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画展

幼儿画展

幼儿画展

幼儿画展范文第1篇

一、利用生活形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

想象虽然是无限的、自由的、没有约束和边界的,但是却需要有一定的依据,即需要有生活中的原型,这样的想象才是科学的。那种没有依据性的不切实际的想象是乱想、瞎想。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理智的想象活动。”也就是在生活中如果没有具体的形象激发幼儿想象,就不会产生正确的、科学性的想象活动。因此想象要建立在生活中的意象之上,幼儿的想象更需要实际生活中的体验和情感促进。我们想要在绘画课程中及在幼儿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首先要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优美的风景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可以带领幼儿体验不同季节大自然的魅力。如春天百花齐放、柳叶抽出嫩芽的景色;夏天河水碧绿、青蛙歌唱的画面;秋天果实累累、遍地金黄的收获景观;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美景。这样可以在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中,领悟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从而唤起幼儿的联想和想象。绘画时,我们让幼儿将看到的景色绘制出来,然后加上自己的想象。这样在实际景色中联想更加优美的壮丽的画面,会更加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提高想象水平。或是在组织幼儿画一些实物时,可以让幼儿先进行感觉和视觉上的体验,如我们组织幼儿画水果,首先让幼儿回忆生活中常见水果,然后让幼儿思考它们的颜色、形状、味觉等性质,教师拿出一些水果让幼儿先看看形状、颜色,再摸摸它的质地,让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后在这么多的经验基础上给幼儿展现一些不经常见到的或是奇形怪状的水果,这时幼儿便会十分兴奋,思维顿时活跃起来,这时教师再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按照自己的想象绘画,这样就连没有丝毫兴趣的幼儿也会十分专注地投入创造之中。这样不但会顺利地完成绘画课程的教学,而且会收获一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品。

二、画画是幼儿情感的体现,是幼儿想象能力发展的不懈动力。

幼儿很爱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发泄自己的情绪,这表现了幼儿的心智。绘画虽然是艺术的表面形象,但是支配艺术的却是幼儿丰富的情感世界。在绘画课堂中我们看到的是幼儿画的各种各样的东西,但实质上幼儿却是在通过自己绘制的图画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情感的表达或发泄是幼儿心理上的需求。用绘画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是语言和言情表达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尤其在绘画教学中我们必须尊重幼儿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不要一看到幼儿在随心所欲地画画就胡乱地加以大声的呵斥,这样只会降低幼儿绘画的兴趣,扼杀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要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让幼儿成为绘画的主体,确保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画自己想要画的画,画自己所想的画,按照幼儿自己的兴趣和意愿,从自己的情感出发,用自己真挚的情感绘画。同时我们要重视幼儿的情感因素,利用比较新颖有趣的事物激发幼儿绘画的欲望和画画的兴趣。只有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绘画,幼儿才能更全身心地投入,更富有激情,充分张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如听完优美的故事《鲨鱼笑笑》之后,孩子们深深地被鲨鱼笑笑的故事吸引,有的说鲨鱼笑笑很无辜;有的说鲨鱼笑笑很勇敢;有的说鲨鱼笑笑真伟大;有的小朋友说鲨鱼笑笑一定会和大海里的鱼儿成为好朋友等。这时我让孩子们画出他们心中的鲨鱼笑笑。孩子们兴奋地拿出手中的画笔,按照自己想象中的鲨鱼笑笑的形象进行绘画,展现他们心中不同的“鲨鱼笑笑”。这样从幼儿的情感出发,尊重幼儿的想象,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绘制图画,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进行联想,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三、实践活动能够更有效地挖掘幼儿的想象力,使其天赋得到充分展现。

幼儿画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造性;创设环境;尊重个性;迁移活动

幼儿绘画是一种童心世界所特有的认知想象与创造的显现,它的操作过程伴随着经验在记忆中的储存,再经过手的操作,创造性地反映内心的活动,它不仅能再现事物,还会重新组织,构思与创造,通过绘画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一、贴近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主动绘画

皮亚杰说:“兴趣实际上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需要与对象之间的关系。”的确幼儿对于绘画就是一种自然的需求,每一个都喜欢涂涂画画。但是,一旦要正式学习往往就会缺乏自信,因此,我很重视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实际,易学易画的内容,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带领他们走进大自然,接触社会,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通过行动去体验,去玩一玩,摸一摸••••••用现实的刺激来促进幼儿的想象活动,经过他们头脑的加工,创造性地表现在画面上。春天来了我组织幼儿观察花儿如何开放,小鸟如何歌唱,蝴蝶如何飞舞••••••让他们体验事物的变化。课上,我以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一群小白兔来到大森林里,它们看到许多美丽的景色”。请小朋友把眼睛闭起来,想想小白兔们会看见些什么,在沉静过去之后,它们按耐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侃侃而谈,将各种美好的事物加以想象和创造,当我说开始画时,小朋友们会全神贯注地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用自己神奇的小画笔展现出来,花儿眯着眼睛微笑,小鸟噘着嘴歌唱,花蝴蝶在跳舞••••••,一副副画都活了起来,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贴近幼儿生活的题材,幼儿把自己头脑中的表象进行了加工、改造、并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形象。

二、创造良好环境,开拓想象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领域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 于是当幼儿对绘画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之后,每周的几次集体绘画活动,已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了。我便在活动室里挪出一块角落专供幼儿绘画创作用,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绘画工具,如:各种质地蜡笔、纸张、水彩、水粉、颜料等应有尽有,让幼儿有充足的选择余地,尽可能地去创作自己心中的画,一到游戏活动的时间,就会看到绘画角上一副热闹的景象,有的幼儿在用手指,棉签点画,有的在用嘴吹画,还有的用颜料染纸,虽然时常会弄的乱七八糟,但正是这样的涂鸦过程,也就是幼儿的一种学习、创作的过程,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趣,玩赏了颜色与形象的变化,幼儿有了一个自由的空间,充分展现自己的想象,由此促进了幼儿的创造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三、尊重幼儿个性,保护创造能力

幼儿的绘画作品往往显现出一种稚拙的情趣和成人作品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因而我十分尊重幼儿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对于他们的创造性表现加以宝华,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即使是“异想天开”也不横加指责。在绘画“蚂蚁”的活动中,我只示范了蚂蚁的基本绘画步骤,并不规定具体的内容,让幼儿自己去想画“我的蚂蚁在做什么?”指导创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一名幼儿画蚂蚁正在做饭,当我走过去时,他马上用手把画面盖住了,我轻轻的挪开他的手,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又继续画了起来,时间很快过去了,当幼儿们把他们的画一一展现时,突然一个蚂蚁王国呈现在我的眼前:有的蚂蚁在踢球,有的在唱歌,还有的指挥交通••••••各种动态副真有趣,虽然有的画由局不够合理,有的涂色不很均匀,但是这些已不太重要,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的创作,这些比结果更有意义。

四、通过迁移活动,充分发挥潜能

幼儿画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图画教学;形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254-02

幼儿教学中的图画是指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出来的形象,包括培养幼儿进行绘画的过程。在幼儿教育中,图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笔者将这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实施称之为幼儿图画教学。研究表明,幼儿图画教学是幼儿形象思维产生和发展极其重要的途径,其有效实施可为幼儿未来整个人生的思维奠定坚实基础。可以说,幼儿阶段形象思维的基础如何,决定其将来的思维程度如何。因为,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基本上是形象思维,而图画教学是靠形象思维和幼儿视觉冲击进行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人们常常对幼儿大脑及其活动特性产生没有充分认识,从而没有自觉地采取图画教学这一积极的手段来激发孩子的形象思维,从而促进孩子思维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说,3~6岁幼儿模仿能力极强,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能用各种已经认识的图形图像并通过创造图形图像的活动来进行思维。虽然幼儿这些内在的思维活动还远远构不成思维定式或模型,但是图像通过他们的视觉神经进行传输,从而进入大脑进行组合,最终使其思维显现出了创意性和随意性这样的形象思维特征。对此,有研究者已经指出,幼儿的创意思维研究“已经成为21世纪美术教育的重大研究课题”[1]157。从外部看,这些创意性和随意性似乎天马行空,且表现出个性化的特征,然而这正是幼儿形象思维发展的标志。可见,图画教学在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一科学认识已为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充分反映。仔细研究《指南》,可以发现其中的五大领域都含有图画教学的内容,以下选择较为明显的艺术领域和科学领域为例进行阐述。

一、艺术领域中图画教学的作用

幼儿图画教学在艺术领域中的作用很广泛,美术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所以笔者以美术为例进行讨论。近年来,国家重视素质教育,家长望子成龙,学校对特长生倍加关照,在此背景,幼儿美术教育纷繁芜杂,各种培训班粉墨登场。对此现象,研究者们的看法各说不一。有的人认为,让孩子从小学画画,可以打下扎实的绘画功底,提升艺术修养;有的人却担心,中国式绘画教学重技法重临摹,这不利于幼儿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发展。那么,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方式来对待幼儿的美术创意活动及其思维呢?对此,《指南》的科学态度是鲜明的,教学实践要求是实际的。例如,它根据幼儿教学实践,从科学的高度,对有关幼儿美术教育的图画教学内容提出了要求,“手的动作灵活协调”艺术教学目标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该教学目标要求,幼儿在3~4岁时要能用笔涂涂画画,4~5岁时能沿边较直地画出简单图形,能沿轮廓线剪出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形且边线吻合,5~6岁时能根据需要画出图形,线条基本平滑,能沿轮廓线剪出由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且平滑等。此外,相关的要求还体现于“表现与创造”这一艺术培养目标中,它要求幼儿应该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具体就是:3~4岁的幼儿能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大体画出自己想画的人或事物,4~5岁的幼儿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5~6岁的幼儿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可见,《指南》是重视幼儿思维发生规律,重视有利于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内容和手段的。

并且,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和要求,《指南》在教育建议中,要求整个教学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的灵活协调性。例如,要为幼儿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要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其实,《指南》这方面的教学目标和途径是很详细,也是很科学的。幼儿图画教学就是要充分运用好美术教育这一平台,融入各种生动活泼的图画教学内容。概括起来,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以美术为代表的图画教学活动可以发挥两方面的作用。

第一,通过形象活动,激发、维持和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幼儿最初的探究活动中,在信息整理和处理方面,其大脑往往是主动的。此时,他们的思维是极为集中而富有创意的,这就是为什么图画、符号、剪贴等美术活动常常作为幼儿所使用的记录手段的原因。而且,科学表明,幼儿这一认识过程主要发生于右脑,“三岁幼儿脑细胞组织形成约70%左右,左脑还未定型,而所有的认识活动都主要以右脑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为主,即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3]111这就是幼儿图画教学的脑科学依据。根据幼儿这一思维发生规律,就可以科学地制定相应的图画教学内容了。例如,让幼儿用线条记录各种植物的生长变化,用符号记录天气变化。此时,虽然他们画出的图像可能很简单,但却能生动地描绘所观察的景象,而不断重复和训练这些内容,就能从根本上激发和强化幼儿不断观察和不断探索的右脑思维。

第二,生动有趣的图画教学活动,能让幼儿把握更为灵活的学习方法,最终塑造一种自己学习、自我实现的思维能力。从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图画教学的重要特征是,它或者能把枯燥、深奥的知识变成具体生动的、富有情趣的创作活动,或者使很难理解和说清的经验现象,变成幼儿感兴趣的美术创作,从而使幼儿头脑中的感性知识得以积淀。例如,某幼儿园大班在一个名为《大树爷爷换新衣》的主题活动中,首先组织幼儿到户外认识各种大树,收集许多不同大树的图片、照片,然后让幼儿根据各种大树形态的差异,以及树干的粗细大小,创造性地设计出自己喜爱的大树的衣服。其次,让幼儿进行创作,把撕碎的各种彩纸想象成大树不同的美丽的衣服,粘贴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由于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符合图画教学的规律,因而其教学效果较为显著,常常被许多幼儿园广泛使用。从思维的角度看,这些活动是符合幼儿形成自己学习、自我实现的科学规律的,即:幼儿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感性材料,并以绘画等形式激发头脑中的思维神经,这些脑神经又传递着孩子们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最后通过各种表情神态或语言表达出脑活动的结果。当然,这个过程还常常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愉悦或惊奇的情绪。

总之,图画教学方式不但能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能让孩子将内在的灵感用外在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有力地激发和促进幼儿形象思维的发生和发展。

二、科学领域中图画教学的作用

在《指南》中,科学领域的图画教学内容不少。例如,“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教学建议。该建议提出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为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幼儿的探索与发现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训练幼儿能够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等活动。《指南》之所以做出这样详细的建议,其内在的根据就是基于幼儿形象思维发展的规律,即:在这样的图画教学中,当不断鼓励幼儿用绘画、照相、做标本等方法进行观察记录时,其实就是在通过图画式的记录帮助幼儿进行经验性观察,以便在他们的大脑中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归纳起来,科学领域图画教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将图画教学的艺术性与科学性结合起来,为幼儿形象思维的发展奠定科学基础。所谓的科学性,如让幼儿观察常见动植物以及其他物体时,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的形象,如颜色、形状、形态等。所谓艺术性,如教师要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从而使幼儿乐于观看绘画,泥塑或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等。《指南》中的科学领域有着如此丰富的图画教学内容,一些人不太理解,常常认为图画教学仅存在于艺术教学活动中,与科学无关。这一误解的原因在于,在艺术领域的教学活动中,科学是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出现的,所以它不太容易被幼儿教育工作者们注意,也就不太注意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但事实上,图画教学活动常常是两者结合的活动。例如,在给孩子们组织《拉手风琴》这一美工活动时,首先,孩子是被这个奇怪的箱子吸引的,然后老师告诉孩子说“这是手风琴”。这里,老师的“告诉”,属于科学知识的内容。其次,当老师一拉一合进行演示时,由于产生气流,于是琴键就发出了声音,从而让孩子们欢呼雀跃起来。这里,当教师进一步展示出拉、合的优美动作时,孩子们被有节奏的、优美的动作所吸引,产生好奇心,觉得很神奇,大脑活跃起来了,于是欢呼起来了。这一的教学活动其实是顺应了孩子们的形象思维,是将科学与艺术也结合起来了。这样,孩子头脑中的形象潜移默化地融入了知识,这无疑为孩子未来的科学理性思维打下了基础。

第二,激发幼儿对形象的心理情趣,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美国的艾略特・W・艾斯纳在《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中指出的,“美术能为人类教育作的贡献恰恰是别的学科所不能做的。因而,任何一项将艺术首先作为其他目的服务工具的教育计划会冲淡美术的意义。”[4]331这话当然有其局限性,但它亦表明了一点,在幼儿教学中,当把美术与科学进行整合时,应当以美术为主线,把科学知识融于艺术中。换句话说,要以科学的探究来丰富美术活动内容,以艺术的表达方式增添科学活动的趣味性。例如,某一幼儿园在策划一个叫《有趣的竹子》的教案时,就很好地贯彻了这一规律。首先,它很好地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定位,即引导幼儿根据竹子、竹叶的造型特点展开联想,设计出别具风格的美术作品。其次,明确竹子的特征和形态以及竹叶的变化作为教学内容,策划熊猫吃竹子的情景,让这种情景再现于幼儿的头脑中,从而激发幼儿创造美的情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总之,在科学领域中,也可以运用图画教学,即:以美术活动为依托,以美术表达为手段,把幼儿对观察对象的认识进行艺术再现,从而达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形象思维内容。

三、幼儿图画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

上述以《指南》中的艺术领域和科学领域为例,旨在阐明幼儿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孩子们去观察、认识、体会生活中各种美好的形象事物,通过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以及认识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达到激发和促进幼儿形象思维发展的目的,为孩子的一生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对此,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第一,要把握图画教学的宗旨,即一切为了孩子形象思维的发展。这包括三个原则:一是,着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这是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基础;二是,对幼儿的好奇心、想象力要尽可能的支持和保护,要积极评价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的创造力;三是,要积极引导幼儿的志趣,尽量满足幼儿表现的需要,并且提供宽松的作画环境,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潜能。

第二,实际教学中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认识到图画教学的重要作用,对图画教学活动的内容有充分的认识,认识到图画不但能让课堂简单有序,而且可以作为教学游戏内容的材料,能创造良好而多彩的幼儿学习环境。不过,此方面还要注意的是,要正确选择图画教学内容,且图画应当新颖别致。二是,综合应用多领域的教学内容,尤其是科学与艺术要结合起来。例如,在进行语言活动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幼儿对生活常见的标识、符号感兴趣,让他们能够看懂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三是,因材施教,分段教学,即根据幼儿的年龄段采取相应的图画教学内容和方法。例如,根据《指南》,在语言领域进行“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的教学实践时,对于3~4岁幼儿,只要他们能喜欢用涂涂画画表达一定的意思就可以了;对于4~5岁的幼儿,则是要培养他们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对于5~6岁的幼儿,则是要达到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

参考文献:

[1]汤丹.论创意思维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前教育,2012,(1).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幼儿画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主性绘画;幼儿;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3014602

1国内研究情况分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幼儿与生俱来的一种潜在性能力,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极富创造潜力的时期。

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陈鹤琴“活教育”的思想体系认为,儿童本来就具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只要善于启发诱导,教育和训练,创造能力是可以培养起来的。“活教育”的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就是不重视授课制,而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的参考,即注重直接经验,不重视间接知识。

国内著名能力心理学家、东北师范大学李孝忠教授是较早进行创造力培养研究的学者,他承担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方法与评估手段》的国家课题,总结出培养创造力的模式,认为“在学校中开展创新教育课程应首先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创造性的环境,通过学生的创造力的训练,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性、自信心、冒险行为、幽默风趣等全面健康的人格,提高创造思维能力。”虽然该模式在国内首次比较系统而全面的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研究对象限于初中级学校教育,而对有着特殊身心特点的幼儿阶段的创造力培养没有涉及。

近几年来,国内幼儿教育者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幼儿绘画教学存在着相当多的缺陷,已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和时展的要求,并分别提出了一些富有见地的观点。许凉凉发表在《学前教育研究》的《发展幼儿绘画创造力的教育策略》中提到了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创作条件,关注其创作过程,鼓励幼儿在绘画中大胆表达自己情感,通过与不同领域活动和游戏的融合,拓展幼儿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途径。孔艳芳和刘清海发表在《中山大学学报》中的文章《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培养》一文中,探讨了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培养方法,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对同一事物或不同事物用不同方法表现的阐述。邱秀君和王冰发表在《促进幼儿原创性绘画能力发展的指导策略》别提到了教师应特别注重幼儿原创性绘画能力的培养,在了解幼儿不同阶段绘画特点基础上,对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的观点,充分尊重幼儿生命和幼儿个性的指导观点。郭志平的文章《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提出走出传统的运用范例、示范和讲解等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这些文章中都提到了培养兴趣、运用多种绘画工具盒教学方法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可借鉴的策略和方法,如教学方法多样化、利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表现等,虽然这些策略和方法已经开始针对“教师教画,幼儿模仿”的教师本位的传统幼儿绘画教学进行批判,并指出了一些基本的解决路径,但是还需要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梳理,一方面需要对“是什么”的根源性、本质性的问题进行应答,使认识系统化、理论化,另一方面需要把“应当是什么”引向“应当如何做”,设计出一套可供操作的实践性解决方案对现实进行指导。

2国外研究情况分析

斯坦福大学教授特尔曼用将近5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智力高的人并不一定有高创造力”,认知心理学家格兹欧和杰克逊实验发现:“高创造力的平均智商低于高智力组的平均智商”,这就表示具有平均智商的人都可培养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幼儿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每一婴儿都有一种创制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能依靠他的环境,构筑一个精神世界,所以,幼儿不仅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更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其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蒙氏教学法,提出了几点基本原则:以儿童为中心,反对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反对填鸭式教学,让儿童能够自发性地主动学习;需要有充分的教具提供。这套教育法的独特魅力在于对幼儿的充分研究和了解,遵守幼儿的敏感期,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创造能力,蒙台梭利的教学法在幼儿园中得到广泛传播,目前已遍及全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评价道:“她的努力和功绩,揭开了幼稚教育新篇章,使幼稚教育耳目一新。”

关于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问题,罗恩菲德主张的“儿童中心论”认为“语言扼杀艺术,不是因为艺术被讨论就被扼杀,而只是当言论的能力不够时或不适合于学生的程度时才是如此。”无论是如何加以评定,都会损伤儿童,因为这样会使他的注意力从创作过程导向完成品。如果要必须分等,那么可以以叙述分等和个人过程的分等代替分数分等。教师不应该试图去评价儿童的艺术作品,因为儿童的心灵与成人的心灵在性质上是不同的。艾斯纳主张的“审美修养论”指出对作品的评价可着重于三个方面:显示出来的技巧、其美学性与表现性以及创造的想象力在作品中的运用程度。在他看来,教师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向导,建立亲密、和睦、诚实、信任和开放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类型,将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使教师在教学中居于十分有利的位置。另外,教师的无声的身教也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潜力,教师的美术作品及其对美术作品的态度都会影响学生对美术的态度。

罗恩菲德和艾斯纳对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的认识均有其合理性,只是侧重点不同,两者各存偏颇。因此,我们不可片面地强调其中的一方。面对现代幼儿美术教育,我们要广纳美术教育理论中各种合理的因素,可以既吸收像罗恩菲德主张的儿童中心论,又吸收艾斯纳主张的审美修养论,使美术教育更好地适应人的自然发展,除了这些呈现个人本位特色的美术教育理论外,也还应该借鉴社会本位论的观点,把幼儿培养为具有社会属性所需的个人品质的社会新人。

3对本学科发展的意义及应用前景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并明确要求教师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想像,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也就意味着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幼儿绘画的创作过程,通过为幼儿提供创作条件,鼓励幼儿大胆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画面表现出来。然而,目前我国幼儿园绘画教学普遍存在诸如过分依赖范例教学,幼儿仅能“依葫芦画瓢”或者教师过分关注技能传授,忽略幼儿绘画兴趣与创造性等问题。

根据《纲要》精神的要求,并着眼于现实问题,通过课题研究,提出了“自主性绘画”的概念,并围绕着这一基本范畴进行展开,通过研究从目标制定、内容选择、活动实施和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探索出一套开展自主性绘画教学体系,明确自主性绘画与幼儿创造力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加强幼儿感性认知、教师语言引导和作品赏析环节组织绘画活动,提出“抛弃教师完全示范”的观点,教师不仅是传授绘画的技能,而是应当通过引导每个幼儿个体进行自主性绘画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审美和创造性表达,进而从个体出发,解决幼儿通过自主性绘画培养创造能力的共性问题。通过探讨教师在自主性绘画教学中的指导策略,改变原有的传统幼儿绘画教学模式,为通过幼儿绘画培养幼儿创新力教学的系统性的理念和教学方法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以期对现实幼儿园绘画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课题针对现实问题展开批判,并围绕“自主性绘画”教学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进行理论和现实双重指向的研究,因而对于学前美术教育学科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幼儿画展范文第5篇

一、前言

鉴于目前幼儿学习的改革特征,很多教育专家逐渐提出开放式绘画教学的可行性,立足于幼儿本身对于绘画活动的主要作用,在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的同时,让幼儿本身享受一种自由自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赋予属于自己思想中的绘画颜色。而在这样一种开放式绘画的活动中,将不再受到空间的限制,幼儿将在教师的带领下,放松自己的思想空间,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属于自己成功的快乐,因此,开放式幼儿美术教育值得在幼儿教育体系中进行积极的推广。

幼儿主要是指在三周岁以下的孩子,处于之一年龄的幼儿,通常喜欢乱涂乱画,在自己面前的画纸上,常常不会呈现规则的形体,画得面目全非,而对于这样的绘画作品,幼儿还会按照自己的思想感觉,指出所画的事物具体所指。在传统教育体系下,这样的绘画过程,会遭到教师的指责,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萌发。开放式教育所追求的的是一种原生态的表达,对于这样的绘画过程,教师应该主动去鼓励,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让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去接近绘画,体会创造美的无穷乐趣。

二、寻找绘画兴趣点,着重养成幼儿的绘画习惯

由于一种天性的使然,孩子们刚刚一接触绘画的过程中,都会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面对千姿百态的任务、动植物和自然风景,总会按照自己的观察,得心应手、栩栩如生的把它们描绘出来,而教师在这一个过程中,主要地工作就是积极引导孩子们如何学会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的能力,鼓励幼儿最大程度去发挥自己的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美好事物。

四、教师要善于根据幼儿个性特征进行思维启发

由于观察能力的欠缺,幼儿的绘画自发性显露后,事物的呈现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教师应该在幼儿的实际绘画过程中,多启动启发式的浮动,通过提出问题、心理暗示和伏笔联想等方式让幼儿能够去寻找到绘画的元素,逐渐开发自己的思维空间和思路维度,创作出具有真实个性的美术作品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毋庸置疑,如果用传统的约束方法去束缚幼儿的思维,好的美术作品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中,无法成功的展示出来,为了实现绘画的完美性,通过游戏等互动方式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常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师运用幼儿喜爱的益智类游戏、儿歌、故事、听音乐等多种教学形式,启发幼儿的深层次思维,丰富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自由绘画,从而可以使幼儿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兴趣和创作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线索,可以作为幼儿思考的起点,逐渐铺设一条属于孩子自己的思维大路。神奇的创造其实不是很难理解的,在幼儿的思维空间上播洒一些神奇思维的种子,在他们的内心中 会逐渐开出神奇的花朵,并且借助绘画的形式逐渐表现出来,给孩子创作想象得空间和创造的余地,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借助这样的思想活动过程,让无形变成有形,孩子们的大胆创作,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时空观念,将未来的花朵改变的形态万千。

幼儿学习绘画是求知和成才的起点,在开放式绘画过程中,要注意放手,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给他们自由想象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注意开放幼儿绘画活动的空间和绘画主题,引导幼儿自主绘画,对孩子用心做出的画,将会立足幼儿的角度去体会和思考,多多给予必要的鼓励性评价,孩子将会在绘画的一片天地里,驾驭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