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工院校

技工院校

技工院校

技工院校范文第1篇

一、发展技工教育,加快技能人才培养

(一)调整技工院校布局,扩大办学规模。

1.各市要根据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化,对技工院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适当压缩学校数量,扩大学校培训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对连续3年不招生的技工院校原则上予以撤销;对在校生达不到500人的技工院校通过联合、分离、转制、撤销等方式进行调整,使在校生均达到1500人以上。要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通过兼并联合、增加投入、抓大扶强等形式,集中力量办好1至2所示范性技工院校。对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技工院校要予以重点扶持,使之成为当地职业培训的龙头。

2.各行业举办的技工院校要打破行业之间的界限,进行合并和重组,扩大办学规模,实现资源共享。对企业举办的技工院校继续给予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为社会培养实用人才。

(二)科学设置专业,提高办学水平。各技工院校要适应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灵活调整专业设置,增加传统专业科技含量,注重新兴产业的专业设置。每个技工院校都要拥有若干个适应经济发展、办学成果突出的示范专业。要注意扩展技工院校的技工教育功能,把技工院校建设成为集职业需求预测、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技能鉴定、职业介绍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综合基地。部级重点技工学校可开办高级技工班,力争在“十一五”期间高级技工学校高级工班比例达到40%以上。

(三)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技工院校的资金投入,加强技工院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统筹安排教育附加,对其中用于职业教育的部分,要有一定比例用于支持技工院校的发展,并列入年初预算。要安排专项资金,对技工学校示范专业设置予以支持。拓展技工院校发展的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债转贷资金,支持技工院校发展.

(四)突出技能培训,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技工院校要重视实习教学,突出技能训练,不断增加投入,完善实习教学条件,保证基本操作技能和综合课题训练在校内完成。要选择条件好、生产设备先进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实习基地。要按照劳动力市场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上下工夫,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省级以上重点技工院校中符合要求、经省劳动保障厅认定的主体专业,其毕业生可直接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技工院校发展

(一)纳入职业教育规划,落实院校待遇。

1.省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技工院校招生纳入职业院校统一招生计划,在录取批次上与其他职业院校相同。从2008年秋季开始,省劳动保障厅与省教育厅共同编制技工院校招生代码,统一组织招生工作。

2.除全省统一时间组织招生外,经有关部门批准,技工院校可根据企业用工需求,随时面向全省招生或跨省招生。

3.毕业生实行推荐就业与自谋职业相结合,实现多形式、多渠道就业。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分配,与其他职业院校毕业生一样实行派遣证制度,由人事部门统一办理。

4.技工院校在招生、收费、税收、建房、征地、用水、用电等方面与普通中等职业学校享受同等待遇。技工院校的实习工厂(场、店)享受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校办工厂的优惠政策。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学校新进教师学历要达到本科以上水平,现有教师3年内要达到本科以上学历。高级技工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学历要达到大专以上、操作技能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以上水平。其他技工院校实习指导教师要取得高级技工院校(高职院校)学历,操作技能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职业资格)以上水平。

2.发挥兼职教师作用。在加快培养一批胜任一体化教学的专业课教师和保持骨干教学力量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可聘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事业科技人员、高级技能人才兼职承担教学工作。

3.建立技工院校教师培训制度。有计划地组织技工院校教师参加出国研修培训、国内进修培训、企业顶岗锻炼,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教学业绩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4.完善教师考核晋级制度。将企业实践成果作为教师晋升职称和年度考核的评价内容之一。40岁以下的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申报中级以上职称,应具有每两年两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和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证书。技工院校招聘企业的高级工以上人员为实习指导教师的,可不受学历和工人身份限制。

5.做好技工院校教授级高级讲师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评审工作。技工院校在专业技术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技能人才,可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三)落实技工院校学生待遇,做好困难学生救助工作。技工院校学生享受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同等待遇。政府办技工院校生均经费补贴由财政拨付,企业办技工院校从教育费附加返款中支出,民办技工院校自筹。各级政府要将技工院校中困难家庭学生救助工作纳入救助体系,建立技工院校贫困家庭子女援助制度。凡具有技工院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农村户籍学生和城市(城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可享受2年资助,每年资助1500元,第三年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方式资助。

(四)加强技师学院实训能力建设。各市要依托技师学院建立具有公共服务功能、对外开放的公共实训基地,所需经费由省市财政专项资金予以适当补贴。按照国家技师学院的设置标准,全省今年将重点建设5至10所教学质量高、办学能力强的技师学院。

(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1.要加强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积极探索校企共建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集团或联合体模式、运作机制。

2.加强10大培训集团建设。要按照校企合作要求,将省内重点企业纳入各培训集团,拓展培训集团功能,开展订单定向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普惠制培训。省、市财政安排的普惠制实训能力建设资金要优先用于10大培训集团建设。

3.鼓励技工院校参与“金蓝领”培训工程建设。技工院校参与承担企业职工进修、晋级培训任务的,所需培训经费由企业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中列支,同级财政给予适当补贴。对培训成绩突出的,要给予奖励。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成绩突出的,有关部门优先推荐申报中央财政实训基地建设和国家职业教育基础设施支持项目。

三、加强领导,促进技工院校的发展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技工院校建设,把技工院校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技工院校发展纳入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认真制定相关政策,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加强技工院校能力建设。各地要大力改善技工院校办学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每个市至少有一所技工院校的主体专业实训设备不低于当地先进企业的装备水平,并具备一定的规模和较高水平的实训基地。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通过培训、引进、招聘,把最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充实到技工院校的教师队伍。

(二)加快技工院校改革。

1.各地要加快技工院校改革步伐,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举办技工教育,积极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合作等办学形式,尽快形成以政府办技工院校为主导、企业办技工院校为主体、民办技工院校为补充、各类型技工院校协调发展的格局。

2.各技工院校要突出办学特色,进一步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突破学科教育的思想束缚,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适应产业调整、科技进步、个性发展、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推进工学结合、产教结合和一体化教学,促进校企在培养技能人才上的进一步融合。有条件的技工院校可试行学分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全面推动一体化教学改革,搞好开放式教学和学分制管理,推进技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技工院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校园文化

课 题:山东省十二五重点课题,山东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科研课题《技工院校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RSJY2012-ZO19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技工院校特有的校园文化,自然也是这个学校赖以发展和壮大的精气神所在。我国技工院校办学历史短,多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由此,加强技工院校文化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文化”是个大概念,是人类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一般包含着物质(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等各个层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这些方面自然应该都会涉及。

一、物质(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

物质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是传统的沉淀,是社会价值的物质载体。学生无时无刻不受到物质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举例来说,一块标语牌的设计都可以使整个校园充满高雅、和谐、完美的气息,可以使校园文化品质得到提升。

校园应该是一本活的教科书,仿佛每座墙壁都能说话。好的学校,其教育作用不仅是通过灌输、说教来发挥作用,而且能够通过立体的、多彩的、无声的环境时时处处对师生的思想、情操、行为、习惯起着熏陶、渗透作用。从感知的角度讲,其教育意义更深刻、更持久。换一种说法,就像人们常说的《维也纳的空气都是音符》一样,淄博市技师学院每一块砖都应该是一本书。也许现在还做不到,但这应该成为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的设备应该是一流的,我们的技术应该是一流的,我们的生源也应该是一流的。强大的校园物质文化的存在,应该具有一种震慑的力量,使人踏入校园就能产生一种仰慕和敬畏,从而心向往之。

二、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精华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精华,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并为全部或大多数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精神成果与文化观念,是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与学校形象等方面,构成学校精神文化的有机整体。

1.学校价值观

这一点决定了学校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办学的思想理念、学校价值观、目标、宗旨、方略和特色,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目的意义,对师生员工的行为具有导向和规范作用,是学校持续科学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学校凝聚力的重要体现。

2.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决定了学校的个性与特色,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灵魂。其中,校训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学校标志、各类教育活动是学校精神的外在反映。学校精神应准确反映学校的历史传统、发展理念和个性特征,并能为大部分师生所认同,成为学校内部的主导意识。

3.学校形象

良好的学校形象是学校宝贵的无形资产,是社会考察评价学校的总体印象,是学校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等。应通过苦练内功,对外注重沟通,扩大宣传,树立起学校在广大师生中和社会上的良好形象,促进教育和教学的良性发展。

三、行为文化体现着技工院校特色

行为文化可归属于制度文化层面,它包括教学、生产和生活的模式。在技工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这一部分也是最能体现技工院校特色的部分,也是技工院校的校园文化与大学、中学的校园文化相异相别的关键。

1.抓好三个课堂

普通大学、中学只有两个课堂,但技工教育有一半时间是操作技能训练。技工院校有三个课堂:理论教学课堂、实习教学课堂和课外活动课堂。其中理论教学课堂是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层次的关键,实习教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场所,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都是为了保证使学生具备较高的技能的。所以这也是我国就业制度里“顶替(父母)”的制度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即为了提高劳动力素质。

2.重视产训结合

产训结合是由技工院校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对于生产产品的技工学校来说,教学管理是在结合生产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实习工厂担负着实习教学与产品生产的双重任务。从表面上看,完成这两个任务在要求上是截然不同,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但若从教学入手,让学生尽快掌握技术,再反过来用于生产,而通过产品的生产,又可以强化教学的内容,做到相辅相成,最终既出人才,又出产品。

3.强调一专多能

学生在学习一种专门技术的同时,还应广泛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多种知识和技术,做到毕业时一手拿多证,多种技术集一身,以适应市场多变的特点。比如模具钳工在校可加学车床操作、电焊、汽车维修等工种的内容,从而充分利用学校的物质资源。一专多能可由学校组织,统一安排进行,通过晚上、节假日上课的形式完成,也可通过兴趣小组、学习班的形式,自愿参加。

四、探索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方能匡正文化建设之路

每当言及技工教育,国人依然习惯于拿德国如何如何以及日本如何如何来做比较,这完全是一种盲人摸象的梦话。

就像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必须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中国的技工教育也是如此,引进的仅仅是“技术学习”或“学习技术”的概念,其他的必须走中国之路,完全不应该照搬德国或日本,否则只能是东施效颦。

比如,德国中学生的升学趋势是:20%的念综合性大学,10%的念专门学院,70%的念技工学校。这个比例不是人为的,而是自主选择的结果。须知,德国是没有高考制度的,没有入学分数线,任何人都可以注册念任何最好的大学,不怕你不念,就怕你念不出来。在这种制度下,只有少数的人会选择高等学府研究学问,大量中上的生源都自觉地进入技工院校,这种技工学校的生源条件,岂能是我们大学扩招时代的“剩余生源”所能比拟的?另一方面,德国的企业,也是有着为技校学生提供实习服务的法律义务的,从而能够为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教学提供坚定保障,这种企业条件,又岂能是我们所能比拟的?

技工院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学分制 探析

近几年来,为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适应生源参差不齐和整体素质下降的教学现状,部分技工院校开始了学分制的试点工作。结合国内外高校学分制的实践经验,根据技工院校的办学特点,开始学分制的实践探索之路,旨在为社会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一、对技工院校实施学分制的认识

从学校性质来看,技工院校属职业院校范畴,但又有一定的独特性,并已逐步形成相对独特的新型教育类型。对其性质的认识,可以用“既像学校,又不太像学校”来形容。所谓“既像学校”是指技工院校的教育形态与其他学校类似;而“不太像学校”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培育目标的不同,二是培养方式不同。与传统学校相比,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而非学历型人才,判断学生是否合格的标准是市场标准而不是学校标准,即以企业是否愿意接纳毕业生就业并与之签订劳动合同作为学生是否合格的标准。根据技工院校独特的学校性质,技工院校的学分制改革可以得出三个结论:一是实施学分制及其改革不能照搬大学的思路,而是要有自己的独特指导思想;二是坚持市场标准第一、国家标准第二、学校标准第三的原则,落实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把实施学分制及其改革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三是要让学分制造福于学生技能成才和技能就业。

二、技工院校实施学分制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实施学分制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推行学分制,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教师和进程,并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专业限制,实现跨专业选择修读课程。学分制大大方便了学生,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而对教师的选择也意味着学生找到了相对契合自身需求的授课方式和教学风格,对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大有裨益。此外,他们还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上课时间和地点,大大节约了学生在时间上的冲突和浪费。可以说,学分制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了学生的需求,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学生和教师都没有选择的权利,而在学分制背景下,学生选择教师,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必须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做到因材施教,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从而有利于形成一种优胜劣汰的教学机制。

(二)有利于优化资源,规范管理

在以往的教学课程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学校开设的课程设置不太合理,同一内容在类似课程中重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推行学分制,学生相当于拥有了自己的信息平台,只要用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就可以查询选课、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和教师简介等,因此重复的课程可以不选,同一内容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课程简介、教师简介以及上课时间和地点选择不同的类似课程,大大优化了教学资源。学校通过该信息平台下达教学计划,落实教学任务,在网上实行选课、排课、收费管理、成绩管理以及教学质量评价等,既科学合理又方便快捷,大大规范了学校的现代化管理。学生通过该信息平台,可以直接上网登陆相应网站修改个人信息,查看教务处的有关公告和通知,查询课程成绩、教师和本人课表以及教室使用状况等,合理利用资源,为建设数字化校园和无纸化办公环境提供了便利。

(三)有利于提高质量,持续发展

由于技工院校采用的是免试入学,因此生源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大多数学生是因为没有考上大学所以无奈选择了读技工院校,因此不仅存在学生学习基础差的问题,而且往往伴随着学习动力不足、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诸多不适应等现象。采用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教师和上课时间地点,这不仅让他们感到有选择的自由所产生的兴奋感,还能让他们产生一种“我要学”的冲动,因为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是没有选择权的,他们都是在“要我学”的环境中成长的。这种转变,可以帮助校园营造一种良好的学风、班风,提高办学质量,实现技工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技工院校实施学分制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学分制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选择自由,但自由不是无限度的。为了减少学生选课的盲目性,提高他们的知识面和社会适应性,教学计划应当将课程划分为三大类: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选课,其课时按照7:2:1的比例进行安排。所谓必修课,是为了保证学生成为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规格必修的课程,包括两大基础课和专业实训课,其中两大基础课是指文化理论基础课和主干专业基础课。限选课指的是专业业务范围内,按照专业化要求学生选修的课程,该课程设置主要是拓宽和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任选课则是学生出于个人兴趣和实际需要选修的课程,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个人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学生一旦选定了课程,就要参加修读并通过考核,否则不得学分。

(二)学分的设置与管理

学分是评估学生是否合格的标准,是衡量学生学习分量及成效的基本单位。一般来说,各课程的学分不是随意定的,而是依据教学计划的规定所要求的该课程必须达到的教学时数来确定的。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2年制专业的总学分一般不低于110学分,3年制专业则一般不低于160学分。根据教学计划,每学期的学分设置原则上应控制在32分,而学生每学期实际修读并通过考核达到的学分设置不应低于该学期学分设置的60%,即19分。学分项目包括3类:学业课程学分、技能证书学分和奖励学分。在学业课程中,每20学时为1基本学分;在技能证书中,学分要根据考核层次评定,初级1分,中级2分,高级3分,技师4分,高级技师5分;在奖励项目上,入学、公益活动、军训、技能大赛、毕业教育等以1周(或1项)1学分计,按规定应取得的技能等级证书之外的证书可适当加分,每本证书1分,不封项。学分制的管理模式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从而建立起适合教学实际、具有学校特色的学分制管理模式。

(三)学制与学期安排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适应不同学生、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技工院校的学制可实行弹性制,即在三年基本学制的基础上,提前一年或推后一两年,变成弹性学年制3~5年。学习进程可允许学生自主安排,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环节和学分的学生,学习年限最短2年,延长学习期限的最长可达5年。每个学年分为2个学期,每学期原则上是20周,18周用来进行理论课和实验课,以及分散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最后2周用来复习和考试。最后两学期一般是用来进行毕业设计以及社会实践、实习等,以三年制为例,则是第五、六个学期。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面广、基础扎实、适应性和竞争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为社会所迫切要求。技工院校实施学分制,可以有效整合资源,通过必修课扎实基础,通过限选课拓宽知识面、深化理论和实践,通过选修课增加适应性和竞争力,是紧跟时代潮流的创举。

参考文献:

[1]阳焱 技工院校学分制实施探究[J] 教学探索 2009(9)

技工院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28-01

技工院校数学课是为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服务的文化基础课。数学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与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各工种的要求,选择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如何使数学课教学切实为专业课服务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技工院校数学教学应贯彻几个原则。

一、教学指导思想具有服务性

技工院校学生是根据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工种入校学习的,所以学生往往急于获取与本工种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而各所技工院校设置的专业、工种都有几种甚至十几种,需要的数学知识范围和程度又不同,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本专业本工种的特点,挖掘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在不影响数学理论严密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从专业教材中适当选取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确数学是与其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从内心感到数学学习有趣、有用,从而使学生自己想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具有选择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教材为蓝本,在安排教学计划时,既要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系统性,防止所教知识零星散乱、支离破碎,违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又要注意技工教育自身的特点,防止出现数学教学“雨后送伞”而形成的重复教学。

1 根据需要调整数学内容在教材中的顺序。在不违背数学教学本身系统性的前提下,根据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需要,可将某些内容提前讲授。

2 根据各工种的需要增删数学教材的内容。增加必要的教学内容,删除不必要的教学内容,使数学教学有更好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可根据专业、工种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增补,并讲深讲透。这样既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基本满足了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时对数学知识的需要。

三、讲授方法具有启发性

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的艺术家。因此,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实践去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四、组织教学具有灵活性

技工院校学生入学时文化课基础薄弱,数学程度比较差,这给数学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机动安排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根据讲授内容有计划地给学生留出一定思考、讨论、复习的时间,引导他们在复习、思考过程中开动脑筋当堂理解、消化。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启发要及时,在引导、解疑的同时,把分析以及学会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传授给学生,适当加大课堂教学的复习、讨论、练习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有益的。

五、课堂教学形式具有多样性

数学知识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度高,技工院校学生大部分数学基础比较薄弱,接受数学知识能力比较差,尤其是遇到数学课中的难点问题时,学生会产生知难而退的情绪,如果不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则会使部分学生因难而退,从而掉队。为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可根据情况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

1 利用数学课件教学。可使抽象问题直观化,有些数学内容利用传统教学手段,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不易理解。若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就会使本来很难掌握的数学知识变得容易起来。例如,指数函数y=ax(a>0,a≠0)的图像知识,利用传统教学方法,我们不可能大量的取不同的底数a进行作图,但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做成课件,就可以使函数y=ax中的底数a连续变化取值,得到底数a不同的指数函数的图像。尤其是当a的取值由小于1到大于1时,图像发生质的变化过程学生看的一清二楚,这样学生就充分理解了在指数函数y=aX(a>0,a≠0)中,底数a取值的变化对图像的影响。

2 行为引导教学。对于有些难度不太大的数学内容,利用行为引导教学的方法,不仅节约的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中的符号知识,在教学时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组讨论一个象限中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在教师的引导下,最后各组得出正确结论,教师最后再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对知识掌握非常牢固,印象非常深刻。

六、课外辅导具有及时性

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当时没有学懂的知识,在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自己难以解答的问题,当时没有学懂的知识和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若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则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巩固。因此,教师应当及时进行课外辅导。上课过程中可留下一定的时间,用于解决课堂中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在课后也可利用课外时间到班上看一看,学生若有不会解答的问题就会及时请教老师,可及时解决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然,也可以利用学生的自习课时间进行巡回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当天在数学课的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只有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才不至于将问题越积越多,才有利于下一步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过程得以不断延续,知识不断巩固。

七、测验、考试具有针对性

考试的针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1)针对学生所学专业进行选题、命题;(2)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命题、选题。

1 针对学生所学专业进行选题、命题

技工院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数学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为专业基础课服务。只有当数学知识与专业基础课结合越紧密,学生才能感到数学的应用性,才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在命题、选题时,题目要联系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课是非常必要的。

2 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命题、选题

学生学习数学课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学习成绩、取决于他是否能学会这些知识。当他感到数学很难学,考试成绩一塌糊涂时,他自然会感到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失去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命题、选题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掌握的数学程度,以将及格率控制在85%到90%之间为宜,成绩在85分以上的人数控制在10%到15%为宜。当然,也不能将试题出的过于简单,过于简单同样达不到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荣欣,朱振欣,教师岗位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技工院校范文第5篇

音乐教育在技工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由音乐教育的任务决定的。加强音乐教育必须强化音乐教学:一是合理选择题材,因材施教;二是注重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三是突出重点,讲究实效。

关键词:

技工院校;音乐教育;学生;教学

一、音乐教育在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首先,音乐教育在学生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是由音乐教育的任务决定的。音乐对人的信念理想、品德修养与思想情感等都有着十分深刻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以及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使学生们能够在行为、心理以及精神上处于一种和谐健康的状态,并且拥有一个更加开阔的胸怀和平和的心境,从而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这就是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古今中外历史上许多人对音乐作用都做了精辟的阐述。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在20世纪20年代任北京大学校长和教育部部长的蔡元培先生也曾极力倡导“美育”,他提倡用美育来代替宗教。中国近代著名音乐人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贝多芬认为音乐能使人类爆发出思想的火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培养音乐家,而在于培养和谐的人。他认为,纯洁的感情是培养高尚道德的前提条件,而这种纯洁的感情正是歌曲和音乐所培养出来的。换句话说,音乐是影响青年人心灵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资源。优美的音乐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和陶冶,并且升华为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其次,这是提高技工院校学生全面素质的需要。音乐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音乐课并与技工院校学生培养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思想相结合,使学生们真正了解并弘扬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音乐文化,乐中求学、寓教于乐,从而实现历史文化、道德品质、思想政治、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核心。我们并不是要求每个技工院校的学生都成为像雷锋一样的共产主义战士,但是应该成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人。通过音乐课,以不同时期的进步歌曲为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欣赏高雅音乐的同时,接受社会主义和共产义义传统教育,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人民的情怀。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技工院校的学生们也正面临着择业就业、人才竞争等方面的心理压力,处理不好容易迷失方向。通过音乐课,在学校全面推进高雅、健康、向上的音乐教育,发挥音乐教育疏导、熏陶、激励、治疗的作用,从而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品质,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健康成长。

二、加强音乐教育必须强化音乐教学

加强音乐教育,必须强化音乐教学这一环节。音乐教学要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创建一种和谐、宽松、平等、互动的教学氛围,构建优化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达到优化音乐课教学目的。

(一)合理选择题材,因材施教

在题材的选择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选择一些学生相对比较容易接受、难度较低、艺术价值相对较高的各个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从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的作品开始,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和欣赏层次。尤其要适当地选取一些通俗音乐,把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流行音乐推荐给学生们,提升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也可以把音乐家的故事轶事、名言等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这对启迪学生们的心灵和拓展学生们的音乐视野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重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每个人对速度、旋律、力度以及乐器的感受,都是由美的音乐、美丽的画面给大脑烙下印痕而形成的。传统的音乐教学,对技工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必要的,但他不能充分展现音乐的立体感、直观感,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Midi音乐与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整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学生们更加愿意在音乐教师的指引下主动地去感知音乐的速度、情绪、力度。在欣赏优美画面以及Midi音乐的同时,就像身临其境一般产生适当地想象,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强烈愿望及对音乐强烈的表现欲,在想象的音乐王国之中去感受艺术的魅力。

(三)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讲究实效

技工院校的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偏低。音乐课教学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做到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相对比较容易接受的是声乐作品。这主要是由于声乐作品结构比较简单,就是旋律和歌词,并且音乐旋律与歌词内容所表达的情感是基本一致。因此,音乐教学应该首先从声乐作品开始。这不仅是因为声乐作品容易被接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能够更加了解音乐的发展规律,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含义。在教师在讲解声乐作品地时候,应该让学生们系统地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简介、创作的背景以及歌词所包含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脱离掉歌词也能够欣赏歌曲的旋律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声乐作品教学中,要更加注重中国的民族音乐。每个民族都有不同于其它民族的文化。音乐作为本民族独特的文化,有时会像血液一样在人的身体里流淌,它甚至是与生俱来的、根深蒂固的。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神圣感、使命感,热爱自己的祖国,担当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

作者:王哲 单位:聊城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美]艾伦•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M].丁绍良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