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脏病急救

心脏病急救

心脏病急救

心脏病急救范文第1篇

受气温不断变化的影响,冬季心脏病患者大幅增加,而且多是中、老年心血管病病人。据有关资料表明,冬季心脏病发病率比夏季高50%。在雨雪降温天气里,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应注重日常保健。心脏病突发来势凶猛,处理不当就有致命危险。如果人们能懂得急救常识,可以给患者一个生还的希望。据统计,中国每天有7000人死于心脏病,其中70%的人是因为无法得到恰当救助而死于家中或现场。患者心脏病突然发作,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往往首先想到拨打急救电话。实际上除了打急救电话外,每个人特别是家里有中老年患者的,更要在平时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常识。

急性心肌梗死

病人疼痛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但持续时间较长,程度重,并恶心、呕吐、出汗,有濒死感,症状和后果比心绞痛要严重得多。这时应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松解领口,室内保持安静和空气流通。有条件可立即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1至2片,同时马上呼叫急救中心。切忌乘公共汽车或扶病人步行去医院,以防心肌梗死的范围扩大,这是心脏病急救措施之一。

心力衰竭

原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肺心病的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应让病人安静休息,半卧位,两足下垂,有条件可立即吸氧,不可随意给药。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心病患者容易发生的急症,多在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天气寒冷、吸烟过多时发生。发病时心前区呈压迫性或窒息性疼痛,历时5到10分钟。一旦发作应立即停止任何活动,就地安静休息,并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1至2片,在2至5分钟内即能奏效。

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出现头痛伴恶心甚至呕吐,常是血压突然升高,这时应让病人卧床休息;家中如有血压计应立即测量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若血压较高,可先予硝苯地平(心痛定)或卡托普利(开搏通)1至2片口服或舌下含服,并在20至30分钟后复查血压。

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要在4分钟内,无论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其生命处于最危急状态,是最需要紧急救助的。这是因为大脑需要大量的氧,呼吸和心跳停止后,大脑很快会缺氧,4分钟内将有一半的脑细胞受损;如果患者在疾病突发的4分钟内,能得到有效的心肺复苏急救,心跳复苏率在50%,因此这4分钟被称做挽救生命的“黄金4分钟”。如果超过5分钟再施行心肺复苏,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可能救活,每耽误1分钟,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就会下降7%至10%,若超过10分钟则很少有复苏的希望。

心脏病急救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医学急救;心脏骤停;CPR;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64-01

心肺复苏简称为CPR,即抢救呼吸心跳停止的突发性和急症危重的病人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利用胸外按压以形成短暂的循环以使其心脏能够获得重新的自主搏动,由人工呼吸来代替自主呼吸,使用快速的电除颤来转复心脏的颤动,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使得病人心脏获得自主循环的方法。因此CPR技术是当前医学急救中心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手段措施之一,提高CPR技术的成功率一直是当前医学急救中比较棘手的问题。

一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由于某些原因而导致的心脏调动突然停止即为心脏骤停,此会导致病人的泵血功能丧失,进而使得病人缺氧缺血,然后引起死亡。一般情况下出现心脏骤停十秒左右就会失去意识,再接下来的五分钟左右就会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现象。抢救不及时的话将会直接导致生物学的死亡。心脏骤停出现的原因较多,一般情况下如丧失机械收缩功能、心电功能出现异常、呼气出现异常以及循环受到阻碍等。心脏骤停时必须要先判断其是否有心跳,然后再进行人工呼吸和按压心脏等措施,与此同时还要保证病人能够得到血液灌注和氧气的供输。心肺复苏急救措施是必须要及时采用的,此时的时间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因此医护人员必须要有非常灵敏的判断力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对病人进行及时迅速的抢救。判断其复苏是否成功的条件为:首先是心跳是否恢复;观看病人嘴唇是否出现红润;看病人是否能够自主进行呼吸;观看病人瞳孔是否能够进行对光或者眼球活动等。

二 案例分析医学急救中“心肺复苏”

1.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2月一2013年2月,乐山市人民院急诊科现场心肺复苏院前急救患者600例,其中一共有410例成功,达到68.3%的成功率。而其中心源性导致的共有173例;出现意外情况导致的为200例;休克原因导致的为70例;手术等意外导致的为13例;麻醉意外导致的为24例;交通事故导致的为110例。

2.急救方法

在现场必须要采取有效及时的心肺复苏,抓住最佳时机,使用人工呼吸加心脏胸外按压,以尽量保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在最短时间内采用静脉通道等,以为后续的抢救工作奠定基础。

(1)首先要观看患者的具体反应。只要抢救现场是安全合适的,就应该首先确定下病人出现的反应,拍打下患者肩部,对患者进行大声的呼喊,如:“你听见我说话吗?”要是病人出现了反应,不过仍需要救助,此时应离开病人并拨打急救电话,再及时到病人身旁以进行更进一步的观察。

(2)迅速启用EMS系统,病人不出现反应,即没有一点活动现象或者对病人进行合适刺激而无反应时则要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启用EMS系统,再使用AED对患者进行CPR。如果现场需求,则必须即刻进行除颤工作。急救人员若较多,则可以让其中一个按照以上步骤进行并开展CPR工作,其余人则迅速启用EMS系统,使用AED。若病人为窒息性以及淹溺者类型的心脏骤停,救护人员应该进行专业的救护工作,即五大周期、共两分钟的CPR,再离开病人去拨打急救电话或者开启EMS系统以检查病人的气道呼吸情况。

(3)让病人进行仰卧在硬质的平面上,然后对病人实施CPR。具体操作步骤为:将患者气道打开,其中有两种具体操作方式,若急救人员为非专业人士,则应该打开病人气道,让病人进行仰头举颜的动作以使其气道得以打开,最好不要使用双手抬举病人下颌,该方法操作难度较大,非专业人士掌握技巧不成熟容易引起病人脊髓的移动。若急救人员为专业人士,其打开气道则要观察病人的颈部或头部是否出现受伤等情况,然后再进行仰头举颜的方法将其气道打开。若专业急救人员也不能肯定病人头部或颈部是否出现受伤也应该采取双手推荐下颌的方式。只有在该方式不能有效打开病人气道的时候,再采用仰头举颜的措施去打开病人气道。

3.结果分析

心肺复苏工作在实施时,必须要在病人出现情况的早期进行抢救和护理,进而使得其CPR的成功率得以保障。在文章所研究的600例心脏呼吸骤停病人中,其CPR的成功率达到68.3%,即410例。

三 讨论

病人出现心脏呼吸骤停和意识丧失一般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紧接着就失去了生命特征,此时必须要进行非常及时的急救措施,医学护理人员必须要有非常机敏的判断能力和熟练的技巧才能提高其急救的成功率,才能为接下来的抢救和治疗提供条件。对其进行总结为:

(1)急救人员必须要有非常灵敏的判断能力和掌握熟练的急救操作技巧;

(2)实施初级心肺复苏时,要有现场120急救站的高年医生进行指导才能进行急救操作;

(3)心肺复苏必须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抢救工作此时是真正的争分夺秒,对于病人而言,时间就是生命;

(4)医护工作人员必须要有熟练的心肺复苏操作能力,对病人实施熟练、正确的抢救工作,才能保证其抢救的成功率。因此医护人员抢救技巧的熟练度对于病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病人生存下去的希望。

四 总结

心肺复苏是一门将临床与实践相结合的抢救工作。医护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抢救措施和技巧,而且必须要具有非常准确和灵敏的判断能力。医护人员只有在抢救能力、观察力和洞察力都非常好的条件下,才能使得抢救工作的成功率得以提高。心肺复苏工作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心脏骤停是非常危险的病理,因此我们也要制定出预防其发生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万立东,李斗.北京市院外急救死因分析及急救对策[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9):50―51.

[2] 吴全红,陈翠霞.心肺复苏护理体会[J].北京:中国医药卫生2010:21-23.

心脏病急救范文第3篇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救护效果

一、内容与方法

院前急救是患者发病时,救护车到达现场,第一时间进行救治。本文将以我市两所医院的2014年1-12月共计150名急救患者为例,每个医院各选择75名急救患者分为A组和B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院前急救护理和常规护理,将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进行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A组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2014年1-12月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患者为75人,其中35位患者为男性,40位患者为女性。其中因心脏病进行院前急救措施的有23人,占A组总比例的30.7%,因为骨折进行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的有27人,占A组总比例的36%,因为其他原因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如,孕妇、过敏体质的有25人,占A组总比例的33.3%。B组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2014年1-12月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患者为75人,其中42位患者为男性,33位患者为女性。其中因心脏病进行院前急救措施的有24人,占B组总比例的32%,因为骨折进行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的有28人,占B组总比例的37.3%,因为其他原因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如,孕妇、过敏体质的有23人,占B组总比例的30.7%。

院前急救护理,尤其是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心梗和脑梗的在近几年的发病率很高,发生心梗时,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造成生命危险。在A组院前急救护理中,救护车到达患者所在的地方,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通过增加胸内压和直接压迫心脏而让血流畅通,在护理车上可以看到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如,速效救心丸、阿司匹林等,对于严重的心脏病患者,救护车上还配备了一些心脏穴压监测仪、强心剂等。救护车上抢救设施比较齐全。在院前急救的同时,也是对救护人员职业技能的考验。B组常规护理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时,只在救护车上配备了担架,到心脏病患者所在之处时,也进行了胸外按压,但是并没有缓解病情的药物。有一些医护人员,因为技能的欠缺,强行让患者躺在担架上,这对心脏病人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严重者可能导致心脏病患者失去生命。因此,对于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医院应该加强医护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水平。经过调查和对比,A组院前护理对病患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B组常规护理,适合孕妇、过敏体质等病情较轻的病患治疗。

二、结果

经过对两所医院的150名病患的分组观察,发现院前急救会理措施的加强,可以让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提高治愈率,增加院后的治疗效果。A组院前急救护理病患的总治愈率为61.33%,B组常规护理的病患总治愈率为53.33%,所以,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对于重症患者,A组院前急救护理可以保证患者在送往医院途中一直被治疗,所以A组病患的病情只要及时发现就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治疗效果可以更显著,疗效更快。B组常规护理中,在救护车送往医院的途中患者未被治疗,所以容易因为时间过长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三、讨论

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医学也在不断的进步,通过对案例的调查和研究发现,院前的急救护理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综上所述,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对提高院前救护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辉.李兰.院前急救的特点及护理措施[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05

[2]何大勇.盛利.影响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的原因及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09

心脏病急救范文第4篇

心脏创伤包括单纯的心包伤,心包内心脏和血管的损伤。心脏急性创伤手术救治是重多急性手术中最为凶险,紧急的一类手术。能否及时、有效的开展手术救治是心脏创伤急病治疗的关健。我院自2007年11月到2009年5月,共急诊收治心脏创伤手术患者20例,在手术室人员积极配合下,手术救治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室如何配合手术救治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18—45岁,至伤原因:刺伤14例,竹器伤3例,交通事故3例。受伤到达手术室时间0.5~3.5h,所有病人均于受伤后即到我院就诊。急诊入院时血压小于90cmHgl3例,生命体征正常4例,其中测不到血压3例,胸壁伤口位于前胸10例,右前胸7例,剑突下3例,急诊到手术前行检查16例,未检查送手术的4例。

1.2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全部采用气管括管全麻,其中10例采用90度侧位,9例垫高患侧20~60度,1例平卧位。本组采用左前侧开胸入路12例,右外恻开胸入路7例,其中2例横断胸骨,同时开腹检查3例,正中开胸一例。开胸后立即切开心包,迅速吸尽积血,清除血块,找到伤口后用手指压迫止血,5例心房伤口用侧壁钳钳夹止血,2例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血液回收后回输给患者,1例采用体外循环下新室修补。所有伤口均用普理灵线带心包或涤纶垫片缝合,取自体身心包垫片14例。

1.3结果:全组无死亡,2例术后24小时再次开胸止血,其余均手术成功痊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1.7h,术中出血量200ml~4000ml,平均1700ml,其中13例患者术中输血200ml~3000ml。

2 护理

2.1手术前准备:接到急诊电话通知时,及时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如伤情、血压、是否检查,有无配血等,立即通知麻醉师。根据手术医生电话通知:有5例患者接手术电话后立即通知体外循环师及专科组长,告知手术时间,要求人员15~30min到位。各单位人员到岗后须全面了解病情。接患者前,将输液泵,心电监护、吸氧、吸引设备调试准备妥当,根据病变部位和病情有选择的准备手术用品:如手术体位垫、生物蛋白凝胶、骨蜡、除颤器、自体血液回收机及相关用物,体外循环机及相关用物,血管缝线、涤纶垫片、手术器械等。同时准备好常规的抢救用药:如多巴胺、肾上腺素、硝普钠、利多卡因等。并准备2管以上的输液,将手术石温度控制在24℃左右。

2.2术中配合

2.2.1由于心脏创伤手术台紧急、复杂、手术方式多样易变、手术时间不好估计,加之所需物品、药品、抢救仪器设备多,一般此类手术均安排在急救手术间。手术间的除配备常规手术用的用物外,还配备相应的急救用品,如除颤器,抢救药物车,加压输液器等。

2.2.2生命体征的监测:心脏创伤病人,一进入手术间即连接好血压,心率,指氧饱和度等监测病情,巡回护士在手术前做好静脉穿刺,导尿等准备工作。术中密切观察病人情况,随时与手术医生、麻醉师联系,做到主动配合,遇异常情况及时遵医嘱做相应的抢救与处理。

2.2.3器械护士的配合:心脏创伤手术危急,要求洗手护士提前20—30分钟洗手,与巡回护士一起仔细清点缝线、器械、敷料等物品。同时手术情况不确定因素多,要求器械护士全面的预见手术情况,尽最大限度的准备好手术器械与用品,对手术中添加的器械.敷料及时与巡回护士清点、记录,并做到心中有数。 术中密切的关注手术进程,如遇异常及时通知巡回护士,做好相应准备及时提供手术所需物品.不人为的耽误手术时间。

2.2.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手术安全:由于心脏创伤手术紧急,手术方式易变.需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高度集中注意力,术前、术中、术后认真核对纱布、器械、缝线等。同时心脏创伤手术伤情凶险,出血量多.经常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输入大量异体血,因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用药、输血差错。并根据手术需要.使用加压输血,加速输血速度

2.2.5心脏垫片的留取:心脏创伤手术伤口大小不一.根据创伤部位的需要手术医生取自体心包片后,洗手护士抚平心包片,夹于小纱布中间,浸泡于戊醛20分钟后,用生理盐水洗清三遍备用,同时备好普理灵缝线。

2.2.6术中异常情况的配合:考虑到心脏创伤手术紧急,异常情况多见。根据手术前对病情的判断需要,安排专科组长到位协助手术配合。如遇需使用体外循环或自液回收时立即配合循环师,麻醉师安装体外循环或自液回收机,同时配备体外循环所需的药品。并协助洗手护士准备手术所需物品、缝线等。随时配合手术医生.麻醉师的手术抢救工作。

3 讨论

3.1心脏创伤病情凶险.病情进展迅速,常因抢救、手术不及时、到位导致失血过多死亡。被多数手术医生定义为最为严重的灾难性急诊手术。随着多种外科手术的改进和各种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手术组人员的抢救手术技能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性。对于紧急手术患者,我院建立了急诊室——手术室——ICU急诊手术绿色通道。手术室配备了急诊开胸器械,体外循环物品,心脏血管缝线等物品、材料,均长期常规备用;并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补充。保证各类物品完善,仪器的性能完好,可以随时启用。

3.2由于心脏创伤手术紧急,患者病情严重及手术器械、用物、设备多种。为确保手术配合井然有序。手术室每月安排有急救手术配合的培训、演练、考核等。由心脏手术专科组长组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手术护士手术的应急能力。要求在术前、术中均要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既要分工,又要密切配合,保证手术紧凑顺利进行.

3.3心脏创伤手术时间紧逼,要求手术组人员均能各司其职,做好各自的工作,同时要做到密切的配合,方能争取良好的抢救时间,缩短手术时间。目前我院成立有专科心脏手术小组,平时由固定的专科手术护士配合完成心脏手术,当心脏急紧手术时,由心脏小组护士与手术医生及体外循环师、麻醉师一起进行抢救手术。

3.4完善健全规章制度。同时平时注意总结手术抢救经验,制定手术抢救流程,培养手术护士良好的职业素质及业务水平。

术配合井然有序。手术室每月安排有急救手术配合的培训、演练、考核等。由心脏手术专科组长组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手术护士手术的应急能力。要求在术前、术中均要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既要分工,又要密切配合,保证手术紧凑顺利进行。

3.3心脏创伤手术时间紧逼,要求手术组人员均能各司其职,做好各自的工作,同时要做到密切的配合,方能争取良好的抢救时间,缩短手术时间。目前我院成立有专科心脏手术小组,平时由固定的专科手术护士配合完成心脏手术,当心脏急紧手术时,由心脏小组护士与手术医生及体外循环师、麻醉师一起进行抢救手术。

3.4完善健全规章制度。同时平时注意总结手术抢救经验,制定手术抢救流程,培养手术护士良好的职业素质及业务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杨永珠,陈学忠,张代成.现代胸心血管外科要览.兰州:甘肃出版社,1996年.

心脏病急救范文第5篇

【关键词】提高 猝死 抢救 成功率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猝死病人抢救的情况,如何提高猝死病人抢救的成功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教训,我认为要做到“三个准确把握”:

        一、准确把握我国猝死病人的死亡现状、原因等总体情况

        目前,我国猝死的发病率每年每10万人就有41.9人。据此推算,北京1000万人口中每年大约会有41900人猝死。心脏猝死是院前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各种心脏病均可导致猝死,但冠心病为最主要的原因,在西方国家可能占心源性猝死原因的70%~80%,约20%~25%的冠心病会以猝死为首发表现。发生心源性猝死患者中有心肌梗死病史的占75%。心源性猝死的第二大病因要数各种心肌病。此外一些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如长qt综合征、brugade综合征、马凡氏综合征等,也是猝死的原因。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患者发生猝死事件前有心脏疾病表现,但猝死的发生无法预测,相当数量的心脏病患者可能会以猝死作为首发表现。猝死事件一旦发生,存活机会甚低,是直接危及人类生命的杀手。

        导致猝死的直接过程是急骤发生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和室颤,由于院前心脏猝死的80%以上的患者死于突发心室颤动(vf),因而,从vf发生到能够终止vf电除颤治疗的时间长短,可谓最为关键的要素。此时心脏停止收缩,失去排血功能,医学上称之为心脏骤停。这类心律失常自行转复可能性甚小,如能及时救治,部分患者可成功复苏。简单而有效的救治方法是心肺复苏术,即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尽管如此,医院外死亡率仍高达85%,原因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除颤治疗,即用直流电电击颤动的心脏,使其转复为正常心律。从心脏骤停到除颤的时间与存活率呈负相关,3分钟内得到除颤,存活率可达74%,3分钟后存活率下降至49%。而目前在大多数国家,从目击者发现病人发生心脏骤停到专业急救人员赶到现场为患者除颤的时间平均为9分钟。

        综上所述得出结论: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占80%;而“室颤”又是心脏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基层医生抢救心脏性猝死成功率不高的根本原因:一是诊断延迟(平均3.1±0.66分钟),临床经验不足,对心脏性猝死的意识不强,判断时间均大于国际指南规定时限(10秒以内);二是从发现病人到专业急救人员赶到现场9分钟时间较长,绝大部分心脏骤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二、准确把握猝死病人抢救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进行初级心肺复苏。初级心肺复苏包括:疏通air(a),支持呼吸breath(b),建立循环circulation(c),体外电除颤defibrillation(d),心脏复苏药物应用及心脏起搏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心脏骤停5 min 内是心肺复苏(cpr)黄金时段,能否及时、有效地实施cpr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关键。根据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搏的具体情况及参与救治的医务人员数量等因素,基本生命支持的施救方法并非采用常规的abcd程序复苏,呼吸完全停止患者采用常规的abcd程序复苏;存在叹息样呼吸时,采用cd,cabd,cdab程序复苏。继之应用高级心脏生命支持处理。 

在国际心肺复苏标准中,明确提出“生存链” 一词,它描述了4个相互依赖的重要环节“四早”(早期识别求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和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做到三点:(1)确保“四早”有效实施。(2)现场复苏的基本程序合理安排。(3)熟记现场复苏的操作要点,进行正确灵活的复苏操作。

       (二)开放气道与人工通气 。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后经常出现意识不清,继之呼吸异常,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多为老年病人,口腔有义牙或并发肺部等其他疾病,在施救过程中偶有损伤牙齿甚至脱落,必须清除口腔异物。若不能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时采用抬额-仰头法或给予放置口咽通气道开放气道,此时给予携氧球囊面罩通气,按压球囊保持一定深度,避免力度过大损伤肺组织,同时观察病人胸廓的起伏情况,给予病人有效的人工通气,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或及时电击去颤。若能及时气管插管最好是成人球囊通气或呼吸机维持通气。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最差,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跳停止10 s 后,脑内可利用的氧就耗竭。故保持气道通畅并给予紧急、有效的供给氧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携氧球囊面罩通气和成人球囊通气或呼吸机维持通气都是必要的抢救方法。

        (三)有效胸外心脏按压 。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后继发的致命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致脑等重要脏器不能得到基本的血流供应。而节律、连续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迫使血液流经肺脏,配合人工通气使氧合血供应大脑和重要器官,直至自主循环恢复。2005美国心脏病学会的心肺复苏指南把重点放在胸外心脏按压上,建议每2次人工呼吸做30次按压,而不是过去的15次,因人工通气(2次用16 s)时间太长,很难完成按压频率100次/min的规定目标,且须连续按压不必停下来观察患者是否有起色,重要的是让血液流动,如果中断按压,必然使血液循环倒退,高效的救治成功率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四)及时进行体外电除颤。研究表明,早期电除颤能够减少脑缺氧时间,利于组织器官的灌注,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成功的电除颤必须发放足够终止室颤的电流,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击导致心肌损害的危险。故除颤的成功不仅要注意开始的时机和能量,也应选择适当方式力求最佳效果和尽可能小的损伤。因而尽早实施电除颤治疗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五)合理使用复苏药物 。患者经过bls后,根据病情合理使用兴奋心脏的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呼吸兴奋剂及碳酸氢钠等药物。

        三、准确把握社区和社区医院第一时间的救治能力

        随着城市改造及建设的发展,社区已逐渐成为现代生活的基本结构。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给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群众突发危重疾病时,如何尽早尽快地得到早期救治,建立社区急救体系,提高猝死抢救成功率就是城市社区管理的重要课题。社区政府的行政管理逐步到位使社区的全面管理得到加强,同时卫生部门也加强和完善了对社区医疗体系的建设。建立社区以家庭为个体急救单位、单元有志愿者、大楼设置救护小组、社区内建立自救站的大众急救网络;组织多层面的大众急救宣传培训,设置醒目的急救器械,设置社区内的急救流程。加强社区医院建设,努力提高急救人员素质,建立长期培训和准入制度,高危人群筛查,建立对讲呼叫通讯网络,配备足够的急救器材等,提高社区和社区医院第一时间的救治能力。

        总之,如何提高猝死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尽早恢复心肺复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忙而不乱,有条理、有主次、有先后地实施抢救,只有不断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抢救生命,提高猝死病人抢救的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1]高润霖.为提高猝死抢救成功率立法,中国医药导报,2008,9.

[2]傅伟强,余桂健,易文枫,等.中青年猝死临床与抢救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7,12(5):1055.

[3]陈建华.心脏病猝死86例临床分析(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4(4):85.

[4]何明丰,梁章荣,张英俭等.自动体外除颤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4,9(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