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鞭炮的来历

关于鞭炮的来历

关于鞭炮的来历

关于鞭炮的来历范文第1篇

一、除夕夜为什么要放鞭炮?

关于除夕夜放鞭炮的传说:

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拍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批符。以后发明了鞭炮和纸,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红对联代替了批符。

二、除夕夜放鞭炮的历史:

专家介绍说,鞭炮与桃符、春联一样,最早是用来驱除邪魔鬼怪的。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过年时候燃放爆竹就已经形成了习俗。《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了这个习俗:“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魈恶鬼。”这也是后来人们在春节燃放鞭炮的由来。由此可见,“爆竹”一词的本意是焚竹而爆。

火药发明之后,人们不再燃烧竹子了,而是将硝石、硫磺、木炭等填充在竹筒里燃烧,产生“爆仗”。不过,这时人们仍然一直沿用“爆竹”的叫法,直到今天。

到了宋代,人们用纸做的筒子代替了竹筒,里面灌上火药,内藏药线,制成了新的爆竹。直到今天,我们还是沿用这个方法,只不过在工艺上有所改进,在花样上有所翻新罢了。在宋代,还有人用麻茎把纸制爆竹编成串,管它叫“编炮”。因为成串的爆竹放起来声音持续时间长,清脆得好像人甩鞭子发出的响声,因此也就称它为“鞭炮”。

明清两代,爆竹的种类更加繁多,燃放爆竹的时间已不限于大年初清晨,除夕夜即开始,子夜零时达到高潮,俗称“迎神”。这时,无论贫贵贱均要放爆竹,李家瑞《北平风俗类征》引《壶天录》说:“京师人烟稠密,甲于天下,富家鄣购千竿爆竹,付之一炬。贫家即谋食维艰,索逋孔丞,亦必爆响数声,香焚一柱,除早年之琐琐,卜来岁之蒸蒸,此习沿类然也。”清朝谢文翘《教门新年词》中的:“通宵爆竹一声声,烟火由来盛帝京,宝炬银花喧夜半,六街歌管乐升平。”反映了当时北京燃放鞭炮的情景。

近年来,作为春节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很多地方陆续改变了春节城市禁止放炮的规定,给广大市民燃放烟花爆竹庆祝春节的机会。城市春节因为有了鞭炮而热闹非凡。当除夕午夜零时新年钟声敲响时,举国进入沸腾状态,烟花飞舞,鞭炮齐鸣,一向矜持的中国人融入狂欢的世界。国人在满天灿烂的烟花与满地红红的纸屑中,度过一个红火的中国年。

鞭炮为什么都是红色的?

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因为红色喜庆,所以鞭炮也做成红色的。

关于鞭炮的来历范文第2篇

我一看傻了眼,虽说要弄清从古至今人们放鞭炮的动机不会像要厘清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么艰难,但还是没有这方面的专著或“纪年”性资料可参阅呀!无奈,我只好从浩瀚的历史文献和纷繁的现实生活中东拉西扯、拼凑成文了。

现在分数还没下来,我姑且将答题公示于此。请读者诸公先帮忙估估能否及格,也好让我心里有个底。

答:因为动机属于心理层面上的行为发端和激励机制,所以精准的、严丝合缝的放鞭炮动机委实是不可能量化或无从考证的。

周厉王时期,昏庸残暴的厉王一面杀人止谤,使全国人民“道路以目”;一面又将天下的山川河流占为己有,断了老百姓的生路。结果民众实在忍不了,终于在公元前842年自发组织起来攻入王宫把这个暴君放逐到一个叫彘的地方去了。过惯了荣华富贵和专横跋扈日子的厉王怎耐得住如此反差,不久就在彘翘了辫子。老百姓闻讯载歌载舞,大放鞭炮,那高兴劲儿呀就甭提了。所以要说动机嘛,当然是庆祝。(参见《史记・周本纪》)

自此,庆祝就成了放鞭炮的主旋律。大凡鞭炮一响,总跟逢年过节、结婚嫁娶、升官发财、考取学校、大厦落成、开业庆典、高寿延年等联系在一起。

当然,人类行为的表意往往具有多元、兼容甚至无序等特征。因此对放鞭炮的动机也就不宜呆板、单一、静止地去理解。比如出葬送殡、敬神祭祖、迎神求雨等亦放鞭炮,其动机就应该看成是虔诚、敬畏和希冀。那么,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才把放鞭炮引入到这些活动中的呢,史料上并无记载。所以我们只要理解为“习沿类然,交叉出现”就行啦。

庆幸的是,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有白纸黑字曰:“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魈恶鬼。”可见那时放鞭炮的动机仍旧是驱除妖魔鬼怪。这与相传在一千四百年前因常有人被山魈所害,连唐太宗李世民都被惊得龙体不安,遂下诏全国求医。结果湖南浏阳的李畋研制出灌有火药的爆竹来,不仅有驱祟避邪之功,还为太宗治好了恐惧症,因此被太宗敕封为“爆竹祖师”。

时光深邃、舜尧依稀,要说人们放鞭炮的动机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其实要由时代风貌来决定的。就拿眼下来说吧,现在已经是网络化时代,生物化学也进入了“基因序列”,所以放鞭炮的动机几乎没有驱除妖魔鬼怪的成分了。至于现在出葬送殡开追悼会也会放鞭炮,但虔诚、敬畏、悲哀的心理显然今不如昔――现在管殡葬仪式叫“白喜事”。期间,喝酒划拳、扑克麻将、送礼收礼、喧哗吵闹,样样不比“红喜事”逊色。

也许庆祝还是当今的主旋律吧,但就其适应范围和使用频次来说,还是跟过去有了一些细小微妙的变化,不信你看――

卢氏县是部级贫困县,县委书记杜保乾却在1996年上任后的五年时间里,不惜耗资数亿元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广大群众对其敢怒不敢言,私下里都骂他是“土皇帝”。当杜保乾被逮捕那天,卢氏县的群众敲锣打鼓,燃放鞭炮!

“只要反腐不放松,早日抓到”,民间的俚语说明了的“可怕”。当被立案审查的消息传出后,群众高兴地说:“中央纪委终于为老百姓打死了一只很难打死的老虎,威慑了一批老鼠。”2004年1月15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维持一审对的死刑判决,阜阳市的群众自发上街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江淮晨报》2004年6月11日讯:穆克彪栽了,阜南县城的鞭炮销售一空!

1995年至2006年任湖南郴州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的曾锦春是个民愤极大的不倒翁。他敛财不择手段,涉案金额高达八千万元。当曾锦春和他的妻子、司机被省纪委带走的消息传开后,庆贺他落马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郴州的夜空也被烟花的火光映红。

《郑州晚报》王菁报道,2009年4月30日11时30分,河南省一次性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撤站仪式在荥阳豫龙镇的赵家庄收费站举行。来自附近的村民近五十人自发来做义务宣传,并买来一百万响的鞭炮四大挂燃放庆贺。

2009年10月24日,湖南道县县委书记易光明被“”。次日,道县街头有群众舞龙、放鞭炮,并打出“热烈庆祝道县历史上最大腐败分子被”的横幅。

文强去年被抓后,就已有群众燃放鞭炮。2010年5月21日,重庆市高院维持一审法院对文强的死刑判决,并驳回同案四名被告的上诉请求。法院门外多位重庆市民得知终审结果之后,将事先准备好的鞭炮拿出来燃放庆祝(2010年7月7日文强被执行死刑后,不少重庆市民又放鞭炮庆贺)。

2010年6月1日12时40分,鞭炮声响彻海南省盐务局宿舍区的上空。燃放鞭炮并不是有人办喜事,而是盐务局职工以这种方式来庆祝局长兼局党委书记邢福煌因经济问题被“”。(2010年6月3日《新文化报》)

2010年5月12日,原河南省安监局局长李九成因等被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几乎与此同时,2010年4月30日,原河南省安监局党组书记李永新被有关部门“”。在李永新被“”当晚,其曾主政的鹤煤公司门口,密集的鞭炮声经久不息。(2010年6月27日《新世纪・财新网》)

……

看到了吧?所谓细小微妙的变化就是指除了传统的喜庆场合之外,现在放鞭炮的动机还经常反映在对贪官污吏后的庆幸、祝贺、喜悦、宣泄等方面,这在以前是少有的呀!

关于鞭炮的来历范文第3篇

古时迷信是为了吓鬼,现在是为了增添喜庆的气氛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鞭炮与桃符、春联一样,最早是用来驱除邪魔鬼怪的。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过年时候燃放爆竹就已经形成了习俗。《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了这个习俗:“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魈恶鬼。”这也是后来人们在春节燃放鞭炮的由来。由此可见,“爆竹”一词的本意是焚竹而爆。

火药发明之后,人们不再燃烧竹子了,而是将硝石、硫磺、木炭等填充在竹筒里燃烧,产生“爆仗”。不过,这时人们仍然一直沿用“爆竹”的叫法,直到今天。

到了宋代,人们用纸做的筒子代替了竹筒,里面灌上火药,内藏药线,制成了新的爆竹。直到今天,我们还是沿用这个方法,只不过在工艺上有所改进,在花样上有所翻新罢了。在宋代,还有人用麻茎把纸制爆竹编成串,管它叫“编炮”。因为成串的爆竹放起来声音持续时间长,清脆得好像人甩鞭子发出的响声,因此也就称它为“鞭炮”。

明清两代,爆竹更为流行,花色品种也不断增加。除了大年初一清晨要放爆竹之外,除夕之夜也兴放炮,到子夜零时达到高潮,爆竹声震耳欲聋,响彻天宇。过年,无论贫穷富贵,家家户户都要燃放爆竹以示除旧布新。

关于鞭炮的来历范文第4篇

除夕夜放鞭炮作文范文一盼啊盼,除夕夜终于来到了,放鞭炮的日子终于盼来了,奶奶早几天就给我买了各种各样的鞭炮、烟火,就等着除夕夜的来临。

夜幕一降临,外面的鞭炮声、烟火声不绝于耳,我顾不上享用丰盛的晚餐,就趴在阳台上放起了我的“五彩炮”,把“五彩炮”架在阳台的的防盗窗上,看着美丽的烟花从炮管里射出,足足有一百多下,心中雀跃无比。等大人们吃完年夜饭,全家人扛着各种各样的烟火下了楼,先放的是“小顽皮”,点燃后会喷着一圈火花,贴着地面飞行起来,急速地旋转着,最后发出清脆的爆炸声,还有一种叫“降落伞”的烟花,在点燃后呼啸着冲向夜空,一盏“降落伞”从火花中随风飘出来,我们几个小伙伴抢着捡“降落伞”。轮到大烟花隆重登场了,我抢着点燃了导火线,“倏”的一个亮点窜上了黑色的夜幕,随即变成了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伴随着一声巨响,花蕾迅速向四周绽放开来,我仰着头,看着天空中的烟花有的像喷泉似的喷向四周,亮丽耀眼,有的像一条条金龙腾空升起,有的像天女散花……美丽的烟花把整个天空照得亮如白昼。

除夕夜放鞭炮是我最盼望的活动,是我一年中最快活的日子。

除夕夜放鞭炮作文范文二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很久以前就有了。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挂春联、放鞭炮、吃热气腾腾的饺子。过春节我最向往的是放鞭炮。

说起春节放鞭炮,还有一个传说呢!从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每到春节那一天,它就会来捣乱。后来人们发现年怕声音,就发明了爆竹,也就是现在的鞭炮来驱赶年。放鞭炮这个习俗由此而来。今年春节是我出生以来第一次可以在家门口放鞭炮,我特别高兴。

新年的钟声还没有敲响,我就急急忙忙走出家门放鞭炮。首先我放的烟花叫“龙腾盛世”,爸爸把烟花放好,我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拿起打火机去点火,心里还在想:“会不会被炸伤?”种种想法在我脑海里浮现,最后我鼓起勇气点燃了引线。只听“嘭”的一声,一团似花骨朵儿的火球冲了出来,在天空“啪”的炸开,金花四溅,像一朵朵绽放的鲜花,有的像漂亮的菊花,有的像五彩缤纷的野花,还有的像艳丽的玫瑰花,五颜六色的好看极了。接着我又点燃了叫“彩蝶飞舞”的烟花,它飞快的旋转起来,样子好似一个会变色的陀螺,忽黄忽绿非常美丽。

新年的钟声响了!各式各样的烟花腾空而起,像流星似的划破漆黑的夜空,好似天女散花,美妙绝伦。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

除夕夜放鞭炮作文范文三除夕到了,这是农历12月30日,是一年中最热闹的夜晚。

关于鞭炮的来历范文第5篇

起床后爸爸带我去楼下放鞭炮,火红的鞭炮像一条欢舞的火蛇在地上炸响,留下许许多多的各种颜色的鞭炮纸片在飞舞,就像天女散花留下的花瓣一样,真是:爆竹声声辞旧岁,春联户户迎新春。我看见左右邻居的“福”都是倒着贴的,我就从电脑上搜了一下“福”为什么倒着贴,原来人们过年为了图个吉利,利用倒和到是谐音,所以“福”倒了,就是“福”到了。我还看见了其它对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春到碧桃树上,莺歌绿柳楼前。玉龙吐宝庆吉日,金凤含珠贺新年。……过年让我想起一首古诗:是《元日》作者是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大人都说过春节最高兴的是我们这些小孩们,是啊!我们一帮小朋友们欢天喜地的在一起放鞭炮,做游戏玩得热火朝天。这个春节让我了解了许多关于过年的知识,过的非常的充实。

文登市实验中学初一: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