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好听的名字

网络好听的名字

网络好听的名字

网络好听的名字范文第1篇

关键词:错别字;网络传播;汉字;视听动画

0 引言

汉字是很有趣的文字,从古代到现代,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传承了一代代的中华文明,是非常宝贵的中国文化,每一位中国人都有义务保护汉字文化。错别字,顾名思义是指错字和别字。它伴随着汉字的发明而发展变化。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发明了“结绳记事”,并产生了文字。但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域,各个王侯国又有各自的文字书写符号,其“象形,寓意,读音”也各有不同。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将各国文字符号,以及大篆写法新编成小篆,进行了规范,统一才使得有了今天“统一读法,写法”的文字面貌。错别字自古就是千奇百怪,而到了互联网时代,错别字又获得了最好的生长土壤。在互联网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网络传播中错别字屡见不鲜,呈现了繁荣增长的趋势,并且有了独具特色的错别字现象。

1 错别字的分类

从距今3400多年前的甲骨文到如今的现代汉语,汉字已成为很成熟的文字。目前汉字总数约六万个,常用字约6000个,而这其中易错字则更是千奇百怪。不同人因自身书写和阅读习惯总会产生不同的易错点。比如在“染”字右上角的“九”加上一点,将“猴”字的右半部分写成了“候”,或者将“曳”字的右上角多写了一点……这些都是错字。

易错字可以分两类,一种是易多笔字,一种是易少笔字。别字,则是张冠李戴,本该用这个字,却用了那个字。如将“大吃一惊”写成了“大吃一斤”、按部就班写成了“按部就搬”……其中的“斤”“搬”都是别字。别字有形似致误,如如火如荼误做如火如茶;音近致误,如一筹莫展误做一愁莫展;义近致误,如鸠占鹊巢误做鸠占雀巢。此外,因错误理解词语的意思而用错地方也是一种错别字。

2 网络传播中的错别字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错别字又有了新的特点。网络的迅猛发展,给错别字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前期,我们对网络错别字做过调查和分类,主要分为缩略型、谐音型、旧词新说型。缩略型,可分为连音和连义。连音词就是把几个字组成的词根据连读而缩略成字数更少的词,如这样子的连音词――酱紫。连义词就是把一句话根据意思缩略成一个词,如喜大普奔,解释起来很简单,喜大普奔就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略。有谐音型,根据字词的读音把正确的字替换成另一个字,以达到搞笑幽默效果。如“震惊”的恶搞词“震精”,表面的意思是“连都震出来了”,那么应当表示非常震惊了。有旧词新说型,就是把已有词汇的意思改变成一个新的意思。如不约而同,不是“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的意思,而是“因太久没有和异性约会,而变成同性恋”的简称。

3 网络传播中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著名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曾揭晓“2012年围观名家博客”活动结果。调查显示,12位被“咬嚼”的名人当中,仅有两人语文“过关”,其余人表现均有欠缺,从“网络名人”所犯差错来看,集中表现为低级差错多、知识性差错多。这些名家文化水平都还比较高,不至于不清楚汉字的正确写法,那么网络传播中错别字产生的主要原因会是什么呢?

(1)匿名的网络体制下,网民们责任心普遍缺乏。在论坛、贴吧等网络场所中,公众的评论和发言采用非真实姓名,所以公众的警备心理放松了。就算出错,也没有人知道是自己。

(2)个性化、趣味化的追求,如火星文。年轻人本身具有叛逆性思想和个性化追求,尤其是新一代90后、00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互联网中成长的年轻一族们成日与网络为伴,他们对于个性的追求自然也就转移到了网络中。在与朋友们进行网络聊天或在其他的网络传播中,标新立异、追求个性也成了一种趋势和习惯。

(3)活跃交流气氛,拉近距离。现如今,QQ、微信等网络交流工具已经成为朋友之间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但面对冷冰冰的电脑屏幕,文字的交流似乎缺少了面对面交流时的温度和热情。于是,聊天表情和形象有趣的网络错别字应运而生。网络错别字有时候,的确可以传递一个人幽默亲切的形象,使交流氛围变得更加和谐,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4)为了打字的方便快捷。在网络传播中,文字输入毕竟不及说话方便快捷。有时候,为了在输入法中找到正确的字词,所耗时间不少。所以有些网民干脆放弃寻找正确字词,只要发音一样便可。长此以往,错别字在网络传播中逐渐被默许,不少网民对错别字不以为然。

4 错别字的视听动画研究

为探究在网络传播中错别字的解决方法,我们做了两种动画短片,并分别进行了效果分析。一类是教学动画短片,针对几个易错字案例分别以故事情节加深对正确写法的印象,如“初”“曳”“骛”“茂”。另一类则是针对错别字现象所做的公益宣传短片,号召大家保护汉字文化。通过这两个动画片的制作和观众的反应来看,我们发现公益宣传短片比教育短片的效果更好。网络传播中的错别字大部分都是故意创造或知道汉字写法却怠于改正所致,所以提高保护错别字意识更为重要。

网络好听的名字范文第2篇

英语新闻的特点

英语新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理想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具有时效性的教学材料。首先,新闻的内容包罗万象,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到体育、文化,涉及范围广,信息量大,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真实语料。其次,学生多听新闻英语可以改进语音与语调,开阔视野,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由于新闻广播不同于其他听力材料,它的信息密度高,如果听者注意力平均分配,势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抓不住要点。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新闻英语的文体特点和内在规律。英语新闻在篇章、句子结构、语言风格方面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篇章结构。首先,新闻英语在篇章结构方面有其鲜明的特点。新闻报道一般采用新闻导言法即将新闻的内容按其重要性依次铺展开来。新闻的导语(news lead),即新闻报道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一条新闻报道的最重要、最吸引人的内容,次要的内容放在其后,最不重要的、起补充说明的内容则放在最后。这种信息重要性依次递减的特点构成了新闻英语独特的“倒金字塔”(inverted pyramid)结构。此外,由于亚洲人和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英语新闻与汉语新闻报道在结构上也有所不同。英语人士更喜欢开门见山,而有些汉语新闻报道则采用“话题――评述”的方式,先讲原因作铺垫,然后再说出所发生的事情。

句子结构程式。说到新闻,人们常常要提到它的六大要素,即新闻人物(who)、所述事件的内容(what)、事件发生的地点(where)、发生的时间(when)、发生的原因(why)及事件发生的经过(how),绝大部分新闻都围绕这5个W和一个H铺展开来。陈吉堂指出:新闻语言的句子结构常常遵循一定的程式,即:

what who(首句)

where when why how(首句以后的句子)

或者what who when where(首句)

why how(首句以后的句子)

what和who几乎同时出现在新闻的第一句,在信息分布上,who为信息的出发点,what则是信息的核心,因此,抓住第一句是理解新闻内容的关键。了解英语新闻独特的语篇特点,有助于听者合理而有的放矢地分配其注意力,从而能够积极主动、迅速准确地捕捉新闻的要点。

新闻英语的语言特色突出反映在词汇方面。熟悉和掌握新闻英语词汇特点,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新闻广播的内容。新闻英语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专有名词和数字数词大量使用。新闻报道常含有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故人名、地名、国名、组织机构名称等专有名词在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新闻报道还经常使用借代手法,用地名或建筑物的名称指代政府所在地或某一机构。如用Washington或White House(白宫)指代美国政府,Kremlin(克里姆林宫)指代俄罗斯政府,Peking(Beijing)用来指代中国政府,用Berlin指代德国政府,用10 Downing Street(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指代英国政府。Capital Hill(美国国会大厦)、the Pentagon(五角大楼)分别用来指代美国国会和美国国防部。此外,数字数词在新闻中也大量涌现,“准确的数字数词突出新闻的客观性和可信度,充满统计数据的新闻语篇极具客观性和说服力,令人坚信不移。”数字的读法,包括同一个数字的不同读法应引起听者的高度注意。

缩写词和缩拼词、简缩词广为运用。新闻报道要求行文简练,因此,频繁使用缩写词、缩拼词和简缩词。缩写(abbreviation)的读音是其单个字母的发音,如:UN(the United States),EU(European Union),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首字母缩拼词(acronym)由这个词组的首字母构成,不过它们却如同单词一样有着自己的发音,要按音节来读、听,要听懂新闻英语,熟悉这些常见的缩写词、首字母缩拼词以及它们的发音特点非常重要。此外,新闻广播中还频频出现简缩词,如influenza简缩为flu、weblog简缩为blog(博客)。

新词语层出不穷。新闻报道反映了大千世界的各个方面,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因此,新闻词汇相当丰富,新词语不断出现。疾病类:如SARS、space sickness(宇宙病)。反映科技发展动态的词语:Internet(互联网)、e-commerce(电子商务)、e-money(电子货币)、Web TV(网络电视)。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新词,也遵循英语构词的规律,如旧词添新义:startup(启动)现在可以指“初创公司”或“创业公司”;转化新词,通过词类的转换,产生新义:needle(针),用做动词“注射”;合成新词Taikonaut(中国宇航员),由拼音太空taikong和astronaut合成,skylab(太空实验室);派生新词:computernik(电脑专家,电脑迷)、eco-tourism(生态旅游)。

利用网络英语新闻开展听力教学

精听与听力学习策略。就新闻英语而言,精听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把握新闻结构和其表达方式,学会捕捉要点。教师可从电台、电视台的新闻网站下载声音质量好的英语新闻广播录音进行讲授,也可把广播稿的文字资料做成课件在多媒体教室播放。听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往往排在次要的位置。由于教学进度、教学环境的限制,听力课上学生精听的时间少,因此,课堂上听力学习策略的训练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为了尽快提高学生收听英语新闻的效率,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掌握“自上而下”的听力策略,了解英语新闻的语篇结构,特别是中西方新闻语篇结构的差异。教师还应补充背景知识,培养学生主动预测的能力。根据新闻的类型以及每种新闻的模式和相对固定的词汇来预测新闻的内容。如经常高居头条位置的访问类消息,除报道某人某时到某地访问,将与某人会见、商谈某事以外,往往包括对访问目的和效果的猜测以及重要背景的介绍。赛事新闻则常要提到参赛双方或各方、比赛时间和地点以及比赛的结果。其次,进行注意力集中策略训练,指导学生捕捉信息的要点。为避免学生注意力平均分配,克服逐字收听的不良习惯,可训练学生收听新闻导语,培养他们的导语意识。应特别指出的是:与阅读文字不同,英语新闻广播有其特殊的语调升降特点,即“升调处往往落在动词或那些在句子中显得较为重要的词上面”。那些升调的、重读的词大多是名词、动词、数词或与某一个事件有重大关系的形容词或副词,“这些词一般不仅重读,而且音质清晰,调子相对也拉得较长,很适合收听者的辨别与记忆”。因此,“只要捕捉住升调的词,那么整则新闻的重要内容就自然掌握了”。

泛听与自主学习。听力的提高离不开泛听。在精听的基础上,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泛听。网络不受时间、空间和信息量的限制,收听在线英语新闻广播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新闻媒体在Internet上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之音(VOA)也开通了互联网上的在线广播。一些网站,比如“听力快车”(http://省略)同时含有VOA、BBC、CRI、CNN的广播新闻内容,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收听上述电台的英语新闻广播。学生在获取新闻信息的同时,不仅可以听到纯正地道的英语,提高英语听力水平,而且还可以看到相应的文字资料。在线收听花费较大,学生可把文件先下载到硬盘上保存下来,也可转录到MP3上随时收听。初学阶段,老师可采用、学生也可先收听慢速英语新闻广播,慢速英语往往使用基本词汇,句子较短,语速慢,非常适合初学者。听者可直接登录http.//voanewsspecialenglish com/,收听VOA慢速英语广播,除大家熟知的VOA慢速英语外,慢速英语还有CRI和BBC的新闻节目。这些节目都可在一些网站上轻松获得,如上面提到的“听力快车”以及“听世界”(htty://省略)等网站;进入“旺旺”英语网站http://省略,可获得当日包含新闻在内的30分钟VOA慢速英语节目。此外,学生还可借助网上一些测试题进行自测。一方面,学生可充分利用网络英语新闻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多家网站均已开辟英语论坛,提供了协作学习的平台,学生可登录网上社区和论坛参加交流、讨论,相互交流能促进学生从多个方面来建构知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相互结合充分反映了网络学习的主要特征。

听、阅读与说的结合。听力与阅读都属于接受性的语言,在阅读和听力过程中,学习者运用认知过程对文本进行判断和理解,有学者研究阅读量大与学习者的语言整体水平的提高成正比,语言背景知识的丰富、阅读水平的提高无疑会带动听力理解水平。因此,在鼓励学生多听英语新闻的同时,还可鼓励学生经常在线阅读新闻,做到阅读与听力互为促进。此外,在网上收听后,教师可定期在课堂上检查,或上课前开展学生口头新闻汇报活动,真正做到听与说的结合。

网络英语新闻弥补了听力材料单一、陈旧的不足,提供了丰富而具有时效性的教学材料,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求,利用网络英语新闻拓展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高效地去收听英语新闻,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此外,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协作学习的新环境,开辟了学生的第二课堂,网络化自主学习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会促进学生听力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有助于学生最终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的标准。

参考文献:

1.陈吉堂:《关于新闻语言的程式化与动态感》,《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9)。

2.谭卫国:《英语新闻的用词特点初探》,《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

3.陈晓:《大学英语新闻听力的教学策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6)。

4.崔岭:《网络VOA资源及新闻听力教学》,《外语电化教学》,2006(2)。

5.蒋祖康:《学习策略与听力的关系》,《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1)。

6.牟百治:《英语专业四级新闻听力对策》,《外语界》,2002(3)。

(基金项目:教育部第二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扩展项目。教高司函〔2005〕192号。项目名称为“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的探索与运用”)

网络好听的名字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销售;农产品;品牌建设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编号:ZX03240302)

网络销售农产品是一个新的历史机遇,但是在网络销售农产品品牌的塑造上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企业通过网络广泛的传播性,可以实现农产品品牌低成本、高速率的传播,借用网络对农产品的品牌进一步做出设计研究,在具体的过程中,首先必须结合目前的农产品品牌现状,同时还得分析人们对网络品牌的认知度。最终对网络销售农产品品牌的形象设计和具体的发展趋势做出主要探讨研究。

一、网络农产品品牌的建立过程

第一,做好品牌建设前期市场调查研究。主要内容是对具体农产品的网络市场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对消费人群的年龄层次进行分析,确定农产品品牌的战略目的。

第二,对市场进行彻底分析,明确品牌定位,打造品牌个性优势。其主要内容就是对网络品牌市场进行仔细划分分析,对相同产品的品牌划分层次,并结合自身产品的质量对产品进行合理定位,在根据目标消费群体的爱好对品牌进行合理的设计,让其具有吸引力。目前,网络农产品市场鱼龙混杂,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农产品品牌脱颖而出,是品牌设计的重点,要加强自身品牌的个性化建设,按人们喜爱的路线发展,从而培养稳定的品牌消费群体,让品牌被人们所认可和推崇。

第三,对品牌的形象进行科学的设计。在确定了品牌定位和目标市场后,接下来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品牌的具体设计环节。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品牌的标志、图案、颜色、具体卡通形象等,确定这些以后接着就是在这些的基础上对品牌进行设计包装,主要目的是做到有创新性和符合审美性。

第四,积极筹建品牌性网站和借用电子商务平台设立销售店铺。为什么要借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电子商务平台的影响力大,人们的认可度高,在产品销量上可以实现销售目标,另外还可以借机将品牌的名气打出去,增加品牌的知名度。

第五,要组建完善的产品运营体系。网络销售虽然简便易行,但是网络销售并不能作为唯一的销售渠道,还需要通过别的运营模式和手段向消费者宣传自己的品牌。同时,在进行网络销售过程中,要重视网络客服人员的服务态度,以及产品的售后服务,这样就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让品牌在短时间内被人们所认可。

第六,要做好品牌形象的维护。品牌形象是品牌的核心,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这个品牌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特别是在当今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有时一个很小的失误,就可能让品牌形象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互联网的传播能力很强,传播范围很广,一旦出现品牌的不良信息,就会在短时间内在网络上传播,这样人们就会拒绝这个品牌。因此,为了让品牌能长期发展下去,就要定期进行品牌形象维护,并加强销售过程中的管理和做好售后服务,让消费者彻底对这个品牌放心,从而建立品牌良好的信誉。

二、利用互联网对品牌建设进行市场调研

1.网站搜索法

互联网有着强大的搜索功能,人们在网上可以任意搜索自己不懂的知识,这个方法也可以用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去。例如人们在传统的市场调查中,收集产品资料的方式往往是参加某些博览会、通过报刊新闻、广告或者是通过行业协会的官方数据进行调查。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只要人们建立了品牌网站,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目标产品的调查。在网上人们可以看到这个产品详细的知识信息,同时通过互联网,人们还能够查到竞争品牌的一些重要数据信息,和具体的销量等,实现对竞争产品的科学监控。

2.目标跟踪法

互联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要想实现对目标产品的了解,就要利用搜索引擎来查找,但是有些网站的产品信息并不是完全公开的,这就需要我们对目标产品进行跟踪调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行业内的产品市场进行调研,找出有竞争能力的对手,从而对竞争产品进行跟踪调查,搜集目标产品的相关资料和数据。

3.在线查找法

网络调研方法中用的最普遍的是在线调查法。具体就是在相关网站上设置调查表,访问者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向网站提交一份问题答卷,然后网站服务器就会自动生成调查结果,访问者就能从调查结果中详细地了解到自己想了解的知识,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提高了调查的效率,缩短了调查的时间,可操作性强。

三、网络农产品品牌建设理念

1.网络品牌命名要注重传播性

品牌命名对于产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一听到“可口可乐”,就会联想到汽水,一听到“娃哈哈”,就想起纯净水;同样一说到淘宝人们就会自然想到“网上购物”。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品牌的重要性。品牌是产品的灵魂体现,是产品的代名词,更体现出了这个产品独特的特点。网络产品命名主要是对网络销售的产品进行命名,同时也可以是对销售网站命名。对农产品命名的核心环节就是当消费者一听到这个品牌名字的时候,就能自然的联想到这个产品,那么这就是一个好的品牌,在命名过程中应该结合市场的产品定位和主要的消费群体,网络农产品主要的品牌命名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命名要首先站在品牌的实际属性角度考虑,让产品的命名更有吸引力,能代表目标消费群体的具体消费理念。例如:南京红太阳绿色食品公司主要以坚果为主,在进行市场调查时发现,在食品行业消费人群中,主要是以学生和办公室白领阶层消费为主,其中女性所占比例达到75%,其比例远远超过男性,所以在确定品牌名称时就考虑的年轻人的性格特点,命名为“小果果”名字亲切自然、叫法顺口欢快,给人美的享受。

(2)品牌命名应该简洁易记,名称越简洁越有利于消费者传播和记忆。例如“脉动”、“特仑苏”这些品牌名称就非常简便,人们在很短时间内就能记住。

(3) 在农产品命名时要加强与产品类别的紧密联系,这对于农产品在网络上的后期宣传有很大的推广作用,互联网信息庞杂,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品牌名称,就会被种类繁多的农产品品牌所埋没,只有当农产品品牌体现出与产品类别相关的信息,就会让消费者在第一时间内有所辨别,从而对进一步对产品做深层了解,这样就会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产品的网络销量。例如:“金果园”这个品牌名称消费者看到后就会知道它是与农产品有关的产品名称。

(4)品牌命名要以追求广泛传播为基础。特别是在互联网上发展某个品牌,为了追求传播性一般可以加入品牌的个性化元素,从而吸引消费者,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理来顺利达到对产品的进一步了解,例如“[国] [八] 仁[国] [八] 食”就是取自“[国] [八] 人[国] [八] 事”的谐音,巧妙地利用流行的网络热词,并加入的产品元素,使品牌具有个性化,很大程度地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让消费者产生好奇,从而塑造了一个坚果品牌中的传奇。

2.要以品牌定位、产品属性、目标群体作为理论基础

借用“百草味”为例,这是一家在传统市场经营连锁与加盟为主的零食零售品牌,2011年正式创建网络品牌,在网络品牌建设初期,百草味的标志为品牌中英文结合,并选用中性稳重的字体。2012 年百草味把网络市场进行细分,对产品进行正确定位后发现,目标消费者大多数是 20―30岁的女性顾客,考虑到品牌提倡“享受品质的生活态度”,科学结合了时代特征和人们的审美观念,百草味新 logo 的外观上采用了寓意丰富的图形――圆,象征着生活圆满欢快以及百草味果实形状呈现圆行,体现出了文字活泼欢快。新标志比起旧标志显得更具有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

3.使用动态网络传播媒介设计动态标识

传统品牌只能按照单一的形式进行发展,但是网络品牌是一种动态的传播媒介,有着动态的传播特性,所以在品牌标志上也可以发挥这种动态特性,在设计上就要加入一些动态理念,让品牌的标志更加醒目得体,同时动态的标志还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例如:2012年淘宝商场正式改名为“天猫”英文名称是“Tmall”,其中“T”为大眼睛黑猫的形象,黑猫眼睛在不时眨眼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所以人们在进入天猫网站首页时第一时间就会被天猫的标志所吸引,从而记住这个图标。

4.使用网络标准色彩来增加视觉冲击力

人们对色彩比较敏感,不同的色彩可以表达出人们不同的感情,因此只要品牌的色彩选择恰当就可以给人们的视觉造成冲击力,让人们永久记忆。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视觉世界,利用网络标准色彩可以用于品牌建设、店铺设计、广告设计等。关于网络标准色彩的使用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适当的色彩,并科学的进行色彩之间的搭配,因为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同的感受,只有科学的选择和搭配才能达到人们的审美标准。其次,在设计网页时要使用安全色,所谓安全色就是指216种特定的颜色,将这216种安全色用在不同网页环境之下,来达到理想的色彩要求,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减小人们对颜色的偏差,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最后,需要做好色彩心理学研究。选择不同的色彩来制定出不同的品牌定位效果,符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5.使用准确的网络标准字体

文字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工具,不同的文字可以表达出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同样文字也可以用在品牌标志之中,一般网络标准字体应用于品牌网站建设、店铺广告之中。关于网络字体的选择标准有如下几点:首先,不能使用繁体字,要做到通俗易读,不能让大多数消费者出现阅读障碍。其次,可以选择个性字体,适当的字体可以增强网页的生动性,让品牌的形象更加鲜明,但前提是要让大多数消费者所认识。最后,可以自己设计创造出适合自身品牌的特殊字体,让消费者加强对品牌的记忆。例如:目标消费者如果是青少年群体,在选择品牌字体时就应该选择比较活泼可爱的字体,像华康娃娃体。但是在网页的标题、导航类文字上就不能使用这种活泼的字体,就得选用较为正式的字体形式,例如:微软雅黑,因为微软雅黑字体成扁宽状,字心饱满,字符间距小,让消费者能在第一时间内准确辨认,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人们对网页标题的了解和记忆。

结语

在网络时代环境下,农产品要想借用网络平台实现网络销售,品牌建设过程非常重要。首先要以品牌定位、产品属性、目标群体作为理论基础,其次要采用科学的品牌命名方式,最后还要建立完善的产品运营体系。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地让网络为农产品销售服务,让更多的农产品品牌被消费者所认可。

参考文献:

[1]吴振韩.论现代标志设计与品牌经营中的视觉生态观[J].包装工程,2010(03):88-102.

[2]魏文川,方姗.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农产品品牌塑造理论[J].农业经济,2011(03):5-7.

[3]王丽君.浅谈企业网络品牌的创建[J].丽水学院学报,2010(04):32-35.

[4]于瑞晓.基于网络环境的品牌构建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1(10):112-113.

网络好听的名字范文第4篇

任人唯“亲”

年后,与一位许久不见面的长者互发短信问候,看到他回复里一个“亲”字,心头一震,瞬间被雷到了。

这种感觉并非因为他这个“60后”用了当下最为时髦的一个称呼,而是源于从这个看似亲切的字中缓缓流出的一种疏离感。

作为媒体工作者,经常与各种各样的采访对象打交道,时间长了,大多会对这个字产生一种特殊的感觉。

刚开始,为了表示亲近,与很多还从未见过面但是有邮件、电话联系的采访对象交流时,用的最多的称呼,就是“亲爱的”。时间长了,后面两个字也省略了,直接以“亲”相称。不知道内情的人听来,还以为是两个闺蜜在闲聊闺中趣事,听不出其中暗藏的种种生疏与客气。可我,却直接把它当作一种为了工作而与别人套近乎且避免尴尬的好办法。

时间长了,便觉得这个“亲”字其实并没那么亲了。

不过,这一媒体圈内的“旧戏码”却不知为何被神通广大的电商客服们偷了过去,从淘宝网到凡客,从天猫到京东,各种“小花”、“小朵”等泛着小清新名字的客服们,热情机敏地招呼着卖家,用一个“亲”字迅速拉近了与陌生客户之间的距离,压制了买家们的急躁或者满腔怒气。

紧接着,一股“亲”的浪潮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从陌生交友到熟人聊天,从政府官方微博到警方通缉令,这一个字带来的传播效应迅速扩展到网络世界的每个角落,也渗透到现实社会中每个人的骨髓里。一时间,网络世界皆“亲戚”,认识的不认识的,见过的没见过的,了解的不了解的,只要是网友,就能用这个“亲”字联系起来,熟络起来。

一派“亲亲向荣”的局面就在网络社会形成了。

陌生的“亲”

虽然所有人潜意识里都意识到,此“亲”非彼“亲”,但“亲”们之间的关系,却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随着这些变化的,还有这些字背后隐藏的各种社会关系。

在那个尚不知上网为何滋味的年代,一个整天关在屋子里,对外事不闻不问的人,会被人们看成一个“绝缘体”,一个“精神孤僻”的人;在这个人们整天需要泡在网上寻找精神寄托的时代,一个个“宅男宅女”,反而成了时尚、潮流的代名词。

网络,改变着中国汉字千百年来孕育的精神内涵,也颠覆着五千年文明古国凝聚的传统理念。

每天下班回家,朝着正在厨房忙活的老妈,你很难喊出一声“亲”,更难想像她听到这个称呼时会是什么表情;面对久未联系的好友,你也许更喜欢关注他经常变化的QQ签名,或者进入空间看看他的近况,却不愿意拨打触手可及的电话;但你同时却可以毫不避讳地对着电脑那边陌生的“亲”发去一个“飞吻”或者“拥抱”的表情,抑或与一个刚刚结识的网友聊着自己最糗的往事。而屏幕那头的人,也许对你的“拥抱”不以为意,也许正对你的“糗事”嗤之以鼻。

这个“亲”,你可能不知道他的年龄、长相、职业甚至姓名,也不知道他的为人、性格以及喜好。他让你因为网络觉得熟悉,又因为现实而觉得陌生。

“亲”已不亲

知名音乐制作人黄舒骏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他参加一些公司的新人选秀活动,觉得所有的年轻人都很自信,坚信自己有自己的风格。但要问他们自信、个性是什么,他们又说不出来。也就是说,个人、个性、自信在这个社会已经变成一个朗朗上口的词,但这个词却早已经没了该有的内涵。

由此及彼,“亲”这个词在网络时代也少了原本内涵,抑或说,在这个快餐年代,它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以往的亲,说的是身边的亲朋好友;现在的“亲”,说的是那些在屏幕后面的陌生人。

“亲”已不亲!

网络,已经将我们完整的时间变得碎片化,如今,它又在撕碎我们的情感。

通过这个“亲”,我们的情感被一层层剥离,让我们原本丰满的感情变得越来越细碎,越来越轻薄,甚至与现实越来越脱节。

当然,我们不能将十几个看着车轮下的小悦悦而不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全部归罪于网络,也不能将现实中亲情越来越淡漠全部归结于别人。在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任何理由,都只是借口而已。

两年前,我曾跟随朋友驱车深入澳大利亚西部,住在当地土著人的农场里,看牧羊犬驱赶上千只绵羊入圈,看农场主手拿剪刀剪羊毛。傍晚,农场主会约上几家同样住在他们农场里的游客聚在院子里,喝上几口香槟,聊着天南地北的故事。陌生的人,以这种方式相见,相处,却感到一份久违的熟稔与温情。

网络好听的名字范文第5篇

    注意力是五大主观资源之一,所谓注意力瓶颈是指注意力短缺。

    在网络时代,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一日千里,日新月异;另一方面,现代人的工作紧张繁忙,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从而形成了一种在传统经济下很难想像的现象———注意力的有限性与信息资源的无限性的矛盾,即注意力短缺。注意力经济又被形象地称做“眼球经济”,是指实现注意力这种有限的主观资源与信息这种相对无限的客观资源的最佳配置的过程。注意力经济一词,国内最早是由《软件》杂志从国外《连线》杂志上转译过来的。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物理学家米歇尔·古德汉伯(Michael Goldhaber),但是注意力经济一词肯定不是由他发明的,尽管据说他在1984年就产生了注意力经济的“头脑风暴”,但是,这样一个重要的概念究竟是谁发明的至今还名花无主。据有关资料显示,早在1994年注意力经济一词已经出现在报刊杂志上,1997年威廉姆·达克(William Drake)出版了《注意力经济学的新研究方法》(New Approaches to the Attention Economy)一书。在网络时代,注意力之所以重要,是由于注意力可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也可以使网络商获得巨大收益,注意力已成为一种可以交换的商品,这就是注意力的商品化。注意力作为一个个体资源虽然是有限的,但如果从全社会总体角度看,它又是非常丰富的资源,而且其再生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而引发的经济效益是具有倍增的乘数作用。这就是为什么网络的点击数(访问量)、网民数往往比利润更受到风险投资者的重视。因为点击率能够帮助我们破译注意力“密码”,从而准确地把握市场走向。在这里注意力是第一位的,利润反居次要地位。在网络时代没有注意力就没有利润,而没有利润的企业最终要失败。英特尔前董事长格罗夫说,“未来因特网之争是争夺眼球的战争”。西蒙教授说,“有价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这恰恰说明注意力的重要性。

    二、倾听力瓶颈

    倾听力是指人们用耳朵的听力消费信息的能力,又称“耳朵经济”。

在网络经济时代,所有主观资源都变得金贵起来,倾听力自然也不例外。目前,由于人们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注意力”短缺上而忽视了倾听力,所以,从表面上看倾听力似乎还处于“闲置”的状态。实际上,在网络时代,只要是能够消费信息的能力———人们的主观资源,迟早都会出现短缺,形成人们占有和使用信息的瓶颈。例如从公司经理到普通职员,在上下班时,往往由于塞车或等车的原因要在路上花费许多时间,此时可视信息的消费受到环境的干扰常常难以实现,人们不可能一边开车一边看网上信息。在拥挤不堪的公共汽车上也难以轻松上网。目前人们享用信息的方式还是相当传统的,如听收音机、随身听等等。一旦我们把网上可视信息变成可听信息,不仅可以缓解注意力短缺的压力,而且可以使倾听力资源发挥作用,从而也就找到了网络经济的另一个增长点。

    三、语音力瓶颈

    语音力又称“嘴巴经济”,是人们通过语音来支配、使用和调动信息的能力。

    语音力的短缺也属于主观资源短缺,是由于目前的网络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限制,还不能有效地加以利用,以提高人们消费信息的主观能动性。语音力资源的开发也是网络经济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傻瓜化。比如语音控制的电脑,1999年有6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生发明了一项声控电脑技术,立即被有眼光的商家发现,这6名学生也因此获得了价值600多万元的权益。声控电脑技术的意义在于它把计算机的输入、调控和处理方式由键盘的复杂方式向声控的简单方式迈进了一步,这就为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化提供了一种技术上的可能性,甚至一位从未用过电脑的人也可以上网。当然,声控电脑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如环境扰动问题,口音问题等等。又如语音合成技术,几年前不少国内专家预测到2005年以后才可能进入实用阶段,可是IBM公司已经开发出相当成熟的语音识别技术,现在我们如果要使用该项技术恐怕只能向IBM购买。

    四、操作力瓶颈

    操作力又称动手经济,操作力瓶颈是指在网络经济时代,由于人们知识技能水平的限制,许多人都不会使用电子产品、设施以及网络产品、服务,或者说缺乏使用电子信息产品,享用网络产品和服务的操作能力。

    据统计,我国使用和接触过计算机的人约占总人口的10%,也就是说有十几亿人从未接触过计算机。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对大多数人来说,计算机的键盘式操作模式还是过于复杂了。人类把笔作为处理信息的工具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从笔到打字机是一个进步,从打字机到计算机键盘又是一个进步,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进步。但是复杂的东西就难以普及,特别是操作复杂的东西就更难普及了。何况键盘输入是基于大多数以拼音文字为特征的国家(如英语由26个字母组成),不适合中国汉字这种方块字使用。所以,操作力短缺是限制网络普及的重要因素,只要目前这种键盘式的操作方式一天不改变,普通百姓就不可能像操作电视机一样,上网购物,交水电费……网络经济也不可能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突破操作力短缺的关键,在于抛弃目前这种相对复杂的键盘操作模式,向傻瓜化发展。最近,有一个案例,就是“商务通”,“商务通”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广告做得好,而在于它向操作傻瓜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把复杂的键盘操作模式变成了简单的笔写式操作模式,从而实现了由复杂化又向简单化复归的螺旋式上升。我们几乎可以断言笔写式和声控式的操作模式必将取代键盘式的操作模式成为网络经济实现普及化、大众化的主要操作模式。

    五、语言力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