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诊断性刮宫

诊断性刮宫

诊断性刮宫

诊断性刮宫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诊断性刮宫;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临床应用

围绝经期妇女的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异常子宫出血也是该时期较为常见的疾病,异常子宫出血属于绝经期内分泌疾失调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经量不定或增多,甚至大量出血,对患者的身心均有严重的影响[1]。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包括激素生长内膜止血,调整周期,诊刮,手术治疗等。诊断性刮宫不仅可以迅速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还可以同时发现其他妇科疾病。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应用炔诺酮的基础上采用诊断性刮宫围绝经期子宫出血,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相关章节的诊断程序、标准,无心、肝、肾等严重疾病;无糖尿病史,无精神病患者;妇科检查子宫及双侧附件无器质性病变。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肌瘤等其他妇科疾病。排除出凝血性疾病、中度以上贫血。年龄40~53岁,平均48.5±6.5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2.3±0.6年。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将该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⑴治疗组:对合并有感染的患者,先进行感染的治疗,感染得到控制后在进行治疗。采用诊断性刮宫联合炔诺酮治疗,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暴露宫颈,对阴道及宫颈进行消毒,用探针探测宫腔深度,由内向外沿宫腔四壁、宫底及两侧角有次序地将内膜刮,将刮取的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每8h给予患者口服炔诺酮,5mg/次,待患者流血停止后剂量递减,维持性治疗3d,3d内分阶段进行治疗,每阶段剂量为上次用量的1/3,逐渐递减至2.5mg/次。当患者停止出血后,采用2.5mg/次的剂量巩固治疗1周。⑵对照组:单纯采用炔诺酮治疗,患者从出血第1d算起的第18d左右开始每晚睡前服用炔诺酮,5mg/次,连用3个生理周期,3个月为1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性激素水平。其中⑴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经量过多者经量正常,治疗期间无不规则阴道流血,停药6个月后无复发。有效:经量过多者减少三分之一以上,用药后止血或者血量明显减少,停药6个月后无复发;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其中治愈和有效记入总有效率。⑵性激素测定: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停药后2~3d)测定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清晨取空腹肘静脉血3~5mL,以3 000 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置于-4℃保存待测,采用瑞士公司提供的化学发光测定仪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 软件进行数理统计,用( ±s)表示计量资料,用频数表示计数资料,统计方法以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P

2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

3 讨论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而引起的月经不正常,属于非器质性疾病。异常子宫出血可导致患者贫血、继发性感染、不孕、增生型子宫内膜腺瘤或子宫内膜腺癌,危害较大。异常子宫出血一旦确诊需要及时治疗。治疗关键在于迅速止血。诊断性刮宫是一种诊断宫腔疾病的方法,是通过刮取宫内膜或者宫腔内容物进行检查,目的是刮取宫腔内容物作病理检查,既可以确诊,又有利于妇科癌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1]。通过诊断性刮宫可以机械性去除退化变性或非同步生长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重新同步生长、剥脱,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2],还可以了解到患者宫腔的形态、大小以及宫壁是否光滑等情况,判断分泌期子宫内膜的发育程度以及有无排卵情况,从而进一步比较准确的判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类型[3]。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口服炔诺酮诊断的基础上采用诊断性刮宫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出血,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

参考文献:

[1]娄凤一,蒋玉惠.诊断性刮宫术诊治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20):3130-313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01.

诊断性刮宫范文第2篇

王建玲 宋殿荣

本系列文章主持人: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医师 宋殿荣教授

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是妇科临床常用诊断宫腔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目的是刮取宫腔内容物(子宫内膜和其他组织)做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一、诊刮是如何进行的?

诊刮时让患者排空膀胱,进入手术室,像妇科检查一样,取膀胱截石位,医生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常规消毒铺巾后,用刮匙进入宫腔内刮取子宫内膜送病理检查。临床上为了区分宫颈管和宫体的病变经常做分段诊刮,即先刮宫颈管,再刮宫体,标本分送病理检查。

通过诊刮,医生可以了解宫颈管的长短、有无增生组织及宫腔的大小、宫内膜厚薄、宫壁是否平滑、宫腔有无内突子宫肌瘤、宫内膜及刮出物肉眼形态及量的多少等情况,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对子宫出血病人,诊刮不仅有诊断作用,同时还能起到快速止血的治疗作用。

经病理检查可明确刮出物的性质,以便对疾病做出明确诊断。

二、哪些情况需做诊刮呢?

1.子宫不规则出血。子宫不规则出血患者,特别是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再出血的妇女一定要行诊刮检查,以除外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等,因为此年龄段是这些疾病的高发时期,而病变发现的早晚,直接关系到预后的好坏,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多预后较好。简单的妇科检查及B超都不能起到确诊作用。

2.月经失调。诊刮是明确诊断的可靠方法,而正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基础,因此月经失调患者最好先行诊刮后再有的放矢地对症治疗。如诊刮病理报告为增生期或分泌期子宫内膜,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可采取人工周期治疗,如为增生性子宫内膜特别是复杂性增生及不典型增生,有发展为子宫内膜腺癌的可能,故应听从医生的建议,严格治疗,密切随访观察并定期复查。另外,闭经患者通过诊刮也可起到寻找病因、协助诊断的作用。

3.不孕症。不排卵是女性不孕重要因素之一,诊刮是了解不孕症患者有无排卵及黄体功能的直接方法,诊刮时间要选择在经前或月经来潮6小时以内进行。以免子宫内膜大量脱落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4.子宫内膜结核。目前结核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子宫内膜结核的患者也相应增加,应引起妇女朋友的注意,在出现月经量少、闭经、不孕等症状时需行诊刮检查以除外子宫内膜结核。诊刮是确诊该病的唯一方法。

5.子宫内容物致出血。由于不全流产、人流后出血、葡萄胎、绒癌、胎盘残留等导致长时间或多量出血者,诊刮可以排除子宫内容物,使子宫充分收缩,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同时病理还可提示内容物的性质,帮助了解出血原因,以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诊刮是明确妇科疾病的法宝,女性朋友们就诊时千万不要拒绝医生的诊刮建议,诊刮中的不适一般都可忍受,无须麻醉,但对特别紧张、恐惧者或宫颈内口较紧者,可选用无痛诊刮术,缓解或阻止疼痛,以便于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手术诊断。

治乳腺增生脐疗法

张秀高

方药:当归、白芷、木香、栀子、薄荷、蒲公英各7.5克,地丁、郁金、黄芪各4.5克,麝香1克。共研成极细粉,装颜备用。

诊断性刮宫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宫腔镜;子宫不规则出血;宫腔镜检查及电切

近年来宫腔镜已经成为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宫腔镜不仅可以在镜下确诊同时可以在镜下电切治疗,不需要开刀、无切口、保留子宫的微创手术提高了诊断治疗率,降低了复发率,避免了盲刮及保留了子宫的完整性。宫腔镜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宫腔镜已经成为诊断和治疗宫内病变的首选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诊断为子宫不规则出血或彩超发现子宫内膜病变的住院治疗的患者共85例,年龄22~55岁,不规则出血时间15~65天,先超声检查,后实施宫腔镜手术。

1.2 宫腔镜手术禁忌症[ 1 ]

体温>37.5℃;宫腔出血超过月经量;急性或亚急性生殖器官炎症;半年内有子宫穿孔修补术;欲继续宫内妊娠;侵润性宫颈癌;确诊的子宫内膜癌;宫腔过度狭小、除外宫腔粘连者或宫颈过硬、难以扩张者;生殖道结核未经抗结核治疗者;患有严重心、肺、肝、肾等内科疾患者;难以耐受膨宫操作者;血液病患者;宫腔深>10cm或以上,合并盆腔内较大肿块的患者。

1.3 方法

1.3.1 术前准备 (1)术前检查阴道分泌物排除阴道炎,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空腹血糖及心电图,排除严重的心肺疾病。(2)术前6小时禁食、术前3~9小时用米索前列醇400~600ug(高血压及青光眼禁用)。(3)术前及术后用抗生素预防感染。(4)麻醉方法:异丙酚静脉麻醉或腰麻。(5):膀胱截石位。

1.3.2 器械 宫腔检查镜、电切镜、膨宫机、电刀、显示器、光源、单极环形电极,电刀电切功率80~90W,电凝40~50W。

1.3.3 宫腔镜检查+诊刮 膨宫液用5%葡萄糖;糖尿病及宫腔镜电切膨宫液用20%甘露醇,宫腔压力13~15kpa。

1.4 手术步骤

患者麻醉成功后取膀胱截石位于手术台上,碘伏常规消毒会手术野的皮肤、阴道,穿裤腿及铺洞巾,妇科检查后,用窥阴器暴露宫颈,宫颈钳钳夹宫颈,探宫腔深度,开通膨宫液将宫腔镜延宫腔方向进入宫腔,观察宫腔的形态及两输卵管开口,然后慢慢退镜观察宫颈管的形态。然后根据检查情况予以诊刮或电切术。所有宫腔内容物均送病理检查。

2 结果

85例子宫不规则出血的患者中经过宫腔镜检查诊刮或电切后病理确诊的结果:子宫内膜息肉29例、子宫内膜增生期变化24例、子宫内膜炎9例、流产残留3例、子宫粘膜下肌瘤10例、节育器嵌顿8例(其中有一例早孕合并节育器嵌顿)、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例、子宫内膜癌1例。子宫不规则出血中除了诊刮外需要电切术的占>49%(部分功血的患者需要切除子宫内膜)。所以子宫不规则出血单靠诊刮及药物治疗效果不好。

经宫腔镜检查所呈现的最常见病变为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肌瘤。其次为子宫内膜萎缩和子宫内膜癌。85例患者中100%能耐受手术,术中及术后均无感染、大出血、子宫穿孔、周围脏器损伤,无稀性低钠血症等并发症发生,个别患者手术后有轻度的腹痛。

3 讨论

异常子宫出血(AUB)是妇科常见病,包括生育期、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出现的异常出血,如:月经过多、过频、经期延长、不规则出血以及绝经前、后子宫出血,约占育龄妇女1/4,严重时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妇科检查时多无异常发现,B超检查或盲目诊刮也常常只能凭手术者的主观感觉评估宫腔的形态有无异常,容易引起误诊或漏诊。

宫腔内病变是引起子宫异常出血的常见原因,对于宫内病变如子宫粘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性刮宫无法采集标本,影响病理做出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病灶及绝经期子宫内膜炎宫腔镜下呈宫腔内充血,有出血点,诊刮有时内膜很少,容易漏诊。据报道单纯诊刮,漏诊宫内病变者高达10%~30%;用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异常影像来解释,有30%~50%不确定甚至错误[2]。诊断结果比较局限,有时药物治疗效果不好。不少患者因为药物治疗效果差甚至无效而行子宫切除手术。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传统的方法是诊断性刮宫,由于子宫内膜息肉在宫腔的部位固定,表面滑、外表脆,刮宫时很难刮掉,即使刮到也容易将息肉刮碎而影响病理诊断,同时可能遗漏位于宫角深部或小癌灶,据报道10%~30%的子宫内膜区域刮不到,漏诊率较高难于作出正确的判断[3]。子宫内膜细胞学涂片有可能提供假阴性结果,尤其是高分化或小的肿瘤。子宫内膜癌宫腔镜下虽然不能确诊,但是可以在可疑病灶处刮宫,提高病理阳性率,近几十年众多资料表明,宫腔镜检查直接活检和病理学检查45岁以上AUB妇女,是筛查高危人群,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其先兆的最佳方法。

临床中应用宫腔镜检查,不仅能准确确定病灶存在的部位、大小、外观和范围,对病灶表面的组织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且能对可疑病变直视下活检,大大提高了宫内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宫腔镜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在子宫不规则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中诊断准确、方法简单、疗效好、创伤小、复发率低,是宫内病变诊疗的最佳手段[4]。

宫腔镜已经成为诊断和治疗宫内病变的首选方法,宫腔镜检查+诊刮(电切)+病理是诊断治疗子宫内膜病变最佳手段。

参考文献

[1]杨菁,徐望明,龙文.宫腔镜诊断与手术图谱[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

[2]夏恩兰.宫腔镜技术的近年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3):182-184.

诊断性刮宫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绝经后子宫出血;B超;宫腔镜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5.047

绝经后子宫出血是绝经妇女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原因复杂,性质难定,尤其是近年来激素替代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逐渐增多,过去常用诊断性刮宫。有文献报道盲目性诊刮对宫腔内疾病的漏诊率达25%;另外老年妇女子宫内膜萎缩,部分患者宫腔内无组织刮出,不能做病理诊断。笔者对2006年-2010年诊治的50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采用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并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以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原因的最佳诊断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4月-2010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绝经后子宫出血妇女50例,经腹部B超及妇检除外卵巢肿瘤等器质性病变,绝经年龄43~61岁,平均(55.2±7.1)岁,绝经年龄最短半年,最长30年。

1.2方法B超检查:采用日本东芝SSA-240A型超声仪,腹部探头3.5 MHz,测量子宫内膜厚度>5 mm为阳性,

2结果

2.1宫腔镜及B超检查结果镜下诊断子宫内膜癌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例,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4例,子宫内膜增厚16例,子宫内膜萎缩26例(同时合并子宫内膜炎5例);B超检查阳性36例,其中直接提示子宫内膜癌1例,子宫腔内占位性病变1例,宫内节育器4例,子宫内膜厚度>5 mm 31例,

2.2B超及宫腔镜检查与病理结果比较36例B超检查阳性者的宫腔镜检查结果为:子宫内膜癌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例,子宫内膜多发肉1例,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4例,子宫内膜增厚15例,子宫内膜萎缩13例(同时合并子宫内膜炎5例),合并宫内节育器4例,9例无组织刮出。病理诊断结果为:子宫内膜腺癌2例,不典型增生1例,复杂性增生过长5例,简单性增生过长10例,宫内膜萎缩9例,无组织刮出9例。14例阴性者的宫腔镜诊断结果为:子宫内膜增厚1例,内膜萎缩13例(其中6例无组织刮出),病理结果为内膜简单性增生过长1例,萎缩性宫内膜6例(合并子宫内膜炎1例)。

3讨论

3.1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子宫内膜萎缩是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第一位原因。萎缩的子宫内膜中,腺体的腺管变细,管口堵塞而形成腺囊,腺囊破裂致其表面静脉破裂,导致内膜出血;同时,绝经后子宫内膜受雌激素影响导致内膜增生。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影响主要来源于肾上腺皮质和外源性替代治疗的雌激素,近年来随着HRT及三苯氧胺应用的日趋广泛,绝经后出血的病例也日趋增多,引起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其他原因还有宫内节育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等。

3.2B超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B超为非侵入性检查,无创伤、无痛苦、施行率高,在本组资料中,在B超下子宫内膜厚度>5 mm,或宫内有占位性实性团块的病例中,宫腔镜检查均发现异常,提示B超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于宫颈管疾病、较小的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有欠缺。因此笔者认为,子宫内膜厚度

3.3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出血的诊断价值宫腔镜检查对宫内病变直接进行视检,如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局部内膜异常,对可疑病变进行定位活检,避免盲目诊刮的取样误差,诊刮可除外宫内恶性病变,不能确定有无子宫腔内的良性病变。对于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及部分子宫内膜息肉困难,遗漏率高。有文献报道,单纯性诊刮有25%宫内病变漏诊,故宫腔镜检查加诊刮对早期宫颈管及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起了很大作用。虽然宫腔镜下只能发现病灶而不能对疾病做最后的诊断,但其结果并定点活检,对宫内病变的准确率可达100%,故诊断性宫腔镜检查加组织学检查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最好指标。

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出血及子宫内膜炎,诊刮往往刮不出组织,而宫腔镜检查在镜下子宫内膜光滑并萎缩者可不予诊刮,从而减少因刮宫手术对绝经后妇女造成的不必要痛苦。有文献报道,有半数及半数以上妇女绝经后子宫出血原因为萎缩性子宫内膜[2],对绝经后B超示子宫内膜厚度>5 mm的高度可疑者,行宫腔镜检查直接视检宫内病变;对可疑内膜癌、癌前病变和内膜有增生者,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绝经后出血是一个危险信号,要高度警惕恶性肿瘤,对每一个出现症状的患者,可先作B超检查了解子宫及盆腔,再行宫腔镜检查同时行诊刮送病检,避免遗漏、误诊,已成为绝经后出血的金指标。

参考文献

[1] 冯瓒冲,夏玉莲,姜克让,等.宫腔镜检查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54.

诊断性刮宫范文第5篇

子宫内膜的生长周期

正常子宫内膜的厚度是随着月经的规律更替有所不同的。

行经时功能层子宫内膜剥脱,随月经血排出,仅留下基底层。

之后进入增生期:在雌激素影响下,内膜很快修复,逐渐生长变厚,增生期又可分早、中、晚三期。

分泌期占月经周期的后一半:排卵后,卵巢内形成黄体,分泌雌激素与孕激素,能使子宫内膜继续增厚,腺体增大,分泌期也分早、中、晚期三期。

月经期即月经周期的第1~4日:体内雌激素水平更低,已无孕激素存在,内膜循环受此影响而障碍加剧,变性、坏死的内膜与血液相混而排出,形成月经血。

子宫内膜增厚的原因

除了上述子宫内膜规律性的正常增厚和怀孕早期的妊娠性增厚以外,以下所说的子宫内膜增厚指的是,异于这两种以外的子宫内膜的过度生长即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增生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青春期、生殖期、围绝经期或绝经后期均可发生,绝大多数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可逆性病变,或保持一种持续性良性状态,仅有少数病例在较长的时间间隔以后可能发展为癌,那么子宫内膜增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殖内分泌失调

包括闭经、不规则阴道流血、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等,这些疾病及表现都与卵巢内分泌功能异常有关,集中体现在排卵的异常(稀发排卵、无排卵),在无排卵的情况下,子宫内膜缺乏孕激素拮抗,长期单一雌激素作用下,可以发生子宫内膜增生,甚至癌变。

生殖内分泌失调中的部分患者(如PCOS等)也与近年的生活方式转变有关。子宫内膜增厚原因常见的是内分泌的紊乱,所以一旦确定是子宫内膜增厚要及时查内分泌系统的状态。

外源性雌激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养生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很多绝经妇女在得到相关知识后到医院进行咨询,应用性激素补充治疗,但也有妇女自行应用雌激素药物,这些妇女在没有医生的指导和定期检查下单纯应用雌激素,会使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极大增加。

在联合雌激素和孕激素进行的激素补充治疗中,如果孕激素的保护作用足够,即使长期应用对子宫内膜也是相对安全的。

停经年龄过晚(超过55岁)

如果卵巢激素紊乱,易导致子宫内膜异常增厚,即子宫内膜增殖症。临床表现为不规则的多量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可以在长时间闭经后出现持续的出血,临床上可能疑为流产,也可表现为周期缩短、经期延长,出血时间可达一个月。

病理检查子宫内膜增殖的程度与出血的严重程度并不完全一致。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厚度3~12毫米不等,有的病例甚至达20毫米。

肥胖

绝经前肥胖主要与代谢失调和无排卵有关,因为患者没有排卵,也就缺乏了孕激素的分泌,这使得子宫内膜长期处于缺乏孕激素拮抗的单一雌激素作用下,进而发生癌变。

对于绝经后肥胖妇女,肾上腺分泌的雄激素(雄烯二酮)可以在脂肪组织内经过酶(芳香化酶)的作用转化为雌激素(雌酮),脂肪组织越多,转化能力越强,血浆中雌酮水平也越高,雌酮是绝经后妇女身体中主要的雌激素,子宫内膜长期受到无孕激素拮抗的雌酮的影响,也可导致子宫内膜癌变。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本身存在代谢异常,这些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比血糖正常者增高3倍。

高血压病

高血压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机会也会增加。

肥胖、糖尿病与高血压病,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有学者提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与子宫内膜癌有关,这些可能都是因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失调,以及代谢异常所造成的后果,也与高热量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有关,所以有人提出子宫内膜癌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文明病”。

诊断性刮宫:既是检查,也是治疗

当超声结论提示子宫内膜增厚时,临床医师常要求患者进行诊断性刮宫或治疗性刮宫同时进行。刮宫,顾名思义就是指刮取子宫内膜或宫腔内容物的手术。刮宫是妇产科常做的小手术,也是人工流产方式之一。分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及治疗性刮宫两类。

诊刮分一般诊刮和分段诊刮

一般诊刮,适用于内分泌异常需了解子宫内膜变化及对性激素的反应、有无排卵、有无结核等症。

分段性刮宫指操作时先刮宫颈管再刮宫腔,将刮出物分别送病理检查,适用于诊断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其他子宫恶性肿瘤,并可了解癌灶范围。

治疗性刮宫有吸刮及钳刮之分

吸刮是用负压吸管吸出宫腔内容物,钳刮是用卵圆钳钳取宫腔内容物,而后再行刮宫。

治疗性刮宫的适应症

早孕要求终止妊娠者,孕3个月以内用吸刮术,3个月以上及引产后清除宫腔残存物用钳刮术;不全流产、过期流产、胎盘滞留、葡萄胎等需排空宫腔者;子宫内膜增生症其他治疗方式效果不佳者或同时需要分段诊断性刮宫者。

对一般性质的子宫内膜增生,诊断性刮宫快速病理出具报告以后,可以同时将增生的内膜一并刮除干净,患者出血症状得到控制,诊断的同时也得到了治疗,所以不要拒绝这种既是检查也是治疗,合二为一的诊断性刮宫。

两种增生,危害不一

组织学上将子宫内膜增生分类为单纯增生、复合增生和不典型增生。细胞在形态学上具有异型性变化特征的增生病变即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按其病变程度又分为轻、中、重三度。单纯增生和复合增生则均无细胞异型性,但腺体结构上的改变程度有所不同。

单纯增生被认为是子宫内膜对机体高雌激素状态的一种生理反应,最常见的原因是无排卵月经,常发生在月经初潮或绝经期前的妇女中。如发生排卵或用孕激素治疗,病变可以退缩而恢复正常,一般不发展为癌。复合增生中少数可以发展为不典型增生从而影响预后。不典型增生的癌变率为23%,其中的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癌变率可达30%~50%,故而被列为癌前病变。

如何预防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增厚不可怕,关键要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医疗工作机构、医务工作者要做到:普及防癌知识,定期进行防癌检查;注意高危因素,重视高危患者;掌握使用雌激素治疗的指征;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者同时尤其是更年期月经紊乱或绝经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者,应先排除内膜癌。

更多的人们应该意识到:

1生活水平提高了,有部分人的高热量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应及时进行调整,不仅可以减少内膜癌的发生机会,也可以减少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生机会。

2对于存在闭经、不孕等无排卵情况的患者,应及时就诊,进行必要的孕激素治疗,孕激素和口服避孕药都能对抗雌激素的作用,防止子宫内膜增生,甚至癌变。

3如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病史,应注意及时到医院就诊,特别是超声结论提示子宫内膜增厚时有必要行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等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