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园艺专业

园艺专业

园艺专业

园艺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转变观念;创新能力;创新教育

为顺应时代潮流,为培养21世纪的新型的专业人才和新型劳动者,在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新形势下。笔者结合园艺学科特点及自己的教学经历,就如何进一步落实和升华创新教育,谈谈对园艺专业课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些作法和体会。

1 更新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将传统的应试教观念向创新教育观念转变;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长辈观念更新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将以对口高考为目标的应试教育观念转化成为当地经济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的思想观念;将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教学观转化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教育观。因此,在中职园艺专业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园艺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科学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2 创新处理教材

对教材的创新处理就是指改革教材中落后于社会时展的知识体系,建立使学生认识和把握未来发展的知识体系和活动体系。

2.1 教材的编排顺序

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与重组。如:园艺植物的生长都有季节的先后顺序,这与教材的编辑内容是不一致的。教师可以灵活地调整教材,随季节适当安排授课内容,减少夏季讲贮藏、冬季讲开花的尴尬局面,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

2.2 教材的知识内容

通常教材在编定后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稳定,但科学技术和当今社会正在迅猛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教材中必然会有部分内容不能适应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对这部分内容作适当的变动是十分必要的。如:讲植保中的农药品种时,教师要随时关注产生的新药及国家新禁止上市的药品名称;如:介绍某种花卉品种时,教师要在第一时间知道该花卉最新培育的品种。通过对内容的更新,使教材更科学合理,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前沿。

3 创新教学方法

在园艺专业课教学中,传统的“讲授法”已不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广大园艺专业课教师应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性学习、讨论式学习、合作型学习、自学式学习。其中,辩证性学习是指辩证地看待一个问题,如:“锄头下有火,锄头下有水”,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锄地在土壤水分多时有促进蒸发的作用,在土壤干旱时有保持水分的作用。通过让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此外,还可采用“发展问题教学法”、“一问多解教学法”、和“开放性教学法”等多种新颖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极为重要。所谓:“发展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解答了某一问题之后,学生对所解答的问题适当加以变化和发展,并编出发展题,师生共同解答。例如:在学习花瓣的颜色与花对太阳光的吸收有密切关系时。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花瓣一般比较柔嫩,温度过高,就会灼伤花瓣。太阳光由7种色光组成,其中红、黄、橙的光热量高,由于同样颜色的花瓣对同样颜色的光反射性好,也就是说,红、黄、橙等颜色的花朵能把阳光中的红、黄、橙等强光反射回去,所以花儿中红、黄、橙色的花多;而黑色能吸收阳光中的全部射线,当阳光照在黑色的花瓣上,它不懂得反射,只是一味地吸收阳光中的热能,致使‘体温’升高而不能自控,终于被灼伤,所以黑色的花很少见。有学生问:“那到底有没有黑色的花呢?”让学生继续学习下去,师生通过查资料知道:“据统计,全球4100多万种植物中,只有8种开黑色花,荷兰花卉研究所联合六家园艺机构经过25年的努力,在1986年培育出了黑见色的郁金香,其中有一种品种叫‘黑鹦鹉’,资料上还有‘黑鹦鹉’的照片呢”。

所谓“一问多解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启发学生尽量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同一问题的性质和解决方法。例如:针对“如何使农作物增产”这个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种植密度、矿质营养、呼吸作用、遗传以及生态的角度去分析解答。

正所谓教无定法,只要我们教师用心钻研总结,好的教法是会不断产生和发展的。

4 教育手段要创新

一支粉笔、一个板擦、一本教材,已不适应现在的教学形势。园艺教师应突破封闭式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格局,使之出现多样化、弹性化的趋势。教师和学生都应树立“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自然即课本”的思想,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去参观、观察、去操作、实践,将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自由的时空中汲取知识,发展特长。教学手段不但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即利用电视录像、幻灯、投影、计算机、多媒体、多功能教学设备等现代教育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增强课堂的“动感”“美感”“直观感”,使园艺专业课课堂更精彩、更生动、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在今后的园艺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地设计园艺教学课件,对网上资源进行开发延用,利用多媒体网上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5 作业布置要创新

传统的作业绝大多数是书面写作,内容仅限于课本,如每课一练、同步练习、单元练习等,形成了练习—批改一再批改的基本模式,这很难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笔者认为内容多元、形式多样、多度、多变的作业练习,能使学生在作业中获得能力。例如学习园艺植物的繁植技术中,讲到了扦插、嫁接、压条、分生等多种繁植技术,我们选择生产中比较常用、容易实施的扦插和嫁接技术,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作为一次课后作业。讲到花卉的开花时间、传粉、结果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去观察当地各种花卉的开花时间,进行记录和整理,当作一个长期作业来完成。这样的作业打破了以往只能写下内容才能算是作业的传统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能力得到提高。

6 转变评价观念

教师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旧观念,应向“创新鉴定”观念转变。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人价值,保护并发展学生个性。

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考核方式上要改变一次期终考试成绩定优劣的局限性。笔者采取了课堂综合互动式专题讨论及答疑,以及课程小论文的写作等考核措施,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提高教学质量。

(1)课堂互动式讨论及答疑。如在讲授《植物的病虫害》这一学科时,为提高学生对病害认识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对植物病害防治的宏观理解。在一个单元教学将结束时,老师预留一些具有辩证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思考。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讨论和辩论,老师做总结并评定成绩。

(2)小论文的写作。论文的写作是学生掌握某科系统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扎实掌握本专业课程的良好方法。小论文由同学自主选题,或老师规定选题。最后由老师评定成绩,针对课程论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中解答。

(3)实验报告。实验课是充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必要过程,是学生掌握专业课的重要步骤。根据学生对实验内容的了解、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报告内容的正确性来评定实验课成绩。在每次上课前对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和指正。

园艺专业范文第2篇

1、都市农业离不开园艺技术,农民脱贫致富更离不开园艺技术。随着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的逐年加大,各级农业、林业企事业单位对园艺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很大。近几年,能讲本地方言,能直接与农民交流的园艺专业技术人才,成了非常稀缺的人才。

2、由于受到就业需求的拉动,园艺技术成了很热门的专业,专业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园艺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就职于园艺领域的技术与管理部门。

(来源:文章屋网 )

园艺专业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园艺产业的发展,传统园艺技术专业必然向现代园艺技术专业转变。在这样的形势下,高职高专园艺专业教育面临极大的挑战,必须进行专业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介绍了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与实训基地建设等4个方面介绍了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改革的措施,以期为该专业的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改革;指导思想;措施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园艺产业的功能出现多元化趋势,绿色食品、无公害栽培、生态农业、观光园艺以及园艺产业设施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形成与发展等都使现代社会对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传统园艺技术专业必然向现代园艺技术专业转变。现代园艺技术专业,作为培养现代农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培养掌握现代园艺产品生产、推广、销售等技能的高等应用性人才和现代观光园区及新农村规划设计和管理人才[1,2]。在这样的形势下,高职高专园艺技术专业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

1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铸品牌,突出园艺技术专业建设特色、职业教育特点、为地方经济服务,围绕现代园艺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加强以现代园区和新农村规划设计、现代园艺产品生产技术为能力“主线”的职业素质培养,努力为现代园艺产业培养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综合职业素质高、掌握现代园艺技术的高等技能应用性人才。

2改革措施

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笔者紧紧围绕这一培养目标,根据现代园艺产业发展的特点,构建了pti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所谓“pti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岗位(post)+技能(technique)+项目(item)的一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岗位技能项目”和“工学结合”的思路,首先明确职业岗位名称,然后根据岗位特征确定岗位所需要的素质和技能,再通过“项目课程体系实践过程考核”的方式来实验,最后通过“技能证书”来检验[3]。

该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性、整合性、先进性、实践性”为原则,实现5个转变即变重传承为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变重理论为重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变重守业为重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培养、变重专才为重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变重单干为重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培养,一切围绕培养学生的应用性技能开展教学及管理工作。

现代园艺产业就业岗位要求园艺专业的毕业生不但要掌握园艺产品(花卉、果树、食用菌、蔬菜等)生产、管理、推广、销售等各方面技能,而且要懂得现代观光园区及新农村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根据现代园艺产业就业岗位对毕业生技能的要求,将园艺人才的技能分为3类,即3个支撑点支持学生未来的就业。第一支撑点,具有过硬的生存与发展的公共素质,主要有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反思意识和终生学习能力、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及良好的身体素质;第二支撑点,扎实的基本技能,主要有英语会话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第三支撑点,熟练的专业技能,主要为现代园艺产品生产、管理、推广、销售等技能和观光园区规划设计技能。根据上述3个支撑点,在人才培养中分解成现代公民素质培养、英语应用、计算机应用、体育、园艺植物生产、园艺良种培育、园艺技术推广、园艺产品营销工作、园区规划设计项目、园艺景观设计、园艺景观建造、新农村规划设计、新农村绿化、组织培养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项目。对于各个项目中的专业技能,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中心的相关资格证书考试,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各项目的要求,同时也使他们得到了未来就业的“敲门砖”。

2.2课程体系改革

高职园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紧紧围绕培养现代园艺产业生产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强化生产实用性,突出技术应用性,弱化理论系统性,提高知识运用综合性,校企合作、全员参与,打造出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根据pti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培养“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按照“培养掌握现代园艺产品生产、推广、销售等技能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和“培养现代观光园区及新农村规划设计和管理人才”这2条能力主线,基于3个支撑点中各个项目涉及的主要技能设置课程[4]。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3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园艺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力的学生,但无实践经验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的。因此,必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使“双师型”教师成为园艺专业课教师的主体,这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专业示范技能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是简单地让老师拿个“双证”或引进一些工程师,必须规范“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从培养和引进2个方面下功夫[5]。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可选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促进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实践等综合能力快速提高。另外,积极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来校担任兼职教师,近2年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从申氏菇业有限公司、天马菌业、现代农业园区世锦公司等单位聘请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5人担任了兼职教师,从而加强了与企业技术带头人的沟通,强化了校企合作。另外,还鼓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从而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

2.4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园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园艺产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层次实用人才,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而学生的实践过程主要在实训基地中完成,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成为培养高质量园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保证。立足当地、因地制宜、精心规划、强化管理、校企合作,建成符合现代园艺产业发展规律的、培养学生园艺专业技能所必须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濮阳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资源,根据“校企双赢、资源共享、仿真实训、校内外基地有机融合”的原则,丰富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按照“人人动手、参与全程、内外结合”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构建园艺专业实训基地的硬件和软件体系。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把原有校内实训室和基地进行整合为生产、科研、培训、推广、技术服务、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的四大中心,即园区和新农村规划设计中心、植物组织培养实训中心、现代园艺产品生产中心、园艺作物育种实训中心。对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实施“教师指导,学生管理”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以科研项目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兴趣小组为载体,搭建师生互动平台。由系教研室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教师从科研项目、系教研究室从实验经费中提供经费支持并负责技术指导,教师、学生按照协议负责具体实施操作,在基地所获得的产品由课题组、学生负责销售。通过这种模式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学生参与校内实训活动的热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充分利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濮阳市园艺产业集聚区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按照“校企双赢、资源共享”的原则,与周围的濮阳现代农业园区世锦公司、濮阳市中原绿色庄园、濮上园、申氏菇业有限公司、天马菌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使这些企业成为学生实习的重要校外实训基地。另外,对校外基地建立了“企业为主、学校参与、共建双赢”的管理运行机制,成立了由校企双方共同参加的基地运行管理小组,共同协商基地接纳学生的实践与规模,企业指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在企业按照生产要求担任临时性技术与生产人员,实现了校企双方的深度结合。这些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强园艺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3参考文献

[1] 郭正兵.高职高专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8(8):121-122.

[2] 许学明.高职教育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3):62-64.

[3] 董自梅,谷延泽,朱学文,等.高职高专园艺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pti工学结合职业素质目标分段培养模式”分析[j].河南农业(教育版),2008(20):14-15.

园艺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教改革;园艺专业;人才培养;产教融合

2019年1月,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提出了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我国的园艺产业已经由传统园艺向现代化园艺转变,一些省份的园艺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因此对现代园艺技能型人才需求快速增长,对该类人才质量也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的中职学校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具有导向和指引作用,包括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方法、评价体系建设等内容,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园艺发展对高质量人才需求。本研究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和园艺产业发展对高质量园艺人才的实际需要,结合中职学校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完善目前中职学校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1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园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实施缺乏系统化研究

园艺产业近30年来发展迅速,在追求“质”的提高方面尤其表现突出,趋向于精准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等多方向发展,产业效益由单纯的第一产业转变为农业、工业、服务业相结合的综合性产业。这种多样化的发展形势,大大提高了园艺产业的生产效益,给园艺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在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设置及实施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受到实训场地、学校改革力度和教师的实训水平等限制,实践性教学课程的课时量安排不足、实施过程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严重;学校对就业岗位和技能需求变化的灵敏度不够,教材更新速度慢,课程设置的岗位目标不明确,技术应用能力弱,技能培养与产业发展不协调,实用技能型人才和新技术岗位人才供给不足。

1.2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单一

在评价标准方面,职业教育率先采用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考核方法,重视学生的实操技能,面向职业需要。然而,园艺专业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缺乏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教学标准,要么照搬其他的专业标准,要么专业建设随意性大,没有科学的依据。在教材选用上不够严谨,职业学校选用大学本科教材的情况很多,造成学生的学习水平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考试过于形式化、单一化,简单“一刀切”式的笔试或者某一技能的实操考试,不能很好地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用型技能掌握情况缺乏过程性评价。

1.3专业实践流于形式,实践效果不理想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学校已经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伴随教学内容或根据生产实际在某一阶段系统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对教师的实践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效果不理想。校内教师大多精于理论研究,专业技能实践水平较弱,尤其是没有深入企业进行学习的教师,在完成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完全处于敷衍完成任务的状态;企业导师长期参与生产经营,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但是教学经验不足,对学生认识不清,教学积极性不高,教学过程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再加上专业实践过程中管理不严,专业实践没有规范、明确的评价指标,学生容易出现懒散、应付的态度。

1.4“双师型”教师培养有待加强

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缓慢,其原因主要在3个方面。第一是学校尚未加大力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没有及时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去企业实践,不能保证企业实践教师的个人利益;第二是教师对企业实践学习缺乏热情,不能远离家庭去新的岗位进行技能提升;第三是学校在“双师型”教师的绩效分配、评优评先等福利待遇方面没有任何优待,导致教师的企业实践参与性弱。

2“就业导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就业导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用就业需求指导人才培养过程,通过企业实践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知行合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劳动者。该模式强调企业实践的重要性,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兴办产业,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利用企业的资源进行人才培养。根据园艺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人才培养的部分环节和内容安排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教学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受企业文化熏陶,通过企业文化学习、岗位体验认知、岗位实践锻炼等过程,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和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认识,有效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进入职业角色,契合现代园艺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3“就业导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

3.1设计科学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服务于经济发展,当今园艺产业发展迅速,老旧园艺技能的淘汰速度很快,掌握最新的园艺企业人才需求,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建设,选择合适的教材,开设有效的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技能课程,务必符合企业人才的技能需求。对于最新技能尚未形成教材的,可以进行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或者直接将该部分内容安排在企业进行,由专家现场教学,专任教师辅助教学,确保学生的技能学习有效性,提高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要深入贯彻党的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开足开齐公共基础课,同时结合园艺产业的季节性规律,加强产教融合育人,利用企业资源开展项目式教学,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3.2加强“工匠型”教师队伍培养

专任教师大多远离企业生产实践,掌握的技术和资料大多源于教材和网络,由于教材的更新速度慢、网络资源参差不齐,在园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使园艺专业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为此,很多学校探索实施“企业导师制”,分阶段将学生带到企业,由企业导师给学生授课,由于企业导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尽管自身技能突出,但是教学效果不明显,再加上责权不清晰、薪金报酬低廉,企业导师的教学动力不足。综上分析,加强“工匠型”教师队伍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加强“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要选拔优秀的、有上进心的教师到企业跟岗实践,除特殊情况外,每4年至少到企业跟岗实践一个生产周期,掌握专业技能,总结生产经验,实践结束后,在科组内分享实践经验和最新的生产技术,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尝试开发教材,使实践经验落到实处。同时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让有能力的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去企业学习实践,促进专业发展。

3.3建立多元评价模式,严把毕业出口关

通常,我们采用课堂考勤和考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组合的方式得到最终成绩,所有科目达到及格即可顺利毕业。这种考核方式弱化了专业实践技能的重要性,学生只需要每天按时上课,考前抓紧时间复习就可以合格,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学习积极性,难以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应建立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和技能比赛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根据学科特点,学校应调整考核方式。专业理论课程可采用常规的闭卷或开卷的方式进行,考勤成绩、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按照3︰4︰3的比例合成;专业技能课程的考核方式要更加详细,重要的专业技能进行逐一考核、打分,并计入最终成绩。将考核的重点向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效果偏移,引导并要求学生重视实践技能学习。定期举行单学科或者综合学科的技能比赛,以赛促教,激发学生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学校评价的同时,听取企业的建议,进行企业评价。根据实习内容,学校制定详细的评价指标,请企业专家对学生在企业现场学习和跟岗实习的表现进行打分。切不可简单地让企业给出优、良、中、差等粗略评价。

园艺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园艺教师专业化 面临困难 发展策略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要取得高质量的教育成果,主要取决于高素质的教师。教师专业化是高职园艺专业发展的要求,要求教师既具有较高的文化和本专业理论水平,以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又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1.高职园艺教师专业化现状

1.1教师专业化发展得到初步保障。随着高职教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职业教师队伍的规模已稳步扩大,师资数量不断增长,各院校《新教师指导制度实行办法》、《骨干教师评定办法》、《关于奖励暂行办法》等相关制度也逐步完善。

1.2“宽平台、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已建成。教师能够针对园艺生产管理、园艺新技术推广、园艺产品的贮存与检测、园艺产品营销等主要岗位群设置课程,整合本专业的课程内容。

1.3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职园艺教师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大力开展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和对口支援等方面,为现代园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做出很大贡献。

1.4兼职教师的发展促进了产学研一体化。兼职教师的发展实现了高职培养目标、弥补了师资的不足、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率。

2.高职园艺专业教师专业化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1高职院校及高职院校教师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不足,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化的推进。

2.2师资短缺、经验较少。职业教师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规模不相适应,高等教育起步比较晚,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造成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2.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高职院校师生比普遍较大,教师忙于应付日常教学,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实践锻炼,使专业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多数教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现场指导教学能力都处于不强,与社会的需求差距明显,无法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的需求。

2.4驾驭高职专业课教学能力较差。部分教师只学习了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的皮毛,不能深入了解职教规律和原理,很难准确实施高职专业课程的建设和教学。

2.5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行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的比例很难达到职教要求的1:1,部分聘请的兼职教师,往往都只是做一两个讲座或上一两次课,流于形式现象较重,参与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无法达到职业人才培养要求。

3.高职园艺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3.1树立高职教育新理念。广大高职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教师职业的新理念,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是专业化的社会职业,应该成为不可随意替代的职业。学校和社会要从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高职教育质量的战略高度看待教师的专业问题,采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学校应引导并帮助教师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加速教师从“新手”到”专家“的进程,提高教师专业化的程度。

3.2完善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如改革高职教师评聘制度,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制度,构建社会与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的人才流动机制等。

3.3以产学研结合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建设。鼓励在职教师轮流到企业和研究所进行实践体验,并优化高职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促进高职教师学术性、专业实践性和师范性的积极整合,以此推动高职教师不断地向专业化发展。

3.4打造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专任教师应持有一门行业资格证书,或者在企业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所以要不断进行植物造景、园林区养护和果蔬栽培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培训,采取走下去的方法,到有关企业和农户中直接进行设计、管理和栽培技术培训,让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德才兼备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3.5坚持“内培外聘、培聘结合”的原则。制订专任教师培养计划,加强实践锻炼,完善教师激励、动态管理体系,坚持“企业培养,企业聘用,企业引进”,实行“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并重,建立由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技术专家兼职授课的机制。

3.6加强校内外专业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锻炼专业教师的指导实践能力。以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实现校内实训基地的模拟性、开放性、生产性,校外实训基地的员工化、职业化、效益化,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

3.7强化对教师教学过程管理。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如建立包括政府、学校、学生、企业在内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体系,形成对专业教师教学质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检查与评价。

参考文献:

[1]马庆发.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刘武,章玉平.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安徽农学通报,2009.

[3]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理论与探索.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