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学习的作文

关于学习的作文

关于学习的作文

关于学习的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模式探究

一、合理搭配,优化合作小组。

将合作理念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形成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参与、点拨、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互的学习活动和小组成员或小组之间的互相配合,以实现合作小组的各个成员共同发展目标的学习。学生和教师是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模式中的两个重要角色,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起指导作用。

二、形式多样,内容明确。

丰富活动的方式、内容,能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小组学习不可拘泥于单一的形式,不需要拘泥于课堂讨论一种形式。可以坐到一起,听录音,看录像;可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交流;可以分散在各处,利用网络进行网上的学习、讨论;也可以根据学习要求,进行社会调查,搞案例分析,开展社会实践。也并不一定非拘泥于六人学习小组,还可以进行同桌交流,四人小组,小组对抗,大组合作等等。利用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许多学习小组的合作之所以流于形式,主要是因为学习的内容不够明确。明确学习内容是小组能够合作的关键。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合作的内容也不同。如合作预习,要求学生解决生字词、疏通文意、了解作者及背景、找出疑难。合作表演,要求学生准备道具、写好台词、分好角色。合作归纳,尤其是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可引导学生从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意、实词、虚词去归纳。合作实践。

三、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让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只有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才能主动地为新知的构建提供心理上的准备,才能具备不盲从权威的优秀品质,才能培养创新的意识。

2.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习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培养学生交流表达的习惯。《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创设情景,给学生说的机会,让他们在小组里说,在班上交流汇报,甚至辩论,大胆地汇报自己的思路与见解。

3.培养他们善于倾听的习惯。把听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发言。这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是一种礼仪。

四、注重合作评价,激励合作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为每个学生发挥特长、潜能创造了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的精神。但如果失去了评价的制约,合作学习也将大打折扣,难以有效落实。因此评价就成了合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比如认读生字词,比比哪组在一分钟内快而准;朗读课文看哪一组通顺流利。这样成绩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为了小组的荣誉不能只顾自己学会,应该帮助组内成员。差一点的学生呢,来自集体的荣誉感就会使他们觉得不能拖小组后腿,应该主动学习。小组内就易产生互帮互学的好作风。当然,更重要的是教师评价要针对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不同表现、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角度和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有所进步、有所收获,都要给予肯定,让学生尝到合作的甜头,享受学习的快乐。

五、写作教学中的合作性学习。

小学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一是要体现在口头表达能力上,二是要体现在书面表达能力——作文上。学生感到作文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审题,之二是材料的收集和组织。旧的作文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布置作文题,学生独自写作,然后教师批改并评讲,把好的作文在全班表扬,或当众朗读,或贴到教室的墙上。在这种模式下,大多数学生由于发散性思维能力差,思路狭窄,见到作文题后难以和以往的知识及见闻进行有效的联想,不知从何落笔。有的学生由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集中思维能力差,要么写得平淡、干瘪,要么漫无边际、无中心、无重点。合作性学习就是要借助小组内不同素质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来克服上述弊病,使全体同学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普遍提高。

六、合作探究切忌形式主义。

一味地追求形式,而不考虑实际效果,这是违背课改精神的。试问:有的老师上课表面形式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而实效又有多少?如小组合作探究结束后由学生质疑,往往会出现近乎全班同学举手现象,如果这样,别说解决问题,恐怕单呈现一下问题都需一节课。针对这点,我就要求学生所提问题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为了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时选取一人来记录有代表性的问题,汇报时一组内派一个代表举手发问,每天小组成员轮流记录、发言,这样一周内小组每人都有机会发言,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弥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先天不足——弱势群体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总之,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小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它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指点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挖掘个体学习潜能,使他们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讲究合作学习的策略,优化合作学习的小组,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氛围,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就能不断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关于学习的作文范文第2篇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满腔热情地引入小组合作学习但是由于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和冷静、理智的思考.使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和有关教学理论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要合理分组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学前分组法和临时分组法。

1.学前分组法

学前分组法就是在合作学习前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兴趣、背景等因素进行分组,通常是4人一小组,每个小组中有1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1名学困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让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让中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发挥.让优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表现.最终形成各显其才、各尽其能、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2.临时分组法、临时分组法

就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由学生自由组合.喜欢学习同’一内容的学生或采用同一种学习方法的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这种分组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要精选内容

精选合作内容是小组学习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笔者认为,对于语文课而言,具有合作价值的内容应该具有下面的两个特点:

1.内容可具体分解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的目的。因此,那些内容可分解,即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的学习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内容有探究价值

有一定探究价值的内容应该是有一定难度,答案多样,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

三、重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对于语文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而言,特别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以便学生独立思考。

四、应分工明确

组内成员首先要有角色分工。、一般要求每个合作小组要事先选定小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其他成员或是发言人,或是辩论员,或是记录入,或是其他的角色。当然,每次合作时的角色也应该是轮换的,以便学生在不同角色的扮演中发展不同的能力。其次是任务分工。有些活动性或操作性强的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给组内成员安排不同的任务。

五、应及时指点

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IJ币应该是学生合作的引导者.通过师生合作来带动生生合作。实践证明.在学生合作学习前若教师及时指点,提出一些合作要求.如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步骤,明确合作的游戏规则.将有助于学生顺利开展合作,达到预期的合作效果。合作学习时教师加入某些小组的交流中.则可以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以利于调控合作进程.辅导学生正常开展交流。

六、抓全班交流

当完成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后.首先要反馈小组合作的结果.因此要组织全班性的交流。具体组织交流时.一般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汇报,也可以由教师指定那些在检查中发现的持有典型问题或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交流己另外,教师应及时发掘学生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些“语感培养点”,让学生在读读、议议、辩辩、演演中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

七、重激励评价

关于学习的作文范文第3篇

一、“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简介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指导观点是: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决定的因素;教学的性质决定于教学的结构;教学过程必须而且可能优化;发展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如下:

(一)培养自学数学能力

1.自学数学能力的内涵。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具有多因素多层次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②系统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③科学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2.遵循自学能力发展规律。①把学生的自学过程,分解为自学能力的释放、自学活动的进行、自学能力的评价三个阶段。②根据自学能力发展的一般特点进行培养。③按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整理、学会迁移、学会评价、学会总结、学会探索的六个层次的序列进行培养。

(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1.在教学内容方面:重组教材,实行单元教学。划分单元的前提是把知识结构与认知顺序统一起来,使知识系统出现,使学生在掌握学习内容时由“厚”而变“薄”,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建立和认识上的飞跃。划分单元的原则有:①要与自学能力相适应,力求能将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②要与知识体系相适应,建立紧密的知识结构;③要与数学学科的特点相适应,有利于思维的训练。

2.在教学形式方面:变单一班级教学为“三结合”教学。灵活运用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三结合形式。

(三)教学中灵活掌握三个环节与四种课型

1.三个环节及其作用是:以“自学”为基础,“引导”为前提,“议论”为枢纽。学生的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信息各种载体和交往中获取信息而内化的过程。议论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围绕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活动过程。相机引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地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意向,启发思维,点拨疑难,指点方法,让学生自己会学、学会,促使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有效地进行和健康的发展。

2.“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有四种基本课型。自学课: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课堂时间,学习课本,并可参阅有关资料,采取阅读、制作、观察、练习等手段进行独立钻研,伴以小组谈论,达到初步获取单元知识技能。交流讨论课: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围绕学习的课题发表意见,并对别人的发言和书上(包括参考书)的叙述作出评价。习题课: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编排一些题或题组,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引导下练习,师生评价性练习或指导学生小结本单元的解题方法技巧,锻炼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复习课:这不是原有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让学生把整体中的部分知识汇集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使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也不是只注重练习几个典型题目,而是让学生从知识总体上整理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在更大范围内建立思维结构和方法结构。

四种课型既有其独特的任务,又有其内在联系。自学课是学生集中获得输入信息和准备输出信息的阶段,交流谈论课使教学系统全部开放,各种信息及时得到反馈的阶段。习题课和复习课是自学课、交流讨论课的继续和延伸,是全面完成单元和整体教学任务的保证。四种课型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将他们有机地组合起来。

(四)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状态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力图使课堂教学有一个良好状态,其外在特征是:和谐、热情、深刻、扎实。形成课堂教学良好状态的内在因素是信赖、热爱、渴求、自信。

上述“外在特征”是从“内在因素”中迸发出的外部表现,这些外部表现又反过来激发和强化“内在因素”,被激发和强化了的“内在因素”又进一步促使外部表现更为强烈,这种连续不断的良好循环,往往使课堂教学出现高潮,它是“良好状态”取得巩固和发展的直接动力,但还不是决定因素,起决定因素的是科学的教育思想,它才是内 在因素的核心。

二、“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与合作学习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与合作学习存在着以下关系:

(一)“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有合作学习做法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的议论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围绕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活动过程;“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交流讨论课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围绕学习的课题发表意见,并对别人的发言和书上(包括参考书)的叙述作出评价。从上述两点可以看到,“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的学生议论实际上就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彼此交流、探索、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的过程,是一个合作的过程。

(二)“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的“合作过程”不是严格意义的合作学习

我们不可否认“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存在有意识的合作学习过程,但是这种合作过程还不能称为作合作学习。这是因为:一是这种议论大部分时候不能做到全员的参与,每个小组中往往是一些“小权威”说了算,甚至有些教师有时为了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而不得不利用一些“小权威”做自己的代言人;二是这种议论的管理是松散型的,每个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分工和必要的责任感,能否通过议论得出成果对参与议论的学生而言并不重要;三是这种议论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学生完全是在一种自发的状态下参与讨论;四是这种议论大部分是在教师直接干预下的议论,相比较而言学生的自主性有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有时并不能亲历学习的全过程。

(三)“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的“合作过程”可开发为一种合作学习模式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议论过程就其实质就是学生、师生之间彼此交流、探索、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的过程,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只是这个过程未能与有意地与合作学习相关思想和策略相结合,仍处在一种自发的合作状态。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将这一过程与合作学习联系起来,那么这种自发状态的合作过程便可以开发为一种很好的合作学习模式。笔者近年来的尝试正是基于这一想法,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三、“自学、交流、共享、提高”学习模式

笔者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业即参加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实验,并于1998年被评为南通市优秀实验教师,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基于以上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和合作学习关系的理解,笔者有意识地将合作学习的理念引进到“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来,并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将“议论”变为学生(师生)的自主交流和共享过程,将“引导”变为学生的自我总结与教师提炼相结合的提高过程,并兼顾大班教学的实际,引入适当的激励机制,形成了现在正在尝试的“自学、交流、共享、提高”学习模式。这一学习模式主要由几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自学

1.目的:使每个同学对所学的内容有较全面的了解、理解直至掌握。

2.方法:阅读课文,划出重点内容,学习课本例题,在自己觉得已经掌握所学内容后做课本习题和相关练习检测掌握程度(所学内容应做适当整理,形成文字材料),练习做完后统一对照答案,自主纠正错误,验检自学效果。

3.要求:自学习时要能明确学习任务,具体地讲就是本节课有哪些新念、新性质、新题型、新方法、新规律。

(二)交流

1.由主讲人汇报学习情况,讲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作业中的疑点;

2.其他成员在听的过程中可以提问并补充,如主讲人自己不明白的内容可请其他组员讲解,但讲完后自己必须复述一遍;

3.由记录员记录本小组学习的要点,以备集共享时进行汇报(准备专用笔记本进行连续记录);

4.小组共商集体共享汇报材料;

5.发言人在组内进行模拟汇报;

6.在交流的过程中如果有些问题不能形成共识,不允许进行激烈的争论,而应留在共享提高时提出来集体讨论。

7.监督员负责监控交流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共享

1.指派一个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必要时可到讲台上讲解、板书),每节课按各组序号轮流。有时也可跟据实际情况在一堂课安排几个小组分别就各个主题进行汇报;

2.其他小组的发言人进行质疑、补充,如无内容补充则必须表明本组成员学习情况于发言小组完全一致;

3.采用随机方式(摸标有组号的小球)请其它小组补充或纠正相关内容;(每个小组在一轮之中只有一只机会,若还有补充则须在第二轮进行。)

4.各小组的记录员记录其他小组与本组不同的内容(包括主讲人和补充小组的内容)

如学生的汇报有误或不够全面又没有小组能纠正或补充,教师应及时纠正和补充;

5.各小组的发言人回报结束后应再给其余同学一个机会,以便对在共享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想法进行汇报。

(四)提高

1.由学生对在共享阶段所汇报的学习情况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2.由教师跟据具体情况协助学生对合作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概括提炼。

四、“自学、交流、共享、提高”学习模式的实施

(一)自学

自学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获取、加工、理解知识的过程,是自主发现问题的过程。自学是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保障,是进一步交流的基础。“一个空洞的大脑是不能进行思考的”,同样一个空洞的大脑也是不能进行交流的,因此要充分认识自学的重要性。学生的自学尽管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但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好必要的指导工作,因为自学习绝不是放任。因此,在自学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会学生读书;2.教会学生模仿;3.教会学生查阅资料;4.教会学生整理;5.教会学生提炼;6.教会学生记录。

(二)交流

交流是合作学习的核心,是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的过程,同时也是自己再一次整理思维的过程;交流是听取他人意见并与自己的想法进行对比、碰撞的过程;交流是质自己之疑,问自己之难,解自己之惑的过程;交流是在众多的思维碰撞中提高自己的过程。交流过程中教者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会学生表达;2.教会学生倾听;3.教会学生质疑;4.教会学生尊重;5.教会学生尽责;6.教会学生总结。

(三)共享

共享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学习小组将学习成果向全班展示的过程;是对他人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学习成果进行不断修正、补充、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组织织者、引导者、鼓励者、促进者、学习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跟据课堂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发挥主导作用;2.交给学生权利;3.体验学生成功;4.捕捉思维火花

(四)提高

提高是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概括与提升,是教师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是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是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最后一道屏障;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提高过程中教者要做到以下几点:1.坚持水到渠成;2.促进教学相长;坚持能力迁移3。

五、“自学、交流、共享、提高”学习模式反馈4

在合作学习开始阶段(大约两周时间)和开展合作学习一学期结束时,我用同样的问卷对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前测时是126人,后测时是125人,其间有一人转学。

通过对上述调查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合作学习正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着学生的学习。

(一)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明显提高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自学能力明显提高;2.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提高;3.学生的辨析能力有所增强;4.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改善。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1.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所增强;2.学生的成就感有所增强

(三)学困生的学习状况没有明显的改善,主要原因为:1.学困生的自学能力差,自学时不能获取最基本的知识;2.学生困生的表达能力差,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见解;3.学困生的理解速度慢,在有限时间内不能接受相应的信息;4.学优生(小组长)的讲解缺乏方法和艺术,学困生在交流中除了接受现成的的结论外很难获得有价值的东西。

(四)对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明显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笔者通过下表来说明合作学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从上表的数据和分析中不难看出,在合作学习开展前,实验班三门学科与全校平均水平相比都有明显差距,在合作学习开展一学期后三门学科与全校平均水平相比均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数学成绩以经超出了全校平均水平。

通过计算相关系可以发现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的相关性正在增强rr1=0.23, rr2=0.37 ,英语学科与数学学科的相关系数为rr1=0.59, rr2=0.43,从现象上看相关性有所降低,实际上笔者觉得相关性还是增强的,因为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难度太小,平均分竟然达到92分以上,使得第一学期的相关性好像高一点,如果排除了这一因素,笔者相信相关性一定是增强的。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合作学习已经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产生了积极影响,道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合作学习的开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增强。

关于学习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小组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语文学习对学生来说,更需要一种群体的合作精神。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重视和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模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从而深受广大语文教师和小学生的喜爱。但由于我们认识上的不足,在具体操作时出现了不良倾向,存有以下问题。

1.1组合缺少科学性,内容缺少实用性

合作学习,一般就是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其中在生生合作中,有些老师分组太随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小组成员的组合上没体现出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因此可能有的小组能力较强,有的小组差一些,这样组合不科学很容易失去平衡。而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方面,现在有些教师是为了形式而合作,许多没有合作必要的问题去让学生合作学习,摆空架子,缺乏实效。

1.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在合作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显然更多,代表汇报的现象多。好学生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另外,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

1.3学生间合作关系不协调

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合作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部分学生的性格独立而又自私。

1.4教师评价重整体、轻个体

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发展。这种片面评价在目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比较普遍。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合作学习的习惯

2.1精心设计、有效讨论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吃透教材,对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正确的判断。需要分组讨论的一定要分组讨论,不需要分组讨论的,不能为了表演作秀而讨论。要对合作内容、自主学习、环境氛围、交流反馈、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时,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讨论。为了避免讨论成为优等生的个人表演,可以丰富讨论的形式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也可以每人独立思考,选出一位成员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家再发表见解,更可以互相提问,再共同讨论。这样的讨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有时效性,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

2.2适时引导,参与调控

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与合作学习之中。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地展开。教师要及时地诊断与处理问题,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是全体小组成员“动”起来“活”起来。教师还要下组参与学习讨论,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机制,调整学习时间,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2.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上的时间就是知识、能力、本领。而在学生学习小组活动时,教师不能吝惜时间。如果每一次都是在学生学习兴致高的情况下教师无情地要求停止,长此以往,学生对小组学习活动就会失去兴趣。教师要想组织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去发表自己的意见。作为教师,不要在这时担心学生花费了很多时间。要注意的倒是怎样培养好学生学习小组活动的习惯。我想在良好的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下,学生会珍惜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绝不会浪费时间。即使有时遇到一两组没有及时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师可在下面做轻声地提醒,也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明由于时间关系,下课后可在与同学或教师交流。这样既顾全了大局,没有浪费大家的时间,也没有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反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欲望。

2.4培养合作意识,教会合作技能

学会与人合作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由于受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影响,加上年龄特点,小学生不容易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也缺乏与他人沟通、维持人际关系的技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将合作的技能教给学生,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使其养成一种合作习惯的同时,具备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结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它是一种便于操作、效果较好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人人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合作、参与,使一贯说教的语文教学课堂活跃起来,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洁.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中).2011(05).

[2]卢子娟.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11(40).

关于学习的作文范文第5篇

一、在常规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1、课前预习中的优差合作。学生在课前进行成功的预习,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通常情况下,中等以上的学生一般都能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而一些基础较差,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则往往难以完成。我就把优等生和差生进行合理搭配,分成几个相对固定的合作小组。对小组内的优生和差生分别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由于优生基础扎实,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较强,帮助和带动了差生的学习,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合作小组中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氛围是宽松的,不仅提高了差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促进了优、差生之间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

2、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精心选择安排合作的内容,准确把握师生合作的最佳时机。在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出现争议的时候,在学生考虑不够细致全面的时候,在学生遇到疑难无从下手的时候,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和学生共同合作,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例如,在学习鲁迅《故乡》一文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在外貌和精神状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由此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联系鲁迅其他作品中的中国农民形象,谈谈鲁迅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认识有何变化?这些问题单凭学生是很难独立解答的,应该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展开讨论,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合作来解决。

二、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