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根据教育部统计公报,民办高校在校生数已占到全部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1.9%,比重超?^了[1],说明近20年来民办高校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民办教育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重要的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由此可见,民办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肯定。但是目前从整个高等教育层面分析,民办高等教育已进入转型期,正在进入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方式转型的过渡阶段。在这个关键的转型时期,我们必须认识到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目前对民办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措施不力,还是沿袭原有挂靠高校的办学模式、教学大纲及人才培养方案,没有突出民办高校的特色,更缺乏创新培养模式[2,3]。在这方面,许多公办高校探索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线,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如李子军等提出的构建研究型人才学“四主线二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倪师军等提出的“基于三大平台培养大学生三种能力”的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杨志平等提出的构建从“专业基础―专业―综合―创新”分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李保云等构建了植物生产类“三层次、模块化”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均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目前,民办高校在这方面的探索较少。为此,我们以园艺专业为例,提出了实验课、教学实习、实践课、实训课、毕业实习和创业教育“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保障体系的设计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高了应用技术型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民办高校园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与定位

民办高校园艺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完整的现代生物科学知识体系、较宽厚的园艺基本知识,掌握较熟练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果树园艺、蔬菜园艺、观赏园艺、设施园艺等方向领域从事现代园艺技术推广、产业开发、经营管理及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园艺专业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园艺专业注重“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培养具有基本知识和理论、熟练的基本技能、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园艺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园艺植物生产全过程、管理和科研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园艺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和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的适应能力。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知识要求: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和与园艺生产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掌握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遗传学、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掌握园艺场规划设计、园艺植物栽培、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等方面的技能;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园艺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表达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3.素质要求: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4.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主干学科为园艺学,核心课程有蔬菜栽培学总论、蔬菜栽培学各论、果树栽培学总论、果树栽培学各论、观赏园艺学、设施园艺学、果蔬贮藏加工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

5.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见表1。实践教学总学时为1348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48%。

二、“六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专业实践使学生掌握园艺作物的种类与分类、生长发育与调控、园区规划与管理、良种繁育与选种育种、设施栽培、采后处理、果园、菜园年工作历的制定等生产全过程,了解市场营销方面的初步知识。摒弃“黑板上种蔬菜、栽果树”的理论讲授,构建园艺专业“六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图1)。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践体系、综合实训体系和毕业实践体系构成,重点体现在六个方面(六位一体),在时间跨度上大致是由低年级(1―2年级)向高年级(3―4年级)伸延,在实践的深度、广度和实际应用范围上也是由简单向复杂、综合发展,逐步形成由浅入深、由室内分析验证到生产实际应用,具有梯形结构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课程实践体系的特点

1.课程实验中基础课实验有基础化学实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植物学实验、化学实验等,在第1―3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实验,有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农业气象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农业微生物实验、遗传学实验和土壤肥料学实验,在第3―5学期开出;专业实验如园艺植物昆虫学、园艺植物病理学、生物统计及田间试验设计、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果蔬贮藏加工等课程的实验在第5―7学期开设;其他如设施农业、果树和蔬菜3个方向选修课则分别在第6―7学用开设。基础课实验主要是进行分析测试、以验证理论,掌握试验研究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实验的任务则是配合专业课,解决理论教学中的实践性问题,并逐步为综合运用奠定基础。

2.教?W实习包括植物学、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园艺植物昆虫学和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在第2―5学期执行。集中在校内完成理论和实践课中季节性强的实习内容和参观调查,如进行病虫害情况调查、农业气象观测、园艺作物种类识别、物候期观察和教学标本制作。

3.园艺专业实践课是结合园艺作物生产特点而设置的一门实践技术课,集园艺学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与实践操作于一体,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总学时240,在第3―7学期开出,内容包括果树、蔬菜、设施园艺的生产与经营,课程综合了基本技能和各项操作技术,三者有机融合,组成园艺作物生产基本技能的主体。

(三)生产实践体系的特点

生产实践体系包括实训课和实践课(包括社会实践)。实训课从大二开始每个学期80学时;实践课在第4―7学期进行,每个学期64学时。根据蔬菜、果树的生产季节安排学生在校内基地从事园艺作物的生产管理,对周边地区园艺作物的生产状况进行调查,参观科研、生产基地,开展园艺产品市场调查和分析。通过训练,较系统地掌握生产管理技术。

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2―3年级,主要是利用假期结合农村园艺作物的生产实际开展社会调查和科技咨询,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指导生产,解答园艺生产者提出的技术问题,了解农业发展和对专业技术的需求。

(四)毕业实践体系的特点

包括毕业实习和创业教育,安排在第6―8学期,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因人而异,力求毕业论文与经济建设和农村实际相结合,分类开展科学研究、生产实践调查总结、专题调查和示范推广。毕业实习在第8学期进行,时间8周,安排学生到科研单位从事试验研究,去生产基地从事实地生产和科技推广应用,熟悉园艺作物生产、采后处理、贮运加工和上市流通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强化训练,努力提高毕业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毕业论文要求全员进行,毕业实践则一部分到招聘单位锻炼,另一部分进入生产管理环节,实行“模拟承包制”,给学生分地块,让其自己种地、施肥和栽树,自己管理,明确责任和义务,承包到人、到组,放手让学生参与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按农业产业的特点,划分为三个模块,学生以其中一个模块为实习的主要内容,兼顾其他一个或两个。三个体系之间相互衔接,彼此协调;在时间跨度上由低年级向高年级延伸,在深度和广度上由简单向复杂,综合发展具有梯形结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实践教学的层次性(阶段性)

第一层次(增强感性认识阶段):主要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学生一进校就接触专业。内容上安排种类识别、基本农事操作,使其了解农作物的种类、生长发育过程、生产用具、园艺设施和园艺植物的生产过程。

第二层次(培养基本技能阶段):在2―3年级采用教师示范和学生反复训练某些项目(如蔬菜的育苗、果树的嫁接与修剪等)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技能,对难度较大的关键技术,如果树整形修剪、蔬菜育苗、日光温室等设施的设计与建造、花期调控、果树施肥技术、花卉的插花艺术等给予示范教学,然后让学生反复训练,做到既有示范又重训练。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园艺;技术;改革

【中图分类号】S6―3

目前,园艺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在各地园艺事业单位就业迅速向园艺生产企业单位转变,大批园艺专业毕业生进入现代园艺企业参与园艺生产或管理,优质、高效是园艺企业生产单位的必由之路,这就意味着现代园艺专业学生不但要懂技术、还要善经营。随着园艺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的变化,高等职业院校园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隐藏的不少问题也就浮现出来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目前院校园艺专业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存在着教学资源的严重缺乏,如教学场地、实践仪器设备欠缺或先进的设备来不及更新,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等,导致实践教学时间不足、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脱离和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2.实践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实践教学要求

实践教学大部分仍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由指导老师先讲解实践的目的、原理以及使用的仪器设备等,再进行操作示范,最后由学生动手操作,学生盲目的模仿指导老师的操作过程,被动的完成实践任务。

3.教师队伍素质不能达到实践教学标准

大部分“双师型”教师是从学校毕业直接任教,虽然学历高,但缺乏实际生产锻炼,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差;一部分从生产一线聘请的人才,虽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教学经验,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较弱,这些教师都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二、构建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课教学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完成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结合当地园艺产业发展的需要和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办学条件,对专业课程实践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经多年的实践教学探索,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专业认知实践教学

专业认知实践教学需要贯穿学生的3年学习生涯。在第一学期由专业老师带领新生参观,使学生了解园艺专业所涵盖的内容和专业学习环境。在二至四学期结合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参观本地的植物园、花木市场及园林、花卉等生产部门,展开调查了解专业背景及相关行业信息,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程实验实习教学

课程实验教学主要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相关理论的验证,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是在专业实训基地进行单项技能操作训练教学,为学生的综合技能训练打下基础。通过在田间、温室、大棚等处进行实践技能操作,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课程之间整合和协调后,需要掌握的实践技能包括园艺植物的种类识别、不同种类的繁殖、生产、养护技术等主要环节。

3.专业综合实习实践教学

专业综合实习实践主要是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温室大棚作为学生专业实践的训练场地,使学生完成综合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第四、五学期,结合专业特点,将实习内容按不同类型分为果树、蔬菜、花卉三个方向,成立三个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利用专业综合实习课和业余时间完成一周年的园艺植物的温室繁殖、栽培、田间管理等实训。

4.毕业生顶岗实习

毕业生顶岗实习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借助校外实习基地,依照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人兴趣、职业规划,将学生安排到相关合作企业顶岗实习,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及管理环节,进行3个月的顶岗实习,充分地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运用能力,使学生全方位的了解专业技术岗位的要求,为学生就业和企业人才需求提供平台,实现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

三、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1.采用直观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中有些抽象的教学内容如讲解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茎、枝、芽特点等,可采用幻灯、图片、多媒体录像等教学媒介进行展示;还可以带学生到生产现场去参观,了解园艺植物生产的工厂化流程及技术环节。采用直观法教学,直观生动、信息量大、学生容易接受,还能适当提高教学效率,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练习。

2.采用责任制承包管理,实现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的训练

传统的实践教学往往比较重视单项技能训练,如园艺植物的繁殖、栽培、养护都是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导致综合技能运用能力差。针对这种现象,需将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组织学生参与生产管理。如以5~6人一组为单位,实行承包责任制,负责管理某类园艺植物的育苗、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产品采收等典型工作任务,让学生边做边学,遇到问题时会自觉查资料互相讨论或向教师请教,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建立实践考核体系

建立园艺专业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包括各门课程的实验成绩、教学实习成绩、专业综合实习成绩、毕业生顶岗实习成绩。成绩评定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指导老师评分,让学生参与评分,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在考核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观察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实验实习结束学生都要递交实验或实习报告,指导教师根据实习表现和撰写的实习报告客观地进行评分,再综合学生自评和互评成绩给予考核成绩。

四、结语

园艺是一个重实践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结合园艺生产行业发展的要求,通过不断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园艺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尚婧.园艺教学专业综合实践环节提升策略探究[J].青春岁月,2012,22:409.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园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园校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219-03

21世纪是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时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来发展迅速。职业教育的高等化,使其功能从单一的为受教育者提供技能培训和训练转到职业技能训练和学历教育并举。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如何针对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内容与就业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仍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结合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品牌专业的建设,对校企合作,园校融合,共建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把握专业特点,探索工学结合新模式

1.拓宽教学模式,促进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实现产学结合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园艺专业根据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在不同方向上,将原有的“2.5+0.5”教学模式改为“2+0.5+0.5”和“1+1.5+0.5”,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加贴切,工学结合更加深入。在园艺技术、设施园艺、蔬菜等专业方向上,实行“2+0.5+0.5”的教学模式:即前四学期在校,第五学期由学校统一安排,在校内外基地或企业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学习及顶岗实习,第六学期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及顶岗实习;在茶果方向上,采用“1+1.5+0.5”的模式,即:前两学期在校,第3~5学期在校内外基地、企业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学习、生产性实习(含毕业实习),半工半读、现场教学,第六学期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及顶岗实习。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模式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也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2.多方式融合,搭建教学—训练—生产—就业模式。园艺专业坚持“产教结合、工学结合”,“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课程相融合、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二结合、二融合”原则,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建立了以苏州为中心的校外基地群,涉及校外企业近20个。根据企业性质、任务及专业特点,探索出多种具有企业、校园文化特色的校企合作方式:如以实行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校企全面深度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嘉汉模式”,该模式包含了学生在企业的实训、顶岗,教师到基地锻炼、为企业服务,校企互派人员讲学、合作项目,聘请客座教授,企业为学校提供奖学金等多项合作内容;以及以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主要特征的“维生模式”,其主要内容是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生产任务的要求安排学生到基地参加生产任务及顶岗实习,企业接纳学生实训、就业。同时,通过建立“三百基地”,即招生、实训和创业、就业基地各100个,进一步促进了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2012年底,学院牵头在太仓现代农业园成立了江苏现代农业校企合作联盟,为教学—训练—生产—就业模式的更好应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形成了与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苏农特色的人才培养框架。

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构建“12345”课程体系。针对社会及苏州地区对园艺技术专业人才规格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了重要位置。构建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的“一条主线”;理论与技能培养并重的“二元结构”模式;单项训练、综合训练与职业技能考证三种方式;基本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四大能力培养及由基础及专业必修课平台、选修课平台、实践性教学平台、创业教育平台和其他教学环节组成的五大课程平台。

2.实施四层次五步式实践教学模式。实行“四层次、五步式”实践教学模式,即通过基础认知、单项训练、专业实训、仿真训练、顶岗实习五项培养,促进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四大能力培养。

三、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效果

1.注重开放性实践教学。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地体现了以实践为重点和核心的高职教育的课程取向。近年来,园艺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全面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为主、开放型的实践训练新体系。实践教学坚持课内、课外结合;室内、室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原则,使“实践活动与工程项目、生物生长季节、生产任务相结合;与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服务三农相结合”,突出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

2.强化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化。在实践教学内容上,体现“实、用、新、宽”。即理论联系实际,多动手,多进行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体现“实”;能力培养突出“用”;紧跟科技进步,增加适应性和先进性,体现“新”;拓宽知识面和技能面,体现“宽”。推行实验室半开放或部分全开放举措。根据职业岗位“功能模块”的技术要求来开发课程学习内容,把职业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实处。建立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将每项学生应掌握的能力分成四个模块,即园艺产品生产技术、园艺产品繁育技术、园艺产品产后与营销技术、园艺产品装饰技术,每项能力由多个技能构成,实现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及创业能力的综合提高。“功能模块”已成为课程学习内容与职业需要的结合点。

3.实践教学途径多样化。采取“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国内与国外结合”的办法,使学生充分开阔眼界,增加学习、训练机会;通过“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相结合、“单一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常规训练和创造性训练相结合”的方法,突出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具有鲜明的特色。使“实践活动与工程项目、生物生长季节、生产任务相结合,与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服务三农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加强单项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坚持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积极推行“双证制”和“多证制”,开发各类证书培训和试题库开发,使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4.体现实践环节真实化。在教学方法上,依据目标任务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场景;围绕职业岗位进行技能培训和职业能力培养。充分利用上海鲜花港、苏州维生种苗公司等国内知名大企业与我校建立校企产学研合作和学生实训基地、学院生产实习基地、以及承担的工程项目和相关科技与推广项目等,开展项目教学、现场教学、顶岗实习、技术推广教学、生产性实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甚至还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农民送去了致富的“金钥匙”。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专业核心课程: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园林管理等。

主要实践环节:园林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习课程数量较多,主要表现为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等课程实验实习;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综合Studio等课程设计;南方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等。

园林专业主要培养园林设计、园林植物繁育等复合型人才。说的简单一点,每次重大节日,天安门广场上的巨大花坛,就需要高级的园林设计人员来设计好。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现代园艺专业;教学改革;必要性;建议;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026-02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园艺产业已经作为一种能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高附加值的绿色产业融入整个社会,近10年来,园艺产业的投资渠道、产业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21世纪,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园艺产业需要用先进的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和管理模式来支撑和发展,但我国传统园艺专业教学管理方法和模式对现代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却远远滞后于新时期生产发展的需要。如何在21世纪迅速转变观念,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灵魂,在有限的课时内引领学生熟悉、掌握现代园艺专业的精髓,以满足当前农业产业的需求,成为21世纪园艺专业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现代园艺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改革深化,园艺学科专业调整势在必行

21世纪我国农业改革的重点在于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设置过“细”,人才培养过“精”,必然阻碍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应设置适合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园艺(现代园艺)专业、优化学科结构、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园艺专业本科教育应符合农业改革的需要。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建设相对发达,市场经济意识较强,农业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园艺产业的发展更为迅猛,在农业中起到了支柱的作用。确保广东省园艺产业立于不败之地,并保持强劲优势,是社会所需。21世纪广东省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的调整必须与其农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才能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培养目标应强调适应社会各行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园艺人才,而不同于传统计划中强调培养高级园艺专业人才或从事园艺各项技术工作的专业人才。

1.2 为广东高等教育服务需要

近年来,广东省的农业产业经济要上新台阶,人才需求量显得十分突出。广东省高校近5年的招生人数迅速上升,为全省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对园艺专业现行的专业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带来很大的冲击与挑战。现有的园艺专业是在全国专业调整后由果树、蔬菜、花卉3个专业合并而成的。近几年的园艺专业本科生扩招,如果继续按照“培养农业高级人才”、“农业科学家”及实施的“精英”教育的办学宗旨,已经出现招生力不从心的情况,不但招生难,而且学生就业也难。因此,园艺专业的调整,学科结构的优化,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已成为改革的必然。

1.3 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近10年来,全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园艺产业的耕作面积不断提高。园艺产业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园艺专门人才,但用人单位的体制和对毕业生的要求也发生了如下的变化。一是用人单位所有制的改变。由于体制改革,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农业事业单位、国营农场和国有企业的运转机制和人员编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招聘本科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开始由过去以农业局和国有企业为主转变为外资或国内股份制或民营企业为主[1]。二是用人单位挑选毕业生的标准发生变化,从过去的注重学习成绩为主改变为以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敬业精神为主。用人单位希望园艺的毕业生是多面手,既懂生产技术,能生产优质、高产的园艺产品,又懂果园、菜场或园艺场甚至庭院的规划设计,还善于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仅凭考试高分而实践能力差的学生是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的。

1.4 园艺产业及其学科的发展趋势

今后全省园艺产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野生资源和新品种的开发利用;②设施园艺;③有机园艺;④集约经营;⑤市场园艺及运贮园艺;⑥旱作及节水园艺;⑦园艺美学的广泛应用。

园艺产业的发展必然刺激园艺学科的发展,国内外的园艺学科目前发展的趋势有如下特点:①现代高新技术如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核技术等对园艺学科教学、科研与生产的渗透与影响,使园艺学科的科研水平、园艺产业的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②园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互为促进;③教学、科研与园艺产业的生产实际结合紧密。

1.5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和教学资源不配套性

从表面上看,3个旧专业(果树、蔬菜、花卉)合为一个专业,学习内容多、专业面广,但事实上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因原有的专业体系未完全打破、各行其是、同类课程未打通,原有的栽培课、育种课、生理课等内容前后重复、分散;专业技能训练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实践性教学比例明显偏低;教学方式方法僵化,现代化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尤其是处于国家前沿科学的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专业教学中亟需加强;考试考核方法不适应现代园艺教学要求,缺乏灵活性;专业课学时不足,学生的基本功夫不扎实[2]。公共基础课内容常年不变,明显滞后于时代的步伐。作为一门实用型技术专业,实践才能提高,而目前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政策的影响,使原本就稀缺的实习实验基础更加捉襟见肘,实验室建设及装备也跟不上时代的需要。由此给实践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严重影响教师上课和学生应用学习的积极性。

1.6 专业人才培养的滞后性

受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理念的影响,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以培养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口径、深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现实中园艺本科专业毕业的人才严重滞后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以至于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综而不专、专而不精、眼高手低的“人才”。学生就业率低,应聘时感到迷茫,在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中无所适从[3]。

2 现代园艺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建议

2.1 合理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21世纪园艺专业培养目标应强调适应社会各行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园艺人才,而不同于传统计划中强调培养高级园艺专业人才或从事园艺各项技术工作的专业人才。业务培养要求中,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同于传统计划中过分强调专业素质。在学生培养规格中,除了强调扎实的数理化基本理论及生物学、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外,还可以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改革创新等方面的能力。特别强调熟练运用英语、计算机的能力,以适应各行各业的需要。

课程体系应设置合理、优化。根据21世纪园艺产业的发展趋向,保证园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专业核心课中增加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园艺设施栽培学》;在专业选修课中可增加《园艺植物有机栽培》《芳香植物学》《观光园艺规划与管理》《园艺植物产期调节》等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运用情况,可将《线性代数》《概率论》从公共基础课中脱离;也可将《气象学》《测量学》从专业核心课中脱离,可转为专业选修课;为减轻学生负担,可将《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花卉栽培学》 3门同类课程整合为《园艺植物栽培学》;关于专业选修课,可将《果树栽培生理》和《蔬菜栽培生理》整合为《园艺植物栽培生理》,还可将《花卉设计》和《盆景艺术》整合为《花卉设计与应用》,可将《果树贮藏加工学》改为《园艺产品贮运学》。这样可以大大改变原课程陈旧、分割过细、自成体系、讲授内容重复脱节的现象,使学生学习能突出重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独立思考。为符合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发展学生的特长,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可以开设专业选修课《园艺学专题》并全英文授课课程,开设《农业机械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能极大地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其有兴趣的专业方向发展,充分体现园艺本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

2.2 拓宽生物技术在园艺专业领域的应用

所谓的生物技术,是以现代生物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脱毒与快繁技术广泛用于园艺作物种(苗)的生产,花药培养以及小孢子培养是获得单倍体以及纯合二倍体材料的最佳途径,胚抢救技术克服了果树早熟品种选育的技术难题,细胞融合技术创造出200多例柑橘体细胞杂种,分子标记广泛应用于育种和资源研究,组织和细胞培养是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平台,基因工程技术是未来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核心,生物技术对园艺科学发展的贡献将以指数速度增长。因此,可加设《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为专业基础课,并增加其教学和实践学时数。

2.3 扩大信息技术在园艺专业的应用成果和范围

21世纪为信息时代,在园艺专业应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将使学生思维更加灵活,理解更加深化,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加强理论基础,而且可以进一步深化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不再简单停留在传授书本知识和信息上,使教学可以更加全面、详实地进行,让学生了解专业课理论来源、应用基础、发展规律和延伸趋势,同时可以广泛地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专业技术和现有成果和成功经验,实现了知识共享,积极引进国处有效教学的先进经验。通过信息技术可增加专业教学的趣味性、可观赏性、师生互动性,增加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教师也更容易表述清楚课程内容,教学也更容易组织,可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更容易记忆,课堂氛围也更加积极,可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4]。

2.4 增强实践教学的效用

通过实践教学,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加强知识传授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紧密结合社会需要,培养专业的高效人才。可建设多层次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园艺专业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提供了保障。结合学校“教学科研并重”的实际,倡导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将前沿科技成果引入课堂。名师和企业家走入课堂,建立教学、实践和科研并重的专业课教学模式。通过设施园艺和高科技生物技术培养模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改变对传统农科专业“待遇低、就业难、社会地位低”的认识和观念,创新教学思维,激发学生对园艺实践教学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到兄弟院校或知名种植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现代园艺管理和实践的细节与流程,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为加强实践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打好基础。

2.5 完善机制,培养全面专业的园艺人才

建立专业人才教育机制,根据园艺学科的特点,培养身心健康、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高,适应21世纪的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现代科学基础理论和能从事园艺植物栽培、遗传育种、园艺产品贮运保鲜等应用技术的园艺专门科技人才及适应社会其他相关行业需要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5]。业务培养要求:园艺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很好地掌握生物学及园艺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专业知识、社会知识的时间;具备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具备解决园艺生产实际问题、科学研究、开发、推广、经营管理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能力。

园艺专业改革与建设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园艺专(下转第31页)

(上接第27页)

业又与农业密不可分,这就注定专业改革与建设的路上会充满坎坷。21世纪的到来在给园艺专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应该树立坚定的信心,遵循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把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专业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当地教学优势,不断提高学生素质,真正让园艺专业的学生能考进来,更能走出去。

3 参考文献

[1] 罗正荣,陈昌意,徐跃进,等.应用“现代农业”理念改造和提升园艺专业[J].高等农业教育,2003(5):34-37.

[2] 罗锡文.专业改革与建设[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3] 包镕.国外课堂高校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经验与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0,9(9):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