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脑常识

电脑常识

电脑常识

电脑常识范文第1篇

环境对电脑寿命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电脑理想的工作温度是10℃~35℃,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计算机配件的寿命。其相对湿度是30%~75%,太高会影响CPU、显卡等配件的性能发挥,甚至引起一些配件的短路:太低易产生静电,同样对配件的使用不利。另外,空气中灰尘含量对电脑影响也较大。灰尘太多,天长日久就会腐蚀各配件、芯片的电路板:含量过少,则会产生静电反应。所以,电脑室最好保持干净整洁。

有人认为使用电脑的次数少或使用的时间短,就能延长电脑寿命,这是片面、模糊的观点;相反,电脑长时间不用,由于潮湿或灰尘、汗渍等原因,会引起电脑配件的损坏。当然,如果天气潮湿到一定程度,如:显示器或机箱表面有水气,此时决不能未烘干就给机器通电,以免引起短路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良好的个人使用习惯对电脑的影响也很大。所以请大家正确地执行开机和关机顺序。开机的顺序是:先外设(如打印机、扫描仪、UPS电源、Modem等),显示器电源是不与主机相连的,还要先打开显示器电源。然后再开主机;关机顺序则相反:先关主机,再关外设。其原因在于尽量的减少对主机的损害。因为在主机通电时,关闭外设的瞬间,会对主机产生较强的冲击电流。关机后一段时间内,不能频繁地开、关机,因为这样对各配件的冲击很大,尤其是对硬盘的损伤更严重。一般关机后距下一次开机时间至少应为10秒钟。特别注意当电脑工作时,应避免进行关机操作。如:计算机正在读写数据时突然关机,很可能会损坏驱动器(硬盘,软驱等);更不能在机器正常工作时搬动机器。关机时,应注意先退出Windows操作系统,关闭所有程序,再按正常关机顺序退出,否则有可能损坏应用程序。当然,即使机器未工作时,也应尽量避免搬动电脑,因为过大的震动会对硬盘、主板之类的配件造成损坏。

就像我们每天都要洗脸刷牙一样,电脑也需要你每天对她关心。一般的电脑维护有以下几点:

1.保持安置电脑的房间干燥和清洁,尤其是电脑工作台要每天(或两三天。视房间的清洁度而定)除尘。要知道,显示器是一个极强的“吸尘器”。曾经就遇到过因为环境不良,显示器内部灰尘厚积,天气转潮时,导致线路板短路打火损坏显示器的事故。

2.正确开机(先外设、后主机)和关机。其实这本不应该算是维护的内容,但是很多用户对此总不以为然,甚至错误地认为现在的电脑连“软关机”都有了,还要“老生常谈”。但是这绝对是有必要的,“先外设,后主机”的顺序如果搞反了,就有可能使系统无法识别相关硬件,或者无法装载设备驱动程序。

3.使用光盘或软盘前,一定要先杀毒;安装或使用后也要再查一遍毒,因为一些杀毒软件对压缩文件里的病毒无能为力。

4.系统非正常退出或意外断电,应尽快进行硬盘扫描,及时修复错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硬盘的某些簇链接会丢失,给系统造成潜在的危险,如不及时修复,会导致某些程序紊乱,甚至危及系统的稳定运

三个月左右记得打扫一次

为了能让电脑长期的正常工作,用户有必要学习打开机箱进行电脑维护,当然,如果你没有把握。还是包给专业人员每年进行清洁一次,对于部分品牌机,说明书中申明不得随意拆封机箱,就不要打开机箱,否则是不给予保修的。

要进行硬件维护。一般用户不可能拥有专业工具,我们用以下工具就可将其轻松搞定:十字螺丝刀、镜头拭纸、吹气球(皮老虎)、回形针、一架小型台扇。

1.切断电源,将主机与外设之间的连线拔掉,用十字螺丝刀打开机箱,将电源盒拆下。你会看到在板卡上有灰尘,用吹气球或者皮老虎细心地吹拭,特别是面板进风口的附近和电源盒(排风口)的附近,以及板卡的插接部位,同时应用台扇吹风,以便将被吹气球吹起来的灰尘盒机箱内壁上的灰尘带走。

2.将电源拆下,电脑的排风主要靠电源风扇。因此电源盒里的灰尘最多,用吹气球仔细清扫干净后装上。另外还需注意电风扇的叶子有没有变形,特别是经过夏季的高温,塑料的老化常常会使噪音变大,很可能就是这方面的原因。

机箱内其他风扇也可以按照这个方法作清理。经常清除风扇上的灰尘可以最大程度的延长风扇寿命。

3.将回形针展开,插入光驱前面板上的应急bomb出孔,稍稍用力。光驱托盘就打开了。用镜头试纸将所及之处轻轻擦拭干净,注意不要探到光驱里面去,也不要使用影碟机上的“清洁盘”进行清洁。

4.用吹气球清除软驱中的灰尘。

5.如果要拆卸板卡,再次安装时要注意位置是否准确、插槽是否插牢、连线是否正确等等。

6.用镜头试纸将显示器擦拭干净。

7.将鼠标的后盖拆开,取出小球,用清水洗干净,晾干。

光电鼠标可以免去这个步骤,但是光电鼠标的底部四个护垫很容易粘上桌面上的灰尘和油渍,而影响它的顺滑度,用户可以使用硬塑料,将附着在护垫上的污渍剥掉,使鼠标重新恢复好的手感。建议大家使用适当规格的鼠标垫,可以很大程度的延长鼠标护垫使用寿命。

8.用吹气球将键盘键位之间的灰尘清理干净。

电脑常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脑出血;心电图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c)-084-02

急性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的危急重症且常见有心电图改变,我院自2007年1~5月收治脑出血200例,均做CT检查证实,入院后24 h内查心电图,现对其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

1.1临床资料

200例患者中,男139例,女61例,年龄30~83岁,平均66.7岁。30~39岁15例,占7.5%;40~49岁25例,占12.5%,50~59岁48例,占24%,60岁以上112例,占56%。入院时高血压患者189例,占94.5%,有高血压病史者156例,占78%;入院后均做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定期进行观察。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成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明确诊断。

1.2心电图资料

心电图异常分布情况见表1。

2结果

2.1出血部位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

根据CT结果将脑出血分为,中心型:病灶位于基底节附近共100例,心电图异常95例,占95%;外周型:病灶位于脑叶,共55例,心电图异常46例,占83.6%;脑干型:病灶位于脑干及小脑,共45例,心电图异常35例,占77.8%。结果显示:病灶位于基底节附近的患者,其心电图变化高于其他部位(P

2.2出血量与心电图的关系

出血量≤10 ml 70例,心电图异常52例,占74.3%;出血量11~30 ml 86例,心电图异常82例,占95.4%;出血量≥31 ml 44例,心电图异常42例,占95.5%。

2.3血清钾浓度与心电图的关系

血钾2.5~2.9 μmol/L24例,心电图异常23例,占96%;血钾3.0~3.4 μmol/L39例,心电图异常33例,占87%。

2.4血清钠浓度与心电图的关系

血钠130~135 μmol/L38例,心电图异常31例,占82%;血钠

2.5预后与心电图异常关系

200例脑出血患者中,死亡45例,康复155例。心电图异常176例中死亡43例,占24.4%,心电图正常24例中死亡2例,占8.3%;心电图异常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者。

2.6年龄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

200例按年龄分两组:≥60岁为老年组,

2.7意识障碍程度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

心电图正常组,意识障碍的发生率为45.8%(11/24),并发症率16.7%(4/24),病死率4.2%(1/24);心电图异常组,意识障碍发生率89.2%(157/176),并发症率73.3%(129/176),病死率25%(44/176),两组比较P

3讨论

急性脑卒中后,出现缺血性心脏病的表现或者原有心脏病症状加重的表现,称为脑-心综合征。曾有报道,经CT证实的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异常改变高达94%。本组200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心电图异常176例,占88%,心电图异常主要以ST、ST-T改变为主,其次尚有心律失常。与文献报道相符。影响心电图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出血部位:基底节附近出血者心电图异常高于其他部位出血。年龄:老年组心电图异常率高于非老年组。许志强[1]报道出血量也与心电图改变呈正相关。本组资料显示脑出血心电图异常率增高与年龄增大、脑出血部位接近脑干、出血量大及电解质紊乱有关;且心电图异常者死亡占24.4%,心电图正常者死亡占8.3%;脑出血死亡虽与诸多因素有关,但与心电图改变有密切关系,故临床上在积极救治脑血管病的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图的变化,防止急性心脏事件的发生,使大多数患者安全度过脑卒中急性期。

目前认为,脑出血引起心电图异常的机制的影响因素:①脑对心脏调节作用的紊乱,支配心脏活动的高级自主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脑干及边缘系统,脑出血后颅内高压或血肿直接压迫导致脑组织缺血、低氧,使脑组织受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分泌增强,从而引起心内膜下心肌损害,导致左心室劳损、心肌自律性和异位起搏点增加,从而出现各种心律紊乱及传导阻滞的异常心电图改变。也有研究表明,过多的儿茶酚胺在心脏积聚会损伤心肌细胞[2]。②神经体液因素:急性脑出血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体内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进一步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与收缩,造成心肌缺血。同时,患者早期进食障碍及使用脱水剂,导致电解质紊乱及血液流变学异常,也可引起心电图异常。③心脏损害可能是脑部疾病所致的内脏效应[3]。④脑出血好发于老年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脑出血时致血压升高、左室功能受损、心输出量减少、冠脉血流减少时,导致心电图异常。⑤脑出血应激期可能发生短暂性的冠状动脉痉挛以及脑出血患者血黏稠度升高,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导致冠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致ST-T异常改变。⑥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与病变部位有关,似呈“同心圆”性改变。本组资料提示:病变越近脑干者,心电图异常率越高,反之,则低;同时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与出血量的大小有关,出血量越大,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越高,两者呈正相关。⑦与电解质紊乱有关,低血钾或低血钠时,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本组资料显示,血钾及血钠越低,心电图异常率越高;所以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

本组病例分析表明,心电图的变化对疾病监测及估计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176例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组的意识障碍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心电图正常组明显增高,统计结果显示,脑出血后多脏器功能不全以呼吸衰竭和应激性溃疡最常见,其次为心功能不全,而一旦出现心功能不全,往往已有多脏器功能不全,病死率亦增高[4]。

[参考文献]

[1]许志强.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变化[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0,5:291.

[2]吕爱娣.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心肌梗塞12例分析[J].临床荟萃,1998,13(8):375.

[3]卢静.304例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分析[J].临床荟萃,1998,13(7):330.

[4]抑惠兰,曹之鹏.急性脑血管病与心功能障碍的关系初步研究和探讨[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7,30:226.

电脑常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临床;脑电图

病毒性脑炎的病原体多种多样, 包括乙脑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1]。由于病原体分离困难, 临床上常常依靠多种检查手段确诊[2]。为研究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 本院展开相关回顾性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0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查报告, 其中男348例, 女152例, 年龄1~62岁, 平均年龄(25.42±9.35)岁。所有患者入院后行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电解质、胸片等常规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脑电图检查, 其中284例行CT检查, 357例行磁共振检查, 436例行脑脊液检查。

1. 2 脑电图检查 统一采用本院十六导三维脑电图仪(上海泰益医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型号MND-3000), 描记时间24 h。在盘状电极上涂抹电极膏, 待吹干固定后, 按照国际脑电图学会电极安放法安放。①行常规脑电图30 min, 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 嘱患者配合做睁闭眼反应、闪光诱发及3 min过度换气诱发实验。②行30 min常规脑电图检查后, 再行24 h动态脑电图检查, 待纪录完成后, 选择无干扰的脑电图进行分析, 观察脑电图有无异常改变[3]。

1. 3 脑电图阳性标准[4] 脑电图阳性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具体标准如下:①轻度:α波频率减慢, 波幅降低, θ波活动增多, 以6~7 Hz为主;②中度:α波频率解体, θ波明显增多, 呈广泛性、弥漫性, 掺杂少量δ波, 以2~3 Hz为主, 偶发少量局限性尖波、棘波及复合波等。③重度:α波基本消失, θ波、δ波呈广泛性、弥漫性增多, 以1~3 Hz的δ波为主, 部分出现爆发性尖波、棘波及复合波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病毒性脑炎临床特点分析 500例患者中, 1~14岁患者134例, 占26.80%, 15~40岁患者310例, 占62.00%, >40患者56例, 占11.20%;前驱症状中, 出现头痛284例, 占56.80%, 出现发热297例, 占59.40%, 出现意识障碍244例, 占48.80%。病毒性脑炎好发于儿童及青壮年, 常以头痛、发热、意识障碍等为前驱症状。

2. 2 脑电图检查与其他检查结果比较 脑电图检查阳性率87.20%, CT检查阳性率26.06%, 磁共振检查阳性率46.22%, 脑脊液检查阳性率61.24%, 脑电图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检查手法,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金标准是脑脊液的病毒支原体DNA检测(PCR)阳性, 但其实现难度较大, 不宜应用于实际临床中[5]。脑电图是显示大脑细胞电活动的最敏感指标, 可基本反映脑实质受损的程度[6]。传统上临床确诊以脑脊液检查为标准, 脑电图作为无创检查, 在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中越来越重要。

本次研究中, 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0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查报告发现, 病毒性脑炎发病人群多在15~40岁, 占据62.00%, 儿童人群占据26.80%, 因此病毒性脑炎的发病年龄集中在1~40岁;病毒性脑炎的前驱症状以头痛、发热、意识障碍为主, 在本次研究中, 500例患者中以头痛、发热或意识障碍为前驱症状人数达438例, 占87.60%。本次研究中, 通过与CT、磁共振及脑脊液的对比, 发现脑电图检查阳性率高达87.20%, 远大于其他检查, 脑电图异常常表现为弥漫性的高中波幅增多以及局限性改变, 脑电图的阳性程度往往反映患者脑组织的病情严重程度, 对于患者的治疗、预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可能与脑电图可以较CT、磁共振及脑脊液检查更早反映脑组织改变有关[7, 8]。脑电图也有其自身的弊端, 在病毒性脑炎发病急性期时, 患者脑电图往往表现正常, 一般在发病后3~5 d才有异常提示。因此, 在患者治疗期间, 长期进行脑电图观察有助于指导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综上所述, 病毒性脑炎好发于儿童及青壮年, 常以头痛、发热、意识障碍等为前驱症状, 脑电图检查敏感性高, 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丽莎, 赵传胜. 46例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及临床分析.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2(10):944-945.

[2] 黎惠贞.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应用.当代医学, 2012, 18(33):296-297.

[3] 林燕, 韩冰.脑电图检查在病毒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临床医学, 2010, 30(6):93-94.

[4] 陈华容, 刘仲初, 曾光华.病毒性脑炎125例的临床与脑电图分析.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7):992-994.

[5] 杨映红.脑电图监测在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的应用价值.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27):116-118.

[6] 杨敬良, 李焕生, 周丛斌. 56例病毒性脑炎临床特征及预后.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10):1937-1938.

[7] 章镭.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分析.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4, 21(1):39-42.

电脑常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持续性植物状态;辨证施穴;脑电生理;意识恢复

[中图分类号] R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7(a)-008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cupoint rehabilitation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for brain electric physiology and recovery of consciousness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PVS).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PVS admitted to Xi'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of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care, on basis of whi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cupoint massag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hey were taken different acupoint massage for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hey also used visual, auditory, olfactory, taste, touch and exercise stimula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thods, total for 3 months. The recovery rate of consciousness,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s and brain electric physiolog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recovery rate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electroencephalogram change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and before and after recovery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recovery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P > 0.05),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nd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P < 0.05), the improve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obvious (P < 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nd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in the patients without recovery of consciousnes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 < 0.05). The GC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Acupoint massag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consciousness of patients with PVS, improve the brain electric physiology, and combined with brainstem auditory and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examination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rognosis.

[Key words] 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Acupoint rehabilitation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Brain electric physiology; Recovery of consciousness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通常是由脑损伤或急性脑缺氧所致[1-3]。PVS治疗费用高,时间较长,给社会、家庭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准确预测PVS预后,制订适宜治疗及康复护理方法,成为神经科医护人员所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研究发现,脑电生理异常与PVS评分有着一定相关性[4]。为此,本研究对PVS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采用“辨证施穴”按摩康复护理,以探讨其对PVS脑电生理及意识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PVS患者,均符合2001年南京会议制订的PVS临床诊断标准[5],昏迷时间>1个月。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0~68岁,平均(42.7±3.8)岁;颅脑损伤20例,脑出血5例,脑梗死3例,颅内肿瘤术后2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0~67岁,平均(44.2±3.5)岁;颅脑损伤23例,脑出血4例,脑梗死2例,颅内肿瘤术后1例。排除合并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及代谢性、变性、发育性疾病所引起的PVS者。两组年龄、性别、致病原因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如抗感染、改善微循环、中枢神经兴奋、良好的基础护理及防治各种并发症等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辨证施穴”按摩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2.1 辨证施穴按摩

对于气虚血瘀、脑窍闭塞患者,选用神庭、本神、人中、涌泉、百会、四神聪、印堂、素s、劳宫、内关、神门、膻中、中脘、气海、血海、天枢、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穴;对于痰瘀互结、脑窍壅塞者,选用神庭、本神、人中、涌泉、百会、四神聪、印堂、素s、劳宫、廉泉、中脘、丰隆、合谷、太冲、曲池、郄门、阳陵泉、三阴交、行间穴。采用点、按、揉按摩手法,每次每穴持续点、按、揉1 min。

1.2.2 刺激性康复护理

采用视、听、嗅、味觉等感官及环境刺激,并配合运动疗法等。①视觉刺激:用强、弱光自然光线照射,2次/d,40 min/次;还可选看适宜电视节目,给予色彩鲜艳风车、摇铃,及彩色物体、画报、家庭照片等。②听觉刺激:耳机播放各种自然环境音、动物叫声、乐器声,及患病前患者最喜爱的音乐或广播节目,音量以常人能听清楚为宜,6次/d,15 min/次;呼唤患者,给患者读报、讲故事,4次/d,30 min/次。③嗅觉刺激:用散发气味物品如咖啡、香水、花朵等刺激鼻腔中嗅神经。④味觉和口腔刺激:用棉签蘸酸、甜或咸液后碰触舌头前半部分;用海绵或蘸甘油的棉签对嘴唇、口腔或口周按摩刺激;给予口腔冰刺激、吞咽器官被动运动或被动吞咽功能训练。⑤触觉刺激:患者家属抚摸、患者嘴唇、耳垂等敏感皮肤,及拍打、按摩躯干及四肢;温水擦拭全身;同时对足底、手指等四肢较敏感部位予疼痛刺激,6次/d,8~10 s/次。⑥运动刺激:全身关节从近至远的被动运动,2~3次/d,1 h/次;采用站立练习床练习站立,1次/d,30 min/次。3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与评定

1.3.1 脑电生理评定[6-7]

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意识恢复前后脑电图、诱发电位评分。

1.3.1.1 脑电图 参考1965年Hockaaday制订的分级标准。3分:基本节律α节律,接近正常为Ⅰ级;2分:以θ波节律为主为Ⅱ级;1分:以δ波节律为主为Ⅲ级;0分:基本节律消失,接坦波为Ⅳ级。

1.3.1.2 体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参考Greenberg标准。①体感诱发电位评定标准。3分:基本正常为Ⅰ级;2分:缺乏50 ms后的波形成分,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为Ⅱ级;1分:仅有P15和N20,缺乏20 ms后的波形成分为Ⅲ级;0分:各波均消失或仅有P15为Ⅳ级。②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评定标准。3分:基本正常为Ⅰ级;2分:Ⅰ~Ⅴ波清晰可辨,但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为Ⅱ级;1分:Ⅰ波潜伏期和波幅正常,其余各波部分存在或呈分化不清的正相波为Ⅲ级;0分:波形难辨识或仅有Ⅰ波为Ⅳ级。

1.3.2 意识恢复评定

参照2011年南京会议制订的PVS评分标准[5],包括语言、吞咽、眼球运动、肢体运动、执行命令、情感反应等6项项目,以PVS评分≥12分判定为意识恢复。

1.3.3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定

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估项目包括语言、睁眼及肢体运动3个方面,反映患者意识障碍程度[8],最高分15分。评分越低则意识障碍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意识恢复率比较

观察组意识恢复率为40.0%(12例),对照组为16.7%(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76,P < 0.05)。

2.2 两组脑电生理检查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意识恢复患者意识恢复前后脑电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 < 0.05),见表1~2。两组意识未恢复患者治疗前后脑电图组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观察组意识未恢复患者治疗前后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3 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4。

3 讨论

PVS是大片脑损害后仅保存间脑和脑干功能并持续达1个月以上,是一种以患者睁眼貌似觉醒而无意识活动为主要特点的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9-10]。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积极、有效、主动地治疗及护理PVS的方法,且其愈后差,死亡率高,对家庭和社会负担极大。因此对PVS预后准确判断及探索有效的治疗及康复护理方法,就成为神经科医护人员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研究对PVS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辨证施穴”按摩康复护理。PVS病位在脑,按摩头部神庭、本神、百会、四神聪穴能兴奋、调节大脑皮质相应区域,改善脑缺血、缺氧状态,促进脑部病灶修复及重建神经系统中枢部位功能[11]。百会、人中、印堂穴位于面部,属督脉,为专治昏迷要穴,按摩三穴有疏通经络、醒脑开窍的功能。研究表明,刺激百会穴能改善头部血液循环,并可较广泛地调节脑功能。足底涌泉穴按摩可激活休眠的部分神经细胞轴突使其呈树枝状和轴突状发芽,使闲置神经通路得以启用,从而代偿脑受损中枢或原正常通路[12]。内关穴既是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阴维,按摩此穴可疏通经络,调节心之藏神功能,尤其对改善意识障碍效果显著。另外,采用声、光、电及运动等长时间刺激PVS患者,可使原先被抑制的神经细胞激活,促进受损的神经细胞发生新的侧支轴突,还可使大脑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所受到的抑制被解除,重建神经系统中枢功能,使被抑制的脑细胞重新苏醒[13-15]。此外,反复运动锻炼能恢复患肢运动功能,还能通过不断刺激传入神经元,使受损的大脑皮质周边细胞功能重组,恢复病损区运动皮质功能,促进意识复苏。

研究发现,脑电生理异常与PVS评分有着一定的相关性[16],且脑电图异常程度越重,则PVS评分越低。但多数研究者认为,脑电图对PVS预后的判断意义不大[17]。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是一种较灵敏地判断脑干功能状况的检查方法,大部分PVS患者脑干功能保持相对完整,但部分可能有损害[18-19]。体感诱发电位是一种最敏感、可靠的PVS诊断及预后判断指标,以N14~N20中枢传导时间延长和N20波幅下降为其主要表现[20-2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意识恢复率及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及意识恢复前后脑电图变化不显著,而脑干听觉、体感诱发电位有显著性差异,且观察组评分改善更明显。表明辨证施穴按摩康复护理能提高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意识恢复率、GCS评分,改善脑电生理,且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可作为PVS评价疗效和判定预后的重要工具。

综上所述,PVS 患者采用辨证施穴按摩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意识恢复,改善脑电生理结果,改善病情,尽早觉醒,且结合临床及体感、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可明显提高PVS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南登,黄晓琳.实用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85-1388.

[2] Lechevalier B,Bertran F,Busson P,et al. Akineticmutism with right hemiplegia caused byi nfarction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left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J]. Rev Neurol(Paris),1996,152(3):181-189.

[3] 沈威,倪莹莹,李立娜.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综合促醒康复治疗[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7):618-621.

[4] 马婉,郭骅.动态脑电图、脑干听觉及体感诱发电位在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患者预后的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37-38.

[5] 温剑峰,钱锁开.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促醒医学现状与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8):101-104.

[6] 凌中义,王誉霖,黄维勤.脑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测定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价值[J].医学信息,2015,29(32):55-56.

[7] 方红.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体感诱发电位对昏迷患者预后评估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6):77-78.

[8] 黄春敏,孙剑虹.基于脑性昏迷患者感知水平的唤醒干预对其觉醒意识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6, 51(1):56-57.

[9] 杨春生,王宝兰,陈祢.持续性植物状态的治疗现状[J].临床内科杂志,2015,32(10):719-720.

[10] Gutling E,Landis T,Kleihues P. Akineticmutism in bilateral necrotizing leucoencephalopathy after radiation and chem-otherapy: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autopsy findings [J]. J Neurol,1992,239(3):125-128.

[11] 张海涛,罗杰坤.持续电针联合溴隐亭、美多芭促醒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4,42(2):57-58

[12] 曾学清,滕东时,吕洪梅,等.针刺督脉为主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促醒作用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2):97-99.

[13] 田伟,王征美,孙岚.综合康复促醒持续植物状态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2012,27(4):283-285.

[14] 黄潇湘.系统听觉刺激在脑外伤植物状态患者促醒及并发症预防中作用[J].护理杂志,2013,30(12):43-45.

[15] 胡小飞,张玉霞,丁俊,等.颅脑损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的促醒康复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4,28(6):61-62.

[16] 李梅笑,蒙巍,雷皇英.诱发电位与脑电图联合检测对脑血管病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7):18-20.

[17] 李冬洁.动态脑电图对脑血管病昏迷预后的评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25):160.

[18] 王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中脑形态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预后评估临床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

[19] 赵茜,郑云丽,蒋利丹,等.医院到家庭连续护理模式对持续植物状态出院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 11(34):109-112,119.

[20] 赵茜,蒋利丹.多元化延续护理干预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家属出院指导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 11(29):104-107.

[21] 吴运.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中作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22(2):65-67.

电脑常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心脏损伤; 心电图; 心肌酶谱

急性脑血管病(ACVD)是目前人类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类疾病之一,发生ACVD后并发心脏功能的异常改变较常见,但两者的相关性报道较少。本文通过观察ACVD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改变,进一步探讨两者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01~200910的住院ACVD患者150例,男87例,女63例,年龄46~78岁,平均(61.36±8.60)岁;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出血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均经头颅CT或头颅MRT确诊,既往无明确的心脏病史。其中脑出血60例,脑梗死6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在发病后24h内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同时抽血行心肌酶谱检测,包括AST、LDH、CK、CKMB。对异常者进行动态观察。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50例ACVD患者发生心电图结果 异常者为114例(76%),心肌酶谱异常者106例(70.6%)。

2.2 150例ACVD患者按不同性质分类的结果 见表1。表1 150例ACVD患者按不同性质分类的结果

2.3 150例ACVD患者按不同部位分类的结果 见表2。表2 150例ACVD患者按不同部位分类的结果

2.4 150例ACVD患者按意识情况结果 见表3。表3 150例ACVD患者按意识情况的结果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常伴有心脏功能及心电生理的改变,称为“脑心综合征”。本组结果显示150例脑血管患者发生心电图异常率为76%,与楼小亮等等报道的64%~90%相符合[1],其中心电图异常以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最高,脑出血次之;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之间比较心肌酶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正常值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心肌酶的改变与病变性质无关,而与其部位和意识障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呈现出“同心圆”效应[2],即越靠近脑干发生心电图、心肌酶谱异常率越高,反之脑叶病灶发生率越低;有意识障碍者异常率高。心肌在发病的急性期升高可能与疾病的应激状态有关,意识障碍程度及脑损害的程度与酶升高相一致,可能与急性脑血管病时继发脑水肿、缺血、缺氧使脑细胞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导致通透性增加、细胞内酶释放有关。急性脑卒中可使全身各器官形态及功能发生改变,甚至导致多器官障碍综合征,心脏是最常受到侵犯的器官之一。

急性脑血管病出现心脏异常改变的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脑、心血管病变存在着共同的病理基础,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为脑血管病的共同常见病因。已发生脑卒中的病人实际上可能已经发生了冠状动脉硬化及心脏供血不足,脑部病变的发生可诱发和加重心脏病变。(2)脑对心脏活动调节作用紊乱。心脏活动受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而支配心脏活动的高级自主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脑干及边缘系统,当脑血管病发生时,对心脏的控制与调节发生紊乱则出现继发性心脏损伤,越靠近心血管调节中枢,脑水肿越重的脑血管病其破坏性越大,造成大脑、脑干的血流量减少,位于脑干的心血管运动中枢缺血、缺氧,继而引起心脏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变及心脏传导系统功能变化,心电紊乱也越重,故而在临床出现“同心圆”效应。(3)神经体液调节紊乱。发生脑血管病时,脑组织受到不同程度损害,产生脑水肿,导致急性颅内压升高,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丘脑下部的植物神经中枢或岛叶,使中枢神经体液调节紊乱,交感神经过度紧张,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内因性类固醇障碍等,继而导致心脏功能及形态改变,导致心肌广泛性应激反应,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细胞的病态,引起冠状动脉痉挛,造成心肌缺血损伤,因而出现心电图、心肌酶谱异常。脑部病变时,引起的呕吐,在治疗过程中运用的脱水药物、补钠盐过多,以及病人意识不清,卧床会给心脏增添新的负担,诱发心脏病变加重。心肌酶谱改变与脑细胞损害脑水肿有关,心肌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中,同样存在于脑细胞中,脑血管病发生时由于神经细胞和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坏死,而引起心肌酶的升高。

在急性脑血管病应重视对心脏的监护及心肌保护性治疗,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肌损害,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楼小亮,李晓萍.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6,13(3):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