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算化教学

电算化教学

电算化教学

电算化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谈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

收录日期:2014年1月10日

项目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尝试,是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部分,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会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

一、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环节

项目教学法,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结合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总账系统项目”的任务“记账凭证处理”,介绍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环节(教师每学期初最好对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

1、确定项目任务。对于会计电算化“总账系统项目”的任务“记账凭证处理”,教师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项目任务:每一组学生阅读 “总账系统项目”的任务“记账凭证处理”的内容,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修改和审核方法后,共同编写某企业适当的、合理的经济业务,根据本组编写的经济业务填制、修改和审核记账凭证,相关会计人员进行签字,然后在电脑上对本组的成果进行保存。

2、组织项目实施。教师要给每个组分配任务,然后引导每小组的学生制定本小组的会计电算化的项目行动计划,确定工作的目的、步骤和方法。制定会计电算化项目计划后,教师要组织每小组的学生共同实施计划和完成会计电算化的项目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好要进行恰当的组织、指导和启发。

3、组织成果展示。会计电算化项目任务完成后,教师要组织每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经济业务和记账凭证,每小组组长要对项目成果进行介绍交流,写出小组工作总结。

4、师生共同评价。每小组展示成果和完成汇报后,教师最好和学生共同评价项目成果,由学生个人、项目小组和教师分别进行评价。

二、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形成职业能力。但是,当前中职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1、教师的素质不能满足项目教学的需要。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需要大量跨学科的知识,这与传统上对老师的工作要求差距较大。实践中,很多教师刚大学毕业就走上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岗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且缺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缺乏与项目教学相适应的教材。由于现阶段还缺乏成熟的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教材,教师只好自己按照教学目标设计项目。这就要求老师要从章节式的教材中选用具体项目,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计划、组织教学内容,工作量和难度都极大,从而影响了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效果。

3、硬件建设难以满足项目教学的需求。开展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对学校的软硬件环境要求较高,学校应有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但在现实中很多中职学位由于准备不足,不能保证每个教室都能成为电教室,这给教师的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带来许多不便。许多学校虽建有的电子阅览室,但没有配备数量足够的、功能先进的电脑,难以满足够学生上网查询资料的需求。

4、考核方式重理论轻实践技能。多数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考试实行一张理论试卷定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只能考查学生对电算化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无法验其电算化实际操作水平。导致理论与实践相互脱接,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学生个人需求脱节,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会计电算化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进行中职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考核改革是当务之急。

5、学生素质不适应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由于从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一贯被动的学习经历,学生们习惯了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如果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运用了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性,反而会让他们觉得无所适从。而且,个别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在进行小组配合时,这部分学生会有依赖、懒惰的思想,甚至滥竽充数,影响了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效果。

三、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改革建议

中职会计电算化的项目教学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如下建议:

1、加大对师资力度培训,确保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取得实效。中职学校应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引导教师积极拓宽知识面,积极参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实践和学生学习实践。教师本人跟班到企业,深入企业,在原有会计电算化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和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需要,大胆创新,大胆跨出学科界线,刻苦认真再学习。教师必须具备完成一个会计电算化项目所涉及到的所有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能够寻找到适合的、用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项目,能涵盖会计电算化学习领域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以应对学生的各种未知问题,使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过程能够在教师的控制之下。

2、按照项目教学的要求,开发会计电算化教材。为了确保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中职学校最好要对现有会计电算化教材进行改革。中职学校应根据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组织人员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电算化实际需求的基础之上编写一些针对性强、适用性好的会计电算化项目教材,具体的讲,新的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教材最好是把全书分成若干项目,每一个项目再分成若干个任务。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项目可分为会计电算化入门、建账、总账系统、工资系统、应收系统、应付系统、固定资产系统、UFO会计报表等八个项目。其中,对于会计电算化“总账系统项目”又分为了解总账系统、总账系统初始化、记账凭证处理、出纳业务处理、账表处理、期末账务处理等6个任务,从而教师可以引导让学生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交流项目成果和评价项目成果。

3、完善教学环境,为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提供保障。学校要加强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投入,为学校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使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能够取得实效。学校应设立专门的管理员和维护员岗位,由其负责多媒体电教设备的使用、保管、日常维护维修工作,从而能够确保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

4、改革评价体系,完善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考核办法。为了确保项目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施,会计电算化考核成绩最好要包括阶段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每一个项目要进行一次阶段考核,共进行八个阶段性考核(项目中的每一任务也要进行小考核)。期末进行期末考试。笔者建议,阶段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8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核计算公式如下:

会计电算化考核总成绩=阶段考核成绩合计×80%+期末考试成绩×20%

在实施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同时,教师最好重视建立平时考核标准,平时考核分为分阶段目标、分任务过关的方式,注意任务的平时考核,考核中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同时掌握专业技能。结合会计电算化技能鉴定的相关标准,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使学生在实训时及时了解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技能标准,让学生有目标,找差距,比学赶超。

项目教学模式下的会计电算化考核评价内容最好与 “知识、能力、素质”的中职教学目标一致。评价标准要分为知识3个方面,能力5个方面,素质3个方面,共11个方面细化,分成“优秀、良好、一般、较差”4个等级进行量化,制成表格评价。会计电算化的项目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操作,应提高过程的权重,应从师生、小组、班级多方面进行评价。

5、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计电算化项目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要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挑子。过难的会计电算化项目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过于简单的项目缺少挑战性,会让学生觉得没有新鲜感,从而缺少成就感,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学应重点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我们的会计电算化的项目教学中,一次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和难度不宜过大,要边做边学,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手上做到的结合起来,头脑里就会有东西,就会思考,就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的信心就会增强,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中职学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电算化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6)11-0059-02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日益深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岗位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高校均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必修课。如何通过改革以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就成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本文认为应朝着“六化”,即教学目标定位科学化、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课程内容学习网络化、考试方式无纸化、考试阅卷自动化、教学实践体系化等方向发展。

一、教学目标定位的科学化

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主要取决于合理、科学的专业培养目标,而合理、科学的专业培养目标应建立在科学的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及其发展方向上。当前,从各版本的会计电算化教材上看,其教学目标主要有3类:一是操作型,侧重于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以及某种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二是设计型,侧重于介绍会计电算化系统各个模块的基本实现方法;三是操作设计型,是介于操作型和设计型之间的教学目标。

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各高校的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笔者认为,由于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教学目标定位依据主要是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并随着岗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以我院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为例,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定位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对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相应的教学内容是主要介绍某一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看,这一教学目标导致学生3方面的能力不足:缺乏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常见的系统维护能力;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足;对其他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较差。为此,我们将教学目标重新定位为: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为基础,以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为主导,以学生自学能力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相应的教学内容安排是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不同蓝本会计软件的操作比较、作业设计、实践教学等内容。经过实践,不仅解决了原先教学目标定位不尽合理所存在的问题,而且学生的电算化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等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二、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讲授法主要是由教师给学生讲解课程知识点。演示法主要是教师将会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计算机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实验法主要是学生通过上机实验的方法学习和把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指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计软件的常规操作顺序是沿着“账务系统初始化一凭证处理一账簿处理一报表系统初始化一报表编制”等业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但在运行会计软件中碰到例如完成资产负债表编制后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时,分析其不平衡原因按照会计软件常规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即“报表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账簿处理是否错误凭证处理是否错误账务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掌握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作业设计教学法”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过的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业务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设计一套作业题(即模拟企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经济业务资料),并通过上机实验不断修改完善,最后要求学生提交作业设计的纸质打印文稿、电子文稿、运行作业所产生的账套备份数据等。作业设计可以小组或者个人独立方式完成。实施作业设计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包含会计业务手工处理方法、电算化基本知识、会计软件和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方法等);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可以使学生深刻了解会计电算化数据关系的联系性,正确把握会计软件操作的关键要领和精髓;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方式方面,可以采用班级授课制,整个教学过程全部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做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彼此相互帮助,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能较快地掌握课程知识点。但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仍居于主导地位,其弊端是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应打破以往课堂教学上教师讲授为主的常规方式,实行课堂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此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应创造条件采用网络教学方式,利用校同网平台,师生共享校园教学网上的信息资源。

在教学手段方面,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中,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音像系统等多媒体设备,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引入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授、实务操作演示、案例分析等。在这个教室中,教师和每个学生各拥有一台电脑,教师利用教师机通过多媒体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可以控制学生机(如广播教学、学生演示、屏幕监视、分组教学、文件分发、作业提交、视频直播、远程命令等),学生机可以进行电子举手、自动接收文件等。采用这一新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的意义是:有利于会计教学的规范化、标准化: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控制教学活动,教学更直观、高效、准确: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单调枯燥的语言叙述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学生的辅导工作。

电算化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通用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在会计业务核算与会计实务管理工作中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科技论文。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如何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谈几点想法与体会。

1.加强《会计电算化》的上机实验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操作能力。强化上机实验是真正学好本课程的关键,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技能。我校会计电算化实验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使用按照某个具体财务软件编写好的一套会计电算化实验数据;第二阶段,练习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的转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中使用过的实验数据改编成一套适合某个具体财务软件的会计电算化实验数据,上机实验。科技论文。

1.1选择合适的会计电算化实验教材

实验教材是决定实训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要选择适用于中职学生使用的高质量的电算化会计实验教材。讲授会计核算软件知识时,要结合具体财务软件和典型会计业务,模拟某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利用某种商品化财务软件进行处理,以账务处理系统和报表处理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系统。

1.2主要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不能只包括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还应该包括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存货核算系统,应收应付系统等。

1.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初始化设置是会计电算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以后正常工作的关键一环。初始化设置的很多内容一旦确定并投入使用,将不能更改,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初始化设置时一定要多加注意。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实验资料的具体情况,按照实验的总体设想进行初始设置。例如,准备科目的编码时,教师按照编码的原则、会计业务资料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编制会计科目体系,确定科目的编码、名称、级次。

2.总账系统的日常账务处理。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模拟实验资料的日常经济业务逐笔输入账务处理系统,进行审核、记账、查询。根据资料的具体情况,设置常用摘要、常用凭证。审核凭证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更换有审核权限的操作员进行审核。

3.自动转账分录的设置和生成凭证。这一部分是总账系统的难点,特别是自动转账公式的设置。根据业务性质,有的自动转账凭证要在一些业务处理完毕后才能生成。

4.总账系统的月末处理,主要是结账。

5.工资核算。在做工资系统自动转账凭证编制和传递时,应提醒学生注意:自动转账凭证编制工作要在当月工资业务处理完毕,并将工资数据汇总后才能进行,工资转账凭证传送必须在账务系统每月结账前进行。

6.固定资产核算。

7.存货核算。难点是存货的业务科目设置和凭证的生成。

8.编制会计报表。报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会计报表的手工编制方法,熟悉模拟实验资料,这样才能编制出正确的报表系统的计算公式。本部分的难点是报表计算公式的设置,开始时可先采用软件提供的引导输入方式生成计算公式。教师要向学生解释报表公式的含义,以便学生理解并掌握。

1.3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与会计电算化实验的转换、对比

学生在手工会计的模拟实验过程中,已经做出了手工会计核算的汇总表、账簿、报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中使用过的实验数据改编成一套适合某个具体财务软件的会计电算化实验数据,把手工会计模拟实验资料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增加账套、操作员、科目编码、辅助账、查询、自动转账、报表及工资表计算公式等财务软件实验资料。

把手工会计实验中所用到的资料财务软件进行实验,练习了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的转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对会计电算化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2. 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实施教学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的广播教学功能,可以将教师机的电脑屏幕及语音等多媒体信息实时地传送给学生。在广播教学时,学生机完全接收教师机的屏幕,并且键盘被自动锁死,此时学生不能自行操作,只有等广播教学活动停止后,将学生机切换回原来状态下方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边学习边实际操作。例如,在开始建立账套时,一般学生对过程都不是太清楚,此时教师可以在操作演示完后停止屏幕广播,让学生立即操作,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再继续进行广播教学。

在广播教学中,可以允许学生电子举手提问。只要学生机一按电子举手按钮,在教师机屏幕上该学生机就会立即显示一个举手的标志,教师看见后即可回答学生的提问,这样教师在不离开座位的情况下就可以解答学生的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时地将某个操作很好的学生的屏幕及声音转播到其他学生机上进行演示操作,这样增加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感,同时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实施会计电算化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室对时空的限制,既实现了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又符合电脑教学轻松、互动的自身特点。它不仅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是一次教学方式的飞跃。

3.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1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在《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提醒学生总结操作方法,归纳实验规律,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科技论文。在会计电算化实验中,对出现的各种软件、硬件及网络故障,教师不能仅着力于亲自对个别故障进行排除,而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故障现象,看懂计算机屏幕提示信息的含义,讲明可能导致该故障的各种原因和故障解决方案。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知识的积累,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能熟练的驾驭计算机。能在将来的实际会计工作中,灵活运用身边的计算机及网络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3.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财务软件的操作实验中,为了避免出现“老师没教过就不会”的情况,学校要有意识地安排两三种市场占有率高、影响力大的财务软件进行重点教学,如用友、金蝶,通过两三个财务软件的学习,使学生不仅会操作一两种财务软件,而且要掌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原理。这样做对于提高学生的操作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是很有裨益的。

3.3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目前,财务软件在企事业单位使用得已经相当普遍。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亲自参加社会调查,加深了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相关内容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水平较高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实际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或者提供一些来自于单位的、社会的专业需求信息,以利于学生将来就业。

4. 参加财政部门的会计电算化知识考试

各省市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电算化考试已经开展多年,目前有初级和中级,通过者可获得相应等级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合格证。初级合格证是取得“会计执业资格证”的条件之一。我校已经连续多年在开设本课程的学期中,组织学生参加当地财政局的会计电算化知识考试内容,全部取得了《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合格证》。

5. 调整考核方式

过去采用的主要依据理论试卷评定学期成绩的方式,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上存在较大的弊端。应该调整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采取按理论考试、实验考核和平时表现综合评定成绩,重视实验考核。

《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应特别注重实验内容,侧重能力的考核。在平时的实验中,加强实验过程考核,注意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和学习态度,使考核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的实际掌握情况,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电算化教学范文第4篇

1 针对中职生对电算化的认识不足,教师应让他们明确会计电算化人才市场现状,增强其电算化意识

1.1 电算化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稳中有升。

根据国家的宏观调控,中小企业数量急剧增加,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长;电子商务企业、网上公司、中介服务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的兴起,导致会计处理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电算化的企业覆盖面和升级率在急速扩大。同时,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也在不断扩大。可以说,电算化现在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

1.2 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

目前,市场上相当多的企业非常看好“拿出去就能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由此,中职会计教育目标应确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报税与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财务控制税务处理、审计查证业务的基本技能,熟悉计算机数据库语言和微机系统维护技术,能运用计算机熟练处理会计业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3 会计职业准入制度成为确认会计人才的门槛。

我国《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财政部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此作出了全面规定。今年又出台新的规定:2013年7月以前考取的珠算证到2014年3月前还能用,之后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时必须提交电算化证。因此,中职电算化教育势在必行。

1.4 我国会计改革迅速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断推陈出新,迫使企业需要大批掌握新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2 教师应让学生明确会计电算化同传统手工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其自信心

2.1 主要联系 :

系统目标一致;采用的基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一致;都要遵守会计和财务制度,以及国家的各项财经法纪,严格贯彻执行会计法规;系统的基本功能相同;都要保存会计档案;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相同。

2.2 主要差异比较:

2.2.1 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有差异。

手工会计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账,登录余额等;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且带有一定的难度,其内容主要有会计系统的安装,账套的设置,网络用户、操作员及权限的设置,软件运行环境的设置,科目级别与位长的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

2.2.2 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

在手工会计中,由于手工核算的限制,将账户分设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仅设到三级账户,此外,再开设辅助账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而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的工作,科目的级数和位长设置因不同的软件而异,有的财务软件将科目的级数可设置到6级以上,完全满足了会计明细核算方面的需要;科目设置成中文科目与一一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同时显示,大大简化了工作量。

2.2.3 账务处理程序上存在差异。

手工会计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等,对业务数据采用了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的操作方法,通过多人员、多环节进行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手续,以减少舞弊和差错。而在会计电算化中,一般要根据文件的设置来确定,常用的是日记账文件核算形式和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种核算形式,对数据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法。

2.2.4 账簿格式存在差异。

在手工会计中,账簿的格式分为订本式、活页式和卡片式三种,并且对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而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由于受到打印机的条件限制,不太可能打印出订本式账簿,因此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规定,所有的账页均可按活页式打印后装订成册;总账账页的格式有传统三栏借贷式总账和科目汇总式总账,后者可代替前者;明细账的格式可有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等。

3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电算会计记账方法的分析,让学生明确现行的各种会计软件具有模拟记账、实时记账、成批记账、跨月记账和恢复记账等几种功能

4 中职学校应构建并实践了符合会计职业要求的“43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4.1 4个专业核心技能:根据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提炼4个专业核心技能,包括 会计核算(手工核算和电算化核算)技能,成本核算技能,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技能,报税与审计技能。

4.2 3种工学结合方式,做到“学中做”。由此最好设置三类会计专业课程:

第一类为技能基础课,主要介绍一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会计信息系统(ERP软件)的模块划分和数据联系。

第二类为技能核心课程,主要介绍目前我国主流财务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重点选取两种软件(如用友和金蝶)进行比较教学,可将其分为财务系统应用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应用技术两门课程,使学生学习由浅入深,掌握财务软件应用的一般规律。

第三类为技能拓展课程,以学生自我实践为主。可以以综合实训的形式开展小企业ERP系统实施训练。其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系统实施能力。同时开设计算机软硬件安装与维护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4.3 2个证书:结合会计职业的特点,将学历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获取“双证书”:会计专业毕业证书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5 中职会计师资要求

目前,中职学校已普遍重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要求教师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这方面我校的成功作法是:

5.1 制定激励措施,鼓励专业教师获取“双师”证书。

一方面,学校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参加国家财政部历年组织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税务师、经济师等考试,获取法定的资格证书;另一方面,获取证书的教师再到企业或业务对口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锻炼一个月以上,真正达到“双师”素质。目前,23名会计专业教师中具备“双师”证书的“双师”型教师是12名,达52%以上。

5.2 聘请在职的社会财税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目前,我校分别从财税管理部门、财税中介机构和企业聘请了多名兼职教师,职称是中级会计师,职务是会计主管、财务经理等。

电算化教学范文第5篇

一、会计电算化与行动导向

1、关于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专业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其学习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为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践和运用能力,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时,不仅要对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还应积极调动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的目的。

2、关于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和学生共同确定所要进行的行动产品并给以指导,学生则通过积极主动的系统化学习,使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在一起的这样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积极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其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以及创新性的思维能力。

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这一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当中注重的是对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和角色的扮演,以及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管理的自主学习。教师在讲授会计电算化知识时,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将会计专业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应积极实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按照每个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差别化的教育,根据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给以不同的规定,并将层次不一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进而通过学生之间进行团队合作来学习。在各个学习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小老师,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学习、团队的合作与交流以及进行动手操作,从而使得学生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其实践与专业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实施

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指的是在完成教学之后,教师期望教学活动达到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最终达到的效果。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对电算化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时,其中包含有相当多新的操作内容,如果想要让学生通过手工方式进行核算工作,教师必须要借助任何可能有效地教学方式,并且要使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得到明确。

2、教学任务明确。教学任务的明确有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根据具体的问题创设教学环境,并使有关的专业知识点渗透到教学任务中,使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掌握专业知识并使专业技能得到培养。通过教师对教学任务的灵活设置,使学生原有的求知欲和对学习的热情更加强烈,从而使教学质量在轻松融洽的教学情境中得到提升。

3、设置教学情境,实行角色扮演。对会计工作的岗位进行划分和轮流实训,并使学生清楚岗位的分工情况,在这一过程当中,一是应要求学生必须按规章流程进行工作,首先创建帐套然后对其进行初始化操作,之后将记账凭证出入进去并对其进行审核,接着进行登记账簿的流程,最后编制完整的报表;二是在财务软件中,应规定学生必须给自己设定特定角色,并根据要求完成角色的实验任务。在进行角色划分和完成规定的实验任务的整个过程当中,在一定实验阶段,应指导每个小组进行内部之间的相互点评,将角色进行划分并扮演,可以让学生清楚自身所扮演角色的工作流程和权限,并了解相应的工作规范,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规章制度,从而使其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得到增强,自身实际的工作能力得以提高,进而使团队之间加强相互交流和协作能力。

4、评价学习效果。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就是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自评和互评,或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点评,来指导学生进行总结以及知识点的归纳,使学生反思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小组内部的自评具有表现性质,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可以使他们相互之间进行借鉴和探讨,并从各种见解中得以使其学习任务与目标更加明确,这种评价方式具有讨论性质;教师恰当的点评则具有指导的意义,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其解决问题使用的不同方法给以肯定。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不仅是提高实践能力,进行总结的至关重要的阶段,还是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极其重要的阶段,通过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教师也可以实时地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