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借物喻人的作文

借物喻人的作文

借物喻人的作文

借物喻人的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借代 借喻 相关性 相似性

从修辞的角度来说,借代和借喻这两种辞格有容易混淆的地方,不少教材和论著中都有所涉及,认清二者的区别,对于鉴赏与阅读能力提高大有裨益。

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提到“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郑远汉在《辞格辨异》一书中也提到“借喻属于比喻,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二者没有实在的关系。……借代的本体和代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的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则认为“从语言形式上看,借代和借喻都是用乙事物代替甲事物,而且事物本身都不出现。但是借喻的本体和喻体要有相似之处,借代中的借体(用来代替事物的名称)和本体不需有相似之处。”“借代中的本体一般无法补述出来,而借喻中的本体是可以补述出来的。”关于这个问题,濮侃先生在《辞格比较》中也重点论述过。作者认为“第一,借喻和借代的客观基础不同。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以形象的相似为其基础。而借代的客观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这种相关关系是建立在本体自身的特征、职业诸方面的,通过名词的替代使用表现出来。第二,比喻的语言格式与借代不同。借喻一般可以还原成明喻,而借代只是直呼其借体,无法构成明喻一样的格式。”“借喻和借代的表达作用不完全一样。一般说来,在运用借喻时,想象的意味较重;运用借代时,特征的鲜明性较强。”

借代和借喻在“用甲代乙”这一点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也有根本的区别。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同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人或事物来“代”的一种修辞格,重在“相关性”。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重在“相似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比喻和借代产生的心理基础不同,比喻基于相似性联想,借代则是基于相关性联想。

以下面的两例来说:

(1)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反对党八股》)

(2)“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鲁迅《药》)

其中,例(1)是说“长而空的文章”就像“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一样,因而是借喻。例(2)用“驼背”来代指有“驼背”特征的“五少爷”,是以形体特征来代指人,因而是借代。

借喻可以还原为明喻,借代则不可。如例(1),我们可以说“又空又长的文章就像懒婆娘的裹脚一样又臭又长”,而例(2)则不可。

借喻有其特殊性,它既有“代”的特点,又有“喻”的成分,但是它是通过“代”这一手段,达到“喻”的目的,其中,“喻”是辞格应用的重心,即甲和乙有相似点,正是这一点使其与借代有了截然的区别。如:“这轮晓日从我们民族历史的地平线上一跃而出,闪射着万道红光,照临到这个世界上。”(杨朔《泰山极顶》)用“这轮晓日”来比喻“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借喻的使用,能够使语言简介明了而贴切。如:“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读者可以立即领会“鬼”“豺狼”之所指。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假如用明喻或暗喻表示,就拖沓多了。

借代则只有“代”的成分,与借喻不同。借代常见的代用方法有:(1)以事物之特征或标指借代事物。如:“九天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以“衣冠”代表官吏,“冕旒”代表天子,即是以标指借代事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为富贵人家之标指,此处借代为富贵之家。(2)以事物之所属或所在借代事物。如:“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杜甫:《醉时歌》)“甲第”乃指居住于甲第内之公卿富户,以所在借代事物。(3)以事物之作者或产地借代事物,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杜康”原为古之酿酒者,此处借代为酒。(4)以事物之质料或工具借代事物,如:“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干戈”为作战之工具,此处借代为战争。

一般来讲,借代和借喻通过以上几点就可以区别开来。此外,由借代辞格的临时应用逐渐凝固化形成的词语和由借喻辞格的临时应用逐渐凝固化形成的词语也就不难区分。如:“猴头”,是指“生长在树上的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因为这种菌呈圆形,泥黄色,很像猴子的头,因而用“猴头”来喻指。它的词面只出现喻体“猴头”,而本体“生长在树上的一种珍贵的食用菌”没有出现,所以是借喻造词。借喻词语还有如“鸡眼、龙头、画眉、佛手、骑墙”等等,这些词都可以还原成明喻的形式,如“鸡眼”是指长在脚上的一种皮肤病,“样子就像鸡的眼睛一样”;“佛手”是指一种植物的果实,“形状像半握着的手一样”。

借物喻人的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英语借词 隐喻 翻译 映射 创造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隐喻研究已不是新课题,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隐喻问题做过探讨。有人把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隐喻作过比较,也有人用隐喻的工作机制来解释语言文学方面的许多问题以及在教学方面的作用。而汉语中外来词的隐喻翻译却鲜有人研究。本文试图通过隐喻“映射论”对汉语中的英语借词作分析,说明隐喻在汉语借用外语时的作用。

1 隐喻“映射论”

在传统理论中,隐喻仅被认为是一种单纯的语言现象,是修辞格的一种。随着人们对隐喻认识研究的深入和哲学、逻辑学等学科的发展,隐喻已从从狭义的修辞理论转变为人类认知高度的隐喻认知理论。人类的认知规律告诉我们,人在抽象概念时,要么借助已知的、具体的知识,要么凭想象,完成对新事物的探索。那么,这中推理和想象到底是怎么完成的?为了解释这一隐喻思维的工作机制,Lakoff & Johnson(1980)提出了“映射论”。

Lakoff运用源域(source domain)与靶域(target domain)之间的映射(mapping)以及意象图式(image schemas)来解释隐喻现象。该理论认为隐喻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的手段”。根据映射理论,靶域(也就是抽象的,不熟悉的概念)的理解依赖源域(也就是具体的,我们熟悉的领域)的映射。概念映射和形象映射是隐喻生成的两种机制。无论是哪种生成机制在其作用,映射过程通常都会遵循一个不变原则,即“源域的映射内容必须与靶域的意象图式结构(逻辑结构)一致”。但“源域向靶域的映射过程中,会产生源域和靶域中都不存在的特征或意义……当听者关于靶域的心理表征中没有源域的特征时,隐喻理解的过程是将源域的特征归属到靶域上。”隐喻映射的突现性,也就是隐喻思维创造性所在。

2 借词及其隐喻

关于汉语中英语借词的研究早有学者关注。借词就是从外语中借来的词语。汉语中的英语借词不外乎主要分三种情况:借音、借义、借形。借词是通过翻译产生的。所以按照翻译的技巧来分,可分为音译、直译、意译、音译兼意译,音译加意译和零翻译。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但隐喻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语言。我们必须看到,隐喻在语言发展中,特别是词汇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涵盖面很广的修辞格概念,“隐喻无疑是英语和汉语中造词及构词的主要手段之一”。毋庸置疑,作为新生概念表达方式的英语借词肯定也脱离不了隐喻这一思维方式的打造。英语借词中的隐喻有两种情况:一是英语词本身就带有隐喻;二是原英语词不带隐喻意义,但翻译成汉语后却含有隐喻。

3 借词隐喻的翻译

隐喻的翻译可以说是“一次喻化的过程,因为这也是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只不过现在的概念域指的是不同的语言”。而张光明认为“对隐喻能力的解释很大一部分在于寻找隐喻之喻底,即隐喻内潜在的‘理据’”。所以,汉语从英语借词的过程,也就是翻译过程,很多时候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寻找隐喻“理据”的过程,即寻找一种能把外来词的概念和汉语文化联系起来的关联性或相似性。但汉语和英语毕竟分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体系,文化差异会影响映射机制的形成。这就注定这种“寻找”不总是译者机械地把原英语映射机制复制到汉语中,还可能要发挥隐喻的创造性,构建新的映射关系以取得良好的交流效果。这种“创造”可以理解为人们使用隐喻的两个重要原因,即情感要求和认知的必要。因为隐喻的本质就是要在不同经验、不同认识领域中发现相似之处,寻找“认同感”。正是这种隐喻的创造性把一个民族凝聚在一起,使他们找到文化的归属感。

4 汉语中英语借词的隐喻现象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普遍方式,是人类给万事万物命名的重要方式。而汉语从英语借词也常常是为了给新事物命名,因此,汉语从英语中借词一定有隐喻这种认知方式所起的作用。汉语的英语借词中,除了部分单纯模仿发音的音译词外,其他几种类型的英语借词都可以找到隐喻。下面我们把英语词的隐喻分几种情况来分析英语借词的隐喻类型。

4.1 照搬英语的隐喻

当英语词本身含有隐喻,可能有两种方法翻译这类词。如果是合成词,常用的译法为字对字的直译或称借译。如“蜜月”(honeymoon), “垃圾邮件”(junk mail), “白领”(white collar), “蓝领”(blue collar),“代沟”(generation gap),“姐妹城市”(sister cities)等(表1)。

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该类借词的字面意思一般可以直接理解或可以引起读者对该词本义的联想。我们之所以照搬英语的隐喻映射方式,是因为英语词隐喻中的源域在汉语文化中也同样可以映射靶域的内容。换句话说,英语词隐喻的源域到靶域的映射方式和汉语中源域到靶域的映射方式相似。这类例子还有很多,如“连锁反应”(chain reaction), “热钱”(hot money), “热线”(hotline), “计算机病毒”(virus),“猎头” (headhunting),“网络冲浪者”(cybersurfer),“马力”(horsepower),“甜心”(sweetheart)等等。由于篇幅关系,此处不再一一罗列。直接照搬英语的隐喻的结果是,对原语中具有异域民族文化特色的隐喻语言的翻译会造成接受语中新隐喻的产生,丰富接受语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知相融。

汉语中英语借词隐喻的本质是一种认知隐喻,我们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无意识获得的基本隐喻系统,在外来词翻译中,受到关联性的启发和影响,使得主观经验和感觉经验相互匹配,然后通过概念融合而形成具有启示意义和指导意义的借词隐喻,从而扩大汉语词义。以下这个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白领(white collar),蓝领(blue collar)。“白领”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美国,是一个西方传来的生活型态定义。当时是代表非体力劳动的工作者,如公务员、教职人员等。白领(white collar)是办公室里穿着职业西装,白衬衣的工作人员,也就是脑力劳动者。而蓝领(blue-collar worker)一词也属美式英语,始见于上个世纪的40年代,简单来说就是从事体力劳动工作的雇员,如一般工矿工人、农业工人、建筑工人、码头工人、仓库管理员等。他们干活时所着的工作服通常为蓝色,故而得名。蓝领经常被用来与白领比较。该两个外来词通过转喻把比较好理解的源域(工作服的“领”)映射到靶域的“行业分工”这一复杂概念。随着社会分工日益明确,人们把“领”这一服装的特有的词引申到社会分工等级的称谓上:金领、白领、灰领、蓝领、绿领、粉领。

除了直译外,还部分这类词可以用意译来处理,这类词常常是单个词。如“雀巢(nestle)”, Nestle的含义是“舒适安顿下来”和“依偎”。且该品牌的标志是一个雀巢图形,自然会使人由喜鹊妈妈哺育小雀而联想到慈爱的母亲哺育婴儿的情景。因此,这一译名很符合奶粉这一商品。有学者甚至认为有些零翻译的英语借词也属于隐喻词。字母能充当喻体,因为“字母形状与某些实物形状相似,充当喻体,给我们见词如见物的感觉。这种利用已知事物的物理特性认知未知新事物的属性,正是隐喻的认知功能的体现。”于是,像“T恤”(T-shirt), “V领”(V neck)都属这类照搬英语形象映射的隐喻词。

4.2 摒弃英语的隐喻,另造新的隐喻

布莱克提出的“激进的创造性假设”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说这些隐喻创造了了某种相似性,比说某种相似性原来就存在,对人更具有启发意义。”有些英语词虽然含有隐喻,但由于翻译成汉语的关系(或者说文化语境变了),产生了英语词隐喻的源域和靶域都没有的特征,因此原来英语的映射机制不再起作用。这种情况下,译者就得另造隐喻,才能把源域的特征归属到靶域上。意译词和音译兼意译词中都可以找到相关例子。汽车品牌“路虎”(Land Rover)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Rover的英文意思是 “漫游者,流浪者”,其语义特征包括:“陆地上跑动的+有生命的+不受约束的”。英语词的隐喻把车比作“流浪者”,体现了西方人追求自由的生活理念。因为流浪在西方人看来是件自由的事。这个品牌的汽车基本都是越野车,很符合自由的理念。但如果直译成“陆地漫游者”或“流浪者”,汉语民族只会联想到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那就无法体现出这个品牌汽车高贵的品质。此外,汉语文化中一般不把人与车作比较,这不符合汉语民族的审美情趣。所以借入汉语时,汉语语境赋予他新的语义,把原来的隐喻意义改为:“有生命的+陆地上跑动的+雄性的+王者的”。前两个语义和英语的语义相同。“雄性的”这个语义的使用是因为汉语文化中对汽车的联想一般都是想到男性,因为机械总是和男性关联。发音上与“虎”字的发音相近,且这个品牌越野车的品质相结合,这就足以跟汉语文化中“老虎”联系起来。种种联想就把“老虎”这一源域特征归属到了汽车这一靶域上。因此,译为“陆虎”,其隐喻义为“陆地上的猛虎”,很好地体现了该品牌的王者风范,不愧为英国皇家用车。这种类型的借词在英文商标品牌的翻译中还可以找到很多例子。“雪碧”是可口乐乐公司推出的一种柠檬口味的软饮料。这个借词来自英语Sprite,原意为“妖怪、精灵”。作为一种碳酸饮料,之所以把它译为“雪碧”是因为译者深知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人对“魔鬼”和“妖精”的憎恶。所以将“Sprite”直接音译演化为“雪碧”。雪,有寒意;碧,清澈碧蓝。这样的译名,使人在炎热的夏季里联想到冰凉的雪,清澈碧绿的水。两个字就把这种饮料的口感精妙地传达给受众。就像它的广告词“晶晶亮,透心凉”一样,真是“挡不住的诱惑”。但如果单纯取其英语意义而译为“精灵”或“妖怪”,汉语受众怎么也无法把它和这么可口的饮料联系起来。

4.3 创造隐喻

无隐喻意义的英语词译成汉语时被隐喻化。 有些词在英语中是无隐喻意义或只有本义。而为了让汉语民族更好地接受这些概念,翻译这些外来词时译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汉语民族的心理文化、思维方式出发,赋予这些外来词新的隐喻。从无到有,这也可谓是“施喻者的一种主观创造”。“黑客”是hacker的音译,在英语原指热心于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超的电脑专家,尤其是程序设计人员。但到了今天,“黑客”一词已被用于泛指那些专门利用电脑网络搞破坏或恶作剧的人。黑色在汉语文化里常代表着阴暗和神秘,有时甚至代表邪恶;而“客”字在汉语中可指“从事某种活动的人”。此种译法,音义兼顾,而且把电脑高手这一神秘的、攻其不备的“不速之客”形象比喻得淋漓尽致。隐形眼镜(contact lenses)更是一个反映了英汉语两种心理文化中不同思维模式的一个典型例子。在英语思维模式中,英语民族更侧重的是这种镜片的触感,即直接接触到眼球。英语民族只是按照这种物理特性,命名为contact lenses(字面理解为“接触到眼球的镜片”)。而译为汉语时,如果只注重触觉而译为“眼球镜片”,感觉有点血淋淋。考虑到这一心理文化,译者注重的是视觉,即该镜片是肉眼不易察觉,不同于普通带框眼镜,好比“隐形了”一样。故名曰“隐形眼镜”。这种类型的外来词在汉语里比比皆是,如“伟哥”(viagra),“雷达”(radar)等等。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哪个不是进入汉语以后才隐含了汉语文化特有的涵义,从而让汉语民族从中找到“认同感”呢?

5 总结

综上所述,在汉语吸收英语词汇的过程中,隐喻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翻译中,直接借鉴英语的隐喻映射方式给汉语带来了新的隐喻,不但使汉语产生新的词汇,还使汉语的词义发生变化。隐喻的创造性的发挥,使得某些外来词汇带上了汉语文化的“烙印”,更好地得到了汉语民族的文化认同,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我们不得不承认,语言因为有了隐喻,就变得魅力无穷。而因为有了隐喻,我们的世界也就变得可以相互理解。

参考文献

[1] Lakoff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NewYork and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Ltd,1980:82-90.

[2] 刘光正.隐喻映射的本质特征[J].外语学刊,2003(3).

[3]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51.

[4] 张光明.认知隐喻翻译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5] 陈振东,杨会军.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J].上海翻译,2007(1):73.

[6] 陈文华.浅论修辞学中的隐喻[J].教育探索,2008(1):75.

借物喻人的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比喻感染力

所谓比喻就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取其相同的一点作比较来说

明别人未知或知之不深的事物。比喻的语言总是饱含意象的。一个

好的比喻不仅能引起人们的无限联想,而且还能使人们享受到他所

特有的感染力和生动的画面。

以某种东西比喻性质完全不同的一种东西, 使本体包含一种生动的意象, 喻义明显。这一类比喻, 在实际语言中发挥了很强的艺术效果。有时比喻也可能是简简单单只用上一个词, 即把喻体直接说成本体, 以形象表达概念, 唤起人们生动的联想。读一下这些词语, 就不难感受到它们的鲜明特色。如:

olive branch (橄榄枝) 借指和平

the melting pot (熔炉)借指美国

Foggy Bottom(雾谷) 借指美国

国务院

White House(白宫, 美国的总统府)借指美国政府

Downing Street(唐宁街, 英国首相官邸) 借指英国政府

在日常语言中, 有许许多多的名词短语, 常常由一个喻体加上一个本体, 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比喻格, 使一物的特征借助别的事物形象地反映出来, 使人获得具体的可感性, 引起人们的想象力。如 :

the Iron Lady铁女人

a triangle affair三角关系

he open door policy开放政策

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

a cat-and-dog life经常吵架的生活

在语言思维活动中, 比喻帮助我们架起思维概念上的桥梁, 给我们展现出生动逼真的画面。如:The night crawled slowly like a wounded snake.作者用了比喻手法, 把夜比作 a wounded snake(受了伤的蛇), 即:“夜漫漫, 令人焦虑。”不用多费笔墨, 就将作者惴惴不安的心理状态真切地反映出来了。在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一剧中, 弄人(fool)对李尔玉说过一句语重心长的话:The hedge-sparrow feed the cuckoo so long. That it had it head bit off it young.(篱雀养大了杜鹊鸟, 自己的头也给它吃掉。) the hedge-sparrow( 篱雀 ) 借指李尔王 king Lear, cuckoo(杜鹊鸟)借指李尔王的忘恩负义的女儿 Goneri1. 在此

句中, 只提喻体, 本体 king Lear(李尔王)和Goneril(高纳里尔)都不出现, 表现形式虽然含蓄, 读来却更加耐人寻味。比喻大都是富于形象色彩的语言, 而本体的喻义就体现在这些形象色彩之中。

除了一般会话 , 在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中, 我们常常见到许多精彩的比喻。这些比喻形象、生动、独具一格, 读后常常令人难忘。英国作家马考菜在《约翰生传》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The old philosopher is still among us in the brown coat with the metal buttons, and the shirt which ought to be at wash ,blinking ,puffing ,rolling his head ,drumming with his fingers , tearing his meat like a tiger, and swallowing his tea in oceans. (这位目光炯炯, 气喘吁吁的老学者, 吃起肉来如猛虎, 喝起茶来似海饮。)作者使用比喻的修辞法, 将约翰生的怪僻和进餐时的神态描绘的入木三分。今天读起这段文字来, 仍旧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华盛顿·欧文在描写卡兹尔丛山景色时, 作过这样的比喻:Their summits in the last rays of the setting sun will glow and light up like a crown of glory.(山顶在落日的余辉照耀下, 象一顶如烂的皇冠, 放射着异彩。) 海明威在描写一位拳击运动员因过度疲劳而竞技状态不佳时, 曾作过这样的比喻: He's stale as poorhouse cake.(他活象贫民收容所里的饼一样干瘪。) 此类比喻的种种妙用, 都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总之, 比喻是一种简洁、生动、形象活泼的修辞方法,利用语言条件构成鲜明的画面, 在画面中加进种种感彩, 创造出特殊气氛, 从而产生感染鼓动作用和动人的魅力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是任何冗长的文字无法取代的。所以,比喻的语言通过富有想象力的

描述,能使信息接收者更加深刻地领会信息精神,还能使人们享受

到它所特有的文学美。

参考文献

1、陈安《新英汉美国小百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

借物喻人的作文范文第4篇

【教学目的】

⒈明确考纲要求,掌握八种修辞格。

⒉熟悉修辞考查题型,积累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修辞考查题型,掌握综合运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时数】二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研习考纲重难点

一、导入:

对于语言表达来说,语法解决通不通的问题,逻辑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修辞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现在高考命题更加注重以能力立意为主,那么对修辞的考查无疑是重中之重。

修辞就是对语言的[答案]B

[分析]这道题既考查了修辞方法,也考查了修辞的作用分析。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认真判断它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然后对照该类辞格的表达效果,结合语境再具体分析。这道题B项中前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后一个“巴金”指有巴金精神的人。所以,“后一个巴金”应改为“前一个巴金”。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以及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等。对于修辞的认识,其实绝不仅限于修辞方法。它的内涵远比修辞方法大得多,而且也都在高考的考试范围之内。

二、研习内容: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复习,应从下述三方面着手:

㈠熟悉八种修辞方法,辨析易混修辞格。(《语文基础手册》)

《考试大纲》限定考查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正确运用的前提是准确理解和掌握这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⒈比喻

⑴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⑵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两者缺一不可。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

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

(作比较)

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表猜测)

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列举)

⑶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布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前面。四周的山把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⑷比喻的注意点

①喻体要常见、易懂,②比喻要贴切,③要注意思想感情。

⒉比拟

⑴比拟的特点

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⑵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⒊借代

⑴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⑵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用“子曰诗云”代四书五经之类)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一针一线”代群众的财物)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用“诸葛亮”代具有聪明才智的人)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用“鲁迅”代鲁迅的作品)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用“眉”代人的头)

⑥个别代一般。例如:当皇帝或蒋介石出来的时候,街道上便打扫干净,洒上清水;可是他们的大轿或汽车不经过的地方,便永远没有见过扫帚和水桶。(用“扫帚”“水桶”代清扫街道的工具)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阿Q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用“银的”“铜的”代银币和铜钱)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艾奇逊在这里强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用“华尔街”代美国垄断资产阶级)

⑶借代的注意点

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⒋夸张

⑴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⑵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⑶夸张的注意点

①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②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③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⒌对偶

⑴对偶的特点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⑵对偶的种类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⒍排比

⑴排比的特点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⑵排比的种类

①成分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⒎设问

设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

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自问自答)

又如: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问而不答)

⒏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用问号,有的也可用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⑴ 问而无答的反问。包括用肯定句表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

例如:这对于具有共产主义世界观的人来说,又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呢?(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再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受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⑵问而有答的反问。例如: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

其次是特别注意和强化易混修辞格的辨析。

⒈比喻和比拟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

⑴性质、作用不同: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而比拟却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

⑵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⒉借喻与借代

借喻和借代都是以借体代本体,本体不出现。它们的区别有两点:

⑴借喻重在比方,可换成明喻;借代重在指称,不能换成明喻。例如:

①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②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

例①“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 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 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例②“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

⑵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具有相关性。

⒊排比与对偶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⑴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连说,而对偶则是两项的对说。

⑵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整齐即可,对偶不仅要求两联字数相等,还要求结构一致。

⑶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偶中则力求避免同字反复的现象。

⒋设问与反问

设问和反问都是“明知故问”,在这一点上,它们不同于疑问句,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⑴设问自问自答,有问必答;反问则可以不答,实际上一般也不需要作答,但是答案已十分明确。

⑵设问句后要用问号,反问句后可以用问号,感情强烈,可以用叹号。

再次不能忽略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往往几种辞格结合起来使用。形式可以分为套用、连用和兼用三种:

⒈套用——一种辞格里面包含着别种辞格。例如: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排比中套用暗喻)

⒉联用———个语句中连续运用几种辞格,既不彼此相融,也不互相包含。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连用了引用、比喻)

⒊兼用——一种修辞方式又兼有两种或几种辞格。例如: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对偶、夸张、比喻)

㈡明确修辞的表达效果,培养运用修辞的能力。

明确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是判断其运用正误、优劣的前提。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如下:

⑴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

⑵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形象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形象。

⑶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⑷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丰富联想,以创造意境。

⑸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⑹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⑺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⑻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而培养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不仅包括审题能力,还应包括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语境分析能力。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能力,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

㈢树立大修辞观,破除片面性。

首先在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时候,要理解修辞除修辞方法外,还存在着范围的广阔性、内容的全面性。我们还要注意修辞在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运用。

其次,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还得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语法管话说得通不通,逻辑管话说得对不对,而修辞管话说得好不好。说话、写文章,先要通顺、正确,然后要求好,即形象生动。

㈣提高思维能力,加强修辞运用。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此,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要写得出,写得对,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对。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喻体。因此,要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联想、想象能力。

三、课堂小结:

高考的命题体现了重能力、重运用、重主观、重综合的趋势。为了更好地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复习时先要从最基本的地方抓起,即不在修辞术语上的纠缠,而要明确各类修辞的特点,理解各种修辞方法不同的表达效果。只有掌握了这八种修辞方法的要点才能在语言表达时灵活运用。

借物喻人的作文范文第5篇

一、比喻(the figures of speech)

比喻是语言艺术的升华,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形式之一,是语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的有机结合。英语 中常见的比喻有三类:明喻、隐喻和转喻。

1.明喻(the simile)

明喻通常是把被比喻的“本体”和用以比喻的“喻体”同时说出,说明本体事物象喻体事物,用介词like ,连词as,as if,as…so,动词seem等以及句型a …to b as c…to d等等表示“好像”意思的比喻说法就叫 明喻。

人们往往有这样的错觉,认为比喻修辞只适用于文学类的各种文体,而非文学类论著,如科技之类应用文 体,为了表达的正确性、严密性与科学性,是排斥比喻的。事实上,在英语的科技类的论著中,为了把描象的 事物说得具体化、形象化,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浅显、明白,也经常使用比喻。例如:

(1)bacteria are so small that a single round one of acommon type is about 1/25,000 of an in ch across when thesebacteria are magnified 1,000 times, they look only aslarge as apencil point. 细菌是这样小,一种普通类型的圆形细菌直径大约只有1/25,000英寸。这种细菌放大一千倍看起来也只有铅笔 尖那么大。

(2)there now exists a kind of glass so sensitive to light that,like photographic film,it wil l record pictures and designs. 现在有一种对光十分敏感的玻璃,它像胶卷一样能记录图像和图案。

英语中除上述的用介词、连词或句型等的明喻表达方式外,还有许许多多常用的明喻习语。例如:

as long as it′s broad半斤八两;结果一样

as clear as crystal清如水晶

这类利用双声增强美感的明喻习语简洁明快,短小精悍,语言形象,比喻恰切,令人回味无穷,运用得当 ,可以达到表达生动、形象的效果。

2.隐喻(the metaphor)

它是根据两个事物间的某些共同的特征,用一事物去暗示另一事物的比喻方式。本体和喻体之间不用比喻 词,只是在暗中打比方。举一个简单的例子:argument is war.实际上argument和 war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前 者是口语谈论,后者是武装冲突。但argument和war都可能十分激烈,因此该句用战争(war)来暗指辨论(argum ent)激烈的程度。再如:

(1)he has a heart of stone.他铁石心肠。

(2)to me,the pegeant of seasons is a thrilling and unendingdrama.对于我来说,四季的奇妙变幻犹 如一出动人心弦永不完结的戏。

英语中有许多数词习语和俚语,主要用作隐喻(也有个别用作明喻)。许多数词习语和俚语本身所代表的 数字意思,在某种情况下往往失去具体的含义,引申演变为与某一事物相关或具有某一事物特征的含义。例如 :

(1)a hundred to one it will be a failure.这件事极可能失败。

(2)he has one over the eight.他酩酊大醉。

英语中还有许多隐喻成语。例如:

to teach fish to swim班门弄斧

to plough the sand白费力气

这些隐喻成语的最大特色就是通过具体的、妇孺皆知的形象来表情达意。请看:a square peg in a roun d hole用“园洞中的方钉”,来说明“不适宜担任某一职务的人”,真是十分恰当;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sea,一边是魔鬼,另一边是大海,叫人走投无路,十分传神地表达出“进退两难”的境界。

(3)转喻(the metonymy)

转喻是比隐喻更进一步的比喻,它根本不说出本体事物,直接用比喻事物代替本体事物。例如:

(1)the buses in america are on strike now.美国的公共汽车司机正在罢工(这里buses 喻指司机driv ers)。

(2)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文人胜于武士(以pen,sword喻指使用这物的人)。

英语中一些鸟兽鱼虫的名字,除本义外,常可转借喻人,形象生动,意味隽永。例如:

(1)mrs smith is nice but her husband is such a bear thatnobody likes him.史密斯夫人和蔼可亲, 但她丈夫为人粗鲁,脾气暴躁,谁都不喜欢他(以兽喻人)。

(2)she is a social butterfly.她是一个交际花(以虫喻人)。

比喻是英语中最为常见的,用得十分广泛的一种修辞格。论证问题,说明道理以及描绘人物、事物、景物 等等,都用得着。它的基本作用是把事物或事理说得具体、生动、形象,使人可见可感可悟,以增强语言的说 服力和感染力。

二、借代(the synecdoche)

比喻一定要用一种事物比方另一种事物,无论明喻、隐喻和转喻都是如此。转喻虽然表面上只剩下喻体事 物,省去了本体事物,但仍然是两种事物相比。然而借代只有一种事物,不过没说出该事物原来的名称,另外 借用一个名称来代替它。修辞中这种“换一个名称”的办法,就是借代。替代的方式可以是人、物互代,部分 和全体互代,单数代复数,描象代替具体或具体代替抽象等等。例如:

(1)the river is crowded with masts. 河中帆樯林立(用船的一部分樯mast代替船boat本身)。

(2)our second year we attacked homer.第二年我们攻读荷马的作品(以人homer代替其作品)。

使用借代修辞方式要选用最突出最明显的事物特征来代替事物名称。借代运用得好,能使语言表达简洁明 快、具体、形象,以避免重复、累赘,并给人以新鲜感。

三、夸张(the exaggeration)

把事物的特征,有意地加以夸大或缩小,就叫夸张,即采用“言过其实”的说法,使事物的本质特征更好 地呈现出来。例如:

(1)the old man lived a year in a minute.老人度日如年。

(2)the wretched man because famous overnight.这可怜人竟一夜之间出了名。

英语中夸张修辞格,应用极为频繁。夸张的功能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因而给人强烈印象或警悟、启发 。

四、拟人(the personifjcation)

所谓拟人就是把无生命的事物当作有生命的事物来描写,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感情和动作或是把动物人格化 。例如:

(1)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需要乃是发明之母。

(2)she is the favoured child of fortune她是幸运之宠儿。

两句中名词mother和child通常用于人,而这里分别用于无生命的名词invention 和fortune,使这两个词 拟人化了。

拟人法英语中用得也很多。运用得好,不仅使语言表达得生动、有力,而且给人以亲切、实在的感受。

五、反语(the irony)

反语就是说反话,用反话来表达思想、观点、事物等等。例如:

(1)there is no easy job in language learning.语言学习不是一件容易事(no easy job=difficult j ob).

(2)he seldom failed to order a bleeding.他很少不给病人放血(实际上他常常给病人放血)。

英语中有些明喻习语在使用时也是以反语的形式出现的。如:as welcome as a storm象欢迎暴风雨一样受 欢迎(实则“不得人心”);as slender in the middle as a cow in the waist腰细如牛(实际是“腰粗如 牛”)。

用反语来表达思想、观点或描绘事物,实际上是一种意重语轻的修辞方式,常常含有讽刺、幽默或揶揄的 意味。

六、头韵与拟声(the alliteration and oh omatopoeia)

1.头韵。头韵即连续数个单词的头音或头字母相同,这种现象在英语中常见。例如:

(1)he is all fire and fight.他从不放弃任何机会。

(2)there was something simple,sincere in that voice.那声音里有种纯朴真诚的东西。

2.拟声。拟声是词模拟人,其它有生命或无生命物的声音。英语拟声词兼有双重功能,即融“拟声”与表 示动作为一体。例如:

(1)he flopped down the bag and ran to help us.他噗地一声放下袋子,赶来帮助我们。

(2)the door banged shut.门砰地一声关上了。

相关期刊更多

宠物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水务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

文物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