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课范文第1篇

一、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例如一年级教材上的《口哨与小狗》,用模拟手法使音乐产生直观听觉形象。在欣赏作品时,我看到很多学生和着那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随心所欲地摇晃着脑袋,扭动着身体,一副顽皮、神气的样子,自己仿佛就是音乐中的小主人,吹着欢快的口哨,心爱的小狗在其身边摇着尾巴,嘣来跳去。我不禁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所激动,更为音乐欣赏的魅力而折服。

二、通过欣赏我国民族音乐作品,有助于弘扬民族音乐艺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四年级教材中的《码头工人》是欣赏曲目中的精听曲目,作品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反抗压迫、追求幸福的渴望。全曲运用三连音这一特殊节奏型,21次重复出现,使主题旋律不断上升到高潮,给学生留下了形象、鲜明、深刻的印象。在欣赏时,我给学生讲述了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事,寓教于乐,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热爱伟大祖国、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壮志。民族器乐曲《百鸟朝凤》是我国民乐中的瑰宝,学生通过欣赏,可以引起自己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音乐欣赏课范文第2篇

一、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全面感受欣赏课内容

对每一节欣赏课我都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认真备好课的基础上,制作课件,把需要欣赏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从“视觉”“听觉”多方位感受欣赏作品。

首先,既然想利用多媒体,就要求教师掌握更多的的计算机知识,并且将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卡座、音响、投影仪、放像机、影碟机等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令其为教学服务。然后,下载质量比较好的视频音乐作品,按常规教学方式查阅大量资料,准确地掌握乐曲的音乐背景,并设法将音乐知识不失时机地穿乐曲的欣赏之中。最重要的是第三项工作,即课件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工作量较大的项目。要在较短的45分钟内完成这一音乐内容的欣赏无疑是很紧张的,仅仅放乐曲的时间就是20多分钟。因此就需要教师课前工作做得非常充分。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让自己具备个人魅力感染学生。

为了能给学生示范演唱,我在不断研究民族、通俗、美声唱法的同时也学习原生态唱法、戏曲演唱,一些民族音乐欣赏内容好多都属于原生态作品,而戏曲作品几乎每册教材都有涉及内容。因此在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后,在视觉、听觉的感召力下,教师进行一定量的模唱,要求学生也试着唱几句,不要过多,我反倒感觉学生很有新鲜感,主动模仿试唱,增加了学生对作品的认识、记忆及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二、通俗歌曲进课堂,借助学生对通俗歌曲的高度热忱,不断提高学生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喜欢音乐欣赏内容

好多教师家长都认为通俗歌曲孩子要少接触,领导更不能忍受通俗歌曲进课堂,因为给大家的感觉通俗歌曲都是唱感情的歌曲居多,或者孩子会盲目追星,最少也会影响学生学习。我看不然,好多通俗作品也非常适合学生演唱,并且学生的兴趣浓厚;好多学生为了心中偶像也会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目标;劳累之余,听一听通俗歌曲也是非常放松愉快的,可以减轻疲劳,增加学生的模仿、演唱能力。记得讲一节欣赏课主题是“主题音乐”。在欣赏过几首名著的主题音乐后,我补充欣赏了一首音乐作品歌曲《北京欢迎你》,当时正值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70几天,这首作品是距北京奥运会100天举行的大型活动的主题音乐。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和欣赏后,都产生了浓厚兴趣,学生主动要求学习这首歌曲,因此在欣赏完这首歌曲后,我又把它作为演唱歌曲设计了一个课时,没想到全校学生都在主动学习演唱,包括平时不爱唱歌的学生都主动学习,歌声满校园。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经常引进一些对我教学有意义的通俗作品给学生欣赏或演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音乐欣赏课范文第3篇

一、画面联想

要搞好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根据中学生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可以采用“画面”教学法。即依据音乐作品的内容描绘出一幅画面,使学生随着音乐的进行产生联想,把听觉印象与视觉印象联系起来。

二、熟悉主题

音乐主题是音乐作品的核心,是乐曲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首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主题上,在欣赏前可以把主题写在黑板上,由教师范唱或用琴演奏。也可要求学生背唱主题。

三、对比欣赏

音乐表现手段的介绍必须贯穿于欣赏教学过程。使学生基本弄懂旋律、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等有关知识。单纯介绍音乐表现手段,比较抽象、枯燥,如果在欣赏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学生可能较易接受。具体做法是:分先后播放《二泉映月》和《瑶族舞曲》《义勇军进行曲》和《渔光曲》《观乐颂》和《跳蚤之歌》等不同情绪的音乐作品。把音调悲哀的和欢乐的、雄壮的与抒情的、庄严的与诙谐的进行对比,然后指出它在音乐表现手法上有那些不同之处。经过对比后,结合音乐表现手法的讲解,说明为什么音乐会造成这些情绪变化的道理。

四、利用多媒体演示功能来辅助音乐欣赏教学。

1.《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也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而音乐是想象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人欣赏音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听觉传递的信息,所以在音乐欣赏中,一定要恰当运用可提供视觉画面的多媒体来辅助音乐欣赏教学。如果教师把音乐表现的内容全部用画面做出来,一方面减弱了听觉效果带给学生的冲动,另一方面,从某种程度来讲,也就限制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甚至剥夺了学生想象的权利。所以在上《二泉映月》一课前,本人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声画结合和动画演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初赏时,以纯音乐的形式,没有任何画面,让学生有最初的感性认识;复赏时,播放电脑剪辑关于音乐家现场演奏的录像片断。在分析作品的同时,学生有了情感的体验;再赏时,用一组自画的阿炳生活的图片,配以优美的歌声(彭丽嫒演唱的《二泉映月》),通过情节性的安排,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形式,让学生感悟阿炳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从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情感上也得到了升华。

2.针对初一学生在欣赏较为大型深奥音乐作品时兴趣不大,注意力容易分散、转移的特点,本人平时注意收集一些以优秀的音乐作品(特别是中学音乐欣赏教材上有的)为背景音乐的优势动画片,并从收集的动画片中选择音乐欣赏教学需要的内容,编辑、整成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等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有益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学生在欣赏时,既有听的,又有看的,情致盎然。

3.器乐欣赏课中,在介绍乐器时,教师如果仅仅是纸上谈兵,一堂课讲下来也不能让学生体验各种乐器的音色,况且教学中也不可能把所有民族乐器都搬进课堂。教师演奏多种乐器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这时借助多媒体视听设备就能很容易地实现这个教学目的。如在上《拉德茨基进行曲》一课前本人就精心剪辑许多乐器的分析图片、音响资料及《拉德茨基进行曲》现场演出版VCD,让学生欣赏,学生很快就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管乐器、弦乐器并感受到了每一件乐器的发音特点和效果,从而使视觉能力和听觉能力互补结合,增加了学生分辨的记忆能力。避免了教师费时费力空谈乐器的形状、音色以及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的现象。抽象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由于多媒体的介入而“改头换面”,合理恰当地重视了视听的体验结合而使难点变得更加容易解决,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节奏律动

音乐欣赏和内心节奏感训练的结合,是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好方法。在进行欣赏教学时,要求学生随着音乐的律动,轻轻地用手指击拍,这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内心节奏感。

六、引导创作

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所欣赏的乐曲进行分析,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创作产生兴趣。这个方法适用于高年级的学生。

音乐欣赏课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开展

前言

在如今的小学教育阶段,普遍开展音乐课程,备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而欣赏课作为小学音乐的重要组成,则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艺术情感。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对欣赏课提高重视程度,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提升欣赏课教学质量。

一、以音乐为主体,生动讲解音乐素材

考虑到小学生认知能力和社会阅历比较浅显,无法对较为深刻的音乐教学做出充分的了解,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要求音乐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特点,做好课前备课工作,将音乐作为载体,采取更为丰富、生动的手段,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意识到自身的引导性和组织性作用,注重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以此强化学生的掌握情况。比如说,在《太阳出来喜洋洋》此首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播放此音乐的视频动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联想一些太阳出来时的种种场景,自身发生过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等等。在教师的逐渐引导下,有利于小学生在学习此首歌曲时,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对《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歌曲内涵有了全新的理解,感受到歌曲所表达出的热烈、充满活力的气氛。

二、引导学生在音乐赏析课程中使用身体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和推进,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以此最大程度的释放学生的内在潜力,拓展学生思维,全面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可以说,音乐教学属于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开展音乐赏析课程,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体会到音乐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而音乐教师能否采取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身体语言,起到决定性影响。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在完成音乐基础学习内容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所听到的音乐,自由进行想象,深深体会到每一个音符的跳跃,感受到音乐所表述出的情感。音乐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出行为,了解学生对于音乐赏析的程度,以此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调节,最终获取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发挥视听器材的直观作用

当今时期正处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极大程度的改变了以往音乐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一改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只能使用教材和钢琴的状况,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说视频、动画、图片等等方式,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观看到五颜六色的动画,聆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深深体会到音乐学习的趣味性,认识到音乐的美妙和乐趣。可以说,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音乐欣赏课教学,可以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对音乐欣赏教学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教学更加具有生动性、活泼性,使静态的音乐教学变得动态化。比如说,在《春光好》、《小雨沙沙沙》等歌曲中,均是对春天进行了描述,因此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与春天有关联的视频、图片等内容,以此增加学生对于歌曲的感受与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感受到音乐的美感,并且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热气之情。此外,利用多媒体播放种种音乐画面,可以使学生更为直观的接受知识,同时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融洽。所以,音乐教师必须对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重视程度,做到灵活运用,充分发挥出此种教学手段的重要性作用,切实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课堂教学效率。

四、鼓励学生自主欣赏

在小学音乐欣p课教学中,普遍存在小学生不知道如何欣赏音乐的状况,无法找寻准确的切入点。由此可知,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此项内容采取针对性措施,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能够欣赏音乐作品的本身,对音乐的各种基础要求做到综合考虑,同时明确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节奏。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只有对音乐本身做到深刻的感受和感知,才能够真正与音乐产生共鸣,体会到音乐作品的美妙和魅力。当学生了解到音乐的魅力之后,便会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以此进一步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潜在价值。在学生自主欣赏之后,音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充分释放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才华。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赏析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体会到音乐的奇妙和魅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能够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切实满足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胡俊.论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J].北方音乐,2016,36(9):123-123

音乐欣赏课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音乐教育 音乐欣赏课 导入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音乐兴趣的重要途径。导言是学生学习新课的开端,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前五分钟是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最佳的时期,音乐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精心设计开场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能设计好每一节的导课环节,那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增强教学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一、用语言导入

语言是教师以饱满的情绪、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欣赏主体的一种导入方式。例如:在欣赏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时,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说道:“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古以来人们以黄河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你们熟知的《黄河大合唱》就是一部在抗战时期家喻户晓的名曲。该曲塑造了抗日战争年代全国人民为了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奋勇杀敌的英雄形象,你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你们想听听黄河如何发出怒吼的声音吗?那么就请跟我一起听听吧!”运用这样激昂的情绪和高亢有力的语调导入新课,极大地感染了学生,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为新课做好了铺垫。

二、用多媒体导入

如:欣赏《红色娘子军》时,我先放一段芭蕾舞剧《四小天鹅》,让学生一边欣赏优美多姿的舞蹈一边听欢快的音乐,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我再顺其自然地引出今天的欣赏内容:“中国也有自己的舞剧,今天我们来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教师通过欣赏音像的方式导入新课,能使后面的教学衔接得更加自然、巧妙,同时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用范唱、范奏导入

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演奏可以使音乐所表达的形象更加直观、生动,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欣赏欲望,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音乐形象,全面了解作品。例如在学习西洋乐器时,由于学生对西洋乐器了解得少之又少,只靠语言的描述不够直观、具体,于是在上课时我拿了一个精致的小箱子进入教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先卖关子不告诉他们,而是慢慢地打开箱子,小心地安装后吹奏了一曲《梁祝》,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然后告诉他们答案:这是西洋乐器长笛。我通过这样的演奏导入自然地过渡到本课的知识点:西洋乐器,从而调动学生了解西洋乐器的兴趣。

四、用故事导入

上课前教师用一些历史故事、名人传记导入新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时,我先找学生讲讲四面楚歌的典故,再加以补充:“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带领楚军与汉王刘邦带领的汉军在垓下决战,汉军设下十面埋伏,最后逼迫项羽走投无路,乌江自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楚汉之争’,四面楚歌就是其中的一个典故。”利用生动的历史故事进行导入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使学生很容易地便融入到故事里面,更好地理解了作品,为新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五、用图画导入

图画具有直接的视觉效果,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如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我先出示十九世纪俄罗斯画家列宾的著名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画中是什么人?正在做什么?他们的表情、姿态是怎样的?学生可以将音乐与画结合起来欣赏,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形象。

六、用舞蹈导入

教师通过舞蹈表演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也是一种既简单又直观的导入方式。如欣赏维吾尔族民歌《阿拉木汗》时,我先表演几个典型的维吾尔族舞蹈动作,让学生答出是哪个民族的舞蹈,然后引出民歌的欣赏。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欣赏民歌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而且能带动学生进入到民族意境中来。

七、用设问导入

设问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创设悬念,由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欣赏唢呐曲《百鸟朝凤》前,我要求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进行欣赏:演奏乐曲是什么?模仿的是什么动物?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非常认真地欣赏乐曲,并产生丰富的联想。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听辨力和想象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八、用律动导入

律动是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有规律地完成动作,如拍手、跺脚、捻指、拍腿等。如:欣赏非洲音乐鼓舞《男孩之舞》时,让学生模仿老师做几组具有非洲特点的节奏,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被带动起来积极模仿,让他们多练几遍,这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老师再交待本科欣赏的乐曲是以节奏为主的作品,节奏是其灵魂,再欣赏乐曲《男孩之舞》。这种律动的方式不仅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节课堂气氛,而且可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音乐的特点,了解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当然,音乐欣赏课的导入多种多样,数不胜数,如:做游戏、分组讨论、才艺表演、竞赛等,也可将几种形式结合交替进行,但不论用哪种形式,都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来进行,即不能跑题,否则导入就成了画蛇添足,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花费心思、精心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一石激起千层浪,为上好一节生动、精彩的音乐课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