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工程师

环境工程师

环境工程师

环境工程师范文第1篇

教学内容相对独立性较强、学生的积极性高,具有好奇且感兴趣。但为了提高实验课程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要有清晰的实验改革思路,首先需要明确实验教学目的,制订和完善实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扬州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除了基础实验是外学院开设外,其余基本在本学院开设,主要有水处理实验、气体除尘和脱硫实验及微生物实验等专业特色实验。开展实验目的主要是加强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培养,为进入社会企业的专业技术研究能力提供支撑。为了更贴近实际,实验除了在实验室进行外,也可以安排在校园内及周边环境进行,如监测实验课程等,或者也可以在企业研究室进行,专业教师适当做现场指导。

二、实习环节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只有学生更好地接触实际,才能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的理论教学内容,提高对企业的认知能力。实习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思维习惯,具有实际参与工作的体验,同时也可以巩固提高课堂所学的课程。环境学院环境工程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学院除了开设金工实习、测量实习外,其余均由本院开设。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在企业进行,企业实习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新增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在不同企业的实习,熟悉企业相关环境的工程技术设计、工程施工和技术调试,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在企业的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中工程技术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达到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在实习教学中,首先制定好实纲,安排好实习基地,通过实纲明确实习的目的、实习的内容以及实习的企业。实习可安排学生到污水处理厂、环境监测站、垃圾填埋场以及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等。实习成绩评价主要按照实习期的表现(平时成绩)和个人实习报告以及最后安排每个同学的笔试或口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增加成绩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三、设计环节设计环节是总结和巩固基础专业理论课及相应实验、实习所学的知识

使之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通过设计可以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培养,全面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环境工程专业设计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两大部分。根据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设计宜采取校企联合的培养方式,结合实习,尽量在企业中完成。设计环节中最重要的是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具有巩固、理解所学理论知识的作用,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很快适应工作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扬州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围绕各课程群方向的培养目标选题,如水处理方向(包括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以及高浓度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方向(包括气体除尘装置设计、气体净化装置设计等)还有环境规划评价方向。二是围绕企业或用人单位需求方向选题,如根据企业当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或正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可以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安排企业技术员指导,将所学到的各种基本理论和技术融会到毕业设计中去,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最后是围绕指导毕业设计教师的科研或工程项目相结合,按照卓越工程师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将科研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可行的子课题供学生完成,这些主要供考研或已经保送研究生的学生选择。

四、结语

环境工程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环境工程;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037-02

2011年教育部启动并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旨在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对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作为省属高校首批环境工程品牌专业,开展专业建设改革与创新,既是落实教育部“卓越计划”的重要工作,对推动省属高校专业建设与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专业发展概况

我校1998年申报设置环境工程专业并获教育部批准,从2000年开始,环境工程专业招收本科生。2009年,专业获批湖北省环境工程省级品牌专业;2011年获批湖北省“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开始环境工程产业班招生;2012年申报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获立项,开始环境工程中-澳国际班招生。目前,环境工程专业每年招收三个不同性质的班,在校学生超过320人。

本专业拥有省级资源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环境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两个本科教学平台。专业教师共有26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9名,讲师8名,专职实验技术人员4名;外聘“双师型”教师12人,这些教师全部具有教授级高工职称;专任教师91%是博士,这是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与科研团队。

二、湖北省环保产业现状及人才素质分析

(一)环保产业现状

湖北省是我国著名的千湖之省。湖泊水资源保护是湖北省环保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十二五”期间,湖北省环保产业重点发展三大领域:一是环保技术与装备,涉及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垃圾处理、土壤治理与修复四个方向;二是环保产品,涉及环保材料和环保药剂两个方向;三是环保服务,主要是推进污染治理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进程。环保产业的不断发展为湖北省高等教育环保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人才素质分析

对照教育部颁布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教高函[2013]15号),卓越工程师素质的基本要求有 11 条,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的维度进行划分可以归纳为: 在知识层面上强调通识教育,要具备专业理论、工程设计、自然科学知识;在能力层面上强调终身学习与组织、沟通、合作的能力;在素质层面上强调社会责任、创新意识及国际视野等。[1]在环境保护领域,其技术应用涉及多学科交叉。在环境治理与污染防治中,产品开发、工程设计、超前规划、预防为主、协同防治、综合治理、事故应急等均是卓越环保工程师应考虑的问题,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良好的创新思维对卓越环保工程师尤显重要。

三、专业建设思路

湖北大学是省属重点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是其重要任务之一。环境工程专业作为省级品牌专业,如何办出影响、发挥示范是专业建设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本专业师生员工逐步凝练和统一了专业办学思路,即“服务地方、错位发展、多种办学、突出特色”。

服务地方,即以地方经济发展人才培养为己任,结合地方环保人才需求,培养合格的环境保护人才;错位发展,即与在鄂985高校和211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错位发展,主要为地市州县环保领域输送应用型专业人才;多种办学,即紧紧围绕当前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争取政策支持和倾斜,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产业人才定向培养等办学方式;突出特色,即以本校的发展历史和学科沉淀为基础,结合湖北省环保领域的发展需求,确定水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为本专业发展特色。

四、专业建设措施

(一)加强师资建设,打造教学团队

1.近5年来,围绕专业建设特色方向,我们引进了10名具有博士学位和留学背景的专职教师,改善了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活力。

2.按照卓越环保工程师培养要求,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我们结合课程、项目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实际需要,聘请了12名湖北省环境工程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授级高工,作为本专业的“双师型”兼职教师,让他们到校讲课、指导学生,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3.以水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课程为目标,组建创新型专业教学团队并积极申报校级和省级立项支持。专业教学团队由一名教授牵头,4-5人组成,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和学术活动,营造良好的教研和学术氛围,增强教学团队的内在凝聚力。

(二)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

1.在课程体系方面,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模块化设置课程体系。以卓越环保工程师素质要求为基础,设置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在专业方向课上,凝练本校环境工程专业特色,以水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为核心,模块化设置专业方向课,提高课程的多样性与可选择性,办出专业特色。

2.在课程建设方面,积极推进精品课程战略。通过近5年的努力,本专业已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生态学和环境影响评价;3门校级精品课程,环境监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3.在课程信息化方面,不断加强网络课程建设。通过建设标准化网络课程平台,使本专业核心理论和实验课程的教学资源在校园网上运行,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锻炼提供优质信息化服务。

(三)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平台

1.在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先后与湖北孝昌菲力污水处理厂、湖北君邦环境技术公司、湖北富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联手,从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学生就业、贫困生资助等方面进行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平台,为学生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在校内实践教学环节,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平台,在正常课程实验基础上,设立8个DIY实验室,实验室配置常规耗材、测试分析仪表和小型工程机械如风机、水泵等,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组装实验装置,通过网络预约自行开展兴趣实验,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四)转变教育理念,开展多种办学

1.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我们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2012年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始招生。该班采用“2+2”人才培养模式,双方学校共同编制教学计划、互认学分、互派教师授课、共享教学资源。通过近3年的教学运行,学生课堂活跃,学习热情高涨。

2.依托湖北省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开展产业人才定向培养。战略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重点,做好人才队伍建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3]在专业建设中,我们结合专业特色水污染治理方向,2011年申报获批“湖北省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并开始招生。该班教学计划单列,即结合水污染治理行业特点,与相关企业合作制定教学计划,聘请“双师型”兼职教师授课,课程比例不少于30%;加强实践环节,即加强生产实践环节的比重和考核,学生在水污染治理企业生产实习不少于3个月,由企业指导教师考核生产技能,评定成绩。该班首批毕业生2015年已毕业,通过学生和企业反馈的信息看,“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融入产业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

(五)探索培养机制,提高综合素质

1.创新基金制度。学院每年拿出专项经费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类型包括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挑战杯”竞赛、小型科研项目、创新创业报告等。这一制度解决了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经费支出渠道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热情,为学生进一步申报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奠定了基础。

2.综合导师制度。综合导师由本专业专职教师担任,其职责包括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生活指导、考研指导和就业指导等。学生二年级即可进入综合导师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综合导师制强化了教师的责任,拉近了师生距离,是一种“贴近式”人才培养的有效尝试,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五、结语

我校环境工程省级品牌专业通过近5年的建设与实践,专业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均得到显著提高,专业建设为培养卓越环保工程师打下了良好基础。下一步我们还将深入分析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和外在动力,全面落实“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使我校环境工程省级品牌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好的辐射与示范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环境工程师范文第3篇

摘要:在总结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特点的基础上,就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前培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高培训效果的几种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培训;教学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管理制度之一,是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的主要手段。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适用于从事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和环境保护验收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凡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和环境保护验收的单位,应配备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是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水平的一种有效举措,它的实施将整体提高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一、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前培训的特点

(一)培训对象复杂多样

培训对象具有多样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由于报名条件中的专业背景口径较宽,导致学员专业背景多样化,专业背景差距很大,从而导致学员的培训基础不同。

二是学员环评工作经验差异较大,有的学员从来没有接触过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工作,有的学员则有十几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验。

三是学员参加此类考试的次数多样化。有的培训学员是第一次报名参加培训,而有的学员则参加了几次考试失败后再接受培训,因此,对培训的需求有所不同。

(二)学员离开学校多年,对书本知识较陌生

以本科学历为例,参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需要5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历,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需要6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历。工作5~6年后再参加考试,当初所学知识早已更新换代或记忆模糊。而有的学员工作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再参加考试,理解能力较强,但记忆能力较差,很难适应现在的考试方式。总之,大部分学员对书本知识较陌生,培训时易造成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现象。

(三)培训时间短,教学任务重

考前培训的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4个科目。而培训的时间一般安排7天~8天,按正常讲课进度以及授课方式,教学工作很难正常完成。

(四)考试内容广泛,各种层次的内容都涉及

近几年,人事部和环境保护部为了控制一定的通过率,考试试题有一定的广度,考试内容广泛,各种层次的内容都涉及。以2008年的《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科目为例,掌握层次的内容考试分值占34%,熟悉层次的内容占37%,了解层次的内容占29%。

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培训教学方法的运用

总体而言,考前培训的教学总体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讲授式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常采用、最普及的教学方式,但真正地掌握好这种方法,却是一门艺术。如何达到讲授效果最大化,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培训教师首先应对考试大纲的内容认真备课。由于学员专业不一,培训时间短,要提高培训效果,培训教师必须作好案头工作,掌握考试内容的难点、重点。只有这样,讲课时才能够言简意赅,挥洒自如。

其次,教师还应对历年考试的内容进行备课。培训教师在认真研究历年试题形式、归纳题目特点、总结答题技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给学员讲解,只有这样,学员通过培训,才能相对轻松地通过考试。

最后,在紧扣考试大纲讲解的同时,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不可“满堂灌”。对于工作多年的学员,在课堂上听课的时间稍长点,就容易犯困,因此,穿插一些“幽默”也是可以的,但不能讲一些与考试内容无关的笑话,培训的“幽默”内容应更侧重于环评实际工作的案例,正面和反面的案例都可以,使学员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相关知识。

(二)适当激励学员,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近几年,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较低,以2008年为例,全国参加考试17000人,通过率为5.78%。再加上工作年限较长,记忆力下降,学员学习的自信心普遍不足,因此,培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在培训期间给学员适当的“励志”,让学员打掉原来封闭性的自卑心态,点燃学员学习的冲动和热情。给学员“励志”的方法可以在正式培训前花15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几例典型考试成功的案例或培训教师的亲身经历来激励学员,通过激励故事,学员的听课热情会增加,培训效果将更好。

(三)讲课语言尽量通俗化、形象化

在讲课中,解释环评中的各种概念、理论、方法等知识点是常见的教学方法。对于口头解释相关概念,一方面最好用浅显、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尽量用列举的方式进行解释。比如,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中有一知识点:“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学员感到难以理解。讲授时,可通过以下例子说明:某拟建热电联产项目建成后将替代附近区域居民分散取暖的污染源,则需调查分散取暖的污染源情况(锅炉的数量、功率、用煤量等等)。通过这个列举,学生就容易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

(四)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员提高学习效率

1 练习巩固法。在教师的持续讲授中,学员很容易产生听觉疲劳,而且教师也不一定清楚学员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时设计一些典型的练习进行互动式讲解,一方面解决了学员听课单调、乏味的感觉,另一方面也能检测教师讲课的效果,同时也满足学员参加考试的要求。课中设计的练习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宜过多,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过多的练习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大纲规定的任务;二是选择的内容具有典型性,与历年考试的难度相当,只有这样,学员才有积极性进行互动;三是设计的练习与实务环评相关,纯理论的练习不利于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口诀教学法。在培训班中大部分学员年龄偏大,记忆力下降,而有些基础知识又是必须要记住的,这时教师用生动、形象、简练的语言把相关知识编成的顺口溜,能普遍受到学员的欢迎。比如:对于大气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除了按一般的方法确定外,还应符合9条规定,笔者编写了5句口诀,学员则很容易记住9条内容,这5句口诀是“烟囱如多一,等级分别计;公铁不同段,等级分别算;改扩污染低,等级可低一,一路超高害,等级不低二;等级可适调,幅度不可高。”

3 动画、图形教学法。有些知识用语言很难表达清晰,这时用小动画、图形、图像解释更为直观,胜过语言解释。比如对“大气最大地面浓度”的解释,利用一张典型烟囱的烟团扩散形态变化图,学 生一看就明白“最大地面浓度”的位置、需预测和分析的必要性。再比如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中,布袋除尘器、循环流化床等很多学员没有接触过这类设备,其原理也不清楚,单从文字描述,学员没有印象,这时,利用准备好的几个小动画,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解释,学员对上述知识点的理解就很容易了。

4 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授课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通过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环评实例的描述,来引导、启发学员对这些特殊案例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提高学员理论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在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前培训的教学中具有更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案例需精选,且内容不宜过多。选择案例时,一定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学员的基础和兴趣来选择案例,并适当考虑案例的典型性、代表性、针对性。环评案例的内容往往篇幅较多,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摘录一些进行讲解。

案例可以选择好的案例也可选择不好的案例,好的案例是榜样,不好的案例是镜子。有时选择不好的案例给学生展示,学员印象更为深刻,如“风向玫瑰图的应用”,笔者就选用了一个在环评技术评估中出现的错误案例,在讲授完风向玫瑰图的相关知识后,让学员指出所给案例的错误之处,通过错误的案例,学员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

对于《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的案例,因涉及的行业较多,培训教师应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案例讲解,讲解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剖析:一是产业政策的解析和应用;二是该类别在实务中的共性有哪些;三是该类别的关注点在哪里;四是结合历年真题进行讲解。

三、结语

在一个单位培训时间内,上述方法的应用需每位教师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并不断完善和充实,形成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职业资格考前培训的水平,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通过率。

参考文献:

[1]徐颂,《环境保护概论》校公选课教学实践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1)。

环境工程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工程师;生态伦理责任

马克思指出: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课题,准确地把握并解决这些课题,就会把人类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目前我国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普遍存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程建设的不断增加,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和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我国国土资源部的形势报告指出:“规范人类在资源上的社会行为最普遍有效的自律机制,是确立合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资源道德伦理。”在全社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贡献。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工程师,因为他们特殊的社会角色决定了他们有别于普通公众特殊的生态伦理责任。

一、工程是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领域

工程,是人类将基础科学知识和研究成果应用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出具有使用价值的人工产品或技术服务的有组织的活动。在影响人类自然环境中,工程活动是重要领域,工程不同于科学,科学是发现自然界的奥秘,形成科学原理,工程是把科学原理变成改造自然界的现实力量。工程作为科学技术的应用,使自然资源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它不仅涉及到人的利益,而且对自然环境有巨大的影响。

(一)工程和自然环境密不可分。物质性是工程活动的基本特征,任何工程活动都离不开自然物。工程是按照社会需要设计造物的活动,主要是利用和改造自然为人所用,科学技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工程活动引起的,工程同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密切。从工程系统的输入看,它的一切物质资源都来源于自然界;从工程系统的运行来看,工程活动的整个过程都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工程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空间;从工程系统的输出看,自然环境承载着工程活动的产品和副产品,如“三废”等。

(二)工程是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的主要领域。工程对人类社会进步起重大作用,同志在《2002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讲话》指出:“工程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中一直起发动机的作用。”工程给我们每个人带来恩惠,工程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它给我们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众多的庞大的工程也在快速地消耗我们的各种资源,不尽合理的工程也在污染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就拿建筑来说,建筑需要大量的土地,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近30%,加之建材的生产能耗16.7%,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6.7%,用水占城市用水的47%,使用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30%,水泥占25%。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就占了34%,建筑垃圾则占垃圾总量的40%。

二、工程师对保护自然环境应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工程和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中,可以看到作为工程活动主体之一的工程师在生态环境保护种中起关键作用。工程师的职业活动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工程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他主要接触的是自然物,是开发和改造自然环境的主要力量。但是过去工程师的责任只包括人,只为人的健康和安全负责,并没有涉及到自然环境,这显然不能满足形势变化的需求。

(一)特殊的社会角色决定了工程师应承担生态伦理责任。在任何一个社会,总有一些人,比如医生、律师、科学家、工程师等,由于他们掌握的知识和特殊的权利,他们的行为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们应担负起更多的伦理责任。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朱高峰给工程师下了个基本的定义:能熟练掌握一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并带领相关人员从事实践活动,进而取得成果的专门人才。航空工程的先驱者、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冯・卡门教授有句名言:“科学家研究已有的世界,工程师创造未有的世界”。现代工程活动使工程师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角色,工程师是现代工程活动的核心,是工程活动的设计者、管理者、实施者和监督者。工程师特殊的社会角色决定了他们必须承担更多的道德责任,不仅要对公众、他人负责,还要对环境和人类的未来负责任。工程师对生态环境的责任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工程伦理规范中就强调工程师对环境的责任,22个会员国的欧洲国家工程协会联合会(FFANI)提出了“欧洲工程师”及其注册标准,特别强调了工程师不仅要对雇主负责,还要对环境的责任。世界工程师联合会(WFEO)于1985年制定了工程师环境道德规范,“努力使用尽可能少的原材料与能源,并只产生最少的废物和任何其他污染,来达到你的工作目标”。

(二)工程师的生态伦理责任有待加强。工程师通过工程技术将天然资源转化成物质财富,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工程师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间接地成为危害环境的帮凶,工程师设计的工程项目造成对土地、空气、河流的污染,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包括不可再生资源。破坏环境和生态的工程不仅损害人类的生存条件,而且也丧失了工程自身为人类造福的功能。美国当代工程伦理学家哈里斯和普里查德特别强调工程师的环境责任,他说:“当人们有意识地做某事,或者使它存在或发生时,那么他们就应该对它承担道德上的责任。工程活动不仅改善了环境,也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工程师作为工程活动的主体,因此他们就有保护环境的职业责任。因为在那些对环境产生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的项目或活动中,他们通常是决定性的因素,如果工程师是道德上负责任的主体,那么也就应当要求他们作为职业人员去维护环境的完整性。”在现实生活中,工程的环境伦理问题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反,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毫无知觉,毫无愧疚地打着发展经济的旗号进行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长远利益的所谓的“工程”。

(三)加强生态伦理建设,对工程师的生态伦理责任提出新的要求。工程师既可能是环境的破坏者,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中坚力量。按照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对可持续发展工程学的界定,工程师几乎在现代生产和消费的整个链条上都能对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比如在资源的开发和提取环节,工程师可以通过工程活动减少开采过程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同古代工程相比,现代工程应该把生态环境作为工程活动的外在约束条件,更要把生态因素作为工程决策、工程运行与工程评估的内生要素。2004年国际工程师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的主题就是“工程师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章新胜在开幕式上致辞:“我们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并开展了以循环经济为载体的广泛实践。这些实践需要广大工程师和教育人员的参与,需要在参与工程设计和建设的每个人的头脑中高举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旗帜。”工程师在工程设计和实践中,必须牢固树立现代生态伦理观,转变工程观念,把工程的实施是否影响人类以及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评判标准,既要有利于人类利益,又要有利于其他生命和自然界,而不是单一衡量工程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三、工程师履行生态伦理职责的外部保障系统

工程是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作品,是他们集体决策共同形成的,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部门、专家、企业和相关的公众。另外工程师也是社会的人,他的工作也离不开他人、政治、经济等条件的制约,如果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工程师是不公平的,毕竟工程师的权利和职责在现实中往往是不对称的。

(一)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是社会行为和各种道德规范的制定者,倡导者,更是践行者,起着示范和榜样的作用,所以政府应该在加强生态伦理建设中起好带头作用。政府应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单一追求GDP增长的政绩观,注重发展质量,坚持可持续发展,既重建设,又重环保;既重视当今社会的发展,又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空间。政府通过政策、法规和行政监督手段,限制和禁止使用落后技术,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政府还应该加强工程项目的环境评估,可以减少工程活动在资源环境问题上的负面影响。政府要制定“工程师环境伦理规范”以条例的形式规范工程师的环境伦理责任。

(二)协调工程领导者、专家、工程界其他人员的支持力度。工程决策中“官员、专家、企业主”集体决策的机制,成了工程师推脱自己应该为环境和资源承担责任的有利借口,绝大多数工程师是在工商业公司里以雇员的身份工作的,政治家、企业家而非工程师才是重大工程决策的主体。企业管理者要意识到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还是一个社会组织,不仅要承担经济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企业要公正的对待自然资源,最大限度的保持生态平衡,一个有着良好的环保责任的企业必将得到公众的支持。政治家和企业家因不懂具体的技术问题,这些机构或个人不应制定具体的决策行为,而是提出一些建议和目标,要给工程师们发挥自己特长、陈述自己观点的舞台,从而使工程师从被动的执行者变成工程决策的主动参与者和主要决定力量。

(三)提升公众工程素养,优化公众参与和监督的外部环境。有的学者做过“公众理解工程”的调查,结果表示中国公众的工程素养很低,对工程的知识知之甚少。如果没有公众工程素质的提高,公众参与工程决策,提高工程决策的民主化是行不通的。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指导委员会主席周光召说:“同科学技术相比,工程界对人类社会承担着更直接的责任,因此更需要得到大众的关注和理解。”其实工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比科学技术更直接,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程师没有同公众很好的互动,缺少交流。工程师应该建立一个同公众相互交流的平台,向全社会阐述他们的项目,告知公众他们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公众应积极主动的影响、参与国家有关工程的决策,促使工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正如著名科学家拉宾洛维奇所言:“只有公众理解核子学的发展隐含着可能的灾难,必要的道德发展才能阻止滥用核能,因此,公众才会给予要求防止危险的决定以支持”。

(四)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深化工程师生态伦理观念。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工程师的作用至关重要,而培养优秀的工程师,高等学校责无旁贷。章新胜指出:“大学工程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工程师,只有这样的工程师才能创造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工程。”我国高校在工程人才培养上没有真正认识到工程的跨学科性质,缺乏人文素养教育,特别是生态伦理教育的缺失,因而无法应对复杂的工程。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表示:“总的来说,中国年轻一代的工程师人文素养是在降低而非提高。”即使有的学校有人文素质教育,因为没有同现实紧密相关,没有同工程问题很好的结合,并没有取得很好的实效。工程伦理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必须结合工程的实际问题,分析工程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探讨工程技术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对雇主、对公众、对环境、对社会、对未来所应负有的责任,才能培养出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具有生态伦理价值观、思维观和执行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工程建设活动,生态文明建设更离不开有效的工程活动,这就要求工程师改变传统的一味地向自然索取,将工程活动理解为改造自然的工具,从而使工程活动成为破坏人和自然关系的直接力量的观念,要求工程师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中不仅要对雇主的利益、公众的利益负责,还要对自然环境负责,使工程活动既满足人类的需要,又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至工程中承担更多的生态伦理责任。

参考文献

[1] 肖平.工程伦理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2] 陈万求.工程师社会责任的生态伦理学思考[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03).

[3] 杨敏英.中国节能降耗形势发展报告[C].第四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论文集,2008.

[4] [美]查尔斯・哈里斯,麦克尔・普里查德,丛航青译.工程伦理.概念和案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5] 杜澄,李伯聪.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第2卷)[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环境工程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评价;课程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133-02

一、前言

环境评价课程是高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生态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环境类专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一门综合性和工程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而且其内容集中体现了环境科学与技术基础、环境管理和环境法学等学科分支知识的交叉和运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应用性[1]。

我国从2004年开始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更加规范严格,这对高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者的更高要求,学校的环境影响评价教学也应进行创新改革,以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毕业生。

专业教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率,特别是在目前世界范围内经济危机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当前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本文通过对当前环境工程类环境评价课程的调查研究及分析,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初步探讨了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师如何适应新世纪的需求而进行环境评价课程的教学,使之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环境评价课程简介

从20世纪60年代初“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的提出,到20世纪末的30多年中,环境影响评价既成为环境科学体系中一门基础性学科,也发展成为环境管理过程中一项具体制度,同时还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管理的一种有效模式[2]。

环境评价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广,是一个发展中的具有理论框架的学科体系。特别是近十年来,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无论在理论、法规与体制上,还是在内容、方法与技术上都有长足发展。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适应本科生培养的要求以及形势的需要,开设了这门课程,并列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目的是希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的教学,使本专业的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方法、技术与法规,融合可持续发展观,为以后从事环境保护、管理和规划等工作打下基础。

三、环境评价课程教学的探讨

1.重视教材的选用。科学、合理地选用对于知识的传授和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也决定了能否达到课程的预期培养目标。然而,与其他课程不同,环境评价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涉及内容非常广,包括法律法规、技术导则、技术方法和案例分析等。目前市面上环境评价教材种类繁多,但大部分都倾向于环境评价理论、技术和方法部分。在选择教材时应注意其内容的全面性以及实际环评案例的分析,同时要及时更新教材,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前沿的知识。特别是最近几年实行环评上岗证培训和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制度以后,毕业后很多同学将要加入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的大军,选择教材应该参考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培训教材,兼顾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和考试的内容,并使教材内容与环评上岗培训和环评工程师培训接轨。比如我们在教学中选用了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系列参考教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写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学生普遍反映此教材内容充实、实用、创新性强。这样,无形中我们就优化了知识体系,保证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更新。

2.突出工科院校课程体系开设的优势和特点。环境工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学科。新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信息日新月异,环境工程也在迅猛发展。要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各高校必须在相同的原则下,利用各自的优势培养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环境评价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在这方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的环境评价教学必须围绕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建筑类院校的优势和特色,并在下列内容上做进一步的改革或完善:(1)围绕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和工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特点,调整课程、课程学时和课程教学内容。由于环境评价课程是综合性比较强的一门课,需要的前期知识较多,因此,该课程需要设置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污染与控制、环境监测和环境生态学等课程之后或同步开设,这样就可以减少学生学习课程的难度,更加熟练地学习该课程。(2)由于环境评价课时较短,需要对环境评价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认真整合,全面分析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内容,去除跟课程无关紧要的部分,增加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能,整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3)将国内外和教师自己的新科研成果充实到课程教学内容中。环境评价知识体系是随着科学发展和大家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更新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把一些最新的知识内容充实到课堂中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3.加强环境评价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1)认真备课,这对环境评价课程的教学十分重要。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就会好很多。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对照大纲要求,找出重点、难点,同时,除了准备课本内容外,还要尽量多收集一些环境评价的相关资料和案例作为补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搜集一些实际的环评案例和课本知识相结合,使得课本知识贴近日常生活,把抽象的原理化为具体,让他们了解社会发展和生活处处离不开环评,从而激发出他们自觉学习的热情。(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对于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听讲的情况,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增强和学生的互动,提问的内容可以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案例,这样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提问时,尽量把面铺得广一些,这样就能增强全班同学回答问题的热情。

4.重视学生的课程实践。实践教学环节是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重要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毕业生就业单位对毕业生解决实际同题的能力,特别是工程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尽快转变实践教学的传统模式,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切实重视和加强实验、实习、计算机上机等教学实践环节。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毕业生一向有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优点,并在社会上得到认可。因此,对于环境评价课程的教学,也应该在理论教学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比如在教学活动中,可增加即社会调查、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实践环节,同时学会写好调查报告、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这样就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写作能力、社会工作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环境评价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必须结合实际,不能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环境评价课程内容涉及范围很广,比如水、气、固、生态等,不但需要学生具备较开阔的前期知识,还需要学生对各个行业的生产工艺、设备以及污染物处理工艺等较为熟悉。这样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就会避免由于不了解工艺和设备情况,难以正确评价工程或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污染物治理措施。因此,针对企事业单位对环境评价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扩大知识面,改善人才层次、专业知识结构,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5.加强环境评价课程师资队伍培训和建设。教师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培养学生的效果。在当今社会,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更新可谓日新月异,这对教师特别是环境评价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要加强环境评价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教育质量。建议:(1)学校派课程教师有计划地参加各种类型的专业师资培训班或研讨班。同时,加强同专业名牌大学和有经验的环境工程专业环境评价课程教师的经验交流。通过不断的合作与交流,才有利于开拓眼界,吸收好的经验,促进环境评价课程的健康发展,使培养的人才真正为中国的环境评价事业做出贡献。(2)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多向有其他兄弟高校和本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学习,多听不同教师的课,博采众长,这是一种提高教学能力的比较好的方式。这些资历丰富的教师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很多教学方法和技巧,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课堂气氛的掌控方面都相当有经验。

四、结论

环境评价涉及内容广、实践性强,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在传统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工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要求,丰富课程教学内容,结合本专业及学科的发展动态,使学生真正适应环境工程专业的要求。同时,也要积极加强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将案例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中,培养环境评价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刚,王宁.基于CAE的《环境影响评价》实验课教学实践体会[J].实验室科学,2009,(4):51-53.

[2]陆书玉.环境影响评价——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熊广政,裘小松.数学期望和方差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19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