结合明确了教师作为一个“文化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道德激励机制是对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鼓励的激励措施。可以按照道德评价的结果树立鼓励先进的导向,带动更多的人争取先进的;也可以通过学校的办学理念来显示高校组织的特色与优势,激发教师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3.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教育管理工作。

要提高教师素质,学校领导必须要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抓紧抓好,制订本校的师德教育工作方案,明确师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并要订出贯彻落实方案的措施。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开展师德教育,使教育落到实处,收到实际效果。师德教育在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内涵与外延,有其不同的目的要求,有其不同的学习内容,高校教师要常学常新,不断学习,自觉接受教育,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搞好本职工作。每个教职工要把为人师表作为一个重要标准,来衡量检点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合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高校教师的师德对大学生的影响重大深远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高校是高素质人才成长的摇篮,是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基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也是对合格的大学教师的根本要求。教师是党的教育事业的实施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广大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引导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

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能否培养造就大批优秀的人才,关键在教师。而良好的师德则是对教师的根本要求。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即使个人的业务能力再强,科研水平再高,也不可能为学校的发展、为培养人才作出贡献。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为此,作为教师既要加强自身修养,又要追求自我完善,不断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在社会生活中吸取营养,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相关文章: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途径和方法

2.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3.教师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教师的职业道德范文第4篇

(一)献身教育,爱岗敬业

具备献身教育事业和爱岗敬业是每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就应该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他留学回国后献身教育事业三十年,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应该学习他的那种为中国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教师是教书育人的职业,教师的职业关系到成千上万的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学生的前途和事业,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在学校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对教育事业没有热情和忠心就做不好教育事业,没有对学生的上心和关爱就做不好教师,但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存在没有教学热情,怠慢教学,没有教育动力,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迫在眉睫。要让教师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把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教育事业相互统一,努力做到献身教育事业,爱岗敬业。

(二)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在教育工作岗

位上应该常怀一颗爱心,教师应该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塑造自己完美的心灵,把自己毕生所学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要关爱每一位中职学生,关心他们的每一个阶段的成长和发展,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作学生的良师和好朋友。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只是关爱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忽视了对成绩一般的学生的关爱。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重点关心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家庭有困难的学生。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要充分的了解每一个学生,做好学生工作,要做到充分的尊重学生,要细腻的观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心他们的在学习上和生活上是否能健康全面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严格的训练,要严格的有限度,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基础较低,普遍具有厌学的的心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应该多和学生交流,进行心理教育,多关心,让他们重新有了学习的信心。

(三)刻苦专研,开拓创新

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很高很全面,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目前存在的情况是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不够或者不精通,专业知识的素养不高,这样是无法进行数学教学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必须要刻苦学习专研,专研新的教学方法,勤奋学习,要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的积累的更新,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做到一专多能,多才多艺。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要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数学知识的要求,要满足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学习,不断进取,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实现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必须做到创新,在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做到创新,在教学中树立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的学习创新。

二、怎样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

职业道德针对现代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为了达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这个规范中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的要求,笔者根据在新疆文化艺术学校教学数学的多年的经验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

(一)加强宣传,建立监督机制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宣传,让教师明白自己在日常的教学中有哪些行为是违背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哪些行为是不应该做的,还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培训,专业的进行辅导和考核,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职业道德不高的问题。还要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监督,要建立严格的监督体制,定期让学生进行评教,教师之间的互相评价,要实行奖惩制度,对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教师进行奖励对职业道德素质较低的教师进行惩罚。

(二)自我学习,自我反省

教师自身要不断的进行道德的修养和反省,要虚心的学习,接受学生和家长的建议,要自己进行不断的提高和自我反省,防微杜渐,自律修身,熟练运用自我解剖法、自重自省法、自警自励法、自律审独法等方法进行修养。

(三)重视职教,加强培养

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要重视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师的地位,提高职教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加强对职教教师的教育培训,提高职教教师的薪金待遇,让职教教师有动力和信心进行教学。

三、结语

教师的职业道德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校 青年教师 师德师风 对策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青年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和大量的教育实践来看,大多数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总体上是好的。都能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但不可否认在青年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术不够严谨,学术风气不够端正。

自古以来人们视教师为圣人,将学术领域尊为纯洁的圣土,容不得学术作品有半点瑕疵。但是现实情况是,媒体报道的关于高校教师剽窃,抄袭,照搬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尚存在,高校少数青年教师做学术时敷衍了事,态度不求严谨,将学术研究功利化,这样的学术风气扩散了学术研究的歪风,玷污了学术殿堂。

(二)敬业精神不足,功利思想浓厚。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越来越浓厚,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下滑,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教师的课时增多,在课时津贴等项目的驱使下,部分青年教师承担过重的教学任务,为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疲于应付工作量,忽视教学质量,导致学生接收的知识含金量降低。另有一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发展副业,将精力主要放在经营副业上,而将教学放于次要地位。

(三)理论知识积累较多,实践经验缺乏。

高校大部分青年教师的学历都在硕士以上,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专业基础扎实。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课堂讲课内容集中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宽度。培养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才能发挥。

(四)为人师表意识不浓厚。

为人师表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师的行为规范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也影响教书育人者的形象。目前高校部分青年教师中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备课不充分,上课敷衍了事,上课迟到,提前下课等教学问题时有发生;部分青年教师在言谈举止上不够端庄,授课过程牢骚满腹,对时事评论不够客观;在名利的影响下,片面追求课时量,治学不严谨,剽窃他人成果现象屡见不鲜。

二、提升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措施

要使高校青年教师真正领会师德的真正内涵,必须从各个方面培养师德,在当前新的形势下要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抓好典型,以榜样示范。

道德建设离不开榜样的示范。首先,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言行一致,以身作则。高校的中老年教师也要带好头,为青年教师做出表率。其次,要重视典型的示范,古人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要善于利用现实中的先进典型教育他们。最后要鼓励青年教师追求进步,注意在青年教师中发现、培养和树立典型,宣扬和表彰青年教师中的先进典型,使青年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抓好典型、发挥榜样力量的同时,还要指出不良行为倾向,并加以引导,抵制错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

(二)注重教师发展,关爱学生成长。

一方面必须树立“以人为本 ”的指导思想,真正关心教师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切实维护教师的利益,重视教师个体发展的需要,解决教师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教学工作;将师德建设同解决教师困难结合起来,增强师德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积极推进民主治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教学一线的教师能够充分参与学校的管理与建设。另一方面,帮助高校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尊重学生自主性精神来使学生人格得到完善,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帮助教师重视对每位学生综合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推行平实的工作作风和真诚的师爱,多一些俯身倾听,少一些冷面教训。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尊重他们的人格,做到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努力发现和开发每名学生的闪光点和潜在的优秀品质,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三)强化管理严格考核,强化激励机制。

考核其实质是激励,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和加强作用。激励机制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手段,首先设立奖项,对在教育,师德修养等方面的优秀典型进行表彰奖励,调动教师在搞好教学科研的同时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将师德考核指标量化并与个人自评、学生测评、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评定相结合,增强考核过程的透明度和科学性,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师德考核优秀的教师应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应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奖优罚劣以促进师德师风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教师德性养成教育。

高尚的师德需要培育,必须重视教师自觉地加强德性养成,所谓养成主要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自己的德性,使德性养成成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动的要求。促进校内外学术的广泛交流,搭建学术交流合作的平台,以知识学习与共享思想的推进促进高校教师不断地丰富自身学识、做到终身进取,以此不断激发教师奋进的事业心和拼搏精神;培养高校教师的团队精神,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带动和融洽师生关系;通过各类文娱、体育活动和健康的教师沙龙,如:教师音乐会、艺术展、文化交流、心理咨询等活动推进高校教师高雅志趣和爱好活动培养高校教师高雅的志趣和爱好,丰富高校教师的业余生活;帮助高校教师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培养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不断更新观念,努力创新,共同打造高水平高校师德建设体系。同时,高校教师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才能使自己逐渐成为对一切都洞悉于胸的智者;才能成为宁静淡泊,旷达宽厚,坚韧无比的仁者;才能成为胸藏万卷,心怀天下的文化传递者。

(五)严格高校教师师德考核与制度规范建设。

高校建设者们应建立一整套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指标体系、组织体系、实施体系、奖惩体系、监控体系、反馈体系以及循环改善体系等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师德规范,加强师德监控,实现对高校师德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切切实实把考核结果与教师切身利益紧紧挂钩,为奖惩决策服务,以最大化考核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