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母爱的古诗

关于母爱的古诗

关于母爱的古诗

关于母爱的古诗范文第1篇

一.抓住诗眼——感悟情

《游子吟》这首诗琅琅上口、诗意简明,诗人通过朴实无华的诗句,通过平凡的生活细节,表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沉而无言的爱。这种感情,学生是很难一下子体会到的。 教学中,教师围绕重点诗句分析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的教师抓住“密密缝”这个重点词,引导学生思考:母亲为什么要密密缝?让学生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关心与牵挂,同时教师结合讲解当地的风俗——密密缝可以保佑远行的人平安早回,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有的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意恐迟迟归”,让学生体会出母亲对儿子的担忧。几乎每位教师都引导学生体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所蕴含的比喻意,让学生体会母爱的博大,做儿女的无法报答,从而体会出儿子对母亲的无限感激之情,对母爱的由衷的赞美。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母爱有了一定的感悟。

二.创设情境——渲染情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仅仅通过理解重点诗句,还不能真入进入诗所描绘的意境中。教学时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1、结合写作背景

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际遇、经历、创作意图、个性气质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孟郊一生颠沛流离,他每一次外出求学、应举和漫游时,母亲总是遵照当地的习俗细针密线地缝,盼望远行的儿子早早平安归来。这种伟大的母爱深深地激荡着孟郊的心。正是在母亲的鼓励、劝慰之中,孟郊第三次应考,终于考中进士,并得到了一个县尉的官职,有了较为安定的生活环境,诗人就任后,立即接来老母亲奉养。可是他觉得,母亲几十年的含辛茹苦,是无法报答的。因此,他深情地写出了《游子吟》。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密密缝”所蕴含的感情时,出示了《游子慈母长相忆》,向学生比较详细地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感情脉络,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2、利用插图

课文中有一幅插图,再现了诗的情境,教学时,教师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想象他们母子二人此时此刻的所言所思所为,有的教师还满含深情地在优美的音乐中交流了自己的想象,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用心体会,明白这件衣裳是用母爱编织的,这是一件爱的衣裳,她的每一针每一线,缝进了多少牵挂与嘱托,关心与担忧,它融入了母亲多少无言而深沉的爱呀。加深了学生对母爱的理解。

3、结合生活实际

生活中,每一位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有的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母亲平时对自己的关心与照顾、鼓励与帮助,从内心深处呼唤学生对母爱的理解;有的教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情真意切;有的教师甚至把对母亲的感激也写成了诗,读给学生听……使学生与古诗产生共鸣,内心深处受到触动,从而体会到无论我们多大,无论我们走多远,都走不出母亲关怀的目光,学生对母爱的理解进一步升华。

三.反复吟咏——体味情

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首先要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像,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道理就在于此。

教学中每位教师都注重了对古诗的诵读:初读时的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细读时读出诗的停顿、读出诗的韵味;品读时读出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情感。个人读、师生合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诗我两忘,达到情景交融、完美统一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倾诉情

关于母爱的古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职 诗词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诗词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笔者认为,首先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由于学生知识面较窄,储备比较贫乏,生活阅历尚浅,对古典诗词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均感到陌生疏远。相反,在当今的中职学生心中,流行歌曲便是他们心中的“诗”,学生每天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又怎会对远离他们这个时代、远离他们现实生活的古典诗词感兴趣呢?因而,古典诗歌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

古典诗词是古代诗人心灵世界的凝聚物,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要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对中职生进行情感教育,就必须挖掘古典诗词中的情感内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强烈的爱国情怀

中职语文教材选编有大量的爱国诗歌,这些诗歌充分展示了我国历代诗人炽烈的爱国情怀。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诗《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显示其誓死精忠报国的浩然正气;陆游的心忧国事的自白书“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杜甫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等等,无不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教材。这些诗篇,可以说都是诗人用血泪写成的,它是中华民族崇高的爱国精神的最突出、最强烈的表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感情。

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脊梁,将这一主题融合到古典诗词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中去感受古人那炽热的爱国情怀,学生就会乐于接受。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诗作也必将激励我们的学生以更大的成才热情投身于学习当中。

二、浓厚的至爱亲情

亲情是建立在共同血缘关系上的感情,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最深厚、最稳定的一种感情,是人间之至情。俗语说得好,血浓于水,这种血脉相连、心灵相通的情感是最难以割舍的。古典诗词中也有很多表现亲情的诗句,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通俗、平实的语言亲切而真挚地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成为脍炙人口的一首母爱颂歌。亲情诗之所以有强烈的感染力,是因为它出于自然真情,这种真情不仅可以感染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人间真情的可贵,从而树立一种美好的、正确的亲情观念。

中职教材中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表达了词人苏轼对亡妻的怀念,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开创了悼亡词之先河,相依为命的至爱情感值得我们永远的记忆。

现在的职中学生没有把父母对自己的爱转化为对父母的爱,也不知道如何去爱父母,缺乏一颗感恩的心。所以教师应该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引导他们体会诗歌中那份浓浓的亲情,让古诗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去感染他们,使他们学会尊老爱幼,关爱家人,理解并孝敬自己的父母。

三、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反映人民疾苦,关心百姓命运,这是职中古诗词教学的又一重要内容,选入教材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这一主题。白居易满怀同情地描写“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行》)的琵琶女,作品通过对琵琶女凄惨身世的描述,揭示了当时社会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表现出诗人对弱者的深厚的同情心;姜夔在扬州慢里深情的写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揭示了战乱之后的扬州人烟稀少,生活困苦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注;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命运也心怀同情,他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沉痛地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现了诗人关注民生的可贵思想。

通过诵读古诗中的民生内容,可以引导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古代诗人,带着一颗同情心去关注我们的社会,关心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关注民生,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这同时也是职教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忠贞的真挚爱情

关于母爱的古诗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古诗是我国悠久诗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学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爱国主义情感,懂情懂意,并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是诗。在我国,诗从《诗经》始,可以说是历史悠久。诗人各朝各代各时期都有很多,尤其是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作的内容也包罗万象,题材不拘一格,特别令人称道的是其高超的技巧,一词一句都经过千锤百炼。在悠久的诗文化中,古诗是一朵奇葩,它意境优美,含义隽永,语言形象,韵律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现代教育应特别注重古诗教学,意在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古诗教学从小学开始,学生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还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小学古诗教学。那么,对于蕴涵着优良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 

一、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德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历朝历代都有好多爱国诗人,他们的很多诗篇都饱含着深深的爱国之情,如南宋诗人陆游、抗金名将岳飞、爱国主义诗文文天祥等。唐代诗人杜甫一生爱国忧民,他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听闻收复河南河北后喜极而泣的心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王昌龄在《出塞》一诗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体现了诗人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的诗人和诗作还有很多。在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出力献策。 

(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古诗有云:“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可见其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诗作《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传达的便是诗人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感。宋代诗人王安石在诗作《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炽烈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对这些千古佳句进行深入解读,进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三)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尤其是广大劳动人民在人类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身上散发着自强不息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因此,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这样感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尊敬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加强对学生情谊的教育 

除了有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情感的诗作之外,还有很多是表达亲情、友情的诗作。情谊是十分美好的东西,每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都会产生或深或浅的情谊。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人际关系淡漠已成普遍事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一)亲情教育 

爱家才能爱国。家是亲情维系的一个团体,父母之情、手足之情是亲情的体现。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充满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读来使人颇为感动。诗人孟郊在《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至极。著名的《七步诗》虽然反映的是手足相残,但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间要和睦相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切体会亲人的关爱,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道德品质,使学生与父母、兄弟姐妹在家中营造一种和谐的亲情关系。 

(二)友情教育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与朋友交往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有朋友学生才不会囿于自己的小圈子,才会博闻。而益友又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朋友的选择也大有学问。因此,对学生的友情教育不容忽视。古人就十分重视朋友间的交情,在诗作中多有反映。如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刻体悟诗中所表达的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教育学生要珍惜友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三、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才能成为社会的优秀人才。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靠单纯的说教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中有所感知,有所体悟。 

古诗中,有很多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诗作,教师可以拿来一用。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现了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明代诗人于谦在《石灰吟》一诗中写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王安石的《梅》中有一句 “凌寒独自开”,不但歌颂了梅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表达了自己变法的决心。教师在教学这些古诗的过程中要特别强化其中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优美的诗句学习中受到教育。 

诗歌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还兼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情谊和正确、积极人生观、价值观的任务。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所认识,有所学习,有所发展,这样中华民族的才能始终屹立不倒。 

 

参考文献: 

[1] 龚睿,《对当前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5(6) 

关于母爱的古诗范文第4篇

专家认为,现在从幼儿园开始就对孩子进行性别的教育,让孩子逐渐认识身体构造,了解性生理方面的术语,如“”、“怀孕”、“性生活”等。这时候,孩子并不明白词的意义,也就不会产生联想,从小在他们心中打下正确和科学的认识。到了中学,他们对这些名词就见怪不怪了。这时,再介绍人类的怀孕与分娩过程,正确认识性生活是婚姻中爱的亲密行为和生命产生的过程,是人的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会分辨色情与性、喜欢与爱情的不同,以及正确了解与性有关的社会问题及情感问题,正确掌握性道德、心理、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幼儿自卑是指幼儿由于某种原因怀疑、轻视自己,在社会交往或集体活动中懦弱害羞和畏惧。自卑是幼儿常见的问题之一,据调查了解发现幼儿自卑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幼儿教育专家认为:个别的儿童产生的自卑心理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减轻或消失,但是如不注意调控,也有少数儿童将变得孤僻、寡言、内向、缺乏自信心。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充满自信而又有朝气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人很难适应未来社会,所以幼儿的自卑心理不容忽视。

教孩子背古诗有哪些益处?

家长问:最近社会上好像很流行让孩子背古诗、读四书五经,周围的一些小孩子好像也在背,我的孩子三岁了,是不是也应该背一些古诗文呢?

答: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古诗是我们古汉语的精髓,孩子从小多接触古汉语对其学习汉语有很多帮助。孩子的记忆力好,背起来一点也不难。

但是一些家长是因为羡慕别人的孩子能背许多古诗,认为孩子背的古诗越多越好,并刻意让孩子多背古诗,就不好了。要注意的一点是:背诵古诗不是开发孩子智力的有效途径,只是起到开发记忆力的作用。不要过分迷信背诵古诗的作用,以为孩子会背古诗就能开发智力,或刻意追求多背古诗的模式化教育。剥夺了孩子的天真和玩的权利,不但不能够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反而会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这可真是得不偿失。

背诵古诗,可以培养孩子对古诗的兴趣爱好;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可以为提高孩子的文学修养、艺术语言打下最初的基础。许多写景抒情的诗句,是世人皆知的不朽之作。古代文学巨人以精炼的笔墨,绘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诗句之间,情趣盎然,读起来如入其境心醉神往。读这些诗是一种艺术享受,是一种精神净化。

教孩子背点古诗词要讲究方法,要针对幼儿的特点来教。进度不宜太快,一般情况下每周学一两首就可以了。要尽量挑选通俗易懂的诗来背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的时候家长首先要把诗意弄懂,然后用孩子所能接受的语言把诗的大意讲几遍,使孩子粗知诗意,加深记忆。

选择的作品篇幅要短小,便于孩子记忆;内容要浅显,易于孩子理解;体裁多以五言、七言为主,孩子容易上口。

教孩子学古诗时,最好配以画页,以图解诗,同时,做适当的讲解,帮助孩子理解作品。例如,《咏鹅》中“曲颈”、“白毛”、“红掌”等,如果教孩子边看图,家长边解释,孩子是可以明白的。这样做的必要性,在于使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他的理解记忆。

在背诵过程中,可以是家长背一句,孩子模仿一句,然后过度到家长与孩子分单、双句背。再让孩子自己背。孩子往往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要经常复习,以便巩固。

怎样向孩子解释夫妻吵架了

家长问:我们夫妻很恩爱,但又是因为一点小事也会吵起来,每当这时看着孩子惊恐的样子,我总怕伤着孩子,一看到孩子我总是先败下阵来,接连几次总是我先让步,总是不甘心,继续吵我又怕孩子受伤,吵架后我该怎样向孩子解释?

答:即使是一对恩爱夫妻,吵吵闹闹也很正常,不要以为吵架是件丑事而不敢承认,夫妻间产生冲突是很普遍的事,冲突本身虽然会对感情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但如果能因此而积极促成彼此了解,取得双方意见一致,反而能使夫妻关系更亲密。

吵架会不会给夫妻之间、给孩子带来影响,取决于你们吵架以后解决矛盾的方式。

吵架几乎很少是因为重大事件引起的。69%的夫妻吵架是因为相同的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其实夫妻吵架,大多是因为有太强的自尊心和爱面子引起的。所以重要的是先放下自己过份强调的自尊,以爱接纳对方,善意的相互体谅打开了相互包容、理解和欣赏的大门,尽快从你们的不愉快中摆脱出来。

让孩子看不到争吵对你们的爱情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会感到非常恐惧。一方面,他看到父母的情绪都失去控制,把自己扔在一边,他会感到自己随时都可能受到攻击。另一方面,夫妻吵架总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即使孩子跟吵架没有关系,孩子也非常担心如果父母相处得不融洽,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什么样具体的影响。

但是,对于孩子来讲,看到父母任性、失去理智、做错事,未必是一件坏事。即使夫妻刚刚吵得很厉害,只要孩子能看到你们又彼此相爱,对孩子也会大大地有益。当他们看到父母从吵架状态中摆脱出来,能够彼此很尊重地倾听对方的意见,孩子会懂得人与人之间也是可以有不同意见的。看到父母在谈彼此的感受,他们也会学到同样的东西。

学会“制怒”是夫妻吵架的关键一招。

当人发怒时,往往会出口伤人,所以当一方发怒时,其中另一方应该离开现场,直到对方或双方冷静下来再谈。如果怒发冲冠,非说不可,你就在心里默默数数,从1数到10,然后再说你想说的话。这样说出来的话的攻击性会比破口而出的话要温和、理性一些,对对方的伤害也会小一些。

每次只针对一件事,对事不对人。

“人格暗杀”在夫妻吵架中经常出现,即说一些能刺痛对方的恶毒的话,或是专门去揭对方心痛的、有忌讳的事,用以打击对方。夫妻吵架,吵到最后,都会淹没在人身攻击当中,反而忘记了原先为什么吵的。要切记,针对眼前沟通的事件,冷静地找出双方可以接受的解决方式。如果吵到一半,你很不满意对方的态度,先忍耐一下,深呼吸,不开口,这样才不会模糊了原来的焦点。

千万别对着孩子诉苦,不要在孩子面前评断另一方。

有些爸爸妈妈吵了架后会对着孩子诉说爸爸怎么样怎么样,妈妈如何如何。这种做法让孩子过早面对了成人世界的烦恼,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添加了许多负担。孩子是单纯的,这种重负可能导致孩子长大成人后不由自主地想从工作、配偶或其他人际关系中弥补当年的遗憾。这样不健全的心态还可能造就另一个不健康的家庭。

在孩子面前说批评对方的话,有很多负作用。一种情况,孩子爱着爸爸妈妈,不想得罪任何一方,为了讨好父母,他会养成内外不一致的态度,在不同的人面前讲不同的话。还有一种情况,孩子比较偏爱其中的一方,大多数情况是母亲,这样就会造成父亲的孤立,夫妻关系更加恶化。切记,父爱不同于母爱,父爱、母爱都不可少。

如果夫妻一方把对方不好的事向孩子倾诉,试图把孩子拉入统一战线用以攻击对方,将会对孩子的精神和人格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长期下去,孩子会因为精神上不堪重负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或严重的行为问题。

怎么向孩子解释你们吵架了?在你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后,你可以对孩子说说你们吵架的事,记住:只说事!把争吵的起因简单告诉孩子,尽可能不加入自己的意见。你可以试着这样说:“爸爸妈妈因为某事的意见不同在吵架。”“妈妈因为爸爸做了什么事而生气。”

当然,最好别让孩子知道你们吵架了,如果不幸让孩子看见了,听见了,请切记,你的观点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两性观和对人际关系的态度。让孩子在你的口中学到对不同性别的尊重,以及面对冲突的理智吧,这样能确保孩子心灵的健康。

父母经常吵架的孩子比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更多。经常面对家庭“战火”的孩子,容易陷入人际交往障碍,焦虑、多疑、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尤其易对婚姻产生恐惧感。与离婚相比,孩子对父母吵架的心理体验更为明显,受到的直接伤害更大。让孩子生活有安全感是为人父母最起码的责任,大人不要认为感情是两个人的事,相互攻击、谩骂,对孩子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将终生难以弥补。

夫妻间如有矛盾需要解决,应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尽量控制情绪,不要随意发泄。退一步讲,如果非吵不可,也应避开子女换个环境,或让孩子暂时离开。

小学一年级要怎样学习英语?

家长问:我儿子上小学一年级了,他们学校在一年级就设置英语课程,在英语学习上我感到很担心,也不知道要怎样去学,更不知道教学上对小孩子有什么要求,现在老师教的他基本上会读,但根本就不懂得是什么意思。 我想知道小学一年级是怎样学习英语的?

答:小学一年级学生学英语并不是为了让他们的英语水平有多高,词汇量有多大,而是通过英语这一语言教学,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对英语语音的敏感性,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英语启蒙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兴趣是启蒙教育的动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才能吸引孩子。对于孩子来说,尽早地进入英语环境很重要。而孩子的天性和可塑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英语中,只有用轻松愉快的方法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许多孩子由于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觉得学英语太枯燥、太难,导致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甚至畏惧心理。

目前,许多家长过于看重学生的英语学习,盲目让孩子参加英语培优,或布置过多的听、说、读、写练习,反而忽视了造成一些小学生存在英语发音不到位,书写不规范,读英语像“小和尚念经”不知其意等问题。

在小学阶段,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内认真听课、课后整理笔记等。这些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适应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要求。此外,家长要设法保持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课外应鼓励孩子多听英语原版歌曲或电影对白,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专家观点

一些幼儿在幼儿园遭受不经意的心理虐待却并不少见,造成的后果也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教育专家认为,缺乏老师关怀爱护和鼓励的幼儿,心灵所受的创伤比体罚更深,智力和心理发展所受到的损失更大。许多研究还表明,受心理虐待的儿童更容易误入歧途,走向犯罪,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心理虐待问题必须引起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家庭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许多家长为了在启蒙期更好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子2 ~3岁时就开始接触电脑,认为它能够使自己的孩子在走向科技世界的起点上“抢先一步”。但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这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开发弊大于利。

1、电脑辐射影响幼儿脑细胞发育。长时间在电脑屏幕前,使孩子长时间处于电磁辐射之中,这将影响孩子的脑细胞发育。

2、对眼睛不利。电脑的互动性和它精美的动画效果,对幼儿甚至成人都有巨大的吸引力。在操作中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长时间地注视电脑屏幕,对幼儿的眼睛十分不利。

3、影响思维技能和记忆力的发展。3~ 4岁是训练孩子计数、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若用电脑来代替大脑,孩子就缺少了锻炼自己计算能力的机会,长期这样就会影响孩子思维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而且长期使用电脑也容易使人的思维模式单调化,限制人们思维的流畅性。

关于母爱的古诗范文第5篇

古诗教学从小学开始,学生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还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小学古诗教学。那么,对于蕴涵着优良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

一、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德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历朝历代都有好多爱国诗人,他们的很多诗篇都饱含着深深的爱国之情,如南宋诗人陆游、抗金名将岳飞、爱国主义诗文文天祥等。唐代诗人杜甫一生爱国忧民,他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听闻收复河南河北后喜极而泣的心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王昌龄在《出塞》一诗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体现了诗人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的诗人和诗作还有很多。在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出力献策。

(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古诗有云:“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可见其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诗作《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传达的便是诗人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感。宋代诗人王安石在诗作《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炽烈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对这些千古佳句进行深入解读,进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三)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尤其是广大劳动人民在人类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身上散发着自强不息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因此,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这样感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尊敬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加强对学生情谊的教育

除了有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情感的诗作之外,还有很多是表达亲情、友情的诗作。情谊是十分美好的东西,每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都会产生或深或浅的情谊。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人际关系淡漠已成普遍事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一)亲情教育

爱家才能爱国。家是亲情维系的一个团体,父母之情、手足之情是亲情的体现。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充满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读来使人颇为感动。诗人孟郊在《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至极。著名的《七步诗》虽然反映的是手足相残,但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间要和睦相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切体会亲人的关爱,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道德品质,使学生与父母、兄弟姐妹在家中营造一种和谐的亲情关系。

(二)友情教育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与朋友交往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有朋友学生才不会囿于自己的小圈子,才会博闻。而益友又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朋友的选择也大有学问。因此,对学生的友情教育不容忽视。古人就十分重视朋友间的交情,在诗作中多有反映。如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刻体悟诗中所表达的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教育学生要珍惜友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三、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才能成为社会的优秀人才。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靠单纯的说教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中有所感知,有所体悟。