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统计学;大数据;利用;发展

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其中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它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随着统计学发展的同时,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大数据的真实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绝大部分的数据都隐藏在表面下等着人类去探索。

1 利用所有的数据

在传统的统计学中,由于记录,存储,分析数据的工具不够好,所以总是倾向于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来分析,因为统计学的一个目的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数据来证实可能重大的发现。统计学家证明:采样分析的准确性随着采样随机性的增大而大幅度提高,但是与样本数量的增大关系不大。当样本数量达到了某个值的时候,从新个体身上得到的信息会越来越少,就同经济学中的边际递减效应一样。

在大数据时代,不使用随机分析的方法,而是采用所有的数据。即“样本=总体”。统计抽样其实只是为了在技术受限的特定时期,解决当时存在的一些特定问题而产生的。慢慢的,就会抛弃样本分析。

2 接受不精确

对小数据而已,统计学已经可以把数据处理的很好了,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太多的数据使原始统计方法捉襟见肘,因为数据量的大增会使得结果不太精确。执迷于精确性是信息缺乏时代和模拟时代的产物,只有接受不精确性才能进入我们从未涉足的邻域。接受不精确是从“小数据”到“大数据”的重要转变之一。因为拥有更大的数据量所带来的利益远远超过增加一点精确性,所以也就能够接受不精确的存在了。要想得到大规模数据带来的好处,混乱应该是一种标准途径,而不应该是尽量避免。

3 追求相关关系而不是确定因果

在小数据时代,相关关系也是有的。统计分析的目的在于如何根据统计数据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形态及其关联的程度,并探索其内在的数量规律。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种: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相关与回归是处理变量之间的一种统计方法。变量之间存在的不确定的数量关系,称为相关关系。一般来说,可以用散点图和相关系数来描述和测度相关关系。

相关关系的核心是量化两个数据之间的数理关系,它没有绝对,只有可能性。大数据的相关分析法更准确,更快,而且不易受偏见的影响。知道是什么就够了,没必要知道是什么。通过探求“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相关关系帮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如果凡事皆有因果的话,那么我们就没有决定任何事的自由了。

4 数据的来源并非那么简单

在一般看来,要想得到一些你所需要的数据是需要通过各种不同方法测量或是记录才能得到,而有时候,数据会从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得到。也许你精心地设计了你的实验或是探究,但是到了真正操作才会发现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首先,由于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不是那么的有规律,所以才要考虑数据的一系列问题。这些数据或是资料是不是一定要自己去得到,或是可以参考别人已经有过的结果,这样可以节省精力和时间。如果是参考别人的数据要考虑时效性和使用范围。也许不是专门为你的设想而准备的数据。大的数据库有着小数据库所没有的价值,大数据的核心就是挖掘出大的数据库所拥有的独特的价值。

5 数据的利用方式

在统计学中,对数据的利用不仅包括对数据求平均值,方差,分位点,可以的话还要得到数据中的某种关系或是联系,如父母的身高会不会对下一代产生影响,不仅要分析父母的身高,还要分析孩子的身高,从中发现有没有相关关系,得出自己的结论。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没这么简单的让你下手,所以对数据的利用方法也随着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数据的用途已经从基本的用途移动到了二级用途,使得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有价值。明白了隐藏在冰山下面的绝大部分数据的价值后,创新型企业就能够提取其潜在价值并获得潜在的巨大收益。尽管如此,数据再利用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要解锁这些数据,就必须通过新一代统计人员的不懈努力并借助新一代的方法和工具。

随着大数据的出现,数据的总和比部分更有价值。将数据的总体组合在一起,重组组合本身的价值也比单个更大。如果决定使用有生产价值的数据,就需要不断的更新数据库并淘汰无用的信息。即使数据基于基本用途的价值会减少,但潜在价值却仍然强大。潜在的数据价值需要通过创新的分析来释放。不出意外,给数据的潜在价值贴上价格标签会带来无限商机。

6 小结

个人认为统计学和数据挖掘一起可以更好的利用数据。一个可以对数据进行有效合理的分析,一个可以用多种多样的算法来更好地处理数据。在大数据时代,重要的是数据自身和大数据的思维观念。如果能做到数据,技能和思维三者具备,就能更好地服务于大数据时代,就能在大数据时代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统计数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医疗数据;统计与开发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医院信息数字化获得了明显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往是局部的药房药品、单纯的医院财务系统数字化、物资管理数字化,逐渐发展为电子病历、检验信息系统、集成医院影像存档与传播系统。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使得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医院提供更为人陛化的服务。从医院的角度来看,医院数据的信息量越来越多,同时医疗统计上报的数据也越来越多,如果要想能够从医疗数据中得到有用的信息,就需要重视选取相应的方式,以此来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开发,从而能够获得较为全面的信息,并且能够有利于促进医院本身的发展。

1医疗数据的统计来源

1.1科室上报

科室上报是医疗数据的重要统计来源,医生在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国家卫计委下发的相关文件来填写相关资料中的入院病情、疾病诊断、疾病编码等等,同时应当由病案统计人员对其审核,确认无误后进行上报。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因为医院网络系统设计平台将重点放在了临床使用方面,同时因为没有正确认识到数据统计的内容,就对单病种质量、医院感染、合理用药、医院人员变动等等统计的不够准确,就会使得系统方面有较多的问题。此外,对于一些项目,只能使用手工上报的形式,虽然耗费了很多的人力成本,然而还是难以保障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1.2网络系统生成

网络系统生成是医疗数据的一项统计来源。从医院的HIS开始投入使用直到现在,结合现实的情况,系统经过了了不断的调整与完善,不但能够统计更多的医疗数据,而且还可以统计出更为准确的数据。由于医院应用了HIS系统,因而,能够较为方便的来统计出医院各科室的总站床日数、人院出院的人次、使用率、医疗收入、医疗技术科室的实时工作量等项目,并且获得的数据能够更加准确与客观,从而有利于医疗机构的决策与发展。

1.3医院深层数据挖掘

医院数据挖掘系统又被称为BI系统,主要是使用一些信息系统的方式来对当前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同时使用的是统计学的方式来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额分析,以此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寻找到相关的数据,并且有利于公司业务的经营与决策。从中能够看出,医院数据挖掘系统属于较为完善的系统。在医院HIS系统的支持下,医院数据挖掘数据能够结合各医院、各机构不一样的需要来统计出相应的数据与资料,就像是患者安全指标、手术合并症、住院重返指标等等,都能够通过医院的深层数据挖掘方式来统计出来。

2医疗数据的开发应用

2.1上报数据的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下,不管是医疗机构的综合评价,还是政府的政策决定,都需要使用到数据来体现。另外,医院管理局、国家与地区的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信息中心、医疗与社会保障局都是数据的使用机构,为了能够有利于各机构的决策,就需要保障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具体来说,各个机构应当结合本身需要设计的上报指标来进行相应的划分,但是因为这些上报指标之间不但有着一定的关系,而且还有着指标解释的不同与指标解释不足的情况,这就会导致出现数据盲目上报、重复上报,就会对数据的真实性产生影响,不利于医院统计机构的工作。要想保障数据指标的准确性,就需要降低医疗组织上报的困惑,同时减少数据填报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对一些数据指标进行分类整理,同时对一个相同的指标进行重新的划分与归类,以此来减少重复上报的现象,并且实现数据之间的交流与传递。此外,为了能够实现数据的一致性与真实性,就需要对数据指标的含义与关系进行分析,以此来加强数据指标的可利用性。

2.2数据利用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医院统计的数据是从业务系统中各自的报表中得到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难以在一个系统中较为全面地表现出管理者所需的全部信息,同时包含的数据信息内容不够全面,就难以在一个系统中较为全面地表现出管理这应有的信息,同时相关负责人也不容易使用不同的系统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就不容易了解运营的整体情况。并且因为统计的方式与途径有所不同,就容易出现信息混乱的情况,对管理者决策造成相应的影响。除此之外,医院在进行管理决策的时候,很多都是通过定性分析与经验的方式,同时系统更多的是对一般事物进行分析与整理,但是却并没有对统计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整理与分析,就对决策工作的有效性与效率产生了相关的影响。当今社会中,之所以医院数据没有进行良好的用,是因为缺乏对基础信息的分析与整理,尤其是没有对整个过程的信息化进行监督与管理,同时不具备主索引与数据标准化等对决策支持系统的相关条件。

2.3BI系统的优势

在医院数据统计与开发的过程中,使用医院数据挖掘系统,能够将多个系统的业务数据进行整理与归纳,就像是病案、手术麻醉、EMR、LIS、财务、设备、成本核算等等,在此基础上,能够把医院各业务系统较为零散的数据整理在一起,同时来完成对医院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与科研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在医院医学科研信息服务中,BI数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数据挖掘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确定研究课题、医学科研的属性、挖掘医学科研、充分利用数据仓库的数据等方面。在医疗数据统计与开发的过程中,各级卫生行政机构应当加强相应的管理,同时重视加强顶层设计,同时对一些数据指标进行整理与分析,并且对指标解释进行具体的划分,从而不但减少数据的不相同性,而且还降低医院重复上报的现象。对于医院来说,应当重视BI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同时逐渐完善信息化系统建设,并且努力保障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统计数据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统计数据;统计质量;准确性;控制;改进措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失实的的现象日渐严重,统计工作者应当本着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进行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以预防为主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处理统计资料,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工参与,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培训以及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等,以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使我们的统计工作更好的地为现代社会经济服务。

一、统计数据、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统计数据是指在统计活动中所得到的一些数字资料,这些数字资料可以反映出国家的国民经济水平、社会现象等。实质而言,统计数据的作用就是提供参考资料。从小的方面来讲,企事业单位需要统计数据来辅助企业领导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下一步工作计划;从大的层次上看,国家机关部门需要统计数据来提供准确、可靠的数字资料,以便国家领导者作出科学的决策,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如此,统计数据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

在统计活动中,统计数据的质量实际指统计所得的数字资料的准确性。只有准确可靠,科学属实的统计数据才能帮助企业或国家作出正确、科学的决策,统计数据一旦失实,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就我国历史上五八年所刮起的浮夸风来说,由于其运动中出现了许多虚报产量的事,相关的统计数据严重失实,导致我国发生了一场空前的经济灾难。因此,做好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工作,保证并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活动中必须要引起重视的。

二、造成统计数据失实的原因

就目前而言,国内很多企事业单位,甚至包括一些党政机关部门,其内部的统计数据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失实问题。统计数据的准确度和可信度甚低,严重影响了企业领导、党政部门领导对相关情况的全面、正确了解,从而导致其无法制定科学的决策,让企业和国家在经济或其他方面遭受损失。本文认为,国内相关部门出现统计数据失实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在我国,关于统计方面的相关法律,如《统计法》,其实已经颁布了很多年,但由于在实施过程中执法人员没有严格执法,法律责任没有完全落实,导致很多单位或个人为了局部利益而谎报、虚报,甚至伪造统计数据。且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被查出之后,并没有受到法律的严惩,所以更加助长了造假者的嚣张气焰。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统计数据的准确度越来越低,数据失实现象也是在所难免。

2、统计工作法规制度不健全。当前统计制度改革严重滞后,矛盾比较突出,还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色彩。个别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不配合统计工作,或是为了某种目的弄虚作假,如浙江温州某集团2003年上报工业总产值为3215万元,经核实为11080万元,瞒报数额占应报数额的71%。有的为评先进或为股票发行上市粉饰业绩虚报统计数字。统计执法力度不够,少数地方政府限制甚至干涉统计部门的执法活动,有的借保护本地软环境为名,出台与统计法相矛盾的规定。

3、统计人员队伍素质不高。统计工作人员个人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统计质量的关键。统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统计人员所掌握的统计知识;二是指统计人员的心理素质和法律意识。在我国,某些单位所配备的统计设施,采用的统计方法都比较落后,再加上统计工作人员对统计知识的掌握不全面,所以可能导致统计数据失实;另外,统计人员的心理素质也是影响统计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某些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制观念淡薄,容易在工作中出现收贿或受命于人,擅自虚报、伪造统计数据,造成统计数据失实。

4、行政部门领导干部的干预。地方统计部门的干部任用、人员编制和经费来源等都依赖当地政府,难以保证统计工作的独立性。由于干部考核机制和考核指标体系不够完善,层层签订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等责任目标的考核方式,诱发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左顾右盼”、相互攀比。重庆市某区负责人认为本区的经济指标排位太靠后,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指责统计局工作没有做好,并把统计局长调离。“数出多门”,重复统计。

三、相关的改进措施

1、强化统计执法力量。维护《统计法》的尊严。当前社会各执法部门的执法力量配置,县级统计部门执法力量最为薄弱,而执法任务又最为繁重。因此,应大力加强县以上统计执法部门,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加大查办统计违法案件力度,净化统计部门的工作内部环境。

2、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目前,上级部门下达计划和各类政绩考核对统计数据干扰不可低估。有些地方,以是否完成计划和各类数据的高低作为考核地方政绩的依据,导致很多下级部门所报的统计数据高于计划数或持平,这并不是计划部门的计划多么精确合理,而是说明某些统计对象或统计部门受某种利益的驱动而使统计数据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当然,数据不真实、不准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统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对统计数据的影响是很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要求每一个统计工作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每一个统计数据,如实地反映情况。

3、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统计数据质量与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队伍稳定有直接的关系,企业统计人员是提高统计信息最基础、最原始数据的源泉,因此,为了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必须搞好他们的上岗和在岗培训,要实行“统计员资格”考试制度,达到合格标准并取得上岗合格证方可上岗。要提高统计人员的统计分析能力,掌握多种使用统计分析方法,例如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其次还要提高统计人员对现代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能力做到“一专多能”。依靠科技手段快速提供高质量的统计数据。企业还应按规模大小、统计业务的难易程度,配备有一定统计职称的综合统计人员,以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4. 加大新的统计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数据处理高速化、数据传输网络化、数据贮存资源化,从而降低统计数据在人工处理、传输、贮存等环节上的技术性误差和逻辑性差错,而且有利于从机制上形成强有力的统计质量管理体系,维护统计数据管理相对独立性并有效地遏止随意虚报、瞒报以及统计数据质量的其他腐败行为。

四、结束语

统计数据质量的控制措施有很多,但整体上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技术手段,二是人员素质。具体来讲,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建立相关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制度入手,利用法律手段对统计人员或其他人员的弄虚作假现象进行强制性的控制,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引进先进的统计技术和统计设备,加强统计人员相关能力的提升,确保统计数据的高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统计数据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 统计数据的质量主要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准确可靠的统计数字,是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针对目前有些统计数据失实的现象,本文就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措施。 

统计数据的质量主要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准确可靠的统计数字,是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是党政领导制订正确方针、政策不可缺少的工具。中央领导同志曾指出:“我们讲实事求是,首先要把‘实事’搞清楚,然后才能‘求是’。如果‘实事’搞不清楚,‘求是’也不可能做到,‘实事’主要依靠统计部门来搞。”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宾指出:“如果没有可靠和及时的经济统计数据,特别是国民收入和生产统计数字,很难想象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制订”。中国历史上的五八年“浮夸风”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人们至今也还记忆犹新。由此可见,搞准统计数字,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乃势在必行。然而,目前我国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的统计数据严重失实,可信度甚低,极大地危及到统计工作的生命,影响了党政领导正确地了解情况,制订政策。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统计法制观念不强,有法不依。尽管《统计法》颁布实施已若干年了,但由于落实不力,执法不严,一些单位或个人为了个人或局部利益,隐报、虚报、伪造、篡改统计数据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某煤矿为了骗取国家工资,采取开假发票的恶劣手段,虚报煤炭产量;某县有关领导为了突出政绩,虚报农民人均纯收入。诸如此类,屡见不鲜。这种弄虚作假、干预左右统计数字的做法严重践踏了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2.职业道德教育薄弱,工作作风差。在当今信息社会,统计承担着向各级各部门提供统计资料的任务,由于职业道德教育欠佳,有些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敷衍了事,不深入调查研究数字背后的真相,就数字论数字,就数字报数字,这样很容易导致统计数据失实。 

3.统计培训跟不上,业务能力差。有些单位的统计人员长期不参加业务培训,有的尚没有专职统计员,致使统计队伍业务素质不高,工作不熟练,使统计数据出现差错。 

4.现行统计管理体制使统计工作易受到行政干预。我国的统计机构目前还是各级地方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受地方政府和国家统计局的双重领导。由于国家宏观管理由直接转为间接,决策多层次,利益多元化,地方上报数字越来越受干预,甚至出现了“统计数据要经过党政领导批准”的现象,有的政府领导人公然篡改伪造统计数字,利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统计工作,使统计数据准确性的提高受到很大影响。 

5.现行统计方法制度与经济体制改革不相宜,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相衔接。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开放搞活。农村包产到户,个体工业、商业企业层出不穷,诸如如何统计个体劳动工资等其他方面的有关数据,现行统计方法制度还不能准确地进行反映,而现行统计方法制度中某些指标的计算范围、口径和标准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甚统一、不甚衔接,也使得统计数据不准。 

6.统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核算管理差。有些基层企业的原始记录混乱,统计台账不健全,核算手续不严,计量检测工具不全,出现了“拍脑袋、凑数字、瞎估计”的现象,这样也就不可能搞准统计数据了。 

总之,造成统计数据失实的原因很多,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必须对症下药,采取如下措施: 

1.开展统计法制教育,以法治统。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普及《统计法》的教育,如某市开展的“统计法规知识大奖赛”就可使全社会尤其是统计人员得到一次深入学习、领会《统计法》的良好机会,从思想上提高了他们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认识,促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原则,敢于同影响统计数字真实性的违法行为作斗争,真正做到以法治统。其次,还可对统计人员进行《统计法》的理论考试,让法深入人心,以便他们理直气壮地按法办事。再次,对大中专学校经济类专业应加设一门《统计法》基本知识课,同时加大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的《统计法》课程的课时量,以便学生将来走上统计工作岗位后能够依法办事,知法工作,把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放在首要地位,为党政领导及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加强统计工作职业道德教育,坚持实事求是。为了消除人为干扰,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应定期开展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大张旗鼓地表彰敢于同弄虚作假现象做斗争的先进统计工作者。同时,对那些不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情况的单位或人,通过抓坏典型,及时曝光于社会,进行反面教育,这样,可进一步强化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此外,还必须要求统计人员学习并掌握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为坚持实事求是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3.积极搞好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统计人员较高的业务水平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要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就必须经常组织业务培训,并进行考核,特别是基层单位更要搞好这项工作,保证一年至少举办一次培训班,并使之制度化,使统计人员能够及时吸收统计方面的新知识,以正确地进行各项统计工作。 

4.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尽早实行垂直方式。关于统计管理体制,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采取垂直方式。即地方各级统计部门的人、财、物都受国家统计部门领导和管理,地方统计局和地方政府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地方统计机构不是地方政府的组成部分。这种管理体制不易滋长出行政干预统计数字的现象。尽管在我国现在实行垂直方式有很多困难,但是为避免党政领导任意左右统计数字,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现象再度发生,从长远观点来看我国统计管理体制也必须尽早采取垂直方式,力争再减少一个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 

5.尽快实现现行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克服数出多门的现象。在深化改革的今天,各部门为掌握大量信息,需要统计部门提供各种统计数据。但随之而来的滥发报表、数据混乱的现象也日渐增多。而要克服统计数据失实的现象,就必须完善统计方法制度,改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与统计方法制度口径不一,标准不一,不衔接配套的状况。如目前在全国推行的基层企业一套表制度,就可以进一步统一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把反映社会经济情况的主要指标高度概括地集中到一套表内,这样可有效地克服报表混乱,数出多门的现象,又如要取得农村一家一户和个体工业企业的有关统计数据,应采取以抽样调查为主,其他调查为辅的方式,并协同工商所、税务所、银行等部门进行横向调查,以保证统计数字的准确、可靠。 

6.切实抓好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电算化,搞好核算管理。 

建立健全完整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虽然要增加统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它们所记载的资料真实且条理化,比较简便易行,对查找核实有关数据,正确填报报表,以保证统计数字准确无误起到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统计核算管理工作,如要给统计人员配备所需的计量、检测、整理、分析所用的电脑和统计软件等工具,保证统计工作顺利进行。 

7.建立责任制和考评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统计数据质量检查。以往对统计数据的检查一般是一年进行一次,由于任务大,人手不足,很容易造成蒙混过关,问题查不出,责任不明了,更谈不上提高数据质量了。为达到检查的预期目的,必须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和考评制。尽可能做到每一季或两季都由统计检查机构派出统计检查员到基层参与指导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因为基层数字是搞准统计数据的关键)。每一项检查都应定有考评分,考评分高就说明统计数据准确度高、质量好。反之,质量差,就要追究责任。从基层统计员到综合统计员直到统计检查员,层层制定岗位责任制,找出数据失实的原因,是哪一级的问题就要追究哪一级的责任,并进行严肃处理。 

8.完善统计处罚机制,增加经济处罚条款。颁布实施《统计法》以来,没有一件因为违反统计法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虽然已构成犯罪)。尽管有些部门、单位的领导出自个人或局部利益公然伪造、虚报、篡改统计数据,于国于民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但对这些违反统计法的人最多也不过仅给予行政处分。统计法制应有的威慑力显得太弱,统计法对法律责任规定不力也使得统计数据失实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必须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完善统计处罚机制,对于构成犯罪事实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应增加经济处罚条款,如某市金属制品厂虚报销售产值被有关部门罚款500元,并对有关人员进行了撤职或处分。这样,行政处分和经济罚款相结合,使统计法制的强制性和威严性充分体现在有效地维护统计数据真实性上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统计数据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问题

统计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统计数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统计工作的成败,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数据的质量主要是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只有准确可靠的统计数字,才是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然而,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统计数据严重失实,数据可信度甚低,极大地危及到统计工作的生命,影响企业领导真实地了解企业情况,做出科学的决策,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统计法制观念不强,有法不依。《统计法》颁布实施已若干年了,但由于落实不力,执法不严,一些单位或个人为了个人或局部利益,隐报、虚报、伪造、篡改统计数据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屡见不鲜,这种弄虚作假、干预左右统计数字的做法严重践踏了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依据我国

2、领导不重视统计工作。企业统计工作得不到领导重视,尤其是主要领导对统计不够重视,对统计工作缺乏全面认识,认为可有可无.统计数据的使用价值在企业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在安排统计人员时,随便派人应付。认为统计工作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把统计工作简单化,企业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统计兼职多、专职少,且变动频繁。如此一来统计基础工作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统计数据质量何以保证,更谈不上要求统计人员进行月度,季度的统计分析了。由于长期以来统计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造成企业基层统计人员干劲不足,学习气氛不浓,对待统计报表也是应付差事,长此以往,又造成统计人员素质下降,专业统计人才严重缺乏,而数据统计的工作又是一项任务量大且颇为繁杂的工作,这就造成了工作人员在实施具体的统计工作时造成的数据错误,从而导致了统计数据质量的低下。

3、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在市场经济时期,全面系统的统计工作却需要具有一定统计业务基础、专业技术和相对固定的统计人员来完成,相对稳定的统计队伍,可以积累经验,为企业管理做出更大、更快捷的贡献,如果责任心不强、上进心不足、业务素质低下,势必贻误正常工作。

可是目前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以会计或其他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统计人员学历较低、素质较差,有些统计人员事业心不足、责任感不强,因此,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人员,没有自觉地去学习统计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只是被动应付填几张报表而已。

从统计业务来看,企业统计是一项专业性十分强的工作,统计功能发挥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计人员的文化素质。企业统计人员能够完整地理解现行统计指标体系的不多,能利用统计资料进行深层次加工与分析,以及能灵活应用现代技术的更是风毛麟角。可见,统计队伍中高文化素质的统计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4、统计人员职业道德薄弱。在当今信息社会,统计人员承担着向各级、各部门提供统计资料的任务,由于统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欠佳,有些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敷衍了事,不深入调查研究数字背后的真相,就数字论数字,就数字报数字,甚至出现了“拍脑袋、凑数字,瞎估计”的现象,这样很容易导致统计数据失实。

5.统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企业统计信息网络建设没有建立,企业各级统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不健全,没有建立完善的统计工作制度,没有形成统计分析与信息交流,没有定期对统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企业的原始记录混乱,统计台账不健全,核算手续不严,计量检测工具不全,这样也就不可能搞准统计数据了。

6、统计培训跟不上,业务能力差。有些单位的统计人员长期不参加业务培训,有的尚没有专职统计员,致使统计队伍业务素质不高,工作不熟练,使统计数据出现差错。基层统计人员缺乏系统的学习培训,其思想观念、工作思路滞后于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要求,是影响基层统计数据的质量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统计人员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同时,企业单位,行业系统,尤其是企业集团需要具有责任心、富有时代感,并有开拓创新精神与较高业务素质,能带领同事一道学习与工作的统计负责人。

7、利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统计工作。现行统计管理体制使统计工作易受到行政干预,甚至出现了统计数据要经过领导批准的现象,由于统计数据是领导政绩考评的一个重要内容,导致许多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领导干预统计工作,拔高数据的内在冲动,有的领导人公然篡改伪造统计数字,使统计数据准确性的提高受到很大影响。

8、利益驱动诱发虚假统计数据。通过在数据上做虚假文章,能骗取诸多好处,比如晋升职位、获得物质奖励和荣誉称号、不被考核、享受优惠政策等等,因此一些涉及到利害关系、衡量工作成果的统计数据,就必然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导致与实际之间的偏差,给各级领导制定决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