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物理教材

高中物理教材

高中物理教材

高中物理教材范文第1篇

原左手定则一

伸开左手,使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掌心进入,并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该左手定则之所以如此叙述是为了想满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用来判断通电导体所受力的方向。尤其是为了能满足例一中所描述的情况。

例一:请判断下面的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如图一。分析:由图中所给信息,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出图中通电导线的受力方向是垂直纸面向外。然而,总结此左手定则的学者们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要保证安培力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所构成的平面垂直。但是从原左手定则一中,我们并不能很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来。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只是按部就班地去运用该左手定则。那么,在同一问题中我们或许会得到不止一种安培力方向的情况。

例二:请判断下面的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如图二。分析: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很快地得出正确答案:该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方向是水平向右,如图三。可是,当有人得出像图四、图五这两种情况时,根据原左手定则一来判断时,我们并不能说它们错。因为图四和图五这两种情况很符合原左手定则一。具体分析如下:同样的,伸开左手,使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掌心进入(只不过此时手掌的摆放方式是,由水平方向向上或向下侧翻某一小角度)并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这里的每一个步骤都很符合原左手定则一。而我们知道,图四和图五这两种情况根本就不符合实际。如此一来,就可以说明原左手定则一是存在不足之处的。

原左手定则二

伸开左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 在同一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应线垂直穿入手心,并使伸开的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本人认为,该左手定则在叙述方面更是存在问题,因为它的适用范围受到“垂直”这两个字的限制。如果遇到像图一那样的问题,它就不适用了。因为此时我们无法做到既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又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所以,由此可以说明,原左手定则二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由于两种左手定则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此,为了使左手定则变得更加完善,笔者在此提出新左手定则。

新左手定则

伸开左手,使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掌心进入,并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拇指与磁感线方向垂直。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笔者在原左手定则一中加了一个限制条件为“拇指与磁感线方向垂直”。如此一来,修改后的新左手定则既能保证安培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决定的平面垂直,又没有限制磁感线与电流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即新左手定则仍然可用于解决图一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虽然各种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都对左手定则作了很详细的说明,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正确地运用左手定则,但是笔者认为,修改后的新左手定则,叙述更加严密准确,适用范围更加广泛,也更加便于学生对左手定则的理解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张维善.物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高中物理教材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结构;内容;科学探究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结合时代背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地使用好高中物理新教材,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学到物理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

一、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改变“重教书,轻育人”的思想观念

大学教育也不再是以往的“精英教育”——学生上了高中考上大学的人数很少,并且大学一毕业就有稳定工作,而是高考上线率几乎百分之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以此顺应当今时代的需要。所以高中物理教学应从以前的重知识传授改为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创新科技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及毅力人格等的培养,还有正确人生观价值的形成。

二、新课改的课堂教中,教师必须遵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基本学习规律教学

新课改的课堂教中,教师上课必须遵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基本学习规律去教授学生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定律。新的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已经考虑过了这一问题,所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受到教材原有知识体系的影响,为了知识的体系,把后面的知识提到前面来讲解。比如动量这块知识老教材放在高二中,新教材就把它放在高三中。教学者千万不能为了方便把它提到高二和动能放到一起来讲解。

在教学别需要注意高中、初中物理知识的衔接问题,尽量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样以减少知识跨度,减缓高初中的“台阶”,使知识合理迁移,在迁移中得到深化。比如学习高一第一章中的知识。在老教材中是力学,而初中物理基本没涉及到多少力学知识它对高中生就相当于一个全新的领域,学起来就不太容易。现在新教材是直线运动,初中就涉及到较多直线运动的知识,就可以先复习初中的匀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再引入高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学生学习起来具有循序渐进性,就容易多了。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引导”为主

教材是师生心灵沟通和交往的媒介。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新教材中的真问题,让学生多想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发现教材中的问题,提出问题,生成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正确对待学生与老师不同的想法、

说法和做法,要注重正确看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新思维和新方式,要大胆放飞学生思维的风筝,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去充分的思考,尽情地想象,不断地联想,让学生智慧的火花、生成创造的火焰。

四、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堂教学基本上体现了新教材的基本思想,注重概念形成的过程,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结构的形成以及学科科学方法的渗透,关注知识与生产、生活、社会的联系及其应用。

首先是物理概念的引入,要结合课本知识,再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实例,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它们的不同点可不可忽略,只呈现出共同点,即它们本质上内在的东西,即可能是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进一步拓展,这一概念或规律有条件的,那么在不同的情景中同一概念又有不同的特点,所以要做到活学活用。

五、做到能“探”就“探”

尽可能地创造多样化的问题情境,通过探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剥夺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得到发展。学生先通过分析思考,自己得出结论,之后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逐步完善修正自己的观点。

以前做物理实验注重强调实验的结果,现在则应注重探究的过程。例如,必修2第七章第5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学习这个关系式,而是让学生经历一次探究的过程。关于探究性学习,无论是实验性的还是非实验性的,书上是否写出了结果,将来是否要求对结果的掌握,其教育意义是很不一样的。课程标准没有提及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科书对这个关系式也不做要求,因此,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放下包袱,一心体验探究的过程,而不必过分担心其结论。关于物理实验,旧教材往往直接写出假设和方法步骤,新教材则请学生根据所给出的资料作出假设,允许学生以教材提供的探究方案为参考,制订自己的探究计划。可以看出,旧教材中的实验“已经替学生安排好了”,学生只要照着做就行了,而新教材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更真切地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除了实验,新教材的探究活动,贯穿于全书之中。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并且组织好探究活动,能“探”

高中物理教材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材特点 教学策略

一、 高中物理教材特点概述

高中生对物理的学习与所用教材直接相关,在对物理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之前,本文首先对物理教材的特点进行说明,如此以来,才能够更好地利用物理课本深刻地、有效地学习物理知识。

教材引入了生活中大量的实例作为物理教学的导学部分,并以图片或漫画的方式呈现出来,不仅使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有更加形象的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实际应用性的强大。更加地注重物理基础的教学,结合专题进行透彻地分析,并给出了实践探究活动,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使得学生不仅在学习时印象深刻,理解充分到位,而且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潜能。

整体来说,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更加地贴近生活实例,直观易懂,体现出时代性。生活中处处伴随着超重与失重的现象,人们在做蹲起运动、乘坐电梯时,都会有身体有超重和失重的感觉;关于弹性势能的导学部分,给出一个人在拉弓箭,另一个人在拉橡皮绳的图画;圆周运动中引入火车转弯时脱轨的现象等,使得学生迅速地联系实际生活中现象,形象具体,生动有趣。

2.物理知识呈现方式多,图文并茂,激发学习兴趣。插图是表达规律的重要方式之一,诸如坐标图、结构图、示意图等。如图1所示,“磁感线的分布”安培定则,用其来表示安培定则简明扼要,令人印象深刻。

图1

3.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难易结合,提高物理理解。在进行抛体运动的学习时,先进行了平抛运动规律的讲解,后对斜抛运动进行了分析。体现出物理教学由易到难,互相结合的特点,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会更上一层楼。

4.专题研究实验和习题,渗透性强,优化教学过程。在探究向心力与半径的关系时,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实验时,令rB=2rA,操作一:手握A,每秒1周;操作二:手握B,每秒1周;操作三:手握A,每秒2周;通过三个操作之间的两两比较,可以得到角速度相同时,向心力与半径成正比,线速度相同时,向心力与半径成反比的关系。

图2

5.重视科学探究的活动,形式多样,提升物理能力。例如:一人想一次携带三个相同质量的铁球过独木桥,可是独木桥的最大承受力,只有人和一个铁球的重力之和。他灵机一动,用如图3的方法过桥,使任意时刻手上只有一个铁球,你认为可以吗?

图3

二、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结合上述的教材特点,笔者认为高中物理教学策略应从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提高学生对物理的认知

物理学主要研究力学、光学、电学等,其研究的内容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引导人们对生活中的基本现象进行分析,理解,判断;能够推动人类科学的进步;能够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可以说,一切都离不开物理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强调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性,应将实际生活中物理基本现象融入课堂,以此使得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物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重视物理的学习,并因此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注重物理概念教学

概念是学习物理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教材特点引入生活中的现象对注重物理概念的解释,强调学生在学习物理时进行课前的预习,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听课的针对性,提前发现难点,重点,带着疑问进行课堂听讲的效率更高。课堂中教师应主动提问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表述物理的概念,并举例分析,将易混淆的概念进行类比,帮助学生巩固学习物理概念,同时与学生做好互动工作,促进相互间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加速度的概念时,对以下描述进行判断。

(1)加速度是增加出来的速度。

(2)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

(3)速度的大小不变,加速度为零。

分析:此类问题主要对物理基本概念的考察,需要学生理解基本知识规律,并对相互概念类比。加速度的概念为: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大小,用符号a表示。通过此概念,我们应该认识到加速度a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且a=(vt-vo)/t。那么,判断(1)、(2)、(3)的表述全部错误。除此之外,对于本题还应该对与加速相关的诸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的加速度规律进行总结分析,不能只就体做题,应该从题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等进行类比理解,将更多的知识概念比较总结,做到物理知识更上一层楼。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知识的总结与类比,在课堂上,课后习题练习中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3.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灵魂

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物理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物理学的灵魂。实验能够夯实基础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学习物理的意识,能够得到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升。那么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通过实验演示解释物理现象,而且更多地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中体会并总结,可成立讨论小组,进行实验的探究活动。

4.教学中合理应用激励策略

物理的往往具有抽象性,枯燥性,据相关统计,高中生在学习物理时普遍感到乏味、困难,因而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基础不扎实,不注重知识的积累以及方法的提炼和总结,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甚至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适时地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可采取以下激励策略。

(1)对学生的进步及时地表扬和鼓励。

(2)对待学生应扬长促短,实现学科间的相互促进。

(3)适当地给学生们出一些生活中的物理趣味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其自主地学习物理。

(4)讲授一些物理趣史,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精神。

教师在处理教材当中的这部分内容时,不要觉得因为是阅读性的材料而忽略了它的价值性,物理学史中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事迹往往是我们对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教育很好的事例,同时它还可以调剂学生课堂氛围,感受物理学的发展以及人类认识自然界规律的曲曲折折的过程,身临其境般的感受物理的伟大之处。比如我们书上在讲到人造卫星时,对人类认识天体运行的发展过程当中的时间年代,人物事迹,几十年观察实验的艰辛,卡文迪许测引力常量的实验的巧妙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之处。

高中物理教材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 新教材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这让教师在上课时应该注意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突出物理学科特点、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

教学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创造过程。根据新教材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结合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教学建议。提出建议不追求全面,而是有针对性地强调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

新教材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在教学中,课程目标的这三个维度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都融于同一个教学过程之中。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需要从三个维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对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的猜想,提高他们制定科学探究计划的能力;可以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可以讨论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科学发展的意义;可以展示人类在月球上所进行的有关实验照片,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领略自然规律的普适性;还可以通过对打桩机的重锤下落和高台跳水运动员等自由落体运动实例的讨论,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应该对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物理课如何实现课程目标有一个总的思考。与初中相比较,高中物理课程无论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要增强学生学好物理学的自信心,让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和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应帮助学生,使他们在独立获取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获得具体的成果;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

二、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

高中阶段的物理课,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学习质量,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课题有的是与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相吻合的。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探究的物理问题是由教师和教科书直接提出,虽然其中不乏关于问题背景的介绍,但很少有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构思问题的机会。在高中阶段,教师有必要对一些探究的物理问题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或者创设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自己提炼出应探究的科学问题。

要提高学生制定探究计划的能力,就要使学生学会把探究的课题分解为几个相对独立的小问题,会思考解决每个问题的不同方法,根据现实条件选择、优化有关方法,从而形成探究的方案;学会从原理、器材、信息收集技术、信息处理方法、操作程序等不同方面来构思探究的计划;学会查询相关资料并完善探究计划。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学习制定探究计划的机会。

在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时,教师不要预先设定表格,让学生“照方抓药”。在收集信息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客观的思维品质,不要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与探究假设相符的物理事实上,同样需要观察和收集那些与预期结果相矛盾的信息。在通过一定的科学探究之后,应该让学生学会依照物理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立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树立把物理事实作为证据的观念,形成根据证据、逻辑和现有知识进行科学解释的思维方法。

三、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如家庭中新型电器、炊具中的物理原理;公共交通设施、交通工具中某些新装置的物理原理;新型通信工具等等。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用于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可乐瓶、易拉罐、饮料吸管、胶带纸等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来做物理实验。学生的课后作业也应该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例如:游乐场中的物理;车站、码头上的物理;超级市场中的物理等。把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引入物理课,就会增加学生对物理课的亲切感。

四、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高中物理教材范文第5篇

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基础教育开辟了远大前景,为广大教师带来了发展机遇和空间,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人对新旧版物理课程进行了认真研读和比较,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新版高中物理教材下的三大科学观----教材观、教师观和学习观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新的教材观

教材是教学的“素材”,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新课程教材在教材体系和内容上都做了很大的调整:重视科学方法的教学,重视探究式学习的设计,重视实验及实践活动的设计,将老教材中的几乎所有验证性实验都改成了探究性实验。: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等,甚至引进了很多以前只有在大学物理里才能涉及到的一些物理学方法,如简单的导数和积分方法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新课程的设计以学生为本,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和“带着学生走出教材”。“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要求物理老师把深奥的物理知识向学生们讲解清楚,“带着学生走出教材”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同时,不拘泥于书本,做到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改变了过去以教材为本的课程观,倡导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对课程自主构建的新理念。强调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呈现、设计的自主性、创造性。只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对教学资源有权进行反思、设计、开发和整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自己升华成教材的主人,才能成为有思想、有创新的课程实践者,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让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新的教师观

物理教师是物理教学的主导,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求教师进一步提高素质、更新观念。

1.丰富的专业知识

丰富的专业知识是物理教师搞好教学的先决条件,也是新课程的需要。面对新课程,中学物理教师要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在熟练掌握概念和原理的同时,了解与物理学科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材料,了解物理学科的发展趋势,以便更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同时物理新课程需要教师对信息科学、新材料科学、新能源科学等学科有必要的了解。在教学的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对物理和其他学科的热爱。在新课程中,教师应当学会掌握筛选、吸收、利用各种信息的方法,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从而把握学科发展、教育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脉搏。

2.独特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的改革在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物理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要知道怎么教,更重要的为什么这样教,学生学习的心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人因时而异,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因此研究学生的心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知道了他们在想什么,才能对症下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教学过程中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吸引学习的注意力,极大的提高教学效果。

3.终身学习的能力

当前的课程改革把学习放在了一个新的高度,课堂教学目标已由过去的“学会”转变为“会学”,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影响,这对教师自身的学习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同时科技高速发展,物理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做到与时俱进。因此,较强的学习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一项重要素质,

4.良好的道德操守

高中生正处于人格塑造、价值的形成、人生观的确立时期,他们处理信息、判断是非的能力还很弱,教师的价值取向、理想与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将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这些对于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道德素养是成为优秀高中物理教师的基础,更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准则。

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具有与学生发展和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并以作为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中学物理教师必须转变教育只为分数服务的目标观,树立教育为提高人的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同时,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不是为了满足眼前的需要,而主要是为未来的社会和人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情感,促使其全面发展。因此,中学物理教师还应具备正确的科学的育人观,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潜在性,看到学生存在着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克服物理教育中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 新的学习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