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诗春晓的意思

古诗春晓的意思

古诗春晓的意思

古诗春晓的意思范文第1篇

人本主义教学观指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时正努力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那这二首古诗的教学,我如何尝试用新理念来更好地达到教学的完善?我动了一些脑筋。

首先,让学生在“问”中发现古诗奥妙无穷。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我觉得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他们就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古诗短短的几行字,里面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诗人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学生一定会有许多好奇。片段一:

师:(两手放背后,学古代文人的样慢步踱进教室,边踱步边吟诗《春晓》)

生(许多):我也会念。(并轻轻念起来)

师:(出示诗《春晓》)那我们念念,想想你会不会有问题?

生:这首诗是谁写的?

生:那个人干吗写这首诗?

生:他写的是什么意思?

生:写这首诗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人?

生:什么叫“不觉晓”?

生:“春晓”是谁?(不明白,特好奇)

生:我好想看看诗人的样子!

生:最好我也会写这样的诗。

生:如果有一个神奇的机器猫把我带到古时候,该多有趣。

……

瞧,虽然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小已经会念这首《春晓》了,可他们那小脑门中仍然装着无穷无尽的问题。而且,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会敢于用自己的独特思维进行提问。即使有的问题显得非常天真、幼稚,可这都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学生在问中想象,在想象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喜欢了学古诗。

其次,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诗意。

修订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特别好动,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怎样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古诗的意思,并且会说呢?

片段二:

师:《春晓》一首诗才20个字,可里面知识可丰富了,想知道吗?

生:想。

师:如果小朋友能自己去主动发现,那有多了不起。大家组成小小组,一起动脑筋,交流你知道的地方,好吗?(生开始交流)

师: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生:我知道“眠”的意思,是指睡觉。

生:对,“眠”是睡觉,“春眠”就是春天在睡觉。

师:春天,晚上睡觉会怎样呢?

生:我认为是春天晚上睡得什么也不知道了。

生:不是什么也不知道,肯定是睡得很香。

生:我觉得睡在被窝里可暖和了,早上都不想起来。

师:是呀,睡得舒服,一觉醒来却发现天亮了。

生:我知道第一句的意思了,是说春天到了,晚上睡觉睡得好甜,不知不觉是早上了。

师:说得真好,那“晓”是什么意思?

生:“晓”是指早上。

生:是指太阳升起来了,“晓”字偏旁是日字旁,日就是太阳。

生:“晓”就是天亮了。

我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诗意思。这无疑给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个个兴致勃勃。他们在交流中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养了合作精神。并且,学生发现学习古诗一点儿也不枯燥,有了兴趣,注意力也集中多了。

再有,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

古诗春晓的意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古诗;朗读;文学素养

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在文学的长河中闪烁着无数耀眼的星星,唐诗、宋词更是皇冠上的明珠,如何使我们文学遗产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如何指导学生理解、体会、欣赏这些古典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唐诗、宋词,可以说朗读至关重要。

优秀的文学作品读出来,较之于写出来的,有着更直接、更生动、更适合情感表达的优势。朗读是文章全方位的立体显现,那语气、语调、语势及音色共同构成了声音的抑扬顿挫,极富于魅力。它在提升学生欣赏美、感悟美、体验美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诗歌这一文学体裁是以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创造独特感人的意境,来集中反映现实生活,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它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在文学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在古诗教学中,诗的意境和诗的语言是诗歌教学的重点,教师们往往认为只要分析了诗歌的意境和语言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朗读在古诗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反复朗读、吟诵,才能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沟通读者与诗人的感情,体会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没有反复朗读,就无法了解诗的意境美,无法感受诗人深藏的思想感情,更无法体会诗的语言美。

朗读是阅读古诗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法,即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带领学生赏析古诗的过程中,如果能准确清晰、洪亮流畅、饱含感情的示范朗读,能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语感,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并诱感共鸣,激发他们寻找蕴涵在诗中的意境美、情感美、语言美的兴趣,引导学生透过语言得到美的熏陶,而学生的文学创作思维也得以开发,思想情操、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得以熏陶,无形中提高了文学素养。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在教学古诗过程中,朗读需贯穿诗歌教学的始终,是诗歌教学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一、通过朗读,欣赏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诗歌意象通过艺术组合而创造出来的。诗歌的意象组合成生活场景,通过这个生活场景,或表现为喜,或表现为悲;或表现为激昂,或表现为哀怨……古诗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欣赏诗的意境的过程。

例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抓住雨后春天早晨的情景,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啼鸟落花交织而成的秀丽清新的春晨田园画,而要体会这首诗如画的意境,就要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反复体会来理解。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预先录好音,找出与诗相匹配的画面、音乐来增加教学效果。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朗读之初,引导学生步入所描绘的意境之中:春天,鲜花开放,春色宜人,贪睡起晚,不知不觉迎来又一个早晨,窗外,一阵婉转的鸟鸣声传来,给明媚的春晨增添了几分诗意,这鸟语花香、清新宜人的世界,真让人心旷神怡!这时引导学生朗读要用赞叹、舒展的语调,强调春晨的美好景象,让学生体会诗中的美妙意境。“春眠”可用缓慢的音调稍低地轻轻吐出"不觉"音调咯高,尾声略为延续后稍顿读"晓"。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领会春天气候暖和,使人倦怠,睡意很浓,不知不觉醒来,天已大亮这一情景。接着"处处"用略高音调读,以表示诗人此刻欢快的心情。“闻”要读得情真意切,然后缓缓读“啼鸟”领会一幅春天的美好景象:林间小道,柳树花丛,到处是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侧耳聆听,传来阵阵清脆的鸟鸣声。多么美妙,多么令人陶醉!教师通过朗读引领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如痴如醉。

教师在范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一幅秀丽清新的春晨田园画,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一步真切鲜活地感知诗的意境美。好的朗读,入耳动听,了然于心,它的直接性、感染性,事半功倍。通过不断朗读,不断加深体会,加深理解,读出韵味,读出诗意,最终达到诗歌教学的完美境界。

二、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诗人在创作中往往将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中,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自己的感情,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世界。通过朗读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这个情景交融的世界,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如《春晓》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前句形成鲜明对照,写花落预示着春残,表达作者对春光将逝的惋惜心情,用低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诗人被喧闹的鸟鸣声唤醒,朦胧中想起昨夜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朗读时"来"字应延长读音,表明诗人在回忆、思索昨夜的事,诗人从风雨声中联想到柔弱的花朵能经得起风雨的摧残吗?于是,发出"花落知多少"的感叹。朗读时引导学生用低沉哀伤的语调,体会诗人同情和惋惜的心情,读"多少"指导学生用较暗的声音色彩,体会诗人不仅抒发对鲜花被风雨打落这一自然现象的伤感情绪,而且触景生情,流露出自己仕途坎坷的苦闷心情。朗读时,引导学生回味如画的意境,触景生情,体会诗人伤春的悲壮情愫,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达到形象与感情的交融,更好地品味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再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概括了作者几十年漫长的人生之路,讲述了一个曲折的人生故事,短短28个字包含着多少人生经历,多少风霜雨雪!朗读时,用感叹的语气读出作者落叶归根的喜悦和感慨,以及面对时光流逝无可奈何的感情。教师入情入境的朗读,拔动着学生感情上的心弦,使学生见诗人之所见,思诗人之所思和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在讲授时,可以借助音乐、图片、录像、多媒体等直观可感的手段,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富有感情的语言、积极良好的情绪、驾驭课堂的轻松自如、点拨知识的深入浅出,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展开想象的翅膀,与诗人同喜同悲,在古典诗歌的殿堂中流连忘返。

三、通过朗读,品味诗的语言美

古诗在乐曲的韵律、节奏,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在古诗朗读中,要讲究节奏、格律,诗中平仄互相交错,声音就抑扬顿挫,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体现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一般来说,古诗按表音节奏划分,四言诗为"二二"节奏,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诗为"二二一"节奏,或"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立,长河/落日/圆"。七言有"二二三"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也有"二二二一"节奏, 如:春风/不度/玉门/关;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人生/自古/谁/无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朗读不仅要按诗的节奏读,韵脚也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其中,一、二、四行押ao韵,可用拉长字音和加大音量的方法读好韵脚。要体会诗的语言美,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孟浩然的《春晓》的清新自然、伤春惜春;贺知章《回乡偶书》的悲喜交加、无可奈何;李白的《望天门山》想象瑰丽、豪迈奔放;李商隐的情诗《无题》的缠绵悱恻、委婉含蓄,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清新自然、与世无争;杜甫《春望》的忧国忧民、沉郁顿挫。在朗读中要很好把握,学生通过这些富于变化的诵读,再加上听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和多媒体课件中的名家朗诵,从整体上感受到了诗中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获得了一种审美体验。

诗歌教学包含领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品味诗的语言三方面。而反复朗读能引领学生从语言中领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并进一步品味它的语言,即从形式到内容,再从内容到形式的反复。诗歌教学的过程就是反复朗读和分析相结合的过程,朗读一遍,分析一遍,在朗读中品味语言,在朗读中加深理解,达到诗歌教学的完美境界。

四、通过朗读,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古诗,从诗中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受到美的熏陶,但古诗教学更为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这才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最终目的,也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古诗诵读中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必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古诗,它的显性效果容易被人重视,实际上它对学生的隐性教育更为重要、更为长远。朗读中伴随着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学生积累了大量丰富生动的语言,思想情操、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熏陶,在无形中提高了文学素养。

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通过诗人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昂,动人心魄。教师在带领学生尽情诵读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品味其沉郁顿挫的情感。首句如高天之狂飙,深谷之哀猿,惊心动魄,使全诗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之中,朗读应该带着悲怆的情感;次句却平缓而出,让人感到一种宁静的凄凉、空旷的惆怅、孤独的忧伤,朗读者悲凉的情绪表露无疑;这一片空阔冷寂的天地,逼出了三四句的万象纷繁和百感交集;无边落木萧萧下,固然使人类深感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奈,但不尽长江滚滚来,又往往激起人生命的激情,向人类示范着一种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学生读到如泣如诉、飒飒有声的落木,滚滚而来、咆哮不止的长江,脑海中必展现出一幅悲凉壮阔、沉郁顿挫的画面!品味出作者沉郁顿挫的情感。以下各句也都具有丰富的审美情愫:万里悲秋常作客,是悲凉的进取;百年多病独登台,是不幸者对命运的不屈不挠的抗争;艰难困苦,穷愁潦倒。诗人生命旅途上的坎坷不幸、凄凉悲伤是重重叠叠,无以复加的,然而他不屈不挠的进取也是可歌可泣的。朗读时,应连读“无边落木、不尽长江”, 缓读“万里悲秋、百年多病”等音节。整体上,应轻而流畅地读前两联,沉而缓慢地读后两联。这样才能读出情景交融,气象恢宏,意境开阔、沉郁顿挫来。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出作者的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苦之感,并产生共鸣,展开一定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审美情愫。而通过反复诵读,语音的轻重、缓急、情感的配合都可以得到体现,诵读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带动对古诗的理解,进一步陶冶情操,激发思维,学生的文学素养可以得到真正的提高,而这正是语文课的最终目标。

朗读从来就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随着教改的深入发展和素质教育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更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加强朗读教学,让书面的无声语言变成有声语言艺术,并从学生的审美需要出发,用感情牢牢牵住学生,以情激情,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沉浸在自由、愉快、活跃的气氛和抒情格调中。教师调动情绪,饱含感情地朗读,让美的意境以朗读创设、让美的情感从朗读传播、让美的形象由朗读树起――从而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美、情感美、语言美并从中受到感染,得到教育,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学素养。

古诗春晓的意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诗文 教学对策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学习古诗文,可以帮助小学生认识与理解我国优秀文化。语文新课标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应是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应是思想情感与审美情趣的融合。古诗文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十分重要。那么我们应采取什么对策使古诗文教学课堂更有魅力呢?

一、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的兴趣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到提高。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开放的教育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古诗文。

1.教学手段参与,激发兴趣。由于古诗文的字词句与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语言习惯有很大差距,学生学习古诗文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直观地理解古诗文的内容与情感,更好地克服这些困难。(1)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体验古诗文学习乐趣。(2)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3)教师注重语言艺术。这里的语言艺术不仅仅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重理解、品位古诗文的语言艺术,更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重语言艺术。

2.启发想象,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对于体会古诗文的意境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件艺术品是艺术家想象力的创造物,这要求欣赏者应具有一定的想象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在古诗文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的想象,联系实际生活和多种生活经历分析、理解、领悟诗的情景美、形象美,从而享受古诗文的意境美,提高审美能力,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诗意课堂

1.创设诗意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诗意的课堂是开放的,学生的想象是活跃的,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是灵动的。诗文的创作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是情与景的水融,是情与物的激情碰撞,是心与境的契合无间。这三者的有机结合,便产生了一首好的作品。因此,在学习一首诗的时候要做到这三者的融合。

2.古诗文教学,重点把握三个层面。古诗文教学要重点把握三个层面,即第一个层面是文字层面;第二个层面是文学层面;第三个层面是文化层面。所谓文字层面,就是在古诗文教学时做到字字落实。比方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就是要把这首诗歌翻译成现代的白话文。即:“春意绵绵,正好睡觉,不知不觉的一觉醒来天已经亮了,到处能听得到鸟儿在啼叫。昨夜里听到了风雨交加的声音,不知道这风雨有打落了多少花瓣?”这就是《春晓》的字字落实。第二个层面是文学层面,在这一层面上,关键是抓意象。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中的“渔火”就是一个意象。但是这个意向只有放到整首诗中,才能称其为意象。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闪闪烁烁,隐隐约约的物象,还寄托作者的羁旅之苦、思乡之情。这便具有文学意义。第三个层面,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力图努力突破的,即文化层面。比如“月是故乡明”对于中国人来说“月”就是一种文化,他不只是一个自然体。看到了月亮,想起了家乡,这几乎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杜甫的“月是故乡明。”……这是民族心理的积淀,是情感逻辑,是文化现象。

三、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巩固学习效果

教科书只是个凭借,里面收录的古诗文也是有限的。教师如果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把握古诗文的文化内涵,就要注重课外扩展,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多收集、多交流。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要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方式将古诗文学习的相关资料准备充分,以便对古诗文的作者、时代背景及创作背景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2.多运用。古诗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传统文化的殿堂,探访古人的文化情怀,与诗人的情感对话,还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多开展班会、晨会、诗歌朗诵比赛等。例如:春天来了,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以“感悟春天”为主题的赛诗会,让学生挑选与春天有关的优美诗句,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学生可以在欣赏春天美好时光的同时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总之,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文化知识水平,发挥主导作用,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古诗文课堂更有魅力,让古诗文这颗传统文化中的明星更璀璨耀眼。

参考文献:

古诗春晓的意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古诗教学 情感 环境

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在古诗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内容,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一.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热爱家乡的教育。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3.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劳动人民的好孩子。

二.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在注意环境保护的同时,我们可结合古诗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1.热爱水资源的教育。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2.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都是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果恣意破坏鸟类等动物的生存环境,那么绝不会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的动人美景。

3.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有相关的描写。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古诗春晓的意思范文第5篇

我的表妹

表妹旭旭有很多爱好,她尤其爱背古诗。她叫她的妈妈买了好几本故事画报,每天从幼儿园回来,做完了作业,就拿出画报来背古诗。她不但爱背古人写的诗,而且也喜欢自己作诗,她还把古诗《春晓》改成了:“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撒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真有意思。

每当星期六晚上,我就叫她背古诗来听,有时还教她几首。赶上她高兴,她就站个立定姿势,挺起胸脯,像诗人那样摇头晃脑的背起来,惹得你哈哈大笑;要是她不高兴,就会钻进被窝,还奶声奶气的说:“要想听我背诗,除非叫我老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