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乒乓球改革

乒乓球改革

乒乓球改革

乒乓球改革范文第1篇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体育师资和社会体育指导的重要阵地,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阶段。教学改革是体育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体育类院校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更是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义务。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专项课的教学改革不仅要教授学生乒乓球技战术和相关的乒乓球理论知识,还要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还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乒乓球比赛组织和编排能力,以及与乒乓球相关的科研能力等,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虽然对高等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进行了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乒乓球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专项课教学改革来解决。对于乒乓球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收集了大量的资料,结合实验进行统计分析,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改革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改革的效果。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2013级本科学生乒乓球专项班,随机抽取水平基本相当的两个乒乓球专项班,选取其中实验组男生24人,女生16人;另一个为对照组男生24人,女生16人,共计80名乒乓球专项学生。实验前对两个组进行了乒乓球技术测评,并针对两个组学生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两个组的学生实力水平无明显差异。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博乒网、图书馆等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研究前阅读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刊物,为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专选课教学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1.2.2实验法

本次实验由同一名乒乓球教师授课,在教师和学生都不清楚实验细节的情况下开展双盲实验活动。针对实验组的学生,教师采用在录像教学方法下形成的练习—观摩—反馈—提升,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针对对照组的学生,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

1.2.3数理统计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深入的分析。

1.2.4逻辑分析法针对得出的实验数据,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清晰的分析。

2实验设计

2.1实验时间

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共15周的实验,每周两次课,每次2学时,共计60个学时。

2.2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的内容为:攻球、推挡、左推右攻的技术测试,在相同条件下,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由乒乓球专项教师分别对两组的学生进行成绩测评。

2.3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2.3.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要传递给学生的技能和知识。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它处在教学系统流程的“中介”地位,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信息的桥梁和纽带。教师根据教学意义、教学对象来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而学生通过教学内容吸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师通过录像教学法,组织学生观摩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的基本技术训练视频,然后观摩学生自己的训练视频,从中分析自己的不足,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此方法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情况,以此来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相匹配,使每位学生都能够享受学习的乐趣。总之,要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教学内容深化改革,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此来保证学生学习乒乓球的积极主动性。

2.3.2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学质量。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会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不同的教学效果决定着学生受益的程度。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所扮演的“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学生求知欲望是从问题开始的,学习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验组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教师传授的基本技术进行练习,对练习中的学生进行录像,然后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观摩自己的训练录像,学生针对自己的训练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针对每个学生做出相应的指正与评价,提升学生的训练效果。新的教学理念的运用和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乒乓球,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起着一个辅助的作用,对学生的教学不再是填鸭式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启发。这样会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符合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发展趋势。

2.3.3教学评价体系

高校体育专项课改革,使体育课完全有可能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满足学生个人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的需求,从而实现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这一体育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教学评价可分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能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则能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接受程度。学生通过对比自己和优秀学生的训练录像,对自己的学习训练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训练效果。教学评价方式应多样化,避免单一化;应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将课程的期末评价与平时的学习表现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

3结果与分析

为了更加深入地探讨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专项课教学的改革,本论文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为期15周的教学实验,对两个组的学生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并对测试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和整理,进行相关的逻辑分析。

3.1实验前两组学生乒乓球基本技术测试的比较

实验前对两组学生的基本技术进行测试,以便了解两组学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以免影响实验的效度和信度。测试的内容为:推挡、攻球和左推右攻,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P>0.05,测试的结果说明两组学生的乒乓球技术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两组学生的乒乓球技术水平处于同一级别,不会影响实验的效度和信度。

3.2实验后两组学生乒乓球基本技术测试比较

实验后两组学生的基本技术推挡、攻球以及左推右攻均有所提高,但是比较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的学生掌握技术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从侧面反映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也相应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乒乓球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调节枯燥、单一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乒乓球教学质量,可见教学改革的浪潮更受学生的欢迎,更能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乒乓球人才。

3.3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学生实战能力的比较

在实验结束后,让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学生随机抽取进行对抗比赛。严格按照正规比赛流程进行三轮比赛,赛制采用五局三胜制。结果如表3所示:第一轮26∶14,实验组12场的优势战胜对照组;第二轮23∶17,实验组以6场的优势战胜对照组;第三轮25∶15,实验组以10场的优势战胜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的学生表现出的拼搏精神,团结合作精神,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学生。由此可见,新的教学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加有效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乒乓球教学的改革是培养乒乓球人才的需要。在本次实验中,证明了新的教学方法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能显示出优势,新的教学方法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学生技战术水平的提高方面,更能使学生正视自己的技术水平,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提高。新的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交流与互动中培养兴趣,增强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所以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专项课教学改革的效果。

(2)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学生相比,在推挡、攻球以及左推右攻等乒乓球基本技术方面均有显著的提高,因此新的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乒乓球基本技术动作,使学生更加有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改善了机械死板的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3)通过15周的教学实验,实验前两组学生的各项技术水平呈现无显著差异,在实验后两组学生的各项技术均呈现显著差异,这说明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实验过程中实验组的学生学习乒乓球的积极性高于对照组,说明新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充分挖掘了学习乒乓球的潜力,通过学生自己的训练录像,使学生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正视自己的不足,更有效地提高技术水平。

(4)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学生实战能力方面进行了三轮对抗比赛,三轮比赛实验组都战胜了对照组,说明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新教学方法的优势很明显。

4.2建议

(1)加强乒乓球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在技术层面有所提高,在乒乓球基础知识方面也有所了解,乒乓球的比赛规则、乒乓球裁判知识、乒乓球的科研方面等,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21世纪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使每个乒乓球人才都是复合型人才。

(2)在乒乓球专项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培养学生学习乒乓球的兴趣,有了兴趣也就产生了练习乒乓球的动力,其次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团结互助、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训练中有的学生难免会产生懈怠厌倦的情绪,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教师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在乒乓球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估。上课前对学生的乒乓球掌握情况进行小测验,了解学生的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安排授课内容。随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对自己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评估,对学生的意见以及自己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正。合理规划课时以免造成学生的逆反排斥心理,合理的课时安排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消化和学习新内容。

(4)加强体育院校教师自身的技战术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好的乒乓球教师,需要在技战术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上都能正确地引导自己的学生。教师自身的技战术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要与时俱进,常教常新。

乒乓球改革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乒乓球教学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分为五大学习目标和七大学习系列。我校是较早实行新课标要求的国家示范性高中,但乒乓球教学是近三年才开展起来的新项目。尤其是在近两年来随着教学场地的扩建,有了专门的乒乓球馆,乒乓球教学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在乒乓球教学第一线中,笔者逐渐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来促进教育教学,并收到了良好

的效果。

乒乓球运动在我国开展广泛,群众基础好。它趣味性强,对抗激烈,比赛也易于开展,在学校内它也有着广泛的基础。在乒乓球选项班中,有的学生在小学或初中时上过乒乓球培训班,甚至参加过乒乓球训练和比赛,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有的学生平时喜爱打乒乓球,球感比赛好,但也有部分学生以前很少接触乒乓球。乒乓球教学首先要重视两个问题:(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2)乒乓球是一项竞技性很强的运动,教学中一定要能满足学生的比赛需求。但就乒乓球项目本身的特点来说,它是一项非常重视基本技术的运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功,才能在比赛中发挥稳定。根据以上特点,我在实际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办法。

一、分组教学,因材施教

选项课教学开始时首先按技术水平进行分组,即将有一定技术基础或接触乒乓球较早有一定球感的学生分成一组(有基础

组),将刚接触乒乓球的学生分成另一组(无基础组)。在进行教学时,无基础组的学生必须从球性开始练起,再到基本技术,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而对于有基础一组学生的教学则直接从比赛开始,先教比赛方法,再将本组的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比赛,同时老师要观察并记录各个学生技战术的优、缺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有利于他们技战术能力的提高。经过一段时间,将两组内容进行交换。这样,比赛组给学习技术组起到了示范和促进作用,使学习组尽快学好技术并参与到比赛中。同时,比赛组也通过比赛找出自己的不足后,开始认真学习和加强技术练习。传统体育课往往是对技术进行统一讲解示范与练习,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容易使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通过因材施教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设置目标,促进提高

乒乓球运动是非常重视基本技术的项目,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技战术基础才能进行有效的比赛。所以在基本技术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稳定地完成一定量的板数。比如,在学习正手攻球和反手推挡这些基本技术时,都要在不失误的情况下完成三十板,才达到及格标准,同时,还要对技术质量进行考评并划分等次,每学习完一项技术都要进行过关测试。在实际教学中,每次练习都要求学生自己设置一定的目标板数,并努力达到。比如,第一节课练习要求达到五板,第二节课就要达到十板,最终一学期结束时,都可以看到自己每项技术的考核成绩。这样会避免学生练到哪算哪,没有目标的单纯技术练习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有了练习目标则学习动力更足。每一项技术都能达标,也增加了他们学好技术的信心并有成就感。

三、重视比赛,提高技战术的应用能力

球类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竞技性,练习技术就是为了在比赛中去应用,同时,通过比赛发现自己的不足,又反过来去促进技术练习,这就是所谓的以赛带练,以练促赛。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通过比赛获取胜利,在比赛中充分表现自己,满足争强好胜的心理。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提高所学技战术的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技战术水平进行分组循环赛。在情况允许的情况,还可以在课余竞赛中组织年级或全校性的班级团体赛、个人精英赛等。采用比赛的方式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体现球类运动的竞技性,又使学生熟悉乒乓球运动的比赛方法及竞赛规则,还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

品质。

四、重视发展身体素质,促进全面提高

乒乓球项目的运动强度与参与运动者的技战术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就大多数学生的乒乓球技术水平来说,一节体育课如果只学练技术,运动强度显然是不够的。从全面锻炼学生身体、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出发,一定要适当安排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并达到一定的强度。在身体素质练习中,挥拍练习和步法移动是常见内容,这样既达到练习身体素质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技术动作的掌握与提高。同时,还可以在室外开展游戏和其他身体素质练习内容,增加一定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使身体素质练习不会过于枯燥。

乒乓球改革范文第3篇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及观点

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博士,通过多年对人类心智潜能和认知能力发展实验研究以及针对传统智能观的反思质疑后,于1983年在其《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将人类智能定义为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七种智力:(1)语言智力――指用语言思维、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2)数理逻辑智力――指能够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运算的能力;(3)空间智力――是在脑中形成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运用和操作这种模式的能力;(4)运动智力――以高超的技能和创造的方式操纵物体、身体的能力;(5)音乐智力――区分、记忆和感受音调、旋律和节奏的能力;(6)人际交往智力――理解他人行为和动机,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7)内省智力――主要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加德纳认为,七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组合和表现形式,因此人们的智力各具特点,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标准来评价一个人聪明与否,成功与否。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科学把握乒乓球的运动特点,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上,设计难度适宜的教学内容,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以科学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成绩。

二、目前高校乒乓球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高校中的多数学生对乒乓球课程存在比较浓厚的兴趣,然而因学生受到不同体育环境和身体素质水平等影响,乒乓球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但是,高校乒乓球课长期受到竞技体育、应试教育等影响,多数教师只是按照教学大纲统一安排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教学。乒乓球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安排不够合理,在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等方面做得不够全面,结果导致学生有的“吃不饱”,有的“消化不了”等局面,教学内容单一化已严重影响到乒乓球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手段陈旧

当前高校的乒乓球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示范法、纠正错误法,即教师在上面做示范,学生在下面模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几乎是机械学习,不需要动脑筋思考。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不少学生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严重地束缚和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乒乓球教学手段也极其简陋,除了乒乓球桌、球网外,再无其他诸如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施。长此以往,学生疲于看示范、反复练习,感受不到乒乓球运动带来的乐趣,最后就会对乒乓球的学习丧失兴趣。

3.评价方式片面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以运动技能测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依然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体育成绩评定的主要方法,究其原因,有些教师往往把体育课程目标中倡导的“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片面理解为“技术动作水平的全优发展”,致使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总是定格在与遗传因素关系较高的体能指标或强化在固定式运动技术动作的考核标准上。

目前乒乓球课程的教学评价仍然采用的是以运动技能测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缺少对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因素和技术提高幅度的考虑,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个体经过一学期学习后的进步状况,无法给予学生准确公平的成绩。

三、从多元智能理论角度谈高校乒乓球教学改革

1.促使高校乒乓球教学内容多元化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人的智能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这就启示我们要拓展学生的各种智力潜能,就必须承认并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因此,高校乒乓球教师要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后,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即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教学内容分层次化:(1)对于零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把推挡和攻球作为其主学内容,因为推挡和攻球是学打乒乓球的入门技术,是初学者必学的内容。如果这些学生熟练、正确地掌握了推挡和攻球技术,下一步教其搓球和发球技术,因为搓球和发球是进一步提高乒乓球技术必不可少的内容。(2)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经过短期的推挡和攻球技术的训练和纠错后,即可把搓球、发球、步法的练习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此外,加强学生对乒乓球比赛规则和裁判法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各项技战术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乒乓球项目的了解,增强学生组织课余比赛的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乒乓球专项技能的提高。

2.促使高校乒乓球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人的智能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如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快速掌握动作技术要领。如,技术教学是乒乓球课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把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相关技术动作的视频下载做成课件,让学生反复观看、学习。这样,优秀运动员正确的技术动作加上教师详细的讲解示范和纠错,就可以不断地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种影像,在实践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不断地回想技术动作要领,尤其是一些速度快、连贯性强的动作,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乒乓球改革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乒乓球运动的历史沿革与创新进行了说明;并对乒乓球运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乒乓球改革球网赛制

一、乒乓球运动发展概况

“发展是硬道理”这个带有哲理性的伟大论断,用在乒乓球运动上极为恰当。世界乒乓球运动的社会文化价值,还在于它用自身的发展历史说明,任何事物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得到发展和生存。纵观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创新自始至终贯穿其中。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球拍和球,技战术和竞赛规则的创新与发展。本文主要从规则和器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乒乓球运动初诞生时,所用的球是用软木或橡胶做成,有时在外包上一层轻而结实的毛线。球拍是空心的,有羔皮纸贴成,形状为长柄椭圆形,后来又发展成木板拍。大约在1890年,英格兰的一位退役的越野跑运动员詹姆斯•吉布(James Gibb)推广了用赛璐珞(celluloid)制作空心球球来替代软木球和橡胶球。1902年,英国人古德(Goodea)发明了颗粒胶皮拍,结束了使用木板拍的历史。以奥地利人为首的欧洲人很好地利用了胶皮拍的特点,创造了削球和削攻结合打法,从1926年首届世乒赛至1951年第18届世乒赛,欧洲人获得了总共118个冠军中的109个,占全部锦标的92.3%。可以说,赛璐珞空心球的使用和胶皮拍的发明,奠定了现代乒乓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世界乒乓球史上的另一次重大变革就是海绵拍的发明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新的技术打法。1951年的第18届世乒赛上,奥地利大学生瓦尔德玛•福里奇(Waldemar. Fritsch)首次将黑海绵贴于球拍参赛,只是因为他技术平平,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时隔一年,在1952年的第世乒赛上,日本选手佐藤博治手握8mm厚的海绵拍,采用远台长抽打法击败了欧洲的削球,一举夺得男子单打冠军,结束了欧洲列强一统天下的世界乒坛格局,震惊了国际乒坛。

中国乒乓球界创立了以“转、快、准、狠、变”为技术风格的中国式横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经过十年的中瑞对抗,中国乒乓球队在2001年大阪第46届世乒赛上第三次包揽全部七项冠军,以及夺得从1988年至2008年6届奥运会(乒乓球运动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正式成为奥运比赛项目)乒乓球比赛共24枚金牌中的20枚,从而将世界乒坛带入了“世界打中国”,“中国打世界”的新的格局。

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的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对乒乓球项目进行了四大改革:第一,小球改大球。原来直径为38毫米的球改为直径为40毫米的球;第二,原来五局三胜制每局21分制改为七局四胜制每局11分制;第三,无遮挡发球。发球时不得用身体或者手臂遮挡发球,或者说就是让对手看到发球的完整过程;第四,以无机胶水代替有机胶水。乒乓球运动员只能用无机胶水粘合胶皮。应该说器材以及赛制的改革主要还是针对中国运动员的特点进行的。发球变化多端,前三板质量高,击球动作快速灵活一直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特点。无遮挡发球使得发球优势大减,大球和无机胶水的使用使得球速变慢,11分制使得比赛的悬念增大。规则的改革换来的是争议和理解。改革是为了能让这项运动在世界的各个地区能够更加均衡的发展。此外,观众更希望看到的是代表最高乒乓球水平的中国选手和外国选手之间的竞争,清一色的中国选手会师每个项目的决赛甚至是半决赛过早地让比赛失去了悬念。女子乒乓球世界杯自1996年创办至今,所有的冠军全被中国女子乒乓球队包揽,2011年第5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所有5个项目比赛的决赛全部在中国选手之间进行。没有悬念的比赛,即便是中国观众也会失去兴趣。

中国乒乓球雄厚的群众基础,加上体制上的巨大优势,使得每次改革,犹如隔靴搔痒,收效甚微。因为每次最先适应的,仍是中国选手。从亚欧对抗到东亚轴心,世界乒坛的格局非但没有均衡发展,力量的分布反而更加集中。这说明单纯地修改规则并不会对实力雄厚的球队造成羁绊,弱队也不可能依靠修改规则和比赛的赛制取胜。对此,有学者建议:“与其人为地改变规则、限制特殊人群的夺标机会,不如帮助低水平地区发展乒乓球运动,从根本上入手,促进世界各地乒乓球水平的均衡提高。朝、韩、德三国乒乓球运动的兴起,就是强化自身的有力说明。[1]”

二、未来发展趋势

事物的不断发展来自于自身不断的变化。只有处于一种永恒的运动状态,事

物才能不断的更新以适应不同时代的不同需要。那么,乒乓球运动在未来会有那些方面的改革以便其与时俱进呢?

事物的更新换代是其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的必然所至。乒乓球运动的改革的目的自然是使得这项运动更加普及,更加深入人心,用英语来说就是“popularity”。这也是国际乒联提出的新的宗旨――P4方针,即计划(Planning)、普及(Popularity)、参与(Participation)和效益(Profit)中的一项。分析国际乒联最近十年的重大改革可以看出,其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第一,在上面已有说明,就是为了让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更加平衡。第二,无遮挡发球的施行,球直径的增大以及无机胶水取代有机胶水的措施使得乒乓球比赛回合数明显增多,乒乓球体积小、速度快是其特点,但也是其弱点。因为过快的球速往往使得观众很难欣赏到其中的精彩之处。据此,我们可以推测:未来改革的趋势依然是以降低球速增加回合数为目的的。

(一)增高球网

历史有时候会重复的。对于现代乒乓球运动来说,进攻就是生命。就算是防守型的运动员,也要求他们攻守兼备,要削中带攻或削后反攻。而早期的乒乓球运动都是以防守为主的,指导思想都是力争自己不失误,而等待对方失误以取胜。这就导致在争夺世界冠军的决赛中,经常出现打“蘑菇球”的局面,最后有的裁判员不得不用掷钱币的方法来决定胜负。例如在第1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女子单打决赛中,由于美国和奥地利运动员比赛时间过长,双方又不同意用抽签方法决定胜负,致使这一届女子单打世界冠军成绩表内只好写着“无冠军”。鉴于上述情况,当时的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决定增宽球台,降低网高(球台宽由146.4厘米增加至152.5厘米;球网高度又17.3厘米降至15.25厘米)。以鼓励积极进攻,加快比赛进程,防止采用消极打法。其实造成当时那种情况的原因除了网高桌窄之外主要有两个:第一,击球工具的落后,当时用的是木板拍,尽管有胶皮粒,但与现在的球拍不可同日而语;第二,进攻技术的落后,当时没有弧圈球技术,而且基本的攻球技术也不成熟。而现在,我们要增加网高,目的恰恰相反,是为了降低球速,减慢比赛进程,让观众能够欣赏到精彩的比赛。

刘利鸥(2006)在《不同网高对乒乓球往返速度及观赏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经过细致的研究得出了结论:“为了既能够使球速有所降低,增加比赛回合数,提高乒乓球的观赏性,又不致使乒乓球失去其本身的速度与旋转相结合的魅力,适当提高球网高度是可行的办法之一。鉴于球网提高到17厘米时对球速影响并不明显,建议将球网高度提高到18厘米。由正手攻球和反手推挡的拟合曲线可以看出,18厘米时曲线的斜率较17厘米时有明显的增加。17厘米球网高度较现在15.25厘米球网高度正手攻球和反手推挡次数只减少了1.79%和0.487%,减少的程度十分有限,而18厘米球网高度较现球网高度的正手攻球和反手推挡次数则减少了5.33%和2.62%。击球次数有较大的减少,且较更高的球网高度容易被运动员、教练员所接受。”

他在结论中写到:“纵观近几次大型国际乒乓球赛事,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的速度型近台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的运动员包揽了几乎全部冠军,强势的垄断对任何一项体育项目而言都不是一个积极的因素。随着球网高度的增加,更加有利于欧洲运动员的以旋转为主的中近台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这样必将提高欧洲运动员在世界乒乓球大赛中的成绩,使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区域更加平衡,也会更加有利于调动欧美等其他国家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性。球速的减慢、弧线的提高,比赛的节奏也会相应变慢,这样为削球为代表的防守型打法提供了的机遇,使乒乓球运动的打法更加百花齐放[2]。”

(二)改革赛制

1.决胜局五分制

国际乒联于2001年9月1日开始实行11分7局4胜赛制,这是近年来国际乒联的第二次大演变(第一次是小球改大球),是乒乓球运动有史以来的力度最大的赛制改革,比大球改革带来的影响更大,它主要体现在,比赛节奏加快,强对抗增多,对技术要求更加精确;对神经活动过程强度相应的提高(各种战术变化效用的把握和领悟力),对运动员在赛前必须有充分、细腻的准备工作,从而达到高清晰进入、高灵敏应变、低波动、强均衡的理想竞技状态。

现行的乒乓球比分是11分制。每局净胜对手2分为获胜。团体赛采用5局3胜制,单打采用7局4胜制。笔者认为:为了增加比赛的精彩刺激程度,可以在双方打至决胜局(即团体赛中,单/双打打到第5局,单打比赛中打到第7局)时,决胜局采用5分制来代替11分制,而且在决胜局取消净胜对手两分为胜的规则,改为哪方队员先拿到五分就为胜方(就如网球比赛一盘中出现6比6时采取“抢7”赛制)。这势必让比赛悬念迭出,观众屏住呼吸。

2.发球擦网不判重发球

乒乓球比赛中,发球如果是擦网后再落到对方桌面,就要重发球。笔者认为:可以改为发球擦网不判重发球,而算作正常发球。这样的改革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能够保证乒乓球比赛的流畅性。2005年12月广州女子世界杯冠亚军决赛,张怡宁4:0战胜郭炎获冠军,比赛中张怡宁有1个擦网球、郭炎有4个擦网球;全国十运会乒乓球男子双打决赛,上海王励勤/刘松4:3战胜广东马淋/张超获冠军,比赛中刘松l个、王励勤2个、张超1个擦网重发球;2005年12月福州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女子单打决赛,中国张怡宁4:0战胜新加坡李加薇获冠军,比赛中李加薇有1个、张怡宁有8个擦网重发球,而且还出现连续擦网重发球;[3]另一方面,减少了裁判员对发球擦网的漏判、误判。发球擦网是裁判员临场执法中的一个难点,极易导致争端,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比赛。2005年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中四川队对辽宁队比赛中断事件,它的直接起因就是对发球擦网的判罚;又如,2004年世界杯比赛小组赛中柳承敏对阵瓦尔德内尔,又是决胜局10∶9时一个发球擦网的改判,使得瓦尔德内尔被淘汰而未能进入前八名[4]。

三、结论

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乒乓球运动竞赛规则的变化。国际乒联的每一次规则变化,都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性的推动作用,小小的乒乓球项目能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世界上参加乒乓球协会的会员国越来越多,都是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分不开的。因此说,乒乓球竞赛规则变化的过程本身就是完善乒乓球运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兰彤,苏丕仁.乒乓球运动全球化的推广与促进[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

[2]刘利鸥.不同网高对乒乓球往返速度及观赏性影响的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6.

乒乓球改革范文第5篇

在体育全球化背景下,要解决中国乒乓球运动中存在的中国“垄断”,关注与参与人数逐年减少、观赏性不足、奥运会立足问题等,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养狼计划”,培养强大的对手;积极探索改革之路,打造国际化乒超联赛;全力办好乒乓球学院,培养乒乓球专门人才,实现乒乓球运动的理性发展。

【关键词】

国际化;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理性思考

一、中国乒乓球的发展及其影响

自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为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中国开始在世界乒坛一次又一次的站在最高领奖台,开创属于中国的时代,创造世界乒坛的神话,可以说50多年来保持长盛不衰。当然,中国乒乓球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整个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为促进乒乓球运动的全球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首先,中国培养了包括“海外兵团”在内的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其次从技术层面上看推动了乒乓球技术的发展,据统计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乒乓球技术、打法创新共计46项,由中国原创的就有27项,占总数的58.7%,最后,促进了乒乓球器材的更新等等,这些变化可以说都跟中国是分不开的。

二、当今世界乒坛格局变化

随着以瓦尔德内尔为代表的欧洲选手的退役,欧洲的一些传统强国,如德国、比利时、奥地利等国开始出现人才匮乏,青黄不接的局面,虽然波尔、奥恰洛夫、萨姆索诺夫等年轻运动员的出现给形势不佳的欧洲带来了希望,但是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还不能像瓦尔德内尔那样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担当起同中国军团对抗的重任,这标志着长期形成的欧亚对抗局面基本瓦解,同时随着东亚国家的异军突起,“亚洲是重心,东亚是轴心,中国是核心”格局已基本形成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得到改变。从最新世界乒乓球运动员排名来看,男子前20名中(共21人,其中韩国的李廷佑和LEE Jungwoo并列19名),3名是欧洲选手,剩下18名全部为亚洲选手,8名中国选手,其中前5名被中国选手包揽,女子前20名中,欧洲占了两个席位,其余全部为亚洲选手,其中8名为中国选手,前五名仍然被中国选手包揽。因此,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讲,乒乓球运动逐渐失去了世界性,变成了一个具有区域性特点的体育活动。

三、乒乓球运动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中国“垄断”问题

“中国打世界,世界打中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1995年世乒赛是中国乒乓球界难以忘怀的一届乒乓球比赛,在这届世乒赛中国男乒终于夺回了丢失6年之久的斯韦思林杯。从那之后,中国男单几乎统领了整个男子单打世界。女乒方面亦是如此,始终站在世界的最高峰,虽然遭受了以新加坡为首的中国兵团的挑战,但对于中国乒乓球来说只不过是在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插曲而已,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对手。总的来说,中国与世界乒乓球在对抗中发展,但是对中国构成威胁的运动员整体上表现出了一个“散”的特点,这个“散”不仅仅是在国家、地区上的分布,还表现在单打世界排名上“散”,通过对最近乒乓球运动员排名可以看出,世界前50名的主要分布在欧亚两个大洲,前10名除了中国以外,很少有两名运动员来自一个国家,从实力上看特别是团体实力,中国基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手,从另外一个方面上讲中国垄断了世界乒乓球。

2、乒乓球观赏性问题

乒乓球的观赏性问题一直以来是个老大难问题,为了提高乒乓球运动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国际乒联也尝试着进行一些改革, “无遮挡发球”、“11分制”以及“奥运会的团体比赛制度的改革”等等,从表面上看是主要是在技术层次上的改变,实际上国际乒联改革的目的还是为了帮助弱队抑制强队,增加比赛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该项运动的可观赏性,但是从改革到现在所取得的效果还不是很好,与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项目还有很大的差距。

3、大众参与与普及问题

对于任何一个运动项目来说,没有群众基础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乒乓球也是如此,开展较好的只限于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德国、奥地利、瑞典等少数国家。在亚欧以外的其他各大洲,乒乓球运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扫盲”阶段。

4、奥运会立足问题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世界杯乒乓球赛、奥运会乒乓球赛齐称世界乒乓球的三大赛事,奥运会乒乓球赛被人们认为是级别最高、参与国家与人数最多、荣誉性最强的赛事,许多运动员特别是单打运动员以获得奥运会冠军为最高荣誉。乒乓球是在1988年韩国汉城夏季奥运会上成为正式的比赛项目,最初设立了男子单打、女子单打和男子双打、女子双打4个项目。然而自以罗格为代表的国际奥委会推行奥运会瘦身计划以来,部分运动会的项目在奥运会的位置难以保全,棒球、垒球则成为此次改革的第一个牺牲品, 对于乒乓球来说,虽然没有被踢出奥运会,在北京奥运会上也只是用团体比赛取代双打,但是从未来的发展来看前景很惨淡。国际奥委会规定在每次奥运会后,对所有项目进行回顾评估,主要包括普及程度、电视转播、反兴奋剂政策等多个方面,其评估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项目的发展,对于普及程度不高、奥运奖牌长期被少数国家垄断以及出现严重兴奋剂现象的运动项目将从奥运会中消失,乒乓球刚好适合其中两项,可以说乒乓球未来能否在奥运会中立足关系到乒乓球展的存亡,奥运会的立足问题也是乒乓球最大、最复杂、最重要的问题。

四、中国促进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思考

中国作为一个体育大国,不仅表现在奥运会的比赛中获得了金牌总数第一的成绩,更主要的是担当起了促进世界体育发展的责任和义务。乒乓球作为中国的竞技强项之一,为中国在世界大赛上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然而,由于中国的过于强大,在这个项目上的对手逐渐变弱、变少,为了乒乓球运动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中国要担负起一个乒乓球大国的责任,为更好地促进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上的普及和发展、帮助其他国家和地区乒乓球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1、坚定不移实施“养狼计划”,培养强大的对手

“养狼计划”,是指2009年,蔡振华接掌中国乒协时提出的一项着眼乒乓球未来发展的长远计划,主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更多教练和球员出国去交流,或让外国选手到中国来训练,帮助外国乒乓球运动员提高水平,以缩小同中国选手的差距,从而推动乒乓球运动在全世界的均衡发展。“养狼计划”的关键在于把对手培养成“狼”,这项计划得到国际乒协的大力支持。“养狼计划”从实施以来已经收到了一定成效,由北京女乒前主教练周树森带领的新加坡女队在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夺冠就是最好的例证。着眼未来,该计划的实施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横滨世乒赛也说明了我们在实施“养狼计划”的过程中胆子太小,观念太保守,许多核心技术还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养狼计划”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整体发展,从目前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现状来看,这一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

2、积极探索改革之路,打造国际化乒超联赛

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从成立至今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已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乒乓球顶级赛事,特别是时任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的蔡振华提出了打造NBA模式的乒超联赛的口号之后,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可以说是得到了十足的发展,在参赛规模上得到了扩充,在参赛人员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包括本土球员,还吸引了包括波尔、柳承敏、福原爱等世界级选手,增加了选手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从而提高了水平,同时也使我国的乒超联赛走向国际化。但是由于在管理、运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即使我们联赛拥有众多现役世界冠军,但在世界的关注度远低于足球、篮球。因此,我们要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不仅要把国外优秀的选手吸引进来,同时还要让乒超联赛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特别是乒乓球运动开展不是很好的非洲、美洲、大洋州,使乒超联赛真正成为国际化的赛事。

3、全力办好乒乓球学院,培养乒乓球专门人才

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国家体育总局共建,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和上海体育学院承办的中国乒乓球学院于2010年9月17日在上海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响应国际乒联关于帮助其他国家和地区提高乒乓球水平号召所做出的实质性举措。从定位来看,中国乒乓球学院集“教学、训练、研发、培训、赛事与对外交流”于一体,也是至今为止我国第一所以一个运动单项成立的普通高等学院。从职能上看,具有“高等教育教学、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国内国际培训、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文化传播”五大职能。从目标上看,中国乒乓球学院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使之“成为国内外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乒乓球运动管理人员的培养基地,成为传播“国球”文化的教育基地和文化交流基地,成为我国“体教结合”的示范基地”。从招生来看,不仅国内的学生可以报考,国外的学生也可以报考且在政策上给予国外留学生以照顾,学制上包含本科、硕士、博士层次。从另一个角度说中国乒乓球学院是一个具有全面性、创新性、国际性的专业乒乓球院校。

中国乒乓球学院的发展才刚刚起步,经过不断的发展,它必将成为乒乓球运动项目在世界范围内均衡发展的一个动力,也将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及体育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兰彤. 论后奥运时期中国乒乓球文化的和谐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03.

[2]梁宏达.东亚轴心引领世界乒坛[J].乒乓世界,2004.10.

[3]钟宇静.世界乒乓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03.

[4]于文谦,荆雯. 我国乒乓球“养狼计划”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12.

[5]兰彤,刘丰德. “养狼计划”实施策略构想[J].体育学刊,2010.04.

[6]武晓敏,赵. 体育海外兵团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