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范文精选

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古诗词故事教学策略

古诗词是中国优秀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它言简意丰,生动形象、含蓄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深邃幽远的意境;它讲究韵律,平仄相对、抑扬顿挫的声律蕴含着细腻精妙的情感;它代代相传,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传承彰显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凝练含蓄是古诗词的一个显著特点。寥寥数字,却表达出无尽的意蕴。比如大家都熟悉的《登鹳雀楼》中最后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仅仅十个字,却表达出多层含义。从字面上理解的意思是:想要看到更远的风景,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这其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生要有意义,就必须不断地进取,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就。简短的文字蕴含着深厚的意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厚重,值得人们反复品味。另一方面,因为古诗词语言的凝练,所以字里行间的跳跃性比较大,有大量留白,给读者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比如读到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们眼前总会浮现一幅画: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后,飞鸟远遁、行人绝迹,凛冽的寒风中一位渔翁在寒江独钓。为什么渔翁会独自一人在这么冷的江面垂钓呢?这留给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然而,也正因为古诗词的含蓄凝练、历史久远,诗词里的字词语义的变化,用典象征手法的使用等等,对人们学习、理解古诗词,都产生了一些阻碍。再加上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经验的有限,以及部分老师教学古诗词模式固化、强调知识点、考点,使得小学生难以感受古诗词那美好的意境,无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他们喜欢生动、有趣的故事。那么如何把故事引入古诗词教学,进行古诗词故事教学的策略有哪些呢?

一.课前故事导入,激发学习诗兴,发现诗词趣味

上课伊始,老师给学生讲一些有关诗人的生平故事,或是诗人创作诗歌的趣闻轶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发现诗词的趣味。如孙双金老师在展示《走进李白》一课时,学白的诗歌前,先给学生讲了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故事:话说,有一天唐玄宗李隆基携他的爱妃杨贵妃到沉香亭赏牡丹花。到了沉香亭,李隆基和杨贵妃一落座,乐师们就弹起了曲子,唱起了歌。刚唱了两句,李隆基摆摆手说:“停停停,什么陈词老调,朕不爱听!李龟年,去翰林院把李太白给我请来,请他给我的爱妃做几首新词新诗。”李龟年接了圣旨,急忙赶到翰林院去找李白,到处找,都找不到,就问他的同僚,同僚说:“李白去街上喝酒了。”李龟年又急忙去街上找。经过一座酒楼,只听到酒楼上一个人高声吟唱李龟年一听就知道是李白,急忙跑到楼上,一看李白已经喝的酩酊大醉。李龟年上前摇摇李白的肩膀说:“李翰林,李翰林,快醒醒,皇上有请。”李白睁开朦胧的醉眼说:“我已经醉了,我是酒中仙,皇上请了也不去。”通过这个小故事,学生明白诗人李白的喜好饮酒作诗,既是酒中仙又是诗中仙,了解到李白那傲岸不羁、天真浪漫的性格特点。学生们一开始就被有趣的故事吸引,激发了进一步了解诗仙李白的热情,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孙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领略了《望庐山瀑布》的超凡的想象,感受到《秋浦歌》的极度夸张,欣赏到《夜宿山寺》的天真浪漫,慢慢走近了那个热情浪漫、超凡脱俗的诗仙,为学生走进李白的诗歌打开了一扇门。每个人都是爱听故事的,小学生更是如此,所以在学习古诗词教学时,老师在课前用与古诗相关的故事导入,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古诗的热情,一定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二.课上故事阅读,深入理解诗意,感受文字美妙

古诗词的语言凝练、历史久远,有些诗词描绘的画面,讲述的内容让学生感到陌生,难以理解诗词的意思,感到晦涩难懂,学生更无法领略诗词语言的美妙意境。老师们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如果能在把学生难理解的地方,引入适当的故事讲给学生听,那么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一定会入木三分。比如赵志祥老师在示范《敕勒歌》一课的教学时,刚开始赵老师通过出示的图片,带领学生吟诵,让学生感受到了敕勒川的美景:无边无际的草原和那成群的牛羊。然而当赵老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一千多年前,东魏有个宰相叫高欢,有一天他领着十万大军去讨伐西魏,结果打了败仗,十万大军死伤惨重,剩下三万人只好回国。路上将士们都垂头丧气,无精打采。于是高欢就想:怎样才能调动起将士们的士气呢?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高欢大喊:“斛律金何在?”斛律金回应:“末将在!”高欢命令斛律金:“把将士们的士气给我调动起来!”斛律金可不是等闲之辈,他文武双全的大将。接到命令后,一边思考,一边走上山头,望着自己的家乡,望着远处的阴山,望着辽阔的草原,于是他就高歌了一首《敕勒川》,将士们听到这首歌后,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家中的亲人,全都精神大振。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知道了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到了歌曲中不仅有对草原美景的赞美,也领悟到将士们对家乡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热爱之情,深入理解了诗歌的意境,感受文字的美妙!

三.课后故事创编,拓展感知诗情,提升审美创造

古诗词言简意赅,寥寥几行但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古诗词教学时,为深化理解,可把握学生心理,顺势引导他们将简短的诗词扩编成情节丰富,人物个性鲜明,富有情趣的故事。以王安石的《元日》这首古诗教学为例,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反复诵读、理解诗意、感知诗人心境后,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如果你能坐上时光机,穿越回北宋,在春节这天,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请你根据古诗《元日》,创编一篇小故事。学生创编出如下故事:我坐上时光机,穿越时空,来到公元1068年的正月初一,这可是北宋的春节。我赶紧穿上了一件红色的长衫,衣服上绣着龙凤的图案;戴着一顶灰色的帽子,还穿着一双鞋子,就像穿上了两只小船在大马路上行走。大街上有很多商贩在沿街叫卖年货,路上的行人有的拿着屠苏袋,里面装着屠苏酒;还有一些人在舞龙,舞狮子,耍杂技等各种娱乐活动。时而还能听到几声爆竹的响声,“嗖”的一声,“冲天炮”像火箭一样笔直地冲出去,“嘭”一声“冲天炮”变成了一地碎片。一大早家里就忙着打扫门庭,换桃符,挂钟道,贴春牌,还挂上了大红灯笼。房间里时不时地飘来一阵肉香味,原来是母亲在做腊月时就已经腌好的腊鱼,腊肉……瞧,这桌上有喷香的烤鸡,吃起来脆脆的猪耳,还有好多美味的东西。“喝屠苏酒咯!”爷爷拿着屠苏酒,说道。于是大人们畅饮起屠苏酒来,互相庆祝着这新春的到来,那屠苏酒不断地散发出温馨的芬芳,好像也在庆祝。我们几个小孩子拿着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北宋的春节一片热闹、欢乐的景象,我想大诗人王安石看到后,心里一定对自己推行的变法充满了信心!学生在进行故事创编的过程中,学生心灵受到触动,情绪受到感染,思维得到了历练,审美得到了提升。既是对学生综合语言实践能力的一次锻炼,又是帮助学生提升审美创造的重要契机。

四.课外故事展演,培养鉴赏诗境,领略艺术魅力

古诗词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创设情境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通过巧妙创设情境,能够将古诗词中所描述的情景直观地呈现出来,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进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中去,在获得美的体验和感悟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积极情感和态度,从而使小学古诗词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

古诗词是古代文人的智慧结晶,具有短小精悍、意境深远的特点。在古诗词创作的过程中,诗人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去,以达到借景抒情或者托物言志的作用。古诗词的意境非常优美,小学古诗词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畏惧情绪,就要让学生体验和感知古诗词的意境美,增强他们对古诗词的感悟。小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古诗词所描述的景和境,这样他们的思维就会高度集中,在想象和联想的过程中在脑海中呈现出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除了能够感受到意境美,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还能和作者形成思想上的共鸣,体会到作者的心情,理解作者的感情,对古诗词主题的把握也就会更加准确。长期如此,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能力就会提高。

二、用故事创设情境

小学生普遍对故事感兴趣,在学习叙事性比较强的古诗词的时候,教师要加强和生活的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某种情感中去,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古诗词。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古诗词内容,利用学生生活中类似的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去。这样,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古诗词学习也就会取得良好的成效。人类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感情,有的伟大、无私,有的温馨、平凡。在学生的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感人事件。教师要利用这些感人故事,将学生的情感带入到古诗词中去,哪怕是一个普通的缝衣场景,都会凸显出母爱的伟大。在学习这些古诗词的时候,教师还要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情感的感悟和体会,增强学生对各种情感的认识,让他们成为一个细心体会生活的人。

三、多媒体呈现画面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因为其具有集图画、文字、视频、声音于一体的特点,能够将古诗词中抽象的语言描述直观地呈现出来,古诗词的画面感会更强,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他们会快速地进入到古诗词的情境中去,和作者直接对话。这样就能感同身受,和作者形成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更好地把握古诗词的主题和思想感情,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效率也会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前在网络上搜集与所学古诗词相关的视频和图片,然后利用多媒体将其做成视频集锦,同时还要配上应景的音乐。很多古诗词都与古筝音乐比较相配,当音乐响起,朗诵者的声音传入学生的耳中,他们的眼前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与古诗词相应的画面。各种事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到面前,学生很快就会被带入到诗歌的情境中去,被美好的景象所感染,也就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

四、让学生大声朗诵

古诗词的节奏感十分强,富有韵律,朗诵起来朗朗上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美。学生在反复朗诵的过程中,脑海中自然就会浮现出古诗词的意境,这样就能在朗诵的过程中融入到具体意境中,对古诗词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在学生朗诵古诗词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朗诵的节奏,让他们带着感情朗诵。比如在学习《泊船瓜洲》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朗诵,先要范读,让学生抓住朗诵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反复大声地朗诵,将学生带入到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去,让他们感受古诗词意境,领悟诗歌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思想感情。

五、创作背景导入

导入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关键,古诗词是特定时期的产物,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小学生的阅历和知识积累有限,理解古诗词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地导入,为学生创设古诗词情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融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中去。教师在导入环节要介绍古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当时的遭遇,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古诗词,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古诗词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总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创设情境至关重要,能够将古诗词中的事物直观地呈现出来,将学生带入到诗歌意境中去,让他们和作者直接交流,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能够准确把握古诗词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

[1]卢文俊.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发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

古诗词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误区

古诗词是值得我们传承的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文化历史长河中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伟大的文化财富,因此大量的古诗词作品被编入了现在语文的教材中。古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传播做人的传统美德,因此古诗词的教学在高中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因而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往往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往往为了完成应付高考而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了盲目性和限制性,学生为了应付高考,而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如何走出误区的几点建议,希望对高中古诗词的教学能够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

1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1不重视古诗词的诵读:

诵读是我国古代古人最传统、最有效的读书方式,古人流传下来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非常直观的体现了诵读对古人的重要性。在我们现代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了“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的教学建议。古诗词的优美之处在于读者对它的阅读与朗读,朗读是读者精神“复活“的一种精神寄托,要用声音中的真情实感准确地表达和传递出来,要把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立体的声音。古诗词中的语句和韵律大多都是非常简练和和谐的,节奏也非常鲜明,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细细品味。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不重视古诗词的诵读,而是只重视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和理解,是否能够干巴巴的翻译全文,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消解了古诗词中蕴含的美感,学生子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如同嚼蜡,毫无兴趣可言。比如在经典古文《离骚》的教学中,教师不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诵读来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而是直接翻译全文,生硬地讲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从中体会不到作者屈原的飘逸与潇洒。

1.2不重视古诗词的文本:

古诗词作品的阅读,要求高中学生能够把握文本的整体内容,能够理解古诗词文本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和观点,能够对全文有自己的理解,文本的教学是高中语文进教室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工具。然而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往往会忽视文本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比如有的老师在《离骚》的教学前,为了能让学生明白文中内容的意思,硬是把文中的语句变成了四字短语的形式,让学生死记硬背,那还需要文本做什么呢?老师正是由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文本的最大特点,架空了文本的意义,使这篇《离骚》没有了应有的“骚味”。

1.3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古诗词全文的背诵:

我们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是希望学生能够整篇背诵文本的,这样可以中整个作品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出来的意境与精神。然而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为了应付高考而仅仅让学生背诵一些在试卷中会出现的个别语句,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只能机械地背诵几句简单易考的语句,无法把握文本所要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意境,背离了古诗词学习的最终目的。

1.4淡化古诗词本身的意境,不重视学生的想象力:

古诗词的学习,主要是为了理解作者的感情和周围环境,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但是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单纯地通过字面上的意思来分析文本,通常都不会对古诗词的意境进行分析,使得古诗词失去了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意境,使其支离破碎,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比如《锦瑟》这篇古诗词,如果只能字面上来分析的话,就很难体会出李商隐那种长达四年的深沉及其雕琢文字的魅力所造,学生没有了想象力的发挥,不利于对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不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2如何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

2.1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诵读:

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药培养学生良好的有感情的诵读习惯,激发学生反复诵读古诗词的兴趣。通过古人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可以看出诵读的重要性,学生要通过加强诵读来学习充满意境的古诗词,使学生能够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作者想要传达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2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全文的背诵: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加强对全文的背诵,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意境,更好地学习古诗词而产生共鸣,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

2.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在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其在学习古诗文过程中可以把古诗文想要表达的意境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从作品中受到启迪,使情感得到升华,得到美的享受。

2.4因材施教:

我国主要的教学方式是集体授课,所以要调节好集体授课与因材施教的关系。不论学校是什么形式的教学,都应该是以学生能够学到知识为前提,如果学生没有学到相应的知识,不管怎么改进教学方式都是没有意义。因此在高中语文的集体教学中,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实现了教学知识和资源的共享,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学友所长、学友所成的品学兼优的有用人才。

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对教师为了实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如何引领学生走出教学的误区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指出要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诵读和全文的背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并因材施教的进行教学等多项建议,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中国古诗词文化。

参考文献

[1]廖新雯.如何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110-111.

[2]邓德刚.探析如何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J].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2012,(3):7.

[3]郑菊芬.探析如何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J].中国校外教育,2012,(8):41.

[4]许振渊.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及建议[J].学周刊,2014,(25):50-51.

古诗词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古诗词教学;小学生;美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语文课堂上的深度优化,教师纷纷致力于古诗词教学的趣味化、直观化和实效化探究,力求帮助小学生深度探究出古诗词作品中的文化滋养和艺术魅力。多媒体技术的横空出世使古诗词教学为之“地动山摇”,古诗词抽象复杂深奥的艺术美和意境美被多媒体技术进行了“清仓展示”。

一、多媒体技术与古诗词教学的契合度

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表现力,能够借助声、光、电三维表现元素为小学生输送声音信息、图片材料、文本内容、视频片段等材料,非常便于小学生进行直观认知。古诗词是古人进行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精品内容,然而,高超的艺术成就却增加了古诗词的认知难度和理解难度,不利于小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深度挖掘和直观展现古诗词中隐含的图画美、意境美、想象美等,有效弱化小学生的认知难度。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

古诗词是埋藏深度非常大的“美玉”,因而开采难度很大,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这一神兵利器,才能够引导小学生“拨开云雾见月明”。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画美

古诗词多是写景抒情、借物言志、秘而不宣的艺术佳品,因而景物描写就成为古诗词中的主流形式和灵魂载体。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深度展示古诗词作品中的图画美,让小学生直观看到隐藏于字里行间的美丽景色。小学生只有切实把握住古诗词作品中的精美图画,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和信息积累,才有可能真正把握作者隐含于风花雪月之中的思想情感和人生顿悟。以二年级下册高鼎的《村居》为例。在多媒体设备的帮助下,小学生亲眼看见了春草长得很高了,黄莺鸟在树梢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温柔的春风习习而来,宛若长发少女的垂柳柔美地立在春风之中,秀美的长发随风飘动,妩媚动人。在古诗的前两句,多媒体设备展示出一个轻松快乐、生机勃勃、美丽宜人的春天景物图,从而为后面放学回家放风筝而快乐出场的儿童创设了美好的舞台背景,突出了古诗的图画美。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情感美

古诗词作品不仅讲究遣词造句中的“图画美”,还具有深远的意境、抽象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需要小学生在字斟句酌中慢慢领悟。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去直观展现古诗词作品中的深沉情感和深邃思想,从文学的海洋中为小学生“打捞出”一份积淀已久的文人操守、文学修为、艺术精华和美学精品,让小学生亲眼看到古诗词作品中作者的生活际遇和人生感悟。以三年级下册王安石的《元日》为例。在古诗教学中,多媒体设备为小学生展示出烟花满天飞、鞭炮到处响的喜庆局面,也展示出人们欢度春节、喜气洋洋的快乐氛围,再加上各家各户忙着贴春联、贴窗花,还有人在喝春意浓浓的屠苏酒。教师甚至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春晚非常喜庆的热场音乐,营造出祥和、幸福、快乐的情感氛围。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想象美

古诗词作品不仅具有唯美的图画和深沉的情感,还具有瑰丽的奇思妙想和文学意境,等待着小学生去一点点地体会。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去追寻文人墨客的独具匠心、神奇想象与美学展示。想象,是古诗词作品中的常见文学手法,能够有效牵动小学生的认知思绪和想象能力去开展一段唯美、轻松、高雅的艺术之旅,因而能够给予小学生非常强的审美体验和认知印记。以二年级上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为例。教师不仅要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小学生直观展现出灿烂明媚的阳光照在美丽的香炉山上,而香炉山又慢慢散逸着紫色的青烟,如梦如幻的青烟温柔地笼罩在香炉山上。教师更要用多媒体设备为小学生展现“飞流直下三千尺”,让小学生直观看到庐山的“高”,就会想到“瀑布的高”,进而想到高耸入云的山上“飞流直下”的瀑布,小学生自然就会将“飞流直下”的瀑布与天上的银河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小学生直观展现出庐山的高、瀑布的高,在强大空间距离刺激的引导下小学生自然就会慢慢理解最后两句瑰丽的想象。总之,古诗词是古人数千年的智慧结晶、文学修为、艺术成就,因而是不可多得的美育资源。教师以古诗词为研究对象,以多媒体技术为研究手段,以美育为研究目的,深度挖掘古诗词的美育价值,并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示古诗词的图画美、情感美、想象美,以此丰富和优化小学生的审美体验,加速小学生的美育成长。

参考文献:

[1]高艳平.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美育功能探讨[J].教师博览(下旬刊),2020(10):25-26.

[2]高倩.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与融合研究[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1(3):44-45.

古诗词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古典诗词教学策略

在常规语文课堂上教师教授古诗词常常采用“串讲法”,着力要求背诵与默写,古诗词鉴赏课变得索然无味。古诗词教学,变得越来越脱离现实意义,久而久之学生与古诗词之间产生了隔阂。而事实上,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人文底蕴,恰是学生需要积淀与提高的。语文教师若能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古诗词,才会令古诗词教学丰富多彩,才会让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一.语文核心素养与古诗词教学概述

(一)语文核心素养内涵“核心素养”

近几年已经成为高频词,那么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是什么呢?语文核心素养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和“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这四个维度构成语文核心素养,相得益彰。语文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素养,作为几大大核心素养之首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1]作为语文教师,以人文底蕴深厚的古诗词为载体,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综上所述,古诗词是民族灵魂的顶梁柱,是即语文核心素养所在,值得去诵读,去品悟。

(二)语文核心素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意义

诵读古诗词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是无价的。国家为了让传统文化之花根植于人们心中,推行了三天“小长假”政策,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重视程度越来越深。可见,古诗词的教学意义非常重大,所以在教学古诗词时不妨把传统文化融合到课堂中。如教学《鹊桥仙》,从“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从这几句诗中的可以看出,这是关于我国古代“牛郎和织女”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千年,家喻户晓,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热门题材之一,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它具有丰厚的中华文化底蕴。综上,古诗词蕴含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人文底蕴处处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在古诗词教学课堂中能够凸显其现实意义。

二.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教师对语文核心素养认识不到位教师对语文核心素养认识不到位体现在对理论的解读上,我走访本校15名语文教师,填写如下问卷:表1:您是否了解《语文核心素养》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从表1的数据反馈来看,85%的教师并不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只有15%左右的教师对理论有一定了解。这些数据反映出教师对《语文核心素养》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学习模式,核心素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没有深入认识。在应试教学模式中考试大纲研究透彻,围绕着应试的指挥棒转来转去,却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2、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教法单一在古诗词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一味的“填鸭式”教学,教法单一且无新意,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鉴赏古诗词,担心学生鉴赏时偏离路线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其实在教学时教师不妨放手,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把这个诗人的作品按主题挑选出来进行类比,无形中灵活了教学方法,运用了“主题类比法”,把知识做到横向和纵向的延申,形成知识网格化。

(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1、缺乏浓厚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孔子这段话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然而在古诗词学习上学生缺乏兴趣。他们宁愿看没有营养的网络泡沫小说,看时下热播的综艺节目,看一些夸大其实的雷人电视剧,也不愿意看看底蕴十足的古诗词。这样他们不仅与古诗词之间产生时代隔膜,也失去了与古代圣贤潜心交流的机会。2、缺乏深入理解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着重背诵与默写,认为会背会写就万事大吉了。他们很少能深入理解诗词内涵,很少有同学运用“知人论世”法走近作者、深入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在学习时学生往往能想起诗句却记不准诗的题目和作者,更有甚者把诗词作者和题目弄混淆。因此,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应该走近作家作品,分析诗词意向,推敲诗词字眼,进而深入了解诗词内容。

三.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1、激趣导入,循循善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何激趣?把音乐和古典诗歌巧妙融合,用二者双龙合璧的艺术魅力去吸引学生。如在讲读经典的爱情诗《蒹葭》时,在导入时,教师不妨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学生会随着甜美的歌声走进诗歌意境,感受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还可以切入画面激趣。画面会带来直观的视觉冲击,能迅速引领学生走进情境。如学习崔颢的《黄鹤楼》时,教师可以播放诗人登楼远眺,碧空如洗,晚霞斑斓等画面。进而展现江水浩淼荡荡、江畔烟霭缭绕的景象,这样教师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学生就能感受到“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境,而真切地体会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综上所述,音乐的魅力、视觉的冲击完美结合,能逐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这些诗句活灵活用。2、团结协作,分组研讨语文核心素养包含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积淀、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从“人文关怀”入手。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在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可以在研讨中体会“人文关怀”以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例如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人文精神”,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要求每组研读一节,结合诗句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四段文字内容。问题一抛出,各小组同学立即研读指定语段进入紧张激烈地讨论状态。8分钟后,几乎全文的诗句都被同学们拿来分析了。一组同学回答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面对秋风毁屋,痛心疾首;二组同学紧接着回答:“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归来倚仗自叹息”望茅兴叹,无可奈何;三组同学回答说:“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祸不单行,忧心忡忡;四组同学抢着回答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忧国忧民,情系天下。概括完诗的内容接着发问:“杜甫的伟大,体现在哪?”同学们接着讨论抢答说:“杜甫处境困窘,竟然还能做到心系天下寒士的高尚境界,这是他最伟大的地方。”紧接学生们的回答可以总结:这表现了杜甫“兼济天下”的精神,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这节诗歌鉴赏课把学生处于主导地位,不仅落实了教学目标,还在研讨中体会了“人文关怀”精神,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二)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仅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是有局限性的。为此,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是十分重要的。活动如下:1、观看《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当今社会,“快餐文化”已严重冲击了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生更热衷于追明星真人秀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业余时间观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使学生在节目中学习诗词文化、积累历史典故;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丰厚语文核心素养。才女武亦姝在节目中表现淡定、从容,最终在总决赛中摘得桂冠。我们在感叹这个女生才华的同时也要深思,不是光靠海量背诵就能如此成功的,而是把古人智慧运用得这么自如。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每季都犹如美酒,学生在“美酒”的滋润下,底蕴越来越醇香。2、开展“口语交际———古诗词诵读大赛”古诗词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其语言的凝练,音韵的和谐优美,让人徜徉其中而流连忘返,其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让人深思。开展“口语交际———古诗词诵读大赛”,诵读内容可以是选取课内的古诗词,还可以甄选课外的古诗词。设定大赛规则由易到难,鼓励不同学习水平的同学都能参与其中,适当予以奖励。这项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诗歌文化,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灿烂文化的感情。同时激发学生朗诵古典诗歌的兴趣,积累语言素材,丰厚人文底蕴。在历史上,古典诗词以其丰厚的人文素养肩负着提高中华民族人文底蕴的历史使命。因此,学生以人文底蕴深厚的中国古诗词为载体,来提高自身“人文底蕴”尤为重要,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学研究,2015(09):17—23.

[2]张华.让教学变成学生研究[J].江苏教育(教学管理版).20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