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观察力思维能力

观察力思维能力

观察力思维能力

观察力思维能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学思维 观察能力 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出了“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要给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是把观察作为认识的基础,作为思想的触觉,对学生注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迁移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多种能力综合培养,具备比较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以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认知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探究认知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素质教育目的,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

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以为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激起学生探求知识、学习观察的兴趣和欲望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良好的观察兴趣和欲望,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学习活动中往往伴着积极愉快的情绪,从而把注意力长时间指向集中于学习活动,倾注全部的热情和力量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充分调动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课前、课上、课后就要多创造条件给学生观察的机会,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几何》第一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公理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从上海到广州,可以乘火车,路程约1811公里;也可以坐轮船,航程1690公里;还可以乘坐飞机,行程1200公里。为什么坐飞机路程最短?因为陆路或水路交通受地形、水情的限制,路线弯弯曲曲,而飞机在空中飞行,所受条件限制较少,一般情况下是沿直线前进的,所以坐飞机的路程最短。丝瓜、牵牛花的茎细弱而蔓长,为采取阳光,它们攀附在近似于圆柱体的树干上,如果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就得到一个长方形,而茎蔓缠绕的轨迹则是这长方形的对角线。由此可知,“在连结的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这个真理渗透在大千世界,不仅为人类所承认,就连一般的动植物也要遵循,使他们感到数学“真神奇”。油然而生的好奇心又使学生对观察具有浓厚的兴趣,促进他们进一步观察,寻求新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的观察由无意观察逐步向有意观察过渡,培养了观察的持久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观察模式、方法

思维通常是从观察教学对象开始,结合运用其他方式才能获得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数学观察,无论是图形的识别、数据之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基本规律的发现、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认真、仔细的观察。观察、发现是学会数学思维的过程中必需的、第一位的方法。而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在心理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可以考虑利用多媒体教学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用眼睛观察、欣赏同类型题的变化,保证观察的正确性。

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观察品质和能力

数学思维观察是哲学思维方法的运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站在哲学的高度,用矛盾的观点、运动的观点启发学生做每一道数学题,分析每一件事物,重视对学生观察的指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有目的地、全面地、精确地、深刻地、有序地观察数理、空间、结构等,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逐步概括,发现知识规律,从而学会科学地思维,开发学生智力。

l、培养目标定向能力。就是引导学生把数学观察当成是掌握知识,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方式。由于学生对观察材料缺乏全部感知的能力,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观察对象叙述的语言要准确,提出观察任务时目标要明确,分析时要紧紧围绕确定的观察目的。

2、培养数理概括能力。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数理问逻辑规律,运用数学的方法推理理论,培养学生的一定抽象能力和比较缜密概括能力。

观察力思维能力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观察、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作文表达的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作文的这些内容,都是观察和思维的结果。在表达的过程中,无论是选择安排材料,还是组织语言,用词造句,都离不开观察和思维。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用词不当、句子不通、条理不清等毛病,这固然是由于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较差所致,同时也是观察不够仔细,思维不够严密造成的。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不容忽视的问题,我认为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开展兴趣活动,创设作文情境,启发观察和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倾向。作文兴趣是学生对作文活动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意识倾向。兴趣产生动力,是学习者的内驱力,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写好作文的先导。因此,教师要善于开展兴趣活动,创设一定的作文情境,启发学生观察和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受到刺激、触动,从而诱发和萌生写作的灵感和愿望。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观察和思考,作文就会有感而发,有内容可写,避免胡编乱造、内容空洞等弊病。如,指导学生写《我的家乡》时,可以让学生唱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故乡情》等歌曲,启发思维的表象,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产生描写家乡的欲望,再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抓住特点写。春天,可以带学生外出春游,观察田野、河流、果园、菜地,让学生边看边议;秋季,阴雨绵绵,让学生观察下雨时的天空、远山、道路、操场等的变化和学生冒雨上学的情境;瓜果庄稼成熟,引导学生看看丰收的景象,观察山坡上各种花草树木的变化;冬天观看不常见到的大雪盖地的美丽景色。

二、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的广阔性

作文教学不能孤立地进行,它必须同阅读相配合。阅读可以增长人的知识,增强人的知识素养,它为人的思维提供信息,增加大脑的储存量。学生的生活范围、生活阅历总是有限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生活,了解和熟悉不曾经历的生活和人生,可以使学生获得许多无法亲身接触到的写作材料。在阅读中学生懂得了怎样选材,组织材料,怎样确定中心,怎样准确地选择词语写出通顺的句子,怎样连段成文等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写作提供了知识,与写作教学密切配合。读写结合,有助于学生全面地辩证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的广阔性,有利于学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多维的思路。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可以触发阅读兴趣,产生阅读愿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教师一方面要认真搞好课内阅读,同时还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也可推荐一些报纸杂志组织学生征订,做到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

三、注重提炼中心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深刻性

中心在文章中起着灵魂、核心的作用,它是统贯全篇的“纲”,因而要注重训练学生提炼文章中心。中心来自对事物的认识,平时,在观察和大量阅读中勤于思考,就会常常有一些新的感受,把这些感受加以分析归纳,就会形成一些想法,把这些想法写在文章中,常常就是文章的中心。这些观点感受是否有新意,是否正确,是否能揭示人或事物的本质,需平时认真训练,提高其思想认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掌握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思维方法,看得清、认得准。如,写一个个体户,写作前可以安排学生细致观察,每个人观察的对象不同,观察点各异,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对学生进行提炼中心的训练。可能会得出以下不同的认识:卖电器的老板以次充好,饮食店的师傅不讲卫生,卖肥料的个体户方便了群众,服务态度也好,但价格太贵,有的牟取暴利,有的物美价廉,有的薄利多销会经营……通过交流,学生会体会到文章的中心可以是表扬,也可以是批评,还可以是既表扬又批评。学生从同学的观点中会得到启发,感到亲切,印象也比较深,对他们提炼中心有一定的帮助,培养了观察和思维的深刻性。平时写文章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训练学生对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努力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使别人读了感到有新意。

四、学会列提纲,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的逻辑性

写作提纲是文章的“蓝图”,列提纲可以帮助学生组织材料,想问题周到,免得一边写一边想,有遗漏。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前后连贯,理由充足,条理清楚,有逻辑性。鲁迅先生也反对作文“一步九回头”,主张拟好提纲,立定格局以后,一直写下去。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列提纲,养成列提纲的习惯。提纲的具体列法,因学生习惯而异,没有定格。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纲领式”,它比较粗略,只写内容要点,表明层次划分。一种是“细目式”,它比较详细,不仅写明内容要点,还要写明文章的具体结构,如,开头、结尾、层次以及过渡、照应的设计等。具体到一个学生来说,列提纲或粗或细,应按照自己的习惯或写作需要而定。

观察力思维能力范文第3篇

例如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我在课前布置了这样的问题:桌子上竖直放置一平面镜,镜前放置一火柴盒,试观察:

1.火柴盒和它在平面镜里的像,哪一个大?哪一个离开镜面远?它们的连线跟镜面相交大约是几度角?

2.手推火柴盒使之运动,比较物像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何不同?

3.你看见火柴盒的像,实际光线是从哪里发出来的?怎样进入眼睛的?

比起书面作业来,学生一般都乐意完成这样的作业。在课堂上,当我要求学生说明观察结果时,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第一手资料,所以发言特别踊跃。往往是一个学生讲对了,许多人马上附和;如讲错了,就有不少人迫不及待地要求替他纠正补充。你一言我一语,把平镜成像的规律基本上总结出来了。

为了加深学生对虚像的认识,我在肯定了学生对前面两道题的回答以后,有意对第三道题提出异议。我说:“我认为,第三道题应该这样,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我们看见镜子里的像,光线就是从那里出来的,沿着直线进入眼睛。这样说对吗?”问题一提出,学生活跃起来了,纷纷发言批驳我的说法。有的说:“光线沿着直线传播这句话缺少条件,是不对的。”有的说:“镜子后面根本不存在一个火柴盒,而且镜背面涂着一层不透光的物质,怎么会有光线透过镜子传入眼睛呢?”有的说:“光线是从火柴盒发出的,经过镜面的反射后进入眼睛,只不过眼睛习惯了沿直线观察物体,而误认为光线是从镜子后面传过来了。”学生们一场猛烈的“围攻”,使我的说法无立足之地。他们在“围攻”中巩固了光的反射知识,个个露出胜利的喜悦,而我这个“失败者”,也由于学生的进步而感到说不出的高兴。

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提出可以用光的反射定律把物体在镜中像的位置找出来,然后通过具体作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这一堂课,从引导学生观察科学现象入手,以提问讨论的形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科学规律基本上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我自己以为是圆满结束了。没有料到,我还没有出教室,一个学生就向我提问了:“老师,我发现当物体放在离镜较近的地方时,像与物的大小是相等的,但是当物体离开镜子很远时,总觉得像没有物体那么大,这怎么解释?”听到这个问题,我的心激动了,让学生去观察科学现象,结果竟怀疑起课本内容起来了,这是多么大的收获啊!学生们这种对知识的探索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吗?这种由观察而产生疑问,再深入研究的学习方法,不正是历来的发明创造家走过的道路吗?对这个问题,除了向学生作恰当的解释外,对提问的学生特别加以肯定和鼓励。

转贴于 观察科学现象,除了引导学生面向生活、面向自然界,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中观察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做好实验。在实验中师生共同就某一现象进行观察,更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及时抓住学生中反映出来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判断的能力,把观察引向深入。

观察力思维能力范文第4篇

一、中学数学教育是双基教育

中学数学教育是基础知识教育和基本技能教育。基本技能的形成有赖于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善于观察和发现是提高教学思维能力的保证,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途径之一。

二、数学的核心是数学思维方法

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就等于掌握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规律。因此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学习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用数学思想去统摄数学知识,指导数学思维活动,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数学素质化的体现。

三、数学思维方法的核心是观察和发现

观察和发现是指通过对问题的认真观察、思考,发现规律,再归纳、概括、抽象、推广为一般规律,最终求得问题的解答,形成一定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从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素质。

四、观察发现法的层次

1.低层次:观察特点、发现规律。

2.高层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抽象、概括、推广为一般规律。

五、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

1.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进行数学学习,学生如果仅仅掌握数学理论知识,而不在实际的做题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那么,学生的数学素质将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计算数学题目的过程是对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的过程,期间,学生会遇到思维障碍,此时,学生要学会观察,发现问题的所在,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2.注意培养未解题先观察的思维习惯:许多同学感觉数学难学,主要表现为不会做题,原因是不善于观察发现,只顾埋头做题,时间越长,观察发现能力越低,从而阻碍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只有培养学生先观察后做题的习惯,才能有效避免做题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和解决数学的能力。

例如解方程组:

2a+b+c=-3,①a+2b+c=-1,②a+b+2c=0,③

不善于观察的同学就会顺次消元:三元二元一元。这样做,既繁琐,准确率也低,真是费力不讨好。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观察,如果善于观察发现法那就“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观察特点:第n个方程的第n个未知数的系数都为2(其中n=1,2,3)。

发现规律:方程组中的每个未知数都出现3次。

形成解题技巧:①+②+③得4(a+b+c)=-4

即a+b+c=-1④

将①、②、③分别减去④,即可求得方程组的解。

在这个解题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题技巧。

3.加强改错题训练:许多同学会做数学题,但就是爱出错。大家往往轻描淡写地说:“那是因为粗心,以后细心点就行了”。可是以后还是一样的粗心,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观察发现能力,因此难于发现错误,从而失去纠正错误的机会。强化改错题训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同时还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降低普遍错误的出错率。

例如解方程■-■=■+1时

去分母:3x-1-4x+1=3x-1+1

要求:①指出这一步中的错误。②并加以改正。

观察发现:①去分母时丢失了括号;②不含分母的项“1”漏乘公分母“6”。

改正:去分母得3(x-1)-2(2x+1)=3x-1+6

通过反复训练,就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发现能力。以后学生在解此类方程时,就会很自然地检查两点:①去掉分母后是否丢失了括号,②去分母时是否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另外解方程时,“移项要变号”也是爱错的地方,此点也可通过改错题训练来加以纠正。

显然强化改错题训练,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发现能力的有效措施。

4.提高分析能力:分析法就是从结论出发,逐步逆推,探索使相应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如果最终能从可知或已知那里找到,则分析思路获得成功。显然,分析法利于思考,通向发现之路。

5.提高综合思维能力:综合法就是由已知推可知,逐步推向需知或未知,综合法不但离不开观察发现,还反过来指导观察和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进行大量归纳与总结,积累丰富的做题经验,在实践中,尤其是遇到类似问题时,经过观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已有的经验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六、观察发现与数学思维方法

观察发现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只有观察发现能力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才能提高,数学思维方法才能形成。

1.观察是创新的基础。

创新,指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是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观察发现是创新的基础。不论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还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品质的发展,都离不开观察意识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进行思索,探究,需要学生具备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不善于观察发现,很难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2..观察发现是划归的途径之一。

观察力思维能力范文第5篇

要使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除了要研究培养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以外,还要设法使学生认识到提高这些能力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进行锻炼,从而得到提高。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到提高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呢?

我认为通过介绍科学家一般是按怎样的过程进行科学研究的,对他们会有启发和帮助作用。对于科学家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我把它归纳为以下几条:① 借助观察实验以收集和积累有关的科学资料(对化学家来说就是观察化学实验以收集资料);② 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寻找其中的规律性;③ 分析探究产生这些规律的本质原因;④ 根据科学规律对未知的事物提出新的理解和设想;⑤ 进一步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些设想,并在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完善对新事物的认识。在这里我强调指出,科学家就是通过实验、观察、思考来完成一个个科研项目,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要成为一个优良的科学工作者,一定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并且对研究工作具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在对学生进行化学启蒙教育的绪言课里,我以此作为启蒙教育的内容,勉励大家为提高自己的能力作出努力。

通常所说的观察是泛指对客观现象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化学课中要着重培养的主要是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观察能力,即对化学实验的观察能力。由于对化学实验进行观察的深刻程度是受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实验能力限制的,所以,观察能力也必然随着知识、技能和实验能力的提高而发展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较迅速地提高学生的观察水平,达到比较全面、深入、精确的程度。只有加强训练,才能提高观察的敏锐性。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

一、 要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才有目标

正因为“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所以观察是有指向性的。为什么要观察?要观察什么?这是观察之前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一般说,观察总是根据研究的目的有选择地进行的。例如,在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里,同样是磷的燃烧,但是我们观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反应前后总质量有没有变化的问题上。所以说,只有根据目的要求进行选择性观察所得到的材料,才是有价值的、符合研究要求的。

二、 要掌握观察的顺序

掌握好观察的顺序,观察才会比较全面。学生在观察中暴露出来的一种缺陷往往是顾此失彼,这是由于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的缘故。怎样进行观察是需要训练培养的。“观察是一种有计划的知觉”,在观察前应该根据观察的目的和具体的内容确定观察的计划。例如,对于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实验,一般总是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观察,即反应物的性状是怎样的?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反应过程中产生什么现象?反应后生成物的性状是怎样的?这样可以使观察有“序”,不会挂一漏万。

三、 观察和思维相结合

观察和思维相结合,观察才会深入。“观察是一种思维的知觉”,观察到现象只有经过思维活动才能抓住现象的本质,反过来,也只有经过思维活动才能抓住反映本质的现象。观察的细致性、深刻性只有通过思维活动才能达到。有的时候,化学实验中的现象,不是那么可以直接感知到的而要通过开动脑筋,进一步采取措施或借助仪器、试剂才能观察到。

四、 学会对比的方法使观察更为精确

通过碳、硫、磷……等物质和氧气的反应来研究氧气的性质时只有采用和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对比的方法,才会对氧气的性质有更确切的认识。镁、锌、铁的活动性大小也是通过比较它们和酸反应时的剧烈程度不同而产生明显印象的。在进行物质检别和鉴定的实验时,往往要采用和空白试验对比的方法,才使观察更加精确,作出结论更有把握。

五、 用加强练习的方法来提高观察的敏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