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观察叶片的结构

观察叶片的结构

观察叶片的结构

观察叶片的结构范文第1篇

/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初步学会显微镜使用技能后,迫切想要观察细胞的结构,而观察细胞的前提是做好临时装片,所以制作临时装片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掌握了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后,对其他材料的临时装片的制作就有的放矢,有利于教师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结构”的探究式教学。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2.2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猜测、类比等方法,培养勇于探索、积极思维的好习惯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正确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结构的方法步骤;比较和归纳植物细胞的结构;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4 教学过程

本节的实验教学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模式,突显实验的“探究”功能,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究式学习,变学生的个人独立学习为多方合作学习,由此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流程如下。

4.1 复习巩固显微镜的使用

学生思考显微镜的组成及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为观察细胞结构作准备。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到前面来展示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并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加以纠正。

4.2 创设情境,引入实验教学

教师提问:同学们,当你们学会使用显微镜后,一定很想看一下构成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的真面目吧?大家想想怎么看呢?教师以问题引入新课。

4.3 探究观察植物细胞结构的方法和步骤

4.3.1 探究活动一: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结构

教师:试想一下,把一片洋葱或一片叶子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能看清内部结构吗?

学生:随手把一小块洋葱或把一片叶子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看不到。

教师:为什么看不到呢?

学生:太厚,挡住光线。

教师:是的。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应该是薄而透明的,我们应该把观察的材料制成玻片,放在载物台的通光孔中央,通过反射光直接传递到目镜,这样才有可能看到物像。

学生:讨论撕下表皮来看,也有的想切成薄片来看。

教师:让学生先撕下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制成装片,然后自学和讨论“观察细胞结构的方法步骤”。

学生开始自学课文,尝试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装片,教师巡回指导。有的学生撕下洋葱表皮后直接放到载玻片下,发现表皮卷起来了。教师问:卷起来能看清表皮细胞结构吗?学生说:不行。于是,学生就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让材料平展开来。有的学生不染色就看了,发现效果不好,于是理解应该正确染色后观察效果好。在学生自学课文后,有的学生还是在染色、吸染液、盖盖玻片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操作,此时,教师就及时而有耐心地提醒、启发和引导学生逐步到位。教师把做得比较好的或存在问题的装片通过显微投影展示出来,总结学生实验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在这一实验中,教师改掉先向学生示范制作过程,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一贯做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和探究、讨论和交流、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事实证明,学生通过多次尝试,达到了比较好的实验效果。最后,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回顾总结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装片的整个过程。

4.3.2 探究活动二:观察青菜叶片表皮细胞结构

在完成了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装片的实验后,教师在课堂中增设了观察青菜叶片表皮细胞结构的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创新思维的能力。学生手拿叶片,思考:如何观察叶片的细胞?叶片的表皮细胞结构是否和洋葱磷片叶表皮细胞结构一样呢?教师让学生先相互讨论、设计方案,然后来交流各组的设计方案。在如何取材方面,学生们讨论出三种做法:切薄叶片、撕表皮、刮取部分叶肉后观察细胞结构。学生讨论,得出取材后的操作步骤如同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结构的步骤。在讨论青菜叶表皮细胞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结构是否一样的过程中,学生们作出了2种假设: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最后教师让学生尝试斜向撕下叶片的上表皮或下表皮后进行观察,有的学生还尝试用刀片刮掉叶肉后观察。实验中,有学生提出是否要染色。教师让学生通过自行探究来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不染色的比染色的观察效果好,教师指出:如果本来就有颜色的,就不必染色。整个实验过程完全是让学生进行探究、操作,教师利用显微投影展示学生的实验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

4.3.3 探究活动三:观察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的结构

这又是一个补充性的探究性实验,学生通过以上2个实验的操作后,经过反复讨论、多次尝试,最后通过教师补充,得出如下的实验步骤:用洁净的纱布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用刀片将洗净的黄瓜表皮刮掉洗净刀片后,用刀片轻轻刮取少许黄瓜表层果肉将刮取的少许黄瓜果肉碎屑均匀地涂抹在载玻片的水滴中正确盖上盖玻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在每一次观察完一种细胞结构后,教师都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把自己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图片画出来,指出名称,然后比较所画的图片。通过比较图片,学生们总结出植物细胞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

5 教后反思

5.1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重视“教会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探究学习”、“做中学”和“合作学习”,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学生主动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探究的要素,深刻认识到学生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在“研究中学习”和“探究中学习”的教育观。

5.2 课前师生准备充分

开放实验材料是观察植物细胞一节探究式教学的基础。学生在初步掌握了使用显微镜技能后,非常迫切要观察多种植物的微细结构,所以教师课前让学生自愿准备感兴趣、可观察的多种植物材料。如:洋葱、青菜叶、新鲜的黄瓜、成熟的番茄等。实验中还要准备好3H铅笔、绘图纸、尺等完成绘图。教师除了准备好学生准备的材料外,还要准备好清水、碘酒溶液、镊子、刀片、解剖针、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实物投影仪等,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做好准备。

5.3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制作动画、剪辑视频、图片展示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规范操作。

观察叶片的结构范文第2篇

1.程序观察法

实验时,教师首先指导学生明确实验观察的内容,拟定详细的观察计划,制定具体的观察程序:从上到下、由外向内、由粗到细、从局部到整体等。例如:在“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实验中,教师提前在实验室培养大蒜或洋葱,待根长约5cm时,让学生先用肉眼从整体到局部,观察根的形态、根尖的颜色、部位。然后用放大镜从上到下观察根尖的四部分。接着用低倍显微镜由粗到细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分清根冠、生长点、伸长区、成熟区。最后用高倍显微镜仔细观察各部分细胞的大小形态、结构特点、排列顺序。在“观察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指导学生先从上到下依次观察一株完整的番茄的果实、花、叶、茎、根等器官,再由外向内仔细观察果实外面的果皮和里面的种子;花中的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叶的表皮、叶肉、叶脉;茎的树皮、木质部、髓等结构,进一步理解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准确记忆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观察,集中了注意力,加深了感性认识,牢记了结构名称,掌握了重点知识,训练了观察能力。

2.对比观察法

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通过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实验时,可分别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番茄果肉细胞、菠菜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通过观察可知:洋葱表皮细胞近似长方体,番茄果肉细胞近似球体,菠菜叶表皮细胞形态不规则,但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但由于它太薄,而且紧贴细胞壁,用光学显微镜是不易观察到。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实验现象得知: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不同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形态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在做“观察茎的输导作用”实验时,用常见的生长旺盛的女贞、冬青、黄杨、月季为实验材料,分别摘取粗细、长短基本相同且有绿叶的上述植物的枝条各一枝,全部插在同一盛有稀释的红墨水的锥形瓶中,4-5h后观察木质部的染红的导管,可以看到:女贞的最清楚;月季、冬青的次之;黄杨不太明显。在做“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时,用马蹄莲、吊兰、朱顶红、芦荟、冬青为实验材料,分别摘取二片大小相同的上述植物的叶片,取每种植物的叶各一片为一份,分成均等的两份,一份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另一份放在盛有质量分数为30%食盐的烧杯中,经过4-5h,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清水中的各种植物的叶片挺硬,而30%食盐中的叶片,较薄的马蹄莲、吊兰、朱顶红的叶片明显萎蔫变软、较厚的芦荟、冬青的叶片稍微萎蔫。通过多种材料的对比实验,学生了解到植物细胞在清水中都吸水膨胀,在30%食盐中都失水萎缩,但有的失水较多、有的失水较少。同一实验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对比,学生通过对比观察不同材料的不同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实验结果,加深了实验的印象,加强了对实验中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3.问题观察法

观察叶片的结构范文第3篇

1观察种子结构

小麦种子是单子叶植物种子,常常与双子叶的菜豆种子进行对比教学。提前两天用水浸泡小麦种子,让其充分吸水。实验时,用解剖刀沿种子凹处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剖面,认识胚、胚乳、果皮和种皮等结构。

2探究种子的营养成分

2.1水分的探究:在试管底部装入适量的小麦种子,试管倾斜进行烘烤,待试管口有小水珠产生,证明种子中含有水分。

2.2无机盐的探究:用细铁丝把一粒小麦种子穿在前端点燃,让其充分燃烧,剩余的白色灰烬,就是无机盐。

2.3脂肪的探究:切下干燥小麦种子的胚,放在洁净的吸水纸上挤压,把胚的压痕与纸上植物油滴痕迹以及水迹进行对比,了解种子中含有脂肪。

2.4淀粉的探究:用研钵把干燥的种子磨碎、磨细,再用纱布把小麦细粉包起来,在清水中揉挤。用试管取适量乳白色淀粉液,滴加两滴碘液,显蓝色,证明小麦种子含有淀粉。

2.5蛋白质的探究:把上述纱布中黄白色胶粘物取下一小块,进行燃烧,有蛋白质烧焦气味。或取下一小块放在培养皿中,另一个培养皿中放一些鸡蛋清,再用浓硝酸滴加,进行检测,观察颜色变化。

3探究种子的萌发

3.1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取200粒小麦种子,平均均匀地摆放到四个培养皿内,盖上纱布,并分别作如下四种方法处理:①常温、纱布湿润;②常温、纱布干燥;③常温、纱布全部浸没水中;④冰箱冷藏0~5℃、纱布湿润。约2~3天,观察种子萌况。

3.1.1观察以上四种情况,分析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外界条件: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3.1.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将上述“常温、纱布湿润”条件下的种子进行统计,计算发芽率。

3.1.3观察种子萌发时形态的变化:让种子吸水,在温暖环境中培养,及时观察种子形态的变化。

3.1.4探究种子萌发时物质的转化:当小麦苗第一片真叶长到5~7cm高时,将萌发的种子洗干净,放几粒种子在口中咀嚼,再和干燥种子对比,感受甜味不同。证明:种子萌发时,淀粉转变成了麦芽糖。

3.2探究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在三个培养皿中放上纱布,保持湿润,分别放上适量的下面三类小麦种子:①新鲜完整的种子;②煮熟的种子;③去胚的种子。把培养皿放置在25℃环境条件下培养2~3天,观察、比较、分析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鲜活的完整的种子。

3.3探究种子萌发时的呼吸:把充分吸水的小麦种子分成两份,一份保持鲜活,另一份高温煮熟。同时放在温暖环境中培养,用以探究种子萌发时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和产生热量。

4观察植物体的器官或结构

4.1观察根毛:将上述萌发的种子继续培养,可肉眼看见小麦根上的根毛。

4.2观察叶片的结构:制作小麦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小麦叶片是等面叶,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明显分化。

4.3观察小麦叶表皮细胞及气孔:在干净载玻片上滴两滴清水,取小麦叶片放于水滴上(正面向上),用刀片在叶面上轻轻地慢慢地向外刮(只向一个方向刮),直到绿色去掉,保证下表皮完整。切取一小段制作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认识表皮细胞和气孔保卫细胞。

4.4观察叶肉组织中的叶绿体:将小麦叶片用刀片轻轻纵剖开或快速撕开,制成带少量叶肉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可见到叶绿体。

5植物生活方式的实验探究

5.1探究叶绿素的形成:将上述刚萌发的种子分装到两个培养皿中,保持湿润。分别置于光照和黑暗两种环境下培养7~10天。观察并分析叶色与光照的关系,理解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

5.2小麦苗的呼吸:取适量鲜活小麦苗(不带土),用透明塑料袋密闭,放置于黑暗环境条件下24小时。再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塑料袋内排出的气体,证明小麦苗呼吸时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5.3观察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在两支试管中分别装进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管口塞上适量棉花,在棉花和管壁之间放上3~5粒小麦种子,在温暖环境下培养。3~7天后观察幼苗长势,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同时,把试管对到明亮处,还可以观察试管水中根上的根毛。

观察叶片的结构范文第4篇

1观察是认识过程的基窗 观”就是观察.它是指有目的地应用各种感官了解周围环境的知觉过程,是获得感性知识的主要途径.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有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笔者在生物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1明确观察的目的与内容

教师按观察计划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对象和内容.例如,观察叶的形态时,让学生注意叶的形状、大孝组成、脉络分布的特点,叶在茎上的着生方式、排列情况,并思考叶的着生方式对于接受阳光的照射有何重要意义等问题.

1.2注重科学的观察方法

教师要按程序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不论是观察切片、标本、实物、挂图或模型等都应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例如,观察根的结构程序应该是:先用肉眼观察学生自已培养的小麦根,再由根前端的根毛,找到根尖.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纵切片,按顺序找到根冠、生长点、伸长区、根毛区4部分,最后转入观察每个部分细胞结构特征,把结构与功能有机地联系起来.

2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形式 “思”就是思维.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形式,人类通过思维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观察是思维的基础.学生掌握知识及思维的发展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因此只有把观察和思考相结合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笔者在上叶的结构课时,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思考题.观察叶的表皮装片的思考题是:叶的表皮上有哪几种细胞?这些细胞各有何特点和功能?气孔又是怎样构成的?有何功能?

3探索是培养创造力的途径 “探”就是探索.真正的人才不仅是单纯的具备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探索精神.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思维,去发现.例如,在上种子的成分课时,先实验后讲课,让学生在探索种子成分的实验中,分析思考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在“动动手”、“动动脑”中获得感性知识,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因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智力和能力.

4阅读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读”就是阅读.通过“观、思、探、读”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使学生阅读课文时抓住重点、难点或关键内容,教师的提示起指导作用.例如在演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以后,教师不马上下结论,而是提出“根据实验结果和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课本中图ⅰ—24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图解的理解”.经过提示,学生便更好地阅读课文和图解,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笔者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课外读”,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讲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讲”就是讲解.通过“观、思、探、读”,学生的学习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从而获得概念、原理等知识,并让学生发言讨论,再由教师总结肯定.这样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和分析综合能力,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九年制义务教育新教材中图表很多,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图表,教师的点拨讲解至关重要.例如,在学习植物蒸腾作用全过程的图表时,关键是要弄清楚土壤中的水分是由根毛吸收而进入根的木质部,这就需要教师点拨.

观察叶片的结构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生物 活动 材料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笔者所在学校位于农村,对七年级生物上册多个活动,按教材或教师用书的活动建议,本地找不到其材料,或者本地有更好的材料。经笔者的探索与创新,找到了以下9个活动的替代材料,与各位同仁分享。

1 卷心菜作为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材料

“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活动,教师用书认为:“教材中列举的银边翠、银边天竺葵、彩叶草等斑叶植物,均是比较理想的实验材料”。可这些材料在农村学校及附近都没有。秋冬季节,校园附近农户菜地里的卷心菜生长旺盛。卷心菜外层叶片离散,光照充足,呈绿色,而内层叶片卷曲成叶球,缺少光照,呈黄白色。实验时,用外层叶与内层叶互相作为对照,其他操作方法与教材相同,可获得明显的实验效果。

2 黄粑作为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的材料

黄粑是本地人将糯米磨成浆,加蔗糖蒸制而成的固体食品。黄粑含水量适中,富含小分子糖类物质,能促进霉菌生长,在探究适合霉菌生长的基质实验中,发现馒头、汤圆全身长满霉菌,但霉菌稀薄,黄粑全身长满霉菌,又浓又密,气生菌丝较长。因此用黄粑作为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的材料,优于教材建议的新鲜面包。

3 红薯茎的前端作为观察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生长的材料

红薯蔓延生长的茎,贮存大量营养物质。人们常常截取红薯茎的前端长约15~20 cm,作为食材。实验室里,可将这种幼嫩茎10~20枝捆扎为一束,横置于装有湿润细沙的培养箱里,散射光下,常温培养3~6 d,即可看到茎的顶端明显向上生长,茎基部的不定根明显的向下生长现象,可有力证明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

4 卷心菜作为解剖观察叶芽结构的材料

取已经形成叶球的卷心菜,逐层剥下叶片,将剥下的叶由外到内依次排列,使学生对幼叶发育为成叶的过程尽收眼底。当剥出内部的叶芽时,可观察到幼叶皱褶,绕轴而生,叶色黄白。用刀纵切叶芽,观察到芽轴明显,并连着茎,学生自然认识到茎是由芽轴发育而来的。卷心菜作为解剖观察叶芽结构的材料,其突出优点在于观察到了芽发育成枝的渐变过程。

5 折断抽拉的南瓜叶柄作为观察输导组织的材料

将南瓜的叶柄折断,折断时用力要小,以叶柄断而叶柄里的维管束未断为宜,然后用力将断裂的两端叶柄向外拉伸,这时,就会从叶柄里拉出长长的维管束,这些维管束就是叶柄里的输导组织。取其纤细部分,做成临时玻片标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立体的导管。学生观察时,联想到叶脉,容易构建植物体内输导组织是相互连通的知识。除南瓜外,也容易从其他蔬菜如菠菜、血皮菜等的叶柄中抽出维管束。

6 萝卜块作为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的材料

将萝卜切成边长为0.5 cm、1 cm、2 cm、3 cm等大小不同的正方体小块,浸泡于稀释的红墨水中约1~3 min,取出洗去表面残留红墨水,再切开,观察、比较不同体积的萝卜块里,红墨水扩散深度,以证明细胞体积越小,单位时间里物质扩散越充分。用“萝卜与红墨水”替代教材建议的“酚酞琼脂块与氢氧化钠溶液”,实验结果相同,但操作更简便、安全。

7 黄豆芽作为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的材料

取生长长度约10~15 cm的黄豆芽,将其根浸泡在未稀释的红墨水里约15~20 min,用镊子取出,用清水冲洗表面残留红墨水,用刀片横切或纵切,可见到茎内部变成红色,证明茎对水分和无机盐具有运输作用。黄豆芽透明、软嫩,较木本茎易观察、易切割。

8 用萝卜培养的幼根作为观察根毛的材料

将萝卜放置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1个月后,就会长出细长、浓密的幼根,其根毛特别发达,尤如霉菌生长一样。当然,在农村,在沟渠、池塘等水源丰富的地方,常常可以找到一些不知名的杂草,其接近地面,但又没有入土的不定根上,可观察到明显的根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