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散文爱情

散文爱情

散文爱情

散文爱情范文第1篇

情汇墨海,相聚散文网。

风语的呢喃,唤醒了大地。

春暖花开,我们依然相爱。

梦天之蓝,渴望与大海之子相拥。

谁会眷恋熏衣草的味道,紫蔷薇的记忆。( : )

疯狂侠客,在倚窗听雨,聆听夏荷声音。

古垒东边诉说着痴情。红尘彼岸,让我们惜缘。

西子湖畔传来一曲悠扬的笛声云中月。

我们一起沉醉在美丽的荷塘月色。

花落无声,凋零了谁的等待?谁的心情?

走过柳树林,红秋叶进入眼底。

叶落潇潇,摇曳着相思的无奈。

泪花集在我的心里变成相思雨。

今生依梦,沉醉在你的世界。

彼岸花开,戈壁滩依然有孟杨等待。

红尘一笑,静守流年。珍惜点滴幸福。

岁月匆匆,淡了红颜,那是怎样曾经。

六月雪,飘在零下一度的夜空,飞舞。

孤月冷梅在寒冬里绽放,让我们踏雪寻梅。

静静的雪在燃烧,激情澎湃。让我们忘记所有的烦恼。

可爱的小雪人在寒冬里舞蹈,伴我们一起欢笑。

青衣红袖,是最美点缀,寒冬里最美的风景。

镜花水月,水墨蓝蝶,一切都只是过客。

淡然一笑,生命是一次懂得,一次珍藏。

走过四季,有你们的陪伴就是我心里的最暖。

天涯海角,我们手相牵,情相连,心相暖。

萍水相逢,芳草依依,晨暮随心,爱在延续。

微笑如一缕阳光,载着我们的梦想远航,飞翔。

情系,有你们我就不会孤独,寂寞。

散文爱情范文第2篇

呼~,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露着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我慢悠悠的行走在田野小径上,一切都是那么安宁,那么沉寂。我手拾一片落叶,轻轻抚摸,感觉到了大自然的奇妙,走着走着,不禁意间走到了溪中央,溪水舔着我的脚丫,我银铃般的笑声在山谷中回荡……

突然,一个个浪头你拥我挤的向我扑来,我惊慌失措,眼里闪出一丝不安,猛然间,一个浪头吞没了我,我害怕极了,脑海里闪出一段段陈年往事,什么都有,有……我哭了,眼眶不仅仅被哭红了,而且被溪水呛肿了。不知怎么回事,瞬间,我不知从那儿有一股股力量在敲击着我求生的欲望,我两腿一瞪,可惜去是功亏一篑。不知在溪水中有繁星似的挣扎,但是始终还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我的心就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恍如热锅上的蚂蚁,惊慌失措着。

我揉了揉睡眼朦胧的眼,看到守护在我一旁的妈妈,看到妈妈睡得正熟,叫她醒来真是于心不忍。只见到床头的爸爸把身子畏缩成一个球似的,头发还是湿润润的,而且嘴角带着血丝。哦,我明白了,原来我又一次被爸爸给予了第二次生命。我亏欠他太多太多,对他的恩情,我无以回报。

散文爱情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现代散文 情感 体验 引领

在江苏普通高中的语文课程中,《现代散文选读》是作为选修课课程设置的。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兴趣,对中外现代散文的艺术面貌有大概的了解,对散文的艺术特性有初步的认识,积累散文鉴赏方面的经验,唤起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所选的散文都凝聚着作者的深情,是作者情感的外在表现。抓住了情感,就抓住了探究现代散文的钥匙。学习时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对散文文本中的情感进行探究,感悟情感,提高学生的情商。

一、挖掘文中的情感,感受现代散文的魅力

《现代散文选读》共设置了六个模块,以情感为标准区分,每一模块所选的文章的情感有相同之处。“活生生的这一个”模块主要表现人际间的至情:父母子女的亲情、对师长的尊敬、对友人的关爱、对古人的仰慕等。“难以忘怀的故事”模块主要表现对往事的缅怀之情。“是什么让我们感到”模块主要借助自然界的事物表达对人物、自然的深沉感触。“文字绘出的图画”模块主要是表达对大自然造物的礼赞之情。“人与物的对话”模块主要借助物表现人对往事生活的眷恋之情。“感性与理性同样有力”模块主要通过议论表达人对物的情感、理解并上升为哲理去感悟人生。对于每一模块文章的学习,教师应充分引领学生挖掘散文中的情感资源,特别与学生情感世界相关联的资源,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相链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现代散文的欲望,深入文本中,才能真正感受现代散文的魅力所在,让散文的情感光辉照亮学生的内心世界。

例如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文中母亲对“我”情感的两面性――既严厉又温情。这与学生父母对他们的情感一样,学生能够谈谈自己的感受,容易理解胡适对母亲的情感,母亲对他的爱护、严厉,就会清晰地浮现母亲的光辉形象,才能体会文章虽然文字质朴、事件平常,但情感真实而伟大,这就是令人敬佩的魅力所在。《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送考》等教学也和本文一样。

二、在课堂教学中突出情感体验,以情感引领课堂

诗专情,其实散文也专情。《现代散文选读》的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对散文中情感的体验,以情感引领现代散文课堂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与文本、与现实生活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成为其破解散文内涵的密钥,突破现代散文教学的难点,享受散文带给我们的知识、智慧、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学生在课堂上用心体会文中的情感,自己的情感也会受到触动甚至震撼,精神上也会接受洗礼。这样学生自然会在课堂上人随心动,心随情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探究、交流活动,课堂教学将活跃而高效,成为学生、作家、作品情感交流的平台。

例如学习王英琦的《看社戏》,首先要突出文中情感:对艺人们艰辛生活的同情,对底层弱势群体生存的礼赞,对生命平等的尊重。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示农村艺人们的表演和生活状况,也可以让学生讲解自己所见到的表演情景,用真实的生活场景带动学生体会文中底层群体的不易和生存的努力,从而理解作者对尊重生命平等的呼告。让这种情感理解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会使文本解读的重点得到突破,让这种情感引领学生走入现实生活的底层,关心身边的底层人、普通人、平凡人,还原生活的平凡、真实,才会使学生懂得生命平等的真正含义。

三、拓展情感,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对于现代散文中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应加以拓展,延伸到群体、生命、人生、现实生活等,回归情感的本源,呈现情感的抽象性、上升性。学生的情感正处于复杂的培养期,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处于升华期,这两者是情感的两大方面。通过散文文本情感的鉴赏、拓展体验,让学生的情感接受生活的洗礼,加深对生活、人生、社会的深层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例如刘鸿伏的《父亲》,文章写了父亲的质朴与关爱,将父爱之情写得炽热深沉、哀怨动人。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描写父亲质朴的细节及表现父爱的事情。首先让学生感受文中父爱情感真挚,对文中情感加以拓展:父亲的质朴可以拓展为对土地的眷恋、对城市的恐慌;父爱可以拓展为人性的真爱之情等,接着让学生谈谈父亲对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就能使学生感受到过去不在意的父爱,让情感回归,浮现过往的生活场景,再次回到文本时,对文本的理解就会得到升华,心理感悟也会深刻而真实,文中的情感就会对学生的情感发展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

四、披情入文,为情而文

高中生大多在作文时对如何自然地表达情感仍感到难以把握,《现代散文选读》中的散文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借鉴,是最好的例子。《现代散文选读》中的散文无论是写人、记事、抒情、写景、状物、议论等都注重情感的自然、巧妙的流露,让情感随所写的人、事、物、景的出现而自然宣泄、抒发。学习时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人作文优缺点的情况,选取适合学生学情的抒情方式指导学生,让真实的情感融入文章,让他们的文章是为自己的情感宣泄、抒发自然迸发而作。既不是干瘪的叙述、描写,又不是嘶哑的煽情、无序的表达,不是为文而文,而是因情而文、不得不文。

散文爱情范文第4篇

关键词:张晓风;感性;知性

中图分类号:1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7-115-01

一、张晓风散文综述

有人评价张晓风散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她的作品富有人道精神,并蕴含爱国怀乡情感,今年因笃信基督教,流露出浓厚的宗教情绪。在上个世纪六、七时年代,随着台湾向工业社会的迈进,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都受到了西方文明的渲染和影响,这时期的抒情叙事散文成果很大,居台湾首位。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视野更加开阔,题材更加丰富,手法也更加纯熟多变,这类散文有取材实际人生,反映生活经验;或侧重个人心灵情感;呈现社会风情,或缀取身边琐事,抒发诚挚情怀,另外,随着作者们的文化生活,学习范围的扩大,他们的作品中明显地注入了西方文明的元素,有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有对西方文化的接纳,更有两种文明的对比、整合和思考。当时的台湾是由封闭型向开放的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畸形的物质文化导致出很多问题,尤其是悲观绝望。由此,很多作家都在作品中表现出颓废,悲观情绪,而张晓风却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把持住自己,坚守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写出那么多优美的散文。我们从她的散文中感受到的是清澈的,干净的感觉,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实在难得。张晓风的散文,有对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的描写,琐屑的细节记录,映照出作者内心对现世生活的体悟和挚爱,也写出了平凡是福的人生哲理,处处体现出“仁爱”风度;在她的散文中有独立山顶悲千古的英雄少年,也有站在氤氲梅香中的梅妃,还有在红地毯那端默默坚守的少女。她还能把怀乡的情感表达到爱国,爱民族,爱民族文化,如著名的《愁乡石》。这样的作家,在台湾并不多见。她的创作贯穿着基督教的信仰的精神,散文充满自我的真情至性,剧作蕴涵着中国的故土意识。在艺术上是不忘古典而直面现代的,具有字立纸上,直抒胸臆,情理相溶的特色。她吸收了古典散文语言形象的含蓄美和直抒情怀的明朗美的养料,又重视现代散文对知性的强调,使感情和思想能在文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二、张晓风散文的知性与感性

在此,我将张晓风的全部散文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内涵概括为三个渐次展开,从几个角度来探讨其散文的感性与知性。

一是,她对大自然,大地上山川草木只有宗教的虔诚才可比拟的感恩情感。她前期的散文集《从地毯的那一端》和《咏物篇》,着重个人感情的抒发,用她热烈,纯真的爱,热情吟咏自然和人类的美。这个时期,她是以一个聪颖纯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一条清澈澄碧,纤尘不染的潺潺溪流。写爱情,流露出曲折、清澈的情感;“那时候,老是郑重其事地把左掌右掌看了又看,或者,从一条曲曲折折的感情线估计着感情的河道是否决堤。”《爱情篇》。《咏物篇》中的树是诗人的树,情人的树,木棉花是男人的花,具有古朴的美;《春俎》中的纤草、山月、坠星、夜雨、流溪,无不流淌着清新的气息,仿佛一杯醇香的龙井。她爱大自然,更爱人间挚情。《地毯的那一端》中两情相恋,两心共勉,校园相爱情深,离别相思相勉,成家分担劳苦,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忠贞和牺牲,使爱获得纯净和升华,我们和她一同感受“铺满花瓣的红毯伸向两端,美丽的希翼盘旋而飞舞的喜悦”。二是,她对故国明月镂心刻骨般的相思情素。自《愁乡石》之后,她的笔由个人伸向社会,指向尘世,拓宽了散文的容量。她说:“我忽然明白,写《地毯的那一端》时代远了,我知道我更该写什么,闺阁是美丽的,但我有更重的剑要配,更长的路要走。我不能永远披着白纱,踏着花瓣,走向红毯尽处的他。当我们携手步下红毯,迎人而来的是风是雨,是风雨中恻恻的哀鸣。”写乡愁,最具代表性的是《愁乡石》,摹景抒情,苍凉悲壮。二三友人徘徊在“中国海”边柔软的沙滩上,拾无色贝壳,景致多么宁静优美;蓦然,沁凉的海浪冲击脚,凉上心头,想望着海水所来的方向--“我不知道四五百里海哩有多远,也许比银河还要遥远吧?每次想到上海,总觉得象历史上的镐京或是洛邑那么幽渺,那样让人牵起一种又凄凉又悲怆的心境”;为聊乡愁,捡起沙滩上几颗灰白色的小石命名为“乡愁石”,一步一回头,“听手绢里愁乡石响着,响久违的乡音”。《何厝的番薯田》是《步下红毯之后》指涉尘世之作最为撼人的作品,写一位驻守金门的军人,每天早上总要用望远镜痴望对岸一个叫何厝的村子,那里有间红砖屋就是他的家,“老母在庭前的老树下独立,一遍又一遍地饲养她们的小鸡,藉以压抑一次又一次思子的冲动,”那红土的番薯田,和金门的土质,竟是完全一样;若天气晴朗,他们甚至可以从望远镜中观看厦门大学的学生篮球赛,“那种清晰,是一种可怕的清晰,一种残忍的清晰。你差不多觉得伸手就可以拥抱到他们了,他们却在宇宙洪荒里”,真是咫尺天涯,裂人肺腑。故乡之恋,亲人之念,不只是撞击金门守军的心,而且苦苦缠绕着一代游子:“不要碰故国之思,它太强,不要让三江五岳来撞击你,不要念赤县神州的名字,你受不了的,真的,日子很好过,把泪逼回去,你不能开始,你不能开始,你一开始,就不能开始。”《步下红毯之后》真是字字带血,声声带泪!

三、结束语

张晓风散文不同于同时期的三毛那样热情奔放,没有三毛那么多奇趣的、吸引人的沙哈拉沙漠的故事;也没有席慕容作品中那样的诗情画意,而更多的是对生活中一草一木的热爱;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的赞叹和对祖国的深切思念 ;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对社会中的种种现象的诙谐一笑,令人读了她的文章后,感觉到大自然的美好,感悟到生命的含义,并跟着作者一起走进她笔下的世界。

参考文献

散文爱情范文第5篇

关键词:林清玄 《玫瑰海岸》 审美特征 纯净凄美 语言特色

被誉为“宝岛才子”的台湾当代散文家林清玄的散文,恩师倪金华先生这样评价道:“从对自我人生经历见闻的描述,溶宗教哲学和传统美学的生命感悟,到对台湾社会诸现实问题的多情关注……显示出浓郁的审美艺术魅力,给人以深刻的智慧启迪。”①209

学界对林清玄的散文按内容分为三个时期:1970年至1985年的纯文学阶段、1985年至1995年的纯佛学阶段和1995年以后的文学与佛学相融阶段。《玫瑰海岸》由玫瑰小品和海岸小品两部分组成,分别写于参佛之前与学佛阶段,是林清玄散文追求清净淡雅的纯美文学与追求超尘出世的澄澈空明境界的散文的完美结合,整体上很能代表林清玄散文的特色。抛开禅思方面不论,窃拟从审美特色和艺术表现形式品赏林清玄散文的特色。

一、净雅凄美的审美特色

关于《玫瑰海岸》的创作,林清玄在其自序中说:“五年前,我重拾思绪,开始写这一系列的爱情故事,断断续续写了五年,到接近完成的时候,我开始学佛,从前的心情有一些改变,这些故事再度搁浅,竟再也提不起完成的心情。”②3由此可见,“玫瑰小品”部分的散文共55篇,该是写于开始学佛之前的一段时间,在经历了绝望的爱情折磨之后的心灵世界的袒露,满溢纯净透明与凄凉的美感;而“海岸小品”部分的散文共45篇,则该是开始学佛,入山修行,深研经藏期间所写,饱含宽容坦然与淡泊清雅。

林清玄在好不容易从绝望的爱情中苏醒过来时,写下的这一系列爱情故事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痛苦、悲伤、绝望,而是如林清玄自己所说:“在面对自己或别人的爱情故事时,竟往往生出一种凄凉的美感,远远看着,好像在雨雾中看着一朵开到顶峰的玫瑰,带着水珠,微微颤抖地凋落了。”②2“玫瑰小品”中的散文都带有玫瑰开到顶峰时的“凄凉的美感”,都有种带着泪水微笑地注视自己的爱落入泥地的平静纯洁、干净透明而又哀婉清雅。陶渊明的宁淡朴素的审美风格深深影响了林清玄,又受到丰子恺的朴素、深刻、慈悲,更重美好的情境的影响,让他极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宁静雅致,而又带着点淡淡的凄婉的美。

林清玄对于纯净剔透的凄美爱情故事情有独钟,不仅有朦胧的暗恋、纯纯的初恋,还有青年放弃生死的热恋、暮年丧偶后不变的痴恋,甚至还有动物或植物的不畏生死的绝恋。在林清玄的笔下,不仅朦胧纯净的暗恋初恋的忧伤可以淡淡地晕染开,可以含着泪微笑地注视着,连放弃生死的热恋、痴恋,也可以含着泪微笑地娓娓讲来。《冷的记忆》中的少女和她恋人邻居青年爱得变态折磨、《蔷薇刑》中用蔷薇捆绑的殉情的恋人爱得轰轰烈烈,但林清玄只用极平淡的语气讲述,甚至还没有一点儿抒情。对于暮年痴恋的《红木茶几》、《买菜老父》、《等待的月台》等,林清玄更是只选取日常生活小景,但故事令人肝肠寸断,而在他写来却又如透过磨砂玻璃看到的情景一般,朦胧淡雅。对于那只没人敢吃其肉的“野生公山猪”、更是让读者挥泪如雨下,而文字间竟没有任何抒情之句,议论的语句也极少。

除了对凄美爱情故事的平静观想,林清玄还着意于以优雅闲适的姿势欣赏海边的一切美景。海潮声、海边的白云、晚霞、海边的石头、海风、钓者、礁石、马安藤、海鸟、棋盘脚花、月光下的海,甚至海的传说等,都以宁静安详的姿态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平常之至的风光描写,充滋着作者恬静自得的审美趣味,表达的是作者平和恬淡的心境,充分体现出冲淡美的特色。此外,平和恬淡的心境通过描写外在物象的空寂宁静表现为一种静态的美。但这种静又非绝对的静,而是“意中之静”,看天上的云、海上的浪,看鸟儿极快地飞山上笼罩的烟岚。听一波一波永无休止的海浪的呼吸,感觉风从四面八方吹来时带来的海的咸味、山的气息和阳光烤过的饼的香脆。这种美丽宁静,是“使人感觉到孤单地坐着有时也是一种难得的美丽与幸福”,这种宁静中有故人已远、旧梦已杳的哀愁。

许多难以把握、不可描摹的虚幻之物,但到了林清玄手中,竟然能化实为虚,化虚为实,如诗如画,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过人的艺术功力。《玫瑰海岸》中海潮声、鸟的心情、马安藤的心事这样一些虚幻的抽象的感觉,经过作者生动的描摹,也宛若一幅幅绝美的画卷,可感可触,带给读者的心灵以聆听梵乐般的清新,只有那种能抛弃小我烦恼,心灵清澈宁静的人,才能用心听到自然的声音。风、树、草、小溪流山涧,甚至云的挣扎、火的燃烧都有声音。《黑发》中林清玄用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写黑发,又描写了瀑布、云、没有光的屋子、雨天的黑伞、芝麻汤圆等等一些可以感觉到的实体,将虚的东西实体化,实体的东西虚化,写来干净优雅。

林清玄从玫瑰小品到海岸小品,是一个由情感的忧伤到生命的感悟的过程,由对生命对爱的记忆由炽热渐渐逝去,成为梦中花、水中月后的美丽的哀愁,到面对广阔的大海时澄净清朗的坦然与宽容,林清玄净雅凄美的审美趋向均展露无遗。“纯文学的”与“纯佛学的”没有很清晰的痕迹,二者甚至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像林清玄自己说的那样:“一般抒情、一半写景;一半低眉、一半放怀;一半轻吟,一半高歌;一半凄艳、一半明丽;一半垂首、一半望远;一半是情感忧伤的生命之歌、一半是心胸光明的宇宙之爱”,“这不是很好的一种结合吗”?②4

二、清隽简省的艺术表现形式

林清玄的《玫瑰海岸》的散文语言清隽自然且篇幅短小。简省的笔墨要求他的散文拥有独特的构思,就如倪金华先生所说:“有时,他在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有时,他喜欢引类取譬,发挥联想;有时,他爱寻找平凡小事,引经据典,发掘出人生处世的智慧。”①215林清玄在独特的构思中选景取物,用词造句却极平常。

林清玄清隽朴素的描写自然景物或讲述故事,用平常语写平常事,不尚难字,不用过多的修辞。而林清玄的散文,大多采用平淡质朴的语言,写平常人、平常事。不是对自然山水机械摹写,而是妙造自然,修饰而又让人看不出修饰的痕迹。如《火烧冰淇淋》抓住景物特点巧夺天工地描写,“‘火烧冰淇淋’用双层玻璃瓶装着,里面一层是粉红色的香草冰淇淋,外面一层是绿色干冰,干冰遇到温暖的空气,蒸腾成一阵浓烟,杯外则凝结成许多晶莹的水珠,顺着杯缘,缓缓像泪一样流下”,②53不但自然地描绘出粉红夹绿的“火烧冰淇淋”的美景,更重要的是显示出“火烧冰淇淋”的灵动、清冷,写景、抒情都写得那么自然、流畅。《玫瑰海岸》中的散文大多描写与抒情自然之至,表面看起来不假思虑,率然信口,但实际是匠心所在,像《石头上的路》可以使人走向更纯净的路,《等待的月台》、《黑发》、《萧与笛》、《蔷薇刑》等,这种匠心又不见斧凿痕迹,使衷情纳入自然的抒发中,使作者情感的表达到了纯净清冽的地步。这些散文,虽然没有斑斓绮丽的文采,没有刻意求工的修辞,托肺腑于平淡琐事,疏笔淡墨却饱含深情,在平淡朴素的语言中显现出一种平易的内在美。

从文学体裁来看,《玫瑰海岸》中的散文均为短篇,其中最长的《等待的月台》仅有785字,短的如《温柔的水声》、《石头上的路》等都只有两百余几字,大部分篇章都是两三百字的短篇。林清玄认为,文学应该是美好而简单的,当然这种简单不仅仅是篇幅上的简短,还有笔墨上的俭省。他赞赏那种宋代文人画的风格,画兰花只画二根叶了,意境就在这无限的空白中。在他的文学写作中,给他影响最大的是丰子恺、沈从文。他从丰子恺那儿学到了朴素,又从沈从文那儿学来了优美和幽渺,成长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营养,再经过长期的文学写作实践,形成了他今天的散文风格。在外在形式上体现出宁静美的简淡,这种简淡并不意味着内容的浅俗,而是在简淡的外在形式中,蕴含丰厚的内容,既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又饱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将丰厚的内涵纳于简淡的外表之中。《一炷晚香》中普通的晚霞,在林清玄看来,“我们心中有爱的时候,我们心中忧伤的时候,看到它流着哀痛的血,唱着绝望的挽歌,或者感觉它随时都会落下,压垮我们脆弱的心灵。”②125简单的议论中,蕴含着对生命、对生活的态度的思考。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林清玄的散文不论在内在审美意象审美情感,还是在外在形式的表达上,都体现出一种凄美净雅、清隽简淡的宁静美。他的散文之所以表现出独特的个体精神,产生独特的魅力,让人读来回味无穷,是与其凄美净雅、清隽简淡的宁静美分不开的,这正如林清玄在散文《清雅食谱》中所说:“好东西不一定贵,平淡的东西自有滋味。”

林清玄散文也有其艺术方面的缺陷,如他的佛教散文中有一些作品,因为过于追求通俗化、哲理化,过多地引用了一些佛教术语,所以有明显的训经说法的倾向,但在《玫瑰海岸》中似乎还未出现过于佛教说教的文章。《玫瑰海岸》既富有文学的审美意蕴,又深含智慧,是一本充满爱的散文集,使我们在如玫瑰一样的爱情中学会细致与温柔,在如大海一样的爱情中学习宽容与坦诚。

注释

① 倪金华.台湾散文新观察[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209.

② 林清玄.玫瑰海岸[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3.

参考文献

[1] 林清玄.玫瑰海岸[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 倪金华.台湾散文新观察[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

[3] 姚淦铭,王燕.王国维文集(第1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

[4] 孔惠楠.“禅”“情”人生——林清玄散文特色论[J].北方文学,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