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范文第1篇

“走,去曹滨家看电视”。这是80年代初,中国最流行的一句话。一个楼、一个社区或者一个村子,谁家要是有台电视机,晚饭之后必定高朋满座,他们家是附近“人缘”最好的邻居。那个时候这种现象是很普遍,并成为那个时代富裕的象征。

广播电视正在走入千家万户……

一、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自1884年德国人尼普柯夫发明了可以将影像分解为单个象点的转盘以后,人类开始了电子媒体的征途。

1920年和1936年开始,世界传媒分别进入广播事业和电视事业。从此大众传播活动由1000多年的印刷媒介时代进入电子媒介时代。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正式播出节目,世界电视事业诞生。

中国广播事业紧跟世界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步伐,在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帮与《大陆报》馆合作,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并于1月23日首次播音。

伴随着中国历史的长河的起伏,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可谓一路坎坷,兴衰数次。

在8年的抗日战争和4年的解放战争中,为中国解放事业打了一场场无形的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9年10月1日,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调整为中央广播事业局。到1952年,全国共建立广播收音站23721个。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当时北京仅有50台黑白电视机。

“”结束后,1980年10月召开了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广播事业重新回到党的正确路线上来,并确定了新时期广播电视事业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1982年5月成立中国广播电视部。

中国广播电视对中国历史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见证作用,有着深渊的意义。

二、广播电视的时代

如果说产业技术革命后的又一次革命是什么?

无疑是信息的革命,被人们称作第四次的革命。而广播电视媒体是这次革命的基础和最主要的载体。

20世纪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波兰、日本和前苏联相继建成世界上第一批电视台。随着电视机的生产和销售,广播电视进入成型阶段,开始成为大众媒体重要的传播媒介。

到70年代,世界上有近130个国家开办电视台,电视机总数超过2.5亿台。80年展到140个国家,彩色电视普及75%,卫星电视蓬勃发展,超过100个国家使用。

90年代以后,电视技术迅猛发展,新品种层出不穷,电缆电视、家用录像机、卫星直播电视、电视文字广播、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多伴音电视、声像立体化电视等等。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在技术领域和应用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无声到有声、从台式到液晶,还是现在的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由单领域涉及多领域,每一步都凝聚着广播事业工作者智慧的结晶。

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日本科学家发明了以塑料玻璃为载体的电视机,未来电视机将发展成如纸一样轻薄,只要卷起来就可以带走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不断的学习、完善自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传媒之路。

80年代开始,推出了录播方式为直播方式,使我国广播电视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1980年5月开播标志性节目——至今大家熟知的《新闻联播》,已有28年的历史。

90年代,尤其后期,中国广播电视进行了重要的转型时期,观念上、思想上、节目上都做出了很大突破。适时的应对了广大群众的需求。更务实、更纪实、更艺术、高度参与的节目陆续出台。

《东方时空》标志着中国电视进入栏目化阶段,品牌意识进入电视节目。之后各种纪实栏目相应而出。

1996年的《实话实说》节目,突破了电视单方“诉说”,观众被动接受的方式,开启了人机对话的先河,标志着电视谈话节目崛起。人们开始有参与意识。结束了电视只有说教的模式。

98年末,湖南卫视发起的娱乐游戏节目走红之后,各地电视台也开始各式各样的娱乐节目,并且普通大众开始走出家门,走上荧屏上。电视节目开始向高参与性发展。

跨世纪后,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强化,法律纪实节目蜂拥而至,体现了观众务实和纪实的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人们更加渴望财富和成功,对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有着强烈的追求。加上国外传来的成功学、励志学等等,人们想知道富人是怎么富起来的?他们在想什么?在吃什么?用什么?如何思考问题?自央视出台了《对话》节目之后,经济发达地区也出现了类似的励志节目,如上海的《波士堂》《头脑风暴》等。甚至人才招聘也搬上了银幕,节目从发起、制作到参与和收视率都非常成功。

另一方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速了对艺术世界的追求,做明星也不再是垄断和高不可攀的事情。湖南卫视再创传奇,《超级女生》红遍全国。随后《超级男声》《星光大道》《我行我秀》记录了一个个从平凡走向星空的奇迹。不仅挖掘了一批默默无闻的人才,还使电视节目真正的走到了一起,登上了人机互动的高速列车,使观众的参与性发挥至极。

三、中国广播电视组织结构与体制

80年代初期,在电视发展的大势头之际,1983年确定了广播电视组织“四级办”的方针。即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

各地纷纷建立电视台。县级电视台崛起,形成了中央台、省台、地区台、县级台的结构。

但是出现相应的问题也较多,在没有相应的辅配套措施下,全国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多级批台、建台,行业外批台、建台等问题。

四、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

看过美国大片《虎胆威龙4》的人都应该清晰的记得这样一组镜头:当犯罪分子侵入并控制电视媒体网络后,发了一组拼凑起来的视频,引起了美国整个国家的大恐慌。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广播电视媒体迅速的时效性,同时广播电视媒体对人们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起着如此之大的影响。

广播电视作为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又对当代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日常生活产生巨大的作用与功效。

自从有了广播电视媒体,它就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甚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和观念。

电视丰富不仅丰富了人们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而且降低了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门槛。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让人们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电视与人的有着共振心理的关系。现实中出现的事务与电视中播放的内容重叠,反之电视中的内容与现实中的事务出现重叠,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扩沿的趋势。

广播电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艺术;传播;研究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060-2

一、传——受关系:广播电视艺术传播的核心

关于传播,人们的认识虽然各有侧重,但是作为传播行为则有其基本的共同点,即传播存在于人类社会当中,属于人与人之间的,是时间与空间的集结体,体现为一个信息传递与流动的过程;它不仅属于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主体行为,而且更重要的,构建起一种独特的传)受关系。虽然从传播范围和传播行为的角度来看,传播一般又可分为人际传播、团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类型和样式,但是,作为当代大众传播当中一种影响广泛和十分强势的传播形态样式,广播电视则是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专业化的媒介表达,在超越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等多种形态和样式的同时又将它们都纳入其中。特别是广播电视作为电子传播媒介随着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而显示出更为开放与多样的传)受关系的特点。

广播电视艺术传播不仅是属于大众传播的样式之一,而且由于其媒介的特性更具有大众传播的一些基本共性,如传播媒介专业化,传播手段现代化,传播信息公开化,传播模式以单向传输为主,传者是传播信息的把关人,受众则广泛而分散等。尽管如此,广播电视艺术传播的传)受关系的建构仍在很大程度上出于其传播的内容及效果的需要而凸现出自身的品格。对此,我们可以从它与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比较中来理解。诚然,广播电视的艺术传播,乃是经由广播、电视媒体传送各种艺术信息给受众,与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一起归属于广播电视传播。这里,广播电视的艺术传播与其新闻传播,既有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不仅在传播内容,更主要的还在传播方式与效应等方面呈现出广播电视艺术传播传——受关系自身的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其传者一般来说都是一种间接的传者,即他主要担负着从信源筛选信息再转而传播给受众的任务。传者筛选信息的权利决定了传播的内容、质量,甚至决定了传播的动机和思想。他们从成千上万的信息源中,挑选出他们认为有真实价值的信息,然后传达给受众。也就是新闻注重纪实性和时效性,要求传播信息的真实可靠、准确及时,因此信息相对固定,加之新闻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及意识形态的倾向性,新闻传播者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方面所受到的局限性也较大,他们更多地代表的是国家意志和统治阶级的政治意愿,即使是西方国家的公共广播电视台,也充当着某个阶级、阶层或者财团的代言人。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渠道和方式也较为单一,受众当中的绝大多数也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所以其传受之间常常表现为一种信息单向流动的方式。因此在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当中,传者的把关人角色更加凸显,如果说他们以传达真实为主导的话,那么受众则主要体现为一种受教者身份,多以寻求真相为目的。从而表现为一种刚性的、单向度的传——受关系。

相对于新闻传播而言,广播电视艺术传播的信息主要是属于精神享受层面上的,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艺术、情感、娱乐等,多样化、赏析性、广泛性及体验性是其重要的特点;而且,更重要的,广播电视艺术传播不仅使得传统艺术的传播范围更为广泛,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传播艺术自身的发展以及与传播技术的进步相一致的新的艺术样式的产生。因此,传者的选择空间很大,并且拥有较大的信息组织加工自主性与表现性,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艺术手法体现艺术特点和个性。信息传递由传者到受众的过程,就是广播电视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受众所接收的信息带有传者强烈的个体或者群体特征,也就是说,在广播电视艺术传播过程中存在双重品格,即广播电视艺术本体特性和经传者创造并为受众所接受的传播特性。从而,可以说,广播电视艺术传播体系中的受众也就不再是简单的接收者,他们在接受艺术产品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主观判断性和鲜明的好恶态度,对于信息的反馈也更为积极主动。在求美的心态下,受众总是希望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享受更多的精神上的愉悦,获得审美的娱乐,提升心灵的境界。其传——受关系也就体现为一种双向制约与交流反馈的关系。

总之,广播电视艺术传播的传——受关系,显示了传者与受众之间的平等与互为轩轾。这种传——受关系对于广播电视艺术传播的效果影响巨大。如果说,在广播电视传播当中,新闻讲究的是具备时效性的事实,那么艺术就是对于一种永恒如斯的精神的体验与追求;新闻报道的特质在于事实性,新闻或许会存在角度和观点的不同,但是在新闻报道真实性原则之下,客观事实应该不以传者的不同而改变,也不应由受众接受的差异而不一。而艺术传播则不同,由于每一个接受者对于艺术的理解都不相同,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传者和受众之间会创造出具备丰富差异性的传播过程和效果。惟其如此,广播电视艺术传播在手段和方法上更易于反馈和互动。因而可以说,这种传)受关系处于整个广播电视艺术传播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成为整个传播过程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着传播的方向、质量和效果。

二、基于传——受关系构建广播电视艺术传播场

对于广播电视艺术传播来说,一种传播场的建构,不仅需要广播电视技术的基础以及具体的视听语言和传播手段的运用,而且更主要的还是基于一种特殊的传——受关系之上的传播语境的考量与文化情境的设定。如前所述,场的形成,一者需要有自己独特的空间,再者需要有力量的发生。其中,力推动场运转起来以后,场是能动的,场的力量也在不断地变化。广播电视艺术传播的行动不仅贯穿于整个节目生产制作的过程,而且也与受众的感应与反馈息息相关,从而使传播场始终处于能量的吞吐变化、节奏的抑扬起伏当中。所以,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这种传——受关系决定了广播电视艺术传播场的生成实现及其效应的大小。

就广播电视艺术传播而言,传播场的构建,一方面是物理的,另一方面则是心理的、审美的、文化的。物理的意义上,广播电视的传播几乎是无远弗届;它已远远打破了传统剧场的物理时空,走向千家万户;虽然众多的广播电视节目总是试图营造一种现场,但其接受毕竟还是需要走向受众的私人空间。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广播电视艺术传播场主要还是属于建构在与受众审美交流之上的心理场、文化场。

广播电视的艺术传播的诸多节目之所以能够给人一种现场感,就是因为它们一般都有着现场的设置,比如电视晚会、嘉宾访谈、真人秀等。一般节目开始,传播场就已初步营造出来。有些类似于传统的剧场,灯光、舞台、舞美、观众席,这一切都让主持人、演员、嘉宾和现场观众以及场外观众在同一时间达成马丁#埃斯林所谓的集体体验,不再是一群孤立的个人,而成为一种集体的意识。舞台上演员、嘉宾和主持人的情绪传递给观众,现场观众的反应又像冲击波一样反馈到舞台,掌声、沉默,都激发或削弱着演员的热情和表现力,主持人、演员与观众之间交互感染,形成了多角度的信息和情感的传递。一个局部的心理和情绪因为共鸣迅速席卷全场,场中每个人都处于一个氛围中。确实,广播电视的一些艺术类节目现场完整展现了人际传播的魅力,除了主持人的口语传播之外,同时参与传播的还有大量的现场秀,即主持人、演员及观众的形体语言,如表情、姿态、动作、眼神及语气、语调之类的副语言行为。所以,尤其是在广播电视一些现场直播的节目当中,可以没有解说,由于人物间的对话与情境是在连贯的、随意的、同一时空内进行,甚至是在观众面前同步展开的,这种场信息的呈现和记录,可以辐射出各种信息,从而在这种团块性的结构中,包含了鲜活的动态性、过程性、活生生的事实,把人的心态、人文与审美的信息充分展现出来。

而在另外大量的广播电视艺术的非现场类节目当中,虽然并非直接将现场的人际传播引入到节目中来,却也能有效地利用这种营造现场感的传播方式,将其作为节目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如电视剧、纪录片甚至MTV等。电视剧、纪录片都是以当下呈现的方式来叙述故事的,即使是历史题材,也总是试图通过种种虚拟的手法还原现场。MTV的声画组合往往如梦似幻,目的也就是要把受众带入一种心理感知或情绪体验的现场。

所以,从人际传播的现场,到超时空的大众传播,广播电视的艺术传播起码包含了两种同时进行的传播样式:从现场的人际传播到各种类型的大众传播。也就是说,广播电视艺术节目的传播,由于广播电视媒介的介入,经历了两重的传播,从而具有一种双重品格。主持人、演员、嘉宾及现场观众之间有一次传播,现场作为一个表演的共同体又与广播电视节目收视(听)的受众又有着二次传播,作为一个整体的传者向收音机、电视机前收看(听)节目的受众进行更大范围的传播交流。因为广播电视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大众媒体,其受众对象可能遍及各个阶层、各种职业。当然,由于广播电视作为电子传媒所体现的技术的阻隔,不再集中起来的广播电视的受众,虽然不一定有直接的交流反馈,但是,现场的氛围仍然能够传达给场外的受众,非现场的各类广播电视艺术节目则是通过再现或还原现场而将传播场无限扩张。从而,实际上,广播电视已经把收视(听)的受众和参与节目的各个元素都整合在一个巨大的场之中。

广播电视范文第3篇

确保节目质量。广播电视节目是通过采、摄、录、编等工序制作完成的,它是集体制作的成果。节目技术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节目各环节制作时的质量,要播出节目必须经过节目审核和技术审核,只有通过这两项审核的节目才是合格的播出节目,它的技术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安全播出质量。

从播出的角度讲,安全播出质量包括播控切换技术质量、播出链路设备技术指标质量以及各栏目节目自身制作编辑质量。播出技术质量的优劣总体上讲是指节目播出时图像声音质量的好坏,包括图像切换时是否跳动,图像相位是否偏移,图像副载波是否锁定,播出录像机与系统是否同步,卫星直播信号质量指标是否达到播出要求,是否与播出系统帧同步锁定、色相位调整是否满足播出质量指标等。安全播出质量是各个节目部门工作质量的最终体现,也是保障节目收视率的基本前提条件。搞好安全播出是节目制作、节目播出有关部门共同的责任。

以人为本。安全播出,人员保障是关键。播出管理需要人,操作机器需要人,设备的维护需要人,为实现安全播出目标所需做的一切工作都需要人来操作、安排、落实和完成。而电视节目播出中的错播、漏播、停播、误播、截播和黑屏等,人为因素占八成以上。可见,人的作用在安全播出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对此,我们在工作中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首先,强调业务理论水平。部门定期组织由工程技术人员对播出人员进行数字技术、电视播控和发射等业务理论的培训,使大家对各类播控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正确的操作规程都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注重业务再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业务再培训,采用派出去、走进来的方式学习。坚持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实行全员、全程和全面培训、使播出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第三,加强业务技术训练。积极开展岗位练兵,鼓励大家多动手,勤钻研,经常组织对事故进行应急操作或处理的演练。举办技术能手竞赛,对学理论、学技术,提高科学管理与维修都有促进。第四,组织业务经验交流。召开部门播出会议,总结工作,布置安排任务,采取互教互学、相互交流的方法,使得大家对设备的状况心中有数。参加新技术、新设备的展览会,组织有关人员走出去参观取经,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使其开阔视野,增强创新能力。

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针对播出部全体工作人员的行动准则,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安全制度、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重要播出保证制度、检修制度、技术资料图纸保管和仪器管理制度、奖惩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只有严格执行这些管理规章制度,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就才有充分的制度保障。当然,制度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满足党和政府对宣传工作的要求,满足广大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收视需求,满足播出节目本身的客观要求。一句话,就是满足安全、优质播出的需求。

设备升级维护。播出是广播电视实现媒体作用的最后一关,也是最关键、最基础的部分。先进的广播电视播出设备和有效的技术手段是优质播出的保证。目前我们更新了设备,选择了安全系数高、稳定性好的嵌入式网络硬盘机,力求安全、可靠、性价比高。在选择其他播出设备时,首先考虑的是技术指标要满足播出要求,安全稳定,便于操作。

此外,还需加强播出设备维护管理,做好技术保障工作,降低系统设备事故故障率。安全播出要求电视播出系统硬件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的工作运行状态,必须制定详细的设备维护目标计划,明确设备维护责任人,建立设备维护档案,严格维护验收复查。

随着电视数字化、自动化技术设备的不断应用,各部门应针对不同设备的特点,将播出维护工作重点放在对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维护保养方面,做到有检修计划、有组织实施,大大地降低设备故障率,确保播出系统的正常运行。坚持维护制度,在不影响播出的前提下,对各关键部位实行重点维护以及对播出UPS不间断电源系统进行维护处理,做到一般故障不过夜,难点故障及时处理;对送修设备实行专人管理,实行送修责任制、催办制并记录在案,并制定了播出系统各种突发故障的应急处理方案,对突发故障部门领导、业务骨干随叫随到等管理制度,为处理各种播出技术突发事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广播电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闻播音;创新;播音风格;变化

Abstract: News broadcast radio and television media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rrect news delivery method can make the news spread, the best result in correct delivery methods of optimization, broadcasting style as far as possible, innovation is the key to victor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ypes from broadcast news delivery to the basic situation of our news broadcast, then analyzes the realistic situation,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n put forward to make innovations in the news broadcast news broadcast, looking good prospects. It is the medium of news media has greater impact and influence in the news broadcast for each of the workers are the major causes significance.

Key words: News broadcast; Innovation; Broadcasting style; change前言

从我国新闻播音的发展变化看,尽管由于时代变迁,具体的社会氛围、公众心态的不同,新闻播音的风格有一些差异和变化,但是在新闻播音的总体格局、语言样式、表达特点方面,却区别于教育性、服务性、文艺性节目的较为鲜明稳固的特征。积极振作的播音状态、规范清晰的发音语流、明快利落的节奏、认真严谨的态度,正是新闻播音的魅力所在。掌握正确的播音方式,并且加强新闻播音方面的创新,吸引受众的关注,最终利于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在新闻播报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1 新闻播音类型

随着电视传播态势的变化,电视新闻节目也不断调整变化,日趋多样.那么新闻播音的方式有哪些种,其特点又是怎样的呢?

在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中,我们既可以听到播,如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代表的“联播”类节目;也可以听到说,如新闻杂志类节目;还可以在同一个节目中听到说、念、播,如江苏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南京十八频道的《听我韶韶》。

说、念、播三种语态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特性不同,选择把握好与节目内容形式相对应的语态,就能把节目更好地传递给受众。

“首先是说(口语)。不依靠稿件和文字提示,表达思想感情。它的心理特征是思维先行,言语随后。人接收信息之后先思维,然后做出判断,最后用言语表达出思维判断的结果。在这种心理运动状态下所产生的语言具有感情和逻辑色彩,生动自然。其次是念(宣读)。依靠稿件和文字提示,转达文字符号承载的信息。它的心理特征是思维滞后,言语先行。人首先接收到的是书面文字,依据书面文字符号,经过大脑识别,把文字符号转换成有声语言。再次是播(播报)。这是广播电视这种传播方式造就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形态。它既不是说,也不是念,而是结合了说和念的特点。它把念的文字识别和说的心理思考过程结合起来,把看到的文字进行形象思维和理性思考,再用语言表达出来。”[1]

2 新闻播音现状

从我国新闻播音的发展变化看,尽管由于时代的变迁,具体的社会氛围、公众的心态不同,新闻播音风格有一些差异和变化,但是,在新闻播音的总体格局、语言样式、表达特点方面,却有着区别于教育性、服务性、文艺性节目的较为鲜明、稳固的特征。积极振作的播音状态、规范清晰的发音语流、明快利落的节奏、认真严谨的态度,正是新闻播音的魅力所在。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能听到或看到的部分新闻节目的播音作品却不尽如人意,妨碍着新闻播音质量的提高。就目前新闻的播音作品可以归纳为四个类型[2]:第一类:新闻语体特点鲜明,事实清楚,感情饱满,能体现出新闻价值。第二类:对新闻的价值有较深入的把握,但播音的声音形式缺乏控制,心理及吐字发声状态偏紧,高亢庄重有余,洒脱自如不足。第三类:从声音形式上表现出气息上提,吐字拙力,语势固定,四平八稳,听似语言规整,实则有句无章,没有完整的内容,缺乏具体的态度。第四类:有气无力,低声嘀咕,随意性强。这四类新闻播音状态的存在,实际上涉及新闻播音的传统与创新的问题。

3 对于新闻播音方面提出的创新要求

语态是为节目内容服务的,要使之与节目内容相适应,与节目的其他形式相协调。如今,新闻报道已经在理念和内容上、传播方式和手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一个节目中可以使用单一的语态,也可以使用复合的语态,关键是要和节目相契合。播音员要灵活地根据语言境况的需要,运用说、念、播不同的语言形态传递新闻信息。

(1)改变角色定位。播音员跟不上新闻的发展变化,陷入被动局面。新闻播音改革不能只在腔调上打转转,必须使播音员转型,重新定位,从新闻播音员向新闻主播发展,向采编播全能型主持人方向发展。(2)改变工作方式。播音员的转变不仅仅是称谓上的改变。要实现这一转型,播音员必须及时调整自己,提高综合素质,丰富知识结构,改变工作方式。新闻主播要带着新闻敏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像编辑一样能够迅速判断新闻价值、把握新闻版面的组合。(3)改变传播方式。新闻节目播出环节是播音员转型的具体体现,新闻报道方式的多样化要求主播具备访问、分析、谈话、评论等多种语态。因此,要对新闻播音进行创新,首先要使播音的声音形式适应稿件或节目的变化。其次,要以播音的“大语境“的变化,对播音做出恰如其分的、及时的调整。当前新闻播音表达分寸方面的变化,已经找到了突破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思想感情的传达,融“饱满”与“含蓄”于一体;语句组织,让“突出”与“带过”巧妙结合;用声吐字,使“清晰”与“轻巧”浑然天成;播报速度,适当加快,少停多连,松紧有度。

4 对中国广播电视播音未来的美好设想

广播电视播音的未来将向着语言风格的多样化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语言传播的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向人们传达这个变化着的世界的最新信息,准确迅捷高效地反映出这个时代的变化。当今我们这样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也为语言传播者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为语言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实现新闻语言风格的多样化,创作主体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功力,要遵循创造美的规律,必须不断涵养有声语言的语感,也必须创作大量的语言传播创作实践。这样,新闻播音实现了语言多样化发展,受众的关注点自然会依照吸引他们的声音和内容来定格,新闻播音的无限生命力才会被最大延伸。

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日趋向快节奏。新闻的种种变化的确给新闻播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作为新闻播音主持人该如何适应这种新的挑战,成为了现在的新闻播报者应该考虑的问题。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着新闻播音改革的实践,这样新闻播音的质量会有质的飞跃,中国广播电视的新闻播音才有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实用播音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陈虹.节目主持人传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3]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广播电视范文第5篇

Key words: News broadcast; Innovation; Broadcasting style; change前言

从我国新闻播音的发展变化看,尽管由于时代变迁,具体的社会氛围、公众心态的不同,新闻播音的风格有一些差异和变化,但是在新闻播音的总体格局、语言样式、表达特点方面,却区别于教育性、服务性、文艺性节目的较为鲜明稳固的特征。积极振作的播音状态、规范清晰的发音语流、明快利落的节奏、认真严谨的态度,正是新闻播音的魅力所在。掌握正确的播音方式,并且加强新闻播音方面的创新,吸引受众的关注,最终利于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在新闻播报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1 新闻播音类型

随着电视传播态势的变化,电视新闻节目也不断调整变化,日趋多样.那么新闻播音的方式有哪些种,其特点又是怎样的呢?

在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中,我们既可以听到播,如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代表的“联播”类节目;也可以听到说,如新闻杂志类节目;还可以在同一个节目中听到说、念、播,如江苏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南京十八频道的《听我韶韶》。

说、念、播三种语态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特性不同,选择把握好与节目内容形式相对应的语态,就能把节目更好地传递给受众。

“首先是说(口语)。不依靠稿件和文字提示,表达思想感情。它的心理特征是思维先行,言语随后。人接收信息之后先思维,然后做出判断,最后用言语表达出思维判断的结果。在这种心理运动状态下所产生的语言具有感情和逻辑色彩,生动自然。其次是念(宣读)。依靠稿件和文字提示,转达文字符号承载的信息。它的心理特征是思维滞后,言语先行。人首先接收到的是书面文字,依据书面文字符号,经过大脑识别,把文字符号转换成有声语言。再次是播(播报)。这是广播电视这种传播方式造就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形态。它既不是说,也不是念,而是结合了说和念的特点。它把念的文字识别和说的心理思考过程结合起来,把看到的文字进行形象思维和理性思考,再用语言表达出来。”[1]

2 新闻播音现状

从我国新闻播音的发展变化看,尽管由于时代的变迁,具体的社会氛围、公众的心态不同,新闻播音风格有一些差异和变化,但是,在新闻播音的总体格局、语言样式、表达特点方面,却有着区别于教育性、服务性、文艺性节目的较为鲜明、稳固的特征。积极振作的播音状态、规范清晰的发音语流、明快利落的节奏、认真严谨的态度,正是新闻播音的魅力所在。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能听到或看到的部分新闻节目的播音作品却不尽如人意,妨碍着新闻播音质量的提高。就目前新闻的播音作品可以归纳为四个类型[2]:第一类:新闻语体特点鲜明,事实清楚,感情饱满,能体现出新闻价值。第二类:对新闻的价值有较深入的把握,但播音的声音形式缺乏控制,心理及吐字发声状态偏紧,高亢庄重有余,洒脱自如不足。第三类:从声音形式上表现出气息上提,吐字拙力,语势固定,四平八稳,听似语言规整,实则有句无章,没有完整的内容,缺乏具体的态度。第四类:有气无力,低声嘀咕,随意性强。这四类新闻播音状态的存在,实际上涉及新闻播音的传统与创新的问题。

3 对于新闻播音方面提出的创新要求

语态是为节目内容服务的,要使之与节目内容相适应,与节目的其他形式相协调。如今,新闻报道已经在理念和内容上、传播方式和手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一个节目中可以使用单一的语态,也可以使用复合的语态,关键是要和节目相契合。播音员要灵活地根据语言境况的需要,运用说、念、播不同的语言形态传递新闻信息。

(1)改变角色定位。播音员跟不上新闻的发展变化,陷入被动局面。新闻播音改革不能只在腔调上打转转,必须使播音员转型,重新定位,从新闻播音员向新闻主播发展,向采编播全能型主持人方向发展。(2)改变工作方式。播音员的转变不仅仅是称谓上的改变。要实现这一转型,播音员必须及时调整自己,提高综合素质,丰富知识结构,改变工作方式。新闻主播要带着新闻敏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像编辑一样能够迅速判断新闻价值、把握新闻版面的组合。(3)改变传播方式。新闻节目播出环节是播音员转型的具体体现,新闻报道方式的多样化要求主播具备访问、分析、谈话、评论等多种语态。因此,要对新闻播音进行创新,首先要使播音的声音形式适应稿件或节目的变化。其次,要以播音的“大语境“的变化,对播音做出恰如其分的、及时的调整。当前新闻播音表达分寸方面的变化,已经找到了突破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思想感情的传达,融“饱满”与“含蓄”于一体;语句组织,让“突出”与“带过”巧妙结合;用声吐字,使“清晰”与“轻巧”浑然天成;播报速度,适当加快,少停多连,松紧有度。

4 对中国广播电视播音未来的美好设想

广播电视播音的未来将向着语言风格的多样化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语言传播的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向人们传达这个变化着的世界的最新信息,准确迅捷高效地反映出这个时代的变化。当今我们这样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也为语言传播者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为语言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实现新闻语言风格的多样化,创作主体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功力,要遵循创造美的规律,必须不断涵养有声语言的语感,也必须创作大量的语言传播创作实践。这样,新闻播音实现了语言多样化发展,受众的关注点自然会依照吸引他们的声音和内容来定格,新闻播音的无限生命力才会被最大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