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园艺专业论文

园艺专业论文

园艺专业论文

园艺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会议交流内容

1、设施园艺工程装备与技术,包括:设施结构优化与配套装备开发,温室覆盖材料(保温、耐寒)开发、温室节能新技术与新能源利用,多功能、小型化、实用型设施专用设备等;

2、设施园艺作物高效安全栽培技术,包括水肥高效利用、温光高效利用的株型调控技术等;

3、温室环境控制与数字化管理技术,设施作物与设施环境模拟模型;

4、非耕地日光温室建造技术、非耕地设施作物专用新品种及其安全、优质、高效产业化生产技术;

5、工厂化育苗技术与植物补光灯节能技术。

参加人员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分会理事、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以及论文代表和从事与设施园艺有关的科研、教学、生产、企业、管理、技术推广等有关人员。

有关事项

(一)会议时间与地点

1、会议时间:2014年7月(具体日期见第二轮通知)

2、会议地点:新疆乌鲁木齐市翼龙大酒店

(二)会议日程

第一天: 全天,参会代表报到。

第二天: 上午:大会开幕式及大会报告;

下午:论文(专题)报告及分组学术交流;

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

第三天: 上午:论文(专题)报告及分组学术交流;

下午: 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考察。

第四天: 吐鲁番规模化育苗基地考察

(三)论文征集

本次会议将征集与设施园艺相关的创新性学术研究论文与专题综述,主要内容为我国设施农业温室工程及高效生产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设施环境工程调控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产品。稿件经专家评审后,优秀论文将在《中国蔬菜》、《新疆农业科学》正刊刊发,其余合格论文将由《新疆农业科学》(增刊)刊发。来稿注意事项如下:

1、“专题综述”和“研究论文”撰写格式及注意事项参见《中国蔬菜》、《新疆农业科学》投稿指南的相关要求(附件1);

2、被《中国蔬菜》、《新疆农业科学》录用稿件按编辑部规定收取版面费;

3、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管理者、生产者、研究生等踊跃投稿,稿件请2014年1月15日前以word版格式发送至会务组电子邮箱(不接受纸质版论文)。

(四)报名及参会方式

1、因7月份为新疆旅游旺季,为保证会议与住宿安排,请与会者于2014年 4月1日前将会议回执表(附件2)、会议交流材料以及准备在会议上进行推广的新技术、新产品等有关材料以传真或Email方式发至会务组。

2、会务费待定,住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3、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展示。会务组联系方式:

马彩雯(0991-4550053,15999101958,)

张彩虹(13565822531,)

于秀针(18935922981,)

传真:0991-4500174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

园艺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应用型名校;园艺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197-03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人才需求呈现快速转化和变化的特征。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普遍比较注重毕业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知识自我更新能力,也更关注个人实践动手能力等体现实干能力的素质[1]。目前,我校正在进行应用型名校建设。园艺专业是本次名校建设中重点支持的专业之一。针对本专业的特点,如何将我校园艺专业建设成为省内有名的应用型专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性人才。作为从事园艺教学的教师,谈几点看法。

一、要搞好应用型专业建设,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园艺应用型专业和人才

进行应用型专业建设,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应用型园艺专业和应用性人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特别是一些省属或地方院校,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那么,应用型专业和人才的内涵与特征是什么?一般说来,应用型人才是指从事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而工作的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2]。而应用型专业就是培养这些应用性人才的专业。针对园艺专业来说,面向社会需求、面向生产一线,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让学生毕业后能够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就是应用型园艺专业。园艺专业应用性人才的知识结构,除扎实的基础理论外,主要由应用科学的知识体系组成,如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技术、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园艺产品的贮藏加工等知识体系;从工作职能来看,其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探求园艺植物的分子结构、生理生化及生长发育规律,而是利用已学过的科学原理服务于园艺生产实践,从事与具体的园艺生产息息相关的工作,能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

二、完善教师考核体系和职称晋升评聘办法,使之与应用型专业建设相适应

当前,一些省属院校和地方院校,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什么事情都要与研究性大学看齐。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3]。如我校的教师考核体系,注重的不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而是大部分照搬重点院校的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在几年一度的考核中,总是用研究型院校的考核指标考核本校教师,动辄以发表多少篇SCI论文、主持多少部级课题、获得多少省级以上成果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很少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这种考核办法是一种导向,特别是对年轻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因为他们不把搞好实践教学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很少到园艺生产一线,而是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了发表高层次文章和争取大课题上。近年来我校的教师职称晋升和评聘办法也是如此,使得一批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难以晋升,这也大大损伤了应用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如本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因为缺少SCI文章和高层次成果,多年难以晋升职称或被评聘为较低档次的技术职务。这些现象如不改善,势必会影响应用型专业队伍的建设。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看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我校的园艺专业有着较长的办学历史和较深厚的园艺文化积淀,以前培养的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动手能力强,一直是我们的骄傲。近年来,这一优势几乎丧失殆尽。面对目前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依据应用型名校建设的要求,合理修改和完善教师考核体系和晋升评聘办法,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应用型老教师的考核和评聘问题,充分调动应用型教师的积极性,使有能力的教师真正成为应用性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同时也为年轻专业教师的发展指明方向。

三、重视和尊重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充分发挥其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4],使之真正成为应用型专业教学的带头人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建设一支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师资队伍。园艺专业是一个老专业,有许多从事教学多年的专业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教学经验。学校、学院应该重视这些应用型教师在园艺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发挥这些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共同把园艺专业建设成为真正受社会欢迎的知名应用型专业。青年专业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经常向老教师请教,观摩老教师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上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特别是实践教学,要形成以老带新的教学格局。

四、按照应用型名校建设的要求,注重年轻教师应用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我院引进的青年专业教师多为重点院校的博士研究生,他们具有较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来校后工作热情高,学习能力强。但是他们到生产一线的机会较少,加之学校目前的考核体系和晋升办法的引导,多数人不愿意在实践教学上多下功夫,故专业知识较缺乏、实践经验较少。作为应用型名校建设的青年专业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多方求教,加强实践,不断积累专业知识,苦练教学基本功,以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取得进步。学校和学院也应为青年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培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提高他们的专业教学水平,使之适应本专业、本学科的教学需要。学院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青年专业教师深入园艺生产一线,特别是一些水平较高的农业科技园和基地参观、考察、学习。要形成长效机制,以帮助青年专业教师积累专业知识,尽快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要支持和鼓励青年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科技扶贫、挂职、驻村、包点等活动,使他们经常有机会接触生产一线的生产活动,了解当前园艺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生产方式,有意识地在实践教学中锻炼、提高自己。以便不断地积累园艺生产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之在讲课时更能灵活地将理论联系实际,进而进一步提高专业授课水平。

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聘请校外实践型兼职教师,使之尽快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学校搬迁等原因,使原来较为方便的实践教学基地变得较远或缺乏。园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只注重课堂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是不行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向社会将会面临无所适从的局面,并且也不被社会用人单位看好。因此,加强实践教学非常重要。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具备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最为重要的。对园艺专业来说,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可结合应用型科研课题一同建设。校内基地建设要本着距离近、来去方便、园艺植物种类齐全、各种栽培方式齐全、科学先进的原则,使学生往返基地比较容易,同时在基地可以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除校内基地外,校外基地的建设也非常重要。校外基地既可以与综合性的园艺场结合,也可以与单一的园艺种植基地相结合。校外基地的建设也要本着方便、实用的原则,以弥补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不足。我们要实行“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请进来”方针,要培养园艺应用型人才,除本专业的专职教师外,还要聘请一定比例的具有实践经验的园艺企事业技术人员担任园艺专业的兼职教师,以扩大学生实践学习的范围和知识面,并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六、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适当增加学生的实验、实践课时

“应用”是园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因而,在遵循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园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突出实践、强化应用。应用型人才培养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3]。在以前传统的园艺教学模式中,由于过多地注重理论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存在较大程度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园艺实践教学体系相脱节的现象。这种教学体系严重地阻碍着园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根据园艺专业人才市场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基础性与应用性的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包括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内的教学模式改革。园艺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重点,应该是降低课堂理论教学的课时数,增加应用型实验的课时数,同时增加现场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并且从大二开始,就让学生接触专业知识,可实行专业导师制,使学生尽早地参与园艺专业的科研和实践活动,尽早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切实构建从课堂内系统、综合的实验操作到课外开放的实践训练以及贯穿校内学习全过程的专业素质训练和校外实习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体系[7]。要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园艺专业教学内容的选择除系统的基础理论外,应强调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的训练,保证训练的基本规格,如园艺植物的识别、一般栽培技术的操作等均要经常进行。简言之,教学内容在强调本科基础性之上,突出园艺专业“应用”目标的灵活性、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的统一。

上述是对应用型园艺专业建设的几点肤浅看法,只是一般高校应用型专业建设的一小部分内容。而应用型名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结合本校的特点和自身优势,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通过应用型园艺专业建设相应措施的改进和加强,才能使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谷平,徐立清.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3):5.

[2]季诚钧.应用型人才及其分类培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6,(6):57

[3]刘刚.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与培养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9,(4):19-22

[4]杜承铭.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构建及实现[J].教育与职业,2006,(32):20-22.

[5]李培环,董晓颖.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教学水平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38-39.

基金项目: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课程建设项目。

园艺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现代园艺专业;教学改革;必要性;建议;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026-02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园艺产业已经作为一种能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高附加值的绿色产业融入整个社会,近10年来,园艺产业的投资渠道、产业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21世纪,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园艺产业需要用先进的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和管理模式来支撑和发展,但我国传统园艺专业教学管理方法和模式对现代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却远远滞后于新时期生产发展的需要。如何在21世纪迅速转变观念,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灵魂,在有限的课时内引领学生熟悉、掌握现代园艺专业的精髓,以满足当前农业产业的需求,成为21世纪园艺专业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现代园艺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改革深化,园艺学科专业调整势在必行

21世纪我国农业改革的重点在于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设置过“细”,人才培养过“精”,必然阻碍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应设置适合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园艺(现代园艺)专业、优化学科结构、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园艺专业本科教育应符合农业改革的需要。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建设相对发达,市场经济意识较强,农业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园艺产业的发展更为迅猛,在农业中起到了支柱的作用。确保广东省园艺产业立于不败之地,并保持强劲优势,是社会所需。21世纪广东省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的调整必须与其农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才能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培养目标应强调适应社会各行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园艺人才,而不同于传统计划中强调培养高级园艺专业人才或从事园艺各项技术工作的专业人才。

1.2 为广东高等教育服务需要

近年来,广东省的农业产业经济要上新台阶,人才需求量显得十分突出。广东省高校近5年的招生人数迅速上升,为全省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对园艺专业现行的专业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带来很大的冲击与挑战。现有的园艺专业是在全国专业调整后由果树、蔬菜、花卉3个专业合并而成的。近几年的园艺专业本科生扩招,如果继续按照“培养农业高级人才”、“农业科学家”及实施的“精英”教育的办学宗旨,已经出现招生力不从心的情况,不但招生难,而且学生就业也难。因此,园艺专业的调整,学科结构的优化,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已成为改革的必然。

1.3 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近10年来,全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园艺产业的耕作面积不断提高。园艺产业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园艺专门人才,但用人单位的体制和对毕业生的要求也发生了如下的变化。一是用人单位所有制的改变。由于体制改革,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农业事业单位、国营农场和国有企业的运转机制和人员编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招聘本科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开始由过去以农业局和国有企业为主转变为外资或国内股份制或民营企业为主[1]。二是用人单位挑选毕业生的标准发生变化,从过去的注重学习成绩为主改变为以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敬业精神为主。用人单位希望园艺的毕业生是多面手,既懂生产技术,能生产优质、高产的园艺产品,又懂果园、菜场或园艺场甚至庭院的规划设计,还善于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仅凭考试高分而实践能力差的学生是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的。

1.4 园艺产业及其学科的发展趋势

今后全省园艺产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野生资源和新品种的开发利用;②设施园艺;③有机园艺;④集约经营;⑤市场园艺及运贮园艺;⑥旱作及节水园艺;⑦园艺美学的广泛应用。

园艺产业的发展必然刺激园艺学科的发展,国内外的园艺学科目前发展的趋势有如下特点:①现代高新技术如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核技术等对园艺学科教学、科研与生产的渗透与影响,使园艺学科的科研水平、园艺产业的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②园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互为促进;③教学、科研与园艺产业的生产实际结合紧密。

1.5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和教学资源不配套性

从表面上看,3个旧专业(果树、蔬菜、花卉)合为一个专业,学习内容多、专业面广,但事实上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因原有的专业体系未完全打破、各行其是、同类课程未打通,原有的栽培课、育种课、生理课等内容前后重复、分散;专业技能训练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实践性教学比例明显偏低;教学方式方法僵化,现代化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尤其是处于国家前沿科学的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专业教学中亟需加强;考试考核方法不适应现代园艺教学要求,缺乏灵活性;专业课学时不足,学生的基本功夫不扎实[2]。公共基础课内容常年不变,明显滞后于时代的步伐。作为一门实用型技术专业,实践才能提高,而目前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政策的影响,使原本就稀缺的实习实验基础更加捉襟见肘,实验室建设及装备也跟不上时代的需要。由此给实践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严重影响教师上课和学生应用学习的积极性。

1.6 专业人才培养的滞后性

受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理念的影响,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以培养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口径、深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现实中园艺本科专业毕业的人才严重滞后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以至于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综而不专、专而不精、眼高手低的“人才”。学生就业率低,应聘时感到迷茫,在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中无所适从[3]。

2 现代园艺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建议

2.1 合理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21世纪园艺专业培养目标应强调适应社会各行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园艺人才,而不同于传统计划中强调培养高级园艺专业人才或从事园艺各项技术工作的专业人才。业务培养要求中,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同于传统计划中过分强调专业素质。在学生培养规格中,除了强调扎实的数理化基本理论及生物学、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外,还可以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改革创新等方面的能力。特别强调熟练运用英语、计算机的能力,以适应各行各业的需要。

课程体系应设置合理、优化。根据21世纪园艺产业的发展趋向,保证园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专业核心课中增加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园艺设施栽培学》;在专业选修课中可增加《园艺植物有机栽培》《芳香植物学》《观光园艺规划与管理》《园艺植物产期调节》等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运用情况,可将《线性代数》《概率论》从公共基础课中脱离;也可将《气象学》《测量学》从专业核心课中脱离,可转为专业选修课;为减轻学生负担,可将《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花卉栽培学》 3门同类课程整合为《园艺植物栽培学》;关于专业选修课,可将《果树栽培生理》和《蔬菜栽培生理》整合为《园艺植物栽培生理》,还可将《花卉设计》和《盆景艺术》整合为《花卉设计与应用》,可将《果树贮藏加工学》改为《园艺产品贮运学》。这样可以大大改变原课程陈旧、分割过细、自成体系、讲授内容重复脱节的现象,使学生学习能突出重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独立思考。为符合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发展学生的特长,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可以开设专业选修课《园艺学专题》并全英文授课课程,开设《农业机械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能极大地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其有兴趣的专业方向发展,充分体现园艺本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

2.2 拓宽生物技术在园艺专业领域的应用

所谓的生物技术,是以现代生物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脱毒与快繁技术广泛用于园艺作物种(苗)的生产,花药培养以及小孢子培养是获得单倍体以及纯合二倍体材料的最佳途径,胚抢救技术克服了果树早熟品种选育的技术难题,细胞融合技术创造出200多例柑橘体细胞杂种,分子标记广泛应用于育种和资源研究,组织和细胞培养是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平台,基因工程技术是未来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核心,生物技术对园艺科学发展的贡献将以指数速度增长。因此,可加设《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为专业基础课,并增加其教学和实践学时数。

2.3 扩大信息技术在园艺专业的应用成果和范围

21世纪为信息时代,在园艺专业应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将使学生思维更加灵活,理解更加深化,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加强理论基础,而且可以进一步深化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不再简单停留在传授书本知识和信息上,使教学可以更加全面、详实地进行,让学生了解专业课理论来源、应用基础、发展规律和延伸趋势,同时可以广泛地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专业技术和现有成果和成功经验,实现了知识共享,积极引进国处有效教学的先进经验。通过信息技术可增加专业教学的趣味性、可观赏性、师生互动性,增加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教师也更容易表述清楚课程内容,教学也更容易组织,可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更容易记忆,课堂氛围也更加积极,可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4]。

2.4 增强实践教学的效用

通过实践教学,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加强知识传授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紧密结合社会需要,培养专业的高效人才。可建设多层次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园艺专业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提供了保障。结合学校“教学科研并重”的实际,倡导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将前沿科技成果引入课堂。名师和企业家走入课堂,建立教学、实践和科研并重的专业课教学模式。通过设施园艺和高科技生物技术培养模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改变对传统农科专业“待遇低、就业难、社会地位低”的认识和观念,创新教学思维,激发学生对园艺实践教学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到兄弟院校或知名种植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现代园艺管理和实践的细节与流程,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为加强实践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打好基础。

2.5 完善机制,培养全面专业的园艺人才

建立专业人才教育机制,根据园艺学科的特点,培养身心健康、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高,适应21世纪的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现代科学基础理论和能从事园艺植物栽培、遗传育种、园艺产品贮运保鲜等应用技术的园艺专门科技人才及适应社会其他相关行业需要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5]。业务培养要求:园艺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很好地掌握生物学及园艺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专业知识、社会知识的时间;具备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具备解决园艺生产实际问题、科学研究、开发、推广、经营管理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能力。

园艺专业改革与建设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园艺专(下转第31页)

(上接第27页)

业又与农业密不可分,这就注定专业改革与建设的路上会充满坎坷。21世纪的到来在给园艺专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应该树立坚定的信心,遵循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把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专业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当地教学优势,不断提高学生素质,真正让园艺专业的学生能考进来,更能走出去。

3 参考文献

[1] 罗正荣,陈昌意,徐跃进,等.应用“现代农业”理念改造和提升园艺专业[J].高等农业教育,2003(5):34-37.

[2] 罗锡文.专业改革与建设[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3] 包镕.国外课堂高校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经验与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0,9(9):90-92.

园艺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艺术设计 实践教学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2001年中国首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在成都诞生,点燃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第一把火。此后,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迅速发展,并成功引入民营资本,为鼓励大学生创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政府从政策、资金、管理等各方面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发展,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成效有目共睹,社会、高校对它越来越关注。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纽带,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创业园的孵化,提升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就是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包括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要在艺术学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科学方面使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总体上,设计艺术中富于创造力的艺术构思、源于生活并引领生活的设计理念、形于物质的艺术表现技巧以及生产加工技术,共同构成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要素。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仅通过课堂理论教学、知识传授难以实现,只有深入生产生活实际,在实践中启迪思维、训练技艺。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实践教学,需要在接触生产、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设计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性,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出现了“学生基本功偏弱、原有教学模式无法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⑴、“专业课程内容与社会脱节”等问题。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虽历经多次改革,但仍滞后于市场经济中该行业的发展,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软件、硬件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扩招,许多院校无论是从软件建设、硬件建设上都相对滞后。忽视了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实践教学场地受限、实习基地建设滞后。(2)办学理念滞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脱胎于美术教育,长期以来一直传承着美术教育的思路,注重感性、艺术创造性而轻综合实践能力培养。(3)对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缺乏系统的认识。(4)高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三、结合策略研究

1.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与“双轨制教学”

“双轨制教学”最早源于包豪斯。包豪斯创建初期,教学上采用了所谓“双轨制教学”,即每一门课程均是由一位“造型教师”(形式导师)和一位“技术教师”(工作室导师)共同教授,使学生同时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造型教师”负责教授形式内容、绘画、色彩及创造思维等内容;“技术教师”负责教授学生技术、手工艺和材料学等内容。包豪斯早期的技术教育是以工厂实习的形式实现的,并建有书籍装帧、编织和木工工厂等。在当今欧洲的众多设计艺术院校中,包豪斯初期创建的“双轨制”教学模式并没有随包豪斯的消失而失去生存空间,而是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出现了“理论教学”和“工作室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建立,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引入“实践导师”提供了新的途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中一般都有创业导师,他们即充当了“实践导师”的角色。创业导师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资深员工甚至管理人员承担,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还能提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高等教育已经从知识传承教育转变为知识创新教。尤其是艺术设计,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创造力是设计师的职业能力。

2.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与工作室教学

工作室制借鉴“包豪斯”工作坊的成功之处,结合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形成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学校的职责包括总体协调控制、促进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等。由于学校人事上有特殊的要求,可安排校外设计院公司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进人教学队伍,补充师资力量。其次,艺术院系的教师和学生是工作室的主要力量,是工作室人才培养的主要受益者。最后,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是开展各项活动的重要组织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各个专业工作室以教师为主导,根据学院专业设置成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等等,以实际设计课题、创业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既有独立的研究方向,又注重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共融互通,为教学资源整合与交流提供了便利,在教师队伍、教学设备、实验室建设、创业园等资源上统筹安排,优势互补,增进各专业学术交流,学生之间的沟通,在加强有机联系的基础上突出各个工作室教学特点,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3.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中的实践教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具备企业的部分特征和设计公司的基本特征,同时又是一个教育教学的场所,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责任。具体而言,它有院系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两个培训主体,两种教学内容。院系的教学内容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及外语等普通文化知识,创业园则传授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两类教师,学院教师和创业园配备的创业导师两种身份,他们共同参与教学。这种模式由教授、副教授、青年教师、创业导师、资深专业人士组成合理配置的团队,负责教学、生产和科研工作,并将科研成果和学科交叉思想融入到教学当中。通过创业园的实践,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军:打造艺术设计教育平台,构建工作室教学群模式.艺术教育,2007.8

园艺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现状;教学问题

研究背景

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影响,工程实践的示范,国务院学位办对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以及环境艺术与旅游规划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来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影响、制约、激励,促使中国园林(园林景观规划)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重大转变。对此我国的园林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园林专业教育,教学应有一个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的现况及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也历经沧桑,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中叶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就曾开设了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等课程,与美国、日本相比也不过仅晚一、二十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园林学科是起源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的造园学科,历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那时起,这一专业名称就历经变化,直至现在,我国也只有少数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除个别院校外,大多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近几年由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在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中,与现代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招生混乱,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园林专业学科有中专和专科两种学制形式,中专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专科的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职业中学和普通中专生三方面的来源。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学习背景也不相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向目的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对园林专业的理解不同,根据各自的条件,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差异甚大。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在建筑的基础上向园林方向偏移。农业院校,则重于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树木等照抄林学的做法,这种现象导致园林专业教学混乱。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到底培养的是技师还是技工不明确,导致中专、大专一个样。

二)对风景园林创新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三)专业口经过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园目前从事(或涉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人员主要有3个大方面的要求,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这三个方面都是现代合格园林师所必备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尚无任何院校是按此知识背景来构建园林专业教育体制的。

(四)在教学体系中,重艺术形式,而对科学、工程技术的重视不够

书本讲授时间过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和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偏重于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二、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办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人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先解决如下问题:

(一)根据学生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学生层次,中专层次由于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又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着重于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其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大专层次,由文化基础较中专强知识面又较宽,他除实践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把其培养为既能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工、技师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学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并且应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使于统一管理,毕业的学生才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风景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为中心。根据各校的特点扩大自选课题范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

(三)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园林作品的诗情画意过度追求,避免只重园林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轻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科学化。二是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对技工型人才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改书面考试为动手操作考核,以技能考核为主。对技师型人才的评价方式,应以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能力(方案能力、动手能力、图面效果、创新能力)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四)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对于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的师资队伍普遍较弱(都是以前中专学校师资),尤其是规划设计方向,有丰富工程与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当缺乏,这已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科的发展。

当然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非一朝一日之事,就目前来说,各高职高专对专业教师存在着片面性认识,那就盲目追求学历和黑板艺术,认为学历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这是不切合实际,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园林学科的艺术性强,艺术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鼓励教师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工程实践,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2]田慧.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人的发展[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