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1以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1学生主动学习兴致不高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其教学内容相对深奥抽象,而且理论概念较多,以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理解和记忆。实验教学采用教师课前讲解、现场演示、巡回指导学生动手这一模式。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只是按部就班的机械操作,影响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潜能的释放,致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不大,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1.2教学模式创新性不够

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的单调的“填鸭式”方式传授知识。伴随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飞跃发展,新方法、新技术、新思路不断涌现,以往的教学模式彰显出不足。在实验课程设置上,往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教学内容创新不够;综合应用性、创新设计性实验内容占总实验课时的比例较低。这都导致学生的创新及探索意识欠缺,难以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的积极主观意愿。

1.3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单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考核以期末测试总结性评价为主,以及实验教学考核还是以学生的实验报告批改为主。学生期末临时抱佛脚,集中短时复习,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学生重理论轻实验,书写实验报告不认真甚至存在抄袭现象。这种考核体系存在单一性和片面性,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掌握程度。

1.4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

现有的实验室仅能满足正常的实验教学运转,一些实验只能以多人小组为单位完成,并不能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亲自动手操作;仪器设备更新较落后;存在“重临床,轻基础”的情况,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程度不够,对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匮乏,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综上,要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就必须以新时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指导,对以往的教学弊端进行优化与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新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策略

2.1联合应用多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医学院校基础课普遍采用大班授课的特点,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中,坚持联合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扬长避短,彼此促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1.1坚持多媒体传授式教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抽象、内容深奥、章节之间极具连贯性。多媒体传授式教学法是首选的教学方法。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成果,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辅以多媒体技术传授教学,结合板书,使抽象知识通俗化、形象化,进而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掌握课程内容,减轻学生负担,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2.1.2建设在线网络教学资源

为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促进在线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可以设计制作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线开放课程,再结合蓝墨云班课应用。云班课是以电子设备为前提基础的教学班,脱离黑板粉笔的结合技术的教学,利用高科技教学工具,使教学效果外化,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相互共享。一方面,可以建立班课,包括消息、上传研究热点、前沿资讯等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组织班课,包含作业活动、答疑讨论、头脑风暴、在线测试。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1.3引入临床案例丰富教学

培养和锻炼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医学生教育重要目标之一[2],教学全程要重视医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临床实践的内在关联。在处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病例结合时,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讲解疾病相关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机理与机制,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授课质量。

2.2加强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特点,学生通过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勤记录,才能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3],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须删减部分陈旧验证性实验内容,将部分具有关联性独立实验整合为综合性实验,还可以增加一系列科研性的深度综合性实验项目,并结合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分层次分阶段选择性增设。这些综合应用性实验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的系统性掌握,切实促进实验教学质量提升。同时,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设综合性实验项目,更有利于满足当今基础医学多层次人才培养需要[4],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

分子生物学范文第2篇

CH50真核表达载体pCH503的构建及小鼠体内表达的趋化与抗肿瘤活行 黄波,冯作化,李东,张桂梅,张慧

孔石莼(Ulya pertusa)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的研究 李丹彤,崔铁军,吕欧,徐忠源,高强龙,许庆陵

糜酶转基因小鼠心脏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活化 ,张鹏华,陈兰英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纯化与性质研究 刘宏,陈兰英

切割HPV-6bE1和HPV-11E1通用核酶Rz 1282的体外活性鉴定 刘德忠,黄扬中,金由辛,杨光彩,徐钤

从美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0年会看当前研究热点

Lisinopril 和 Losartan对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AT1受体基因表达水平和ACE活力的影响 刘宏,陈兰英

蓖麻毒素对肝癌细胞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的影响 董巨莹,彭宣宪,药立波,苏成芝

华美生物工程公司部分质优价廉常备产品介绍

短肽库中VEGF受体拮抗剂的筛选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安平,孟麟,董志伟,寿成超

不同时相血管平滑肌细胞受促分裂原刺激后基因表达谱及迁移活性的比较 韩梅,温进坤,李相印,周秀霞

尿激酶受体反义RNA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侵袭作用 徐韶华,廖劲晖,朱运松

人肺巨细胞癌蛋白质组的二维电泳和计算机图象分析 万晶宏,罗凌,钱小红,郭尧君,邱宗荫,陆应麟,贺福初

bc-2核酶与Bax在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中的协同作用 彭玮丹,张杰,惠宏襄,许彦鸣,杨安钢,王成济

血病治疗药物的生物化学基础

抗HPV11 E2核酶的计算机设计 侯化,杨光彩,王曙,黄扬中,刘德忠

脂质体包埋猪血红蛋白的制备及其注入小鼠体内的初步试验 洪民,蔡谨,高峰,李士云,袁中一

一株受二(口恶)类化学物质诱导表达的萤光素酶肝癌细胞系 张志仁,徐顺清,周宜开,任恕,刘志伟,吕斌,徐永俊

一种新型单链抗体血栓导向显像剂的制备和部分性质研究 周波,孙艳,陈昱,俞梅敏,茹炳根

噬菌体呈现技术制备结肠癌抗独特型抗体 何凤田,陈宝军,乔太东,韩者艺,聂勇战,宋保华,樊代明

离心机训练对大鼠脑和心脏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 梁雪清,刘丽,王烨,曹颖,罗超权

靶向Survivin的反义寡核苷酸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王治,梅柱中,童新,董燕,李青山,孙志贤

基因缺陷引起节段性回肠炎

人肝脏组织亚细胞组分中含硒蛋白的分离与测定 赵九江,陈春英,章佩群,柴之芳

胶原XV的研究进展 陈婷,陆军,张晶,李玉新,黄百渠

利用K562红细胞分化模型和cDNA芯片技术筛选参与红细胞分化的新基因 王敦成,马淑华,王升启,沈倍奋

美联(西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多肽合成、多肽纯化、多肽合成试剂

NAG7基因转染HNE1细胞后下调蛋白质的鉴定及其意义 谭琛,李江,王洁如,张小梅,曹莉,梁宋平,李桂源

麻疹病毒血凝素基因工程抗原及其抗原性检测 王蓟斌,李凌云,齐义鹏,刘鑫

人β2m转基因小鼠的制备及鉴定 陈占昆,吕厚山,艾京,蒋东芳,丁海明,王东,冯传汉,王申五

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介导hVEGF cDNA在C2C12和NIH3T3细胞中的表达 孙欲晓,陈诗书

人纤溶酶原饼环区5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活性测定 范彬,张英起,颜真,赵宁,陈长生,药立波,苏成芝

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绿色荧光蛋白与Wee1Hu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其真核表达 周华荣,张晓晖,周新荣,沈关心

压力负荷型心肌肥厚相关的细胞色素b基因的筛选及克隆 李健,田(革叉),陈兰英

草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叶星,白俊杰,简清,李新辉,李英华,李凯彬,罗建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已被MEDLINE收录

一个由HSV Ⅰ诱导的类SR蛋白新基因的克隆 董承红,王丽春,赵红玲,孙明,刘龙丁,李琦涵

大鼠正加速度高耐力相关基因l的分离 王晓丽,刘丽,刘建斌,王烨,曹颖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克隆及在E.coli中的表达 周继勇,丁红梅,程丽琴,沈行燕

对抗HIV的人工合成小蛋白

年轻与衰老2BS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片段的筛选及特征分析 杨东丽,刘新文,童坦君,张宗玉

抗菌肽Magainin基因的克隆及其在Pichia pastoris中的表达 陈海旭,邹冠玉,屈贤铭,杨胜利

新化合物PRIMA-1和CDB3帮助细胞抗癌

伪狂犬病毒gD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的表达 肖少波,陈焕春,方六荣,李蕊,柳俊,洪文洲

发生相关基因片段CG14的克隆及其蛋白的表达 黄海燕,王桂玉,吴燕婉,冯晓峰,刘润梅,李伟雄

与衰老相关的基因突变体klotho

恶性疟原虫红内期Pf332抗原基因未知序列的测定及分析 单志新,余新炳

RNA酶对前列腺癌生长的影响

人白细胞抗原G3在稳定转染细胞细胞膜上的表达 石春林,马康涛,周春燕

共表达TrxA和DsbC对富含二硫键的异源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影响 刘志刚,林建波,康铁军,俞炜源

卵巢癌抗独特型单链抗体的人源化 --抗独特型微抗体的构建与表达 崔恒,昌晓红,冯捷,刘蓓,曹善津

胸腺素α原融合蛋白基因表达、纯化与生物学活性 王先远,刘佃辛,金宏,马清钧,顾景范,高兰兴

人脯氨肽酶活性中心结构的计算机模拟 郭崇志,宣振宇,陈润生,孙曼霁

具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小分子模拟物2-TeCD保护线粒体抵抗氧化损伤 薛雁,任晓君,张鲲,牟颖,刘俊秋,曹鹏,郭灿辉,罗贵民,沈家骢

黄芩黄酮对硒性白内障晶状体抗氧化酶表达的影响 刘新文,李欣,杨燕宁,张家萍,张昌颖

人α-半乳糖苷酶、α-1,2-岩藻糖转移酶cDNA序列转染克服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 贾延军,任会明,高新,季守平,杨军,刘泽鹏,李素波,章扬培

山羊相关输卵管糖蛋白(gEGP)基因的克隆 徐庆勇,刘桂生,陈清轩

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研究进展 刘志国,屈伸

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链抗体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 赵宝华,许崇波,边艳青,段相林,朱平

人NDRG1的融合表达、纯化及抗体制备 张健,刘新平,张伟,吴国强,沈岚,王立峰,苏金,张万会,药立波

pVVP3和pVHN核酸疫苗的构建、表达及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米志强,金宁一,龚伟,薛立娟,连海,解丽华,李萍

人细胞周期蛋白D1/CDK4基因的真核表达及生物活性鉴定 王鸿鹤,朱孝峰,谢冰芬,冯公侃,沈竞康,刘宗潮

荧光差异显示PCR分离果蝇七氟醚敏感性相关基因 刘红,任笑蒙,陈兰英,刘进

癌胚抗原(CEA)启动子在肿瘤细胞中的特异表达及介异bak基因诱发凋亡 杨涛,祝华斌,齐义鹏

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化芥菜及抗虫鉴定 杨朝辉,宋洪元,何凤田

丝状真菌瑞氏木霉外源基因表达系统的构建 汪天虹,吴志红,刘世利,曲音波

Neuroligins突变基因引起孤独症

鼻咽癌上皮细胞株HNE1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张必成,周洁,朱诗国,龚佳蕾,聂新民,吕红斌,何显锋,李小玲,胡赓熙,李桂源

基因疗法使内耳生长出新的毛细胞

大鼠脑红蛋白(NGB)可溶性原核表达和单克隆抗体制备及鉴定 孙健伟,韩洪彦,徐文琳,王春丽,王航雁,徐淑玲,杨建萍,张家洁,于凤琴,张成岗

人前列腺素D合成酶在毕赤氏酵母中的表达、纯化及鉴定 高云,黄宇烽,夏欣一,马百坤

Mac-1-FP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Mac-1-FP的表达与活性鉴定 严鸣,毛积芳,杨生生,钟纪根,徐仁宝

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NTR)的模拟配基的筛选 高鹏,王欣,陈虹,黄秉仁

灰色链霉菌RX-17溶菌酶R2的纯化及其酶学鉴定 赵昕,任光文,屠晓平,张玉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 陈海敏,严小军,林伟

联合药物治疗结肠直肠癌

原癌蛋白c-Cbl促进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2的降解 王友洁,李忠佑,吕斌,邹立君,周宜开,昌村春彦

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对小鼠海马神经元DNA的损伤作用 孟紫强,白巨利

分子生物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研究生;分子生物学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 Based Learning,TBL)是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TBL以一个小型组织化的学习环境为条件,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抓手,以教师的有效教学和管理方式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1]。高晓秋等[2]首次将TBL应用到西医外科学教学中。穆攀伟等[3]认为TBL教学适于现代医学教学的要求,值得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和推广。宋京等[4]评价了TBL教学对医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发现TBL教学对医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作者在2014级研究生分子生物学教学中采用TBL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获得了一些体会,现总结如下。

1构建教学资源库

TBL教学模式是在PBL基础之上的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是学生自我学习和团队合作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问题,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查阅资料和文献,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构建强大的学习资源库。鉴于研究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分子生物学知识,我们没有选择一般的分子生物学教科书作为教材,而使用罗建红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分子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策略与技术原理》作为教材,以学校图书馆提供的文本资料如中英文纸质教材和电子资源如中英文电子书与中英文文献数据库以及常用的分子生物学网站和精品课程网站链接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料库,便于学生查阅和使用,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设计教学主题

TBL教学需要学生具备分子生物学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更多深层次的知识,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根据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设计八个主题进行TBL 教学,包括基因组学、基因克隆及表达技术、真核生物基因转录起始调控研究、非编码小RNA、蛋白质组学、动物基因修饰技术、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筛选策略、分子药物靶点的研究,结合教学主题设计教学内容和问题,保证教学的有序开展。

3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结合研究生的学习基础和专业将研究生分成8~10人为单元的学习小组,设组长一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前一周发放预习提纲和问题,组长根据组员特长对预习提纲和问题进行分工,各自自主学习,组长定期组织讨论,并各自写出读书报告。课堂教学中,学生先完成个人测试,教师再提出问题,由小组团队共同讨论完成,教师不直接提供答案。讨论完成后再发放测试卷,由教师评分,记录成绩。课堂结束前,教师总结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纠正错误的观念,补充学习的不足。

4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包括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学生对TBL教学模式的评估。教学效果的评估用期末测试来评估,学生评价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期末测试为闭卷考试,总分为100分。94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59.60±9.64)分,达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TBL教学对增加习兴趣和加深知识掌握的效果一般,但对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科间交流、加强师生间交流的效果好,提示TBL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有效的。

5教学反思

分子生物学是我校医学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学生来源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护理学的各专业,均完成了全部本科医学课程的学习,并经历了临床实习甚至临床工作,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工作阅历,开展交流和讨论,可相互取长补短,实现教学相长[5]。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其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需要我们改进和提高。首先,由于教师队伍经验不足,个别主题、问题和测试题选择欠科学;有必要加强知识储备,选择更合理的主题,提出合理的观点和思考题。其次,由于专业背景不同,就业方向不同,导致不同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感兴趣度也不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分子生物学重视程度低,对获取新知识的欲望不强,不喜欢合作学习讨论,参与的交流讨论少,还是依赖于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以致学习效果不佳。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解读教材,熟练掌握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开展TBL教学,并适当补充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要在教学中强调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强化分子生物学在医学中的基础性地位,制作动画演示重要技术,增强内容的真实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信随着TBL教学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有序开展,通过老师们的不懈努力,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将会不断得到提高。

总之,分子生物学是整个医学科学的基石,也是整个基础医学的前沿。张海波等[6]探讨了TBL教学法在实验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证实TBL教学法是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课程中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之一。TBL 教学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7]。本文通过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开展TBL教学,初步建立了分子生物学的TBL教学体系,积累了教学经验,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都得到了提高。但课程的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只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创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相信能培养出具备坚实基础的复合型高级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Michaelsen L K,Sweet M,Parmelee D X.Team-based learning:small group learning's next big step[M].Jossey-Bass,2008.

[2]高晓秋,马武华.TBL教学法在西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0,09(9):1230-1231.

[3]穆攀伟,王庭槐,曾龙驿,等.在医学教育中引入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5(1):55-56.

[4]宋京,张东华,郭劲松,等.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对医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0):65-66.

[5]斡保张佩.TBL教学法在研究生临床免疫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3):408-409.

分子生物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物科学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038-02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作为生命科学的重点学科,分子生物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发展,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基本技术、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的有效方法。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旨在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形势,以及现代生物科学理论与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所开设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在技术方法水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思维能力、实验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使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一、针对生物科学专业特点完善实验教材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是发展国家生物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同时与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轻工业和医药卫生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与国家的经济建设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各重点综合性大学对生物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进行了有益探讨,形成了相对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而目前国内出版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教材多侧重于基因重组与蛋白表达方向的实验项目,没有专门针对生物科学专业方向的学生编写的实验教材,不适合在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教学中应用。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并结合生物科学专业特点,结合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大纲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使教材更加符合生物科学专业方向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规律,又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和一定的综合难度;同时我们改变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增加新的编写思路,将经典的验证性实验,与代表学科前沿或从生产实际中转化而来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结合,从单纯的验证理论转移到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上来。使实验背景资料、实验原理、基础技能、实验目标、材料准备等内容更加描述详尽并通俗易懂,更加适合学生阅读并实践。

二、加强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培训

分子生物学实验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加强分子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能力训练是提高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基本实验技能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规范扎实的实验技能、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因此我们针对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分子生物学基础实验技能实验,将微量可调移液枪的使用,PCR仪的使用,电泳槽的使用,高速离心机的使用,LB基础培养基的配制、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PCR反应程序的设置及PCR反应的运行、琼脂糖凝胶的制备、加样、电泳以及凝胶成像、结果观察等基础技能编写到学生实验课教材中,图文并茂地详细阐述操作方法、操作步骤、技能要点、仪器设备等,此外组织录制实验操作演示录像,制作多媒体实验课件等作为教材的辅助材料。专门设置基础技能开放训练室,配制必要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全天开放,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练习,并且安排专门时间对学生进行基础实验技能考核。结合分子生物学课程体系的总体规划和目标,创建了一个以科研探索为主体的开放性实验教学平台。以学生实验小组的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业余科研活动。首先制定切实可行开放性实验计划,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老师指导下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项目的汇总,然后准备开放内容及相关实验项目,择优进行多层次的学生研究性和探索性实验。优化整合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要求学生完成药品准备、培养基制备等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明白实验的原理和完成实验的关键点,做到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观察、自己讨论、自己总结,加强学生“三基”培养。这样一个全过程综合了微量可调取液器、旋涡振荡器、高压灭菌锅、PCR仪、台式高速离心机及微量离心机的使用、微波炉、电泳槽和电泳仪、凝胶成像仪等仪器设备的操作和溶液制备。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不仅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此外,指导老师课前认真备课,做好预备实验,明确每个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对实验的基本技术、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要重点讲解,对关键技术环节和操作要进行示范,使学生做到规范操作,达到提高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力的目的。

三、结合生物科学专业特点优化实验教学方法

目前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内容大都是验证性的,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地操作,实验报告按固定格式填写。使学生的能力培养受到限制,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改革。每次实验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了解实验要求、步骤等。在实验前我们对实验中的一些主要内容和一些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提问。并且把回答问题的情况记下来,以便以后给成绩时作参考。实验前进行30分钟左右的讲解,主要解释实验中出现的关键概念,使学生更加明确实验目的。同时利用实验间隙对个别同学进行单独辅导,尽量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疑惑在课堂上解决。每次实验前,集中讲解实验原理,把本质问题讲解透彻,同时分析实验步骤,并针对关键操作、技术难点或容易误解之处进行演示,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和技术,并在实验前做到“胸有成竹”。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判断性思维能力。重视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讲解,用简单的比喻来加强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做到通俗易懂。对于仪器台套数有限、指导教师少、学生人数多等突出问题,减少每组开课人数可有效缓解众多学生与有限的教学资源之间的矛盾,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四、针对生物科学专业,完善实验考核体系

目前我校分子生物学实验还没有纳入单独考核范围内,在实验项目分类、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以及成绩划分等环节上缺乏整体布局设计,制约了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影响考核体系的建立。实验教学考核是客观评价学生所掌握的理论和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分子生物学实验应注重全面考查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素质,不仅要考查学生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的能力,以及在实验操作中表现出来的认真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团队合作精神等。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不断探索和完善实验考核体系。针对生物科学专业特点我们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实验成绩考核体系。针对平时成绩制定了课堂成绩、实验报告成绩的考核标准;对实验考试制定了操作考试题目的出题思路和笔试各题型的适用范围,给出了考核体系的实施,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过去,学生只要来实验室做实验,实验成绩就通过了。这样做显然是很片面的,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改革了考核办法。评定考核成绩(占40%),书写实验报告成绩(占40%),实验前的预习、提问的成绩(占10%),在实验考试中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熟练程度(占10%),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客观地评定成绩。由于成绩评定过程比较客观,减少了教师的主观随意性,学生感到公平、合理。近3年来,我们进行的一系列的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的学生欢迎和支持实验教学改革,并对以后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杨清玲,陈昌杰,等.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和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01).

[2]曹华,裴鹏,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6,5(6).

[3]冯尚国,王慧中.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资迅,2010,(17).

分子生物学范文第5篇

摘要:简要介绍生物工程专业分子生物学学科特点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对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教学改革

生物工程专业是以生物学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以工程学的方法研究并解决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中的技术问题。从人才培养的行业要求看,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在知识的储备方面,应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人文社会知识、较强的实践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的其它知识;在实际能力培养方面,应该具备较强的社会生存适应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素质要求方面,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1]。分子生物学是前沿性很强的一门基础课,目前,分子生物学已经深入到生物学科的各个领域,我们应当适应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开拓思路,与时俱进,使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为实现培养应用型生物工程专业人才目标服务。

一、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分子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现代生物学综合发展的最高水平。现代分子生物学以跃入学科高速发展期,以渗透到生物的各个学科并作为深入研究的工具和平台。由于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进行探究和改造,其研究成果能够从生物的本质上认识和利用生物,因此,分子生物学对生物工程本科是非常重要的课程。

(二)分子生物学在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学生未来发展中的作用。

分子生物学对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奠定了专业基础,对生物工程本科就业的学生来说也有重要的作用。就业在与分子生物学间接有关岗位上的学生,可能在其某些环节上与该学科有关;对在分子生物学直接有关岗位上就业的学生,作用当然会更大,其就业情况详见调查表。

(三)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分子生物学内容繁杂、发展迅猛。针对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反映的理解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提高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亟需对目前的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二、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法与效果

(一)选择好教材, 重视知识更新。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首要途径。对于首次接触分子生物学的学生来说,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既可以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与规律,建立起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和信心,顺利地迈进分子生物学的大门。首先,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分子生物学课程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学生虽然已经学过了生物化学和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大部分概念、内容对学生而言仍是晦涩难懂,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其次,由于分子生物学发展日新月异, 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 新版教材不断推出,给教材的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只要我们能够把握该课程的基本脉络并对更新的知识作适当的补充,就能又快又好地掌握该门课程。我们积极收集最新的教材和资料,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通过比对各种教材内容、体系设计和风格特点, 我们选用了朱玉贤等主编的《现代分子生物学》,该教材综合了生命科学在分子水平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基本规律、原理与技术,全面完整地反映了分子生物学各领域的最新进展[2],符合生物工程本科教学的要求。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目前分子生物学理论课中,有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课时少内容多;二是内容较抽象;三是教学内容与很多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为了使本学科与其它课程的知识紧密衔接而又避免重复, 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选择时把握三个原则:第一,侧重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第二,注意一些趣味性的动画和模具等的使用;第三,注意和相关科目教师的教学交流,淡化与其它学科重复的内容。对于学过的知识只做简单的复习, 而在此基础上将知识向纵深、向高层次扩展。

(三)把握学科特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之一。在教学中合理地穿插具有趣味性、新颖性、启发性和热点问题的知识。例如在学习逆转录时,我们可以穿插讲解AIDS病毒的复制转录机制,这样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学生听后兴趣盎然,视野开拓,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分子生物学是一个抽象繁杂的知识体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因此迫切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丰富教学手段。

1.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动画展示事物发展的动态或推理的全过程,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能给学生创造更生动的实际情境,更多样地体验理论的实用性,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能够有效的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对于分子生物学这类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的课程来说,采用多媒体教学特别适合,可使学生产生新鲜感,激起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2.强化教学互动。在教学中,要加强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详细说明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结合教材主动进行学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同时在讲课时,有意识地穿插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将抽象的分子生物学知识理解透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根据教师自身的研究项目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把相关的知识融入到教学中,从项目的立题依据、研究方法、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阐述,使学生领悟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思路和意义,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求知欲,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

(五)重视分子生物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因此,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开设实验课是十分必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内容丰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增加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开设分子生物学实验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良好途径。

实验课作为理论知识的“现实版”,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实践课。在实验课教学工作中,应加强所选实验内容的针对性、完整性和先进性。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3]。

(六)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料和研究成果可以共享,掌握互联网资源的查询和利用是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获得已有研究成果的有效途径。

三、总结与展望

通过我们的教学改革,生物工程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学生的出勤率增加,课堂气氛活跃,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均明显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尚需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改革:第一,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使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在科研中提高综合素质;第二,进一步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大力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完成教学;第三,结合分子生物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时的困惑,应寓教于乐,夯实基础,开拓视野,培养喜欢学科、热爱专业、认真学习和综合素质高的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迎春,熊志卿.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10):56-57.

[2朱玉贤,李毅,郑晓峰等.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三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