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园艺实训总结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精选

园艺实训总结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园艺园林专业;创新创业;实践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园艺园林类(如鲜花、盆栽、农场、小庭院)产品在生活中备受欢迎。园艺园林行业、企业的壮大和发展,产品的更新换代和观赏性打造,有赖于园艺园林类创新型人才的注入;而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正是行业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人才来源,是创新型人才的输出口。在此情况下,高校园艺园林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显然特别重要。

1.重要意义

1.1顺应行业发展。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等重要论述,并具体提出了完善人才质量标准、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等多项措施。同年10月,广东省印发《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粤教高〔2015〕16号),提出了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善创新创业实践条件、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等10项具体举措,指引各高校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精品项目孵化。在园艺园林行业内,各个企业非常重视人才储备,尤其对创新型人才更是求贤若渴;对行业产业创新项目的拓展越演愈烈,因此,园艺园林专业教育在以往注重教学实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体制,在专业教育中完全融入创业意识教育,既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建设之一,更是顺应时展、满足行业企业对农科类创新型人才迫切需求的重要举措。

1.2树立专业自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下,国家和各地通过不同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来促进创新创业的发展和项目开发、孵化。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各高校往往通过校内外教学实训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外创客空间项目孵化等途径,给予大学生创新实践。同样,在园艺园林专业实践性较强、创新创业门槛较低的优势下,通过教学团队对学生实行“一站式”服务、创业平台搭建、创业项目实践、创业比赛交流学习等方式,将专业知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专业创新和创业;在实践创造中,让园艺园林专业学生掌握自主创业的必备要素,找到自身学专业的价值,树立专业自信、创业自信,提升园艺园林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

1.3服务产业发展。广东是园艺产业大省,全省园艺产品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产值占种植业的70%左右。目前,广东省水果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蔬菜产量居全国第四位,花卉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产销量和出口创汇居全国首位,茶叶产值第七位。园艺产业正逐步向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现代化、流通多元化的方向迈进,对园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生作为我国园艺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决定园艺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园艺事业的国际竞争力。

2.当前存在的不足

2.1教学模式与专业特点不匹配。园艺园林专业涉及果、菜、花、茶等,种类繁多,季节性强,周期连续性明显。其项目实践的技术上是连续性的,但是教学实训课时有限,学生参与后无法跟踪到底。如参照其它行业、专业课程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效果也不明显,到校外进行课程教学实训,积累的实践技能都是“断片式”的,受时间和经费的限制,花费大、效果差,这是园艺园林专业实践和生产性实习碰到的主要问题。目前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2.2师资力量不足。高校教学过程中,最近几年才开始加大力度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类师资力量逐步增强。目前,一是部分专业老师没有创业的经历,无法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二是要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高校人才,教师的创新能力是重要保证;但往往表现出教师的工作室与创新创业联系不紧密,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成功率不高。

2.3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园艺园林专业是一种传统观念较强的专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创新思维和创新热情,进而影响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与实际现代农业生产相联系不紧密,国外先进农业生产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学生认为园艺园林专业的经济效益较低,影响其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

3.有效实践途径探索

3.1转变创新创业意识教育方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从意识、思维、能力逐渐提升的教育过程,而创新创业意识是所有的基础,有意识才有创新创业的思考和动力。因此,一是依托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等例行的课程外,定期举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讲座,结合专业技能的创新创业,拓展训练职业素养,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二是依托专业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技能教育,将课程可创新、可创业的知识点和技能用创新创业案例的形式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三是依托行业、企业、协会,举行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观摩或体验实际的创业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3.2改革课程实践模式。依托园艺中心,实行“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具体采用项目化团队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团队化、实践内容模块化、实践操作持续化,解决农业类专业在教与学的时间安排上与农业生产季节性和周期性出现的矛盾,实践探索形成生产跟着季节走、课程顺着生产动、管理随着教学、生产运行的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达到创新创业实践改革的初步条件保障。依托园艺中心,承担园艺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规划、建设、管理(如盆景园规划、校园景观规划等),支持和鼓励以学生团队为主的园艺中心组织技术力量承担校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和绿化建设工作,不断探索和实践农科类专业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3.3拓展项目实践基地。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例如,我校创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项目,学校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场所和硬件设备,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管理和经营,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充分带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而且产生了较多的创新创业成果。学生通过在实践基地的锻炼,懂得在实践中进行创新的思维和活动,使学生学习的理论能够在实践中得以实践,丰富了大学生的创业经验。如,水果超市、城市园艺、农产品、微景观、小盆景等创业项目,均在创客空间或创业实践基地上开展实践。

3.4健全奖励机制。政府和学校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给予充分的资源和资金支持。一是对正在创业的优秀毕业生予以表彰和奖励,鼓励其在创新创业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二是支持和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开发和实践具有潜力的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成熟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三是校企联合举行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创业,不断发展自己,在创业道路上不满足现状、不停止学习,促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

4.改革实践探索取得成效

近年来,园艺园林专业群学生获得30多项全国和省内技能大赛奖,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省选拔赛一等奖7个(植物组织培养、园林景观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园林景观设计二等奖1个,毕业生职业证书通过率100%,总体就业率超过98%,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度为96.2%。此外,学生团队组建了多个创新创业团队,获得学院“千里马”创新创业比赛项目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得学院创新创业资金支持项目7项;团省委攀登计划项目3项;获得2016年全国大学生微创征集比赛铜奖1个,2017年寻访大学生创业英雄100强称号1个;第十四届“挑战杯”推荐申报项目2个;首届“隆平杯”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个,优秀组织奖1个。综上所述,高职园艺园林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形式丰富多样、外界影响因素复杂多变,教育和实践场所的真实性、时效性以及学生自身较强的适应性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必要条件。本文是在较长时间对园艺园林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探讨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一些方案措施,但仍需在实践中不断证实和改善,进而为我国社会发展切实培养和提高园艺园林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孟凡丽.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系统化培养研究[J].河南农业,2017(30)

[2]李名钢.园林园艺类专业校内创新创业型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基地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在课堂讲授内容方面,随机应变、因生制宜,对课堂相关内容进行增减。比如在园艺设施的构造施工这一章,针对高专园艺专业学生工程技术知识相对缺乏的特点,只要求学生掌握温室建造的选址、采光和保温等知识,而对课本中涉及力学的详细内容不作要求。在园艺设施的种类、布局、性能及应用这一章,针对当地农业设施特点,重点讲解生产上普遍应用的设施种类,详细讲解常见园艺设施的布局、性能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其它简易设施类型则只作简单介绍。在园艺设施覆盖材料这一章,首先介绍生产上普遍应用的覆盖材料,然后展开介绍国内外新型的覆盖材料。在无土栽培这一章,以当地几个重要园艺作物的无土种植过程为主线,对无土栽培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同时,在整个课程讲授中,注意实例的运用,将知识点融于实例中,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取得较好的讲授效果。

2教学方法形式多样

2.1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

设施园艺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涉及内容较多,按照传统的讲授方法即“粉笔+黑板”的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方法的要求[2],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讲授,可以克服板书刻板、抽象的不足,多媒体图文并茂、生动直观,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视觉、听觉两个感官功能,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提升课程讲授质量。比如,在讲授“大棚建造”章节时,采用多媒体视频,把学生引领到大棚构造的现实景象中。另外,在网上收集实际建造大棚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2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1)定期让学生走上讲台,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我和锻炼的机会。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查阅相关文献,学习相关知识来丰富自己所讲内容。比如,在讲授设施类型和结构章节时,就让学生调查自己故乡的设施栽144安徽农学通报,AnhuiAgri.Sci.Bull.2013,19(01-02)培情况,然后在课堂上作简要的陈述。(2)采用鲜活生动的典型案例作为课堂讲授的补充验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根据不同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差别,可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中性植物,通过图片列举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中性植物中的典型代表,生动形象,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这部分内容。(3)定期组织课堂讨论。通过提问、答疑,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认真听讲、及时复习,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疑惑。如在讲授多功能薄膜时,要求学生思考不同的助剂在采用3层共挤成膜工艺过程中应该加在哪一层?为什么?请学生回答后再讲评,能够使学生对此有深刻的印象。(4)及时总结,强化记忆。在课程结束前对课堂关键知识点进行提问或进行小测验,强化知识点的记忆。

2.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对一些概念、原理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课堂讲授为主。(2)对于直观性较强的,例如设施的类型、结构、设计建造等,利用校内的实训基地,采用现场教学,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点[4]。如讲解育苗技术时,可结合所处的栽培季节,实地讲授育苗流程、关键设备、基质配比及营养液配方与管理等。(3)建立校外的生产实习基地,与相关的园艺公司签订协议,安排学生定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4)教学科研相结合,积极鼓励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科技文献的检索、实验方案设计等相关工作,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专业的最新研究进展,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的科研思维及动手能力。(5)定期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生产一线的老专家,走进课堂给学生传授实践经验和致富经验,增加学生对实际生产知识与技术的了解,对设施园艺发展前景树立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考核方式注重实践

其中,理论闭卷考试占50%,实践技能考核占50%,理论考核在期末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试卷没有标准答案,只是给出参考答能力考核并重,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结语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实验课学时少,缺乏信息反馈,对学生能力培养不全面农林类院校传统园林专业园林建筑设计实验课学时安排少,实验课内容多和学生人数多,并且农林院校园林建筑基础课薄弱,加之专业基础课前后衔接不好,导致学生绘制出的图纸只停留在二维思维图纸的表达上,缺乏对方案空间理解、方案的讲解和训练。最终也不知道作品的优缺点、不知道怎么加以改正得到更大的提高,更不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从整个实验课程来看,教学过程中存在缺乏信息反馈和能力的培养,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传统考试模式相对滞后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课学生往往采取的是“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应试对策与做法,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即使是实训课,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取相应设计图纸进行抄绘,没有认真思考和创作。这样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难以适应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1理论教学

首先,在教材选用上,根据农林院校园林专业“课时少、内容多”特点,把建筑学专业教材重新整合撰写,分为三个板块:板块1:建筑基础知识(包括建筑基础知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对于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园林建筑设计之前,必须构建建筑基础知识理论平台。通过建筑基础知识和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在设计中能恰当划分功能、掌握人体尺寸和人体活动所需要的空间尺寸、道路宽度的确定、无障碍合理设计等等,树立正确的设计思路与方法。板块2:建筑史基本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中外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丰富多样,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五种基本类型。后期又演变成为十字脊、盔顶、盝顶等不同形式的顶。这在园林建筑仿古设计中最为常用。并且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可以借鉴中国古代建筑的符号抽象变形等设计手法广泛运用到园林建筑实践中,使现代园林建筑保持“中而新”的现代韵味。现在欧式居住区规划比较多见,那么对外国古代建筑史、中外近现代建筑史的学习越显重要,了解主要建筑流派的基本理论和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的艺术特色,对提高学生创作水平和专业素质起重要作用。板块3:园林建筑基本知识(亭、台、楼、榭等、及其建筑小品)本篇教学内容主要侧重对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法。并且结合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案例,使学生拓宽眼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实训教学

在实训教学中,我校进行教学改革,在原有少量实训课基础上,又增设园林建筑设计A、园林建筑设计B两门实训课,分别循序渐进、逐渐加深实训难度。笔者将整个实训课程分成几个阶段:任务书讲解与场地分析阶段,方案构思与初稿阶段,方案深入与推敲提升阶段,方案讨论与定稿阶段,方案讨论与汇报总结修改阶段。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模型推敲方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理解和想象能力,把二维平面图纸转化为三维的真实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对比例目测和缩放能力。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显著。

3改革考试模式

传统考试模式是以主观题和客观题为主的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和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对于园林建筑设计实践强的课来说,传统考试并不适宜,因此,我校进行大胆的尝试,在园林建筑设计理论课中采取闭卷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30%;“园林建筑设计A”课交课程设计作业并结合学生方案汇报表达能力综合打分,可采用同学打分与教师评价结合的方式进行,占总成绩的30%;“园林建筑设计B”课做4~6个小时快题设计,占总成绩的40%。

结语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一)科学统筹,优化发展环境

过去的一年,是我区实施校安工程的关键之年,也是任务最为繁重的一年,共改造校舍面积25.5万平方米,其中加固10万平方米,重建2.5万平方米,迁建13万平方米,总投资5.85亿元。育才中学、实验小学金桥社区、银河新区初中、文山初中、金乐小学等新建工程已经破土动工,预计2013年秋季开学前投入使用。布局调整工作进入新阶段。2013年暑期,实施完中改初中1所,撤销初中4所,并顺利完成学生安置、教职工分流、清产核资等工作。协调校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妥善解决异地新建学校校园规划、土地指标、资金等问题,保障教育的“扩大”和“增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完美收官。根据各镇实际情况,分别采取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及时调整、分类推进等举措相继完成19个镇的公办园建设任务。省优质园比例大幅度提升,由一年前的3家增加到现在的30家

(二)品学并重,深化素质内涵

教育质量的高位提升,是实现教育不断发展的核心。我们以学校品牌建设为抓手,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各中小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进一步创新德育载体,优化德育途径,开展好各层面的学校德育活动。二爻中学不断探索和丰富“陶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做“道德的小先生”;金沙中学为学生营造大德育环境,对学生进行跟踪教育,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和谐统一;平潮中学组建“心理俱乐部”社团,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四安中学开办德育培训班,以德育人,转化学困生;农综技校建立学生管理长效机制,每月举行一次德育工作总结大会,表扬先进、教育落后;通海中学深入推动“成长卡伴我行”活动,通过各项活动发放成长卡,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成功的快乐;小学深化德育品牌建设,在全国和谐德育年会上,获得全国“百家德育示范学校”殊荣。各学校以“创特升格,文化立校”为平台,做强特色品牌。金沙中学重视教师科研,培育学校发展动力,将老师的最新的教科研成果集结成册,创设了金中校刊《微教育》;石港中学承办“首届全国青少年生肖集邮联谊会”、“区中小学生手绘封设计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学校集邮文化品牌;兴仁小学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体艺个人档案,做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学生已经成为每个学生追求的目标;川港小学着力打造“成就儿童”文化,学校被中国教育报刊社表彰为“中国当代特色学校”;李港小学运用现代化手段辅助学校管理,教育博客,成为教师集体备课、业务建档、工作反思的平台;新生小学的消防安全教育独树一帜,成为全区第一所少年消防警校;育才中学致力于责任校园的打造、努力让责任文化走进师生的灵魂深处;实验幼儿园开展“家长走进活动室”系列助教活动,家长们结合自身职业设计活动,开阔幼儿视野,拓展幼儿学习领域。成功举办区第五届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入选市校园艺术节展演节目数列各县(市、区)首位,小学创作并演出的节目《英子的日记》和实验小学的钢琴与小提琴合奏参加了全省中小学生艺术节的展演与评比,我局被南通市教育局授予优秀组织奖。暑期,完成了“高中生假期自主学习作业讲评”共315节课的拍摄制作任务,并通过电视台和教育视频网站同步播出,据网站统计,单课的最高点击率达3037次,暑期的总点击量超过30万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3年,我区学生在教育部门主办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作文等学科竞赛中获省一等奖56人,二等奖285人,三等奖156人,获南通市等级奖900余人。

(三)德才双修,激励教师成长

各中小学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切实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积极开展“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党员示范岗”、“学宋英、学周江疆、学张丽莉、学周福如先进事迹”和“学党章、明义务、尽责任、当范本”十八大精神学习等活动,提升教师职业精神。二爻中学每一位党员干部帮扶一位困难学生,善待如子;二甲中学组织开展“我敬我师,我爱我生”欣赏教育活动,在欣赏与鼓励中共同前行;平潮中学对违规家教“零容忍”,成立违规家教整治小组,严查师德失范行为;刘桥小学借助“道德讲堂”平台强化师德教育,“道德讲堂”模式在全区各学校推广。2013年,我区共授予季云等78名同志“南通市区师德标兵”荣誉称号;兴仁中学翟菊红老师被评为“省师德先进个人”;金沙小学张英、骑岸初中王爱春两名老师喜获南通市第九届“园丁奖”;先锋初中“英雄教师”周福如被授予“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并入选“中国好人榜”;家纺城小学陆燕老师关心爱护流动儿童的事迹在《新德育》等省市媒体宣传报道,并被评为“好人”候选人。全面改革教研、培训方式,实行“研训一体”。举办“成长有‘道’主题沙龙、“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大讲坛”、“特级教师论坛”等活动,为名师搭建成长平台。教科室组织沙龙成员赴金郊初中、骑岸小学等19所学校开展教科研“手拉手”活动,共执教教学研讨课64节,举行相关教学研讨28场,从操作和理念两个层面,提升活动的内涵与品质。在暑期全员培训中,我区参训教师合格率为100%,优秀率为94.9%,位居全市第一。此外,我区还推荐40人分别参加高中英语、物理、化学学科骨干教师提高培训,70人分别参加农村初中小学语文、数学提高培训。各中小学牢固树立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第一生命线的意识,全面抓实教学质量管理。石港小学建构“自我调节”课堂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品质和自主水平的同时,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五窑小学开展学情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状态,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艺术性;川港中学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管理,提出“低起点、小步走、重进步、看发展”的教学管理策略,教学质量有了新起色;家纺城小学从流动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学的课堂”探索,为不同基础的孩子寻找发展点;金沙小学组建学科智囊团,提高学科话语权,推动教研组“主题教研”的有效引领;西亭中学建立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形成“学”、“讲”、“练”、“探”的教学合力,建构共同的课程文化和教研文化;育才中学重视教学过程质量分析,每月编辑一期教学情况简报,通报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科研能力的不断增强,带来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2013年,我区教师在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学基本功竞赛、优课评比中共获全国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省级一等奖3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2人,南通市一等奖26人。

(四)多策并举,提升服务能力

调整和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加强品牌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中专继机电专业之后,会计电算化专业成为省品牌专业,建校工程造价专业被评为南通市特色专业,中专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被评为南通市公共实训基地,精密模具、会计电算化、工艺美术等3个实训基地被南通市教育局推荐参加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遴选,中专学生创业园通过了南通市年检。强化技能训练。在2013年南通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中专师生荣获10个一等奖、20个二等奖、14个三等奖,获奖率达67.7%,超过南通市平均获奖率10个百分点。加强校企合作。中专与携程信息技术(南通)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鸿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被评为南通市校企合作最佳组合,中专、农综技校与恒力(南通)纺织新材料产业园成功对接,达成服务意向;各职业学校全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合格人才,全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提升成人教育服务水平。建立成人教育学校教职工挂钩服务村、企制度,各镇成人教育学校(社区教育中心)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实用技术、企业职工等各类培训活动,培训率达50%以上。金沙镇、刘桥镇成人教育学校积极创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技术引领、示范辐射功能,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作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摘要:从教学体系、研究所设置、硬件设施、教授方式以及学习环境等方面,介绍了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方式,探讨了各教学环节对于建筑学教学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几点国内建筑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学;教学质量;硬件设施;课程设置

一直以来,德国的建筑,德国的建筑学对于世界建筑来说都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无论是格罗皮乌斯所创建的包豪斯学院以及其教学模式对世界建筑学教学体系的深远影响,还是密斯凡德罗所引领的少就是多的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的启迪,都使得各国建筑学学子对德国建筑产生浓烈的兴趣。诚然,日耳曼民族是有着自己特有的品质,精益求精以及严谨,使得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拥有不俗的成绩,建筑学教育也不例外。

1课程设置

德国的学制长期以来都有别于世界各个国家,没有本科和硕士的设置,根据不同的学科,有着4年~6年学时的Diplom学位,近年来为了与世界接轨,促进国际教育交流,德国各个大学逐渐将Diplom拆分为本科Bachelor和硕士Master。

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的建筑学本科教育阶段为三年即6个学期。在第一和第二个学期,是一些引导课程和基础课程,如建筑制图和CAD。技术性的基础课程则持续两年时间,即4个学期,包括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历史和理论等。从第三学期开始,每个学期需要做一个大型设计,共三个,即偏向城市设计方向的设计项目,偏向建筑空间设计的项目和偏向建筑结构设计的项目。毕业设计的课题每个学期不同,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也可以自己在设计院,建筑竞赛网站等等,寻找感兴趣的课题,由教授提供指导。

此外,还需要修习快题Stegreif共四个,每个1学分,每学期几乎每周都有不同的研究所提出课题,在周五给出题目,周一学生完成以后统一上交。课题涵盖面非常广泛有趣,比如烘焙建筑外形的蛋糕,制作建筑短语内容的卡牌,设计制作减震装置保护鸡蛋从5m高空坠落而不受到破坏等等。课程设置中还有专业化课程Professionalisierung10学分,此类课程每个学期也有所不同,根据一门课程难易程度和学时大概为1学分~4学分,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自己手工制作躺椅等木工活,或者亲自灌注混凝土制作艺术品等等。

2研究所(Institute)

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包含16个研究所,由16名在各自领域非常杰出的教授牵头。研究所的数量和涉及之广泛,在德国高校中可以算数一数二的。每一个研究所有各自的研究方向,包含了建筑设计的各个领域。在每个学期初,各个研究所都会提供各自研究领域的讨论和设计课题,供学生选择。这极大地提升了建筑学教育中的灵活性,没有严格的各个专业学科的划分,学生可以选择精通一个领域,或者涉猎各个方向。

3教学方式及评判标准

建筑学学习过程中,大型设计占了很大比重,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和学习各类型公用民用建筑的空间结构的组成和功能分区的划分。每个学生每周将有一次机会约见助教,进行一对一的探讨和修改Korrektur,探讨的内容则与自身设计进度有关,初期可以是大体的设计理念,后期也可能是细部的空间结构,助教只给予建议以及可能会有所帮助的参考书籍。教授则一个学期只会出现3次~4次,即平均一个月会有一次与所有学生一起进行的大型教授评图Chefkorrektur。

在教授评图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要将自己的图纸钉在墙上,模型也要求有一定的细致程度来表达自己的方案概念。同时还要准备一个简短的介绍,教授则会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方案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建筑学非常讲究模型的制作。无论是过程草模,还是终极图纸的正式模型,他们认为,建筑设计是人们对于空间的规划,是非常讲究空间感受的,在二维图纸上的草图,即使绘画者的空间想象能力再丰富,绘画技术再高超,也无法使得自己或者观众直观的感受到空间和光影的变化,并且,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通过模拟建筑体块和墙体的移动或者摆放,时常会有一些意外得到的空间效果,这是在二维的草图纸上写写画画的过程中无法得到的。每一个阶段的草模必须保留,在修改的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体方案的变化和方案的细化过程。

大型设计的评判标准就是以设计的概念和深度为原则的。整个设计的概念,是否有前瞻性,是不是环保,有没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潜力,算是整个方案的灵魂和起点,这在方案的初期就必须尽快形成。接下来整个方案的骨架则要遵循设计概念,由此发源,而逐渐深入。方案的深度则关系到,建筑的内部的动线设计是否合理,空间的划分,家具的摆设,甚至家具的设计以达到想要表达的空间效果;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经济,环保;建筑立面构造,立面材料,建筑外部景观设计,甚至有需要营造氛围的时候涉及到树木花草的种类。

4教学硬件设施

1)模型工作间Modelwerkstatt。正如之前所提到过的,德国建筑学教育非常看重模型的制作。从管理到运营,模型工作间都有专门的人来负责,而里面的工作人员则是建筑学的学生兼职。工作间拥有各种制作模型的仪器和工具,从2D的激光切割机,大型图纸打印机到3D打印机,木工车间,大型精雕仪。每一个仪器通过所完成模型所需要的时间和精细程度收取一定的费用以保证机器的日常维护和人工开销。学生需要提前两周预约时间,这对于学生把握和管理自己整体方案的进程和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画图室Zeichensaal。德国的大学乃至欧美国家的大学,都没有一个规定的区域划分,大学的建筑都是置身于城市中。大学中会有大约6个~7个画图室分布在大学的各个建筑中,每个能容纳10人~30人不等。画室的条件非常好,有打印机,小型的模型工作间,可供热饭菜的厨房和可供休息的沙发,学生有自己的隔间和位置,可以堆放和制作模型以及图纸。然而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画图室里面汇集各种建筑设计资料,有画室每一代更替的学生订阅的期刊,或者集资购买的书籍,相对于在独立的空间里闭门造车,在画室中和处于不同学期的建筑学学生交流,将会得到更多的启发和灵感。画室的经费一部分是由学校下拨,来完善和维护硬件设施,如维护和购置打印机,泡沫切割机等,另外一部分则由画室成员自己筹集,来完善和提高工作空间质量,如订阅杂志或者啤酒。画室的管理者由学校的行政人员和画室内有资历和有担当的学生共同担任。画室位置总体数量上并不宽裕,而每学期每个画室根据毕业生人数,能给出的新位置更是少之又少,每个位置都需要竞争才能获得。

5反思和建议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建筑学科,建筑职业和建筑体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源于近代洋务运动中留学海外学习建筑的归国学生,把国外现代建筑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带到国内来,形成了第一代建筑学专业的教育家,各院校的建筑教育体制和模式就是由他们建立起来的。因此,可以说近现代历史上的第一批海归派建筑师奠定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建筑教育制度。西方的建筑教育在发展,中国的建筑教育也需要在遵循国情的情况下吸收和采纳国外最新的建筑教育方式和经验,来提高建筑教育的质量,以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建筑师为目的。

5.1教育和学习方式

国内的教育方式早至初中阶段就一直是以授予为主,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讨论思考能力的培养欠缺,然而建筑设计属于发散型思维,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激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思考和互相启发。而不仅仅是单向传输知识和经验,或者教师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评判甚至修改学生的方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需要更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够达到给学生提供建议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和分享。

5.2设计和教育重点

在国内的建筑设计教育中,需要更加重视空间在整个建筑中的比重。建筑内部空间和外立面的设计和发展,应当有一定的逻辑性和互相印证性,一个建筑方案应当是看作一个整体来设计,比如外立面的变化应当是由空间的变化提供逻辑支持,同时为了得到内部空间的光影效果或者空间体验,而选择不同的立面处理手段,而不是分开的两个部分。另外,近年来各高校都非常强调学生快速表达的能力,进行大量的钢笔画,绘画基础训练,诚然,这对于表达方案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正如前文所说,二维的空间表达始终无法传达更加丰富的三维空间感受。在今后的建筑教育中,应该更加加强培养学生的三维模型制作和表达能力,无论是过程思考模型,还是最终表达模型。由此而涉及到硬件设施的配备需要更加完善,管理需要更加的系统。

5.3硬件设施完善

从硬件设施来说,模型工作室的普及,管理和完善在笔者看来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培养学生三维模型制作和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此外,画室的建立也是对于培养热爱建筑的一批学生的激励性的硬件设施,在国内,学生基数的庞大导致无法做到所谓有教无类,统一中庸的建筑教育模式限制了一部分拥有创造力和热情的潜在优秀建筑师的发展空间。这也是近年来选择出国留学的本科毕业生人数增加的一大部分原因。

5.4周边课程设置

建筑设计需要发散性思维,只要是设计行业,都有互相启发和互相学习的地方,国内的建筑教育中,应当提供更多的涵盖面广泛和充满趣味性的课题或者课程,如平面设计,工业设计,雕塑艺术等,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研发能力。

6结语

国内建筑教育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遵循国情的情况下,仍然有着非常大的潜力,能够培养出高,精,尖的建筑设计人才,重视国际教育资源交流的情况下,不盲目模仿,而是进行选择性的吸收和创造性的结合,从软件到硬件上,逐渐丰富,完善和改进建筑教育资源,逐渐提高中国建筑设计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中国建筑设计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钱峰.近代海归建筑师对中国建筑教育的影响[J].时代建筑,2004(4):20-25.

[2]赵立志,鹿静静,张鑫,等.关于法国建筑设计教学的思考[J].室内设计,2012(1):64.

作者:杨瞳瞳 单位: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第二篇:工程伦理指导下建筑专业学生职业伦理培养

摘要:从微观工程伦理的角度,探索建筑专业学生的职业伦理培养问题,并从价值观的培养、伦理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专业学生的职业伦理教育,有助于学生基本伦理准则的确立和良好职业伦理的形成。

关键词:工程伦理;建筑;职业伦理

暑期当中,到南台科技大学去考查交流,发现在他们各个系所的课程设置中,有一门叫工程伦理与社会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成为被社会认可的成功的职业人,这不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并在工作岗位上以此为基础累积成卓越的职业技能,更应该拥有良好的职业伦理,以此适应社会的需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发展变化的加剧,科技进步日益加速,各行各业的竞争愈演愈烈,人们对职业的看法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因此各国对从业人员的职业伦理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但怎样的职业伦理教育是具有实效性的,怎样建构有效的职业伦理教育模式是从事、关心职业伦理教育的专家、学者等人士和组织都十分关注并且困惑的问题。

一工程伦理与职业伦理

其实最早接触到“工程伦理”这个名词,还是在西安交通大学李乐山教授的一次讲座中了解到的,但更为深层次的理解根本谈不上,只是知道工程伦理是指在工程中获得辩识的道德价值。工程伦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其作为一个真正的学科领域,从产生到至今还只有30多年的历史,它是将现代工程学和伦理学结合到一起的产物。工程伦理学是以工程活动作为基本研究对象,透过伦理现象为视角进行的系统研究。作为建筑专业毕业的学生,以后作为建筑工程的实施者和创造者,在现代工程活动中将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工程技术的复杂性和广泛的社会联系性,必然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创造性地解决专业技术难题,并在此过程形成团队协作与沟通协调能力,并运用这种能力自如地解决与建筑生产活动相关联的人际与社会关系。最重要的是,建筑工程活动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日趋加大,这更要求他们在工作的同时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必须对社会公众、对环境以及人类的未来负责。以群己关系和自我修养为中心的传统伦理观,已经不能解决工程技术人员在职业生活中所面临的由现代科学技术活动提出的现实伦理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又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险。故此出现了职业伦理。

二职业伦理与职业伦理教育职业伦理

作为应用伦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具体研究职业与自身、与社会、与人的伦理道德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目前学者研究的职业伦理学是以职业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即包括职业道德意识现象,又包括职业道德活动现象以及职业道德规范现象等。简单地讲,就是教人在职业生涯中“做人”的道理,在职业实践活动中饯行:知行合一,知善而行善,知恶而惩恶,并最终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而大学承担的正是这一重要使命,大学生在此期间所形成的职业认识及伦理标准,最终将影响其在职业生涯中道德品质,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并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职业道德训练和敬业精神的培养。据许多来自一线的统计资料表明,用人单位对新进大学生进行素质评价时,最看重的是其品德,认为毕业生一踏入工作岗位,缺少对自身的正确认知和团队合作精神,一旦遇到困难就会产生为难情绪,具体到建筑行业,用人单位觉得最需要学校加强的素质培养就是职业道德,因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会对用人单位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会使单位在选人用人时优先考虑那些人才培养质量高,素质培养过硬的学校,这必然会涉及到学校以及专业在企业中的认可度,并会对专业的后续发展产生影响。所以对专业学生进行职业伦理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三建筑专业学生的职业伦理取向

对于专业当中的每个学生个体而言,他们的职业伦理取向会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具体而言,当学生就业后面临问题抉择时是选择道德的伦理行为还是不道德的伦理行为完全是由个人形成的价值观和社会文化背景来决定。

(一)价值观对职业伦理的影响

专业中的每个学生由于生长环境不同,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会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对事物的认识自然就存在不同,因此会在以后的工作中面临同样的问题做出完全不同的反应,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比如工程中某个复杂的施工项目面临多种施工方案选择时,每个不同的工程负责人由于各自所形成的职业理念的不同,对于相同的工程项目会选出不同的方案,有的人可能在方案中一直关注成本,希望从中获取更为可观的收益,因此可能做出的选择就会更重经济性而轻安全性,而有的人观念一直觉得安全最为重要,哪怕多花些成本也要选择相对安全的决策,相对的选择也会有些保守。因此个人的价值观对职业伦理行为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二)社会文化背景对职业伦理的影响

社会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沉淀下来的、作为一种价值观是相当稳定的、它首先作用于人们的思想,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心理定势和行为方式,这种基于社会文化产生的思维模式和心理定势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每个人的伦理意识、行为动机和行为方式。而中国传统意义上大学又是一个微型社会的缩影,大学生活跃的思维和交际的广泛,以及对新鲜事物快速的接受能力,会使得他们接触到大量的社会信息,但以目前国内高校的道德伦理培育机制,很难让学生们在纷繁复杂信息面前去伪求真,所以必会导致还未建立成熟道德判断能力的学生被各种负面的、消极的信息所误导,并对大学生价值观和伦理标准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造成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消极理解。因此刚走入社会的学生在工作中的伦理意识和伦理倾向就会带有明显的校园文化的痕迹,他们的职业伦理会深受影响。

四建筑专业学生的职业伦理培养

(一)价值观的培养

大学生的职业伦理教育绝不应该仅仅止步于课堂,而需要不断地融入社会,从而推进大学生对于社会现实和职场现象的理解。特别对于建筑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在踏入这个行业前,就应该对整个建筑业的环境和发展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一过程需要大学生主动去接触社会和人群,并能通过大学期间职业伦理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社会、理解社会,当学生在实习、实践及后续的岗位工作中遇到各种问题时,不仅仅靠专业知识与技能来解决,尤为重为的是不应超越社会认同的伦理准则的底线,而这一伦理规范与价值判断的形成是需要通过专业教育和现实教育来实现的。

(二)专业定位下的职业伦理培养

汶川地震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建筑工程的重要性,尤其是当代社会,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工程造价越来越高,少则几十万,多则上亿,不确定、突发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导致每项工程均需要耗费大量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我们专业的学生将作为这些项目的建设者,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所承担的伦理责任越来越大,所以必须时时规范自身的伦理行为,提高自身的伦理素养,否则可能为了追求一时的高利润,而出现了大量的质量低劣“豆腐渣”工程,这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校期间的职业伦理教育和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学生的伦理培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责任伦理培养

“责任伦理”最早这一概念的出现,是德国著名学者韦伯(MaxWeber)在1919年的一次题为《以政治为业》的演讲中提出的,并将责任伦理与良知伦理进行了区分,他提出了本专业的职业伦理应当紧密围绕“责任范畴”来确立其层次性要求,这是因为学生工作后所面临的岗位角色应承担的责任往往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对社会、公众和环境的责任,还包括对业主、工程师等合作者应承担的各种责任。所以要求在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能在学科伦理上找到专业定位,专业教师除了要讲授相关专业知识和实用技术外,更为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观,形成对专业工作的责任感与认同感,这就需要学校及老师在课程中适时适度的穿插相关的职业伦理与责任伦理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在职业伦理道理层面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2)安全伦理培养

安全问题是建筑业的首要问题,许多建筑事故的出现都是建筑者本身安全意识不够,所以在在整个专业系统学习的过程中,应将安全伦理教育贯彻始终,使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永远牢记“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真正让学生明白,在今后工作中,在确保施工质量和速度的同时,要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这即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3)环境伦理培养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人们已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建筑工程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巨大,它在耗费大量自然资源同时,不可遏制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将环境伦理的基本理念融入到建筑工程中尤为对这门课的研究和探索,对课程内容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革,对考核方式进行多样化设置,通过多种举措不断提高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授课内容不仅有植物组织培养基础理论和操作技术,也有较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教师在授课中注重教学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深入浅出,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中注重校内外交流,使学生经常了解更多的行业进展和经验,这为按社会需求办学提供了依据。在课堂上,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听讲,学习积极主动,并针对科研、实践过程中的疑点提出自己的看法,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在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堂上,很少发生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有一部分学生,通过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学习激发了自己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趣,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石河子大学SRP项目等科技创新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与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的科学研究。通过这些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在进行课程的实践教学时就能轻车熟路,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总之,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必要的,课程组成员要坚持不懈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结合石河子大学和新疆园艺生产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深化教学改革,以适应新世纪对高素质、全面性、创新型现代农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金智,刘继红,胡春根.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的发展与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37-538,540.

[2] 罗聪,何新华.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962-963,965.

[3] 林玉玲,赖钟雄,刘生财,陈裕坤,陈发兴.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改革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3(6):36-38.

[4] 姜放军,肖君泽,李益锋,蔡冬元,邓沛怡.浅谈高职《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2):195.

[5] 黄清俊.园艺专业中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建设的内容分析与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0(10):41-42.

[6] 梁东.《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实验课程改革与探索[J].课改前沿,2013(9):215.

作者:黄丽莉,师伟 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中职建筑专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策探讨

[摘要]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真正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一大批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型技术人才,使他们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探究教学方法,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的优化,使课堂教学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认真分析建筑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发展专业技能。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活跃,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转变观念;创新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建筑专业人才。作为专门向社会输送专业性技术人才的中职学校,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结合建筑行业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通过积极探究掌握建筑专业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和理论的有效结合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建筑专业人才,为他们的就业提供良好条件。

一、打造以人为本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在建筑教学中,中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自由的学习氛围中进行知识的探究和思考。在轻松的学习状态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才能更深入,更容易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地进行思考和探究,顺利地解决问题。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和指导作用,使教学活动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和情感交流,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教师的启发,创造性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为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开展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创新,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产生学习的欲望,不断深入地探究建筑专业技术知识,促进他们专业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主动性

大部分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好,对学习不感兴趣。在面对抽象的建筑专业知识时,学生很难通过自主探究来掌握。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他们的知识基础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能产生好奇心,主动进行知识探究。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下,教学活动实现了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时,教师让学生在进行教材内容的探究后,给他们布置学习任务,让他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测量教室的尺寸,并进行记录,然后进行教室平面图的绘制。在绘制过程中,小组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动手和讨论中,使他们顺利地完成了教室平面图的绘制。在完成平面图的绘制后,教师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绘制成果。通过展示交流,学生发现了自己在绘制中存在的问题,理解和掌握了平面图绘制的方法和步骤。然后教师让每个小组重新画一次平面图。在掌握了方法之后,小组学生顺利地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让学生动手绘制平面图的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他们不仅掌握了绘制平面图的方法和步骤,还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中师生建立积极互动的关系,能使教师对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在互动过程中,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积极的互动让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了学习信息的有效交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能从多个角度对建筑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互动交流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并给他们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学习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强烈动力,使他们在积极地探究和思考中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在积极的互动交流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指导,还要让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掌握更多的建筑专业知识,使他们的建筑综合素质获得提高。

四、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究学习中,教师要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方式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依靠考试成绩做出的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评价中正确地认识自己,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综合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况来进行,通过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在学生进行自评时,让他们分析学习的具体情况,与学习计划中的学习目标进行比较,分析是否完成目标。在学生互评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在进一步的学习中能更好地进行改进和创新。通过综合性教学评价,能使学生自信乐观地投入到学习中,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在中职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在积极的自主探究中掌握教材中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让他们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拓展思维空间,创造性地解决遇到的问题,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佘云富.浅谈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刊,2012(17).

作者:陈珊珊 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

第四篇:建筑学专业“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课程考核与评价思考

摘要:以建筑学专业《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课程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探索出更适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

关键词: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考核与评价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是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着重培养学生识图、绘图、图形分析及创新能力,是工科学生最早接触的课程之一,对未来工程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普遍反映“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是一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形象思维性,学习内容抽象,而授课的对象又是刚进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他们绝大多数没有任何相关工程知识和实践经验,学习本课程起来难度较大,导致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困难。和其他专业基础课相比,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是一门重要而又难以掌握的课程,它既不同于大学英语那种纯理论性质的课程,又不同于一般的实践实验课,它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结合得比较紧密的课程。目前,在课程考核与评价方面都存在一些急需改革的弊端。

一、传统考核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实际水平

1、传统考核方法缺乏准确性。例如本课程中的阴影透视部分,章节及知识点众多,绘图题的解法多变,各类图的画法累计达数种之多。如此丰富的知识内容,仅一次四五道题的考试,覆盖面必然不够,深度同样受限。而此类绘图题出题往往偏向综合大题,一步做发错,全题都会错,如此也很难考出学生的水平。此外,试卷考试多采用闭卷,内容难度很难把握。还容易出现学生压题的现象,成绩也易出现偶然性。平时学习成绩好,不代表考试一定考得好,用试卷的形式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知识面。但如果单以平时的大作业图纸定最终成绩,偏差更大。因为作业图中很多为抄图,它只能反应出学生对绘图基本技法的掌握,不能反映出学生读图、识图、绘图的能力。而此类大作业多为统一作业,做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间常常难免“观摩”、“讨论”,学生少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此外,不同的学生完成作业所用时间不同,教师对每个学生辅导的深浅度也不同,因此,对每个学生成绩的测定也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加上批改作业又多为依图定成绩,没有关注作业的过程管理,因而图面效果好的不一定思维空间想象力或读、绘能力就强。

2、传统考核方法缺乏真实性。通常在考试前,任课教师会按教学大纲命题试卷,同时附带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评卷往往带有主观随意性。因为题量少,每题所占比分大,就为步骤给分的随意性创造了条件。当学生普遍考得不好时,老师改卷时往往“高抬贵手”;反之评分控制较紧。这种浮动式的评分即使成绩呈合理的正态分布,但这是一种假象,而这种假象时常会掩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期末,教师很难再对本门课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改进。教师传统考试多由任课教师命题,任课教师又多是根据个人对本门课的理解来出题,各教师自己出题往往总离不开个人熟悉的范围与题型,往往不能全面的反应知识点。此外命题尚未建立起科学的、系统的、规范化的正规管理,也没有一套对命题和考后评定的量化分析系统,使考试真正能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

二、传统考核方法不利于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考核以试卷考试为考核形式,这种考核方式简洁直观,很方便教师管理,利于统测。但往往要求统一讲授内容,统一考试命题。由于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是多个专业共有的基础课,教学内容改革应以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为依据,符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讲授。专业不同,其教授内容的侧重点亦不同。建筑学专业,应以轴测图、投形、阴影透视为主;土木工程专业应以建筑图为主,侧重平面剖面绘制;暖通及给排水专业,应以几何体体为主。这样的统一考核是不利于教学内容的改革,往往导致不能很好结合专业需要,而有些与本专业关联不大的内容却一样要求讲授,这些非本专业需要的内容占用了大量课时,不利于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三、课程考核与评价改革措施

1、课程考核专业化

课后作业是考核这门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后练习,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绘图能力。根据研究发现,作业题目的选定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不同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成绩优秀的学生希望通过更多的更难的练习来提高自己,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对作业又感到非常头疼。因此,布置课后作业应考虑不同成绩的学生。除此以外还经常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拓展题目,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批改也应该有所区别。对于本门课程的阴影透视部分,由于这部分的绘图作业,非常注重过程学习,所以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全部批改,并做好登分记录。通过全批全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得到比较全面的了解,针对学生不同的的问题分别解答,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在本门课程的建筑制图部分,我们改变了管理方法,这部分的教学不是难点,每个学生每次作业必交,教师逐份阅看并做好记录,在简单批阅后将作业返给学生,同时给学生一份标准答案,并展出优秀作业,要求全部学生参照标准答案自批自改,找出问题,教师随堂统一讲解。这种方法使得教师的工作量大幅降低,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备课,同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大提高,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这种自主学习使得学生视野更开阔,思想更活跃,更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2、课程考核综合化

考核方式改革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本门课程传统的考核方法主要是试卷考试,常年的教学中发现此种考核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并不能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也弱化了课程的实践环节。为了有效监控学习过程,考核评价需要分阶段进行。阶段性考核更注重过程考核,每一阶段教学,注重学生理论掌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为体现本课程特色和培养目标,学生的最终成绩可由平时成绩和阶段测试综合获得。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60%,包含课堂作业、课外作业以及上课的考勤;阶段测试占总成绩40%,采用上机考试、课程设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过程发现,这种考核方式受到学生欢迎,摆脱了以前的应试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提高。平时作业可适当放宽时间,但作业必须学生亲自完成。

四、结语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成不变地循着以往的考核评价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将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到教学中去,培养适应时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谢培青.画法结合与阴影透视(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许松照.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陈锦昌.论本科工程图学课程基本要求的修订[J]北京:工程图学学报,2004(03).

作者:蔡华 单位:湖北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第五篇:中职学生技能竞赛角度谈建筑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摘要:让学生技能竞赛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改革中发挥应用的作用,促进竞赛与教学融合。结合建筑专业特点,开展参赛选手竞赛能力分析,引导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借鉴赛项任务设置,指导专业教学内容更新;从技能竞赛的设施建设、标准意识及评判方法中获得启示,优化建筑专业实训教学环境,强化专业规范与标准教学,改革学生学习评价;利用技能竞赛平台,促进专兼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与教学能力提高,让技能竞赛推进专业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中职教育;建筑专业;技能竞赛;教学改革

随着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教学质量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国专家学者就此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各地院校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改革。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被大家普遍接受且相对科学的评价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就逐渐成为学校比试教学质量与展示教学改革成果的大舞台,技能竞赛正悄悄地影响职业学校的改革发展。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对学生技能大赛也越来越重视,甚至有人将技能竞赛与普通教育的高考相提并论,相关部门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鼓励学校及师生参加技能竞赛,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组织参赛,许多师生因竞赛表现优秀,而改变了自己人生轨迹,技能竞赛使参赛学生走上成功道路。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师生对技能大赛持不同的观点,笔者通过对身边的教师进行访谈,认为技能大赛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不到受访教师总数四分之一,多数教师对技能大赛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有的教师认为目前竞赛被赞助企业绑架;有的认为是培养精英的行为;有的认为是靠钱烧出来的;有的甚至认为是取宠作秀,这些观点固然有些偏激,但产生这样观点的原因是客观存在的。目前,赛教脱离的现象较为严重,竞赛与教学两张皮,用大量的资源只为了拼奖牌,没有真正发挥技能竞赛为教学服务的功能,这个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将关系到学生技能大赛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现以中职建筑专业为例,谈谈技能竞赛给教学改革带来的启示,以期待能与广大同行一起,共同推进赛教融合,达到“赛促教优”的目的。

一、重视应赛能力分析,推进学生素质培养

为了促进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提升,目前,建筑专业学生技能大赛更加强调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从原来单纯专业技能比赛逐渐向综合职业素质比赛转变,对参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在组队方式上,以团体形式组队的项目越来越多,团体参赛率达到87.5%,强调参赛选手的团队分工协作能力;其二,在比赛内容上,电梯维修保养、工程测量及户式中央空调安装与调试等赛项增加理论知识考试,建筑CAD增加建筑工程识图环节考核,强调参赛选手的必备专业理论储备;其三,在任务容量上,多数项目容量大幅增加,强调参赛选手体能素质、应变能力及心理耐受等个体身心素质;其四,在考核方法上,更加强调对操作规范、材料节约、仪器使用、安全文明等职业综合素质的考核。因此,我们可以从技能竞赛对选手素质高要求中获得启示,按照专业教学标准与岗位职业标准的要求,利用中职“2.5+0.5”学制改革的契机,制订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不能因为教学时间有限的原因,而去挤占专业必备理论知识及职业素质课程,走出“建筑中职学校就是培养泥瓦匠”的认识误区,为培养面向建筑施工领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服务。

二、关注赛项任务设置,促进教学内容更新

通过几年的改革发展,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已经能很好地体现产业与生产发展趋势,其赛项内容代表相关工作岗位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例如:工程测量赛项中技能操作考核包括“用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和“使用全站仪开展三级导线测量”两个项目,自动安平水准仪与全站仪是目前建筑工程测量放线工作中使用最广的仪器,两种仪器的操作能力也是工程测量岗位的核心能力。由于工程测量技能竞赛的推进,建筑专业中职学校开始强化全站仪操作技术教学,逐渐淡化经纬仪操作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工程测量岗位工作。又如工程算量赛项包括手工算量和软件算量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的能力是建筑工程预算员岗位最基本的能力,我们可以从赛项的任务设计中获得启迪,整合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内容,围绕着特设的项目加强手算与电算技能训练。同时,还应该关注赛项内容的更新,技能竞赛项目任务是随着产业、设备及工艺发展而变化的。例如,由于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得以广泛地应用,因此,在技能竞赛项目任务中也开始出现相关的考核内容。如在中职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项目中增加了“联动报警”内容;电梯维修保养项目的主控制柜采用“VVVVF微机板控制”。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技术的介入,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相关的课程教学中增加自动化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环节。因此,可以将技能竞赛赛项任务作为专业教学内容更新的借鉴依据之一,理清课程内容更新路径(如图),让学生专业学习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相一致,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就能具备所需的职业素质和基本技能。

三、借鉴技能竞赛标准,助力实训质量提升

虽然职业院校的实训教学不可能像培养技能竞赛选手那样高投入、高难度、高标准。但技能竞赛的设备、方法、评价等技术标准是值得职业院校实训教学改革借鉴的。

1.引进技能竞赛设备,改进实训教学环境。由于建筑施工现场教学受到危险性、隐蔽性、季节性及时间性等客观条件制约,因而,施工现场教学难度较大。目前,学校实践教学多数是在校内实训基地内完成,这就对校内实训教学环境提出很高的要求,既满足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又要符合安全训练的要求。多数建筑专业中职学校实训设施靠自建,存在着简陋单一、脱离现实以及安全性不高等问题,实训设施的问题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升。技能竞赛所用的设备是生产产家通过长期的调研、论证而开发生产的,竞赛组委会组织有关专家评估确定的,因而竞赛设备具备先进性、综合性、标准性与安全性。例如,在THPWSD-1型给排水设备安装与控制实训装置(竞赛设备)上,可开展“建筑给排水系统图和控制电气原理图绘制”、“管材的加工与连接”、“管道配件和附件的安装”、“管道试压与通水试验”、“电气安装与接线”、“系统控制与调试”等项目任务训练,能满足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排水管道工程、建筑电气、给排水自动控制等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面向给排水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技术改造等岗位,所针对的职业工种有管道工、泵站运行工、供水生产工、维修电工等。技能竞赛设备的先进性、综合性、安全性为其得以广泛地运用提供了空间;定型性、标准性为其维修与维护提供了便利。学校可以直接购置竞赛设备,或参照竞赛设备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实训设备,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实训教学环境,为开展项目化、任务式的专业课教学提供帮助,为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培养提供良好平台。

2.学习竞赛标准意识,强化实训规范教学。规范、标准是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赛项规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规范化作为考核学生职业素质的主要指标,级别越高的比赛越强调规范性,可以这样说在高级别的比赛中,每个操作动作都是评分点。在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楼宇智能化安装与调试”赛项规程中要求选手必须熟悉《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八个规范标准;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电梯维修保养”赛项规程中要求选手熟悉《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等13个技术标准,而且在专业基础知识考核中占30%。建筑是对规范性要求很高的产业,规范是安全的前提,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建筑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建筑行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实训教学不能只让学生学会操作,更重要是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职业素养,应该在技能教学中重视学生规范化教育,把建筑工程的规范、标准巧妙地融入实训教学的每个环节,强化学生规范意识,将操作规范变成他们的工作习惯。

3.参照竞赛评判方法,改革实践训练评价。技能竞赛主要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职业素养(操作规范性、材料利用率、工器具使用、团队分工协作、安全与文明等)三个维度进行评判(如下表)有的赛项还对选手操作不当引起事故予以重扣。竞赛从全面评价参赛选手综合职业能力出发,促进中职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实现,具有典型的企业岗位工作绩效评价特点。中职学校实训评价改革可以从中汲取好的做法,不能只把操作技能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要注重结合理论知识及职业素养来加以综合评定,同时,评价表中各维度权重设定可随着学生学习阶段不同进行动态调整,在技能学习初期“职业素养”维度的权重可设定高些,突出对规范性操作、安全文明意识的培养,减少实训安全隐患。在实践训练评价中做到理论性与实操性兼顾、专业性与职业性融合、生产性与教学性协调。

四、利用技能竞赛平台,加快教师能力培养

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中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有“双师”成分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又是“重中之重”的工作。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就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重点强调了“到2020年,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的建设目标,各地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采取了许多新的举措,但是从总的来说,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仍然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中职学校要实现专业教师实践化和兼职教师教学化的“双师双化”培养目标,必须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道路,坚持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双轨”并重的培养模式。但就建筑专业而言,目前“双师型”教师培养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其一,受配套政策缺乏制约。虽然国家宏观层面出台许多政策鼓励校企合作培育“双师型”教师,但还是缺乏可操作性强的激励机制,企业在合作中难以得到实惠,有时还要为培训承担额外负担,企业参与的热情不高。

其二,受专业生产特点制约。由于建筑项目生产周期长、危险性大、条件艰苦等问题,使专业教师难以全过程坚持参与企业实践。加上建筑工程采用项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及执业资格制,参与实践的教师实际上不能独立承担岗位工作任务,顶岗实践很难得以实现,到企业后多数人成为看客。

其三,受教师个人因素制约。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教师都承担较重的本职工作,他们没有很多时间参加相应的培训,多数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参加培训,培训目标不明确,学校难以监控,培训效果不佳。通过技能竞赛平台可以很好地提升专兼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与学科教学能力,可以让教师不离开学校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地训练,学习的安全性高,培训的针对性强,且对本职工作干扰少,是弥补教师到企业实践难、效果差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学校可以组织教师通过技能竞赛环境平台,以岗位培训或指导竞赛的方式参加培训,从而提升专业实践与学科教学能力,明确专业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掌握产业、材料与工艺发展的新动态,为赴企业实践科学规划目标,合理制定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方案,研习适应现代中职学生认识特点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总之,促进技能竞赛与建筑专业教学整合,让技能竞赛走下象牙塔,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和接受技能竞赛,将技能竞赛作为专业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发挥其对专业教学改革应有作用,真正为提升中职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3.

[2]2016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赛项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