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写景作文

高中写景作文

高中写景作文

高中写景作文范文第1篇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乱作为的‘综合表现’就是‘以考代教’,从高一开始主要的事情就是练高考或模考作文题,放弃统一性写作规划,跟着高考作文中出现的状况或提倡或纠正,甚至出现流行色、时尚风。随之就有一个‘考场作文模式’出现并作为‘产品规格’来框架教学和评价作文。”这样的乱作为,最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没有得到增强,作文考试成绩也没有得到提高,可谓“两败俱伤”。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最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突破应试教育的瓶颈。本人根据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摆脱高考作文的影响,避免“两败俱伤”

 

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频繁的考试客观上影响了写作训练的系统性,写作训练不得不围绕考试展开,因为考试成绩在高中阶段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衡量标准。想要短时间出成绩,就只能按照作文考题的要求来进行极具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写作训练缺乏系统,写作指导片面单一,忽视思维的训练,忽视写作内容知识的积累,急功近利倾向明显。结果是既未提高写作能力,又未提高作文成绩,而且这样的恶果很明显。违背规律,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写作教学的急功近利,必然导致“两败俱伤”。

 

要想避免“两败俱伤”,当务之急是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广大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思想认识上摆脱高考作文的影响。

 

高考作文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已形成了写作疲劳,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为学生怕写作文的无形存在。“切割学生‘性灵’恶手之一:老生常谈的作文命题”“切割学生‘性灵’恶手之二:论椟不论珠的衡文观”。要想让学生摆脱怕写作文的尴尬,就必须要摆脱高考作文形成的写作疲劳,唤醒学生的“灵性”。高考作文多倾向粉饰太平,学生的写作训练也多朝这个方向训练。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我们的追求,要有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和生活的批判。语文教师不能为了高考作文评价的价值取向,而强加学生以畸形的价值观,并以其作为平时作文训练价值评判的唯一标准。这样,教师就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培养有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和生活的批判的学生作为我们的担当,文以载道,学生的写作必然会摆脱高考作文的影响。摆脱了高考作文指挥棒的束缚,以我手写我心,学生就能表达更多鲜活的思想,更有表达的欲望,自然就没有了写作疲劳。高考作文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就可以消除,学生写作能力的增强和作文成绩的提高将不会因高考作文而受影响,也就避免了“两败俱伤”。

 

二、尊重写作教学的规律,争取“一举两得”

 

面对“两败俱伤”的困局,我们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必须要作出切实改变才行。我们无法改变高考制度,也无意改变高考制度。制度总有其优劣,关键是执行制度的人,人应该解放思想、创新做法、趋利避害,尊重写作教学的客观规律,既提高写作能力,又提高作文成绩,争取“一举两得”,突破应试教育的瓶颈。

 

根据应试教育对语文写作的不利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从而切实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

 

1.题型训练全面化

 

作文题型有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等。对于这些题型,在写作训练时应根据写作能力培养的需要加以训练。全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半命题作文侧重挖掘学生的自主选材、立意能力,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既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多角度审题、立意的能力。而单一的题型训练不仅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还会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通过较为全面的题型训练,学生可以了解各种题型特点的异同,避免在写作某一题型时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全面增强了学生审题、选材、立意的能力,题型训练将不再单一。

 

2.题材训练丰富化

 

写作本来就要求题材丰富,这应该也是每个写作教学者的共识。但是因为高考,因为高考优秀作文的导向,作文题材大部分写成人生感悟、哲理,学生写作大多无病呻吟。写作训练应引导学生更多涉足我们所处的社会,尝试写身边的人和事,这应该成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方向。写作题材来自社会生活,生活中的很多人、事、现象都值得写。可以褒扬真善美,也可以揭露假丑恶;可以写忙碌喧嚣的城市生活,也可以写悠闲宁静的乡村世界……写作题材训练的丰富化,避免了题材的单一、思想的僵化。这样的训练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涉足社会、学会思辨,可以多方积累写作素材,全方位增加人生体验,更好地积累写作内容知识。写作题材将不再单一。

 

3.文章写法多样化

 

写文章应学会巧妙运用多种写作方法,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主题更加突出。记叙文写作应要求学生根据文章需要合理运用顺叙、倒叙、插叙等手法,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心理、肖像、语言、行动、景物、场面等描法的训练,而不是笼统地指导学生写好开头和结尾,并在行文中常常点题;议论文写作除了训练一般立论文的写作,还要训练驳论文的写作,具体的论证方法也应该有专题训练,而不是笼统地指导学生先提出观点,再论证观点,最后总结观点。文章的写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文章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形式本身也无优劣之分,关键是要能更好地服务于内容。高考阅卷专家推荐的优秀作文是形式服务于内容的优秀代表,但绝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只有这样的文章写作形式才是好形式,才更值得模仿。教师应该带着学生学习、模仿更多不同类型的好文章,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增强写作技能,更好地运用写作策略性知识。文章写法将不再单一。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耗时费力。尽管如此,培养写作能力必须成为高中三年写作训练的永恒主题。写作能力增强了,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高中阶段短短的三年时间,再加上各类考试的冲击,真正用在写作训练上的时间其实是不多的。但是,只要尊重规律,作好规划,明确目标,坚持去做,就一定会有收效。高一、高二学年时间相对宽松,这段时间开展写作教学应遵循上文提及的三个原则,让写作训练抹去应试教育的痕迹,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高三学年依然要抓实际写作能力的训练,但面临的几乎是每周一考、教学围绕考试转的高考备战现实,要想纯粹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已经不太可能。应试训练也必须提上日程,而且也必须深入研究命题导向进而做出针对性的指导。有了高一、高二对写作能力的坚持训练,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有了提高,高三的写作训练在进一步加强写作能力训练的同时兼顾应试技巧的指导,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不仅不会降低,还会因有了应试技巧的帮助而获得较高的作文分数。

 

高中三年一味地围绕应试要求训练写作,既不能增强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又不能获得较好的考试成绩,可谓“两败俱伤”。高中三年始终围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写作训练,高三兼顾应试训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又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可谓“一举两得”。

 

由“两败俱伤”到“一举两得”的关键是,尊重写作训练的规律,突破应试教育的瓶颈。

高中写景作文范文第2篇

一、写景抒情

实际上写景抒情就是对景观意象进行描述,然后借此将作者的喜怒哀乐抒发出来。

其一,我们一定要掌握“景”包含的内容和指的形象,感受作者通过景所构建的情景以及景中蕴藏的情趣。此处所谈的“景”就是存在于大自然当中的人文景观及所有景像,作者描写的很可能不只是一个“物”或一个“点”,很可能是一种意境、境界、画面或是一个“组合”。

其二,我们一定要弄明白“写景抒情”当中“景”与“情”间存在的关系。此种关系在文章内容表现方面,完全可以先写景然后再进行抒情,还可以先进行抒情之后再写景,应用景来衬托自己的情感[1]。同时还能寓情于景,将情和景交融在一起,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从文章的表达技巧来看,还可以分为触景生情、设景抒情和借景抒情。借景抒情主要是作者心中应该先有情,然后再有景。而设景抒情也应该如此,需要作者首先心中必须拥有某种情感,之后通过想象来对景物进行设计,进而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触景生情就是作者被某种景物所触动,从而产生情感。寓情于景就是作者把景物同自己的情感结合起来,在描写景物的过程将自己的情感寄寓其中,整篇文章不存在直接抒情的语句,可是任何一句话都包含了作者的感情。

例如:《春江晚景》这首诗中在首联主要描绘了夕阳、晚霞与树木交相辉映下的春江晚景,具有着非常艳丽的色彩,这表现出诗人的喜悦心情[2]。而在颔联中诗人通过见到的美景直接抒发了自己的喜悦心情。这两联中景包含了情,而情中又包含了景,将情和景有机地交融了在一起。

二、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这种表现手法就是作者应用寄兴或象征的方法,将自己的观点以及人格和思想都寄托在一些描摹的事物之上。

其一,我们应该了解“志”的真实含义。此处所探讨的“志”实际上应该被理解为“心志”或“心意”的意思。其最主要的是指作者对人生产生的感悟。

其二,我们应该弄清楚“物”的实质意思。通常情况下托物言志当中的“物”都是具有较强象征意义的一些客观事物,作者通过这些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特点来将自己的“心志”表达出来[3]。例如:拥有传统象征含义的松、梅、竹、菊等,经常都是作者进行“托物言志”的所选植物。还有存在于大自然当中的鸟、虫、鱼和花等等,都是作者用来言志的对象。

例如:《在狱咏蝉》这首诗,诗人便有效应用了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手法,通过对蝉进行细致的描写,用蝉的形象表现自己所具有的高洁品行,表达了诗人想要获得到别人的帮助,沉冤昭雪的心愿。又如《卜算子・咏梅》这首诗为宋代诗人陆游所写,诗中对梅进行了描写,其实是在表达自己高尚的情操。还有《石灰吟》也是一种侧重于用事物来言志的诗,这首诗当中描写的“石灰”,其实就是应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操。

三、对托物言志同写景抒情间存在的区别进行辨析

写景抒情及托物言志这两种表现手法经常被应用在散文和诗歌写作当中,可是在对作品进行品味和欣赏的过程中,如果想要清楚地将他们分辨开却非常不容易,究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两种表现手法的定义没有较大的区别度[4]。其中“托物言志”曾有人这样解释:“通过对事物进行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常被应用在散文和诗歌的写作中”。而“写景抒情”就是通过描写某种事物或渲染某种环境来抒感。

虽然这两种解释不相同,可是却存在着共同之处,即都是通过事物来抒感。可是这两种解释当中所涉及到的事物究竟存在哪些不同呢?两种解释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又有什么差异呢?词典上并没有做具体介绍,可是此问题一定要弄清楚,这样学生才能合理地对这两种表现手法进行运用。而想要将此问题弄清楚便需要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5]。

如:《蝉》《》《登高》和《石头城》这四篇文章。前两首应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后两首应用了写景抒情的方法。如果仔细研究会发现这四首诗的区别如下:

首先,前两首诗都描写了一个事物,分别是蝉和菊。后两首描写了多个事物,如《登高》中描写了鸟、长江、风、沙、猿、天、落木等,而《石头城》中描写了月、空城、故国、女墙、山等。

其次,前两首诗描写的事物都被作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描写,如《蝉》这首诗中“垂绥饮清露”这个诗句主要描写的就是蝉的饮食非常非常纯洁,而“流响出疏桐”这句主要写的就是蝉的叫声极其动听,能够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菊》中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主要描写的就是房舍周围生长了众多,而“遍绕篱边日渐斜”表达了诗人对十分迷恋,单从表层上看是在写景,而实质上却是在写具有的迷人之处,属于间接的一种描写方法。后两首诗是从单一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或是把所有景物都融合在一起一同进行描写。如:《登高》这首诗中第一句把风、猿和天这三种景物融合在一起。《石头城》中的第一句把故国和山融合到同一个画面当中,作者一次性将这些景物描写出来。

再次,前两首诗主要通过蝉和菊所具有的特征来表达自己品质、节操和道德等。作者通过《蝉》表现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依靠外在力量来发扬美名,主要赞美了傲然独立的品格;作者又通过菊表达出自己的气质与众不同。后两首诗作者通过对多种事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主要就是在外界事物的刺激下产生的喜、怒、哀、乐、爱与憎等心理反应。《登高》中作者第一句主要描写的是一幅十分惨淡的画面,进而表达了自己老病孤愁和一直在外漂泊的凄凉心情。《石头城》中作者通过对月下江潮拍击空城的凄凉进行描写,进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衰弱的感叹。

最后,前两首诗应用白描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事物特点,不需要特意为其营造某种意境,而后两首诗应用浓墨重彩的方式表现景物特点,诸多景物一同构成了一个表现作者情感的意境。

综上所述,托物言志同写景抒情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可是想要将它们合理的区分开具有一定难度,假如可以掌握上文介绍的几个特点进行分析,便一定会做出准确判断,将两者有效的区分开,并合理地应用在写作当中。

参考文献:

[1]覃海梅.一粒沙中窥见世界――高考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解题方法教学心得[J].读与写(上,下旬),2015(11):79-79,80.

[2]冯许.品读美感--八(下)写景抒情散文单元教学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11):66-66,67.

[3]王珊.“活”画“传”神“长”言――写景抒情类散文教学谈[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15(11):54-55.

[4]高志军.景中漫步,妙笔生情――散文如何写景抒情[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6):186.

高中写景作文范文第3篇

在高一上学期执教记叙文写作时笔者坚持双管齐下,既注重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生活,也努力做到以读促写,通过名作学习提高写作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将通过解析名作引导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一些经验整理出来,供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掌握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考虑到同学们平时的观察训练与日常写作,笔者将课堂重点确立为:通过阅读名作,分析和概括出名作的景物描写技巧,并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进而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两项:一是如何写景,即引导学生从名作中分析出景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二是如何景中传情,即教会学生把握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一、向名作学习景物刻画的方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眼目。”如何将眼前景化作笔底文字,是需要一定技巧的。上课伊始,笔者用PPT演示了一幅荷塘图,让学生作口头描写,字数不作要求。同学们完成得比较轻松,但大多数都很概括和空泛,谈不上生动和具体。接着笔者向同学们展示了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一段关于月下荷塘的景物描写: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虽然沪教版教材将该文放在高三学习,但课外阅读广泛的学生已经早有涉猎。即使有学生没看过,单就这一段文字而言,在理解上也不会存在太多障碍。学生齐读之后,对比自己的口头作文,都感觉大相径庭,一致认为朱自清描写的荷叶、荷花比自己描写的美。于是笔者启发同学们思考:这段文字美在哪里?学生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有的说这段描写形象生动;有的说描写细腻传神;还有的说感觉意境很美,有一种静谧的美。笔者对他们的回答都给予充分肯定,紧接着引出下一个问题:这段文字描写得这么美,作者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吗?之后笔者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尽可能地去发现作者写景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充分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笔者对他们进行了必要的启发,比如我问:“该段文字中,作者描写的对象是什么呢?”学生答:“荷叶、荷花”。又问“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荷叶荷花的呢?”学生根据笔者的启发,经过讨论,发现了朱自清在这段文字中的描写技巧:有的说写荷叶主要是描绘形状,写荷花主要是描写颜色;有的说描写的角度多,如视觉和味觉;有的说用了比喻和拟人修辞;还有的看到了动态、静态描写等。笔者很为学生们的发现而高兴,并及时地把他们的发现书写在黑板上:

1.绘形、着色

2.视觉、味觉

3.比喻、拟人

4.动态、静态

在互动的过程中,笔者又给学生补充讲解了“通感”这种在景物描写中具有特殊作用的修辞格,并引导学生大胆联想,对该段文字进行续写。比如写完动态、静态的荷叶荷花之后,还可以按照作者的思路,继续往下补充,增加别的角度和环境条件。比如“下了一阵小雨,雨滴打在荷叶、荷花上,……”再如“一阵秋风吹来,万木萧条,……”可见,只要用心,描写的角度是可以多方位展开的。学生都感觉老师说得有理,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情。

然后,笔者要求学生再做进一步分析研究,逐句地,从朱自清绘形、绘色,描写视觉、味道,描写动、静态中再发现一些具体的东西。眼光犀利的学生经过老师提醒,马上发现了朱自清写景的一些非常细小的规律,即写景顺序问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先交代环境或位置;“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接着交代描写对象“荷叶”,且前有修饰语;接下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是用比喻修辞对荷叶作形象、细致的刻画。接下来也是如此,“层层的叶子中间”是交代位置;“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引出描写对象“白花”,前面也安排有修饰语;然后用拟人“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再用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三个比喻连用叫博喻)等作精细的描写。同理,作者在写“清香”的时候也是使用了这样的方法。于是笔者在黑板上板书了朱自清写景的一个规律:先交代位置或环境,接着引出描写对象,再用各种修辞多方位展开描写。

据此发现,笔者当堂布置了作业:选取校园一处景物作描写,如校园垂柳、路旁梧桐等。由于学生掌握了规律,写起来一点也不困难,不少学生写得非常出色。

二、从名作学习景中传情的方法

成功的景物描写并非简单地描摹物象,而是深刻地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日本人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云:“景语若多,与意相兼不紧,虽理道亦无味。昏旦景色,四时气象,皆以意排之,令有次序,令兼意说之,为妙。”为了使学生认识景物描写的深层意义,笔者又进行了如下安排。

笔者先让学生根据上段的景物描写大胆猜测一下朱自清在写这一段景物时的心情。学生大都能感受到作者此时内心的一丝迷茫、一丝困惑或淡淡的喜悦。然后笔者抓住时机告诉学生:如果写景仅仅是为了写景,那么写景本身就失去了意义;高明的作家都会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来确定自己景物描写的感情基调,景物描写要为传达情感服务。为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一点,笔者提供了一组名作片段,做成PPT展示如下:

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第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荷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季羡林《清塘荷韵》)

那是满地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宗璞《西湖漫笔》)

每天清晨经过荷塘,总能看见一池荷韵。从冬日的衰落到春日的绿意,繁盛、凋零,一如人生的起落。当风低水皱,湖闲雨轻的日子,清荷亭亭,绿裙裾上青玉滚滚,水生秀色;抑或刀风烈日,如丹青杰作的风荷依旧清色冰姿,气宇凌仙。年年荷花都能从丝毫不见生机的枯萎中复生,而我的师长却不能了,那一个年轻的身影走进了翩翩的荷叶间,稍不留意便无迹可寻,只余下清香袅袅。(许瑜萍《又是清荷盛开时》)

这些片段虽然描写的对象都是荷叶、荷花,但每一位作者笔下所呈现的文字却不一样。笔者让学生齐读,然后比较这几段文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经过讨论,学生认为几组片段的作者不同、主题不同、情感不同,所以景物描写就不一样。笔者赞同他们的看法,并与其一同对这组片段进行细致的分析,发现这三个片段所着力表现的主题不一样,分别表现荷花的高傲、生命力的顽强和怀念恩师。笔者告诉学生,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写就有不同的结果,因此我们会看到景物不同的品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切景语皆情语”。进而向同学们强调在作文中进行景物描写的时候,必须要根据主题确定一个感情基调。描写色调的明或暗,所着的颜色是亮丽还是深沉,全都由情感基调来决定。感情基调定好后,再用朱自清教给我们的方法对这个描写对象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地精雕细刻。

结合以上分析,笔者强调了作文中的景物描写要求,即带着感情观察,带着感情取景,带着感情行文。

作文教学旨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记叙、说明等基本表达方式长期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经过这样一堂写作课,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景物描写的方法,并为进一步深入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提供了借鉴。课后,笔者将学生这次的作文结集为《杨柳集》,许多同学的文章都写得有情有韵,不仅景物描写生动具体,而且积极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与修辞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高中写景作文范文第4篇

当前苏教版高中写作教学中,教师教学重视高考作文要求,教材写作指导内容安排不合理,写作指导与命题不协调,文学鉴赏类文章写作专业性过强,写作要求与学生实际写作水平分离,教学内容笼统不具针对性,不能达到对学生审题能力、构思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修改能力等多项写作方面能力的培养目标,难以提高高中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在高中语文写作课堂中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成为写作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写作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一、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创建写作环境

苏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材《叙事作文导写》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着重在课前准备上下足功夫,准备叙事作文写作的材料,将写作方法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形式,课上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讲解。叙事作文选材要求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细节事件,事件需要符合学生自身生活情况,可能是学生日常生活琐事,也可以是令学生印象深刻、具有较高纪念价值的事情,描写的文字不求深刻只求新意。

教师课前可以通过叙事性对话形式,阅读自己写作的叙事作文范本,描述自己经历的日常琐事,以此启发学生。而后问学生有无印象深刻的事情,引导学生自主创建生动的写作环境,将学生带入叙事作文写作环境中去,在学生的记忆中构思作文框架,完成叙事作文的写作。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创建写作环境,可以渲染叙事作文的写作气氛,使学生更加完美地表达情感,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此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发散性思维,促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细微细节,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课上培养学生自主写作方法和技巧

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材《景物描写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教学重点,提升学生景物描写技巧。教师可以向学校图书馆借阅有关景物描写的图书与报刊,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课外阅读,并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心得,通过阅读量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有效促进学生写作方法、技巧的学习和掌握。景物描写作文中的写作要点有景物写作的顺序、层次、角度、虚实、修辞等,对学生的空间、时间逻辑思维要求较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写作前进行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水平较高的学生作文交予其他学生相互传阅,让学生自主学习技巧较高的写作手法,培养有效的自主写作方法技巧。

景物作文中使用较多的写作方法为寓情于景,即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情境中,将景物拟人化,使读者产生共鸣。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寓情于景的方法,写作导学中多向学生展示相关景物图片,熏陶学生对景物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情感培养。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保持充分的耐心,对学生富有创意但不符合作文要求的写作技巧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写作习惯,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作文进行讲解,充分培养学生课外写作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

三、课后促进学生自主审核、修改能力提升

在进行苏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材《议论文的写作》教学时,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着重于作文语句逻辑性的教学,注意文章的修改与完善。议论文是对事件或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的文体,注重论点、论据以及论证的合理安排,对语句逻辑性、构思合理性与表达通顺性等方面的要求较高。目前高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基础,但逻辑性不足,作文中仍存在较多语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耐心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注与讲解,在学生修改过程中积极给予帮助,促进学生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审核能力与自主修改能力。

作文教学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互审,通过对他人作文问题的发现促进学生自身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相互审核过程中他人标注出的自身文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修改的能力与习惯,加强学生对作文文段逻辑性思维。此种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审核、修改的习惯,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从而实现新课标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监督学生的相互审核,指出学生未发现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语病的印象,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

高中写景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风景写生 特征 教学 风景油画

风景是油画创作的重要题材,是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用油画材料进行的绘画创作。20世纪初,西方的油画艺术开始进入中国,风景油画创作成为艺术家们的主要创作题材。通过对西方风景油画艺术精髓的吸收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中国的风景油画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西部是中国绘画最富有底蕴的地区,而对于西部地貌、风景的展现,绘画往往要比其他方式更容易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西部的戈壁荒城、塞外雪山、冰川河流、金秋胡杨、早春碧柳等景色,多是经过油画家之手跃然于画布。他们往往将自身融入充满西域风情的大自然中,并借助写生的形式来表现完美意境。而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也倡导对风景油画的发展进行探索与反思,并加强对写生教学的重视。以下笔者结合西部风景油画的特点,以及写生教学对西部油画发展的影响进行阐述,以期为油画创作者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参考。

一、西部风景油画的特征

(一)民族化和本土化特征

如今,风景油画已经成为油画创作的重要题材,油画家一方面汲取西方油画绘画的特点,另一方面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我国的风景油画的创作方法进行改进。经过了多年探索,如今,我国的风景油画创作有了新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间的艺术交流越发密切,我国的油画家也开始探索油画发展的新道路,并提出了一些观点。当代油画家从我国的历史文化以及民俗文化中汲取营养,使用一些民族符号和创作元素,将西方油画创作技法与中国写意艺术相结合,从而创作出更具民族性和本土性的油画作品。

(二)西部风景油画的地域性特征显著

西部风景油画展示了我国西部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油画家被这些自然景观所吸引、所感染,用自己的画笔把西部的自然景观展示在画作中,并在画作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观念。如我国油画家何勇的油画作品《中国西部风景》中就展现了西部巍峨陡峭的高山,充分体现了西部地区独有的特征与魅力。

(三)向多样性与时代性的方向发展

随着油画艺术的发展,画家开始对油画的绘画形式进行大胆创新,这一形式改变了以往风景油画创作的单一性,让表现形式更具多样化。他们不仅学习西方油画的绘画风格,还研究本地区的民间艺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提高绘画能力,使创作出的作品风格更加丰富,也更好地表现出时代特征。

二、写生对西部风景油画发展的作用

利用写生形式把风景作为绘画的主题,可以直面大自然,使创作更具真实性,也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使作品更具新鲜感。写生教学主要是高校通过“写生”这种绘画形式,让学生更加重视西部风景油画的创作,以提高对于风景油画的创作技巧。在写生过程中,学生要把自己真正地融入西部地区,充分表现出西部特有的风格和意境。

(一)油画风景写生可以加强风景油画的情感表达

通过油画风景写生的形式,可以使油画专业的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美丽,从而使作品更具抒情性。通过这种形式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具情感色彩,不同风格的风景油画也具有不同方面的情感特征。风景油画使艺术家把自己对于外界的看法和感受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他们的思想与绘画有机融为一体。法国风景油画家柯罗曾经说过,真实感才是艺术美的所在,他也用自己的作品践行了自己的主张。

(二)油画风景写生可以提高绘画技巧

1.风景油画写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构图

构图就是在具体的题材和思想的要求下,把所要表达的形象加以组织,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构图是绘画意境产生的前提。西部的自然风景丰富多样,然而,风景本身不含有任何情感,只有学生通过写生来描绘画面,选取特定的角度来进行绘画,才能够使风景油画作品具有作者的标志与情感。在教学中要注意,风景油画的构图主要是对油画的比例进行整体上的把握,并且要尽量准确和简洁。风景油画的构图分为斜形线构图、横向水平构图与竖形构图,要注意构图的法则和规律以及构图中的变化和统一。

2.风景油画写生可以提高学生的色彩搭配技巧

要想使西部风景油画更具感染力,首先是要合理搭配色彩,而西部的自然风光,则需要不同的色彩去展示。如学生可以用葱绿色表现春天的生机勃勃;用翠绿色表现夏天树木旺盛的生命力;用金黄色表达秋天人们收获果实的喜悦心情;用素净的白色来表现冬天的皑皑白雪,展示生命的沉睡意境。色彩是风景油画创作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在风景油画创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合理进行色彩的运用。通常情况下,每个人的色彩感会存在一定差别,而风景油画写生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加真实地描绘出自己对于色彩的感受。

3.风景油画写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思维

想象力是人们在对外界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事物的认识对其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油画风景写生可以使画家在观察、感受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来对所要创作的作品进行联想。比如学生可以把花草、树木、山水等这些意象通过自己的想象融入到创作中。如风景油画家刘严的作品《黄土・空间》《西部的景之一、之二》等,不仅仅是作者对于西部场景真实的再现,还充分发挥了自身想象力来塑造充满地域特色的场景。此外,学生在风景油画写生中还可以寻找灵感,以独特的思维展开想象,充分表达当时的场景和情感。

结语

近年来,我国西部的风景油画艺术逐渐向着民族化、本土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油画风景写生对风景油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够使油画家更好地表达自身情感,并提高绘画技巧。因此,高校在风景绘画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写生的作用。我国西部风景油画的创作,充分体现出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与内涵,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既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将西部地区独特的人文风情和地域风格描绘融入观者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冉玉.从东西方绘画的融合谈中国风景油画的发展[J].时代文学,2008(8).

[2]唐婉.浅析中国风景油画的发展[J].金田,2013(8).

[3]胡霞.对中国当代风景油画中人文关怀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