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化;油田;网络技术;探讨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油田生产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4G网络传输功能,实现油田生产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及时有效地解决油田生产问题,实现了油田生产的智能化,达到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实现油田生产的目标。

1数字化油田概述

数字化油田生产管理的模式就是自控控制和管理,解决岗位员工的劳动强度问题,对油田生产过程进行电子监控,随时对生产现场进行巡检,通过中控屏幕显示需要的生产状况,及时有效地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数字化油田是以油田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油田专业数据库的结合,使油田生产的多项数据和管理技术进行融合,涵盖整个油田范围内的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管理,大大提高油田生产的效率,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使油田的自动控制和管理达到预期的效果。油田生产范围很广,从事油气田的勘探开发,经过勘探、钻井、采油、集输等生产工序,得到合格的产品进行销售。针对油田生产庞大的系统进行管理,数字化管理模式是最佳的选择。油田生产的数字化管理,以油田生产的基础单元为基本出发点,将井、站等基本组成部分进行现场的监控,在生产现场安装数据采集和监控设备,经过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将采集的结果传输给中控计算机,通过中控计算机的处理,分析生产状况,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排查,通过中控计算机的中心指挥和调度功能,统一协调油田生产,保证油田生产的顺利实施。油田生产数字化完成生产数据的采集、生产过程的监控、生产的动态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得到合理的解决,避免油田生产中存在安全隐患,引发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提高巡井的力度,实现电子巡井,单位时间内对油田生产的检查和监控的次数增多,解决人为作业的缺陷。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不断提高油井的产量,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

2数字化油田的网络技术措施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数据传输功能不断扩大。通过网络带宽的控制,应用网络接收设备,将油田生产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经过一系列的发展过程,网络传输视频的功能更加强大,能够通过数字化管理的调度中心,观看油田生产现场的情况,实现了可视化的管理效果。

2.1网络技术的应用概述

网络化技术措施的应用,是将IPV6和数据技术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措施,将油田生产管理起来的模式。由于油田生产的分散性的特点,将所有的生产现场管理起来,通过现场的数据采集设备,经过传输设备,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传输,实现了方便快捷的效果。而数字化油田应用初期,是通过电台的转输方式,传输生产数据具有滞后性,对油田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网络技术的应用,将每口井,每个转油站及联合站的生产情况进行网络通讯,准确采集原始的生产数据,传输给中控计算机,经过计算机的处理和分析,采取必要的实时控制措施,保证生产全过程的安全,完成油田生产任务。将数字化油田的应用系统和数据库集成,应用ERP等系统,实现通信网络化及管理网络化。大量的油田生产专业的数据库和应用系统被集成处理,增加数据的处理量,实现了油田企业级的管理系统,达到油田生产全过程的集中控制和管理的目标。

2.2油田数字化的组网方式探讨

数字油田生产管理过程中,能够实现生产监控、视频监控、示功图的分析、可燃气体检测、设备检测、电子报表的自动生成、管网监测、注水分析、系统集成等功能,对油田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监测和管理,完全实现了自动控制,达到最佳的管理状态。油田数字化组网方式的研究,提供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应用,提高油田生产数据传输的效率。有线网络的传输由于受到空间距离的限制,只能局限于油田中控区域范围内的生产现场,而远距离的生产环节,应用有限网络传输,会产生巨大的建设和维护管理费用。有线网络传输的抗干扰性能差,传输的距离有限,利用光纤传输,维护保养的成本较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采取无线传输的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促进油田数字化的发展。无线网络传输也具有多种形式,有点对点的传输模式,也存在着CDMA无线网络和GPRS无线网络。还可以通过无线的路由器实施数据和信息的传输。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快捷的网络传输系统应用于油田数字化生产中,达到更好的应用效果。油田分布范围广,采取的网络传输的技术措施,实现的是无线和有线网络的结合,发挥网络传输的优势,达到及时快速传输数据、影像资料等,满足油田生产实际的需要,能够实时监测油田生产过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远程控制的模式,实现了就地解决的效果。对于油田生产的油水井、转油站及联合站的网络传输一般采用的是无线网络技术措施,在井场上安装监控设备,对现场生产情况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然后通过网络传输给中控室,有控制中心的计算机发出指令,确定油田生产现场的运行状况,如能够实现远程的开关井,对抽油机井的启停操作,均由远程控制,使抽油机井的井场达到无人值守的状态,实现了抽油机井的自动控制和管理,达到数字化油田管理的需求。

2.3油田生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化油田中的应用,能够促进数字化油田的实现,提高数字化管理的效率。优化数字化油田的数据传输功能,建立油田信息传输的安全的网络系统,避免网络黑客的入侵,保证网络数据的安全。物联网技术能够通过手持终端设备,对现场的生产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解决远距离网络传输遇到的问题,有利于数字化油田管理的进程,覆盖整个油田,实现油田生产管理的自动控制,达到最佳的管理状态。油田生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数据采集与监控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结合起来,完成油田生产的自动控制和管理。通过关键数据和信息集成,提高油田数字化生产的效率。利用物联网技术措施,整合油田生产管理的各项基础数据资料,形成生产数据报表,能够及时进行油田生产的动态分析,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进行油田生产参数的调整,如注水井的调剖技术,采油井的工作制度的调整,使其满足油田生产的需求,达到油田生产节能降耗的技术要求。通过对油水井的数字化管理,整合油水井生产数据之间的关联,对远程的生产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实现远程设备的关闭和打开,能够自动切换生产工艺流程,减少由于人为倒流程而引起的管路憋压的状况。自动调节和控制注水井的生产能力,实现配注要求,保证油田注水的顺利进行。

3数字化油田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油田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油田生产的数字化技术措施,会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化油田的建设能够拓展油田勘探开发的技术空间,提高油田生产的效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促进油田的可持续发展,保持油田开发后期的产能,提高油田生产的经济效益。数字化油田生产的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稳定的数据传输系统的应用,保证网络运行的安全和平稳,避免网络黑客的入侵,有效地保护油田生产数据资料,合理解决数据信息、影像资料的传输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油田生产的实际问题。对油田生产管理实行动态管理的机制,对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报警处理,警示岗位员工引起注意,经过中控计算机的监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远程控制完成对隐患的处理工作,保证油田数字化安全运行,提高油田生产的安全性,平稳地完成油田生产任务。通过数字化油田生产管理,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减少油田生产设备,降低油田生产的成本。不断提高油田生产运行的质量,提高自控系统的功能,实时监测油田生产过程,处理事故及时有效。深化油田改革,进一步促进油田开发的进步,保持油田开发的产能效果,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

4结束语

通过对数字化油田的网络技术的探讨,实施数字化管理,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测和管理,远程的控制功能非常强大,达到油田生产智能化的目标,大大地提高油田生产的效率。数字化油田管理是油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油田生产信息化、智能化的高级阶段,在数字化油田实施阶段,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针对网络技术的发展,更快传输速度的网络系统的出现,针对油田数字化管理系统,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不断解决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运用科技知识,提高数字化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田巧燕.物联网技术在油田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5):55-57.

[2]陶媛媛.物联网技术在油田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浅探[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8):126.

[3]李园园,胡璐,吕海卫.数字化油田中网络技术的使用研究[J].中国信息化,2013(10).

[4]程有为.物联网在数字化油田建设中的应用[J].数码世界,2017(3):59-59.

数字化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矿图数字化 VB AutoCAD二次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2-0103-01

我国部分矿山的地质图、矿图等都还是纸质版,有的年代比较久远,保存上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纸质受潮、破损等会导致图纸损坏;在携带、交流上,纸质版的图纸也不太方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AutoCAD等制图软件的不断更新,不论从保存还是从交流的角度上讲都很有必要对这些矿图进行数字化。

1 矿图数字化若干技术

矿图数字化是对矿山各类矿图数字化综合处理的新技术,是建立现代矿山企业的必备条件和基础建设。如今矿图数字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手工输入。人工输入坐标将矿图数字化就是在现有的矿图图纸上,用三角板、比例尺、量角器等量具量取特征点的坐标(x,y),然后在AutoCAD中的选取相应的绘图命令进行绘制。

(2)扫描图象数字化。矿图图象扫描数字化就是将矿图用大型工程扫描仪扫描成点阵的光栅图象,然后插入到AutoCAD中最后在图象上将图中的内容绘制成矢量图形。

(3)数字化仪数字化。数字化仪是绝对定点设备,这使得数字化仪成为AutoCAD中最有用的数字化图形工具。数字化仪可以校准或配置。

(4)编程绘图。编程绘图是用计算机语言编制自动绘图程序,输入原始数据后计算机自动绘图。

以上几种数字化技术中手工输入是相对较慢的方法,而扫描图象数字化是用的较多的,数字化仪数字化这中方法成本较高而且出图也较慢,至于编程绘图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人力做好前期工作,那样才会在后期的设计中体现出其高效性和准确性。本文所述即为此方法。

本文利用AutoCAD提供的ObjectARX开发包在Visual Basic 6.0编程环境下设计开发了采矿方法图的数字生成系统,能很好地完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采矿方法图数字化。

2 开发工具简介

2.1 ObjectARX

ObjectARX是Autodesk公司提供的CAD应用软件的开发包,它使用C++为编程语言,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原理,提供深入AutoCAD的底层开发环境,利用Object ARX开发采矿方法图模块很好地利用了AutoCAD的开放性和普及性,实现了在CAD下采矿方法图的自动生成模块。

2.2 Visual Basic 6.0

Visual Basic6.0是微软公司Visio Studio中的一项重要工具,它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利用Visual Basic调用ObjectARX的函数非常方便AutoCAD的加载使用。由于在Visual Basic中编写程序,其升级修改都非常方便,真正实现了模块化。

3 开发步骤

首先确定采矿方法图所需要输入的参数,如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需要矿块厚度、阶段高度等。确定好输入参数后就可以把程序界面布局确定下来。在程序主界面窗体的加载事件中写入以下代码对AutoCAD进行连接:

On Error Resume Next

Set acadapp=GetObject(,"autocad.application.17")

Set acadapp=CreateObject("autocad.application.17")

If Err Then

Form2.Hide

MsgBox"不能运行AUTOCAD2007,请检查是否安装了AUTOCAD2007!",,"提示"

Exit Sub

End If

acadapp.Visible=True

连接AutoCAD后就可以在VB中用代码来进行图形要素的绘制工作,如直线、填充、标注等,都可以用代码来实现。对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方法图的三个视图,都由这些图形要素构成,可以按俯视图、主视图、左视图的顺序由简到繁一步一步进行。

4 结语

运用以上方法笔者成功开发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数字生成系统。该系统可以使设计人员根据设计所确定矿块参数在AutoCAD中快速生成采矿方法图,直观、快捷、准确,可以作为矿山初期设计中的参考。

目前笔者已做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数字生成系统,以后还可将各常用采矿方法图都做成数字生成系统,然后集成到AutoCAD中,需要时便可直接调用,使矿图数字化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延伸。

参考文献

[1]陈建宏,周志勇,古德生.采矿CAD系统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J].金属矿山,2004(10).

[2]老大中,赵占强.AutoCAD 2000 ARX二次开发实例精粹[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数字化技术范文第3篇

1、软件计算数字化用电监察技术的软件

计算可以分为主机批处理器、终端、以网络为中心模式、客户机、浏览器。客户机的实质部分属于一种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处理方式,client向server发出远程调用,server提供一个或几个远程过程,从分层结构的角度看属于一种两层结构的搜索模式,而B/S是在C/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一种三层的通信模型,可分为浏览器、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通信过程中,浏览器想制定的网页服务器发出一个地址请求,服务器迅速查询数据结果,并将查询到的结果反馈在网页服务器中,网页服务器将相应的结果放置在相应的信息中返回浏览器。数字化的用电检查平台系统软件主要是由C/S方式和B/S方式结合而成,其中一部分功能通过C/S方式提供,部分功能则通过B/S方式呈现,期间他们具有一定交叉以便于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系统使用以电力专网集中式管理模式为基础,在现有电力专网骨干架构上进行无线局域网络的分布,采用公众移动数据网做局部的补充,将所有移动端和电脑连接至一个统一的中心服务器,形成一个多样化、立体式,结合各个机构,融合各个业务的管理系统。

2、系统平台

1集抄数据应用管理采用介入集抄系统报警信息的方式帮助检查人员掌握用户的用电情况,其中报警信息会采用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至每一个移动的终端上,工作人员也可以根据警报信息来做出相应的响应,主要包括进网作业电T管理,等级用户用电情况等,以便于遇到突况能够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及时的联系。主要管理内容保括联系方式、电工资格证书。

2违章和窃电的管理在进行现场检查时,一旦发现窃电情况要立即采用移动终端将违章情况记录下来,并将其上传至数字化用电检查平台,数字化用电检查平台再根据查处的情况数据进行补收电费及违约发端的自动计算,生成电子工单后送至领导审批。依据审批的结果将《违章用电、窃电通知单》以及《违章用电、窃电处理工作单》打印出来,录入或者选择户号,将户名、地址自动填充进入。录入选定客户的违章记录,并使用PDA将现场图片上传,做好检查时间、检查人员和检查证编号的自动赋值。

3重要客户的周期性检查管理在管理中依据客户的用电电压等级和用电性质确定检查周期,将最近的用电检查周期和检查时间录入,系统平台根据检查周期以及上次检查时间将即将进行检查的名单录入,管理人员根据本单位的情况生成周期检查计划。用户用电检查人员依据生成的检查计划赴现场进行现场检查,检查结束后将检查结果录入到系统中,并确定检查结束。

二、数字化用电检查技术的实施

1、实施条件

用电企业要保证数字化用电监察技术的实施,需要满足以下几点:首先,需要有企业中高层领导的支持。在其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员工情绪不高涨或拒绝学习新系统等情况,需要领导下定使用新系统的决心。其次,需要做好实施人员与业务人员之间的配合,这些人都是技术实施的中坚力量,使之能够充分的理解其原理以及掌握操作技术能够有效的保证其实施。第三,要选择合适的IT咨询公司,该系统的实施需要IT公司具有管理电力行业的丰富经验,能够有行业专家参与项目的实施。同时,IT公司应具备在电力行业实施数字化用电监察的经验,具备建立数字化用电监察平台的能力,可继承数字化用电监察系统和电力行业应用系统。

2、数字化

数字化技术范文第4篇

死别是我们最不愿面对的别离,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都发誓,如果真能有什么死而复生的方法,他们都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在今天这样一个数字化时代,虚拟仿真技术或许真的可以使这种幻想变成现实。

起死回生的数字化技术

回想200多年前,大多数的人甚至连一张死去亲人的照片都没有;现在,我们已经能够通过鲜活丰富的影像资料回忆我们逝去的亲人。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可以通过模拟技术准确地仿造那些已经逝去的人,并像他们仍然活着那样与之进行交流互动――这将不再仅仅属于科幻小说的范畴。

未来,你可以委托专门的数字化公司收集和分析你爱人的数据种子,以便创作一个数字肖像。他(她)的声音、步态、特质、言谈举止以及笑声起伏――所有这些都能够被以近乎完美的相似度进行复制。与你的数字化重生的配偶共度美好时光,将会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智能手机和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使用,我们正在步入量化自我的科技潮流。我们的起床时间、步行步数、阅读内容、生活路线等都会以数字化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对大量在线数据的采集,就可以大致推断出一个人的生活行为习惯,这些数据收集将会是创建模拟死者的基础。

这样的系统需要有灵魂吗?需要有意识吗?或许这些问题是无关紧要的。人们只需要计算机模拟能够进行以假乱真的交流,使自己的心灵得以慰藉就可以了。

你愿意沉浸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吗?

然而,你真的愿意接受这样的一个模拟出来的已死之人,并与之面对面相处吗?

数字化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云计算 数字化 科技期刊

随着数字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出版已经成为未来出版业的必然趋势。但对于广大的科技期刊来说,由于自身规模小、资金少、IT人才不足,数字化之路注定面临更多的障碍。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科技期刊的数字化策略成了一个重要而急迫的课题。

一、科技期刊数字化的现状与挑战

近年来,在市场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数字化出版发展迅猛。科技期刊在数字化方面也做出了积极探索,目前主要形式有以下两种。

1.数据库模式。加入万方数据、CNKI、维普等大型数据库是期刊数字化的最原始模型,这种模式的优势和劣势并存,规模化无疑是一个最大的优势,能吸引大量的用户。同时,优势即是劣势,由于规模大,导致刊物上网时间滞后,缺乏个性化,业务比较单一,出版方只参与了产业链的终端,仅仅实现了纸质出版物的后期数字化任务,对于前期的生产、管理没有涉及。从目前广泛使用的网上采编系统可以发现,出版物的相关方如编辑、出版商、读者之间不能借由出自数字出版平台实现有效沟通和联系,三方只是成为了离散在数字出版物终端的三个客体,而没有实现主体之间的互动行为,因此还不能称为完整意义上的数字化出版。

2.单刊上网模式。期刊经营单位开发自己的网站,通过在线网站实现投稿、审稿等工作和网刊的,这样做既缩短了审稿周期,提高了出版时效,同时通过网站推广、宣传自身的品牌和资源,扩大影响力。在这种模式下有部分科技期刊依托自身的传统优势进一步扩展资源,办出了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业网站,极大促进了传统期刊的出版,形成了网络与纸质期刊的良性互动。但大部分网站各自为战,开发的网站技术落后、信息量有限、操作不方便、与外界脱节、点击率与使用率不高,影响力非常有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科技期刊作为一类专门的出版群体,他们的数字化出版遇到了多重阻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制约,动力不足。先进的出版技术要有合适的生长环境,这种环境就是与之相适应的出版体制与机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现有的科技期刊绝大多数由科研部门主办,规模小、发行量小、经济效益不高是普遍特点。这些科技期刊创办目的一般都不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更多是为自身的科研、教学、生产而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大多数科技期刊与生俱来的计划经济和行政主导色彩,这种机制决定了他们缺乏动力和必要资源去积极地改进技术,也更难以主动适应市场环境下的竞争。

2.人才匮乏,培训缺失。数字化出版与传统出版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信息与技术,这体现在数字出版对出版从业人员及相关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技能要求更高。尽管我国大部分期刊已经逐步引进了部分信息系统支撑出版、发行工作,但这些系统与完整意义上的数字化出版还有很大差距。要做好数字化出版既需要熟悉出版、发行业务,又深谙信息技术之道的复合型人才。而对科技期刊的出版单位来说,这种人才无论是在对外招聘还是对内培训都显然不足。

3.成本过高,盈利困难。一方面,数字化出版需要购置相应的软件、硬件,需要租赁网络,需要招聘相应的专业人才,这些都是需要前期大量的投资,对很多出版单位来说,这些投资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科技期刊原本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刊物,因此在资金投入问题上更显得捉襟见肘。

另一方面,数字化出版目前的盈利模式并不明朗,盈利也很困难,短期内的信息化投资回报率是比较低的。这主要是由于从数字出版平台上获得的版权费用是极低的,甚至零收益。对于大型的出版集团来说,这个成本是可以承担的,但对于众多分散的、小型化的科技期刊经营单位来说则困难很大。

二、云计算模式对数字化出版的促进

近两年,各大互联网服务商、IT厂商、网上书店和电信运营商都提出了自己面向出版领域的云计算平台,为科技期刊这一特殊群体的数字化带来了曙光。

云计算出版的定义。云计算是近几年IT领域最热门的概念之一,人们对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云计算基本原理是用户不在需要在个人终端设备上运行应用程序、存储数据等,而是借用互联网上的大规模服务器来进行运算,使得诸多复杂的功能都在网络上完成。

笔者认为,云计算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模式,还应该包含由此带来的运营模式,因此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释:从技术角度来看,云计算并不是一个单项技术,而是代表一系列计算方式发展趋势的综合概念,是虚拟化技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等计算技术的集成和有机组合;从运营模式看,云计算提供了按需租用计算能力的服务。在这种模式下,用户不需再自己投资建设信息系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租用专业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即可。对租用者来说,云计算平台就像天上的云一样透明,不需要去考虑其背后的技术细节,从而可以专注于自身业务。云计算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他们的应用在网络服务中已经随处可见,例如我们常用的搜寻引擎、网络信箱等,都可以看作云计算的简易应用。

所谓的云计算出版是云计算在出版领域的专业应用,它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聚合出版内容云,借助出版技术云,面向出版渠道云,提供出版服务云,这就形成了完整的“云出版”链条。可见,云计算出版是一套完整覆盖内容创作、经营管理、渠道发行、读者服务的数字出版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云计算出版的优势分析。云计算出版与传统的数据库模式和单刊上网模式具有诸多优势,他可以通过合理的分工和合作来实现共赢,在多方合力的作用下,促使传统期刊迈向数字化出版领域。

首先,云计算出版可以降低成本、优化资源。对于广大的科技期刊经营者来说,云计算可以解决自身在数字化出版中遇到的规模小、资金少、人才不足等问题。云计算模式下期刊经营单位不需要进行初期系统建设投资,这项投资由专业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来投入,他们要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来最终盈利,而期刊经营单位只需要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服务的购买或租赁即可,这既可以大大节省数字化出版的投资,又可以不必培养专门的IT人才,这无疑将大大降低数字出版的技术和人员成本,缓解科技期刊经营单位的经济压力。

其次,云计算出版可以实现专业运营,协同发展。从运营模式看,期刊经营单位不需要再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来自主开发系统或网站,而只要按需租用互联网服务商、IT厂商、网上书店和电信运营商等开发的系统即可。在这种情况下,专业的系统开发和运维任务就交给专业的互联网服务商、IT厂商和电信运营商来做,而期刊经营单位就可以集中精力专注于本职的内容出版和发行工作。当然,专业化经营必然对协同化发展提出了要求,云计算出版不但包括上面提到的出版商和技术供应商、运营商,还包括了网络传播者和著作权人与读者,形成了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格局,使得各相关方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相互配合协作。

其三,云计算出版可以推动产业升级,推动创新。云出版服务平台的出现,解决了数字出版中出版商、技术服务商、渠道商产业链混乱的问题,不但革新了IT技术,更构建了一种新型数字出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数字出版产业中的利益各方能够实现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和谐共处、加强合作,构成一条优质的产业链。产业链的升级也必然会推动产业链条中的各方为了是自身适应产业链的升级,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云计算平台将改变期刊行业的发展模式,将建立数字化出版的新秩序,也将使众多的科技期刊经营单位跨过横亘在数字化出版之路上的各种障碍。

三、云计算出版环境下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策略

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为数字化出版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云计算技术是否能真正成为数字化出版快速发展的助推器,还有赖于政府、云计算运营商、数字出版技术商、科技期刊经营单位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1.政府主导,集群优势。目前,科技期刊大多为各科研部门、行业协会主办,依托于各部门、各院校以及各类国有研究机构,属于“全民所有制”,这既可以看作数字化出版的制度障碍,也可以看作是制度优势。在这样的体制下,云计算出版平台最好采取“国家进行组织和监管,委托行业主管部门或专业机构构建和运维,各科技期刊经营单位参与建设”的模式来进行。即由政府或行业组织牵头,构建统一的行业或专业云计算出版平台,对领域、行业内的出版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集成、技术优化与数字资源整合。这样既可以促进彼此间经验交流和产业融合,又可以通过抱团的方式扩大专业影响力,达到一家期刊运营单位难以实现的目标。

这一点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在西方,那些以私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市场化国家,要想利用政策和行政手段实现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所有市场优势资源的结合,只能通过“市场之手”,也正因此才诞生了像Elsevier与Springer这样的巨型学术出版集团,但中国目前的形势尚难以达到这种充分的市场竞争状态。我们要想赶上时代前行的脚步,必须发挥我国政治与制度体系优势的一面,集中力量办大事。

2.转变意识,加快发展。由于传统惯性的影响,很多期刊经营者还认为不用着急,可以慢慢来,似乎数字化出版离自己还很远。诚然,目前靠传统纸质出版还可以生存,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中,数字化出版将会获得让我们目眩的发展速度,任何思想上的麻痹、大意、消极、等待都是“等死”。因此,面对这种历史发展大势,期刊经营者首先应该做的是解放思想、大胆尝试。从目前来看,数字出版探索和实践,目的不在于挣多少钱而是在于争取多少空间、积累多少经验。因此,科技期刊经营者必须学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也就是一手抓传统出版,让它获得更多的产值和效益;一手抓数字出版,让它获得更多的实践和经验。要学会在一个层面上进行两种思维、两种布局和两种措施的同时延伸。

3.专业分化,各取所需。出版云平台最好有国家的主管部门牵头进行建设,比如中国农学会、中国期刊协会农业期刊分会组织建设了“中国农业期刊数字平台”。但对于更多的科技期刊来说,自身的行业主管部门无力或无意组织构建这样的行业云出版平台,那就只能选择市场上的现有平台了。目前,传统IT厂商、电信运营商、网上书店、期刊数据库厂商(万方、CNKI等)、部级数字出版建设基地等组织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平台,为期刊经营者提供了多种选择。科技期刊经营单位在选择云计算平台时,一要看供应商的市场信誉和影响力,二要看云计算平台的技术实力,三要看云计算平台的专业性,四要看有无成功案例、有多少人在使用该平台。

4.内容为王,提升实力。云计算给出版机构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处理信息的技术,这不是说可以放松内容的提升了,相反科技期刊经营单位更需要增强快速辨别和选择信息资源的能力,保证选题策划内容的原创性、独特性、新颖性和长效性。内容才是期刊的生存之本、立足之道,也是与平台运营商展开博弈的筹码。而且,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内容为王有了更深层的含义,即谁对内容资源具有更强大的集成整合、分析挖掘能力,谁才有更大的市场控制力,谁就是数字化出版时代的内容之王。

四、结论

对科技期刊经营者来说,数字化出版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如何跨入数字化出版之列却有多种路径选择。笔者认为,根据中国科技期刊自身的现状分析,采用云计算出版平台是最切实、有效、低成本的一种策略。要发展云计算出版,既要政府、行业主管机构的政策和扶持,也需要科技期刊自身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行动起来,才有可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出版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显龙.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信息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2]魏巍.关于以云计算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2(6).

[3]黄倩.云计算对数字出版模式的影响[J].中国出版,2012(13).

[4]张博,庄子匀,陈敬良.云出版是解决数字出版面临问题的根本出路[J].出版发行研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