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脏搭桥手术

心脏搭桥手术

心脏搭桥手术

心脏搭桥手术范文第1篇

人们都希望自己健康地长寿,但自己不难受时,很少会考虑自己过多少年会得什么重病,如果谁跟亲朋提出这样的问题,别人可能说他杞人忧天,会说“得了病有医院医生呢”,这种想法后患无穷!猝死的悲剧不断发生,去年7月同仁堂董事长张生瑜39岁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对您有何启示?

要避免有生之年不出现大病、避免猝死,就须树立 “保命”意识,尽早采取预防措施。“命脉”的含义就是动脉血管决定了生命,保持血管健康、防止心脑血管突发血栓或出血,是预防猝死的关键。“脉”决定了“命”,如果不在早期针对血管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终有一天会大祸临头!急则猝死,缓则必须作心脏冠状动脉血管支架、搭桥手术,动辄几万几十万费用很高,还极易出现血管再狭窄,或出现脑血栓、脑出血等。为什么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也得做心脏?他65岁时冠状动脉搭桥4根,76岁去世。没有什么“好药”或办法代替搭桥手术吗?”绝对没有!成年后血液清洗能力逐年下降,多年以后心冠状动脉血管腔变得狭窄,血管内壁上有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部分是早已纤维化、钙化了的胆固醇混合物,这种病变医学界称为“不可逆病变”,是顽固不化的,没有任何物质和药物能够清除它!只有最近一段时间沉积在斑块表面的松动的胆固醇,才能够被清除掉。

血管内什么物质能及时清除刚刚沉积的胆固醇呢?是“血管清洗系统”――卵磷脂和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中卵磷脂占了32%。如果人体中卵磷脂的总量少,就会导致高密度脂蛋白下降,血液清洁能力变差,动脉硬化病变的发展速度加快,甚至形成极易引起猝死的“脆性斑块”。

我们须树立保护“命脉”的“防中有治”的观念,遵照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卵磷脂自然疗法”《保命(脉)经》,坚持足量服用优质卵磷脂,及时清除血管内壁上刚刚沉积的胆固醇“血管垃圾”,防止病变积少成多、防止形成脆性斑块破裂导致的猝死)。清华大学紫光集团研制的紫薇卵磷脂冲剂以其高功效、高剂量、低价格的独特优势热销十二年至今,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猝死无可替代的良方。

清华大学紫光集团主治医师 李彬

心脏搭桥手术范文第2篇

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狭窄多呈节段性分布,且主要位于冠状动脉的近中段,远段大多正常。这就为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提供了病理基础。冠心病的外科手术方法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就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而到达远端,犹如一座桥梁一样畅通无阻,因而又被形象地称为心脏搭桥手术。1967年,阿根廷著名心脏病外科专家雷内・法瓦洛罗在美国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主动脉一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他也因此被誉为“改变现代医术和革新心脏医学的世界杰出人物”。

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医生会从患者身上取下一条血管,将一端缝合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远端,另一端缝合在主动脉上。也可同时在这根血管上开几个侧孔,分别与几支冠状动脉吻合,这就是所谓的序贯搭桥或蛇形桥。有时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建立多支桥以全面改善心肌缺血的情况。搭桥术后良好的血液供应被重新建立,对冠心病患者起到缓解症状、预防猝死、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搭桥所用的血管通常是静脉,从下肢取得;也可能是动脉,从胸壁内侧获得。如患者自己的大隐静脉、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桡动脉等。用大隐静脉搭桥,手术损伤小些,简单一些,但远期效果比动脉搭桥差,因此适用于年龄大的病人。用动脉搭桥损伤大,技术要求高,手术更难,但远期效果较大隐静脉好,适用于年轻病人。一般情况下,80岁以上老人可单独使用大隐静脉搭桥,55岁以下可考虑全用动脉搭桥,其他年龄可用一根乳内动脉加上大隐静脉。搭桥所需血管的长度取决于阻塞的部位离主动脉的远近,以及需要搭几支桥。从腿部取下静脉通常不会产生任何问题,因为该条静脉的功能可以被周围静脉所代替。胸腔内的动脉(称为乳内动脉)搭桥,只需要在其游离的一端缝合到阻塞冠状动脉远端即可。通常动脉桥的远期通畅率较静脉桥高,但动脉桥取材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取材时创伤也较大。医生会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来决定采用哪一种材料作搭桥用。

搭桥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止跳动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需要2~3小时。简单的病例也可不用体外循环,在心脏跳动的情况下手术。

搭桥适应症

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心绞痛,经内科治疗不易缓解,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又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有70%以上狭窄,且其远端通畅者。左冠状动脉主干严重狭窄者容易发生猝死,应视为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适应症。

(2)急性心肌梗塞6小时以内行急诊主动脉一冠状动脉搭桥术,可改善梗塞区心肌血运,缩小坏死区。近来,这种手术的危险性已接近择期手术。

(3)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如冠状动脉三个主要分支(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有重度狭窄者(狭窄程度超过75%),不论症状轻重,均应考虑手术。

介入搭桥各有所长

经过冠状动脉造影后,如果发现冠状动脉病变复杂(如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左主干病变等),不适合行介入手术时,根据具体情况,医生会建议患者做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介入治疗在减少创伤方面毫无疑问要胜于搭桥,手术风险也小于搭桥。但与介入相比,搭桥则可以做到完全血管化,而且在降低再狭窄率方面也略胜一筹,因此在多支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前降支近端血管病变、小血管病变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术后可达到明显缓解心绞痛、减少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术后冠状动脉10年通畅率达95%以上。

从材料学角度来说,搭桥采用自身血管材料,没有排异和炎症反应的问题。当然,自身血管桥材料也存在局限性,如疗效更好的动脉桥取材有限,常难以达到完全动脉化的程度;而静脉材料虽然取材丰富,但也存在有时会遇到静脉曲张等不良材料,长期承受动脉系统高压会造成自身硬化发展较快等缺点。

从创伤角度而言,搭桥需要全身麻醉、开胸手术、体处循环和心脏停跳技术,其创伤比较大。同时,还需要获取自身不同部位的血管材料,搭桥越多则获取血管材料的切口越长。与之相比,仅通过局部麻醉和血管穿刺即可完成的介入治疗,在微创方面有非常大的优势。有些患者可能因为全身其他重要脏器的病变而无法接受外科手术,或增加围手术期的死亡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因此,选择搭桥术对于患者全身情况的要求更高,并带来一些适应症方面的局限。

搭桥向着微创发展

冠状动脉搭桥术在我国起步并不很晚,但发展一直较为缓慢。这是因为传统的冠脉搭桥术需要全身麻醉后锯开胸骨,并在心脏停止跳动、利用体外循环机替代心脏实现血液循环的情况下实施手术。手术中的风险较大,其术后70%的并发症也与体外循环有关。因此绝大部分再次手术、高龄(≥70岁)患者,以及心功能低下、慢性阻塞性肺病、肝肾功能不良、升主动脉粥样硬化、有出血倾向、中风后遗症等体外循环高危患者均无法耐受手术。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作为微创手术(MIDCABG)开展得越来越广泛。该手术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无需使用体外循环机,避免了因使用体外循环后造成的心脏的再灌注损伤;而部分非体外循环搭桥手术无需切开正中胸骨,也使患者承受的手术创伤大大减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近年来成功实施200余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搭桥手术,为最高年龄达81岁的众多病人缓解了病痛。该术式具有下述优势:①避免了体外循环后产生的系列炎性反应;②不存在心脏停跳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③距离心脏目标血管近,减少移植血管长度;④减少胸骨正中切口带来的痛苦和相关并发症,更符合病人审美要求;⑤可以满足多支病变搭桥的需要;⑥尤其适用于升主动脉存在广泛钙化或粥样硬化斑块者,避免了附壁斑块松动、脱落,导致栓塞的可能;⑦手术过程无需向上翻动心脏膈面,不影响心搏出量,不易出现恶性意外的发生;⑧防止序贯吻合对角支、钝缘支可能出现血管桥扭曲、通畅率下降的弊端;⑨直视下手术,吻合确切,损伤小,术后康复快。实践证明,该技术有效降低了患者经费开支,使血管通畅时间更久远,使有常规搭桥手术下体外循环禁忌证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目前,超过90%的心脏搭桥手术可在非体外循环下以微创方式完成。而随着电脑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以及病人的需求,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将朝着切口更小、创伤更小的方向发展,创伤和并发症率最终降低到接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而远期效果又优于介入治疗。

相关链接

医学专家谈介入和搭桥

介入和搭桥,哪个疗效最好

中华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高润霖院士认为:大样本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对于单支病变(只有一根大血管堵塞),搭桥和介入治疗在延长寿命,防止心肌梗死等方面作用相近。但介入治疗后半到一年,病人血管发生再次狭塞,需要再次介入治疗的比例达到1/3。对于糖尿病合并多支弥漫性病变,有大的、重要的血管(如前降支)完全闭塞而介入治疗打不开,心功能不全而介入治疗不能使所有重要病变都开通者,左主干病变或左主干合并三支病变的患者,更适合进行搭桥手术。

中华心胸外科学会主任委员胡盛寿教授认为:目前对搭桥和介入治疗的疗效对比,大多数是用静脉桥的疗效与介入治疗对比。但目前动脉桥的比例大幅增加,静脉桥的比例明显下降,而动脉桥的10年通畅率高达95%以上,再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支架。药物支架和搭桥的远期疗效对比研究正在进行中。

介入和搭桥,哪个费用更贵

高润霖院士和胡盛寿教授一致认为,如果使用普通支架介入治疗简单病变,其费用与搭桥治疗复杂病变相近:而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费用则高于搭桥。目前搭桥治疗的95%以上为复杂病变,其费用一般在5万元左右。而介入治疗如果用3个国产药物支架,则需7~8万元,进口支架需10万元甚至更多。

药物支架是否过热

据专家介绍,欧美国家,以及新加坡、日本等,药物支架的使用率目前在30%以内。而国内部分大医院的药物支架使用率达60%~90%,个别医院甚至达100%。

高润霖院士和胡盛寿教授都谈到了药物支架目前已显现出的缺陷――延迟内皮愈合,有发生晚期(1~2年甚至更长时间后)血栓的危险。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介绍了世界心脏病学术大会的研究资料:5年随访结果显示,药物支架对小血管(直径小于3毫米)、长病变和糖尿病患者,能显著减少再狭窄发生率;而对直径大于3毫米的血管简单病变,不能明显减少再狭窄的发生率。另有资料表明,植入药物支架后患者死亡率和心肌梗死率显著高于植入普通支架者;而且非心脏原因(尤其癌症)死亡风险也会明显增加。

高润霖院士提醒,对于那些不能耐受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或近期需要作非心脏手术的患者,最好不使用药物支架。胡大一教授指出:使用药物支架后应延长联合使用抗血栓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时间,如从目前的9~12个月延长到2年,同时也应注意出血风险。

专家的共识

据专家介绍,2005年美国实施的介入治疗达到100万例。搭桥28万例。与以往每年搭桥302万例相比,搭桥数量的确有所下降。

心脏搭桥手术范文第3篇

前总统的“前车之鉴”

劳心伤神积劳成疾实际上叶利钦已有20多年心脏病历史了。早在1987年,他就由于头部和心脏疼痛被送往医院,直到1996年11月在莫斯科中央临床医院接受心脏搭桥手术,这20年,叶利钦的心脏病情在不断恶化。

由于他一生都在拼命地工作,不屈地抗争,致使身心遭受了致命的摧残。从1990年在西班牙巴塞罗纳做椎间盘突出手术到1999年,叶利钦曾出现高血压、双侧肺炎、胃溃疡等病症,并且需要长期接受胃溃疡治疗。可在搭桥手术之后,叶利钦又拼了3年,直到连接待外宾的能力都没有了,才退出工作岗位。

烈酒伤心营养过剩众所周知,叶利钦好饮烈酒,而且每饮必醉。这对他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直到2005年,他总算彻底戒除了多年以来形成的酒瘾,可为时已晚。

晚年的叶利钦更加醉心于吃喝,对美味的追求非常狂热。他因大量饮酒摔断了股骨颈,不得不接受长时间手术后,他居然变本加厉,违反医院规定,坚持大吃大喝。这样,他的体重如何控制,血液中的有害胆固醇类怎不继续损害他的心脏血管?

客观看待“搭桥”疗效

如果了解叶利钦当年的病情,就会知道他的“搭桥手术”是成功的。大家知道,左右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自身的营养血管,是心脏的生命线。而当年叶利钦的几条冠状动脉几乎都已被堵塞,心肌严重缺血,出现心跳、气短、乏力、心绞痛等症状,他随时会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当时已无药物可以治疗。而“搭桥手术”后,他的心脏获得了新生,又坚持执掌了三年总统大印,并且享受了七八年的退休生活。所以说叶利钦的搭桥手术是成功的。

有文献报告称,“搭桥手术”后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死亡率均会降低。更有数据表明:“搭桥手术”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仅为2.5%,更有“搭桥手术”者随访11.4年,猝死发生率为7.4%。看来“搭桥手术”是挽救心脏的有效手段,人们不应该因为叶老的意外,而对这一有效疗法失去信心。

搭桥术后,小心护理

冠心病人在做了冠脉“搭桥手术”后,也应该注意长期保养,以提高术后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术后伤口

关键词:精心保护

因为皮肤肌肉愈合较快,但胸骨的愈合较慢,通常需要3个月。在此期间不可剧烈运动,特别是肩部、上肢要避免负重超过5公斤。如果伤口出现较严重的疼痛、红肿,以及有分泌物溢出,应尽快去医院复查。

避免长时间立位,且卧位和坐位时应抬高下肢,以减轻腿部的不适或肿胀;如果下肢伤口不适,可局部热敷;如果伤口持续疼痛,最好到医院检查。在最初的恢复期中,穿弹力护袜能改进下肢血液供应,并且减少液体在下肢聚集,术后4~6周内,离开床时应该穿上这种弹力袜(护袜),回到床上休息时,再把这种弹力袜脱去。

术后用药

关键词:遵循医嘱

继续服阿司匹林等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管再变狭窄。继续服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的药物等,防止并发症造成再狭窄。

术后活动

关键词:先室内,后户外

睡眠时应尽量保持平卧位6周。当身体直立或坐位时,胸部应尽可能挺起,将两肩稍向后,如果没有在此恢复阶段保持正确的姿势,当你以后挺胸站立时,胸部会有被勒紧的感觉。

住院期间,医生会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患者回家后要坚持离床活动,先室内,后户外,活动量可逐渐增加,活动时会感到自己的心脏跳动有力并加快,但只要心跳不超过120次/分,就算正常;如果胸疼、气短、哮喘和疲劳,应立刻停止活动。活动量以没有明显不适,能自我耐受为度。

患者在出院8周以后,可以和医生讨论重返工作岗位的可能性,因为病情、体能、恢复状况以及工作时间和紧张程度不同,必须综合加以考虑。患者术后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饮食应定时定量;绝对禁止吸烟,可适量饮酒,但对有糖尿病、高甘油三酯或心功能差的病人要完全避免饮酒。

饮食调养

关键词:低盐低脂

强调低盐清淡、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吃蔬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保证适当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摄入,通过膳食治疗控制高血脂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控制高血脂症才能预防和减缓冠状动脉术后再堵塞。

由于加强营养和限制运动,术后病人容易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所以,术后病人应适度活动和锻炼,把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以内。超重者应注意缓慢减肥。

术后心态

关键词:乐观、自信

人的情绪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影响下丘脑人体内分泌系统。精神紧张、悲观失望,都会影响激素的释放,使心跳过快,血液循环加速,血压升高,损害心脏血管。“搭桥手术”后患者要学会调适情绪,改变坏脾气。要有乐观情绪,正确面对自己的疾病,满怀信心地配合治疗。

术后复查

心脏搭桥手术范文第4篇

最近,我的一位年仅47岁的朋友,因心脏病突发,撇下妻儿和年迈的父母,英年早逝。这种由心脏病而诱发的突然死亡称心源性猝死。冠心病或隐性冠心病病人,多由于劳累、情绪激动或酗酒而诱发病变的冠状动脉痉挛和阻塞,引起突然室颤或心脏骤停,导致心源性猝死。

如今,冠心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在西方发达国家,冠状动脉搭桥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常规手术,仅美国一年的手术量就超过20万例,占心脏手术总数量的80%以上。我国于70年代开始开展此类手术,近几年有了较快的发展,手术成功率也越来越高,并发症逐年降低。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取一段自身的正常血管,吻合在升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远端之间,使缺血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远端供应区)的心肌血液直接由升主动脉供给,有点类似堵塞路段上架起的天桥。这样,主动脉的血液就可以通过移植血管顺利到达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远端,恢复心肌正常供血,达到解除心绞痛,防止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并发症的目的。

过去,冠状动脉搭桥术一般是在体外循环下,经胸部正中切口完成的。随着心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趋成熟,微小创伤冠状动脉搭桥术开始应用于临床。其方法一是不用体外循环,直接在跳动的心脏上搭桥;二是采用各种各样的小切口进行搭桥。这种微创搭桥术具有对机体损伤小、病人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病人不愿意早期接受手术治疗,待到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考虑手术,不仅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而且使不少病人痛失手术时机。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疗效、减轻痛苦、加快康复的前提条件。

心脏搭桥手术范文第5篇

随着外科手术和麻醉技术的提高,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 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逐渐倾向于实施快通道心脏麻醉。快通道心脏麻醉是利用改良的麻醉技术, 在心脏手术后早期(1~6 h)拔出气管插管, 从而缩短了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和病房的停留时间, 其目的在于减少并发症, 改善患者预后, 降低医疗费用。2011年1月~2013年1月, 作者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45例实施快通道心脏麻醉, 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45例, 男30例, 女15例;年龄45~70岁, 均有心绞痛病史, 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10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35例。术前合并高血压35例, 糖尿病10例。心功能II~III级, 术前心血管造影显示2支病变10例, 3支病变30例, 4支病变5例。左心室射血分数35%~60%。心电图检查示伴有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偶发室性期前收缩5例。

1. 2 方法 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技术,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用硝酸甘油持续静脉注射, 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2~3 mg, 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5~1.0 μg/(kg・min)、顺阿曲库铵0.2 mg/kg, 丙泊酚1~2 mg/kg。术中持续静脉注射4~6 mg/kg, 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注射1.0~2.0 μg/kg, 间断给予顺阿曲库铵, 在外科刺激增强时给予七氟醚吸入加深麻醉。术中根据中心静脉压情况给予液体和血制品, 体温维持在36.2℃以上, 心率维持在50~70次/min, 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艾司洛尔和654-2控制心率, 维持尿量在0.5~1.0 ml/(kg・h)。术中搬动心脏引起血压降低时给予去氧肾上腺素维持血压。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舒芬太尼10~20 μg静脉镇痛, 术后所有患者均行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

2 结果

43例实现早期拔除气管插管, 拔管时间(3.0~0.5)h;在ICU停留时间12~18 h;总住院时间7~10 d。其中因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而延长带管时间1例, 因肺部感染再次行气管插管1例。45例患者均未发生肝肾并发症和麻醉相关并发症。

3 讨论

自1993年提出快通道心脏手术后, 有学者又提出快通道心脏麻醉[1]。快通道主要体现在早拔管, 早出ICU, 早出院。而实施快通道心脏麻醉的前提:首先是选择合适的患者。快通道心脏麻醉的禁忌证包括:①术前左室射血分数

与传统心脏搭桥术不同,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是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 当翻动、抬高心脏、暴露、固定靶血管进行吻合时, 会造成心脏局部的压迫, 引起局部甚至全心功能的衰竭, 对原本缺血的心脏造成重大威胁, 给麻醉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对麻醉技术要求较高, 除根据手术进程适当降低心肌收缩幅度, 减缓心率, 维持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 保证心肌氧供需平衡外, 还需考虑到早期拔管及术后镇痛。为此, 采取了以下措施:①血容量尽量保持在正常或略低水平, 以中心静脉压维持在10~12 cmH2O为宜。②保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以及内环境的稳定。③控制心率。影响心率的主要因素为室壁张力, 心率及心肌收缩力, 在恰当的室壁张力及合适的血容量下, 使用超短小的β受体阻滞药可降低心率, 减小心肌收缩力, 降低心肌氧耗。④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和超短效的麻醉镇痛药。⑤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关键在于钝缘支, 回旋支远端血管的缝合, 由于需要托起心脏才有利于术者操作, 这样就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 严重者可发生室颤。因此整个手术过程中, 麻醉医师须加强与术者的联系, 主动, 密切关注手术进程, 提前或及时处理突况, 必要时请术者轻柔、分次、逐步地搬动心脏等。⑥近端吻合时, 应适宜降低血压, 以有利于侧壁钳钳夹主动脉, 特别是对主动脉钙化严重的患者, 显得尤为重要。⑦做好体外循环的各项准备工作。

术后良好的镇痛是实现早期拔管和缩短在ICU停留时间的关键因素之一。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注射的半衰期较为恒定(3~5 min)。在停止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注射前给予舒芬太尼超前镇痛, 以及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可以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3], 避免疼痛引起的相关并发症, 并可实现早期拔管, 缩短在ICU停留时间和早期出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Stapies JR, Ramsay JG. Advances in anesthesia for cardiac surgery:An overview for the 1990 s.AACN Clin Issues, 1997, 8(1):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