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政治理论常识

政治理论常识

政治理论常识

政治理论常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路径

高中政治教学主要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教学目标,对学生心理发育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对教材解读不完善,出现脱离生活实际等现象,使政治学科很难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生活化,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一、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标准之下,现代教育中教师成为了课堂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学生逐渐向着课堂的中心位置转变,成为课堂的主体。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这一点,摆正自己的位置,更好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生活化作为高中政治教学的一部分,认真研读教材之后将所授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贯穿教学的始终。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的教学设计,将枯燥的政治理论转变成具有生活化的、通俗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其次,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针对设计好的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进行挖掘,找出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切入点,让学生正确理解生活化的政治学科。最后,教师需要保有探究与创新的精神,根据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例如在学习货币知识时,教师应当将整堂课的教学理念放到生活化上,将有关货币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回想货币在生活中扮演着那些角色,发挥着哪些作用,从而更主动的去接受相关知识,并更加明确且牢固的记住有关货币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将政治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政治的难度。

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高中政治教学所包含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内容相对繁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对知识进行筛选,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特别是政治学科理论较多,教师只有将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政治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更突出一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的生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鼓励学生将政治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高中政治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即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教师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向学生展示政治学科与生活相联系的一面。教学中教师应当避免照本宣科现象的出现,让政治学科变得更加平民化与生活化,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理论作为重点内容教授给学生。例如在学习经济常识中与税收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后通过网络等手段对我国现代的税收政策进行了解,并对家庭的收入来源以及纳税情况进行调查。从而做到真正把握税收政策对群众日常生活的影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国外的税收政策与国内的税收政策进行对比,特别是对纳税人以及税款走向进行比较,从而更为深入的理解不同的税收政策所带来的不同影响。可以说经济常识、政治常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更为密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适当引导学生在学过相关知识后去观察日常生活,从所观察到的社会现象中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而哲学常识相对抽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列举恰当的例子,使学生体会到哲学知识对日常生活尤其是为人处世的影响,更好地发挥政治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三、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高中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而政治学科又具备一定的枯燥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丰富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向着生活化方向转变,创设一种更为轻松的、趣味十足的课堂。使学生更加喜欢政治学科。最为简单的就是在教学中加入举例子、列数据等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数据和例子面前更加明确相关的政治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会带来哪些影响,并正确理解相关理论的研究背景及其价值所在。教师还可以采取情景法进行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更贴近生活的环境下学习政治知识,并在相应的情景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采取合理的方式,逐渐引导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找到二者的相通之处,使学生养成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提升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文化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对与文化相关的知识点进行预习,并通过查阅资料的形式进行总结,在课上进行相关成果的交流。文化作为政治常识的一部分不仅是政治学科的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师在进行成果展示时还可以加入一些更为新颖的例子来充实学生的学习成果,将有关文化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系统化。这样相对枯燥的政治理论变得生活化,使得课堂更具备趣味性,也让学生更加容易的接受相关知识,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其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明确政治理论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在高中政治课课堂上注重生活化的体现,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角度使政治学科具备生活化的特点。激发起学生学习政治的欲望,并学会正视政治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提高学生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将课本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最大程度上发挥政治在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

作者:孟红英 单位:衡水第十四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士友,杨雷.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路径解析[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3:96-98.

[2]任国平.浅析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3,29:55.

[3]陈艳.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81.

政治理论常识范文第2篇

前言

目前,在我国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党校教师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方面的学习是统一的,并且他们都主张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针对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党校应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使得学生理解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学习的方法和本质,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老师还是采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缺点是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到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真正意义。这样学生很难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政水平,甚至会导致学生厌倦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的问题出现。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规范教学的过程,加强对学生的对我国现阶段思政的认识,以提高学生学习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的兴趣,要不然很不利于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2]所以说,由于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设计方式的不合理,也会影响到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质量。

2.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源头

目前,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根本不关心我国的实时政治,导致学生的思政意识比较狭窄。但是,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忽视了对学生的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要求。学生只有真正关心我国的实时政治与国际大事,才能积累广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方面的知识。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能通过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而间接地获得知识的机会是很有限的,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政觉悟。因此,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源头。

二、提高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策略

1.培养党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思维习惯

人们常说的指的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思维习惯就是被自身的思维干扰了的思想政治理念,产生了对思想政治理念的偏差。这就导致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想政治的思维模式存在差异的问题普遍存在。虽然随着党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经常的不断加深,一些思想政治理念已经为党校学生群体所接受。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对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还比较单一,即一种思维跨度所引发的思维习惯的差异。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党校学生群体经常出现案例搭配、逻辑结构的错误,这都由固定思维所引起。与此同时,由于文化视角的差异,造成党校学生存在其固有的思维习语,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我国党校学生碰到最为困难的问题即是对思想政治理论专有术语的解读,这对于党校学生的思维理解造成了十分大的阻碍。受传统思维的长期影响,对于其他文化的较少涉猎与储备,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

2.加强党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作用的认识

一般情况下,中国党校的各个专业的党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思考的机会并不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的中国党校学生就会对思想政治学习产生轻视心理,错误的认为自己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就对自己没有什么帮助了。因此,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之中,这些党校学生自暴自弃,不去认真的锻炼自身的思想政治能力。[3]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及我国国际化水平的日趋提升,思想政治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理念,势必在我国党校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之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党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锻炼的过程之中,党校学生往往想着通过获取某种特殊的方法,事半功倍的进行思想政治知识储备的提升。但是,在知识的积累过程之中,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一旦党校学生遇到了需要自主思维的案例分析型的思想政治问题,学生就会显得手足无措,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和解决的办法,进而自暴自弃,导致思想政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政治理论常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 高校教学 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Ideas on Strengthening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Effectiveness

ZHENG Shikun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Zhaotong, Yunnan 6570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on how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college discussion, study countermeasures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 for the real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Effectiveness give some suggestions.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needs to follo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o reform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llege teaching; theory teaching

1 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因素

(1)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易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社会的飞速发展,在带来社会财富、人类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越来越常见的攀比心理和不断扭曲的财富观念,在一步一步侵蚀着学生的周围环境,正确的价值观念反而被人们所忽视,过分的物质追求为人们所推崇。不仅如此,官员的腐败现象日益严重,也在耳濡目染间影响着学生的周遭环境。所有的这些行为都在给学生传达一个信号,那就是利益至上。在这样一个充满利益追求的社会里,学生很难去接受教师所讲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反而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偏。

(2)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常采用大课的模式,几个班级一起上课,学生人数众多,而老师却只有一个,这就很难使老师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学生也不易集中注意力来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常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课做笔记的方式,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大大影响了上课的效率。没有参与的学习算不上真正的学习,老师和学生之间既没有课上的交流也没有课后的探讨,这就使得学生无法接受老师所授的内容。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身素质缺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往往缺乏系统的学习,从未接受过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很多教师甚至是由辅导员来担当,这就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无法保证。不仅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常是大课教学,且课时多,工作量大,一个老师经常一天要上十几个班级的课,对教师的身体素质要求也很高。长久的上课容易导致教师的精力疲乏,特别是一天的最后几节课,这就很难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和掌握,不利于学生在思想上的发展和进步。

(4)传统的教材很难适应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一切都瞬息万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应当如此。然而,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依然采用传统的教材,并未随着社会的变更而做出较大的修改以适应当前的大环境。而且,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材在很多方面与中学的思想政治理论教材重复,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容并没有随着学生的学业升高而出现大变化。对学生来说,学习重复的东西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

(5)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认同。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没有什么兴趣,大多都是因为考试而被迫学习,这就很容易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偏见,不认同其中的理论知识。况且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枯燥而且深刻,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然而,高校的学生要面对大量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往往会选择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放到一边。另一反面,大部分的理科生因为高考而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基础薄弱,从而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实效。

2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2.1 营造积极正确的校园环境

高校应该倡导诚实诚信、公平公正的良好风气,用马克思主义、主义思想引导学生的思想,建立校园规范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积极正确的校园环境的营造。只有建立合适舒心的校园环境,才能潜移默化的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

2.2 建立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只有积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多样的教学方式,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使之真正益于学生的学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增加对社会事件的探讨,使学生在对社会现象的探讨过程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前的社会大环境,并且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得出正确的评价,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有思考,有探讨,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化。

2.3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普遍素质不高,很多老师缺乏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必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知识培训,着力提高思想政治老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大大提高并使学生真正受益。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组织思想者政治课教师到其他高校进行学习和深造,学习其他高校的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式,使学生乐于接受,喜爱学习,以加强教学的有效性。

2.4 改革教材的内容,减少教材的重复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陈旧,且与中学的思想政治教材有诸多相似之处。必须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内容,增加最新的时事政治,社会现象,理论和案例相结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必须注意减少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与中学的相似处,通过将理论知识进行升华,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学习和进步的空间,大大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

2.5 加大正确观念的宣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强制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排斥心理,让学生很难认同思想政治课的观念思想。必须大力宣传正确的思想和观念,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优秀的思想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这些伟大思想的魅力,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学生能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促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发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3 总结

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许多的问题,总体缺乏实效性。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良好环境的营造、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师素质的提高、教材内容的变更、学生正确意识的树立等方式,来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价值观念和正确的意识,也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好地教学,从而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帮助,并为他们在将来社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颖红.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实效性[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2).

政治理论常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双师型”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164

1 前言

根据国家高职院校的教学培养目标,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仅局限于教授专业课的教师,而对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计算机课程等公共课程的教师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上探讨了建设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

2 “双师型”教师及教师队伍的内涵

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应该是:能够很好地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较好适应社会发展对高职生提出的要求,具有与时俱进、完备的知识系统的教师素养以及坚定的思想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的教师。而“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一个整体,并不是我们想当然的认为是“双师型”教师的简单组合,而是有着共同教育目标的一个教师队伍。如果没有这一共同目标,就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为共同的目标是任何团队或组织形成的必不可缺少的条件[1]。另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具有坚定的思想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也与“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相符合。

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就是为了实现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双师型”教师为主导,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人教育人的高职教师队伍。

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双师型”教师除具备一般“双师型”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之外,还应特别具以下素质:必须具备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要精通业务、把握教学规律、理论功底深厚、正确理解社会热点等等;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具备较丰厚的经济常识,并把经济常识贯穿于平时的教学活动当中;还需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师型”教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建设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

3.1 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以及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而教育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学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锻炼的结合。但是在近些年来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往往是只重视理论的教学,平时的考核方式也只是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在实践教学方面却与课程目标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其主要原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以及综合素质不适应实践教学的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方面,一些教师的认识不到位,还停留在思想政治课只需单纯教授理论知识,至于实践教学是没有必要的错误认知上,造成教学观念落后和教学模式固定化。

随着国家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和规范,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深化教学效果。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学生思想上出现的问题通常是,是非分辨不清,容易出现思想倾向问题;行为规范问题,在课堂上违反课堂纪律以及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等问题;日常生活问题,学生心理承受力比较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和应该帮助学生解决的问题,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很少注意到这些。因此,要想进一步实现国家的教育目标,培养“双师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非常必要的。

3.2 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上来看,其教学目标是一致的,但是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更重视理论的应用型和教学的实践性。因此,实践教学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特色,但是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片面重视理论教学,对于进行规范的实践教学,缺乏相应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因此,要想进行扎实有效的实践教学,就必须起用一大批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和具有系统知识储备的 “双师型”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所学专业进行密切联系,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用所学理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3]。

3.3 有助于适应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变化

为了适应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国的高职院校的教育体制正在一步步进行调整,为了培养技能型人才,在学制、课时以及教学内容、师资等方面都在进行一系列的变化,首先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公共课的课时缩短,这就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进行教学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双师型”教师所具备的特殊能力和素养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双师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理论知识丰富和实践能力强两方面的优势,在进行理论授课的同时联系自己的实际,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理论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所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这需要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不断探索共同努力,以期实现高职院校的教学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范欣欣.做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实行之我见[J].新课程(教师),2010,12(5):89-90.

[2]乔莉莉.高职实践性取向“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8(4):87-88.

政治理论常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同学科背景 大学生 政治参与 比较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2

大学生政治参与是指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大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治参与意识以及与此联系的实际政治参与行为。内容主要包括投票、选举、发表政治评论、加入政治组织、参加党团活动、投身政治生涯等。大学生普遍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程度,关心国家命运和社会现状。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的标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无论是对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还是大学生的自身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问卷设计的目的和内容

本次问卷从受调查者个人基本情况、政治知识、政治意识、政治行为四个方面来设计,具体内容涉及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大学生对一些政治参与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待政治参与的态度、政治参与的方式、入党意愿和入党动机、个人了解政治的主要途径、参加的政治活动、关注的社会问题、影响个人参与政治的因素等问题。问卷调查以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和行知学院法学分院这两个有同学科的学院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选取80个样本进行统计分析。

二、同学科背景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比较

1.从政治认知看,法政学院学生的政治认知更强

大学生政治认知,指大学生通过教育和实践所习得的对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认知,是参与政治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政治参与的质量和效果。

就大学生对一些政治参与知识的调查,两学院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认知都表现较为不错。但相比较而言,无论是哪一项,法政学院的学生都表现得更了解。在“我国现任国家主席是谁”、“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哪个机构”两项调查中,甚至所有人都表示了解。

2.从政治参与意识看,法政学院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更强

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指大学生对集体、国家乃至国际大事等政治活动,自觉认识、积极投入的心理状态。政治参与意识强的公民通常表现为具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调查显示,就“对待政治参与的最好态度”调查,法政学院的学生选择“积极参与”的占72.5%,“不介入”的占12.5%;法学分院的学生选择“积极参与”的占55.O%,“不介入”的占27.5%。就“是否愿意参加中国共产党或者其他政治组织”的调查,法政学院的学生77.5%表示“非常愿意”或“愿意”,2.5%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法学分院的学生则有72.5%的人选择“非常愿意”或者“愿意”参加,15.O%表示“不愿意”参加中国共产党或者其他政治组织。通过比较看出,法政学院“非常愿意”和“愿意”参加中国共产党或者其他政治组织的大学生比例较高,但相差不大。但是“不愿意”参加中国共产党或者其他政治组织的大学生,法学分院的学生是法政学院的学生6倍,表现更为消极。综上所述,法政学院的大学生政治参与思想更加积极,政治参与热情更加高涨,政治参与意识更加强烈。但通过两个学院学生对入党动机的认识的比较显示,法政学院的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更加趋向功利性。

3.从选择的政治参与方式来看,法政学院学生方式更多样化

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表达、政治接触等都是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方式。此外,还可选择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学生会干部竞选、班干部或者团干部选举等方式参与校园政治。

调查显示,就“大学期间是否参加学生干部选举”,法政学院和法学分院的学生参加过此类选举的学生所占比例大致相当,分别有近90%的学生参加过班干或者团干选举,近80%的学生参加过学生或干部选举,近50%的学生参加过其他团体组织干部选举。但就“大学期间是否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数据显示,法政学院有88.75%的学生选择是,而法学分院只有53.75%。就“大学期间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的数据显示,法政学院学生90.0%参加过社会实践,而法学分院只有53.75%。综合来看,法政学院的学生政治参与方式更多样化,且非常注重志愿者活动(88.75%)和社会实践(90.0%),这些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提高政治参与意识,增强政治参与能力。

4.从参加的政治活动内容看,法政学院学生参与范围更广

调查显示,就“平时参加的政治活动”,两个学院的学生参加的政治活动种类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法政学院的学生有3人(1.5%)参加过游行,而法学分院的学生没有。同时,两个学院的样本量都为80,计算得到,法政学院学生每人参加2.4625项政治活动,而法学分院学生平均每人参加约2.075项。比较之下,法政学院的学生所参加的活动更为广泛,但相差不大。就“平时参加的政治活动”,法政学院的学生平均每人关注4.5项社会问题或学校问题,法学分院的学生平均每人关注3.1项,比较而言,法政学院平均每位学生关注的问题更丰富。从侧面反映出,他们对政治活动更感兴趣,政治参与意识和热情更加浓烈,参加的政治活动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这与前面的比较结果相吻合。

三、同学科背景下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政治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待政治参与的态度,进而影响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调查显示,法政学院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影响相当大,决定了我的参政态度”的11.25%,“有一点影响”的62.5%;而法学分院认为“影响相当大,决定了我的参政态度”的10.0%,“有一点影响”的52.5%。比较可见,法政学院学生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上学到了更多的政治参与知识,进而形成更强烈的参与意识。但要看到,仍有25.0%的法政学院学生和22.5%法学分院的学生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影响,与现实脱节”,有1.25%的法政学院学生和27.5%的法学分院学生表示“不清楚”。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改革,以更有利于大学生培养政治参与意识和素养。

2.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渠道

大学生需要通过参与渠道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和利益追求。可见,政治参与渠道是否充分是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调查显示,32.1%的法政学院和17.5%的法学分院学生认为参与渠道不通畅会影响他们的政治参与,在各政治参与影响因素中分别排第一和第三位,说明政治参与渠道不通畅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同时,对“政治参与渠道是否通畅”的调查发现,法政学院的学生60.0%认为通畅,而法学分院的学生只有50.0%认为通畅。可见,法政学院的学生所拥有的政治参与渠道相对通畅。但两个学院分别有40.0%和50.0%的学生认为政治参与渠道不通畅。需从各方面拓宽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渠道,以促进其参与政治活动。

3.价值取向、就业方式的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抬头,大学生越来越重视个人利益的实现。7.1%的法政学院学生和31.25%的法学分院学生表示“得不到直接报酬”会影响他们的政治参与。同时,大学生面临学习和就业双重压力。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趋势面前,大学生易偏向关注自身发展,缺乏时间和精力甚至不愿去思考国家政治问题。大多数大学生更愿专注于自身知识提高和实践技能培养以期在未来就业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相对而言,法政学院学生基础较好、学历较高,毕业后更可能找到心仪的工作。综上所述,利益分配方式和就业前景对法学分院的学生影响更大,进而影响他们的政治参与状况。

4.学校学院的政治文化和氛围

作为政治参与的特殊主体,大学生尚处于政治社会化进程当中,学校仍然是他们接触的最多的环境。调查显示,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的学生讨论政治的状况的更加积极。调查对象中,法政学院学生经常谈论政治的比例为30.0%,不存在不讨论政治的学生。而法学分院的学生经常谈论政治的比例为25.0%,同时有7.5%的学生表示从不涉及政治讨论。另外法政学院学生表示周围同学经常谈论政治有42.5%,不存在从不涉及政治谈论的学生,而法学分院学生表示周围经常讨论政治的同学为30.0%,15.0%的同学不参与政治谈论。综合来看,法政学院的政治文化更加浓郁,政治氛围更加积极,有利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

5.家庭氛围

家庭环境是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基本环境,对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父母自身对政治参与的态度、对子女参与政治的态度、父母自身的政治意识和素养等等都会对子女的政治参与现状产生影响。

调查显示,法政学院的学生在家庭中讨论政治的状况更加良好,经常谈论政治的比例为42.5%,远高于法学分院学生经常谈论政治的比例(22.5%)。父母对子女政治参与的态度也更加积极,支持子女积极参与的比例有47.5%,远高于法学分院的比例(22.5%)。同时,法政学院学生在家里收看新闻的频率更频繁,一周数次收看新闻的比例占70.0%,远高于行知学院法学分院的比例(27.5%)。可见家庭氛围是影响两个学院学生政治参与的原因之一。

四、完善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对策

1.改善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环境

良好和谐的政治环境和氛围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具有重要意义。为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认知,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环境的共同改善。

(1)营造良好的校园政治文化氛围

学校是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最重要的环境因素。首先,学校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民主的校园政治文化,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提供广阔的空间。高校应重点扶持一些政治类社团,经常开展政治活动,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提高政治认知,增强政治参与能力,为大学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学校要自觉承担传播主流政治文化的责任,引导大学生接受国家倡导的主流政治文化,以减少非主流政治文化对大学生的冲击。为此,学校要加强校园网建设,对大学生网上政治信息获取和网络政治参与进行监督和引导。

(2)创建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第一,提高家长的政治理论素养。家长要对子女政治参与进行引导。为此家长要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提高政治素养。第二,转变家长政治观念和教育观念。家长应认识到政治社会化价值,支持和理解政治教育,自觉承担对子女的教育责任。第三,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政治理论只有运用到实践中才会发挥作用。第四,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成长在和谐民主的家庭的大学生会形成健全的正直人格。

(3)营造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

第一,建设协调一致的制度环境,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创造制度条件。不仅要坚持已颁布的保障公民政治参与的法律依据,且也要制定新法律,以适应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从而更好地保障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第二,弘扬主流政治文化,减少各类政治社会化途径影响的冲突,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第三,加强网络管理和建设,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创建良好的网络环境。运用法律和技术手段,加强网络监控和管理。第四,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

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

(1)加强政治观教育,强化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

首先,加强政治参与理论知识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主体意识。在政治生活中努力提升自己,将学习与实践有效结合,发挥主人翁精神,参与到社会政治建设中来。其次,加强政治参与引导,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自觉性。课堂内外,为学生营造积极的政治参与氛围,使其对政治参与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

(2)加强政治参与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能力

首先,建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校园文化,为政治参与教育提供良好环境。提高教育者素质修养,以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积极进取的态度影响学生。其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内容。让大学生接触和了解基层民主选举活动,使他们懂得政治参与的程序,掌握更多政治知识,具备较高政治能力。最后,抓好“两课”教学。“两课的教学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教学,更应通过对当代社会的分析,使大学生全面准确了解社会,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

(3)提高大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加强对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的引导

在教导大学生学习更多知识的同时,要引导他们鉴别政治参与中的误区。首先,通过科学的理论认知,强化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同。其次,让大学生在实际政治生活的参与中行使政治权力,通过对国家和社会事物的管理增强社会责任感。再次,树立正确政治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4)提高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健康发展

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引导和管理职能。首先,加强对党团组织的认识,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团组织的大事来抓。其次,发挥党团组织教育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健康发展。发挥党团组织作用,加强大学生的实践组织活动,和政治参与心理疏导,促使积极健康参与政治生活。最后,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发挥学生党团领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