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好习惯的养成

好习惯的养成

好习惯的养成范文第1篇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五千多年来中华的炎黄子孙一直在流传着尊老爱幼、讲文明、讲礼貌的美德。

松弛的琴弦奏不出美妙的旋律,懒散的习惯干不出辉煌的事业,所以从小妈妈就教育我要养成好的习惯,要尊敬老人,爱护花草树木,在公众场合要讲究功德。我牢牢地记住了妈妈的教育,出门在车上,我会主动给老人让个座;在公众场合,我会注意自己言谈举止;在公园,我会不乱丢果皮纸屑,会不去践踏草坪;在家里,我会主动做家务,尊敬老人……

今年暑假,哥哥姐姐都放假了,家里的大人都要上班,没人照顾他们。于是,外婆把他们都接到自己家里,主动承担起照顾他们的责任。每天。外婆早早就起床忙前忙后,为我们洗衣做饭,照顾着我们,忙得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有一天,外婆早上起床后感觉头昏昏沉沉的,很不舒服,她还是坚持给我们做好午饭后就躺下了。我感到很奇怪,就跑过问外婆怎么了?我伸出手摸摸外婆的额头,感觉有些烫,外婆说这几天有点感冒,可能发烧了,我连忙给妈妈打电话,妈妈请假回来了带外婆去看医生,我和哥哥很担心外婆的身体,就打电话询问外婆的病情,妈妈说外婆打点滴后烧退了,但不能吹空调,说打完点滴就回来了。

外婆不能吹空调?那怎么办?”为了让外婆休息的舒服点,我和哥哥马上行动起来,我们先在冰箱里找到一些冰块放在盆子里,然后端进外婆房间里,把盆子放在电扇下面吹,很快房间里就散发出一阵阵凉意。一个小时后,外婆回来了,我们连忙把外婆扶进房间,“好凉快啊!”外婆看见我们给她房间降温的方法,高兴的笑了。

好习惯的养成范文第2篇

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

王少卿:习惯的养成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等途径,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习惯的教育和培养应占据怎样的位置?

孙云晓:中国俗语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其含义之一就是儿时的习惯可以影响孩子的未来。

前几年,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曾有记者问一位科学家,他在哪所大学学到最重要的东西。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我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

用一个日本教育学家的话来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作为父母,尽管口头上不一定承认习惯教育的重要性,实际上,每一个家长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孩子的习惯,每个孩子都有家庭的烙印,习惯是家庭教育最本质的东西。

王少卿:现在家长有一种看法,认为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孩子长大以后也许会吃亏。比如按理说,家长应该教育孩子讲诚信,但是家长担心社会险恶,把孩子培养成一只羊,在狼群中难免被狼吃掉。

孙云晓: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觉得有良好习惯的人生存能力更强,机会更多。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之所以能在20多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件小事: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节一下子赢得了设计师的好感,这个27岁的青年如此懂得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他大为感动,于是决定让加加林执行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

我们可以用木桶理论来解释良好习惯对于人发展的意义:一只木桶盛水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不是最长的那块,这块木板,就是习惯。

好习惯以健康人格为目标

王少卿:对普通家庭来说,在培养孩子习惯方面有哪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和规律性的东西?

孙云晓:最大的误区就是家长只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忽视做人、做事的习惯培养。现在有一种观点对家长的影响很大,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把家长们弄得非常紧张,孩子还不会走路就习字,一上幼儿园就上各种特长班,不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重视孩子之间的沟通。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孩子80%都带有攻击性,在与人相处中不顾别人的感受,只顾自己,这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我认为在这个方面,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认识到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与孩子取得共识。比如要按时起床,这是孩子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对于没有这种习惯的孩子,家长应该即时提醒,刻意培养。

第二,要使孩子产生情感。告诉孩子很多英雄人物和他们喜欢的人都是这样做的,让孩子也自觉地跟随。

第三,要形成意志。取得好习惯的认识,必须教育孩子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需有一定的行为规范。

第四,要持之以恒地训练。如果一种行为能持续20多天,就可以说离形成习惯不远了。

第五,要进行评估指导。孩子做得怎么样,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评价,这样孩子才知道做得对不对。做得对,给予奖励,做得不对,给予纠正。长期下去,孩子的好习惯慢慢就养成了。

王少卿:人的习惯有一定的层次性,这一点对于孩子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您能详细说一下吗?

孙云晓:低层次的是生活习惯,比如要勤洗澡,每天要刷牙等。第二是学习习惯,比如说看书的习惯,思考的习惯等。第三是品德,如待人诚实,关心别人等。习惯的培养有一定的规律,3岁前,主要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比如按时吃饭,按时起床,对自然的兴趣,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等。因为这个时期给孩子讲大道理不容易讲通,而从细微的生活习惯着手反倒容易让孩子接受。3岁之后则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事大家在一起商量,有玩具大家一起玩,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使习惯变成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培养孩子的习惯要以培养健康人格作为目标,即做人要有爱心,做事要遵守规则,学习要创新,还有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团结友善,敢于负责等。一位俄罗斯教育家说,习惯是人生的道德资本,有了一个好习惯,一辈子都会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而一旦有了一个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

孩子童年时期养成的习惯一旦形成了,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为孩子改变成人世界

王少卿:中国传统教育非常注重习惯的训练和培养。您能谈谈家长习惯与孩子习惯的关系吗?

孙云晓:良好习惯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标志。然而,习惯教育在中国是壶烧不开的水,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把水烧到50度,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后面的50度,就是如何把一个良好的行为转变为一种习惯。比如我们告诉孩子,你应该这样做才是对的。然后问孩子:“你明白了吗?”孩子说:“明白了。”我们的教育往往到这一步就完了。其实我们还应该告诉孩子,你应该如何做,做完了还要让他多重复几遍。只有到这个时候,我们才能说把水烧开了。

好习惯的养成范文第3篇

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一. 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煞是了得,但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记得前不久笔者布置了一道参加全国作文竞赛的作文题目《温暖》,先是布置作文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准备从这些写作能手中发现几篇佳作,然而事与愿违,多数同学编造的痕迹明显。最终写得最打动人的是未参加兴趣小组的普通同学。这位同学饱含深情地叙述了母亲与父亲离婚后突患重病,舅舅姨姨们倾全力救助母亲的经过。此文写得令笔者动容。可见,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

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有些同学在平时的言谈中,对有些教师批评有加,但在写老师的作文中却一味地对教师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能写得好吗?只能给人作假的印象,倒不如直言不讳地指出老师的缺点。

语文教育老前辈都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说自己想说的话”的。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对于如在某年高考作文《战胜脆弱》中,有不少学生臆造父母去世的悲痛来作文的现象,应该予以深思,并予以纠正。

二. 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

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

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对曰:“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学生写作文也往往就是肚里没货。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不至于随读随忘,随见随忘。

三. 养成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修改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养成了。

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于一句一句像挤牙膏似的硬挤出来。

好习惯的养成范文第4篇

教育专家认为,就同样的学习一门功课来说,一个学生每天坚持学习两个小时,另外一个学生则完全凭自己心血来潮来决定是否学习,以及学习时间的长度,如果他来了兴致就一气儿学上七八个小时,以后连续几天可能根本不看一眼。最后的结果是前者明显比后者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所以,如果掌握了好方法,做起事来有条不紊,系统地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这样就能节省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否则,就会无端地消耗自己的精力与时间。在相同的时间内,办事有条理的人比那些没有任何条理与章法的人,肯定能完成更多的工作,而且他能在工作中感受到后者感受不到的快乐。

社会上不少才能平平的人却比那些才能超群的人取得更大的成就,人们常常为此感到惊奇。但只要通过仔细地分析,便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他们养成了有条不紊的做事习惯,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时间。相反,如果不讲究秩序和条理,盲目地做事,不仅会使人筋疲力尽,也容易使人健康受损。所以,无论是学习还是休息,都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做起事来,会更加容易、方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5岁以前成功必备的9大习惯

好习惯会使成功不期而至。我认为下面9个好习惯是成功必备的:

(1)积极思维的好习惯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着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临考之际做此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了衣服躺在一张床上,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裹准备回家。

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怎么就打道回府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唉,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能考中。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双保险吗?跟你表妹了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可见,事物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到自己对事物看法的影响,人必须改变被动的思维习惯,养成积极的思维习惯。

怎样才算养成了积极思维的习惯呢?当你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面对具体的工作和任务时,你的大脑里去掉了“不可能”三个字,而代之以“我怎样才能”时,可以说你就养成了积极思维的习惯了。

(2)高效工作的好习惯

一个人成功的欲望再强烈,也会被不利于成功的习惯所撕碎,而溶入平庸的日常生活中。所以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你要想成功,就一定要养成高效率的工作习惯。

确定你的工作习惯是否有效率,是否有利于成功,我觉得可以用这个标准来检验:即在检省自己工作的时候,你是否为未完成工作而感到忧虑,即有焦灼感。如果你应该做的事情而没有做,或做而未做完,并经常为此而感到焦灼,那就证明你需要改变工作习惯,找到并养成一种高效率的工作习惯。

高效工作从办公室开始:

1)了解你每天的精力充沛期。通常人们在早晨9点左右工作效率最高,可以把最困难的工作放到这时来完成。

2)每天集中一、两个小时来处理手头紧急的工作,不接电话、不开会、不受打扰。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3)立刻回复重要的邮件,将不重要的丢弃。若任它们积累成堆,反而更费时间。

4)做个任务清单,将所有的项目和约定记在效率手册中。手头一定要带着效率手册以帮助自己按计划行事。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

5)学会高效地利用零碎时间,用来读点东西或是构思一个文件,不要发呆或做白日梦。

6)减少回电话的时间。如果你需要传递的只是一个信息,不妨发个手机短信。

7)对可能打来的电话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你接到所期待的电话后便可迅速找到所需要的各种材料,不必当时乱翻乱找。

8)学习上网高效搜寻的技能,以节省上网查询的时间。把你经常要浏览的网站收集起来以便随时找到。

9)用国际互联网简化商业旅行的安排。多数饭店和航线可以网上查询和预订。

10)只要情况允许就可委派别人分担工作。事必躬亲会使自己疲惫不堪,而且永远也做不完。不妨请同事帮忙,或让助手更努力地投入。

11)做灵活的日程安排,当你需要时便可以忙中偷闲。例如,在中午加班,然后早一小时离开办公室去健身,或是每天工作10个小时,然后用星期五来赴约会、看医生。

12)在离开办公室之前开列次日工作的清单,这样第二天早晨一来便可以全力以赴。

凡事有计划

计划习惯,就等于计划成功.

凡事制定计划有个名叫约翰·戈达德的美国人,当他15岁的时候,就把自己一生要做的事情列了一份清单,被称做“生命清单”。在这份排列有序的清单中,他给自己所要攻克的127个具体目标。比如,探索尼罗河、攀登喜马拉雅山、读完莎士比亚的著作、写一本书等。在44年后,他以超人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气,在与命运的艰苦抗争中,终于按计划,一步一步地实现了106个目标,成为一名卓有成就的电影制片人、作家和演说家。

中国有句老话:“吃不穷,喝不穷,没有计划就受穷。”尽量按照自己的目标,有计划地做事,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快速实现目标。

(3)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增强保健意识

计划习惯,就等于计划成功。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你就必须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要想身体健康,首先要有保健意识。

我认识一个大学教师,身体一直很健康。早些时候,我们经常在一起玩。在谈及各人身体状况时,他说肾部偶尔有轻微不适的感觉。我们曾劝他去医院检查一下,但他自恃身体健康,不以为意。直至后来感觉比较疼痛,其爱人才强迫他去检查。诊断结果是晚期肾癌。虽经手术化疗的等治疗措施,但终未能保住生命,死时才39岁。此前,他曾因学校分房、评职称不如意,心情一直抑郁,他的病和情绪有关,但如果他保健意识强,及早去检查,完全有可以进行预防,消患于未萌。保健意识差,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如何落实保健意识呢?一是要有生命第一、健康第一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你就会善待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理,而不会随意糟踏自己的身体。二是要注意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三是要使自己有一个对身体应变机制:定期去医院做身体检查;身体觉得有不适的地方,应及早去医院检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请一个保健医生,给自己的健康提出忠告。

有计划地锻炼身体

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接受,但我感觉很多人只停留在重视的意识阶段,而缺乏相应的行动。我认为锻炼既要针对特定工作姿势所能引发的相应疾病有目的地进行,以防止和治疗相应的疾病,更要把锻炼当作一种乐趣,养成锻炼的习惯。

因为工作需要,我经常与客户打交道,并因处理突发事情四处奔忙,这在一定程度起到了锻炼身体的作用,同时,我还每周坚持游泳一到两次,以保证有足够的精力去做工作,去享受生活。

身体锻炼,就像努力争取成功一样,贵在坚持。

除上述两点以,注意饮食结构,合理膳食,以及注意养成好的卫生习惯等,都是养成健康习惯的组成部分。

总之,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是成功的保证。健康成就自己。

(4)不断学习的好习惯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但是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则永远不会过时。

哈利·杜鲁门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他没有读过大学,曾经营农场,后来经营一间布店,经历过多次失败,当他最终担任政府职务时,已年过五旬。但他有一个好习惯,就是不断地阅读。多年的阅读,使杜鲁门的知识非常渊博。他一卷一卷地读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以及所有查理斯·狄更斯和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此外,他还读过威廉·莎士比亚的所有戏剧和十四行诗等。

杜鲁门的广泛阅读和由此得到的丰富知识,使他能带领美国顺利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期,并使这个国家很快进入战后繁荣。他懂得读书是成为一流领导人的基础。读书还使他在面对各种有争议的、棘手的问题时,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决定。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他顶住压力把人们敬爱的战争英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解职。他的信条是:“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一名领袖,然而每一位领袖必须是读书人。”

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说:在19世纪获得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钱;而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因为他们知道,掌握知识就是掌握了一把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人。世界500家大企业的CEO至少每个星期要翻阅大概30份杂志或图书资讯,一个月可以翻阅100多本杂志,一年要翻阅1000本以上。

世界500家大企业的CEO至少每个星期要翻阅大概30份杂志或图书资讯,一个月可以翻阅100多本杂志,一年要翻阅1000本以上。如果你每天读15分钟,你就有可能在一个月之内读完一本书。一年你就至少读过12本书了,10年之后,你会读过总共120本书!想想看,每天只需要抽出15分钟时间,你就可以轻易地读完120本书,它可以帮助你在生活的各方面变得更加富有。如果你每天花双倍的时间,也就是半个小时的话,一年就能读25本书——10年就是250本!

我觉得,每一个想在35岁以前成功的人,每个月至少要读一本书,两本杂志。

(5)谦虚的好习惯

一个人没有理由不谦虚。相对于人类的知识来讲,任何博学者都只能是不及格。

著名科学家法拉第晚年,国家准备授予他爵位,以表彰他在物理、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但被他拒绝了。法拉第退休之后,仍然常去实验室做一些杂事。一天,一位年轻人来实验室做实验。他对正在扫地的法拉第说道:“干这活,他们给你的钱一定不少吧?”老人笑笑,说道:“再多一点,我也用得着呀。”“那你叫什么名字?老头?”“迈克尔·法拉第。”老人淡淡地回答道。年轻人惊呼起来:“哦,天哪!您就是伟大的法拉第先生!”“不”,法拉第纠正说,“我是平凡的法拉第。”

谦虚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是一种通过贬低自己来保护自己的计谋。

(6)自制的好习惯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有着非凡的自制力。

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亲自率领蜀国大军北伐曹魏,魏国大将司马懿采取了闭城休战、不予理睬的态度对付诸葛亮。他认为,蜀军远道来袭,后援补给必定不足,只要拖延时日,消耗蜀军的实力,一定能抓住良机,战胜敌人。

诸葛亮深知司马懿沉默战术的利害,几次派兵到城下骂阵,企图激怒魏兵,引诱司马懿出城决战,但司马懿一直按兵不动。诸葛亮于是用激将法,派人给司马懿送来一件女人衣裳,并修书一封说:“仲达不敢出战,跟妇女有什么两样。你若是个知耻的男儿,就出来和蜀军交战,若不然,你就穿上这件女人的衣服。”

“士可杀不可辱。”这封充满侮辱轻视的信,虽然激怒了司马懿,但并没使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改变主意,他强压怒火稳住军心,耐心等待。相持了数月,诸葛亮不幸病逝军中,蜀军群龙无首,悄悄退兵,司马懿不战而胜。抑制不住情绪的人,往往伤人又伤己如果司马懿不能忍耐一时之气,出城应战,那么或许历史将会重写。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如果人们缺乏自制力,那么就会被诱惑牵着鼻子走,偏离成功的轨道。

(7)幽默的好习惯

有人说,男人需要幽默,就像女人需要一个漂亮的脸蛋一样重要。

男人需要幽默,就像女人需要一个漂亮的脸蛋一样重要。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长相丑陋,但他从不忌讳这一点,相反,他常常诙谐地拿自己的长相开玩笑。在竞选总统时,他的对手攻击他两面三刀,搞阴谋诡计。林肯听了指着自己的脸说:“让公众来评判吧。如果我还有另一张脸的话,我会用现在这一张吗?”还有一次,一个反对林肯的议员走到林肯跟前挖苦地问:“听说总统您是一位成功的自我设计者?”“不错,先生。”林肯点点头说,“不过我不明白,一个成功的设计者,怎么会把自己设计成这副模样?”林肯就是这种幽默的方法,多次成功地化解了可能出现的尴尬和难堪场面。

没有幽默的男人不一定就差,但懂得幽默的男人一定是一个优秀的人,懂得幽默的女人更是珍稀动物。

(8)微笑的好习惯

微笑是大度、从容的表现,也是交往的通行证。

举世闻名的希尔顿大酒店,其创建人希尔顿在创业之初,经过多年探索,最终发现了一条简单、易行、不花本钱的经营秘诀——微笑。从此,他要求所有员工:无论饭店本身遭遇到什么困难,希尔顿饭店服务员脸上的微笑永远是属于顾客的阳光。这束“阳光”最终使希尔顿饭店赢得了全世界一致好评。

在欧美发达国家,人们见面都要点头微笑,使人们相互之间感到很温暖。而在中国,如果你在大街上向一个女士微笑,那么你可能被说成“有病”。向西方人学习,让我们致以相互的微笑吧。

从古至今,敬业是所有成功人士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9)敬业、乐业的好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习习惯;培养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优劣,取决于智力因素和由学习动机、意志、习惯等组成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超过智力因素的作用,而学习习惯在非智力因素中又有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人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可以说,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

一、坚持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习习惯的养成看成是一蹴而就的,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养成的客观规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怎么干”,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笔者在教学三年级学生写字母的时候,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英语,所以每个学生都乐于表现自己写的好。在这个时候,我反而让学生不要着急,而是让他们细心观察书上的字母是怎么写的。观察了一段时间以后,我让几个学生上台写,其他的学生观察。写完后,我让学生讨论谁写的对,谁写的好。最后,我再给学生细致的讲解各个字母的写法,怎么样才能写的好看。这样的学习不仅使每个学生都用心的记住了字母的写法,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们都知道了用心观察后再去做一件事的习惯,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二、多方面培养习惯

“学习习惯”是一个人在他学生生涯中逐步养成的而且是一旦养成后又一时难以改变的行为。对于小学生来说,他的行为处于模仿、起步阶段,所以他的行为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可塑性。

1.培养学生静听的习惯

“听”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耳朵要时刻进入课堂状态。有的学生听老师讲课心不在焉,你一喊他,要么答非所问,要么不知所云。

所以教师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听”的态度,保证他们在听。比如在课堂上听讲时,先要想办法抓住学生的耳朵,学生的心在课堂了,我们才有可能实施教学。

然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听”的方法,使他们会听。引导学生抓住老师讲课的中心,记住重要地方,让他们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光听老师讲还不够,生生之间的交流更为重要,在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时,对他人的想法、回答要能适时给出评价或者做必要的补充。

再者教师要经常训练学生的“听”的能力,使他们能听。紧张的课堂之后放放英文歌曲、英文儿歌、英文小故事,不仅能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习英语的氛围,还能使他们的耳朵逐渐聪敏起来,渐渐他们学习英语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

2.培养学生善读的习惯

(1)提供“多读”机会。农村的孩子读的少,发音不准,没有说英语的氛围,引导他们多运用、多锻炼,形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给学生单独读的机会,这样便于教师发现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2)开展“互读”活动。同学之间、小组之间,多开展“你读我听,我读你听”的活动。读和听结合起来,学生读、同学评,及时纠正不足,找出差距。这样学生听准了且学会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便不再那么呆板,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3)提供“竞读”平台。在课后,英语好像就与学生脱节了。要学好英语,光靠课内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掌握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之后,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竞赛,让孩子们以一些形式与大家交流,而不是读过之后就算了,学过之后就忘了,如利用演讲、朗诵、故事等形式,在同学之间开展读书竞赛。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新教育实验“读写绘”给我的一些启发,我也就学着让学生读读喜欢的故事或儿歌,写写简单的单词和句子,画画儿歌中的物品或故事的情节等,学生分外有兴趣。这样能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积累知识。

3.培养学生乐学的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学着学着,良好的习惯就逐步变成了他的本能;学着学着,学生就会学习了;会学习的孩子发现学习也不是那么枯燥、辛苦的,渐渐就爱学,乐学了,这些好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乐学。分组时,我们一般以六人为一组,每个小组兼顾高、中、低三个层次。组内成员间,既是竞争者、监督者,也是相互帮助者。比如我要求各组会的同学要主动给不会的同学讲明白,不会的同学也要积极向已经掌握的同学请教,组里同学都不会的可以请人来教也可以分散到其他组去学。总之,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要利用群体优势尽最大努力去解决,老师评价也采用捆绑式评价,设有专门的“小组表现摘星表”,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让他们对学习充满兴趣。

4.培养学生表达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