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蒙氏教学

蒙氏教学范文精选

蒙氏教学

蒙氏教学范文第1篇

次数少、时间短且集中,内容形式单一

目前内蒙古各高校师范教育实习时间大多定为6~8周,时间短不说还很集中,致使师范生教育实习流于形式,并且教育实习时间安排不是非常合理。教学是一门艺术,师范生如不长时间在实践中磨炼,是不可能熟练驾驭教学的。因为时间短且集中,又没有一个教育实习基地,很多学校不愿接收短期实习生而打乱本校的教学计划以及体系。即使有实习学校接收实习生,也大多只是让实习生了解一下一线教师的工作内容及性质,不会真正让一个实习生正式上课或代管班级。很多实习生只是象征性的上讲台试讲几次,听几次课即完成任务,没有机会班主任,管理班级、了解学生,只讲一讲自己准备的课堂内容,其形式单一,达不到真正实习的目的。从师范高校来讲,教育实习多安排在本科第七或第八学期(本科四年级),与同学们的考研、求职相冲突,大多数学生不会把精力放在教育实习上,只是为完成任务,怎么简单怎么做,教育实习流于形式。

教育实习管理松散,缺乏多元性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就业形势的改变,高校师范专业教育实习管理越来越宽松,缺乏严格的多元的考核评价标准。严格、严谨的教育实习考核评价标准越来越趋于形式化,不能有效的要求实习生。首先,高校是教育实习计划者和组织者,只是在安排任务,根本没有调查摸底,没有用人单位、实习生接收单位以及学生本人的参与。其次,教育实习评价标准也是由高校来制定的,更多地注重课堂教学,对班主任以及教学管理方面的要求相对薄弱,具有一定的唯一性。

蒙氏教学范文第2篇

唐宋时期的蒙学。随着古代社会不断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广大平民也有了读书的需求与能力,因而在这一时期,蒙学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唐宋之后,蒙学教育组织和蒙学教材都流行开来,蒙学教育也更加“亲民”,开始向平民教育转化。从唐代开始,私人办学不断兴起,地方的蒙学教育也不断兴起,当时被称为“村校”和“乡学”。据《居易集•序》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元稹曾说过:“予常于水平市见村校诸童竞习歌咏,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指的是,元稹常常在乡村中看见有孩子在进行诵读,问他们是在做什么,则说是有教师教授其诗文,而学习的就是元稹和白居易所作的诗文。据记载,唐代的蒙学教材主要是《急就章》、《蒙求》、《太公家教》、《兔园册府》等。而在宋代,普通民众进行蒙学教育的场所叫做“村校”“、家塾、“冬学”等,在陆游的七绝诗《秋日郊居》中就记载:“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面看人。”在注解中,陆游写道“农家十月乃遣子儒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学》、《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宋代时期,普通民众家的父母在十月将孩子送入“冬学”进行学习,而“冬学”中的老师则显得有些愚钝却自命清高,上完课则就闭门睡去,一种老学究的感觉就被描摹了出来,与“儿童闹比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时蒙学的教学情况,一方面,平民百姓家已经有能力和意识将孩子送入学堂进行蒙学教育,另外一方面,普通蒙学的师资力量还是比较弱的,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也是普通蒙学的弊端之所在。宋代的蒙学教育教材已经开始分门别类,比起前朝来说,蒙学教材的内容和种类都有很大的突破,且有许多质量较好的、新写的著作。

二、古代蒙学的主要教育方式

1.识字。崔学古所说“:五六岁时,方离襁褓,未脱孩心,眷眷堂前,依依膝下,乃其天性本真,若令就学,每日先令习坐、习静、识字。”指的是,孩子在五六岁开蒙的时候,玩心是比较重的,要尊重其天真的本性,然而在开始蒙学教育的时候,也需要让其静坐,以识字为教学的开端。在古代,识字被公认为蒙学最重要的教育方式,为了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古人也开创了许多教学方式。唐彪称“:生子至三四岁时,口角清楚,知识稍开,即用大小木板方寸许、四方者千块,漆好,朱书《千字文》,每块一字,盛以木匣,令其子每日识十字,或三五字。”这种用木块识字的方式,与活字印刷类似,后期还需要学生将字块凑成词语或者句子,在玩耍中进行学习,此种学习方法尊重了孩童的童心,也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学习效果比较明显“,如资质聪慧者,百日可识完”。除此之外崔学古还提出纸上识字法和书上识字法,都是通过简单的阅读来学习汉字的方法,为蒙学所广泛运用。

2.写字。写字不仅是文化教育的内容,更是开启幼儿资质,帮助其继续深造的基础。在古代蒙学的教育中,写字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在古代的蒙学教育中,一方面,要教授学生写字的身法、手法,拿笔的方法,将写字的基本功打好。在《少学》中,崔学古指出“凡作书,肩背宜直,胸宜去桌三寸许,面宜去背三寸许。”这指的就是写字的身体姿势,肩背如何摆,身体位置如何,在蒙学教育中都有严格的规定,少儿必须遵从。除此之外,握笔还有“四要”“:虚(手指心不近掌)、圆(作背图)、正(笔管正)和紧(手贴比紧实)。”明确规定了拿笔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依样画葫芦,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不难看出,蒙学教育是围绕着一些基本的学习技能展开的,主要就是为了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阅读。蒙学中的阅读教育,指的不仅仅是阅读技能的训练,首先要学生懂得的是“尊重书本”。“儿童读圣贤书,不知敬重,每至墨污纸损,糜烂不堪,皆师之过也。”崔学古作《幼训》,指出在蒙学接受教育的孩子若是不懂得爱惜书本,将书本弄得糜烂不堪,则一定是教师没有教好,也就是说,蒙学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会阅读之前学会爱惜书本、尊重知识,这是一种知识观的树立。而在阅读的技巧上,蒙学教育则强调要学生“本生高执书签,逐字挨点”。要求学童要精读书本,逐字逐句看清文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除此之外,在蒙学中还要求学生的阅读量,要“以五首为率,每日每首读二十遍,读以五日,非百遍乎?”这里强调的是,学生要持续不断地进行阅读,要及时地进行温习,才能达到阅读的最终目的。此外,蒙学教育还要求学生熟读、背诵书本上的内容“,师生需口耳相接,声色羞讹,切勿提过”。对于学生记忆课文的要求相当高,有一点瑕疵都不能通过教师的检验。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之后,还要求蒙学的教师为学生进行课文的讲解,聪明的学生久而久之,就能够了解课文的内涵,更上一层楼。

蒙氏教学范文第3篇

一、充分认识在中学生中开展党的知识启蒙教育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县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提出重视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的要求,把一大批农村和企业一线涌现出的优秀青年吸收进党组织,进一步优化了我县党员队伍结构。但从全县总体情况看,由于党员自然增龄等原因,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先进性不强等问题日渐突出,同时,一些党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和知识,很难挑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重担,因此培养造就一批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青年后备力量,既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需要,更是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充分利用学校加强对中学生党的知识启蒙教育,引导广大中学生尽早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为社会培养输送一批素质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是从源头上解决当前存在的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和农村、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偏少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在中学生中开展党的知识启蒙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真正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开展党的知识启蒙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及主要内容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着眼长远,立足教育,重在培养,个别发展”的要求,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扩大教育面和增强教育效果上,让更多的青少年较早系统地接受党的启蒙教育,使他们逐步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并将那些表现突出、确实具备党员条件的优秀青年学生吸收到党内来。

目标任务:(1)要通过党的知识启蒙教育,使广大中学生初步懂得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坚信党的领导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2)培养一大批积极靠近党组织,申请入党的青年学生,力争使高中学生申请入党的达到适龄学生总数30%左右,入党积极分子达到适龄学生的3%左右。

基本原则:(1)坚持分类施教。根据初中、普通高中、职高等不同教育对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思想实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2)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3)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培养对象接受党的教育的自觉性。

主要内容:(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常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2)《党章》、党的十七大精神;(3)党的性质、奋斗目标、指导思想、宗旨、组织原则、优良传统和作风;(4)党员的条件、义务和权利以及如何争取加入党的组织等。

三、开展党的知识启蒙教育的基本形式和方法途径

1、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做好中学生党的知识启蒙教育普及工作。学校的思想政治课、历史课、语文课等学科教学,是对中学生普遍进行党的知识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广大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阵地。学校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德育工作的总目标,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从不同方面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对中学生进行党的知识启蒙教育。要按照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历史等学科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学科的教师提出明确要求;任课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启蒙教育。初中、高中阶段的教育要有所侧重。初中阶段的教育主要侧重感性认识,重点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党史常识教育和党的现行路线政策教育。高中阶段要加大教育力度,可进行系统培训,主要介绍党的基本知识,结合实际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在坚持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通过组建《党章》学习小组,组织参观、学习、社会调查、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团日活动、电化教育等形式,全面普及党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思想得到升华。

2、建立中学生课余党校,加强对优秀中学生的重点教育培养。建立课余党校主要是对品学兼优的中学生和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中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从中选拔入党积极分子。县教育文化体育局党委要支持和帮助学校从实际出发逐步建立中学生课余党校,课余党校校长由学校党组织书记担任,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师资情况,配强课余党校的师资力量。可从县委党校、公检法、各级党政机关中聘请一些政治素质好、党性强的干部,担任学校课余党校的专兼职辅导员。要努力完善教学设施,课余党校的环境布置应按照庄严、大方、朴实的要求,体现课余党校的特点,课余党校的教室中应悬挂党旗,张贴有关的规章制度。要建立健全学员推荐选拔、考勤登记、检查考核等规章制度。

3、积极做好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培养工作。学校党组织要积极做好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选拔工作,对于自愿提出入党申请,年满十八岁,信仰共产主义,学习成绩较好,表现突出的优秀青年团员学生,经支部大会讨论后,送县教育文化体育局党委备案,列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重点培养。学生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学校党组织要指派党员教职员工作为培养联系人,可以吸收他们听党课、参加党组织的有关活动,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加大培养力度,进行定期考察,促使他们尽快成熟。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优秀学生要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对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组织培养、考察等情况进行认真登记,并将其入党申请书、团组织推荐表、学校党组织鉴定、党课培训证书等材料一并存入学生档案。学生离校后,应及时将档案移交毕业生所在单位,其培养教育的时间连续计算。对于符合党章规定的标准,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可以依照有关程序发展入党。吸收中学生加入党的组织,必须经过共青团组织的推荐。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党章》规定,落实各项要求,县教育文化体育局党委可根据在校生特点制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严格程序,规范制度,确保在中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四、切实加强开展党的知识启蒙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蒙氏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学;校园;文化

近年来,随着国学文化地位的不断提升和人们对国学精髓的深入思考,经典诵读活动已在中小学校掀起阵阵热潮,成为学校校本教育的特色内容。国学文化博大精深,学校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让经典诵读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大餐。

一、国学诵读经典为人格塑造奠基

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国学中的思想以及人物的一言一行都会给人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直接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必备教材。经常诵读经典的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养成孝敬长辈、懂礼貌、讲礼仪的品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典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为人之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人格塑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恩图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高尚品德……由此可见,经典诵读的功效与影响是不可替代的。经典中的儒家人文思想对于学生的影响体现为儒家的仁爱、宽容、孝悌、诚信与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这将伴随学生的吟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与精神风貌。

二、国学诵读经典为审美情趣奠基

中华古诗词,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源远流长,意义深刻隽永。春秋儒学、秦汉文章、唐诗宋词,无一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传承着中华儿女正能量的优秀基因,其中许多经典国学语言之丰富、文字之精炼、思想之博大、意境之深远、感情之豪放、韵律之优美,至今仍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辉。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施政理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情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博大胸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文明智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情怀……诵读这些经典,如同在与最优秀的哲学大师和智者对话,如同耳濡目染这些文化、思想、艺术大师的谆谆教诲,从而能不断提高诵读者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学生暂时虽没有能力理解这些国学经典的意义和精髓,但是若能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终生受益的话,会对他们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启迪。目前,我认为由教师和家长选择适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名篇佳作来朗读和背诵是有必要的,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他们获得文学的审美熏陶。

三、国学诵读经典为写作水平奠基

渊远流长的中国古诗词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从语文教学需要来看,古诗选入课本作为启蒙教育是不可多得的素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无形中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经典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朗读、背诵教材所节选的优秀诗词文章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民谣、古诗词、古文等,以诗会、朗诵会等学生喜爱和感兴趣的形式,有意识地让他们多背好诗词、好文章,让美和高尚在学生纯洁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在文章创作中下笔如有神。

四、强化校园精神文化的策略

(一)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是对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和传承。这些优良的传统往往渗透在国学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各种形式呈现出来,以提升学生的自律能力和道德修养。

(二)同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

应该说,理想包含着道德理想,信念也包含着做人的信念。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个大课题,要使其“知”不难,要使其“信”并“行”,那就不容易了。我国古代道德教育中强调先做好人,再做贤人,最后做圣人的观点,值得借鉴: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做人的基础道德做起的传统修身经验,应该继承。

五、结语

总之,在诵读中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迅速吸收国学中最有价值的知识,把学生的思想引向经典诗文的广袤田野,让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对学生来说,诵读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积累丰富的语言,陶冶审美情趣,促进个性发展,提高道德修养,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我校已初步探索出了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特色活动,营造出了特色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周庆元,于源溟.诵读法的历时演化与现时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04(10).

蒙氏教学范文第5篇

一.教学方面:

1.建构式课程的开展:

本学期,我们又更换了一套建构式教学。建构式教学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幼儿提供多元互动的建构实践机会。构建式课程的每一个主题都围绕主题脉络有机地结合集体教学活动、日常活动、区域活动、家园共育活动、环境创设这五个方面。这些多途径、多形式的活动互为支持、互为补充。在这种情境化的、生活化的、多元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中,幼儿受学习共同体的激发而产生行动,又以自身的行动去影响学习共同体,幼儿与学习共同体融合为一个有生命力的整体。

2.蒙氏教学的开展:,

我们在原有的蒙氏教育知识经验上,继续参加园内组织的蒙氏培训,从中可以使我们更正一些我们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其中加入了一些适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园发展情况的蒙氏教育。本学期我们大班着重进行蒙氏数学教育,我们将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的观察量表,真正做到对每一位孩子进行个别指导,在其原有基础上有一定发展。

3.常规教育的发展:

良好的常规是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保证教学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我班自小班以来一直运用蒙氏的教育理念及儿童观对孩子的常规进行培养,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将继续巩固培养幼儿的各项常规,在大班最后一年里,将他们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送入小学。

4.读经活动的开展:

因孩子今年升入大班,一年后又即将升入小学,在此,我们要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而其中,识字教学是备受家长关注的一个内容。因此,我们将在开展了近两年的读经教育基础上,加强对唐诗的背诵,并将识字教学与之相结合,避免孩子在一个枯燥、乏味的环境中学习,最终导致其产生厌学情绪。

二.家长工作的开展

这是上学期我们班做的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所以在本学期,我们将加强此方面的内容。具体工作如下:

1.家园共育的开展:

上学期我班的橱窗“家园共育”一块没有真正做到解决家长朋友们所关注的问题。本学期,我班将会根据家长的关注情况及时的为家长提供各方面的育儿信息,并将一些,家长好的育儿经验同其他家长共同分享。真正做到服务于家长,搞好家园配合工作。

2.家长助教活动的开展:

家长助教活动是我园上学期新尝试的一种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教学的活动。上学期,在我班得到了孩子们的青睐,但在家长中普及率不够高,家长参与的兴趣也不够浓厚。对此,我们将对此活动进行大力的宣传,并发动孩子来邀请爸爸妈妈们一起参与到其中来。

其次,在家长助教的教学内容选择上,我们要力求是贴近幼儿生活、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这样才能实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

3.特殊家庭幼儿的家访:

我们班级里有几位单亲家庭里的孩子,特别其中有两位孩子的性格比较孤僻,不易与其他孩子交往,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将会对其进行适时的家访,对孩子的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从心理上真正的帮助孩子,使其身心快乐的发展。

三.教师间工作的配合:

1.虽然我们现在进行的是建构式教学,但还是应以教师的特长来进行一定的分科教学,这样有针对性的开设活动,才能使孩子兴趣与能力共同发展。经过商议,由我来主要负责音乐教学,而由陈薪桔主要负责美术教学。

2.本学期新增设的书法课、武术课将由xx老师负责,我们班上的教师一定会积极配合,并从中学习,也不忘给予好的意见和建议。

3.我班将每周五开展一个由班上三位教师共同参与的经验交流分享会,在会上,我们将会根据本班本周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交流一些好的教育经验,从而统一常规,更好的开展教学。

4.本学期,我班将在家园联系上做一定的尝试与创新。我们要将以往呆板、重复的教师评语改为孩子在园内一日活动的真实反映——用相片记录下来。这样不仅便于家长能直接看到孩子在园情况,还可以起到很好的留念作用。而我们的联系册也是由孩子与爸爸妈妈共同来制作属于自己的小册子。使亲子共同感受到创作的乐趣。

相关期刊更多

蒙古史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蒙古史学会

内蒙古石油化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石油化工研究院

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广播电影电视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