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观察动物作文

观察动物作文

观察动物作文

观察动物作文范文第1篇

今天下午,我在草地上观察蚂蚁.

我发现一块大石头下面有个洞,我想这里面一定有蚂蚁,于是我用小树枝在洞里乱摆chi,终于有很多蚂蚁爬出来了,我看到一只小蚂蚁在和一只大蚂蚁打仗呢,我看着看着就自言自语地说:"大的不能欺负小的",于是我把大的用小树枝bei到一边,小蚂蚁得救了.

我又发现一只更小的蚂蚁在找东西,可是没有找到,我就帮小蚂蚁找,突然我看到一只小虫子,我用小树枝把小虫子挑到小蚂蚁身边,可小蚂蚁好像没发现一样,反而回洞了,我真着急,不一会大群蚂蚁纷纷走出来,噢!我明白了,原来小蚂蚁去报信了,我高兴极了.几只蚂蚁上去就咬,虫疼的乱动,似乎在叫喊:"救命",一只大蚂蚁咬住它的脖子,虫死了,一只只蚂蚁齐心协力把虫搬回了洞.

那只小蚂蚁爬出来抬头望着我,好像在说:"谢谢你".

观察动物作文范文第2篇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求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想写。法国著名学者贝纳尔说:“良好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会阻挡才能的发挥。”只有培养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掌握观察方法,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观察作文,充分 发挥多媒体组合的整体优势,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一、观察不同事物,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不同事物的适当组合,可以增强其表现力,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时,考虑到小动物本身的生动、活泼,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作文课上,我告诉学生,今天带给大家一个惊喜,然后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花猫放在了讲台上。这时学生的确惊喜万分,观察的兴趣也十分浓烈。然而活泼可爱的小猫不可能老老实实地蹲着。为了保持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小动物,我又用多媒体展示,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来展现小花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有了观察兴趣后,才可以有观察的主动性,才可能逐渐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调动全身的感觉器官去观察事物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如全方位观察、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在玩中观察、有顺序地观察、把观察与想象相结合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练习表达。拓宽观察的路子,全方位去观察。观察不应限于看,它还可以是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除了视觉以外还可以利用耳朵的听觉,鼻子的嗅觉,嘴巴的味觉,皮肤的触觉等,这样从观察中得到的信息就会立体化。有了选择的余地,写起来也就比较得心应手。

写物的过程中,对所写的物体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一看、尝、摸、闻、听,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己观察事物的特点,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三、利用现代媒体的可控性,教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媒体的可控性,指媒体可在人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再现所需要的内容。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东张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征。现代媒体中的录相,电脑等都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从而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比如,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故乡的梧桐树时,就以录相为媒体,分步明确观察目的――梧桐树的干、枝、叶、花、果。在引导学生观察梧桐树的叶时,画面上就出现了梧桐叶的特写镜头,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观察梧桐叶上。然后采用定镜和反复播放的手段,让学生看清老叶和新叶的不同,叶形和叶脉的特点,反复经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小学生克服观察中的无意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的能力。

四、利用现代媒体的重现力,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动物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积累素材 指导学生 观察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093-01

作文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难就难在学生缺乏写作的素材,言之无物。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忽视了生活,没有留心身边的事物,没有捕捉到生活中的信息。慧眼识“材”是作文的前提。因此,教师就应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写作素材。

所谓观察,就是仔细地看客观事物或现象,它并不是单纯地用眼睛看,它要调动各个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以下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要有顺序

写文章有一定的思路,要按顺序写,观察也应有序,否则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观察有序,可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由整体到部分,由物及人,按时间顺序、方位顺序、游踪顺序以及情感变化等,注意动态与静态,由表及里。如观察动植物的生长情况,就应按时间顺序,观察学校,可以按方位顺序,也可以按游踪顺序,还可能归类观察等,同时注意动、静结合,注意学校环境变化和师生活动情况。

2、指导学生观察要有多种感观参与

掌握了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后,还要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感观去接触事物,通过多种感观的共同活动,从各方面了解事物的多种属性,从而获得独特的感性认识。如观察苹果,不仅要用眼看、手摸,还要口尝、鼻闻。观察,有时还须耳听。

3、指导学生观察要有重点

写文章有详有略,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指导学生观察也应有个重点,这样才能把事物观察透、理解深,譬如观察自己的家乡,若要表现家乡风景迷人,教师则应指导学生重点观察家乡的自然景物,若是表现家乡人民的精神风貌,则应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家乡人民的说话、做事,即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若是农村经济活,为歌颂党的政策好,则应指导学生重点观察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巨变: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改善。外出打工的人,一方面挣钱,另一方面学技术,把技术带回家乡,改变农村面貌,乡村也洋溢着城市气息。

4、指导学生观察要与联想结合

观察到的材料,只按顺序记下来,往往平铺直叙,显得呆板。要使文章内容充实,表达的感情更深刻,就必须与联想结合。观察时要充分调动学生身上的能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开动脑筋去想象。比如,把学校想象成是“成长的摇篮”,春天花开,开得那么鲜艳耀眼,可以想象成是在“争奇斗艳”等,这样把物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情。

再如观察升国旗时,不仅要让学生观察徐徐上升、迎风飘扬的国旗,还要让学生联想:为了这升起的国旗,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鲜血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也可以联想到为了这升起的国旗,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建设好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顽强拼搏。从而想到国旗就是方向,国旗就是目标。这样把观察与联想结合,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生动、具体,感情更深刻。

5、指导学生观察要与比较相结合

观察事物,要观其本质特点,就必须与比较相结合,老师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观察与比较结合起来。如《桂林山水》一文。作者在观察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就运用了对比,与西湖、大海经、泰山、香山作比较,突出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独特之处:静、清、绿和奇、秀、险。指导学生在观察时,也应与比较结合,比如观察人或物的变化,或者要突出表现人或物之独特之处,就必须比较观察。

6、指导学生观察要与分析相结合

只观察不分析,就抓不住本质。由此,在观察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分析、思考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培养学生在“质”的探索中抓住其特点,获得理性认识。因此,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就应分析作者是怎样把观察与分析相结合,让学生掌握作者的观察方法,然后运用于自己的观察中。小学课本第十一册《我的战友》,作者在写作前仔细观察了烈火烧身的,看到他纹丝不动,最后被活活烧死,也没有听到他发出一声的事。从观察到的情况去分析其内心世界:之所以严守纪律,意志坚强,是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部队,为了战斗的胜利,宁愿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这样,人物的崇高思想和光辉形象便跃然纸上。指导学生观察,也应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观察人物就要分析个性特点或思想品质;观察物,则应分析物与人有什么相似之处。说明什么道理。如观察,在用眼观其形、色,鼻闻其香;在观察风吹雨淋、日晒夜露的时,就应分析其本质特点:耐风霜严寒。从而让人们从身上得到启示:提高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7、指导学生观察要带感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章有感情,指导学生观察也应带着感情,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去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桂林山水》一文中作者那轻松、愉快的心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字里行间流露;《枫桥夜泊》作者孤独愁郁的感情从选取的事物中体现!……这些无不都是作者带着感情观察的结果吗?

我们对人、对物总是有感情的:喜欢、厌恶、赞美、批评、同情……因此。指导学生对人、对事、对物的观察也应带着感情。

以上这些观察方法,在我们小学语文课本里都能体现,教师应根据教材给我们提供的观察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学会观察,善于观察。

观察动物作文范文第4篇

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观察作文,充分发挥多媒体组合的整体优势,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一、利用不同媒体的表现力,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媒体的表现力,指媒体在表现客观事物时的能力。不同媒体的适当组合,可以增强其表现力,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时,考虑到小动物本身的生动、活泼,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于是便以事物为媒体。在作文课上,我告诉学生,今天带给大家一个惊喜,然后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花猫放在了讲台上。这时学生的确惊喜万分,观察的兴趣也十分浓烈。然而活泼可爱的小猫不可能老老实实地蹲着。为了保持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小动物,我又以录相为媒体,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来展现小花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有了观察兴趣后,才可以有观察的主动性,才可能逐渐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利用现代媒体的可控性,教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媒体的可控性,指媒体可在人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再现所需要的内容。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东张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征。现代媒体中的录相,电脑等都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从而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比如,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故乡的梧桐树时,就以录相为媒体,分步明确观察目的——梧桐树的干、枝、叶、花、果。在引导学生观察梧桐树的叶时,画面上就出现了梧桐叶的特写镜头,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观察梧桐叶上。然后采用定镜和反复播放的手段,让学生看清老叶和新叶的不同,叶形和叶脉的特点,反复经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小学生克服观察中的无意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的能力。

三利用现代媒体的重现力,教学生观察的方法。

媒体的重现力,指媒体可不受时空限制,将记录存储的内容随时重新使用的能力。小学生的感知较笼统,总是满足于观察事物的整体,获取对事物的综合印象,而忽视对事物的更为具体,细致的把握。而录音,录相都具有极强的重现力,以此为媒体,有利于教学生观察的方法。例如,我校是少年军校,每年都要进行军训,今年还进行了会操表演,学校进行了全程录相。在指导学生写活动的作文时,我利用录相为媒体,再现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按活动的过程有序地观察。这样学生仿佛又回到了会操表演时那飒爽英姿、振奋人心的场面,学生写出的作文不仅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而且注意了场面描写,文章生动活泼。

观察动物作文范文第5篇

小学生写作能力观察力一、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小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关键是培养学生如何养成好学习的习惯和如何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一是让他们进行定量观察。小学生观察,最大的毛病是粗粗拉拉或漫边无际。得到的材料不具体,感受也就不深。克服这一毛病,可指导学生“定量观察”,即观察某一事物时,只观察事物的某一两个方面(如观察鱼在水中游泳,可只观察鱼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一两个部分。用定量观察法指导观察,因观察内容单纯,要求明确,所以观察得必然细致、印象深刻。二是引导他们进行分步观察。根据需要观察的事物的特征,把观察的事物分为几个层次,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观察。如观察运动员赛跑,可把赛跑的过程分为“预备起动”“听候发令”“在跑道上竞赛”和“最后冲刺”等四个层次,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观察。观察景物,可分为近景、中景、远景,或分为山水、建筑、花木等不同层次分步指导学生观察。这样指导观察,因层次清楚,每一步观察目标较小,学生不但可以看准,也容易看得细致,可为作文提供条理的详细材料。三是让学生按照顺序进行观察。把要观察的事物,教师预先确定好观察顺序,让学生按照指定顺序进行观察。如观察一个人,可按照头、身、四肢的顺序进行观察。还有一些事物,对它的观察或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先两边后中间……怎样观察合理就怎样确定顺序,不可拘于一格。用此种方法观察的好处是:条理清晰,思路不乱,学生动笔作文,容易言之有序。四是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教师有目标的选择两个同类事物,通过对比观察,要学生同中求异。如观察羽毛球赛,可将对手作对比。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可以抓住事物的特点;学生把握了事物特点,写起作文来才不至于一般、空泛。五是引导学生进行详略观察。这种方法必须在前几种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师引导学生对事物的主体、主要方面和主要阶段,要作重点详细地观察,而对非主体、非主要方面和非主要阶段,只作一般性的粗略地观察。如观察风景,可详细观察秀丽动人的地方,大略地观察一般的地方。这样的观察,得到的材料有详有略、主次分明,学生写作文时能够重点突出,避免面面俱到,平铺直叙。

二、教师设定活动场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师进行作文训练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指导观察,培养写作兴趣。如学生进行“拔河比赛”“跳绳比赛”时,在组织学生拔河赛前,要求学生注意拔河比赛中同学的神态、动作及整个场面。比赛时再把学生分成四组,按两轮比赛;保证人人有观察机会。遇到精彩的镜头,还特意要求学生注重观察重点,如提醒学生观察重点。此外,还指导学生紧密结合学校开展的活动,不放过每一个可写的机会,如参观、游戏等。活动前布置写具体观察提纲;活动中指导学生观察与要析;活动后帮助学生整理提炼。无形中激起学习热情,写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