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建筑

古建筑

古建筑

古建筑范文第1篇

古建筑修缮概括来说是指按原来的造型、原来的结构、原来的材料和原来的工艺修建。

修缮指维修古建筑时,将历史上被改变和已经残缺的部分,在有充分科学依据的条件下予以恢复,再现古建筑在历史上的真实面貌。恢复原状时必须以古建筑现存主体结构的时代为依据。

古建筑是认知历史、传承文明的有效载体,能否将他们保留和继承,既关乎民族文化传承,也关乎世界文化发展,在进行古建筑修缮时要注意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安全为主原则,风格统一原则,预付为主原则,旧料利用原则。

(来源:文章屋网 )

古建筑范文第2篇

古建筑起火,造成的火灾损失是无法以金钱来计算的。除建筑物本身的价值以外,在建筑物内一般都藏有大量文物和珍贵的艺术品。这些文物和艺术品对研究历史、宗教、天文、星算、医学、文化、艺术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建筑是某一地区、某一时代文化发展的标志,代表了当地特有的奇迹。它能反映文化发展的延续性,形象地说明历史的渊源和脉流。古建筑作为一种精神象征,能给予后人精神上的鼓舞和激励。

古建筑凝聚着古代先民和匠师的智慧,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水平和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民俗等形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极好见证。古建筑及其独特的几何形体,具有一种整体的美感,有人把它喻为“凝固的音乐”。我国古建筑除了自身的建筑艺术价值以外,还往往是文物荟萃之所,保存着大量的历史雕塑、绘画,还有大批瓷器、漆器、玉器等摆件,同时还保存着大量的古代碑刻,具有极强的文化欣赏价值。

古建筑还是我国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许多古建筑现已被作为博物馆、旅游点,同各地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成为风景名胜,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给国家增添了大量的旅游收入。古建筑为城市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是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一)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

我国古建筑绝大多数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形式,其耐火等级低。古建筑中的木材,经过多年的干燥,成了“全干材”,含水量很低,因此极易燃烧,特别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由于质地疏松,在干燥的季节,遇到火星也会起火。我国古建筑多采用松、柏、杉、楠等木材,火灾荷载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

古建筑中的各种木材构件,具有特别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古建筑起火后,犹如架满了干柴的炉膛,而屋顶严实紧密,在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热不易散发,温度容易积聚,迅速导致“轰燃”。古建筑的梁、柱、椽等构件,表面积大,木材的裂缝和拼接的缝隙多,再加上大多数通风条件比较好,有的古建筑更是建在高山之巅,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快,燃烧猛烈,极易形成立体燃烧。

(二)无防火间距,容易出现“火烧连营”

我国的古建筑多数是以各式各样的单体建筑为基础,组成各种庭院。在庭院布局中,基本采用“四合院”和“廊院”的形式。这两种布局形式都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空间,如果其中一处起火,一时得不到有效控制,毗连的木结构建筑很快就会出现大面积燃烧,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三)火灾扑救难度大

我国的古建筑分布在全国各地,且大多数远离城镇,建于环境幽静的高山深谷之中。这些古建筑普遍缺乏自防自救能力,既没有足够的训练有素的专职消防队员,也没有配备安装有效的消防设施,一旦发生火灾,位于城镇的消防队鞭长莫及。只有任其燃烧,直至烧完为止。大多数古建筑都缺乏消防水源,而对于一些高大的古建筑更是有水难攻,再加上古建筑周围的道路大多狭窄,有的还设有门槛、台阶,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这些都给火灾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四)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中问题较多

许多古建筑的主管部门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往往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消防安全管理。在古建筑的使用中,一些地方利用古建筑开设旅馆、饭店、招待所、工厂、仓库等,火源管理不严,电线乱拉乱接,线路开关随意乱设,消防设施配备数量不足,消防水源缺乏。有的古建筑的周围大量开店,火灾危险因素大量增多。这些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给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三、古建筑诱发火灾的主要原因

建国前,我国古建筑起火多数是雷击和战争引起的。建国后,一些古建筑被随意改变其使用性质,火灾时有发生,原因也大不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生活用火不慎。主要是炊煮、取暖和照明用火,不慎引发火灾。1990年1月25日,青海海南州石藏寺特大火灾就是哈达落到酥油灯上而引发的。

2.电线电器设备起火。主要是由于电线陈旧老化、绝缘损坏、发生短路引发火灾;还有的是大功率灯泡紧靠可燃物,长时间烘烤而起火。

3.乱扔烟头起火。1992年9月19日,扬州市旌忠寺藏经楼就曾因遗留烟头引发火灾。

4.小孩玩火。1982年2月,北京市万寿寺西路行宫被烧毁,就是小孩玩火造成的。

5.宗教活动。1984年4月,云南筇竹寺华严阁发生火灾,直接原因是两位信女进阁烧“头柱香”不慎引起的。

6.雷击起火。1969年9月,河北省避暑山庄的普佑寺,因未安装避雷设备,遭雷击起火。

7.生产用火。1981年9月20日,扬州市“卢宅”火灾,就是由于古建筑中生产工人违章作业所酿成的。

四、古建筑的防范措施

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及其诸多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应当引起主管部门和古建筑使用单位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这些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重视和加强古建筑的消防工作,落实各项消防措施,确保古建筑的安全。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古建筑管理与使用单位应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第61号令),确定一名行政领导为该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认真落实逐级的消防责任制和岗位防火安全责任制;严格各项防火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本单位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夜间巡查制度,定期组织防火安全检查,及时整改火灾隐患;建立防火档案;组织开展防火宣传教育;制订灭火应急方案,并组织、灭火疏散演练。

(二)严格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消防巡查措施

古建筑管理与使用单位应严格古建筑内火源、电源和各种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

古建筑内的用火、照明用电、包括香火炉的设置必须符合防火安全规定,不得使用液化石油气和煤气管道。在重点要害部位,应设置“禁止烟火”的明显标志。古建筑内点蜡烛应尽量改用小功率灯泡代替,烧香、焚纸应在室外避风处进行,并设置专门的香炉。

古建筑内电灯和其他电器设备的安装须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技术规程。古建筑还应尽可能都安装防雷装置,落实防雷措施。

古建筑范围内堆放有柴草、木材及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的应尽早将其搬迁。古建筑内或是毗连古建筑的范围,搭有临时建筑,破坏原有防火分隔和防火间距的,应坚决拆除。古建筑中重要的木构件部分、重点保护部位与古建筑内悬挂的各种棉、麻、丝、毛纺织品饰物和帐幔、伞盖等,应进行防火阻燃处理。

除此之外,古建筑还应加强24小时值班和防火巡查,发现情况,及时处置。

(三)完善消防设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由于大多数古建筑受地理位置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发生火灾后,不能完全依靠消防队赶来扑救,还必须完善自身的消防设施,以使火灾在初起阶段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城市中的古建筑应利用市政供水管网,在古建筑内安装消火栓,配置消防灭火器材。郊野、山区中的古建筑应修建消防水塔、消防水缸,保证消防应急用水,以便发生火灾时使用。天然水源旁的古建筑还应修建消防码头,供消防车停靠汲水。

古建筑范文第3篇

1.古建筑易遭雷击的原因

一般雷击类型可分为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侵入和球雷四种。对古建筑危害较大的主要是直击雷和球雷。而要产生雷击,首先必须有足够的电量积累,达到一定的强度,击穿绝缘空气,形成电流通道;其次要有突出的物体造成其周围电场突变,感应出异号电荷。古建筑多为木结构,木材经过千百年变得十分干燥,在雨天潮湿,电阻率变小,并且内部年久积满灰尘,易积蓄净电,带有电荷容易引来雷电流。还有很多古建筑建于高山上,本身地势较高,且位置突出,更容易遭受雷击;同时有些古建筑内高大树木较多,也容易引雷殃及古建筑。

2.古建筑的雷击规律

雷击规律的影响因素。大量雷害事故统计资料和试验研究证明,雷击的地点和建筑物遭受雷击的部位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些规律称为雷击规律。地面上建筑物的性质、形状,以及建筑物的结构、内部设备情况对雷击的选择都会产生影响。当雷电先驱发展到离地面不远的空中时,地面上的电场不断增强,在高大建筑物的尖顶和边缘上场强最大,构成雷电发展的良好条件。雷电先驱就自然被吸引到这些地方,因此高大建筑物就容易遭雷击。

A、地点上的规律。雷害事故表明,多数雷击发生在靠近河湖池沼和潮湿地区,其次是大树、旗杆、杉槁,球雷占8%.

B、雷击部位上的规律。古建筑易受雷击的部位多为屋角兽头、房脊和梁柱以及丰宝铜顶。北京十三陵长陵的棱恩殿、鼓楼、故宫的承乾殿皆因兽头、屋脊被雷击起火,也恰恰说明了这一规律。故此在防雷时应加以防范。

二、古建筑防雷技术

随着科技大发展,人们对雷电知识的了解逐步深入,防雷技术也不断更新,但主要有以下7种:避雷针防雷法、法拉第笼式防雷法、滚球防雷法、E·F避雷保护系统、消雷器防护法、避雷设施保护法、人工影响雷电防雷法。几种方法各有侧重,对古建筑较为适用的是避雷针防雷法。

1.避雷针系统

防雷原理及使用范围

A、防雷原理。避雷针防雷法是利用避雷针高出被保护物的高度,使雷云下的电场发生畸变,从而将雷电流吸引到避雷针上,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导入大地,使被保护对象免遭雷电直击。也就是说其实质并不是避雷,而是引雷。

B、适用范围。避雷针系统主要用于防直击雷,这一系统的接闪器有很多,如: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带等。由于古建筑防雷设置不仅要具有实效性,同时要尽量保持其原有风貌,所以多用避雷带、网作为古建筑防雷的接闪器。

2.避雷针系统的局限性

A、保护范围不稳定。避雷针保护范围是一个伞形或屋脊形保护区,其张开角度受到接闪器设置高度、雷电强度等多种参数的影响,有的采用30,有的采用60,尽管关于保护角的计算公式很多,但如何确定一直是富兰克林防雷理论的最大困扰所在。

B、反击问题。当雷击避雷针或避雷带时,由于引下线的阻抗,对地电压可达到相当高的数值,以至于可能造成接闪器及引下线向周围设备跳火反击。避雷针系统还存在着感应电压的危害,以及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等问题,但其对古建筑危害不大,在此不作详细讨论。

3.球雷的预防

A、球雷概述。球雷很久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根据球雷现象规律和许多球雷案例剖析及模仿实验表明:球雷是空中带静电荷气雾层运动相互作用放电电离的结果。其本质是一个由高速旋转电子封闭的等离子球体,之所以能形成球体,主要是空气中气雾层电离产生强电场和高频电磁振荡,产生一团漩涡状等离子体的缘故。漩涡体的存在或消失,取决于其内部的电磁平衡和能量补充。球雷是一个复杂的电荷系统,球体本身好似法拉第笼,对外不呈现电性,普通避雷针、网、带对其不起作用,并能从网、带孔洞缝隙中自由出入。故此,目前还没有同它斗争的较为有效、可靠的办法。

B、球雷的基本预防措施。由于球雷的难预防性,防护球雷的最好方法是采用屏蔽。对于一般的建筑(钢筋混凝土),可将门窗加上金属纱网与全部钢筋连成一片,构成一个笼式防雷网,可以防止球雷侵入。但对古建筑这样做是很困难的。对重要的古建筑应当做金属纱窗和金属纱门,将它可靠接地;对次要的古建筑,如不能补加金属纱门窗,应注意在雷雨天紧闭门窗,力争达到全封闭状态,以防球雷的侵入,但不可用纸裱糊门窗。

三、避雷设施的安装与管理

1.安装及注意事项

接闪器。接闪器一般可分为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等,针对古建筑则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A、避雷针是经常置于古建筑屋顶的,通常采用双支接闪器,置于大吻内自箭把伸出。此种做法美观但费时,一般置于大吻的一侧,用铁卡子卡牢,然后与导线焊接牢固,固定的长度为针长的三分之一左右。B、采用避雷带时,按大吻的轮廓用避雷线绕一圈,须离开构件10~15cm,用铁卡子卡牢。但保护范围不包括檐头时,避雷线应顺脊延续至翼角至檐头,并将垂兽、戗兽、翼角的小兽等都包括在内。C、有铜宝顶的建筑物,如果其范围够用时,可利用铜宝顶做接闪器,仅将倒替焊接在最上面铜块上即可。

导线(引下线)导线安装分为明、暗两种,对古建筑而言,应采用明线,易于检查施工。导线一般应垂直引下,但古建筑轮廓复杂,事实上不可能做到。当引下线沿古建筑轮廓弯曲时,应保证其弯曲段开口部分的直线距离,不小于弯曲段全长的十分之一,并避免弯折成直角或锐角。古建筑的导线安装应自上而下,先与接闪器焊接,至檐头斗拱部位,预先在瓦顶上打一个直径10cm的圆洞,套在磁管内,将导线穿洞而下。

接地体。接地体应选择安装在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方,同时应考虑在行人较少的地方,以避免或减少跨步电压的危害。距离建筑物的台基不小于300cm,埋深深度在100cm以上。地极的形状有闭合形、一字形、放射形,闭合形又分为方形、三角形、圆形。我们一般采用闭合方形或一字形。方形地极用镀锌铁管4根,每角1根,管距不小于250cm;一字形用管3~4根排列成一字形。安装时,管子打入地内,上露50cm以便与导线连接,导线引至地极自作一弯与第一根管子接上,用卡子卡紧焊牢,同样将第

二、

三、四根与导线焊接。

2.维护检查

为了使建筑物的防雷装置有可靠的保护效果,不仅要有合理的设计和正确的施工,还要注意经常维护检查。维护检查分为定期检查和临时检查。一般检查事项有如下几条:①是否由于修缮古建筑和建筑物本身变形引起防雷装置的保护情况发生变化;②检查有无因挖土方,敷设其他管线或种植树木而挖断接地装置;③检查各处明装导体有无因锈蚀或机械力的损伤而折断的情况;④检查接闪器有无因接受雷击而熔断或折断的情况;⑤检查引下线的绝缘保护处理有无破坏;⑥检查断接卡子有无接触不良情况;⑦检查木结构接闪器支架有无腐朽现象;⑧检查接地装置周围的土壤有无沉陷情况;⑨测量全部接地装置的流散电阻。

四、古建筑中高大树木的防雷

很多古建筑中都有不少高大树木,这些树木可能遭受直击雷或引下球雷,对古建筑造成破坏,因此应注意采取以下措施:

古建筑范文第4篇

一、前言

古建筑泛指现存的各类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街区、村落、城市的旧城区乃至整个古城。古建筑是我国文物保护单位中的第一大项,也是数量最多、类型最广的一类。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在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唯有保留古建筑,才会使一个城市的历史绵延不绝,才会使一个城市永远焕发着悠久的魅力和光彩,意义重大。

二、古建筑群是集镇历史精华之所在

在过去的城镇建设中能够被保留下来并相对完整的古建筑群及其传统历史街区却很少。在编制孝昌县小河镇总体规划过程中,我们发现小河镇的环西街至今仍保留有一百八十余间古建筑,这是一种奇迹,也是一笔宝贵的历史瑰宝和重要的特色资源。

小河镇位于大别山南麓的丘陵地带,它有着古老悠久的历史,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小河镇原名小河溪,又名小河司(市),元、宋以来即为南北交往的重镇。古街始建于明代,兴盛于清朝和民国初年,素有“小汉口”之称。环西街的古建筑是集中了两个时代精力所创作的,是两个时代的精华所在,它全面显示了一个时期当地建筑技术的成就。在进行集镇规划与建设的时候,我们只有保护和延续这些历史文脉的责任,而没有破坏和中断它们的权利。

三、小河镇古建筑的现状

小河镇老街的基本格局尚在。青石为路的街道入口右边是一座老式磨坊,街两侧现留存的古民居有一百八十余间,其间还分布有四观庙、公孙桥、张家大院、观山书院等建筑;街道净宽5—6米(不含檐廊宽),两侧房屋檐高4.8—6米左右,街道宽高比约1:1.1—1.25,老街道长千余米;街两侧均有柱廊,高约2.6米,宽不足2米,柱廊相通,廊檐相齐,整齐划一,虽街道两侧建筑风格各异,而柱廊却是统一的,这种街道建造风格在我国古街道建设中是很少见的。两侧的建筑均为木构架建筑,除少数为两层外其余均为一层,墙是马头墙,瓦是小青瓦,脊有走兽,檐有彩绘,木镂木根,古香古色。古民居平面布局严谨,有明显的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沿中轴方向由几套院组成,一般呈“目”字型的“三重二井”式布置,从前向后单间的布置顺序为店面、库房、天井、作坊(住房)、住房、天井、住房、生活用房、后院,功能分区明确,相互联系方便,干扰少。室内结构以木柱支撑,鼓皮分隔,且上柱密下柱稀,中间设穿板抬柱,这是其古建筑的又一特色。

小河镇古建筑虽然有特色,但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一方面是因为年久失修,导致这些古建筑的破损;另一方面是当地居民的古建筑保护意识淡薄,缺乏专门的管理人才,导致威胁时时存在,如火灾、人为拆建等。

四、古建筑保护与集镇特色建设

小河镇的古建筑保护应当从集镇发展规划着手。

首先将环西街古建筑作为一个文物保护单位,一方面对外积极宣传,争取上级部门的重视;一方面对内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价值、的学习,提高广大群众和干部的认识。

其次,在规划中正确处理保护区与集镇新区的协调关系。我国旧镇区与新镇区关系的处理方法一般有三种:“一镇两区式”、“T”型式、平行式。

第三,建立科学发展观,实施资源开发与古建筑保护并重的发展战略。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小河镇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不是要耗费资源,而是要保护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

五、旅游资源开发设想

1、小河镇旅游资源开发的定位点是:以环西街为主题,发展观风景、游古街、逛庙会、住民房、食野菜的综合性旅游事业。

2、小河镇旅游资源开发的总目标是:以保护小河环西街古建筑的历史风貌为重心,以观音湖的度假游、关山的风景游、古街道观光游为载体,推动旅游观光业、住宿餐饮服务业、特色工艺品和农副土特产销售业的蓬勃发展,从而促进小河镇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3、小河镇旅游资源的系统开发:丰富的旅游景点是吸引游客的主要源泉,旅游线路的组织是提高游客旅游兴趣,“留住”游客,增加旅游收入重要途径。

4、小河镇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是:古建筑保护的原则——必须先有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才能有旅游事业的发展;系统开发的原则——景点单调,服务水平低下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忌讳,对历史遗产、整体人文环境等硬软件的系统开发十分必要;古建筑保护与集镇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保护古建筑群,促使新区与旧镇的有机结合,创建农村集镇特色,对促进我国小城镇建设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必须抛却功利主义思想,用科学发展观去指导集镇规划与建设,不可以有短期行为。

古建筑范文第5篇

万里长城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建筑,也是世界上的奇迹,它也象征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起初的万里长城只是一个防御设施,经过各朝各代的加固以及维修,形成了山峦重叠、形势险峻、气势磅礴的防御城墙。当年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只想防止外族人的攻击,同时给我们后人留下了非常雄伟的遗址。

2、莫高窟

莫高窟被称为沙漠中的美术馆和墙壁上的博物馆,它的雕刻非常的精美,塑像也闻名于世!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建造时间最长,而且内容最丰富的佛教石窟遗址,可想而知它的重要性。从莫高窟石窟的建筑,我们也能够看到那个时候的文化跟古人的智慧,让我们非常的崇敬。

3、恒山悬空寺

悬空寺又称为倒悬空寺,悬挂在恒山西侧的半崖上,是国内佛、道、儒三教文化集一身的寺庙,建造的非常有特色,因为每朝每代都会对悬空寺进行加固跟修建,所以能保留至今,也是世界上的奇迹之一。悬空寺的建筑构造,大部分都是经过巧妙设计的,使用了物理学原理,而且地理位置非常的优越,山顶部就像是一把伞一样,会帮他们遮阳避雨,这也是悬空寺存在了1500多年的原因。

4、赵州桥

赵州桥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同时保存最完善的石拱桥,坐落于河北赵县,横跨在洨河上。大约在公元591年开始建造,保存至今有1400多年了。它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它拥有奇特的雕刻艺术,以及巧妙的设计特点,桥两边各有两个孔可以排水,桥上望柱有狮像龙身,非常的逼真,赵州桥也是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5、大雁塔

大雁塔最奇特的地方是,它每层都存有舍利子,而且不允许外人登入。整个大雁塔看起来非常的威严,仿佛高耸于天空之间,塔肩上有很多雕刻,它总共有七层之高。是历史上非常出名的建筑,这也的得力于独立的特点跟风格。

6、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规模非常大的宫堡建筑,它是拉萨也是整个青藏高原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海拔最高也最雄伟的宫殿。它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还收藏着很多工艺品以及文物,价值连城,也是独一无二的雪域文化遗产,给世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是历史上的奇迹。

7、蓬莱阁

蓬莱阁位于山东蓬莱市,它是一处古建筑群,分布的非常合理,景色宜人,它与寺庙交相辉映,根据景色来布局,再加上地理位置的优势,看起来非常的壮观。整个建筑在山上,看起来气势磅礴。当太阳照射的时候朱碧辉映,感觉云朵在蓬莱阁周围漂浮着,十分壮丽。站在蓬莱阁上就可以看到四周的广阔海域,风景宜人,也被人称为“蓬莱仙境”。

8、西安钟楼

西安钟楼是历史以来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钟楼遗址,它位于西安市的闹市中,建于明朝时期。重楼有三层檐,檐上覆盖着绿色的琉璃瓦,重楼内画栋雕梁,金碧辉煌,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能够保存至今也是一个奇迹,更是中国文化遗址的点睛之笔。

9、故宫

故宫内的宫殿都是木结构,屋顶覆盖着黄琉璃,整体规模非常大,也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建筑。故宫是中国历史中明朝和清朝的皇宫,两个朝代的皇帝都住在故宫中,当时被称为紫禁城,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建筑,同时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它集结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0、苏州园林

相关期刊更多

古建园林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

紧固件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机械工业标准件科技情报网;沈阳标准件研究所;机械工业紧固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基础件分会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