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娱乐新闻

娱乐新闻

娱乐新闻

娱乐新闻范文第1篇

娱乐新闻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而娱乐新闻大行其道与我国的各种文化,社会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新闻的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 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娱乐新闻生存的土壤也是它生存的土壤,并且在这个土壤里扎根更深. 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并且是主力军.我们要认真看待新闻娱乐化,遵循新闻规律.

关键词: 娱乐新闻 娱乐化 新闻规律

乍一看这两个词组,似乎同出一辙,两者都是新闻,并且都有娱乐二字.但经仔细推敲,还是不难发现两者有不同之处.娱乐新闻主体在于新闻,有如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而新闻的娱乐化是当今中国的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它的定义和解释要比娱乐新闻复杂得多,所涉及的社会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独特之处.

l 娱乐新闻

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娱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生动的职业词汇,众多的小报和追星族给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肯定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甚至它与我们通常说的社会新闻也有很大区别。娱乐新闻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大的新闻品种.那么娱乐新闻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呢?它与一般社会新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从学术角度来看,从新闻到社会新闻再到娱乐新闻是有一种逻辑关系的.社会新闻与西方的软新闻有相通之处,现如今,我们看到的社会新闻即那些政治性较弱,人情味较浓,趣味性较强的新闻,大部分成为奇闻轶事的代名词,突出的是事件的反常性. 如果说今天的社会新闻还符合传统的新闻定义的话,今天的娱乐新闻已经很难用新闻定义来衡量了。如果说受众需要的就是新闻,那么娱乐新闻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市场。但是,假如用经典的新闻定义来看,娱乐新闻不只是要素不全,它甚至更像是制作出来的新闻. 它描述的新闻常常是静态的,是关于某些人物的某种变化,比如某个明星的头发形状又变化了,某个名人又有什么言论了。可以发现,明星绯闻占据了娱乐新闻的主体地位。娱乐新闻这个概念倒是非常容易与国外沟通,因为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如果简单地描述娱乐新闻的定义,大约可以说,它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而娱乐新闻大行其道与我国的各种文化,社会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人们首先看到的是物质领域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进程的加速,刺激了人们长期被压抑的物质享受欲望和消费冲动,这样的情境容易使人失去理性,人们要求每件事情都能尽可能使自己满意,所以也要求精神生活方面尽可能的快乐,而娱乐新闻就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从文化角度看,在社会转型期间,大众文化也风靡于世,将市民大众作为主要消费者,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手段.人们有一定闲暇和经济条件去满足文化需求,他们更多地关注细腻的生活,市井杂谈,关注离奇事件和琐碎新闻,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极好地放松自己的心态,缓解身上的重负和压力,于是娱乐新闻便有了它广阔的市场.

l 新闻的娱乐化

什么叫新闻的娱乐化?与娱乐新闻相似的是,它在内容上也偏重于软新闻, 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但不像娱乐新闻那样仅仅关注娱乐界的琐碎和明星逸闻,它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那新闻的娱乐化何以在当下成为一种时尚呢?与娱乐新闻相同的是,它也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娱乐新闻生存的土壤也是它生存的土壤,并且在这个土壤里扎根更深.

首先,受众的需求给它生存的空间.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是多元化的,人们渴望获得周围世界变动的信息从而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人们的需求不再是过去那种政治味浓厚的信息,他们还需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人们除各类信息的获取外,他们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新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在人们对媒介投入过多关注时,他们反而觉得有些无所适从了.有相当数量的受众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忽视文化修养,甚至不能坐下来读读书,文化素养平庸,审美情趣低下,人们感觉越来越麻木,迟钝,不能深入思考,追求心灵感悟,而是更多地需求感官刺激,以求打破现实生活的沉闷单调,空虚无聊,而新闻的娱乐化更多地提供了一些轻松活泼的文化休闲方式,用戏弄搞笑,调侃玩耍的方式带给人们信息,满足了受众的享乐和游戏的心理需求.

其次,媒体的利益也促使新闻的娱乐化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进入市场经济后,很多媒体从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向市场要钱.要有利润,就必须创造出好的媒介产品,以迎合受众的需求.受众愿意看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否则,无论你认为是多好的精品,只要不受人们欢迎,销售不了,一切都是空话.所以媒体尽量使自己的产品大众化,受众在文化方面的特殊兴趣引领着媒体传播的趋向,迎合受众,吸引手中的注意力意味着获得经济效益,对经济效益的渴求驱使着各家传媒尽力使自己所传播的信息能让受众满意.其最终结果是,传媒有意识地进行针对受众需要的娱乐化新闻传播.于是我们看到我们的传媒用很大的篇幅和黄金时段炒作某某导演和某某演员的花边新闻,某某明星又缠进三角恋,某某局长包二奶等等,黄豆大的事也炒成头版.除了迎合受众需求以外,媒体的利益还与一些企业,广告商相关.广告商掌握着媒体的经济命脉,决定了媒体的生存与否,而广告商是否投资一个媒体取决于这个媒体能否吸引受众,能否为他的投资带来最大的利益回报.在这里,吸引受众不仅是媒体的目标,也是广告商的衡量尺度,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传媒提供娱乐功能更是有了它坚定的方向,也因此压制了传媒的其他功能,新闻的娱乐化更是如鱼得水.

再次,是整个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果,是一股世界风潮.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总汇,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人类所处环境不同,人文条件不同,所形成的文化必然有差异.西方国家注重个性发展,张扬个性,西方新闻价值的要素有: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接近性,重要性,人情味等等.往往在报道时将空前绝后,耸人听闻的事件之类作为报道重点,以此来冲击和刺激受众的感官神经.而新闻的娱乐化从这个方面来看是大势所趋了,因为它张扬的是异乎寻常的感觉.施拉姆说过一句话: “几乎全部美国商业电视,除了新闻和广告(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让人消遣);大部分畅销杂志,除了登广告的那几页;大部分广播,除了新闻、谈话节目和广告;大部分商业电影;还有报纸内容中越来越大的部分——都是以让人娱乐而不是以开导为目的的。……几乎全部内容都有一种普遍化的游戏或愉快的功能”.文化的渗透是自然而然的,只要在传播领域偶然出现这样的潮流,而这样的潮流又恰好是迎合了受众的需求,可以给媒体和广告商带来利益的,所以它的扩张程度必然是很大的,渗透速度也很快.即使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但多种文化之间总有一个契合点,拿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来说,虽然与西方文化张扬个性不同,我们自古以来向往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相对重视集体利益,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也开始慢慢接受西方文化,我们所作的一些电视节目娱乐性程度加深,也说明我们也开始重视个体,但这与传统文化也没有本质上的冲突,所以我们大胆接受,大胆结合自己的文化特点,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一套新闻特色,而新闻的娱乐化也是其中之一.

最后,新闻的娱乐化能够大行其道,与社会的认可也有关.我们国家对新闻的控制体制还是较完善的,政府和社会舆论对于新闻事业的影响还是巨大的.新闻的娱乐化为什么能得到它们的认可呢?第一,人们既然对娱乐性的东西很感兴趣,那自然而然会对一些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的热情减弱,对政府,对社会的抱怨也会减少,社会安定的因素会增多,政府自然认可了.第二,新闻的娱乐化给媒体带来了活力,使其充分发展自身,媒体实力的壮大必然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他们靠自己生产的传媒产品完全可以养活自己,并且还为国家创造出很大的利润,政府的经济压力大大减轻,又何乐而不为呢?第三,整个社会都陷入在一种全身心地放松之中,自己尽可能地忘记痛苦,尽情享受快乐,逃避现实,缓解压力,在这样的舆论下,新闻的娱乐化也就顺理成章了.

l 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

在前两点的论述中,分别就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的定义,成因作了一点探导.可以说,新闻的娱乐化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宽泛,它代表的是一种潮流,而娱乐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应当是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中的.换句话说,新闻的娱乐化是作为一种现象存在的,而娱乐新闻可以说是一种现象,但更多的,更平常的是将它作为一个特定的新闻类别来阐述,它存在于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是大潮中的最佳代表.因为不是任何新闻都可以娱乐化,娱乐化限定了新闻的题材和范围。 只有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与娱乐业紧密相关的内容,才能做成娱乐化的风格。没见过国家大事、时政评论等 (诸如两会、入世、领导人讲话等)做成娱乐报道的.而娱乐新闻首当其冲地应成为主力军.在这样的大潮中,新闻的真实性对娱乐新闻来说显得不那么重要,因为娱乐新闻关注的是受众的注意力,是一种注意力文化.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新闻的真实性,毕竟新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用事实说话,,但是为了追求强烈的对受众的刺激,可以适当做点新闻策划.比如1999年著名球星贝克汉姆与他的妻子维多利亚的世纪超豪华婚礼便借助了传媒的力量,大做文章,上演了一幕王子与公主的美好童话故事,引起了全球轰动,负责转播的电视台收视率达到了至高点,获得巨大收益,靠新闻炒作的夫妇二人迅速窜红,而观众也满足了自身探究明星生活的欲望,可谓一石三鸟.媒体对此次婚礼的关注也从侧面生动反映出时下新闻界流行的娱乐化倾向,尤其是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倾向。人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忽视严肃新闻,而乐于以轻松心态阅读娱乐化的新闻,满足自身的好奇心、窥探欲。关注明星,并不关注其演艺成就,而是关注其兴趣爱好、诽闻逸事等私生活。贝克汉姆结婚的新闻中就包涵着诸多娱乐化要素:球星结婚本来就是体育类报纸关注的题材,属于体育赛事报道之为颇有娱乐性的“软新闻”;小贝本人长相俊朗,有明星气质,跟出生名门的也同是明星的辣妹结婚,不免令人感到好奇。从这个角度看,这场婚礼既是体育新闻,更是娱乐新闻,也很好地说明了新闻娱乐化的大势所趋.

l 对于新闻娱乐化的一点担忧

新闻的传播规律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可信性。如果新闻的娱乐化很好地遵循这些传播规律,它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但是这样的尺度很难掌控. 有的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特别是商家的关爱,竟然把新闻的根本性质改变了,使新闻报道混同于娱乐行为,生活的真实反映似乎可以是任何个人的道听途说、随意铺排,甚至可能是传播者的主观想象或者精心制造。有的貌似自我解嘲,有的近乎私塾讲古,有的好像编顺口溜,有的竟如调侃玩笑,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信息共享,哪里有一丝一毫的言之凿凿? 新闻节目,各有各的形态,各有各的性质,硬是让所有新闻报道承担娱乐综艺节目的任务,是南辕北辙的,是毫无道理的。不分青红皂白,不问高低深浅,一切以主观意志为转移,不是严肃的、负责的传播者应有的态度。真正的好的新闻节目,也要注意角度、讲究形式。角度新颖、形式完美,自然会给人以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魅力,可感可信,回味无穷。

所以,在如今的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无论是做娱乐新闻,还是别的新闻,最低限度都不能忽视新闻的基本规律,否则,即使获得一时的眼前利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必然祸害无穷.新闻传播在逐渐走向世界,在那里,充满了激烈的竞争。真实、准确、密集、迅捷、高超、美感,将成为竞争的焦点。稍有不慎,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或被遗忘,或被淘汰,很难"东山再起",重振雄风。不要被眼前的既得利益所迷惑,不要被浅薄的狭隘认识所束缚,,尽力放开目光,加快步伐,遵循新闻的规律,勇敢地、坚定地向前走去,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参考资料

杜荣进等. 中外新闻采写借鉴集成 1990

刘宏 娱乐新闻到底是不是新闻 中华传媒网 2002

林晖. 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1

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 传播学概论 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娱乐新闻范文第2篇

“趣味”种种

猎奇之“趣”。一般时事新闻较注重新闻的严肃性、客观性、准确性、时效性等,而娱乐新闻更注重新闻的新奇感。新奇本身就能抓住受众的眼球,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但当下,有一部分娱乐新闻为了达到出奇的效果,拼命猎奇,对名人的绯闻乐此不疲,将名人的个人隐私夸大做文章,名人的一切,上至大事,下至零碎的事,都津津乐道,捕风捉影地报道,完全达到了猎奇的效果,陷入了新闻报道的误区。新闻追求新奇并不能代替猎奇。为了新奇而猎奇,愈演愈烈,产生了负面影响。猎奇是一种为了得到不正当消息的无奈之举,但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娱乐新闻工作者走上一条迷途,使新闻报道陷入怪圈。

愚人之“趣”。娱乐新闻在“娱”上下足了工夫,或诙谐,或幽默,或警策,或新奇。无论是标题的拟定,还是内容的撰写,都充分做到轻松、娱乐,消遣功能远胜其新闻价值本身。一方面,充分利用其娱乐新闻占据的巨大阅读市场,大做文章。另一方面,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的报道却大相径庭,缺失了判断标准,真的感觉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大有“愚”人之嫌,因愚人而娱乐,是非常可悲的。常歪曲事情的真相,以买点、看点、噱头等为报道的标准,究竟把受众置于何种角色,便可想而知,如果不把愚人与娱人严加区分,娱乐新闻会遭到受众的唾弃,直接葬送了娱乐新闻大好的市场和前景。

主观臆测之“趣”。虽然新闻的特性一再强调客观性,但娱乐新闻往往冲破此,娱乐新闻报道或多或少有自己的主观情感,更有甚者,有的还加上大量的主观臆测。情感加臆测在娱乐新闻中存在,至少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缺失了客观性,从某种角度讲,实际上也就缺少了真实性,也容易误导受众,失去新闻的导向性。作者把过多的情感倾注于娱乐新闻报道时,本身就失去了对人和事评判的公允,对当事人和事也极易造成虚假的表扬和歪曲的批评,尤其是后者,更易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的身心伤害,娱乐新闻工作者凭主观的好恶撰写稿件,百害而无一益,尤其当下,应引起反思和足够的重视。

诱惑之“趣”。娱乐新闻为了吸引人的眼球,千方百计在新闻标题上下工夫,新闻标题与内容不吻合、张冠李戴,令人啼笑皆非,既感“上当”,又感浪费了时间和感情,追溯起来,不外乎是为了(网上)点击率、增加阅读量、增加销量、增加稿件的采用率等,但却回避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吸引并不能用诱惑甚至设圈套的方法让受众跟着茫然、愤怒、无奈。好的娱乐新闻标题与内容本身就足以吸引大众去关注,何必采用似是而非的标题、内容去误导大众呢?娱乐新闻记者应该在稿件的价值性、新颖上下工夫,才有可能用货真价实的作品真的吸引大众去关注、去阅读、去传播。否则,大众会对这样的娱乐新闻产生反感情绪,长此以往,易造成对立情绪,引起对娱乐新闻的关注热情不高。

虚构之“趣”。网上的娱乐新闻有多少是真、有多少是假,实在很难做一个具体的统计。有些新闻一看就是虚构出来的,(当事人)一遍遍的澄清,真的让我们感觉很无奈、很无聊。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有无数的信息要经过人们的挑选,娱乐新闻无疑给我们紧张忙碌的生活带来一定轻松,关注程度也就变高了。但真正浏览一下,又发现不少是属于虚构的假新闻,尽管像真的一样内容丰富,但虚构出来的丰富与真正的丰富,不能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评判。娱乐新闻既可简明扼要,又可丰富多彩。丰富也要建立在具体客观的材料的搜集上,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否则,虚构出来的丰富就只能成为欺骗大众的假新闻,违背了撰写新闻的道德要求,失去了做新闻工作者起码的良心,践踏了大众的感情,会遭到社会公众无形或有形的谴责,这也是当下一个很深的误区,一个人、一件事就可以虚构出若干版本的新闻,而且细节逼真得像真的一样,有时候感觉想怎么报道就怎么报道,完全失去了一些写新闻的基本原则。鱼龙混杂,混淆视听,其急功近利、报复的心态昭然若揭,为娱乐新闻带来更多的隐忧。娱乐新闻难道就不该负责任?娱乐新闻难道就可以用虚构事实代替?

爆料之“趣”。娱乐新闻陷入了曝光名人隐私的怪圈,失去了对人的基本尊重,造成名人的恐慌。偷拍名人各种古怪奇异的表情,报道名人私人约会的场景、名人的婚恋状况、名人的家人情况。名人的丑事、怪事、不堪的往事,凡一切与名人有关的,不管有无必要,都大肆渲染。以爆料为乐、以爆料为宗旨,名人的一举一动都很难逃脱被人跟踪、追踪、偷拍的娱乐人的视野,连名人的长辈、小孩也统统不放过。这些报道无疑使当事人倍感迷惘和困惑。有些还把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拿出来津津乐道地反复炒。这些现象需要深思,名人也是人,也需要媒体的关爱和呵护,过分关注其隐私,势必给当事人造成身心伤害。娱乐新闻的主流究竟是什么?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界说,但娱乐新闻究竟应该关注什么,却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对名人的报道,哪些是必需的,哪些不是必需的,从而严格地把不得不爆料与必需之间澄清,还原事实,尊重当事人,给大众一个健康向上的满意的报道,这无疑是较好的途径。给名人一个宽松的环境,他们就会坦然面对公众、面对媒体,对娱乐新闻的良性发展一定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消除为“趣味”而“趣味”的途径

加快建立对媒体的管理和约束机制。大众传媒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其大量的信息和宽泛的知识面、其直观形象所带来的、其通俗易懂所带来的轻松愉快和空前的放松、其时尚的倡导等,正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尤其是娱乐新闻也是缓解人们压力过重的法宝,想拒绝大众传媒的影响也可能是徒劳。但面对日益讲求经济效益的传媒,我们应该更多呼吁其注重社会效益,注重其育人功能,净化传媒的话语和不良行为的导向,要让媒体接受群众的监督,打造传媒良好的道义角色。只有从源头上对传媒严加管理和监督,才能更好地利用大众传媒的影响力,更有力地提升人们的文化品位。

提升传媒人才的敬业精神。怎样培养有敬业精神的传媒人才呢?理论知识教育与情感感化结合,可以深化对敬业精神的认识和引发共鸣。行为上的具体要求,可以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榜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深深地影响人的言行。倡导、感化、教育紧密配合,会加深对敬业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会逐渐形成传媒人才的一种自觉行为。只有通过细致的启发工作和有目标的训练和培养,才能孕育更为专业的敬业精神,对传媒业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也是必需的,同时,对杜绝娱乐新闻的怪“趣”之风会有效遏制。

构建和谐传播氛围。娱乐新闻的过度“趣”话,使传播的天地变得狭窄而走入歧途,为了赢得卖点、增加点击率而使出的所谓杀手锏,不过如此而已。真的应该改变一下这种不良风气,使娱乐新闻的传播既真实又有价值,更有真正的趣味,使大众受益、媒体受益、娱乐圈受益,有这样的娱乐新闻传播,无疑就构建了和谐的传播氛围,使媒体健康、良性地发展,形成好的态势。

打造精品娱乐新闻。娱乐新闻其实可以做得更好,对新闻的报道既采取一些报道技巧,同时,对娱乐新闻的选材、挖掘到制作,都必须谨言慎行,注意文化品位、注意社会导向、注意娱乐新闻本身的吸引力,全力打造有高雅追求与通俗结合的、符合老百姓口味的、健康向上的精品娱乐新闻,精品娱乐新闻所展示的魅力无疑会更有公信力。

探讨娱乐新闻的问题,是希望更多的娱乐新闻记者本着求真务实、取信于民、尊重事实、尊重当事人,以全新的理念,让娱乐新闻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部分娱乐新闻记者只有走出当下娱乐新闻报道的误区,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扭转娱乐新闻的不良风气,才能够回归新闻本身的特性,才会重新赢得信任,否则,整个社会以讹传讹的风气会愈演愈烈。娱乐新闻报道必须走出所谓趣味化的误区,否则,前景黯然。

娱乐新闻范文第3篇

一、娱乐新闻的“喜和忧”

“娱乐新闻,即新闻媒介对新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娱乐性事实的报道。”①由此可见,娱乐新闻是以反映社会文化娱乐为己任的,也正是娱乐新闻话题的轻松与活泼受到观众的喜爱,使其成为备受关注的新闻样式。然而,有的媒体为了迎合受众获取商业利益,竟然把新闻的根本性质改变了,使娱乐新闻的报道混同于娱乐行为,关注明星绯闻却不关注其演艺成就,关注丑恶却不关注善美,过多的炒作隐私和花边新闻,捏造流言,于是“媒体追求轻松活泼的过程中,却有一种趋势慢慢扩展开来,那就是文化娱乐新闻的媚俗化倾向”②,娱乐新闻的媚俗化低俗化倾向严重阻碍了其所呈现的娱乐性的发展,这的确让人担忧。

新闻娱乐化同其它事物一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媒介追求商业利益,导致了传播者对获利性比对文化质量更加重视,由此容易使新闻产品庸俗化,导致媒体公信力削弱。其实,我们既要重视和尊重市场 经济 下媒介产品的娱乐功能,并且要发展和完善新闻娱乐化的内容和手段,实现受众面的最大化。正确的引导娱乐新闻的发展,使新闻的报道具有娱乐性,那么娱乐新闻终究是让人欢喜而不是让人忧的。

二、娱乐新闻的娱乐性

“娱乐”本来就是娱乐新闻的题中之义,是娱乐新闻的报道对象和主体,娱乐新闻究其根本是为了带给人们轻松与休闲,新闻的价值在《新闻学概论》一书中被分为获知价值、激励价值、实利价值和娱乐价值,“娱乐价值是指从新闻中获得乐趣、陶冶情操或获得轻松感。新闻的娱乐性是许多软新闻的效应,可给人们提供精神享乐,也可从中获得有趣的知识。”③所以,娱乐新闻的本质应是“作为消遣而能使受众感到快乐的新闻”和“对快乐有趣的事实的报道”的统一④。

在某种意义上,新闻的娱乐化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符合新闻传播 规律 的 自然 现象”。随着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以关怀普通平民阶层,关注个体的生存境遇,重视生命意义的完善和生存质量的提高的新闻产品,赢得了消费社会中大众的支持。为了争取最大量的消费群体,传媒不得不选择接受、采纳和融入大众文化的要素之一——娱乐性。而事实上,新闻的娱乐化出现在媒体上已不再是稀奇之事了,尼克.史蒂文森先生提出“为了使新闻更加通俗,它需要有能力娱乐性的吸引受众。”有关媒体对央视春晚收视的调查取题为“北方热南方冷”,这个标题不是一种死板的话语来标题的,而是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说明了调查结果,这样既能吸引观众又能给人以娱乐之感。同样,有一则新闻对于一女生的报道取题为“女生砍人6刀判刑 出狱成央视‘非常明星’”。还有,把一老人中暑说成是“酷毙”,把一人被楼顶仍的垃圾砸到说成是“”……这些是以观众为本位,把新闻故事化、情节化和娱乐化,用幽默风趣的言语表现新闻的娱乐功能,巧妙的把娱乐和新闻价值结合在一起。

娱乐新闻既要“娱乐”,又是“新闻”,看似左右逢源,其实,把握稍有不当,就会陷入“两头不是人”的尴尬境地。从新闻内容的本质看,那些娱乐新闻只是花里胡哨的搞了一堆噱头,事实上除了三角恋、婚外情等等已被炒烂的东西外,少有新鲜、有益的内容。可以说一些国内的娱乐新闻已经和国外的低俗报纸相差无几,很多新闻彻底违背了娱乐新闻真、善、美的本意,滑向相反的一面,“腥”、“星”、“性”的东西屡见不鲜,而明星的“绯闻”、“丑闻”更被娱乐记者视为“珍宝”,于是娱乐新闻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在其背后,娱乐报道出现“帕帕拉齐”现象也日益突显(“帕帕拉齐”是指那些专门追逐明星、拍摄名人私生活的记者)。⑤因此,为了娱乐新闻更好的发展,应寻求“新闻”与“娱乐”之间的平衡。

三、娱乐新闻的背后——娱乐性的新闻语言艺术

有这样一则新闻:以“双色球5071万元再次‘炸响’珠海”为标题,写珠海人们买彩球中奖事件,文中多次用了谐音双关,以牛年“牛气冲天”为背景,引人发笑,这是新闻的娱乐性的体现。同样,以“千万点击‘引爆’《男人战争》”为标题,写《男人战争》这本书的受欢迎,通过“千万点击”“引爆”修饰“男人战争”,这里运用了夸张和双关的手法。

语言的艺术在新闻中很常见,如果娱乐新闻只注重时尚化、媚俗化,用粗俗、拙劣的形式来吊观众的胃口那就是艺术上的失败。真正的艺术应以娱乐新闻的本质为基础,即上文所说的“作为消遣而能使受众感到快乐的新闻”和“对快乐有趣的事实的报道”的统一,运用语言的艺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语不惊人死不休”。

娱乐新闻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视新闻;娱乐化; 舆论; 引导

电视作为一种可以为大众带来娱乐消费的媒体,早已被人们所认知,在市场经济时代的忙忙碌碌中,人们太需要用娱乐来放松自己,因此娱乐化新闻因其趣味性和刺激性逐渐被人们接受并受到欢迎,并呈现出较为迅猛的发展势头,电视界把娱乐作为其发展生存的支柱这本也无可厚非。但凡事都要讲求个度,电视新闻娱乐化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为迎合受众和市场的要求,盲目的和不加节制地利用一些低俗的内容来取悦受众,就会引起大众文化媚俗化的泛滥和失控。

什么是新闻娱乐化?目前理论界对此没有明确的界定,我个人认为,新闻娱乐化就是在报道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者是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强调新闻的娱乐价值,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给受众提供更多的新鲜感。

在我国,传统的电视新闻的样式就是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朗诵式”播报形式,好像只有采用这样的报道方式才能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特别是我们党的新闻传媒,更多地承担宣传与教化的功能,但由于传统的宣传报道内容单调、形式僵化,引起收视率的降低,不能吸引受众欣赏和接受新闻。电视新闻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宣传说教的本位,由宣传为本转变为新闻为本。随着受众获知新闻的渠道的增多,受众的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原来的传播新闻的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受众的信息要求。而新闻娱乐化将目光更多地投射到普通的受众身上,把受众日常生活中的原生状态作为报道的重点,报道休闲、娱乐、通俗的新闻,实现了新闻传播由宣传本位向新闻本位一定程度的回归。因此新闻娱乐化给新闻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在新闻内容上偏向软性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除了央视《新闻联播》和各地方台黄金时段的新闻播报以外,似乎其他所有的午间、晚间的新闻都是围绕社会新闻大做文章,除了内容偏向软性外,方式也采用讲故事的口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受众的眼球。比如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首先是打破传统的播报模式,追求自然美。从导语到正文到标题甚至到署名,信手拈来,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导语的幽默和悬念,正文的通俗和实在,标题的风味和意趣,让观众眼前一亮,为之叫好。

新闻娱乐化现象对电视新闻传播的模式、风格等都产生了很大冲击,对新闻传播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诚然,我们在看到新闻娱乐化带来的积极影响时,也要看到新闻娱乐化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一)新闻和娱乐相互渗透,新闻娱乐化现象泛滥

娱乐已成为时下的一种时尚,许多媒体紧跟潮流,争相模仿。主流媒体、主要新闻节目、硬新闻在新闻传播内容上挖掘一些“娱乐”元素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一味追求收视率和经济效益,大量降低严肃新闻的比例,在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等严肃新闻中挖掘娱乐因素,将名人趣事、奇闻轶事以及带有刺激性、煽动性的非常态事件作为报道的重点,过度的娱乐化导致了受众的视觉疲劳,造成了目前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泛滥,过分满足了部分人的信息需求,就会损害广大观众的利益。

(二)媒体公信力降低,新闻功能不断弱化

大众传媒承担着社会舆论监督,树立社会典型,宣传教化,文化传承及娱乐大众等社会功能。新闻从业者也因为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等得到了大众的尊敬。如果传媒超越了合理的娱乐化的度,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把娱乐化作为自己的核心,一味地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比如哗众取宠地炒作明星绯闻,不顾新闻职业道德炮制假新闻,甚至肆无忌惮地渲染暴力和色情场面以吸引受众,为了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往往不按新闻价值规律运作。比如,在新闻内容方面,题材要选择“卖座的”“煽情的”,赚取观众的眼光和泪水;在新闻的制作手法上,“演”新闻的现象泛滥,不惜破坏新闻的真实性,摆拍、偷拍现象严重,既违背了新闻道德,也让新闻失去了人情味,这样的行为对于传媒而言,虽然可能会带来一时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传媒庸俗化、媚俗化的不良倾向最终会使媒介的权威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这样的新闻娱乐化就是传媒之祸。

如何规避负面影响,促进电视新闻的健康发展,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加以引导:

(一) 必须坚持新闻的基本规律

在新闻的娱乐化进程中,新闻的基本传播规律绝对不能丢。毕竟,新闻报道不同于一般的娱乐行为,它还担当着传播社会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的重大使命。不是任何新闻都可以娱乐化,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这些与娱乐业密切相关的内容,做成娱乐化的风格无可厚非,而国家大事、时政评论等内容,在进行新闻报道时,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其严肃性及严谨性。因此,在如今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无论是做哪一种类型的新闻,都不能忽视新闻的基本规律,否则,即使获得一时的眼前利益,而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必然会祸害无穷。

(二)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媒体引导水平

目前,新闻娱乐化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娱乐化不能无限地膨胀,颠倒主次,无处不在。我们决不能仅仅以娱乐为着眼点展开采访活动,要坚决防止娱乐化过程中的媚俗化倾向的出现。为此,媒体必须牢记,新闻报道要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要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这是我们的责任和职责。要承担起这一重任,就必须全面提高新闻舆论的引导水平。面对新闻娱乐化,传媒工作者必须把握好适当的“度”,贴近受众,而不是简单地迎合。

(三)提高采编队伍的素质

娱乐新闻范文第5篇

(一)受众心理因素《新华字典》对于“娱乐”一词的解释是使人快乐。现代心理学认为,人具有本能能量的积蓄,这种本能能量在反射活动和幻觉的愿望满足中被消耗,这就是快乐的过程。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阶段,大众文化大兴其道,广大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选择变得丰富多样,闲暇时打开电视机主要是填充时间,频道转换间锁定的频道和节目只是瞬间的决定,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实际上这是人的本能兴趣这种原始的心理需求需要得到满足。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的不仅是市场,还有人们的心理,人们开始回应心底的呼唤,开始求变、求异、求新,蕴藏在人心底某些本质的东西开始显现出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公众有大块的时间和经济条件进行物质消费、文化消费以满足内心的文化欲求。对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来说,需要的不是高雅文化的洗礼,他们更愿意关注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关的事件和信息。同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工作压力较大,也需要暂时放松一下生活的重负和社会竞争的压力,而传统新闻传递的信息面窄,角度以及表现形式单一,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多角度需求,媒体便开始在内容的选择和新闻的表现上找寻新的方式,于是,香艳刺激、轻松愉快的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成了受众放松的最佳途径之一,娱乐化的新闻在这样的要求下应运而生。

(二)媒体的生存需要首先,市场经济的大潮同样影响到媒体。中国传媒发展历程短,在计划经济时期又由政府“包办”,在资金、人才、理论研究上都缺乏积累,而媒体的迅速扩张造成这类资源更加紧缺。媒介从原来绝对意义上的“引导”受众转到“引导”与“迎合”并存,市场理念开始与新闻理念并重甚至超出。在商业化操作的过程中一些矛盾“服务”的对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新闻娱乐化”现象。其次,娱乐新闻制作难度低、花费小,受众兼容性强的软性内容要求低,见效快。我们应当注意到,我国媒介如此热衷于娱乐化的新闻报道,除了有市场需求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媒体普遍底气不足。严肃新闻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的倾斜,尤其需要人才、技术和资金上的高投入,这令许多媒体望而生畏。因此,市场化竞争之下的媒体不得不“急功近利”,将“新闻娱乐化”作为争夺市场的“良策”。

(三)媒介的社会属性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必然要承担社会责任,而提及新闻娱乐化的社会责任,多数都是负面的,由于新闻娱乐化强调新闻的软化,重点选择花边、灾害、暴力等内容的新闻事件,严肃新闻的比重极少,更不用说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等内容。而《说天下》作为一档杂志型新闻栏目,由“国内头条资讯脱口秀”“社会新闻“”新闻速读120秒“”蝈蝈看电影”等多个版块组成,结构清晰,同时不拘一格,对于严肃新闻也不刻意回避,而是有其技巧地进行选材、编排和解读,它尽量不做宏观报道,而是从微观入手,选取独特的角度对新闻进行解读,力求发掘出新闻背后的娱乐元素。比如对于“两会”的报道,专门开辟“关注两会”版块,从细节入手,打温情牌,让观众感觉到温暖,发挥媒体沟通的传播优势,清晰简明地为观众进行政策、方针的解读。这样的节目对社会的发展有利,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自然得到多方认可。

二、新闻娱乐化的强势竞争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闻娱乐化为新闻媒体提供了一个很好策划和运营的角度。《说天下》不是单纯为了娱乐而娱乐,内容娱乐但不媚俗,叙述形式新颖活泼不做作,节目整体充满新闻娱乐化的元素,这使得它具有多方优势。

(一)取材广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栏目在多媒体、多频道时代,品牌对媒介的生存至关重要。只有在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中树立节目品牌、规模发展,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为午间时段的一档新闻节目,观众们都是在茶余饭后作为消遣收看,不会紧盯着一档节目从头盯到尾。新闻选题放眼全球,贴近民生,大家关心的,就是节目关注的,不仅新闻内容取材广泛,资源源源不断,而且把目标受众锁定在全国,甚至世界,产生广泛的影响力。《说天下》是一档新闻杂志型节目,头条都会关注当日热点,而当日热点也往往是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新媒体的发展为节目的制作提供了许多的便利,不用记者亲临现场,就能保证节目在求快、求新的基础上找到新的、独特的切入点,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保证不失语,且有别于政令新闻,方便树立栏目的风格和特点。

(二)信息量大,形式新颖多样以往我国媒介内容一味重宣传轻信息、重教育轻娱乐,而娱乐化的新闻栏目,更考虑大众的需求和通俗化的表现形式。同时,新闻的选择上由于避开政治因素,因而可以上天入地,国内国外,无所不用其极,信息量极其丰富,只要是百姓喜闻乐见的就可以纳入其中,而且为了便于群众接受,表现形式灵活、独特、新颖、多变,这种通俗娱乐的风格比较容易被受众接受,从而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辽宁卫视的午间新闻节目《说天下》,就是给新闻一个全新的诠释。他们的口号就是:新闻脱口秀,妙语说天下!这种“脱口秀”就是娱乐化的一个标志。《说天下》的新闻内容都采用的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中的奇闻趣事。这种新闻内容的取材有别于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等这些硬新闻。从内容上吸引观众的眼球,而形式上也跟传统的新闻有很大的区别。多采用时尚配音,轻松音乐,俏皮的音响效果。主持人语言也是幽默诙谐,引人入胜,就连广告间隔的栏目宣传片也采用由主持人扮演的搞笑的小品。这种娱乐化新闻业轻轻松松地走进百姓生活,被百姓所接受!

(三)“说新闻”的全新方式明快生动,富有感染力《说天下》主持人老杨、蝈蝈无论从形象还是穿着均以另类的形象出现在屏幕上,本身就区别于其他俊男靓女和一本正经的主持形象,就是一个娱乐信号,这种与众不同正符合了受众的猎奇心理。再结合“说新闻”“聊新闻”的形式,对新闻内容进行描述,容易让大家觉得主持人也是普通人,也会忘词也会打结巴!也会因为一个新闻事件而大为惊叹、愤怒至极……这种真实感的调侃揭开了娱乐化新闻新篇!主持人边叙事边说理,你一言我一语,依托于稿件,而又不仅仅局限于稿件,夹叙夹议中引导受众的思维。他们音量音域的变换幅度要大大高于新闻播报,表情的丰富度要高于新闻播报,对于新闻事件往往有自己的观点,因此,传递的信息量也要多于普通的新闻,冲击力自然也要强。

三、新闻娱乐化的未来走向

尽管新闻娱乐化开辟了媒体经营的一个新的方向,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新闻娱乐化在短期内可以让媒体收益颇丰,从长远来看,过度的娱乐化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若媒体过分强调“软新闻”的号召力,过分追求娱乐效应、过分强调新闻的娱乐功能,很可能导致新闻的庸俗化、媚俗化,使新闻报道丧失原有的思想深度和社会意义。为此,有必要把握好新闻娱乐化的未来走向。

(一)建立健全媒体把关人机制,从源头把握选题,杜绝庸俗、低俗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社会性是电视新闻的共性传播规律,新闻的娱乐化需要严格遵循,掌控好尺度。新闻娱乐化是新闻传播的一种特型方式,其传播的基本规律是相同的,它在娱乐的同时,也在承担着传播社会信息、引导舆论的作用,不是任何新闻都可以娱乐化,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与娱乐业紧密相关的内容,做成娱乐化的风格无可厚非,而国家大事、时政评论等内容,严肃性以及严谨性的度还是要把握住的。这就需要节目的主创对于新闻的选择和加工下大功夫,以免出现问题。据笔者了解,《说天下》的主管频道总监及制片人对于栏目的新闻选择把关极其严格,制片人几乎天天在岗,既要顾及到新闻的可看性、娱乐性,又要对新闻的影响力,尤其是负面的影响进行预见,做到统筹兼顾、严格把关。作为媒体,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也应正确引导受众,从而限制新闻娱乐化的异型扩张,使新闻回到原有的状态。这才是新闻娱乐化的正确发展道路。

(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新闻娱乐化节目可以存在新闻娱乐化节目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并不意味着传统的新闻报道的失位。在当前的体制下,各大电视台依然遵循新闻立台的原则,新闻传播依然追求真实、迅速、客观、公正,传统的新闻报道依然在新闻中占据主要位置,正式大气稳健的播报方式依然广泛适应于传统的联播新闻或整点新闻,因为报道事实、提供信息是新闻的基本功能。而适合于特定的时期、特定的时段的娱乐性新闻节目,其主要特点在于迎合大众愉悦身心、渴望放松的心理。尽管是新闻传播的一种边缘化、非主流的现象,但是凭借其新闻内容选材的广泛、播报方式的轻松、灵活、娱乐、幽默,仍然会抓住很大一部分受众群体。因此,在注重报道形式上的轻松娱乐的基础上,在内容上对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进行严格把关,对于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失语,新闻娱乐化的节目可以保持长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