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资产减值损失

 

一、资产减值及相关原则概述

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所取得的或者加以控制的资源。资产减值的本质是资产的现时经济利益预期低于原记账时对未来经济利益的评估值,在会计上体现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历史成本,这种差异源于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根据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当资产发生减值时,财务会计应当正确反映资产的减值,其实质是对减值资产按减值后的现行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当企业的未来可预期经济利益高于账面成本时,记录为一笔资产减值损失。与资产减值会计相关的会计原则主要有两个:一是资产减值会计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修正,如今,通货膨胀的存在增加了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减值会计是针对现有的环境和条件提出来的,是基于历史成本计价模式的重大突破;二是资产减值会计是对稳健原则的应用,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滋生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经营风险的不断增大,就需要更加广泛深刻的运用稳健原则,稳健性原则要求企业正确地反映风险,以有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资产减值会计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二、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常遇到的问题

1.上市公司财务预测能力较低

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对于现金流量预测缺乏经验,预测的可靠性低,证监会曾先后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提供3年至10年期的盈利预测,结果都不理想,结果只能把盈利预测列入自愿披露的信息,究其原因主要体现上市公司的财务预测能力偏低。

2.弄虚作假层出不穷

在中国证券市场取得重大发展的十多年中,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屡屡出现论文格式模板。2001年,爆发了银广夏、麦科特等多家上市公司造假案。在每一份虚假财务报告的背后,都附带着一份由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虚假审计报告。

3.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低,操作能力受到局限,缺乏洞悉市场信息的能力,对于错综复杂的资产减值问题,一些会计人员有心无力,这就影响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实施的效率资产减值损失,也让我们必须加快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达到要求。

4.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健全

现在大多数上市公为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这使得所有者缺位,对经营者的约束力小,企业形成不了一个健全的监管约束经营者的机制,会增加经营者为获取自身的利益而利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进行盈余操纵的机率。

5.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不合理

上市公司受其利益的驱动性,通常会千方百计地寻找新的利润操纵手段以逃避市场的监管,从而达到上市、“保牌”、“摘帽”、“扭亏增盈”和增发配股等多重性目的,且在相关信息披露时会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和内容予以披露,利用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及其他减值准备的计提操纵利润。

(二)上市公司资产减值问题的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完善

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在经济发展程度不足以形成一个统一的交易信息系统,便不能取得具有实际意义的预期未来收益信息。这使会计人员在考虑资产减值的因素时,不能获取可观的估计数据。而且在多变的当今环境下,公司的运作,经营状况不稳定,偶发性因素较多,因而在市场上要获得准确的信息仍需时日。

2.外部审计监督力度不够

注册会计师是会计外部审计监督的主要力量,它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力度还不够,这主要是由于注册会计师制度的不健全,会计师聘用、轮换制度尚不完善,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资产减值损失,我国还缺少给予注册会计师支撑的专业审计准则。造成我国独立审计报告失真的原因很多,其中,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外部审计制度的固有缺陷,是造成审计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

3.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高层次会计人才匮乏,而低学历或无学历的会计人员还占有相当大的比率,有的甚至没有受过专门的会计教育。虽然他们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是由于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新的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实施,一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实际工作的需要。有的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对政策法规的运用和业务处理不够准确,导致业务处理的估计、判断偏差较大,会计信息失真。另外,我国会计专业教育对会计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对一些会计人员的营私舞弊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还有些会计人员不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法制观念淡薄论文格式模板。

4.上市公司治理机构不完善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上市公司会计行为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有明显的缺陷。一是在授权审批控制时没有做到按资产减值准备额的大小进行分级审批和审核;二是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的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工作没做好,有时原始数据的提供、计算和审核都是同一批人完成;三是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的审计监督弱化,真实有效的信息并未反映在财务报表中,而是为了上市公司自身利益进行编制。

5.会计政策选择权的运用不合理及减值准备披露的透明度不够

很多企业并没有正确运用《企业会计制度》赋予的会计选择权资产减值损失,而是将其视作了利润操纵的机会,往往利用会计选择权重组“报表业绩”,违背了资产减值会计相关规定的初衷,造成了股票市场资源的不良配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不高,也没有在改变会计方法和原则时详细披露其改变对利润的影响。

三、上市公司资产减值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

有效的信息和价格市场是顺利实施资产减值准则的重要保障,它可以使企业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市价得到公正合理的确定和公开。健全和发展我国的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就必须健全和发展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等,进一步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报价系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公正合理的信息,使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具可操作性,提高信息的客观性和公允性。

(二)强化外部监督作用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公司年度报表中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具有鉴证作用。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该评价资产减值准备所依据的资料、假设及计提方法;检查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批准程序;比较前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数与本期实际发生数;复核资产减值准备的正确性;评价资产减值准备披露的充分性。在审计工作报告阶段,注册会计师依据审计证据所估计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列示有差异时,应判断差异是否合理。只有加强外部监督才能更好的规范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

(三)增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应结合资产减值规范规定的计量标准,正确确定资产减值的数额,并及时通过会计记录反映在会计报表上,使报表使用者及时了解企业资产的实际状况,以做出正确决策,这都要求上市公司的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判断能力和综合能力,会计人员应自觉、自动去学习、思考、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来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来适应会计变革的需要、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水平资产减值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中更多注人了会计人员的主观因素。这需要会计人员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需要会计人员的自觉主动性资产减值损失,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家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上岗要求、后续教育等方面进行规范。

(四)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机构

公司需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组织体制和管理机构来行使决策、管理等权利,承担责任,相互监督和约束,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机构是很重要的环节论文格式模板。加强所有者的控制权,真正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改变股权过于集中的局面,形成国有股权适当分散持有、国有股权人间有效竞争、相互制衡的国有股持股结构。通过激烈竞争的外部市场,形成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外部监督,使其因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而去监督和约束经理人,这样能提高上市公司动作的自律性和自觉性,还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五)加强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信息披露和减少人为因素

在准则中尽量采用定性与定量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减少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主观性差异,减少资产减值确认与计量的人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主观上有目的的操纵利润行为。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应该尽可能明确资减值会计政策的选择权,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计提比例更先进、更科学,严格限制可能导致会计信息模糊和失真的处理方法,尽可能缩小会计人员人为估计和判断的范围,避免企业执行会计政策的主观随意性,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人为的估计和判断资产减值损失,加强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信息披露。

结束语

由于新准则有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减值迹象要求明确,以及计提的减值不得转回等特点,所以对上市公司的利润和会计信息都有重要影响。不得转回的规定,符合上市公司监管现状,也是我国在赋予企业资产减值会计选择权的谨慎性体现,但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仍存在许多问题。影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有关问题,不仅仅是准则因素,更重要的是制度因素。因此,要上市公司真实地计提资产减值,一方面是技术问题,有赖于公允价值的研究;而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与管理者的诚信问题,这就有赖于整个社会、企业和广大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相结合,不断的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规范和完善资产减值会计。

参考文献

[1]苏澜.典当企业2010年将执行新会计准则[N].商务时报,2009(6)。

[2]郭恒泰.试论我国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J].财会研究2008(2)。

[3]赵莉.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沈阳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4]例茜.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资产减值损失范文第2篇

新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

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该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其适用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对于流动资产如存货、短期投资、应收款项等的减值问题由其他的准则来规范,这些资产当确认的减值损失又得以恢复时,可以转回资产减值准备。

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

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计算的当期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如果高于已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应按其差额补提减值准备;如果低于已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应按其差额冲回多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但冲减的资产减值准备,仅限于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冲减已提的减值准备”。这给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留下了机会,许多公司利用其中的漏洞进行一些行为来调节利润,造出假象。常见的手段有两种:一是在本年大量计提减值准备,使本年表现出亏损的现象,到了第二年一下大量冲回,表现出盈利的现象,就造成了扭亏为盈的假象;二是在某一年大量计提减值准备,而在后面几年逐渐转回,逐年增加利润,就造成了企业利润逐年上升,业绩逐渐上升的假象。针对该情况,新准则制定了“资产减值损失一旦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该情况的发生。

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

新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有许多相似之处。(1)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同样在国际会计准则中也有“由于资产减值的转回而增加的资产账面价值,不能高于资产减值以前年度没有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时的账面价值”这条规定。(2)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国际准则中有“主体必须在每个资产负债日判定是否已有迹象表明以前年度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再存在或已减少,如果有迹象,主体必须估计该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的规定。(3)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降至可回收金额,减少的金额即为减值损失。而在国际会计准则中也有“主体在最后一次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后,只有在确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中所使用的估计发生改变时,才能冲回以前年度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此时,资产的账面价值调至其可回收金额”的规定。由此可见,我国新准则与国际准则还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已逐渐与国际接轨,与国际上的差异也在逐渐缩小。

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待完善之处

一方面,新会计准则仍无法完全避免企业进行利润操纵。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定,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但这只是针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一些长期资产,对于流动资产如存货、短期投资、应收款项等并不受其约束,还是能够在以后的会计期间转回。另外,由于固定资产等一些长期资产是随着使用年数的增长逐年折旧或摊销,如果发生资产减值损失,其折旧或摊销是按照其发生资产减值损失后的账面价值来计算,有些企业在某年大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之后年度的折旧费或摊销额减小,从而在以后年度实现利润增加。还有企业在变现如固定资产之类的长期资产时,套取一定的利润,因为在资产变现时,是按照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之前的价值来转回,由此,企业可以在当年大量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然后在此项资产变现时,通过处置该项资产获得大额利润,造成变现当年大量获利的现象。

另一方面,新会计准则无法准确地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当企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即表明资产发生了减值,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并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然而,当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再次发生变化,如增长时,其账面价值就应增加,应将已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中的部分返回,这样才能准确地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但新准则中不允许将长期资产已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再次转回,这就造成了资产的真实价值不能如实反映。

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改进建议

首先,加强政府以及一些监管部门对企业信息披露的要求。信息披露是指公司或企业以公告书、说明书或临时报告的形式,把公司及与公司相关的信息,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的行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企业对于资产信息披露的要求,要求企业公布更多的公布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的信息,使其透明度增大,让社会公众和投资者能更清晰地了解公司对于这些资产的处置的信息,这样就加大了公司操纵利润的难度,可进一步改善这种公司利用准则漏洞进行的违规操作,造成资产虚增或利润虚增的假象,来欺骗政府、社会公众和投资者的现象。加大公司对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的信息披露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企业的行为,有利于投资者、政府和公众对公司这些长期资产处置情况的了解,以至于如果公司进行一些利润操纵手段时,能及时发现或觉察。这样,政府和投资者可以尽快地阻止或解决公司这种投机取巧、制造假象的手段。

资产减值损失范文第3篇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固定资产减值的作用 

一、引言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为了解决我国企业当前普遍存在的资产虚增的现象,允许企业对短期投资、委托贷款、应收款项、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8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一制度的颁布让各类企业意识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资产贬值的风险,促使企业对自身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合理预计各类资产可能的损失,对可能的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按照国家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有关规定,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风险准备基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基金)以及国家税收法规规定的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都不得扣除。 

二、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所得税的影响 

长期投资的减值准备可分为永久性减值和暂时性减值。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计提递延所得税,只有实际的损失才可以在税前扣除。例如甲公司第1年对乙公司进行企业长期股权投资,乙账面价值为80万元,第2年乙企业经营不善,账面价值为70万元,甲企业税前会计利润为200万元,按会计制度期未需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10万元,则甲利润为190万元,但是甲应纳税额依然是200万元,第3年乙企业盈利,它的价值高于账面价值12万元,按规定冲回去年已计提减值准备10万元,第3年不计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税前利润为220万元,那么甲企业税前会计利润为230万元,但是应纳税所得额依然是220万元,综上所述利润总额为420万元(190+230),应纳税所得额也为420万元(200+220)。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对当期费用有所影响,并且直接减少了当期的利润,但是在整个会计期间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利润的没有影响。 

三、计提存货跌价等减值准备对利润及所得税的影响 

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应税所得中不得扣除,所以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与否对应税所得并没有影响。在利润方面,因为存货跌价准备增加了成本,所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影响营业利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借方记存货跌价准备,贷方记库存商品等。在企业日常出入库业务中,采用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的计价方式,但是因为材料成本差异随自身的转移结转,所以无论企业有没有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存贷最后都是按实际成本转入主营业务成本。例如某企业第一年有甲和乙两种存货,甲存货的实际成本为60万元,乙存货的实际成本为86万元,期末甲存货的价值依然是为60万元,乙存货的价值为80万元,那么乙存货需要计提存货减值准备8万元,第一年的营业利润便少了8万元。第二年甲存货价值仍为40万元,乙存货全部用于生产产品,并且生产的产品全部售出,冲回已计提的乙存货跌价准备8万元。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存货跌价准备对利润在会计期间的累计影响为零,但是存货跌价准备能够影响当期的利润。许多企业改变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数让每年利润与自己的期望相等。在企业的经营中,与存货在会计处理和税法方面相似的有,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这些委托贷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的减值准备对应税所得没有影响,对利润的累积影响也为零,但企业可以根据这些减值准备调整当期的利润。 

四、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企业会计准则与现行所得税法里的差异 

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将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同可收回金额相等一致,那部分减少记账的金额便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税法规定,当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发生实际损失时,其损失额应从利润中扣除并按照适用税率计算企业应纳所得税。若某固定资产在提取减值准备后依然生产运转,那么可以按照原来的计税成本额来进行税务处理对其摊销。当企业出售某项已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时,我们确认其转让损益要以税法规定的来确认净值。 

企业对一定时期的利润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之间处理所要依据的规定不一样,这样一来企业的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自然不一样,所以企业在计提减值准备时要从本期利润中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要考虑到这一差异。将新会计准则与税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深层次的对比,企业由于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在税法的处理上允许扣除的资产损失的期间的不同而导致的差异,会计上将被看做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关人员处理时要进行纳税调增。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所得税影响中的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 

我国的固定资产减值会计还须不断完善和前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实中问题具体表现为:部分企业为了完成承包任务或为下年指标预留空间,或者迫于领导威力不得已偷税漏税;另一方面,是否可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受资产信息和价格市场影响,因此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方面,缺少资料基础,即使企业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也很难衡量这些减值准备所体现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价格市场机制的完善健全是实施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让固定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有较为客观的依据,确保资产信息和价格市场的完善,让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真实合理,保证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所得税影响反映客观真实,使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章可循。 

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企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行为。为使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所得税的影响真实可信,对企业出现多计提、少计提或不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现象,应及时发现并进行纠正。 

明确主体责任,加强法律威慑力,改善并完善我们的审计监督体系。为了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首先必须明确一个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系统,以便确保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合理运用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这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作用;其次,对于那些有意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隐瞒利润、逃避税款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逐步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 

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的减值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子网络产品蔓延的范围越来越广、资产高速更新换代的今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扬州恒泰玻璃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 

[2]200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4. 

资产减值损失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损失;损失转回;资产减值计量;公允价值;现金流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3-018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3.087

1 资产减值会计的概念及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

1.1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新会计准则下的8个基本原则中,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与资产减值会计有关。资产减值会计既是客观性原则和相关性原则的权衡结果,也是谨慎性原则的重要体现。

1.2 新旧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的比较

在新的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具体来说有表1中所示的一些规定:

从表1中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相比,主要变化表现在三个方面:(1)资产减值确认的变化。旧会计准则中,未来现金流量是根据单项资产来确认的。新会计准则中提出了“资产组”这个概念,在一定条件下以资产组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2)资产减值计量的变化。如表1所示,新会计准则对可收回金额的概念进行了调整,更加强调了公允价值的应用;(3)资产减值披露方面的变化。同旧会计准则相比较,新会计准则中不仅要求所披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还要求披露一些更加详细的会计信息。通过此类披露数据,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资产减值的计量过程以及对企业运行的影响,增加了数据的透明度。

2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2.1 资产减值会计中的确认问题

2.1.1 资产减值迹象认定。新会计准则中详细地列举了7个判断资产发生减值迹象的标准,使得资产减值在实际应用中更具有操作性,不过由于这些标准中含有大量的定性内容,因此仍然存在着被用于盈余管理的可能。

2.1.2 资产减值确认中的“资产组”问题。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一大亮点是关于“资产组”的论述,资产组的认定“应以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能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主要依据”。准则中提出了认定资产组的若干基本原则,但是我国从1998年开始才开始使用现金流量表,很多会计人员并不具备认定资产组所需要的现金流量管理水平和预测水平,另外,企业通过变换经营形式,资产组的划分变化多样、难以辨认。

2.2 资产减值会计中的计量问题

2.2.1 公允价值的使用。公允价值的使用是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也是新会计准则下的资产减值会计的主要特点。但是由于我国的各类市场发育还不太健全,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使用还比较少,因此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市场价格的时间、区域差异较大;(2)存在关联交易行为;(3)会计、评估机构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2.2.2 现金流量的现值计算。因为我国各类市场不健全,难以在活跃市场中找到公允价值,往往需要根据现金流量的现值加以计算。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比照资产在持续使用的过程中和对其进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出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适当的折现率对其折现后的金额予以确定。”

资产的剩余年限的计算中企业的无形资产、商誉等资产通常情况下很难予以衡量,尤其是商誉会随着资产的使用得到不断的升值,这导致了会计人员在确定这一指标时存在一定困难。

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全面地预测企业各种类型资产在使用期内的经济状况,了解该行业的增长率仍然是一件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工作,因此,现金流量估计的可靠性仍有待提高。

2.2.3 处置费用。新会计准则对处置费用的表述为“与资产处置相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因为资产处置尚未发生,而且真正资产处置时期各项费用的标准也很难估计,所以在处置费用的预测上主观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操纵空间。

2.3 资产减值会计中的信息披露问题

新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会计的披露方面规定比较详细,主要包括当期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企业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每个报告分部当期确认的减值损失金额、发生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说明每项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原因以及当期确认的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资产组的相关情况、可收回金额的确认依据等。

新会计准则改变了资产减值会计的披露格式,取消了旧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明细表,只披露资产减值准备的总体金额,学者的研究表明,这一改变使得会计信息的信息含量明显降低。

3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针对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在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3.1 细化资产组的划分标准

资产组是新会计准则中的新概念,但是准则对其的规定过于原则,给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应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IAS36中的“现金产出单元”的概念,根据其较为详尽地规定制定资产组的操作细则,便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实践中更加规范地使用这一概念。

3.2 建立和培育各类市场

公允价值概念的使用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要规范和健全资产信息和价格体系,逐步建立一个具有指导性的、覆盖各个行业的价格信息系统。积极发展具有国际化水平的评估机构,提高评估市场的准入门槛,不断改善资产减值会计中所使用的各类资产价格的信息质量。

3.3 优化资产减值计量

进一步细化现金流量现值计算的相关规定,加强企业的预算管理。不能仅在资产减值会计中估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应当作为企业预算管理中的一项日常工作。对于折现率的选择,在实务中,可以选取减值因素出现以前若干年度的资本回报率,如果企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可以采取中长期银行贷款利率进行折现。

3.4 完善资产转回的相关规定

对于新会计准则关于固定资产和长期资产等资产减值不得转回的规定,可以做适当的变通,比如可以允许其转回,但计入资本公积,待到资产变现时再形成利润,这样一方面更加符合资产减值的理论含义,另一方面也可能更好地遏制盈余管理的行为。

3.5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上市公司的监管部门应该出台相关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出台与资产减值会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借鉴《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资产减值的计量方法、管理制度进行明确的规定,提高资产减值会计操作的规范性。

3.6 增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信息披露是外部监管的主要手段,资产减值准则应该进一步完善,以提高资产减值信息的透明度和完整性。首先,应当对资产减值准则中的“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重大”做更加明确的规定;其次,应当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近几年资产减值的相关情况,便于对比分析;最后,应当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督,对于信息披露情况较差的公司进行处罚。

参考文献

[1] 张秀杰.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

息,2015,(23).

资产减值损失范文第5篇

资金减值损失是损益类科目。一般借方就是表示的计提金额,贷方一般是表示月末结转的金额。计提的减值损失只是一个估计金额,对应坏账准备,减值损失,严格说是坏账损失,就是实实在在发生的真金白银收不回来了。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